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年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一、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概况武汉东湖生态风景旅游区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东部,总面积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
东湖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AAAA级旅游风景区,2002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
秀美的湖光山色东湖山水秀美,景观别致,风光迷人。
东湖风景区共分为五大景区,目前已对外开放的有听涛、磨山、吹笛、落雁四大景区,景观景点100多处。
33平方公里的水域浩瀚,12个大小湖泊,120多个岛渚星罗,112公里湖岸线曲折,环湖34座山峰绵延起伏,10000余亩山林林木葱郁,湖水镜映,山体如屏,山色如画。
东湖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春季山青水绿、鸟语花香,夏季水上泛舟,清爽宜人;秋季红叶满山,丹桂飘香;冬季踏雪赏梅,候鸟竞翔。
厚重的人文底蕴东湖是最大的楚文化游览中心,楚风浓郁,楚韵精妙,行吟阁名播遐迩,离骚碑誉为“三绝”,楚天台气势磅礴,楚才园名人荟萃,楚市、屈原塑像、屈原纪念馆,内涵丰富,美名远扬。
东湖周边聚集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26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等56个国家、省、部属科研院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艺术馆,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别致的园中之园依山傍湖的东湖梅园,为江南四大梅园之首,1200亩园地上309种梅花争芳斗艳。
目前,登录的世界梅花品种共262个,其中东湖梅园就占了152个,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东湖荷花资源圃拥有荷花品种505个,水生植物20多个,是中国荷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东湖樱花园,占地150亩,5000株樱花竞吐芬芳,是与日本泓前、美国华盛顿齐名的三大赏樱胜地之一。
东湖还有桂花园、杜鹃园、蔷薇园、水生花园、松柏园、盆景园等植物观赏园,这里是人间美丽生命的群芳谱。
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

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1-11-30 本站目录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结论第四章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第五章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第八章典型景观规划第九章植物景观规划第十章游览设施规划第十一章道路交通规划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第十三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十四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第十五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第十六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第十七章分期发展规划第十八章环境影响评价第十九章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第二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东湖风景名胜区上版总体规划编制于1993年,于1995年审批通过,为今日东湖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和风景旅游事业的发展,东湖已经从原来的城郊湖变成了城中湖,东湖风景名胜区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编制新一版的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势在必行。
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及其它相关法规,特编制《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划适用于东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各地块的保护、利用、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宗教事务条例。
2、《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5]23号)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5、《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6、《湖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123号)7、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问题的复函(建办城函[2006]663号)8、关于转发建设部办公厅《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问题的复函》的通知(鄂建办公[2006]85号)9、《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10、《湖北省水功能区划》(2003年)11、《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条例》(2007年)12、《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3年)13、作为参考的其他有关规划文件14、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1、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风景名胜区工作方针,保障风景名胜区健康发展。
案例三东湖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案例三东湖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东湖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是一处集城市公园、旅游区、文化名胜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近年来,随着人们休闲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东湖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业已逐渐成为武汉市的一个经济支柱行业。
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业,提高旅游效益,提升景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需要编制一份东湖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合理的发展方向,谋求可持续发展。
一、规划背景东湖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优美,拥有武汉市五大区域公园和众多文化名胜古迹,是武汉市的旅游“名片”。
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休闲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游客对景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当前,东湖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的问题主要包括:1.旅游资源利用方式单一,游览体验差。
2.景区内环境卫生脏乱差。
3.信息发布手段陈旧,游客导向不明显。
以上问题存在仍需解决,需要通过规划来寻找解决之道。
二、规划内容1.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根据东湖风景名胜区的自然和人文特色,制定适宜的旅游线路和景点,提高旅游资源利用效率和游览体验质量。
