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5)
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

泰山工业园区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2016年—2020年)山东泰山工业园区管委会二0一四年七月目录一、十二五发展现状 (1)(一)十二五成就 (1)1、经济总量不断膨胀 (1)2、行业结构不断优化 (1)3、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2)4、园区布局日臻完善 (2)5、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2)6、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3)7、现代服务业水平全面提升 (3)8、旅游业空间不断扩大 (4)9、科技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4)(二)存在问题 (5)1、发展空间严重不足 (5)2、产业总体层次不高 (6)3、企业实力有待提升 (6)4、招商质量亟待提高 (6)二、十三五发展规划 (7)(一)指导思想 (7)(二)发展目标 (8)1、工业发展目标 (8)2、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 (10)3、旅游业发展目标 (11)4、科技文化产业发展目标 (11)(三)规划布局 (11)1、工业布局 (11)2、现代服务业布局 (14)3、旅游业布局 (14)4、科技文化产业布局 (15)(四)规划实施和保障措施 (16)1、规划实施 (16)2、保障措施 (21)泰山工业园区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2016年—2020年)“十三五”时期是泰山工业园区推进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攻坚阶段。
科学编制并实施好《泰山工业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园区立足高起点,注入新活力,探索新路径,实现经济社会新跨越,打造现代化东部新城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二五发展现状(一)十二五成就“十二五”时期,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泰山工业园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园区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园区空间稳步拓展,配套环境逐步优化,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经济总量不断膨胀。
十二五以来,园区坚持工业为主,不断提升和壮大经济实力。
园区虽然起步较迟,规模较小,但发展速度很快,效益较高。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5年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长。
泰山风景区总体规划

第二部分泰山风景区总体规划(2000—2020) (文本摘录) 一、总则第1条目的为加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统筹泰山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制定《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20)》。
第2条依据(略)第3条规划适用范围泰山风景名胜区的规划面积为156km’,包括泰山主景区和灵岩寺景区两大部分。
泰山主景区(含蒿里山一灵应宫一岱庙地区)面积为148.6km2。
东以泰佛路和泰历路为界,南以环山路为界,西以马套至花坦的道路为界,南端延伸至岱庙、灵应宫和蒿里山;灵岩寺景区面积为7.6km2,规划范围基本以泰山林场管辖范围为界。
规划范围以外设缓冲区,主景区周围的缓冲区面积约40km2,西北侧以规划范围以外1000m为界,西南侧以京沪铁路为界,局部扩大至大河水库南岸,南侧基本涵盖泰安旧城,东侧和东北侧边界为环山公路以外lkm,局部扩大至安家林水库和刘家庄水库东岸。
灵岩寺景区的缓冲区面积约3.5km2,以规划范围以外100m为界,西南侧局部扩大。
第4条规划期限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实施期限为2001年至2020年。
共分三期:近期:2001年至2005年;中期:2006的至2010年;远期:2011年至2020年。
第5条规划原则1.可操作性原则:是本次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核心原则。
即规划要为管理服务,应成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保护、建设和管理泰山的有力工具。
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分区规划,在分区层次上控制人类活动、设施建设和用地性质,从而使管理者依据分区控制规划的内容实施管理;时间上,远期规划和中期规划为目标规划和战略规划,重点明确大的方向性原则,同时为中远期规划实施留有一定弹性;近期规划为实施性规划,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落实目标规划与战略规划的相关内容。
