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

合集下载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顺利村、杨安村、白沙村、碧山村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顺利村、杨安村、白沙村、碧山村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顺利村、杨安村、白沙村、碧山村、峡山村)旅游村详细规划采购需求书一、项目概况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池州主城区中心地带,面积约40.6平方公里,集山、水、林、湿地于一体,具有独特的自然山水景观及历史文化景观。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以诗情画意为表征,以一湖山水为生态载体,具有鲜明的雅文化特征,是开展观光、文化、科研教育和城市居民游憩活动,滨江的山水人文湿地型风景名胜区。

为落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充分挖掘齐山历史文化资源,塑造文化主题特色,重新布局村庄景观空间,梳理道路交通体系,配套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合理构架旅游产品,引导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拟启动《齐山平天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村(顺利村、杨安村、峡山村、碧山村、白沙村)详细规划》编制项目。

项目内容:编制《顺利村、杨安村、白沙村、碧山村、峡山村旅游村详细规划》预算费用:450万元;二、服务期:约180天开标确定编制单位后180天内完成《顺利村、杨安村、白沙村、碧山村、峡山村旅游村详细规划》三、供应商资格条件(必填)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2、供应商具有本项目经营范围,具备独立法人资格;3、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城乡规划甲级资质;4、本项目负责人具备高级职称和注册城市规划师资格;5、投标人和其法定代表人及项目负责人须提供近三年(2015年1月1日至今)无违法经营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的书面承诺。

6、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参与投标。

7、供应商为池州市重要性规划设计项目战略合作设计单位。

四、服务需求及质量标准(必填。

以下参考)1、服务工作内容编制《顺利村、杨安村、白沙村、碧山村、峡山村旅游村详细规划》2、规划范围以顺利村、杨安村、峡山村、碧山村、白沙村五个村庄的建设用地为主体,包括周边的山体、水面等景观空间一体化规划。

顺利村规划面积约为300公顷,其中核心规划范围约89.6公顷;杨安村规划面积约为131.6公顷,其中核心规划范围约30.5公顷;碧山村规划面积约为137公顷,其中核心规划范围约34.7公顷;白沙村规划面积约为110.9公顷,其中核心规划范围约30公顷;峡山村规划面积约为160公顷,其中核心规划范围约65公顷。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评估工作的通知-建办城函[2017]255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评估工作的通知-建办城函[2017]255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评估工作的通知正文:----------------------------------------------------------------------------------------------------------------------------------------------------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评估工作的通知建办城函[2017]255号各有关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为贯彻落实《风景名胜区条例》关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规划期届满前2年,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专家对规划进行评估,作出是否重新编制规划的决定的规定,各地要尽快组织启动2020年前到期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的评估工作(附件1)。

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突出评估重点。

总体规划评估要坚持问题导向,在充分肯定总体规划实施成效的同时,紧紧围绕现行规划履行《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就总体规划对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和管理的指导性,以及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管的一致性等进行科学评估。

二、编写评估报告。

要按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评估报告框架要求(附件2),规范编制评估报告,提出是否重新编制规划的结论,明确重新编制规划需解决的重要事项和重点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建议,为下一步规划编制提供指导。

三、加快工作进度。

2015年前到期或1994年前批准实施的总体规划的评估工作要于2017年12月底前完成;2020年到期的总体规划的评估工作要力争于2018年6月底前完成;评估报告要及时报我部城市建设司。

各地要根据评估结论,适时启动有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重新编制工作,以便做好新规划与原规划的衔接。

附件:1.总体规划2020年前到期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框架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2017年4月11日——结束——。

