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风景区总体规划
(完整版)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5)

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5)1 规划目的为加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贯彻“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基本原则,统筹泰山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旅游发展和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特修编本规划。
2 规划范围与面积2.1 风景名胜区范围泰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包括泰山主景区、蒿里山-灵应宫景区和灵岩寺景区三大部分。
外围保护地带面积120.9平方公里。
泰山主景区(含岱庙地区)面积为109.2平方公里,南侧以环山路北侧人行道北缘线为界,包含红门路、通天街中心线两侧各50米范围和岱庙(含遥参亭和双龙池)四周向外扩100米范围。
东侧主要以农业观光路,局部以自然等高线为界;北侧从牛山口村西向北接现有道路,局部以泰山林场管辖范围为界;西北侧、西侧主要以济南与泰安行政区划为界;西南侧以泰山林场管辖范围、规划道路、自然地形和曹家庄水库坝沿自然地形接环山路为界。
蒿里山-灵应宫景区面积为0.3平方公里,以蒿里山周边道路(西至龙潭路,北至铁路用地南边界,南达灵山大街,东至校场街)和灵应宫文物保护范围(单体外围10米范围)为界。
灵岩寺景区面积为28.5平方公里,基本遵循1993年国务院批复范围,东、北分别以方山东侧、北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南以鸡鸣山至明孔山南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西以鸡鸣山及北侧山体的西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
2.2核心景区核心景区与风景名胜区一级保护区重合,面积53.7平方公里,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38.4%。
2.3外围保护地带规划范围以外设风景区外围保护地带,面积119.7平方公里。
其中泰山主景区和蒿里山-灵应宫景区的外围保护地带连成一区,北侧、西北侧、西侧以风景区范围外第一道山脊线为界,局部以马套村和曹家庄村行政边界为界,西南侧、南侧、东南侧以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中的环境协调区边界为界,东侧、东北侧以大津口乡行政边界为界,面积约118平方公里。
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项目名称:《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主体篇) 总体定位:以历史文化为依托,以产业扩张为增长极,集观光、体验、科普、休闲、度假等多元产品于一体,形成山城相依、城城一体、区域联动的,顺应世界休闲潮流、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大泰山(竞合)旅游目的地。
(一)目标定位国际目标定位:世界文化旅游胜地国内目标定位:民族圣山、精神家园(二)形象定位中华泰山 (三)市场定位1、入境市场核心市场:港澳台、东南亚、韩国、日本重点拓展市场:各国华人华侨市场、外国驻华人员市场机会市场:欧洲、美洲市场2、国内市场核心市场:鲁京津冀苏豫市场重点拓展市场:长三角市场、珠三角市场、东北市场机会市场:中西部省会城市空间布局及项目规划:(一)总体空间布局“一轴两翼双环线”:一轴——历史文化发展中轴线两翼——东翼:田园风情,山野运动/西翼:峡谷奇观,宗教养生双环线——内环:生态修复带/外环:旅游产业与景观大道(二)项目规划1、“一轴”项目规划:主要通过“强化两端、提升中间”的方式,深入探讨和挖掘泰山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展示方式,打造泰山旅游新格局。
主要规划与提升内容包括孔子遗迹、碧霞祠、玉皇顶、青帝宫、岱阴景区、丈人峰、大观峰、月观峰等。
2、“两翼”项目规划:“东翼”主要分成泰山文化产业园、山野运动休闲区和自然养生区三个分区进行规划。
其中,泰山文化产业园以古建筑、古商埠、古民俗、古信仰等为核心,并结合田园休闲、水岸景观、峡谷运动、山地度假和居民新村为产业延伸,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区;山野运动休闲区将打造“山地,乡村”、“运动,文化”的山地休闲、文化采风和乡野运动的旅游度假旅游区;自然养生区通过生态化设计手段设计,以养生主题文化来整合打造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形成集中草药观赏、生态养生、休闲运动以及养生饮食和康体度假于一体的自然养生休闲度假区。
“西翼”主要分成桃花峪游客中心、峡谷群科普探险区和竹林禅寺宗教体验区三个分区进行规划。
泰山风景区总体规划

泰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一)来源:olf 作者:未知编辑:olf2009 人气:0 日期:2007-06-13 第二部分泰山风景区总体规划(2000—2020) (文本摘录)一、总则第1条目的为加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统筹泰山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制定《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20)》。
第2条依据(略)第3条规划适用范围泰山风景名胜区的规划面积为156km’,包括泰山主景区和灵岩寺景区两大部分。
泰山主景区(含蒿里山一灵应宫一岱庙地区)面积为148.6km2。
东以泰佛路和泰历路为界,南以环山路为界,西以马套至花坦的道路为界,南端延伸至岱庙、灵应宫和蒿里山;灵岩寺景区面积为7.6km2,规划范围基本以泰山林场管辖范围为界。
规划范围以外设缓冲区,主景区周围的缓冲区面积约40km2,西北侧以规划范围以外1000m为界,西南侧以京沪铁路为界,局部扩大至大河水库南岸,南侧基本涵盖泰安旧城,东侧和东北侧边界为环山公路以外lkm,局部扩大至安家林水库和刘家庄水库东岸。
灵岩寺景区的缓冲区面积约3.5km2,以规划范围以外100m为界,西南侧局部扩大。
第4条规划期限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实施期限为2001年至2020年。
