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原理素养提升7 化学平衡基础问答1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7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考点突破(含新题)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7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考点突破(含新题)

魁夺市安身阳光实验学校【名师一号】2015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题7 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考点突破(含新题)苏教版考点1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1.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其中包含:(1)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个条件变化的情况(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个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

(2)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不可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如升高温度时,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平衡向反应物减少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等。

(3)这种“减弱”并不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更不会“超越”这种变化;如原平衡体系的压强为p,若其他条件不变,将体系压强增大到2p,平衡将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到新平衡时的体系压强将介于p~2p之间。

2.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一般思路改变条件错误!应用上述规律分析问题时应注意(1)不要把v(正)增大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等同起来,只有v(正)>v(逆)时,才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不要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原料转化率的提高等同起来,当反应物总量不变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提高,当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只会使其他的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而本身转化率降低。

3.“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恒温、恒容条件: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体系总压强增大,但各反应气体的分压不变―→体系中各反应成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2)恒温、恒压条件: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体系中各反应成分的浓度同倍等效于减压数减小―→题组训练1.(2013·山东)对于反应CO(g)+H2O(g)CO2(g)+H2(g) Δ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ΔH也随之改变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解析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放出的热量不变,A项错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B项正确;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C项错误;原电池中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电能,D项错误。

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2讲化学平衡及其移动教案

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2讲化学平衡及其移动教案

第2课时必备知识——化学平衡及其移动知识清单[重要概念]①可逆反应;②化学平衡状态;③化学平衡的移动[基本规律]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②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规律知识点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2)建立过程(3)平衡特点3.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的两种标志 (1)直接标志(2)间接标志①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气体的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变时,若是等体积反应时,不一定达到平衡;若是不等体积反应时,达到平衡。

②气体的密度(ρ=m (气体)V (气体)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m (气体)n (气体)]不变时,要具体分析各表达式中的分子或分母变化情况,判断是否平衡。

③如果平衡体系中的物质有颜色,则平衡体系的颜色不变时,达到平衡。

④一定温度下,若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相等,即Q c =K 时,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⑤根据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判断,要考虑分子结构及所含共价键的数目。

[通关1] (易错排查)判断正误(1)在化学平衡建立过程中,v 正一定大于v 逆(×) (2)恒温恒容下进行的可逆反应:2SO 2(g)+O 2(g)2SO 3(g),当SO 3的生成速率与SO 2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3)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充分反应,生成2 mol NH3(×)(4)对于反应H2(g)+Br2(g)2HBr(g),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时达到平衡状态(√)(5)对于反应2NO2(g)N2O4(g),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时达到平衡状态(√)[通关2] (人教选修4·P32,5题改编)在一个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A(s)+3B(g)3C (g)。

(完整)高考一轮复习化学平衡的知识点和习题,推荐文档

(完整)高考一轮复习化学平衡的知识点和习题,推荐文档
cpCcqD
常数为:K=cmAcnB。 如可逆反应 I2(g)+H2(g)2HI(g)
的平衡常数 c2HI
K=cH2cI2。 3.化学平衡常数的特点
建议收藏(下1)载化本学文平,衡以便常随数时只学与习温! 度有关,与 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2)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和纯液 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看作“1”而 不代人公式(联想化学反应速率一节固 体和纯液体的处理)。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 方程式的平衡常数。若反应方向改变, 则平衡常数改变;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 系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 平衡常数也会改变,但意义不变。 4.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1)利用 K 可以推测可逆反应进行 的程度。 K 的大小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K 大说明反应进行程度大,反应物的转 化率大。K 小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小, 反应物的转化率小。 (2)借助平衡常数,可以判断一个化 学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对于可逆反应 aA(g)+bB(g) cC(g)+dD(g),在一定温度下的任意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T/K 473 573 673 …… K 4.4×10-2 K1 K2 …… 其中,K1________K2(填“>”、 “=”或“<”)。 解析:(1)化学平衡常数是生成物的 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的比 值,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K= c2NH3
cN2·c3H2。 (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
述过程,如图所示:
二、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 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计量数次方 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计量数次方的乘积 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 K 表示。 2.表达式
建议收藏对下载于本反文应,以mA便(随g)时+学nB习(!g)pC(g) +qD(g), [cC]p·[cD]q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原理素养提升7 化学平衡基础问答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原理素养提升7 化学平衡基础问答