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规划说明书

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规划说明书

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规划说明书附件一: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规划说明书目录前言 (6)第一章修编背景 (6)1.1上轮总规评析 (6)1.2修编动因 (12)1.3本次总规修编的主要内容 (13)第二章现状概况与发展分析 (13)2.1区位关系 (13)2.2历史沿革 (14)2.3资源与社会现状 (18)第三章资源与评价 (23)3.1风景资源构成及特色 (23)3.2风景资源的分布 (25)3.3 景点评价 (27)3.4景区评价 (37)第四章规划总则 (40)4.1规划依据 (40)4.2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41)4.3规划期限 (42)4.4发展目标 (42)第五章规划范围与性质 (42)5.1规划范围 (42)5.2风景区性质 (45)第六章功能分区与布局 (45)6.1功能分区 (45)6.2景区分区 (45)6.3规划布局结构 (47)6.4职能结构 (47)第七章容量与规模 (48)7.1游人容量计算 (48)7.2 游人规模预测 (50)7.3床位估算与分布 (51)7.4居民人口预测 (53)7.5 居民容量测定 (53)8.1保护原则 (54)8.2保护区划分与保护措施 (54) 8.3核心景区保护 (58)8.4专项保护规划 (59)第九章典型景观规划 (62)9.1 典型景观特征 (62)9.2 规划内容 (62)第十章风景游赏规划 (64) 10.1 游览方式 (64)10.2游览系统规划 (64)10.3游程及游线安排 (67) 10.4导游设施 (68)第十一章旅游设施规划 (69) 11.1现状概况 (69)11.2客源市场选择 (69)11.3设施布局 (70)11.4旅游床位及用地规划 (71) 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 (73) 12.1 道路交通规划 (73)12.2电力工程规划 (74)12.3 电信工程规划 (76)12.4 燃气工程规划 (77)12.5 给水工程规划 (77)12.6排水工程规划 (79)13.1 防灾体系建设 (81)13.2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81)13.3 游人安全 (84)13.4 景区安全 (84)13.5 消防规划 (85)第十四章环境影响评价 (85)14.1 环境影响预测 (85)14.2 减缓措施 (87)第十五章居民社会调控与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87)15.1人口分布现状 (87)15.2居民分布控制 (88)15.3 居民新村建设 (88)15.4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89)15.5 风景区与城镇的协调发展 (90)第十六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90)16.1 规划原则 (90)16.2规划目标 (91)16.3 土地利用分区 (91)16.4土地利用布局 (91)16.5建设强度控制 (93)第十七章近期建设规划 (93)第十八章管理与实施措施 (97)前言我院受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委托,于2009年3月接受《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以下简称《总规修编》)任务,接受该任务后,我院迅速成立了总规修编项目组,根据工作安排,2009年7月开始项目组完成了基础资料收集,进行了现场调查3次,并到北碚区和合川区汇报共5次。