2.管理边界惟—一性原则:在空间上管理者只面对一种边界,即分区边界,资源保护、旅游活动与设施建设方面的规划要求均与分区建立空间上的联系。
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项目名称:《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主体篇) 总体定位:以历史文化为依托,以产业扩张为增长极,集观光、体验、科普、休闲、度假等多元产品于一体,形成山城相依、城城一体、区域联动的,顺应世界休闲潮流、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大泰山(竞合)旅游目的地。
(一)目标定位国际目标定位:世界文化旅游胜地国内目标定位:民族圣山、精神家园(二)形象定位中华泰山 (三)市场定位1、入境市场核心市场:港澳台、东南亚、韩国、日本重点拓展市场:各国华人华侨市场、外国驻华人员市场机会市场:欧洲、美洲市场2、国内市场核心市场:鲁京津冀苏豫市场重点拓展市场:长三角市场、珠三角市场、东北市场机会市场:中西部省会城市空间布局及项目规划:(一)总体空间布局“一轴两翼双环线”:一轴——历史文化发展中轴线两翼——东翼:田园风情,山野运动/西翼:峡谷奇观,宗教养生双环线——内环:生态修复带/外环:旅游产业与景观大道(二)项目规划1、“一轴”项目规划:主要通过“强化两端、提升中间”的方式,深入探讨和挖掘泰山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展示方式,打造泰山旅游新格局。
主要规划与提升内容包括孔子遗迹、碧霞祠、玉皇顶、青帝宫、岱阴景区、丈人峰、大观峰、月观峰等。
2、“两翼”项目规划:“东翼”主要分成泰山文化产业园、山野运动休闲区和自然养生区三个分区进行规划。
其中,泰山文化产业园以古建筑、古商埠、古民俗、古信仰等为核心,并结合田园休闲、水岸景观、峡谷运动、山地度假和居民新村为产业延伸,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区;山野运动休闲区将打造“山地,乡村”、“运动,文化”的山地休闲、文化采风和乡野运动的旅游度假旅游区;自然养生区通过生态化设计手段设计,以养生主题文化来整合打造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形成集中草药观赏、生态养生、休闲运动以及养生饮食和康体度假于一体的自然养生休闲度假区。
“西翼”主要分成桃花峪游客中心、峡谷群科普探险区和竹林禅寺宗教体验区三个分区进行规划。
泰山风景区总体规划

泰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一)来源:olf 作者:未知编辑:olf2009 人气:0 日期:2007-06-13 第二部分泰山风景区总体规划(2000—2020) (文本摘录)一、总则第1条目的为加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统筹泰山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制定《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20)》。
第2条依据(略)第3条规划适用范围泰山风景名胜区的规划面积为156km’,包括泰山主景区和灵岩寺景区两大部分。
泰山主景区(含蒿里山一灵应宫一岱庙地区)面积为148.6km2。
东以泰佛路和泰历路为界,南以环山路为界,西以马套至花坦的道路为界,南端延伸至岱庙、灵应宫和蒿里山;灵岩寺景区面积为7.6km2,规划范围基本以泰山林场管辖范围为界。
规划范围以外设缓冲区,主景区周围的缓冲区面积约40km2,西北侧以规划范围以外1000m为界,西南侧以京沪铁路为界,局部扩大至大河水库南岸,南侧基本涵盖泰安旧城,东侧和东北侧边界为环山公路以外lkm,局部扩大至安家林水库和刘家庄水库东岸。
灵岩寺景区的缓冲区面积约3.5km2,以规划范围以外100m为界,西南侧局部扩大。
第4条规划期限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实施期限为2001年至2020年。
共分三期:近期:2001年至2005年;中期:2006的至2010年;远期:2011年至2020年。
第5条规划原则1.可操作性原则:是本次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核心原则。
即规划要为管理服务,应成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保护、建设和管理泰山的有力工具。
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分区规划,在分区层次上控制人类活动、设施建设和用地性质,从而使管理者依据分区控制规划的内容实施管理;时间上,远期规划和中期规划为目标规划和战略规划,重点明确大的方向性原则,同时为中远期规划实施留有一定弹性;近期规划为实施性规划,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落实目标规划与战略规划的相关内容。
2.管理边界惟—一性原则:在空间上管理者只面对一种边界,即分区边界,资源保护、旅游活动与设施建设方面的规划要求均与分区建立空间上的联系。
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案例