化学平衡基础问答1. 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是一个常数,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 压强改变,反应速率是否一定改变?3. 对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当减小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加快。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4. 对于反应FeCl3+3KSCN Fe(SCN)3+3KCl,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当加入KCl固体时,平衡是否发生移动?为什么?5. 25 ℃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ΔH=-92.4 kJ·mo l-1,在该温度下,取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小于92.4 kJ,为什么?6. 在一密闭容器中,a A(g)b B(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7. 对于反应A(g)2B(g)+C(g),当减小压强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物质B的浓度增大,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8. DME(二甲醚:CH3OCH3)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工业上一步法制二甲醚是在一定的温度(230~280 ℃)、压强(2~10 MPa)和催化剂作用下,以CO和H2为原料制备。

总反应式可表示为3CO(g)+3H2(g)CH3OCH3(g)+CO2(g) ΔH=-246.1 kJ·mol-1,在生产过程中,反应器必须要进行换热,以保证反应器的温度控制在230~280 ℃,其原因是___________。

9. 工业上常利用醋酸和乙醇合成有机溶剂乙酸乙酯:CH3COOH(l)+C2H5OH(l)CH3COOC2H5(l)+H2O(l) ΔH=-8.62 kJ·mol-1,已知CH3COOH、C2H5OH和CH3COOC2H5的沸点依次为118 ℃、78 ℃和77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7.2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练) 试题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7.2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练) 试题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1.(济南一中期末)可逆反应:2NO(g)+O2(g)2NO2(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n mol NO2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C.v(NO2)∶v(NO)∶v(O2)=2∶2∶1的状态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答案】B【解析】A.单位时间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能够证明达到平衡状态,A项不是平衡状态;B.由于NO2是红棕色气体,而O2和NO是无色气体,因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时,证明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因此可以证明达到平衡状态;C.任何时刻,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v(NO2)∶v(NO):v(O2)=2∶2∶1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D.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密闭容器的体积不变,因此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

2.(东莞一中期中)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 ΔH<0已达平衡,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别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产生影响,下列条件与图像不相符的是(0~t1:v正=v逆;t1时改变条件,t2时重新建立平衡)( )【答案】C【解析】分析时要注意改变条件瞬间v正、v逆的变化。

增加O2的浓度,v正增大,v逆瞬间不变,A不选;增大压强,v正、v逆都增大,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 逆,B不选;升高温度,v正、v逆都瞬间增大,C条件与图像不相符;加入催化剂,v正、v逆同时同倍数增大,D不选。

3.(滨州一中期末)对于反应:X(g)+Y(g)2Z(g) ΔH<0的反应,某一时刻改变外界条件,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符合该图像的是( )A.t1时刻,增大了X的浓度B.t1时刻,升高了体系温度C.t1时刻,降低了体系温度D.t1时刻,使用了催化剂【答案】D【解析】由图像可知,外界条件同等程度地增大了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

高中化学 一轮复习讲炼《化学平衡》含答案

高中化学 一轮复习讲炼《化学平衡》含答案

一轮复习精讲精炼(化学平衡)一、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的判断最终归为两点:各组分物质的量或者物质的量浓度不变;V正=V逆需要注意:A(s)⇌B(g)+2C(g)的类型;注意恒温恒压情况练习:1.[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2019联考]在1L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N2O5,发生反应:反应1: N2O5 (g)==N2O4(g)+1/2 O2(g) △H=+28.4kJ·mol-1反应2: N2O4(g)⇌2NO2(g) △H=-56.9kJ・mol-1现有下列情况:①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②气体压强保持不变;③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④C(NO2)/C(N2O4)保持不变;⑤O2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⑥v正(N2O4):v逆a(NO2)=1:2。

能表明反应2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①②③⑤B. ②③④⑥C.①③⑤⑥D.②③④⑤ 答案:B2、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判断勒夏特列原理:对着干;干不过。

注意溶液稀释问题。

练习:1、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里,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4mol.在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的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充入1mol稀有气体氦(He),平衡将不移动B.充入A、B、C各1mol,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将A、B、C各物质的量都减半,C的百分含量不变D.加入一定量的A气体达平衡后,C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答案:C2.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N2(g)+CO2(g) ΔH=﹣373.2 kJ·mol-1,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答案:B3、化学平衡的图像当反应物按照系数比进行投料时,生成物的体积分数最大注意:图像上的点是否为平衡时的点练习:1、在某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 +B(g)⇌xC(g)符合图中(Ⅰ)所示关系,φ(C)表示C气体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由此判断,对图象(Ⅱ)说法不正确的是()A.p3>p4,Y轴表示A的转化率B.p3>p4,Y轴表示B的质量分数C.p3>p4,Y轴表示B的转化率D.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答案:B2、燃煤脱硫可减少SO2尾气的排放,燃煤脱硫技术受到各界科研人员的关注.一种燃煤脱硫技术的原理是:CaO(s)+3CO(g)+SO2(g)?CaS(s)+3CO2(g)△H=-394.0kJ/mol.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不同温度下起始CO物质的量与平衡时体系中CO2的体积分数的关系如图所示(T表示温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T1比T2高B. b点SO2转化率最高C. b点后曲线下降是因CO体积分数升高D.减小压强可提高CO、SO2转化率答案:C3、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30min时降低温度,40min时升高温度B.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8min前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mol/(L•min)D.30min~40min间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答案:C二、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1、三段式计算练习:1.(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一项最新成果实现了甲烷高效生产乙烯,甲烷在催化作用下脱氢,在气相中经自由基偶联反应生成乙烯,如图所示。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章末检测卷(七)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含答案)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章末检测卷(七)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含答案)