0007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规划说明书

0007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规划说明书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目录第一章现状概况 (1)1.1池州经济发展背景 (1)1.2区位分析 (2)1.3自然和历史 (2)1.3.1地形地貌 (2)1.3.2气候条件 (2)1.3.3水文条件 (3)1.3.4土壤动植物资源 (3)1.3.5历史文化资源 (4)1.4主要设施与基础工程 (4)1.5社会经济概况 (5)1.6景区建设 (5)1.6.1发展概况 (5)1.6.2相关规划 (6)1.7现状存在的问题 (7)1.7.1山水特色不够突出,小景点建设缺乏系统 (7)1.7.2主要景点分布不尽合理,不利于游览组织 (7)1.7.3交通体系尚未完善,基础设施不配套 (7)1.7.4部分项目建设未把尊重自然风貌放在首位 (7)1.7.5存留的部分村庄管理不善,造成生产生活污染 (7)1.7.6管理尚不完善,缺乏发展资金和人才 (8)第二章案例借鉴与比较 (8)2.1杭州西湖 (8)2.2南京玄武湖 (9)2.3武汉东湖 (9)2.4比较借鉴 (10)2.4.1可以借鉴的优点 (11)2.4.2需要避免的缺点 (12)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12)3.1风景资源概况 (12)3.1.1七星墩 (12)3.1.4金地藏寺 (13)3.1.5莲花台 (13)3.1.6望华楼 (14)3.1.7桃花岛 (14)3.1.8龟山岛 (14)3.2景物和景点、景区、风景名胜区的综合评价 (15)3.2.1景点评价标准 (15)3.2.2景物和景点评分与等级 (16)3.2.3景区综合评价、评分与定级 (17)3.2.4风景区综合评价、评分与定级 (18)3.3评价结论 (20)3.3.1齐山—平天湖风景资源特性 (20)3.3.2结论 (21)第四章风景区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21)4.1规划依据 (21)4.2规划期限 (22)4.3规划指导思想 (22)4.4规划原则 (22)4.4.1贯彻“方针”,滚动发展的原则 (22)4.4.2发挥优势,注重发掘的原则 (23)4.4.3提升品位,适应市场的原则 (23)4.4.4执行规范,突出重点的原则 (23)第五章风景区规划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23)5.1规划范围 (23)5.2风景区性质 (23)5.2.1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与九华山风景区 (23)5.2.2平天湖、齐山湖、天堂湖与丰收湖 (24)5.2.3杏花村与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24)5.3风景区发展目标 (24)第六章风景区总体布局规划 (24)6.3景区划分 (25)6.3.1划分原则 (25)6.3.2景区划分 (25)6.4功能分区 (25)6.4.1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水域河流 (26)6.4.2风景恢复区 (26)6.4.3建设发展区 (26)6.4.4建设控制区 (26)6.5风景区布局 (27)6.5.1旅游十要素 (27)6.5.2风景区入口布局 (28)6.5.3管理设施布局 (28)第七章游人容量分析及游客量预测 (28)7.1游人容量分析 (28)7.1.1游人容量分析 (28)7.1.2游人容量测算 (28)7.2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29)7.2.1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29)7.2.2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31)7.3游客量预测 (32)7.4客源市场分析 (32)7.4.1客源市场现状 (32)7.4.2客源市场定位 (33)7.4.3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33)第八章风景区保护培育规划 (33)8.1规划原则 (33)8.2规划目标 (34)8.3生态保护保育 (34)8.4保护模式 (34)8.5分类保护规划 (34)8.5.1史迹保护区 (34)8.5.4生态保护区 (36)8.5.5外围水源控制区 (36)8.5.6统筹控制区 (36)8.5.7外围保护与协调带控制引导要求 (36)8.6珍稀植物保护规划 (38)8.6.1珍稀植物群落保护 (38)8.6.2古树名木保护 (38)8.7核心景区划分 (38)8.8环境保护规划 (39)8.8.1环境质量现状 (39)8.8.2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39)8.8.3环境保护措施 (39)8.9建立保护管理机构 (40)第九章风景区专项规划 (40)9.1综合交通规划 (40)9.1.1交通现状 (40)9.1.2交通规划 (40)9.2风景游赏规划 (41)9.2.1规划原则 (41)9.2.2景区规划 (41)9.2.3齐山景区(齐山洞天) (42)9.2.4碧山景区(碧山禅隐) (43)9.2.5平天湖景区(平天水岸) (44)9.2.6湿地景区(湿地巡游) (45)9.2.7桃源景区(桃源逸境) (46)9.2.8控制统筹区 (46)9.2.9游线组织 (47)9.3典型景观规划 (47)9.3.1设计原则 (47)9.3.2典型景观 (47)9.3.3. 主要景点规划一览表(平天二十四景) (48)9.4.2规划 (52)9.5绿化规划 (53)9.5.1现状 (53)9.5.2规划原则 (53)9.5.3绿化规划 (53)9.5.4主要绿化树种 (55)9.6建筑风貌规划 (55)9.6.1现状 (55)9.6.2规划原则 (55)9.6.3规划要求 (55)9.7基础工程规划 (56)9.7.1给水工程规划 (56)9.7.2排水工程规划 (57)9.7.3电力工程规划 (58)9.7.4信息工程规划 (58)9.7.5燃气工程规划 (59)9.7.6管线综合规划 (60)9.7.7 环卫设施规划 (60)9.7.8 综合防灾规划 (61)9.8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63)9.9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64)9.9.1规划原则 (64)9.9.2土地利用规划 (64)9.10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65)9.10.1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65)9.10.2规划原则 (65)9.10.3经济发展 (65)第十章近期发展规划与重点项目建设 (66)10.1近期发展规划(2011-2016) (66)10.2重点建设项目 (66)10.3项目投资估算 (66)第十一章实施总体规划的建议 (67)第十二章强制性规定 (67)第一章现状概况1.1池州经济发展背景池州是安徽省辖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皖江南岸的中心城市之一,北靠铜陵市、芜湖市,东与宣城市毗连,南与黄山市接壤,西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西南与江西省九江市、景德镇市、上饶市毗邻。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是指对风景名胜区进行规划和管理的一套标准和要求。

以下是常见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
1. 保护与利用原则:风景名胜区规划应注重保护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的价值,同时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 规划范围和区划:确定风景名胜区的范围和区划,并划定不同区域的功能和用途。

3. 自然景观保护:保护自然景观的特色和完整性,限制开发建设活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4. 文化遗产保护:保护风景名胜区内的文化遗产,如历史建筑、文物等,合理利用和传承文化遗产的价值。

5.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水、电、通信等设施,提供便利的服务条件。

6. 规划管理机构:设立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规划,监督管理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工作。