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案例泰山既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又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独特的风景审美价值、典型的地学研究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一、规划基本任务和指导思想
二、发展定位
1、总体定位
争取到2020年,把泰山建设成为以历史文化为依托,以产业扩张为增长极,以观光、体验、科普、休闲、度假等多元产品于一体,形成山城相依、城城一体、区域联动的,顺应世界休闲潮流、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大泰山(竞合)旅游目的地。
2、目标定位
三、发展战略
1、实施大文化战略
3、实施大格局战略
四、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
“大鹏展翅”的空间格局——“一轴两翼”
2、第二阶段(2011——2015)
3、第三阶段(2016——2025)。
泰山风景区开发设想

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 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 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泰 山地处齐鲁大地,是中华民 族精神文化的象征和缩影, 具有雄伟壮丽的自然风景和 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具有 丰富的旅游资源
一、泰山地质旅游研究背景和意义
泰山位于山东省的中部,海拔1554m,风景区
岱宗坊至南天门,泰山西路从天外村到中天门两个路 段从沿途风景、路线和地势来看,是徒步攀登和骑自 行车登山比赛的最佳路线
泰安市已举办了9次国际登山节和登山比赛,但由于
登山比赛仅为登山节的一项活动,难以邀请到国内外 著名运动队参赛,因此在国内外影响较小,今后应提 高泰山登山比赛的档次,使之成为国内外重要的传统 体育比赛,这对提高泰山的知名度,进一步开拓旅游 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面积426Km2,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 结合使其于1987年被联合国遗产委员会列 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名录。泰山除 具有积淀丰厚、博大精深的人文旅游资源 外,还具有地质演化漫长、地学内容广博、 地质内涵复杂、典型地质遗迹丰富、地质 地貌景观奇特的地质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 旅游观光价值、美学价值和科普科研价值。 但在泰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历史上,由于人们 对其人文资源关注得较多,而对它的自然旅 游资源的开发一直未能引起高度的重视,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泰山旅游的发展。当今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消费意识的 转变,以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探索大自然奥 秘为目的的生态旅游、科普和科学考察旅 游日趋走俏,并成为21世纪旅游发展的新的 亮点
国际旅游市场应重点开发日本、韩国和港澳台地区市场,
随着山东省对外开放和交流的不断发展,青岛、烟台、威
4、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泰山旅游资源,促进泰山旅游的
多层次发展
泰山景区调研及旅游规划设计

泰山景区调研及旅游规划设计旅游与食品学院旅游管理策划2015-05-31组员:王霏陈奕为滕藤柴守萍前言近几年来,泰安市紧紧围绕“营造大泰山,开拓新市场,发展大旅游,构筑大产业”的发展攻略,培育和发展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旅游经济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
与此同时,泰安旅游经济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与先进旅游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旅游资源开发重点不突出,产业链结构不够完善、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等等。
要实现泰安旅游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发挥资源优势,突出旅游特色,注重打造泰山品牌,做大做强泰安旅游经济。
第一章泰山基本情况1.1泰山概况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又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
名称之多,实为全国名山之冠。
春秋时改称泰山。
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面积达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