共分三期:近期:2001年至2005年;中期:2006的至2010年;远期:2011年至2020年。
第5条规划原则1.可操作性原则:是本次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核心原则。
即规划要为管理服务,应成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保护、建设和管理泰山的有力工具。
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分区规划,在分区层次上控制人类活动、设施建设和用地性质,从而使管理者依据分区控制规划的内容实施管理;时间上,远期规划和中期规划为目标规划和战略规划,重点明确大的方向性原则,同时为中远期规划实施留有一定弹性;近期规划为实施性规划,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落实目标规划与战略规划的相关内容。
2.管理边界惟—一性原则:在空间上管理者只面对一种边界,即分区边界,资源保护、旅游活动与设施建设方面的规划要求均与分区建立空间上的联系。
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案例

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案例泰山既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又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独特的风景审美价值、典型的地学研究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一、规划基本任务和指导思想
二、发展定位
1、总体定位
争取到2020年,把泰山建设成为以历史文化为依托,以产业扩张为增长极,以观光、体验、科普、休闲、度假等多元产品于一体,形成山城相依、城城一体、区域联动的,顺应世界休闲潮流、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大泰山(竞合)旅游目的地。
2、目标定位
三、发展战略
1、实施大文化战略
3、实施大格局战略
四、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
“大鹏展翅”的空间格局——“一轴两翼”
2、第二阶段(2011——2015)
3、第三阶段(2016——2025)。
泰山风景区开发设想

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 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 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泰 山地处齐鲁大地,是中华民 族精神文化的象征和缩影, 具有雄伟壮丽的自然风景和 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具有 丰富的旅游资源
一、泰山地质旅游研究背景和意义
泰山位于山东省的中部,海拔1554m,风景区
岱宗坊至南天门,泰山西路从天外村到中天门两个路 段从沿途风景、路线和地势来看,是徒步攀登和骑自 行车登山比赛的最佳路线
泰安市已举办了9次国际登山节和登山比赛,但由于
登山比赛仅为登山节的一项活动,难以邀请到国内外 著名运动队参赛,因此在国内外影响较小,今后应提 高泰山登山比赛的档次,使之成为国内外重要的传统 体育比赛,这对提高泰山的知名度,进一步开拓旅游 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面积426Km2,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 结合使其于1987年被联合国遗产委员会列 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名录。泰山除 具有积淀丰厚、博大精深的人文旅游资源 外,还具有地质演化漫长、地学内容广博、 地质内涵复杂、典型地质遗迹丰富、地质 地貌景观奇特的地质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 旅游观光价值、美学价值和科普科研价值。 但在泰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历史上,由于人们 对其人文资源关注得较多,而对它的自然旅 游资源的开发一直未能引起高度的重视,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泰山旅游的发展。当今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消费意识的 转变,以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探索大自然奥 秘为目的的生态旅游、科普和科学考察旅 游日趋走俏,并成为21世纪旅游发展的新的 亮点
国际旅游市场应重点开发日本、韩国和港澳台地区市场,
随着山东省对外开放和交流的不断发展,青岛、烟台、威
4、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泰山旅游资源,促进泰山旅游的
多层次发展
泰山风景区总体规划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源远流长,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对世界造园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
文章从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创作的思维方式及设计技巧3个方面探讨了现代园林设计人员应学习与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及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现代园林设计;景观创造;自然观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andscape Idea in Modern Garden DesignHE Jian mingAbstract: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rt with a style of its own, which goes back to ancient times, has the deep influence on the landscape art of the world.