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0)(2016年修编版)
都江堰历史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PPT课件

现状概况 建筑层数现状
除柳河宾馆、都管局 大楼外,均为7层以下 建筑
基本呈北低南高态势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都江堰市城乡规划院 2010.02
现状概况 建筑风貌评价
分为四类
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建筑 风貌协调建筑 风貌不协调建筑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都江堰市城乡规划院 2010.02
现状概况 地块建设强度现状 由于地块规模差异 较大,地块容积率 最高达到近8.5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都江堰市城乡规划院 2010.02
现状概况 地块建筑密度现状
历史城区建筑密度 普遍较高,多数地 块建筑密度高于 40%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都江堰市城乡规划院 2010.02
部分道路实行单行交通(主 要在幸福路东北侧)
文庙街、井福街、瑞莲巷、 曾家巷、陈家巷、水巷子全 段
瑞莲街、五桂桥街、杨柳河 局部路段
其他(部分地块出入道路)
保留优化步行系统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都江堰市城乡规划院 2010.02
修建性 详细规划 绿化与公共空间规划
增加钟鼓楼公园 增加玉垒山沿线公园
(文庙街地块北侧) 增加景观水体 优化以奎星塔为中心
的山体绿地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都江堰市城乡规划院 2010.02
修建性 详细规划 建筑高度控制
为兼顾古城风貌整体协 调和地块设计的灵活性, 将建筑高度控制分为三 类:
平均高度12米,限高14米 平均高度16米,限高18米 特殊限高,需规划部门审
修建性 详细规划 规划总平面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都江堰市城乡规划院 2010.02
都江堰灾后重建总体规划

2委托单位:都江堰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成都市规划局都江堰市规划局编制单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资质等级:规划甲级证书编号:081035法人代表:吴志强教授博导高级规划师项目负责:周俭教授博导高级规划师夏南凯教授博导高级规划师项目总工:闫整总工程师注册规划师协编单位:(排名不分先后)法国AREP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体奥雅纳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马来西亚akitek AKIPRIMA sdnbhd美国威尔考特建筑事务所、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日本东京大学、庆应大学联合体、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联合体瑞士伯恩应用科学大学、都江堰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四川省建筑设计院联合体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日本日建设计株式会社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四章发展目标与策略 (11)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11)第六章规划区城乡统筹 (12)第七章用地布局规划 (13)第八章居住用地与住房规划 (15)第九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6)第十章产业用地规划 (18)第十一章绿地系统规划 (18)第十二章水系规划 (19)第十三章景观风貌规划 (19)第十四章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19)第十五章道路系统规划 (22)第十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23)第十七章环境卫生与环境保护规划 (25)第十八章综合防灾规划 (25)第十九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6)第二十章老城改造规划 (27)第二十一章旅游发展规划 (27)第二十二章灾后重建规划 (28)第二十三章规划管理实施 (30)第二十四章附则 ............................................................................................................................................. 31附表一:都江堰市城乡发展指标体系 .. (33)附表二:现状建设用地平衡表(2007年) (33)附表三:城市总体规划远期(2020年)用地汇总表 (34)附表四:2020年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平衡表 (34)附表五:城市道路规划一览表 (35)附表六:土地开发强度控制一览表 (36)附表七:建设控制一览表 (36)附表八:建设用地适建性表 (37)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背景为推动都江堰市灾后重建与复兴,促进都江堰市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在2008年6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指导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编制《都江堰灾后重建总体规划(2008-2020年)》。