几千年来一直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古建筑主要为明清的风格,将建筑、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是东方文明伟大而庄重的象征。
1987年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1.2泰山交通1,泰安紧靠泰山,山后就是省会济南。
泰安有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
以及京沪高铁通过。
泰山山后省会济南机场离泰安只有70公里,一个小时就到,京沪高铁修完,泰安-泰山,到上海不到4小时。
所以短期内不会建大型机场。
2,当地交通,公交泰山火车站周边交通枢纽发达、交通便利,四处进山口均有专线公交车或旅游公交车直通。
泰山与泰安市区山城紧连,泰山目前正式的售门票登山进口有四处,分别是:红门宫进山口、天外村(天地广场)进山口、桃花峪进山口、天烛峰进山口。
红门宫进山口既泰山东路,天外村进山口既泰山西路。
四处进山口之中,有两处在泰安城区北缘:徒步登山的红门进山口在火车站东北方向2.5公里(在火车站乘3路公交车往东终点站);乘车上山的天外村登山口在火车站正北约2公里(在火车站乘3路公交车往西终点站);桃花源登山口在泰山西麓,距泰山火车站约12公里(在火车站乘18路公交车往西到终点站);天烛峰进山口在泰山东麓,距泰山火车站约18公里。
泰山风景区总体规划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源远流长,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对世界造园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
文章从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创作的思维方式及设计技巧3个方面探讨了现代园林设计人员应学习与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及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现代园林设计;景观创造;自然观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andscape Idea in Modern Garden DesignHE Jian mingAbstract: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rt with a style of its own, which goes back to ancient times, has the deep influence on the landscape art of the world.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nature outlook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thinking mode of creation and design skill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train of thought and the method that the modern garden designers should learn from and research 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rain of thought and the method in the modern garden design.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rt; modern garden design; landscape craetion; nature outlook;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的眼界的开阔,人类对自然和美的理解也不断加深,因而对美好生存环境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5)1 规划目的为加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贯彻“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基本原则,统筹泰山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旅游发展和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特修编本规划。
2 规划范围与面积2.1 风景名胜区范围泰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包括泰山主景区、蒿里山-灵应宫景区和灵岩寺景区三大部分。
外围保护地带面积120.9平方公里。
泰山主景区(含岱庙地区)面积为109.2平方公里,南侧以环山路北侧人行道北缘线为界,包含红门路、通天街中心线两侧各50米范围和岱庙(含遥参亭和双龙池)四周向外扩100米范围。
东侧主要以农业观光路,局部以自然等高线为界;北侧从牛山口村西向北接现有道路,局部以泰山林场管辖范围为界;西北侧、西侧主要以济南与泰安行政区划为界;西南侧以泰山林场管辖范围、规划道路、自然地形和曹家庄水库坝沿自然地形接环山路为界。