鼓励开展多样化课程,如生态、体验、文化等,增加游客互动性。
注重科技化开发,在景区内普及电子导游、VR、无人机等旅游新科技。
2.环境卫生管理完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景区内各个区域的管理,根据旅游高峰期的情况加强巡逻和清洁工作,确保景区环境干净整洁。
设立垃圾分类投放点,并对游客进行分类灯具,提高环保意识。
3.信息发布手段改进利用智能公告系统,把实时的旅游信息展示在大屏幕、APP等适应的设备上。
制作并投放新媒体广告,定期展示新的旅游项目和活动推荐。
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游客的购买力,进行宣传推广方案的创新,吸引更多游客来到东湖风景名胜区。
三、规划目标1.提高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规划的实施,东湖风景名胜区将得到全新的面貌,品牌形象更加明确,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逐步形成"绿色生态、人文风光、宜居生活"的特色品牌。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风景区规划文本

目录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风景名胜区围与性质 (3)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结论 (3)第四章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 (6)第五章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 (7)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 (12)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 (17)第八章典型景观规划 (24)第九章植物景观规划 (26)第十章游览设施规划 (29)第十一章道路交通规划 (32)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 (37)第十三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39)第十四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43)第十五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45)第十六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47)第十七章分期发展规划 (49)第十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52)第十九章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56)第二十章附则 (58)规划图纸:01:区域分析图-东湖在全国交通优势02:区域分析图-东湖在省的区位03:区域分析图-东湖在的区位04:城市与风景区关系图05:卫星遥感现状图06:土地利用现状图07:综合现状图08:道路交通现状图09: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图10:规划围界定图11:风景资源评价图12:景区划分规划图13:规划总平面图14:功能布局规划图15:保护培育规划图——分类保护规划16:保护培育规划图——分级保护规划17:保护培育规划图——核心景区规划18:风景游赏规划图——游赏线路规划19:风景游赏规划图——游赏方式规划20:道路交通规划图21:居民社会调控图22: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23: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图24:竖向空间规划图25:植被现状图26:植被景观结构图27:植被景观规划图28:给水工程规划图29:雨水工程规划图30:电力通信邮政规划图31:环境保护工程规划图32:消防工程规划图33:燃气工程规划图34:近期规划图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东湖风景名胜区上版总体规划编制于1993年,于1995年审批通过,为今日东湖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和风景旅游事业的发展,东湖已经从原来的城郊湖变成了城中湖,东湖风景名胜区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编制新一版的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势在必行。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6页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6页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武汉市的东北部,是该市最大的城市公园。
区域总面积达到88.56平方公里,以东湖为核心,周边景区众多,包括黄陂山、古房山、青山和磨山等著名景点。
该景区拥有湖光山色、古迹荟萃、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山水田园游览胜地之一。
为了进一步提升该景区的旅游发展水平,保护和发展景区的资源,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制定了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本文将简要介绍该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背景随着国内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成为广大游客心目中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然而由于旅游资源的有限和管理水平的欠缺,景区的发展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为此,规划委员会制定了本规划。
二、规划目标1. 明确区位优势,突出自然生态和文化历史特色。
推进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整合,形成强有力的组合力量,做大做强一批有特色的旅游品牌。
2. 多渠道引进社会资本,加强园区服务品质,强化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效益。
3. 坚持科学规划,精细管理,提高区域旅游发展水平,使东湖风景名胜区在中国南方晋级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旅游目的地。
三、规划内容1. 区域整体规划本规划认为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的区位优势、旅游旺季、旅游特征以及区域现有的基础设施等因素,及市场需求、长远发展的战略需求等因素,提出适宜区域内以阳光度假、文化旅游、历史人文旅游、乡村休闲游、生态旅游等为重点的各类旅游主题。
2. 旅游基础设施规划规划将整体提升景区的基础设施。
包括交通设计,商品和服务设施,疏散路线,停车场及其场地规划等。
3. 旅游品位提升规划提出在景区推广高品质旅游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的旅游需求,大力推进旅游精品工程,使得景区增加了多方位的文化、娱乐、休闲、购物、品味等多种旅游业态,增加旅游支出,提高旅游消费。
4. 环境保护规划规划提出要加大保护环境,提高水质,推进生态修复,做大山林生态休闲区、花海、果园、垂钓、农事体验等新型农业产业,全面建设新时期的城市农业的示范区,店长环境提高区域的生态形象和旅游美誉度。
东湖调研报告

东湖调研报告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一、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概况武汉东湖生态风景旅游区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东部,总面积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
东湖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AAAA级旅游风景区,2002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
秀美的湖光山色东湖山水秀美,景观别致,风光迷人。
东湖风景区共分为五大景区,目前已对外开放的有听涛、磨山、吹笛、落雁四大景区,景观景点100多处。
33平方公里的水域浩瀚,12个大小湖泊,120多个岛渚星罗,112公里湖岸线曲折,环湖34座山峰绵延起伏,10000余亩山林林木葱郁,湖水镜映,山体如屏,山色如画。