青城山、都江堰-天师洞(2016年篇)

青城山、都江堰—(天师洞)评委老师好,我抽到的题目是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我自选的景点是青城山的天师洞。
请问我可以开始了吗?“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各位游客:大家好!很荣幸带领大家游览“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风景旅游景区”的青城山风景区。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平原西北部,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
青城山古称天仓山,也称丈人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属道教名山。
青城山又因景区青山环列,林木繁茂,终年幽静清凉,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
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山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在2000年青城山与都江堰景区联名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青城山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全山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保存完好的数十座道观。
殿宇依山而建与自然完美融合,才会吸引张道陵、张大千、徐悲鸿等文人墨客探幽访胜和隐居修练之地,实乃是“洞天福地”、“神仙都会”。
各位朋友们,我们刚刚游览了怡乐窝、月城湖、上清宫、老君阁、朝阳洞、祖师殿,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师洞,天师洞又称天师殿。
洞中因我们面前的这座张道陵塑像而得名。
最早的天师洞道观,其实就只有这个山洞,我们刚看到的殿宇是清光绪十年在此基础上修建起来的。
天师洞先有张道陵说道讲经飘然羽化于青城,后有徐悲鸿独歇青城昼夜描山鬼。
天师洞是一个将文化和自然完美融合的福地。
走进这里,那种来自古老时代的文化气息,那种清风伴山的幽静,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各位朋友们,大家都知道道教,那请问听说过张道陵吗?请大家顺着我的手势看去,神龛内供奉着隋代石刻张道陵雕像,这座隋代石刻的张天师像、三只眼睛怒视,神态威严,左手掌直伸向外,现出掌中“阳平治都功印”,据说是天师以镇山之宝降魔的法像。
因此人们说这里才是名符其实的天师洞。
青城山之所以能成为道教名山,最关键的人物当属这位创始人张道陵了。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9.27•【文号】国函〔2024〕146号•【施行日期】2024.09.2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46号四川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成都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功能,建设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成都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53.9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16.6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496.6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361.20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56.8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对青海、西藏等地区的战略保障。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0)(2016年修编版)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年修编版)规划文本规划图纸目录规划文本第一章规划总则 (2)第二章保护规划 (4)第三章游赏规划 (9)第四章设施规划 (12)第五章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 (17)第六章相关规划协调 (18)第七章近期规划实施 (20)附表 (21)附表1-1 风景名胜资源类型与分级评价 (21)附表2-1 文物保护单位 (23)附表3-1 风景区游客容量 (24)规划图纸图0-1 区位关系图图0-2 综合现状图图0-3 规划总图图1 风景名胜区和核心景区界线坐标图(包括1-1、1-2两幅分图)图2-1 分级保护规划图图3-1 游赏规划图图4-1 道路交通规划图图4-2 游览设施规划图图5-1 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图图6-1 城市发展协调规划图图6-2 土地利用规划图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了加强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的严格保护和管理,有效指导利用与建设行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面积与范围风景区总面积为153.12km²,地理座标为东经103°25'45″——103°38'15″,北纬30°52'29″——31°01'48″范围边界走向见图纸。
