九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六节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课件第4章代谢与平衡

第1课时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新知学习
新知二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由___消__化_道__和__消__化__腺__组成。 (1)消化道:口腔→咽→食管→____胃____→___小__肠___→大肠→肛门。
第1课时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2)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
消化液 唾液
胃腺 肝脏 肠腺
胃液
胆汁
肠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课时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情景展示2] 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位于左上腹部。
第1课时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问题探究] 请描述胃壁的结构特点?你认为胃能完成哪些功能?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课时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 牙的结构
[情景展示1]
第1课时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问题探究] 牙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课时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归纳提升] 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酸性物质,从而引起龋齿。 龋齿的形成:食物留在牙面上,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糖类物质,产 生的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和牙本质。 预防龋齿:选择健康食品,平衡饮食和减少食糖量;每天早晚正确 刷牙,饭后漱口;选用含氟牙膏;使用保健牙刷;避免不良用牙习 惯;找牙医做定期检查。 _[_课__堂__速__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 代谢与平衡知识点归纳

第1节食物与营养(一)食物与能量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七大类,其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2.同等质量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释放的能量:脂肪>蛋白质=糖类3.由于年龄、性别、体质和日常活动的激烈程度不同,人每天所需能量也不同,一般人处于婴幼儿期和青春期等快速生长期时,需要补充更多的能量(二)营养素的作用A.水1.功能:水不提供能量,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并且体内的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2.来源:各种食物与饮水B.无机盐1.功能:不提供能量,却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缺锌会导致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食欲减弱;缺碘会引起人体甲状腺肿大,儿童智力低下2.来源:蔬菜、奶类、豆类、瘦肉等C.糖类1.功能: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2.来源:大米、小麦、马铃薯和玉米等D.蛋白质1.功能:细胞生长及组织修复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
蛋白质也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来源:肉类、禽蛋、鱼、虾、乳制品和大豆等E.脂肪1.功能:生物体内储藏能量的主要物质2.来源:植物油、动物油、核桃和花生等F.膳食纤维1.功能:不能被消化吸收,却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如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此外,膳食纤维还可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助于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来源:植物性食物G.维生素1.功能:不提供能量,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对保持人的身体健康作用极大2.来源:蔬菜、水果、动物肝脏等(三)平衡膳食1.健康的饮食要求食物种类尽量多谢,数量适当、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合理,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即所谓的平衡膳食2.应用平衡膳食宝塔时,每人每天各类食物摄入量应根据个人的情况作适当调整,三餐食量分配要合理,一般以早、晚餐各30%,中餐占40%为宜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 消化系统的组成A.消化系统的组成B.牙1. 牙是口腔内取食的重要器官,可咬切和磨碎食物 牙的结构消化系统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肛门 (进行食物的消化吸收)消化腺分布于消化道外:唾液腺、肝脏、胰腺分布于消化道壁上:胃腺、胰腺分泌消化液, 参与食物的消化3.龋齿的形成:龋齿俗称蛀牙,是由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酸性物质引起的C.小肠的结构特点1.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源,其内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复习分析

物理性 消化
通过牙齿的咀嚼、胃肠 的蠕动,将食物磨碎、
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 消化
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的 作用,使食物分解,变
为可吸收的物质
1.你认为在消化道中哪些部 位具有吸收作用?其吸收的 主要部位是什么?为什么?
态 的作用。
及 前磨牙:称双尖牙,位于尖牙之后,
功 磨牙之前,共8个。其主要功能是为
能
了协助尖牙撕__裂__及__协__助_磨牙捣碎食物
的作用。
分 磨牙(臼齿):位于前磨牙之后,
共 12 个 , 结 构 复 杂 , 作 用 是
_磨__碎__食__物__。
• 青少年中发生率最高的牙病
龋齿
俗名蛀牙
说一说:龋齿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消化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含有消化酶),消化食物
位于消化道外面的大的消化腺
唾液腺、 胰腺、 肝脏、 胃腺、 肠腺
唾液
胰液 胆汁 胃液 肠液
唾液腺:有三对,腮腺、舌下腺、颌下腺,
内含唾液淀粉酶
胃 腺:胃壁粘膜内陷,可分泌盐酸、粘液、
胃蛋白酶等
消
化
胰 腺:分泌胰液,胰液呈碱性,含消化蛋
白质、淀粉和脂肪的酶
腺
肠 腺:位泌的于肠小液肠呈粘碱膜性中,的微含小消腺化体蛋,白分质、
淀粉和脂肪的酶
肝 脏:最大的消化腺腺体,分泌胆汁,储
于胆囊。胆汁呈碱性,无消化酶,
但有乳化脂肪的作用。
消化:
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 分的过程。
消化
1、探究活动: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2、统一的概念和原理:
平衡;能量;演化;结构与功能 3、科学史的内容: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梳理演示教学