章末检测卷(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2江苏苏州模拟预测)SO2、NO x是重要化工原料,可用于硫酸、硝酸的生产。

工业制硫酸时,接触室中主要反应为2SO2(g)+O2(g)2SO3(g)ΔH=-196.6 kJ·mol-1。

SO2、NO x也是大气主要污染物,NO x可与NH3混合,通过选择性催化剂高温脱除,SO2可通过碱液吸收去除。

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ΔH<0,ΔS>0B.2 mol SO2(g)和1 mol O2(g)所含键能总和比2 mol SO3(g)所含键能小C.反应在高温、催化剂条件下进行可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D.该反应中每生成22.4 L SO3转移电子的数目约等于2×6.02×10232.(2021辽宁抚顺一模)某温度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两个反应并达到平衡:①CO2(g)+3H2(g)CH3OH(g)+H2O(g)ΔH1=-49.5 kJ·mol-1②CO2(g)+H2(g)CO(g)+H2O(g)ΔH2=+40.9 kJ·mol-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增大压强,反应②平衡不发生移动B.升高温度,反应②平衡正向移动C.通入H2,则CO2转化率升高D.反应②能够自发进行的原因是ΔS>0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纯难挥发的TaS2晶体,发生的反应为TaS2(s)+2I2(g)TaI4(g)+S2(g)ΔH>0,将不纯的TaS2粉末装入石英管一端,抽真空后引入适量碘并封管,置于加热炉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温度:T1<T2B.在温度T1端得到纯净TaS2晶体C.提纯过程中I2的量在不断减少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TaI4和S2的浓度乘积无关4.在接触法制硫酸的工业中,SO2发生的反应为2SO2(g)+O2(g)2SO3(g)ΔH=-198 kJ·mol-1。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

第2讲化学平衡状态[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考点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1.可逆反应(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①二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填“大于”或“小于”)100%。

(3)表示在方程式中用“”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的建立(3)平衡特点深度思考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2H2O 电解点燃2H2↑+O2↑为可逆反应(×)(2)二次电池的充、放电为可逆反应(×)(3)可逆反应不等同于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可逆反应属于化学变化(√)(4)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若用不同物质表示时,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

(√)(5)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6)化学反应的限度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而改变(√)2.向含有2 mol的SO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2(g)+O2(g)催化剂加热2SO3(g) ΔH=-Q kJ·mol-1(Q>0),充分反应后生成SO3的物质的量______2 mol(填“<”、“>”或“=”,下同),SO2的物质的量______0 mol,转化率______100%,反应放出的热量________ Q kJ。

答案< > < <题组一极端假设,界定范围,突破判断1.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1∶c2=3∶1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C.X、Y的转化率不相等D.c1的取值范围为0 mol·L-1<c1<0.14 mol·L-1答案 D解析平衡浓度之比为1∶3,转化浓度亦为1∶3,故c1∶c2=1∶3,A、C不正确;平衡时Y 生成表示逆反应,Z生成表示正反应速率且v Y(生成)∶v Z(生成)应为3∶2,B不正确;由可逆反应的特点可知0<c1<0.14 mol·L-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平衡基础问答
1. 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是一个常数,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 压强改变,反应速率是否一定改变?
3. 对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当减小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加快。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4. 对于反应FeCl 3+3KSCN Fe(SCN)3+3KCl,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当加入KCl固体时,平衡是否发生移动?为什么?
5. 25 ℃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 2+3H22NH3ΔH=-92.4 kJ·mo l-1,在该温度下,取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小于92.4 kJ,为什么?
6. 在一密闭容器中,a A(g)b B(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7. 对于反应A(g)2B(g)+C(g),当减小压强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物质B的浓度增大,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8. DME(二甲醚:CH3OCH3)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工业上一步法制二甲醚是在一定的温度(230~280 ℃)、压强(2~10 MPa)和催化剂作用下,以CO和H2为原料制备。

总反应式可表示为3CO(g)+3H 2(g)CH3OCH3(g)+CO2(g) ΔH=-246.1 kJ·mol-1,在生产过程中,反应器必须要进行换热,以保证反应器的温度控制在230~280 ℃,其原因是___________。