7. 游客服务设施:建设适宜的游客服务设施,如停车场、公共厕所、餐饮场所、住宿设施等,提供便利的游览条件。

8. 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管理措施,保障游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减
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9. 规划评估和调整:定期评估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实施情况,根据需
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体来说,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标准旨在保护和利用风景名胜区的
自然和文化资源,提供优质的游览和服务条件,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池州市齐山平天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池州市齐山平天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池州市齐山平天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1.06•【字号】池政[2008]72号•【施行日期】2008.1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景区管理正文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池州市齐山平天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池政〔2008〕7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九华山风景区、开发区、站前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池州市齐山平天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试行)》业经市政府第42次市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六日池州市齐山平天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开发利用和保护齐山平天湖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我市旅游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旅游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齐山平天湖旅游度假区(以下简称“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和资源利用,应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注重特色、科学管理、严格保护”的原则,保障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三条根据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度假区四至范围为:平天湖路、九华山大道、齐山大道以东,清溪大道、人民路以南,牧之路以西,陵阳大道以北区域,面积约37平方公里。

第四条度假区以发展旅游产业为主,适当发展为旅游业服务的加工型企业。

第五条鼓励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在度假区内投资、开发、经营旅游项目和旅游设施。

第六条度假区开发建设资金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政府投融资、资源有偿使用等渠道筹集,具体筹集办法另行制定。

第七条度假区内的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规章和池州市有关度假区的管理规定,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二章管理机构第八条设立齐山平天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在市政府领导下,对度假区实施统一管理。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顺利村、杨安村、白沙村、碧山村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顺利村、杨安村、白沙村、碧山村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顺利村、杨安村、白沙村、碧山村、峡山村)旅游村详细规划业绩公示
第一成交供应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企业业绩:
1、吉首市德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重点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
2、林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项目
3、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御道口景区详细规划项目项目负责人业绩:
1、天坑地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井峡地缝景区详细规划
2、天坑地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迷宫河景区详细规划
3、贵阳花溪风景名胜区——天河潭景区详细规划
第二成交供应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企业业绩:
1、湖北省大洪山风景区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5)
2、黑竹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8-2035)及黑竹沟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编制
项目负责人业绩:
无。