第四章基础知识分析第一节食物与摄食1.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叫热量价。
不同物质的热量价是不同的,蛋白质为16.8千焦,糖类为16.8千焦,脂肪为37.7 干焦。
2.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3.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无机盐:构成组织和维护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
如缺锌时会使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造成食欲减弱。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能吸收和保留水分,辅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几种维生素来源及缺乏症word可编辑word 可编辑 维生素B 1 脚气病 米糠、麦麸 维生素B 2口角炎、唇裂症 酵母、大豆、胚芽、肝 维生素B 12恶性贫血 肝、奶、肉、蛋 维生素C坏血病 蔬菜、水果5.昆虫的各种口器,蛾蝶类: 虹吸式 ;蝇类 : 舐吸式 ;蚊类 : 刺吸式 ; 蜂类: 嚼吸式 ; 蝗虫 : 咀嚼式 。
6.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
(1)结构示意图:①写出图中一、二、 三所指的名称:一: 牙冠 ;二: 牙颈 ; 三: 牙根 。
②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 2 ] 牙本质 ;③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 病菌 已侵入[ 3 ] 牙髓腔 而引起 神经发炎 所致;④保护牙齿要做到 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
(2)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 → 微生物发酵 → 产生酸性物质 → 腐蚀牙釉质(出现黑斑)→ 破坏牙骨质 → 牙髓腔受到破坏 → 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和 消化腺 。
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 消化液 作用下消化。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1-6节复习

[美] 奥苏伯尔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第1-5节复习 )
第4章 代谢与平衡
第1节 食物与摄食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4节 能量的获得 第5节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6节 代谢的多样性
小王同学生病了:
2、将下列动物与相应的取食结构连线
青蛙
喙
海葵
倒生的舌
蝗虫
触手
鸟类
咀嚼式口器
猫
刺吸式口器
蚊子
伸缩的钩爪
3、人的血液中碳酸酐酶的一个分子,每分钟可 催化分解1900万个碳酸分子,说明酶具有( C )
A、多样性 B、专一性 C、高效性
4、患肝炎的人,一般见到油腻仪器就恶心,主
要原因是( C ) A、胃液分泌不足
人患严重腹泻,剧烈呕吐时,不 能及时吸收水和无机盐,因此需要 通过输液为人体补充足够的水和无 机盐,使体内水盐平衡.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 肾脏 形成尿液 2 输尿管输送尿液
3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4 尿道 排出尿液
1. 尿形成的器官: 肾脏 2.肾单位: 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小球 3.肾单位的结构: 肾小体 肾小囊
胃液 胆汁、胰液、肠液(消化液) 胃腺 肝脏、胰腺、肠腺
你去做个血 液检查吧!
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常规检验报告单
姓名:王 * *
发票号:047191678
NO 项目 1 白细胞 2 中性粒细胞 3 红细胞 4 血红蛋白 5 血小板 6 淋巴细胞 7 血型
性别:男
年龄:16岁 标本种类:
科别:门诊科室 备注:
小腹急剧疼痛, 生 病 恶心呕吐,还发烧。 一个晚上去了十几 次的厕所,拉的都 是未消化的“大 号”,“小号”量 很少,后来“大号” 也象“小号”一样, 都是水,拉得是头 晕眼花,全身酸痛 乏力。
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知识点

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科学九年级上学期的第四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包括物质的三态、性质统一性和物质的变化等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的三种基本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是指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分子排列紧密;液态是指物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小,分子排列较为松散;气态是指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小,分子间距离较大。
物质在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固-液-气的相变过程。
二、性质统一性物质的性质统一性是指无论处于何种状态,物质的性质是相同的。
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性质表现出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而导致的。
例如,水的冻结点为0℃,沸点为100℃,但无论水处于哪种状态,它的化学成分和基本性质都是相同的。
三、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有两种基本类型,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改变其状态或形状时,其化学成分保持不变的变化。
例如,水从液态变为冰,散射光的颜色改变等。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反应时,产生新的物质,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变化。
例如,铁锈生成、木炭燃烧等都是化学变化。
四、物质的分子物质中最小的、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单位是分子。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
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因此其性质也不同。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科学家们提出了分子模型,如氧气分子(O2)由两个氧原子连接而成。
五、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根据组成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根据性质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单质是指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气(O2)、氢气(H2)等;化合物是指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而非金属则相对较差。
六、物质的分离和纯净物质的分离是指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物质组分分开的过程。
常见的分离方法包括过滤、蒸发、沉淀、蒸馏等。
初三上科学第四章