核心景区面积81.58km²;占风景区总面积的53.28%。
结合风景区范围调整,划定8个城景交叉的管理地块,管理要求见表1-1。
第三条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一)风景名胜区性质以水利文化、宗教文化为底蕴,以卓越的古代水利工程、道教宫观、峡谷溪涧、生态山林为突出景观特征,具有游赏休闲、科教文化、生态涵养及大熊猫保护等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
(二)风景资源特征智慧绝伦的水利工程,享誉海内的道教文化,悠久丰富的佛教文化,厚重丰富的历史遗胜,幽远变幻的山峰峡谷,幽深清秀的河溪潭瀑,幽静原始的生态山林。
旅游规划:都江堰城区规划分析

19
都江古堰文化观光旅游和生态度假旅游目的地
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将是21世纪世界旅游发展的两大趋势,都江堰市在这两 方面都占有资源优势。历史文化是世界级资源,生态度假又被确定为都江堰 市的旅游新形象。
都江堰市千百年来一直享有世界上唯一现存并发挥作用的无坝引水工程的美 誉,是世界上水利工程建设史的奇迹。
游客停留时间短暂的原因一是交通运输改善,缩短了旅途时间;二是 传统的观光产品无法吸引游客长时间停留;三是第一站游客减少,由 于同处西南片区的重庆与欧美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各大城市间的直航班 机开通,使得大多数游客经过重庆中转至成都,导致停留时间减少, 进而直接减少旅游外汇收入。
游客特征
首次来蓉游客居多,占调查总数的55.8%;其中外国人比重最大。 多数游客为男性,占总数的65%;散客中的男性占76%;年龄在25-64岁之间
• 都江堰市具有开发度假旅游的优良环境。
优良环境:宜人的康乐气候,良好的环境质量,清幽的避暑环境等。
2021/10/10
9
1、旅游资源
(3)旅游资源评价
②定位评价
1、与成都口岸区及其周边地区相比
人文旅游资源的品质只有三星堆遗址可与青城山――都江堰比美。都江堰应依托自 己良好的自然生态走自己特色的度假旅游的道路。都江堰生态与城市的完美结合又 是周边其他地区不能比的。
古堰城区旅游规划分析
2021/10/10
1
都江堰旅游
综合概况 资源评价 市场调查 规划设计 都江堰与铜官窑
2021/10/10
2
一、都江堰概况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水利名城。
在地理上 都江堰居于成都平原乃至四川盆地的“上风上水”,历来有 “天府之源”的美誉。
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区规划建设方案

(七)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八)加快完善投融资体系。 (九)全面整合旅游产业要素。
1.保护三星堆无形资产。 2.强化区域协作。 3.优化旅游软环境。 4.创新旅游管理体制。
第二十三页,共23页。
成都→卧龙1日游。 成都→都江堰/青城山→卧龙2日游。
2.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第十五页,共23页。
(六)加快旅游环境建设,改革投(融)资渠道。
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规范旅游从业人员、个体经营者的服 务行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热情、礼貌、有序、安全的 旅游氛围,优化旅游环境。积极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建立多元化的 投融资体系,引进社会资本加快宾馆、景点等经营性项目建设。预 计卧龙中华大熊猫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资金约需7.8亿元。
第十六页,共23页。
《三星堆古遗址文化旅游区规划建设方案》
三星堆古遗址文化旅游区的规划和建设,旨在充分发挥 三星堆遗址的国际品牌优势和不可模仿、不可复制的垄断优 势,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化遗产,全面整合三星堆遗址及 周边区域内的古蜀文化遗迹和其他旅游资源,加快建设旅游 基础服务设施,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打造以三星堆 古遗址为核心,以广汉市旅游名城为载体,以世界旅游目的 地为目标的中国东方历史文化旅游精品。
(四)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五)加快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十一页,共23页。
(六)合理组织旅游线路。
1.国内游线。中国精品古文化旅游线:北京-西安-成都(广汉); 北京-成都(广汉)-拉萨,北京-成都(广汉)-昆明。
2.省内游线。四川世界级综合旅游线:成都—广汉—九寨沟。成 都平原世界遗产综合旅游线:青城山—都江堰—成都—广汉,广汉— 成都—乐山—峨眉山。成都平原古蜀文化世界精品旅游线:成都金沙 遗址—十二桥遗址—广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星堆遗址—温江鱼凫古城—新津宝墩古城。 三国文化旅游线:成都—广汉—德阳—绵阳—剑门蜀道。
都江堰市城市规划改造方案

都江堰市城市规划改造方案
都江堰市城市规划改造方案一
一、城市建设主题:水文化城市————西部水都
二、城市布局:以水文化广场为中心,扇形辐射。
三、城市建设重点:1、打通浦阳河,江安河等四条河堰河堤使之畅通,至少直达二环路;
2、注重生态环保,加强道路绿化;
3、重建建筑使其能抗地震8级;
4、把都江堰外滩开发为水上(游乐)公园;
5、美化流经都江堰城区的各个沟渠,柳河改造延伸至二环路。
(如学府路上等沟渠)。
都江堰市城市改造方案二
一城市建设主题:水文化;旅游休闲城市;
二城市布局:以都江堰大道与二环路交叉口为城市中心建设都江堰市城市新区。
现老城区主要建设为生态旅游休闲区(目前大多数城市改造是这种模式,如上海的浦东,广安的城南);
三城市建设重点:
1 、老城区以川西民居为主要建筑模式;
2 、新城区现代建筑模式开发;