蒿里山-灵应宫景区面积为0.3平方公里,以蒿里山周边道路(西至龙潭路,北至铁路用地南边界,南达灵山大街,东至校场街)和灵应宫文物保护范围(单体外围10米范围)为界。
灵岩寺景区面积为28.5平方公里,基本遵循1993年国务院批复范围,东、北分别以方山东侧、北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南以鸡鸣山至明孔山南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西以鸡鸣山及北侧山体的西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
2.2核心景区核心景区与风景名胜区一级保护区重合,面积53.7平方公里,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38.4%。
2.3外围保护地带规划范围以外设风景区外围保护地带,面积119.7平方公里。
其中泰山主景区和蒿里山-灵应宫景区的外围保护地带连成一区,北侧、西北侧、西侧以风景区范围外第一道山脊线为界,局部以马套村和曹家庄村行政边界为界,西南侧、南侧、东南侧以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中的环境协调区边界为界,东侧、东北侧以大津口乡行政边界为界,面积约118平方公里。
灵岩寺景区的外围保护地带西起104国道(灵岩广场),包括沿灵岩路南北两侧各300m范围内的区域,东以灵岩寺景区边界为界,面积为1.7平方公里。
泰山主景区外围保护地带以外,为监测和控制泰山生态与地质的威胁要素,划定外围监控地带,面积约为381平方公里。
外围监控地带范围北侧以自然山谷线为界,西侧与南侧以公路为界,东侧以现行的采石保护区边界为界。
3 风景名胜区性质泰山为五岳之首,雄伟壮观、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丰厚、形象崇高,地质遗迹和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是中国文化史的局部缩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具有重大科学、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其功能为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公众教育,以及适当的观光、文化和生态旅游。
4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6—2035年,规划近期2016—2020年。
5 资源分级保护泰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分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外设置外围保护地带与外围监控地带。
(详细分区范围参见规划图纸)5.1 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严格禁止建设范围)一级保护区包括从通天街、遥参亭、岱庙、岱宗坊直至岱顶玉皇庙封禅祭祀活动所构成的序列空间环境;蒿里山与灵应宫区域;玉泉寺及秦御道区域;竹林寺景区、桃花源景区;桃花峪景区的大部分区域;天烛峰景区的扫帚峪汇水区;灵岩寺景区中灵岩寺寺院以及扩展至方山、香山、狮山山脊线的区域。
面积为53.8平方公里。
一级保护区由特殊保护区、史迹保护区、水源涵养和文化保护区三小类构成。
应保护封禅祭祀活动空间序列及沿途历史建筑,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过程。
保证游客活动、设施建设和运营对自然生态过程和历史文化氛围的影响最小化,拆除对历史格局影响较大的建筑物,进行植被恢复。
除本次规划设置的设施和土地利用外,一级保护区严禁新建与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设施或变更土地用途。
5.2 二级保护区(严格限制建设范围)二级保护区包括红门景区、天烛峰景区、桃花峪景区和玉泉寺景区中非一级保护区域;樱桃园景区;灵岩寺景区泰山林场范围非一级保护区域。
面积为57.4平方公里。
二级保护区由封禅遗迹和生态保护区、生态恢复区、乡村景观保护区三小类构成。
应保护较重要的自然生态过程和人文景观。
控制游客活动、设施建设和运营对自然生态过程和历史文化氛围的影响。
严格限制与泰山文化和风景游赏无关的设施建设和土地变更。
5.3 三级保护区(限制建设范围)三级保护区面积为26.8平方公里,由集体林地协调区、乡村景观协调区两小类构成。
应保护地形地貌,提高山体植被覆盖度,保持水土,保护风景资源的完整性。
有序控制设施建设与土地利用,各项设施的建设应与风景环境相协调。
6 游客容量泰山风景区日游客容量为5万人次。
其中主景区日游客容量约为3万人次,日极限容量为7.9万人次;灵岩寺景区日游客容量为8900人次(其中灵岩寺寺院日游客容量为6800人次),日极限容量为1.1万人次;其他景区日游客容量为1.1万人次。
7 特色景观与展示泰山风景区的特色景观类型有自然山岳奇观、名山历史文化、地质遗迹与生态植被类群等。
解说教育的内容包括综合介绍、人文资源、自然资源、交通导向、安全与提示等五大主题,其中人文资源包括历史格局、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石刻碑刻、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资源包括地景与地质遗迹、重要动植物及其生境、古树名木、森林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自然光景与音景。