总体规划说明书

总体规划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第一篇总则篇 (2)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现状概况及历史沿革 (3)第三章相关规划简述 (4)第二篇乡域规划篇 (5)第一章发展战略与目标 (5)第二章人口规模与集镇化水平预测 (7)第三章乡村体系规划 (8)第四章乡域空间管制规划 (9)第五章乡域村庄规划 (9)第六章乡域产业布局规划 (10)第七章乡域综合交通规划 (10)第八章乡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2)第九章乡域基础设施规划 (13)第十章乡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15)第十一章乡域综合防灾规划 (16)第十二章景观风貌规划 (17)第十三章乡域近期建设规划 (17)第三篇集镇建设规划篇 (18)第一章集镇现状 (18)第二章集镇规模和总体布局规划 (18)第三章集镇用地布局规划......................................................................................................................... 19第四章集镇道路交通规划 (21)第五章集镇基础设施规划 (22)第六章集镇地块划分与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24)第七章集镇四线规划 (24)第八章景观风貌规划 (25)第九章集镇绿地系统规划 (25)第十章环境保护及环卫设施规划 (26)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27)第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 (28)第十三章规划管理与实施 (30)第一篇总则篇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背景2007年6月国务院确定重庆市成为“国家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通过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明确将“一圈两翼”作为全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2010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成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强调“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非农就业空间”;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又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等科学发展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目录第一章现状概况 (1)1.1某经济发展背景 (1)1.2区位分析 (2)1.3自然和历史 (2)1.3.1地形地貌 (2)1.3.2气候条件 (2)1.3.3水文条件 (3)1.3.4土壤动植物资源 (3)1.3.5历史文化资源 (4)1.4主要设施与基础工程 (4)1.5社会经济概况 (5)1.6景区建设 (5)1.6.1发展概况 (5)1.6.2相关规划 (6)1.7现状存在的问题 (7)1.7.1山水特色不够突出,小景点建设缺乏系统 (7)1.7.2主要景点分布不尽合理,不利于游览组织 (7)1.7.3交通体系尚未完善,基础设施不配套 (7)1.7.4部分项目建设未把尊重自然风貌放在首位 (7)1.7.5存留的部分村庄管理不善,造成生产生活污染 (7)1.7.6管理尚不完善,缺乏发展资金和人才 (8)第二章案例借鉴与比较 (8)2.1西湖 (8)2.2玄武湖 (9)2.3东湖 (9)2.4比较借鉴 (10)2.4.1可以借鉴的优点 (11)2.4.2需要避免的缺点 (12)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12)3.1风景资源概况 (12)3.1.1七星墩 (12)3.1.4金地藏寺 (13)3.1.5莲花台 (13)3.1.6望华楼 (14)3.1.7桃花岛 (14)3.1.8龟山岛 (14)3.2景物和景点、景区、风景名胜区的综合评价 (15)3.2.1景点评价标准 (15)3.2.2景物和景点评分与等级 (16)3.2.3景区综合评价、评分与定级 (17)3.2.4风景区综合评价、评分与定级 (18)3.3评价结论 (20)3.3.1齐山—平天湖风景资源特性 (20)3.3.2结论 (21)第四章风景区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21)4.1规划依据 (21)4.2规划期限 (22)4.3规划指导思想 (22)4.4规划原则 (22)4.4.1贯彻“方针”,滚动发展的原则 (22)4.4.2发挥优势,注重发掘的原则 (23)4.4.3提升品位,适应市场的原则 (23)4.4.4执行规,突出重点的原则 (23)第五章风景区规划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23)5.1规划围 (23)5.2风景区性质 (23)5.2.1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与九华山风景区 (23)5.2.2平天湖、齐山湖、天堂湖与丰收湖 (24)5.2.3杏花村与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24)5.3风景区发展目标 (24)第六章风景区总体布局规划 (24)6.3景区划分 (25)6.3.1划分原则 (25)6.3.2景区划分 (25)6.4功能分区 (25)6.4.1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水域河流 (26)6.4.2风景恢复区 (26)6.4.3建设发展区 (26)6.4.4建设控制区 (26)6.5风景区布局 (27)6.5.1旅游十要素 (27)6.5.2风景区入口布局 (28)6.5.3管理设施布局 (28)第七章游人容量分析及游客量预测 (28)7.1游人容量分析 (28)7.1.1游人容量分析 (28)7.1.2游人容量测算 (28)7.2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29)7.2.1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29)7.2.2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31)7.3游客量预测 (32)7.4客源市场分析 (32)7.4.1客源市场现状 (32)7.4.2客源市场定位 (33)7.4.3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33)第八章风景区保护培育规划 (33)8.1规划原则 (33)8.2规划目标 (34)8.3生态保护保育 (34)8.4保护模式 (34)8.5分类保护规划 (34)8.5.1史迹保护区 (34)8.5.4生态保护区 (36)8.5.5外围水源控制区 (36)8.5.6统筹控制区 (36)8.5.7外围保护与协调带控制引导要求 (36)8.6珍稀植物保护规划 (38)8.6.1珍稀植物群落保护 (38)8.6.2古树名木保护 (38)8.7核心景区划分 (38)8.8环境保护规划 (39)8.8.1环境质量现状 (39)8.8.2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39)8.8.3环境保护措施 (39)8.9建立保护管理机构 (40)第九章风景区专项规划 (40)9.1综合交通规划 (40)9.1.1交通现状 (40)9.1.2交通规划 (40)9.2风景游赏规划 (41)9.2.1规划原则 (41)9.2.2景区规划 (41)9.2.3齐山景区(齐山洞天) (42)9.2.4碧山景区(碧山禅隐) (43)9.2.5平天湖景区(平岸) (44)9.2.6湿地景区(湿地巡游) (45)9.2.7桃源景区(桃源逸境) (46)9.2.8控制统筹区 (46)9.2.9游线组织 (47)9.3典型景观规划 (47)9.3.1设计原则 (47)9.3.2典型景观 (47)9.3.3. 主要景点规划一览表(平天二十四景) (48)9.4.2规划 (52)9.5绿化规划 (53)9.5.1现状 (53)9.5.2规划原则 (53)9.5.3绿化规划 (53)9.5.4主要绿化树种 (55)9.6建筑风貌规划 (55)9.6.1现状 (55)9.6.2规划原则 (55)9.6.3规划要求 (55)9.7基础工程规划 (56)9.7.1给水工程规划 (56)9.7.2排水工程规划 (57)9.7.3电力工程规划 (58)9.7.4信息工程规划 (58)9.7.5燃气工程规划 (59)9.7.6管线综合规划 (60)9.7.7 环卫设施规划 (60)9.7.8 综合防灾规划 (61)9.8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63)9.9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64)9.9.1规划原则 (64)9.9.2土地利用规划 (64)9.10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65)9.10.1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65)9.10.2规划原则 (65)9.10.3经济发展 (65)第十章近期发展规划与重点项目建设 (66)10.1近期发展规划(2011-2016) (66)10.2重点建设项目 (66)10.3项目投资估算 (66)第十一章实施总体规划的建议 (67)第十二章强制性规定 (67)第一章现状概况1.1某经济发展背景某是省辖市,位于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皖江南岸的中心城市之一,北靠市、市,东与市毗连,南与市接壤,西北与市隔江相望,西南与省市、市、市毗邻。