东湖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春季山青水绿、鸟语花香,夏季水上泛舟,清爽宜人;秋季红叶满山,丹桂飘香;冬季踏雪赏梅,候鸟竞翔。
厚重的人文底蕴东湖是最大的楚文化游览中心,楚风浓郁,楚韵精妙,行吟阁名播遐迩,离骚碑誉为“三绝”,楚天台气势磅礴,楚才园名人荟萃,楚市、屈原塑像、屈原纪念馆,内涵丰富,美名远扬。
东湖周边聚集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26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等56个国家、省、部属科研院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艺术馆,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别致的园中之园依山傍湖的东湖梅园,为江南四大梅园之首,1200亩园地上309种梅花争芳斗艳。
目前,登录的世界梅花品种共262个,其中东湖梅园就占了152个,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东湖荷花资源圃拥有荷花品种505个,水生植物20多个,是中国荷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东湖樱花园,占地150亩,5000株樱花竞吐芬芳,是与日本泓前、美国华盛顿齐名的三大赏樱胜地之一。
东湖还有桂花园、杜鹃园、蔷薇园、水生花园、松柏园、盆景园等植物观赏园,这里是人间美丽生命的群芳谱。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部,是一个集风景、文化、休闲、旅游、体育、科普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区。
经过多年的发展,东湖风景名胜区已成为汉水旅游带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度假、休闲、娱乐和研学等。
为了更好地推动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发展,针对其旅游资源和现状,本文提出了以下总体规划。
一、总体规划目标1. 建设国际一流的旅游度假胜地。
通过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优化景区设施设备,塑造东湖风景名胜区的国际知名度,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度假胜地。
2. 引进多元化的旅游资源。
通过丰富旅游资源和文化内涵,吸引更多的境内外游客前来游览、潜水、划船、钓鱼、赏花等。
3. 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
深入挖掘东湖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生态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和文化品牌。
二、旅游资源分析1. 自然景观:东湖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湖泊,周边山水相依,苍翠葱茏,特别是湖面上的倒影,如同一幅天然山水画。
东湖还有很多树木,如樟树,被人们喜爱赏景;此外还有许多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自然景观。
2. 文化景观:东湖区域内不仅有积淀着深厚历史文化的黄鹤楼、毛泽东故居等,还有著名的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等学府,这些文化景观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
3. 休闲娱乐项目:东湖风景名胜区拥有跑步道、儿童游乐区、垂钓区等各种休闲娱乐项目,如垂钓作为东湖的传统文化,每年吸引大量的垂钓爱好者聚集到这里。
三、旅游规划建议1.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品质。
在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提升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 深入开发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
在景区周边建设高品质的旅游景点和项目,如水上活动、自驾游、徒步旅行等。
4. 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推出不同主题、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不同背景的游客前来。
5.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
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

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1-11-30 本站目录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结论第四章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第五章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第八章典型景观规划第九章植物景观规划第十章游览设施规划第十一章道路交通规划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第十三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十四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第十五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第十六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第十七章分期发展规划第十八章环境影响评价第十九章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第二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东湖风景名胜区上版总体规划编制于1993年,于1995年审批通过,为今日东湖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和风景旅游事业的发展,东湖已经从原来的城郊湖变成了城中湖,东湖风景名胜区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编制新一版的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势在必行。
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及其它相关法规,特编制《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划适用于东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各地块的保护、利用、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宗教事务条例。
2、《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5]23号)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5、《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6、《湖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123号)7、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问题的复函(建办城函[2006]663号)8、关于转发建设部办公厅《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问题的复函》的通知(鄂建办公[2006]85号)9、《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10、《湖北省水功能区划》(2003年)11、《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条例》(2007年)12、《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3年)13、作为参考的其他有关规划文件14、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1、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风景名胜区工作方针,保障风景名胜区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