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nature outlook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thinking mode of creation and design skill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train of thought and the method that the modern garden designers should learn from and research 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train of thought and the method in the modern garden design.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rt; modern garden design; landscape craetion; nature outlook;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的眼界的开阔,人类对自然和美的理解也不断加深,因而对美好生存环境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
泰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泰安是中国山东省中部一座著名的文化旅游城市,境内的泰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对外开放旅游城市。
总面积7762平方公里,辖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6个县市区。
泰安市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寒暑适宜,光温同步,雨热同季。
全年平均气温13℃,平均日照2627小时,平均降水量697毫米。
泰安市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20.30%,林木蓄积量为525.00万立方米。
已建成森林公园6个,其中国家级、省级各3个。
泰山植被丰富,树木郁葱,水源充足,地势复杂,为各类动物的觅食、栖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据调查,泰山现有兽类近20种,鸟类150余种,昆虫873种,鱼类也较多,泰山是野生动物的乐园。
泰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一2010年)第一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第一条土地利用现状。
全市土地总面积776183.41公顷,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大类。
1.农用地540859.96公顷,占总面积的69.7%。
其中:耕地357722.57公顷,占总面积的46.1%;园地60204.36公顷,占总面积的7.8%;林地79606.51公顷,占总面积的10.2%;水面43325.52公顷,占总面积的5.6% ;2.建设用地124991.20公顷,占总面积的16.1%。
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7520.47公顷,占总面积的11.3%;交通用地23619.32公顷,占总面积的3.0%;水利设施用地14451.41公顷,占总面积的1.8%。
3.未利用地110332.25公顷,占总面积的14.2%。
其中:山丘荒草地61278.08公颂,占55.5%;沙地343.34公顷,占0.3%;裸岩石砾地2527.56公顷,占2.3%;田坎35739.25公顷,占32.4%;滩涂4586.00公顷,占4.2%;苇地2279.44公顷,占2.1%;其他未利用土地(村外取土坑、取土场)755.81公顷,占0.7%。
泰山风景区总体规划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源远流长,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对世界造园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
文章从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创作的思维方式及设计技巧3个方面探讨了现代园林设计人员应学习与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及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现代园林设计;景观创造;自然观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andscape Idea in Modern Garden DesignHE Jian mingAbstract: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rt with a style of its own, which goes back to ancient times, has the deep influence on the landscape art of the world.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nature outlook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thinking mode of creation and design skill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train of thought and the method that the modern garden designers should learn from and research 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rain of thought and the method in the modern garden design.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rt; modern garden design; landscape craetion; nature outlook;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的眼界的开阔,人类对自然和美的理解也不断加深,因而对美好生存环境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泰山风景区总体规划(2000—2020) (文本摘录) 一、总则第1条目的为加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统筹泰山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制定《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20)》。