探究物质的变化1. 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如:水的三态变化、玻璃破碎、石蜡熔化、铁丝绕成各种形状、铁在高炉里熔成铁水、酒精挥发、硫酸铜晶体溶解在水等都是物理变化。
(2)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如:火柴燃烧、植物的光合作用、绿叶变黄等都是化学变化。
还有下列变化也是化学变化: ① 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322322)(KNO PbI KI NO Pb +↓===+② 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无水硫酸铜↑+===⋅∆O H CuSO O H CuSO 242455白色蓝色③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2424)(2OH Cu SO Na NaOH CuSO④ 电解水↑+↑===22222O H O H 通电2依据,有的物理变化也有发光放热现象,如电灯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3. 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三阶段)(1) 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颜色等。
(2) 变化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颜色、能量变化等现象。
如:蓝色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无色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3) 变化后:记录生成物质的形态和颜色等。
4. 推理(推测)我们可通过物质的变化推测物质的性质,通过物质的性质推测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变化性质推测推测⇔观察硫酸铜晶体实验活动中的变化可推测归纳硫酸铜晶体的性质: (1) 物理性质:硫酸铜晶体呈蓝色,易溶于水,水溶液呈蓝色 (2) 化学性质:① 硫酸铜晶体加热脱水生成白色粉末↑+===⋅∆O H CuSO O H CuSO 242455白色蓝色②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2424)(2OH Cu SO Na NaOH CuSO③ 无水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蓝色硫酸铜水合物蓝色白色O H CuSO O H CuSO 242455⋅===+5. 酸的概念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PPT课件(初中科学)14张)