应编制解说系统专项规划,突出核心解说主题,支撑游赏展示、环境教育、科普宣传、文化传承。
风景区内需要完善解说教育功能的场所有5处:岱庙、天外村、桃花峪、中天门、灵岩寺,需要新增解说教育功能的区域有4处:红门、天烛峰、岱顶、桃花源。
8 景区规划泰山主景区共分为9个景区,包括红门、中天门、南天门、天烛峰、桃花源、桃花峪、竹林寺、樱桃园、玉泉寺;另有3处独立景区,分别为岱庙-通天街、蒿里山-灵应宫、灵岩寺。
9 道路交通规划9.1对外道路交通规划应充分利用泰山风景区周边机场、高铁站、火车站、长途客运站等公共交通资源,完善交通服务功能,加强泰山风景区与外界的交通联系。
规划提高泰山风景名胜区东、西、北三面的道路等级和通行能力,与现有的“环山路”连接形成“环泰山路”。
建立环泰山旅游公交系统,提高交通服务质量,加强泰山风景名胜区各出入口之间的联系。
9.2出入口设置泰山主景区设置4个一级出入口、5个二级出入口和1个独立景点出入口,共10处;独立景区设置4个出入口。
9.3内部道路交通规划规划保留5条机动车观光道线路。
规划保留三级步行道路系统,分别是石阶登山道路(一级)、一般步游道(二级)、户外探险登山道(三级)。
保留泰山风景名胜区内望府山、大龙峪、五松亭-大龙峪、快活三里-五松亭、中天门上停车场-快活三里、壶天阁-药王殿、红门宫7条分流盘道现状,规划期内原则上不再新建中路分流盘道。
保留泰山风景名胜区内现状已建的中天门索道、桃花源索道、后石坞索道三条客运索道和桃花源至岱顶的一条货运索道。
严禁在泰山风景名胜区内修建新的索道。
中天门索道到期之后,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和风景名胜区保护特殊要求对其去留进行专题论证;在中天门索道运营期间,应对索道产生的各方面影响进行持续的监测和研究,为专题论证提供数据支持。
9.4停车场规划设置15处集中式停车场,总面积约为81200平方米,其中改建3处,新建3处,规划面积为21600平方米。
建设停车引导系统。
10 游览设施规划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基地规划为旅游城1处、旅游镇2处、旅游村2处、一级旅游服务点4处、二级旅游服务点5处、三级旅游服务点7处、四级旅游服务点8处、服务部6处。
规划新增游客服务中心5处,改造游客服务中心4处,不断完善其服务功能。
规划拆除登山中路沿途影响文化遗产氛围、占用交通空间和公共休憩空间的购物点10处;保留购物点46处。
规划拆除登山中路沿途影响文化遗产氛围、占用公共休憩空间的餐饮点4处;保留餐饮点14处。
规划近期总床位控制在1087个,规划远期总床位控制在855个。
11 基础工程规划基础工程规划包括给排水规划、电力电讯规划、环卫设施规划、综合防灾规划、数字泰山等内容。
12 居民点调控类型规划疏解型居民点共141户,疏解建设用地6.11公顷,包括泰前居委会万仙楼以北地区,近贤村环山路以北、冯玉祥小学周边地区,泰山区泰前街道办王家庄村环山路北地区,杜家庄村环山路以北后樱桃园地区,艾洼村艾洼八组,沙岭村七里村风景区边界内水库西侧地区。
除疏解型居民点之外,风景名胜区内其他社区均为缩小型居民点,涉及建设用地面积164.36公顷,缩小型居民点不应新增建设用地,居民点改造严禁扩大用地规模、并应保护村庄原有空间格局,严格控制建筑高度。
应引导居民逐步迁出风景区。
应严格管理村民私搭乱建现象,对违章建筑限期整改。
主景区环山路以北建筑高度应控制在两层以下,违章建设应统一清拆。
13 相关规划协调13.1 外围保护地带山城协调优化山城交叉区的用地布局和功能定位,做好风景名胜区范围界线和城市“四线”的协调控制,严格控制城市化对风景名胜区的影响。
13.2 外围保护地带社区协调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内社区规划分为入口服务型社区和低山服务型社区两类。
主景区入口服务型社区临近“T”字形路线入口,共包括4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分别是桃花峪入口的马套村、曹家庄村;红门入口、天外村入口附近的迎胜居委会、泰前居委会;天烛峰入口的艾洼村和上梨园村。
灵岩寺景区入口服务型社区为六律庄村。
应配合风景名胜区旅游设置相关服务功能,且必须由泰山管委会或灵岩寺景区主管部门统一审批,引导本地居民从事相关就业。
低山服务型社区包括5个行政村的全部和5个行政村的部分。
低山服务型社区的发展不应干扰泰山风景名胜区的视觉景观、生态环境、文化氛围。
居民点建筑风貌应符合泰山民居特色。
13.3外围监控地带协调外围监控地带的范围可根据松材线虫监控区、地质遗迹监控区,以及采石保护区的范围变化而进行调整。
建立对松材线虫等虫害防控的联合监测机制,建立定点监测站,对泰山风景区周围4公里范围内的地区进行松材线虫的监测与预防。
保护古长城遗址和寒武纪地层剖面不受破坏;严格禁止泰山石开采,保护自然地貌。
13.4区域协调泰安市中心城区的用地进行相关协调,中心城的城市建设应进一步向南疏解,同时向南疏散人口,北部地区增加绿化。
泰安市作为泰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服务基地,应完善现有旅游集散功能,为游客提供更高品质的旅游服务。
万德镇作为灵岩寺景区的旅游服务基地,应完善相关旅游服务功能。
提倡山城旅游一体化发展,将泰山风景区过多的游客向其他景区疏导,依托区域旅游资源优势,延长游客在泰安市内停留时间。
体现历史文化价值的完整性,结合封禅文化在泰安东部、南部建立“禅地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