第2条依据(略)第3条规划适用范围泰山风景名胜区的规划面积为156km’,包括泰山主景区和灵岩寺景区两大部分。
泰山主景区(含蒿里山一灵应宫一岱庙地区)面积为148.6km2。
东以泰佛路和泰历路为界,南以环山路为界,西以马套至花坦的道路为界,南端延伸至岱庙、灵应宫和蒿里山;灵岩寺景区面积为7.6km2,规划范围基本以泰山林场管辖范围为界。
规划范围以外设缓冲区,主景区周围的缓冲区面积约40km2,西北侧以规划范围以外1000m为界,西南侧以京沪铁路为界,局部扩大至大河水库南岸,南侧基本涵盖泰安旧城,东侧和东北侧边界为环山公路以外lkm,局部扩大至安家林水库和刘家庄水库东岸。
灵岩寺景区的缓冲区面积约3.5km2,以规划范围以外100m为界,西南侧局部扩大。
第4条规划期限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实施期限为2001年至2020年。
共分三期:近期:2001年至2005年;中期:2006的至2010年;远期:2011年至2020年。
第5条规划原则1.可操作性原则:是本次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核心原则。
即规划要为管理服务,应成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保护、建设和管理泰山的有力工具。
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分区规划,在分区层次上控制人类活动、设施建设和用地性质,从而使管理者依据分区控制规划的内容实施管理;时间上,远期规划和中期规划为目标规划和战略规划,重点明确大的方向性原则,同时为中远期规划实施留有一定弹性;近期规划为实施性规划,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落实目标规划与战略规划的相关内容。
2.管理边界惟—一性原则:在空间上管理者只面对一种边界,即分区边界,资源保护、旅游活动与设施建设方面的规划要求均与分区建立空间上的联系。
3.保护与利用统筹原则: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在资源充分有效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利用。
保护与利用虽是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中的根本矛盾,但并非是不可协调的矛盾。
许多情况下,保护与利用同时存在于同一块用地上,处理不妥,将会顾此失彼。
因此不应将保护与利用割裂开来,而应统筹考虑,根据每一地块资源的重要性和敏感度允许不同种类的人类利用,从根本上解决保护和利用的矛盾。
二、景观资源评价第6条景观资源价值泰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独特的风景审美价值、典型的地质学研究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泰山景观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地质学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价值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
这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很少见的。
第7条景观资源特征泰山景观资源具有强烈的序列感,其特征是“三重空间一条轴线”。
登天序列以蒿里山、岱庙、岱顶为节点,代表地府、人间和天界的三重空间,并以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为人间到天界的三大节奏,其间“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构成步步朝天的神圣气氛,形成泰山风景名胜区的“历史文化轴线”。
第8条景观资源分类(略)第9条景观资源分类评价(略)第10条景观资源分级(略)第11条景观资源分级评价(略)第12条景观资源分区(略)第13条景观资源分区评价(略)三、性质与目标规划第14条性质泰山为五岳之首,是中国文化史的局部缩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泰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第15条管理总目标1.充分保存或保护泰山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完整体现泰山的历史文化、科学研究和风景审美价值。
2.在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内,以适当的方式和速度在适当的空间和时间发展泰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事业,提供游客高品质欣赏泰山、体验泰山,以及认知泰山的各种机会。
3.以“智能泰山”和“数字泰山”为目标,建立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旅游服务信息系统、旅游预警系统、防火监控系统等三个子系统,提高泰山管理的科技含量。
引进IS09000、IS014000质量认证体系,逐步使泰山的管理与国际标准相衔接。
第16条资源保护管理目标1.充分有效地保存、保护、管理并展现泰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物质与空间载体(共84处),保证遗产及其周边环境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2.充分有效地保存、管理和展现泰山的文化资源(包括57处文物建筑、1800多处石碑石刻、30000多株名木古树),保证泰山历史的延续,保证子孙后代真实完整地欣赏和体验泰山历史文化资源的权利。
3.保护泰山的地形地貌(包括64处奇峰异石和21处瀑布潭池)及其美学价值。
制止对泰山地形地貌的恶性破坏。
对地形地貌已遭严重破坏的地区,尽最大可能修复,使其最大限度地恢复到自然状况。
4.保存和保护泰山的森林植被和野生动物资源,尤其要加强对泰山本地物种的保护,控制和减少外来物种的引进和繁育。