喜马拉雅山 困惑: 海底扩张学说能解释喜马拉雅山不断长高吗?
板块构造学说
亚欧板块
太
美
非洲板块
平
洲
洋
板
板
块
印度洋板块 块
南极洲板块
六 大 板 块 示 意 图 世 界 地 震 火 山 散 布 图
思考:比较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并解释
鹦鹉螺是一种海洋生物
喜马拉雅山
珠穆朗玛峰
鹦鹉螺化石
远古时,现在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一片大海(1分),由于它位于
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
? 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
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困惑: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哪里?
格陵兰岛 问题:魏格纳的行动体现了科学家怎样的科学精神?
年轻
赫斯和迪茨 ——海底扩张学说
问题:“海底扩张说”是否支持了“大陆漂移说”? 它解决了“大陆漂移说”的什么问题?
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鹦鹉螺是一种海洋生物
珠穆朗玛峰
鹦鹉螺化石
猜想:为什么会在高山上出现海洋生物的化石呢?
视察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你有什么发现?
魏格纳
科学假说就是用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 学思维方法,对未知自然界事物产生的原因及运动规律做出 估计性的解释。假说需在实践中检验。
在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的发现 证据:同种剪嘴鸥(海鸥的一种)
解亚释欧板:块请和用印板度块洋构板块造之学间说,解(释1分为)什根么据会板在块构高造山学(说珠,穆板块 朗的玛碰撞峰形)成上了出巨现大海的山洋脉生。物(的1分化)石因呢此?在(喜4分马拉) 雅山上会出现
海洋生物化石。 (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杀灭肉汤中原有微生物;
②肉汤中微生物来自 于瓶外空气中
①实验前将肉汤加热煮沸的目的主要是什么?
②本实验推测出得出的结论证明了什么?
③你认为这个实验过程的逻辑关系是否严密?
③严密,因为保证了瓶外的微生物不能进入瓶
内;且设置了对照组,使实验结论更科学。
13、狼吞虎咽会使牙齿不能充分咀嚼,舌 不能充分搅拌,食物中淀粉不能得到唾液 淀粉酶充分分解,增加肠胃负担,引起消化 不良
二氧化碳
水光
有机物
叶绿体 (淀粉)
氧气
绿色植物有哪些适应自养 生活的特征?
植物都向光生长,叶的 着生方式不重叠以利于 充分接受阳光照射等
为什么海带不能生 活在深海?
深海中无阳光,通过 光合作用获取营养物 质的植物无法生存
葫芦藓为什么生活在阴 湿的环境里?
葫芦藓只有起固定作用 的假根,因此只能生活 在阴湿地方才能吸收足 够水分进行光合作用
( B)
A、异养和自养
B、寄生和腐生
C、化能自养和光能自养
D、自养和需氧
5、存在于泥土中及正常人呼吸道内的破伤风杆菌不会
使人致病,当深而窄的伤口内感染破伤风杆菌后,则由
于大量繁殖而致病,破伤风杆菌的代谢类型是( D )
A、自养需氧型
B、自养厌氧型
C、异养需氧型
D、异养厌氧型
4、阅读材料:巴斯德模拟“巴斯德实验”
芽体
母体 分裂生殖(有氧呼吸) 出芽生殖(无氧呼吸)
读图:葡萄酒的酿制过程
1、葡萄为什么会变成酒?这中间主要 的变化是什么?
葡萄糖经过酵母发酵成酒精,这中间主要是无氧呼吸
2、酒瓶为什么要密封? 主要是防止酒精进一步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以及酒精的挥发
用糯米酿酒时,先将米蒸熟, 拌上酵母菌,加入一定的水,
7、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 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上腔静脉
8、刺吸式——蚊
虹吸式—蝶
舐吸式——蝇
嚼吸式—蜜蜂
9、异养,寄生,腐生,自养
10、①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单行
②静脉,动脉
③水,无机盐,尿酸和尿素,滤过,尿液
④养料,吸收
10、白细胞,5000~10000个 红细胞,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血小板,右上 9、专一,高效,多样性 三、35142,高效性
大都生活在枯死的树枝、 树根上或富含有机物的地方
在自然界中,腐生生物是重要的分解者
(木耳)
(蘑菇)
它们获得营养后又是通过什么作用来获取能量 呼吸作用
微生物: 真菌、细菌、病菌
⑴腐生生物: 异 从已死、腐烂的生物体中 养 获得营养的方式的生物。 生 物 (绝大多数真菌、细菌等微生物)
⑵寄生生物:
以寄生方式生存的生物称为寄 生生物。
CDCDCCACBCADDABA
CDCBCAADBDBB DBBC 1、消化道,消化腺,水,无机盐,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葡萄糖,小肠
2、血浆,血细胞,养料,废物 3、体循环,肺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小动脉 小静脉,上下腔静脉 4、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脏,肠腺
5、与氧结合 与氧分离 6、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粗纤维 碘液,能量,组织,生命活动
每天搅拌一次,连续几天, 然后密封存放。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是兼性厌氧微
生物。葡萄酒的酿制过程是:
葡萄果汁+白糖+酵母菌放入发酵罐,先 通气使酵母菌进行 有氧呼吸 ,产生大
量的能量,从而大量繁殖;然后使发酵 罐密闭,使酵母菌进行 无氧呼吸 获得
葡萄酒。
各种发酵食品
面包的制造
制作面团与添加酵 母
判 断 生 物 的 营 养 方 式
生物除了动物和植物,还其他种类吗? 动物
生物 植物 微生物
微生物都包括哪些?
细菌
真菌
病毒
它们获取营养的方式一般属于异养
寄生: 以寄生方式生存的生物称为寄生生物
生活于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并且从这种 生物的体内获得营养的方式。
寄生
( n 个细菌 )
腐生: 从已死、腐烂的生物体中获得营养的方式 以腐生方式生存的生物称为腐生生物
(如蛔虫、某些细菌、病毒等)
1、有氧呼吸
需氧微生物
有机物+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能量
2、无氧呼吸
厌氧微生物
(发酵) 有机物→酒精(乳酸等)+二氧化碳+ 能量
另外,还有一种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酵母菌
有氧条件,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无氧条件,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菌的生殖方式
成品
静置发酵
烘培
制作面包
课堂练习
1、下列生物中属于自养生物的是 A、海带 B、蘑菇 C、蛔虫 D、水螅
( A)
2、自养型生物与异养型生物的根本区别是
( D)
A、是否需要氧气
B、是否有叶绿体
C、是否进行光合作用
D、是否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3、香菇上长有霉菌和栽培香菇的培养基上长有霉菌,这两
种霉菌依次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