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
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
第八章典型景观规划
第九章植物景观规划
第十章游览设施规划
第十一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
第十三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四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第十五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第十六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第十七章分期发展规划
第十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园景
楚人狂欢岛(儿童乐园)、梨园、听涛轩(柳浪渡)、碧水潭、长天楼(落霞水榭)、濒湖画廊、小梅岭(陶铸楼、多景台)、苍柏园(寓言雕塑园)、楚才园(南国哲思园)、杜鹃园、盆景园、荷花园(水生园)、梅园、竹类园、樱花园、武汉植物园、茶园、紫薇园、梅林(恬逸园、鹰嘴藏林、部队靶场)
19
11
建筑
行吟阁(水云乡、沧浪亭)、屈原纪念馆、湖光阁、雁归桥、楚城、楚市、楚天台(凤标)、龙舟码头(水上栈道)、翠薇蕴谊园(友谊林)、清河桥、凤凰阁(松鸽坪、烧烤场)、临曦台(太渔桥)、凌霄阁、省博物馆
表3-1东湖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类型表
大类
中类
景源名称
景点数量
景物数量
自然景源
天景
先月亭(月色)、烟浪亭(日出)
2
2
地景
曲堤、落雁岛、浪淘石、湖中堤(亲水平台、鹅嘴)、团毕双峰、封都山
6
2
水景
小潭湖、汤菱湖、郭郑湖、团湖、庙湖、后湖
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
生景
古树林、鸟岛(栈道观鸟、晚霞)、水杉林、古树名木园
4
2
人文景源
第十九章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第二十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东湖风景名胜区上版总体规划编制于1993年,于1995年审批通过,为今日东湖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和风景旅游事业的发展,东湖已经从原来的城郊湖变成了城中湖,东湖风景名胜区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编制新一版的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势在必行。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及其它相关法规,特编制《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2、综合协调原则。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与适宜性,统筹考虑各种发展的需求,合理安排、协调发展。
3、环境承载力原则。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利用必须在其允许的环境承载力之内,以保证资源环境的持续利用。
4、可操作性原则。风景名胜区规划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指导意义,为管理服务,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风景名胜区的依据。
2、《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5]23号)
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5、《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6、《湖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123号)
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年)
———————————————————————————————— 作者:
———————————————————————————————— 日期:
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
2011-11-30本站
目录
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结论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划适用于东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各地块的保护、利用、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宗教事务条例。
7、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问题的复函(建办城函[2006]663号)
8、关于转发建设部办公厅《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问题的复函》的通知(鄂建办公[2006]85号)
9、《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10、《湖北省水功能区划》(2003年)
11、《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条例》(2007年)
12、《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3年)
13、作为参考的其他有关规划文件
14、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风景名胜区工作方针,保障风景名胜区健康发展。
2、充分挖掘风景名胜区内各类风景资源的潜力,充实、完善并新增能展现风景名胜区特色的景点和风景旅游项目。
14
8
胜景
九女墩(可歌亭)、鲁迅广场、蛮王冢、离骚碑、楚辞轩、祝融观星台、芦洲古渡(索桥览胜)、雁落坪(赵氏花园、鹊桥相会)
以城市文化立足,以湖泊文化立本,以本土文化立魂,以全球文化立新,形成以自然山水文化为基调,融合楚文化的独具特色的东湖文化。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结论
第九条风景资源构成
本规划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将风景区风景资源划分为二大类、八中类,计97个景源,含32个独立景物及65个景点,其中景点由18个自然景观单元和47个人文景观单元组成。
第六条规划范围、面积
东湖风景名胜区范围为东至武广铁路,西至东湖路,北边以筲箕湖以北地区及中北路延长线为界,南边界至老武黄公路、喻家山、南望山一线山脉南麓区域,总面积约为61.86平方公里。
第七条规划性质
以大型自然湖泊为核心,湖光山色为特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第八条特色文化定位
3、重视长远发展,强调风景名胜区的资源永续利用与近期建设之间的衔接,为管理提供合理有据、可操作性强的规划。
4、协调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建设与周边城区、村庄发展的关系,协调好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之间的关系,力争使整体效益达到最佳,使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达到统一。
第五条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原则。确保风景资源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被破坏,以此为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础和基本出发点,同时切实保护耕地资源,景区建设不得以牺牲耕地资源、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
5、前瞻性原则。站在发展的高度,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妥善处理各个发展阶段的工作重心,立足现在,展望未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6、内外共享原则。东湖是我国最大的城中湖,作为城中湖风景区,东湖风景区的旅游设施应当充分实现风景区内外的共享,深化东湖风景名胜区的社会效益,造福于民。
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