9. 工业上常利用醋酸和乙醇合成有机溶剂乙酸乙酯:CH 3COOH(l)+C2H5OH(l)
CH3COOC2H5(l)+H2O(l)ΔH=-8.62 kJ·mol-1,已知CH3COOH、C2H5OH和
CH3COOC2H5的沸点依次为118 ℃、78 ℃和77 ℃。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多次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该研究小组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0 ℃下反应40 min与70 ℃下反应20 min相比,前者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后者(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3)如图所示,反应时间为40 min、温度超过80℃时,乙酸乙酯产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写出两条)。

10.已知H2O2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速率加快,将铜粉末用10% H2O2和3.0 mol·L-1 H2SO4混合溶液处理,测得不同温度下铜的平均溶解速率如下表:
温度/℃20304050607080铜的平均溶解速率(×10-
7.348.019.257.987.24 6.73 5.76
3mol·L-1·min-1)
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温度高于40 ℃时,铜的平均溶解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11.工业上,通常在乙苯蒸气中掺混水蒸气(原料气中乙苯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9),控制反应温度600 ℃,并保持体系总压为常压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在不同反应温度下,乙苯的平衡转化率和某催化剂作用下苯乙烯的选择性(指除了H2以外的产物中苯乙烯的物质的量分数)示意图如下:
(1)掺入水蒸气能提高乙苯的平衡转化率,解释说明该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反应温度为600 ℃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已知反应(NH 4)2CO3(aq)+H2O(l)+CO2(g)2NH4HCO3(aq) ΔH,可用于捕碳技术之中。

为研究温度对(NH4)2CO3捕获CO2效率的影响,在某温度T1下,将一定量的(NH4)2CO3溶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用氮气作为稀释剂),在t时刻,测得容器中CO2气体的浓度。

然后分别在温度为T2、T3、T4、T5下,保持其他初始实验条件不变,重复上述实验,经过相同时间测得CO2气体浓度,得到趋势图(如图所示)。

则在T1~T2及T4~T5二个温度区间,容器内CO2气体浓度呈现如图所示的变化趋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3.白云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MgCO3,在我国有大量的分布。

以白云石为原料生产的钙镁系列产品有广泛的用途。

白云石经煅烧、熔化后得到钙镁的氢氧化物,再经过碳化实现Ca2+、Mg2+的分离。

碳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Ca(OH)2+Mg(OH)2+3CO 2CaCO3+Mg(HCO3)2+H2O。

碳化温度保持在50~60 ℃。

温度偏高不利于碳化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偏低也不利于碳化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这种说法不正确。

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是一个常数,因此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但是对于固体而言,其颗粒的大小影响反应物接触面积的大小,也就会影响单位时间内发生有效碰撞的次数,因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颗粒越小,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不一定。

①对于固体和纯液体的物质,压强对其体积的影响很小,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可看作不变。

压强对无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的速率无影响;②一定温度下,对于有气体物质参与的化学反应,若保持反应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体系压强增大,但原有气体物质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4.平衡不移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K+、Cl-实质没有参与反应,所以加入KCl(s),平衡不移动。

5.该反应是可逆反应,1 mol N2和3 mol H2不能完全化合生成2 mol NH3,所以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小于92.4kJ。

6.不正确。

有的同学一看到B的浓度变为原来的60%时就武断地认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降低了。

准确分析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看在容器容积增大一倍的那一刻与新平衡建立后,物质B浓度的相对大小,而不能简单比较原平衡与新平衡时物质B浓度的相对大小。

本题中,容器容积增大一倍的那一刻B的浓度应为原来的50%,而新平衡建立后B的浓度却为原来的60%,即由于容器容积增大一倍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故A的转化率增大。

7.不正确。

一些同学一看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就简单地得出生成物B的浓度必将增大的错误结论。

事实上,温度不变,减小压强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在生成物B的物质的量增加的同时,反应混合物的总体积也增大了,并且反应混合物体积增大的倍数要大于B的物质的量增大的倍数,结果是物质B的浓度减小。

8.制取二甲醚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器内的温度必然升高,而温度升高,
化学平衡向左移动,同时,温度不断升高,催化剂的活性将降低,均不利于二甲醚的合成。

9.(1)探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乙酸乙酯产率的影响(2)小于(3)反应可能已达平衡状态,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温度过高,乙醇和乙酸大量挥发使反应物利用率下降。

12.T1~T2区间,化学反应未达到平衡,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所以CO2被捕获的量随温度升高而提高。

T4~T5区间,化学反应已达到平衡,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不利于CO2捕。

13.平衡逆向移动Mg(HCO3)2分解反应速率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