保存和保护泰山的基因资源和物种组成,保证泰山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态进程的连续性;对生态破坏严重的地区,尽最大可能修复,使其最大限度地恢复到自然状况。
5.保存和保护泰山的自然水系(包括泉源和溪流),改善自然水质,提高自然水体的洁净度和清澈度。
除最小程度地满足泰山风景名胜区的水源供给需求外,控制直至消除其他各种形式的人类活动对自然水系的破坏。
对自然水系遭到破坏的地区,尽最大可能修复,使其在最大限度内恢复到自然状况。
鼓励并提倡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6.保护和改善泰山风景名胜区及其周边环境的大气质量,提高能见度,控制直至消除影响泰山大气质量与能见度的人类活动。
7.保护泰山的神圣庄严氛围,控制各种噪声和光污染,减少直至消除与泰山神圣庄严气氛不协调的人类活动。
8.在满足以上保护目标前提下,鼓励以泰山为对象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活动。
9.建立泰山文化与自然资源信息系统,周期性地调查、收集、更新泰山的资源信息,并进行实时监测,保证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0.明确泰山风景名胜区的边界,建立明显标识,保证资源管理空间上确定性。
11.协调泰山风景名胜区周边地区的建设与管理,使其与泰山的文化与自然资源相和谐。
第17条旅游发展管理目标1.在满足以上保护目标前提下,根据泰山资源的价值与特征,开展适度的旅游活动,保证泰山旅游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在与资源保护目标不冲突的前提条件下,在适当的空间以适当的方式和强度开展旅游活动,提供高品质、多样化的游客体验。
3.在充分考虑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在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规模建立泰山旅游服务设施系统,为游客提供必要的、经过严格控制的服务设施。
4.建立泰山旅游信息监测系统,缓解泰山游客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平衡现象。
5.注意处理泰山风景名胜区与泰安市和济南市的关系,在充分有效保护泰山资源的前提下,带动地方经济持续发展。
第18条分期目标(略)四、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第19条用地布局泰山风景名胜区的土地利用布局可从“点、线、面”三个层次进行描述,每个层面都反映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如图2-16-3所示。
图2,16—3 泰山风景名胜区用地布局示意图1.面状层次:总体上看,泰山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强度呈现以岱顶为中心的同心圆渐进式结构。
岱麓地区(海拔200m以下)是泰山风景名胜区的外围地带,中天门以上(海拔900m以上)是核心地带,从外围地带到核心地带的区域为中间地带(海拔200—900m)。
从岱麓到岱顶,资源保护的比重逐渐增强,资源的利用比重逐渐减弱。
表现为特殊地貌保护区、史迹保存区和景观恢复用地等资源敏感区增加;设施建设区减少,人工设施的数量减少;人类活动的种类减少、活动强度减弱。
2.线状层次:各类用地呈现以放射状旅游路线为轴的渐进式结构,这是泰山风景名胜区主要的用地布局形式。
由旅游路线向外,依次为山林野游地、景观保护培育区和生态保护区。
生态环境保护的程度逐渐增强,资源的利用程度逐渐减弱,旅游活动逐渐减少直至完全禁止。
3.点状层次:敏感资源区和设施建设区呈现点状分布的状态。
敏感资源区是风景区资源保护的极端情况,包括特殊地貌保护区、史迹保存区和景观恢复用地三类,它们依据实际情况随机分布在泰山风景名胜区的面状层次上。
设施建设区是风景区资源利用的极端情况,这部分用地依据游线需要和资源条件限制,合理分布泰山风景区的线状层次上。
第20条资源保护结构资源保护包括生态系统保护和景观系统保护两个方面1.泰山风景名胜区生态系统(包括地质地貌、自然水系、森林植被、野生动物等),按照上条所述的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关系,进行分区保护。
具体措施参见五、《土地分区控制规划》。
2.泰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系统(包括区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按照景观资源的特征,进行分类保护;按照景观资源的重要性,进行分级保护。
具体措施参见七、《保护与培育规划》。
第21条主景区旅游空间结构泰山风景名胜区主景区的旅游空间呈“放射状层级式”结构。
泰山风景名胜区从内到外有目标层级、中转层级和人口层级三个层级,从目标层级和中转层级分别向外形成放射状的登山路线。
1.目标层级。
海拔1400m以上,即岱顶,是游客登泰山的最终目的地。
从岱顶放射出6条登山路线:岱顶一南天门一中天门,岱顶一瞻鲁台一中天门,岱顶一桃花源,岱顶一卖饭棚子,岱顶一天井湾,岱顶一天烛峰一山呼台。
2.中转层级。
海拔900m左右,位于游客登泰山的途中,是重要的物资供应点和交通中转站。
位于这个圈层的有中天门、桃花源和卖饭棚子、山呼台四处。
从中天门放射出3条登山路线:中天门一红门,中天门一天外村,中天门一上梨园。
从桃花源放射出3条登山路线:桃花源一桃花峪,桃花源一巴山沟—樱桃园,桃花源一打虎峪一天外村。
从卖饭棚子放射出1条登山路线。
卖饭棚子一玉泉寺一和尚庄。
从山呼台放射出1条登山路线:山呼台一艾洼。
3.人口层级。
海拔200m左右,是泰山主景区的进山人口,主要的服务设施建设区。
各人口通过“环山路”互连,并与泰安城服务基地建立快速连接。
位于这个圈层的有红门、天外村、樱桃园、桃花峪、和尚庄、天井湾、艾洼和上梨园等八处。
第22条主景区旅游路线结构泰山风景名胜区主景区的旅游路线呈“伞状”结构,重点旅游线呈“一轴两翼丁字形”结构。
1.“伞状”结构。
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线路线主轴明显,从蒿里山经岱庙到岱顶的传统路线是体验泰山文化最重要的游览线,是整个伞状结构的“伞柄”;“环山路”连接各进山旅游路线,并建立各进山口之间及它们与泰安城旅游服务基地的快速连接,相当于伞状结构的“伞裙”;泰山风景名胜区的其他旅游线路线均以“环山路”为起点,以岱顶为目标,包括桃花峪一桃花源一岱顶、艾洼一天烛峰一岱顶、天外村一中天门一岱顶、和尚庄一玉泉寺一岱顶、天井湾一岱顶、上梨园一中天门一岱顶等,这些旅游线路构成伞状结构的“伞骨”。
2.“一轴两翼丁字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