某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山水园林城市、生态旅游城市。

北临浩荡长江,南接雄奇,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省“两山一湖”(、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某依江近港,长江黄金水道流经某162公里,某港更是长江干线重点港口。

另外,某境318国道、206国道纵横穿越;京台高速、沪渝沿江高速、济广高速等相继建成,宁安城际、池黄城际、铜九铁路等也在规划建设中,此外九华山机场即将投入运营,某正成为区域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和实施,省提出了东向发展,承接长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实现与长江三角洲的无缝对接,逐渐融入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战略。

某所在的皖江经济带作为国家经济发展主轴线上的重要区域,成了中部崛起和率先崛起的先锋。

另一方面,以“马芜铜宜”为第一方阵的沿江地区的其他城市也都在积极利用政策和区位优势快速发展,与某市形成强烈的竞争关系。

某市现辖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以及省级某经济开发区,总面积8272平方公里,总人口156万。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300.8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5.3%,高于全省2.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43.4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30%,高于全省4.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97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5.2%,高于全省1.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5827元,高于全省542元。

累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3.1%、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29.9%,完成省定节能减排考核目标。

1.2区位分析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某城市中部,是某一城五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景区控制区域东连教育园区,北靠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接站前区,与主城区紧密相连,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某上,是某山水文化的缩影。

1.3自然和历史1.3.1地形地貌基地构造上属扬子地台东北部的下扬子台坳,印支期、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导致一系列基底断裂发生,频繁的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了以构造岩浆岩带为主干的成岩成矿系列。

基地地形地貌主要分为丘陵与圩区两种地貌类型。

1.3.2气候条件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均降雨量为1500MM,最大降雨量2285MM(1954年)最小880MM(1978年),降水量年和年际变率甚大,年平均气温16℃,最热为7月,平均年气温为28 .6℃,最冷为元月,年均气温为3.1℃。

大约每年3月30日-11月17日期间平均温度为10℃或10℃以上,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和野生动物的繁殖。

1.3.3水文条件平天湖位于城区东郊,属东南湖一部分。

1965年东南湖围垦时保留此处水面,称平天湖。

平天湖来水面积为75平方公里,其区22.02平方公里,丘陵25.94平方公里,圩区27.04平方公里。

平天湖目前常年水位控制在12.8米(吴淞高程,下同),若对水位进行控制,可有两种途径:其一,当长江水位低于平天湖水位时,平天湖水可由下清溪闸控制,自排入长江;当长江水位高于平天湖时,平天湖水可通过白沙泵站抽排入江。

平天湖由于在2010年已禁止人工养殖,水质有很大改观,已达三级标准,但风景区围湿地由于和湖面没有完全相通,目前是水质为四级,主要是人工养殖及农作物种植中各种富养元素残留所致。

1.3.4土壤动植物资源某市土壤类型繁多,农耕历史悠久,在空间上有水平分布规律,又呈垂直分布特点。

在江心洲和沿江的滩地上,以石灰性潮土为主;在沿江冲积平原和湖滨平原上,多分布各种类型的水积土;在南部岗地、丘陵、中低山地上以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和红壤为主。

某市植被属皖南山地丘陵植被区沿江湖泊圩植被区,处于常绿阔叶林向落叶阔叶林过渡地带,常绿树和落叶树混生。

除了农业植被外,森林和茶园是构成本地区主要植被。

森林植被丰富,主要被子植物有壳斗科、樟科、山茶科、金缕梅科、漆树科、八角科、楝科、茜草科等千余种。

主要裸子植物有松科、杉科、柏科等。

其中香果树、青、柳等20多种属国家重点保护树种。

中药材280余科,约1300种,其中19种为国家二类药材。

山区丘陵,竹类资源广泛分布,主要有毛竹、桂竹等10余种,其中毛竹资源最多,且大片成林。

沿江低岗平原区,植被类型有水稻、小麦、油菜、垂柳、旱柳、水杉、池杉、茶叶、桐、棕榈、麦、莲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