3 、开发前应把城市基础设施建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规划总则
第一条 规划目的 为了加强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的严格保护和管理, 有效指导利用与建设行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 规定,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面积与范围
风景区总面积为 153.12km²,地理座标为东经 103°25'45″——103°38'
规划图纸
图 0-1 区位关系图 图 0-2 综合现状图 图 0-3 规划总图 图 1 风景名胜区和核心景区界线坐标图(包括 1-1、1-2 两幅分图) 图 2-1 分级保护规划图 图 3-1 游赏规划图 图 4-1 道路交通规划图 图 4-2 游览设施规划图 图 5-1 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图 图 6-1 城市发展协调规划图 图 6-2 土地利用规划图
特殊用地
为 22%,容积率控制在 0.3 以内。
玉堂熊猫
教育科研 其建设与风景环境相协调,控制建筑
6
玉堂镇 8.06
基地
用地 檐口高度为 10 米(2 层)、建筑密度
2
为 5%。
其建设与风景环境相协调,控制建筑
汤家沟口
旅游商业
7
玉堂镇 10.19
檐口高度为 10 米(3 层)、建筑密度
旅游村
用地
为 35%,容积率控制在 0.3 以内。
其建设与风景环境相协调,控制建筑
南部 57 所 青城山
檐口高度为 10 米(3 层),建筑占地
8
26.42 居住用地
特殊用地 镇
面积不得超过原建筑占地基底面积;
容积率控制在 0.3 以内。
第三条 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 (一)风景名胜区性质 以水利文化、宗教文化为底蕴,以卓越的古代水利工程、道教宫观、峡谷溪 涧、生态山林为突出景观特征,具有游赏休闲、科教文化、生态涵养及大熊猫保 护等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 (二)风景资源特征 智慧绝伦的水利工程,享誉海内的道教文化,悠久丰富的佛教文化,厚重丰 富的历史遗胜,幽远变幻的山峰峡谷,幽深清秀的河溪潭瀑,幽静原始的生态山 林。 (三)风景资源类型与评价 共 178 个景点,分属 2 大类、8 中类、39 小类;其中人文景点 123 个,自然 景点 55 个。特级景点 8 个,一级景点 32 个,二级景点 48 个,三级景点 56 个, 四级景点 34 个。 14 处景群。其中人文类景群 9 处,自然类景群 5 处;特级景群 3 处,一级 景群 8 处,二级景群 3 处。
1 区建设路 灌口镇 149.3 区用地 筑高度与建筑形式,维护传统风貌
以内
以文庙为景观控制点,营造传统建筑
文物保护
风貌,控制建筑檐口高度为 10 米(3
2
文庙 灌口镇 3.97 单位和居
层),建筑占Βιβλιοθήκη 面积不得超过原建筑住用地占地基底面积。
保持传统建筑风貌,控制建筑檐口高
3
西街
灌口镇
4.9
居住用地 度为 10 米(3 层),建筑占地面积不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16 年修编版)
规划文本 规划图纸
目录
规划文本
第一章 规划总则 ........................................................................................................................... 2 第二章 保护规划 ........................................................................................................................... 4 第三章 游赏规划 ........................................................................................................................... 9 第四章 设施规划 ......................................................................................................................... 12 第五章 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 ...................................................................................................... 17 第六章 相关规划协调.................................................................................................................. 18 第七章 近期规划实施.................................................................................................................. 20 附表 ................................................................................................................................................. 21
附表 1-1 风景名胜资源类型与分级评价………………………………………………………….…………….………21 附表 2-1 文物保护单位……………………………………………………………………………………………….…………23 附表 3-1 风景区游客容量…………………………………………………….…………………………..……………………24
得超过原建筑占地基底面积。
近期保持传统村庄田园风貌,控制村
龙池镇
庄建设,控制建筑檐口高度为 10 米
(紫坪
农村居住
4
都江村
150.4
(3 层)、建筑密度为 15%,远期可
铺片
用地
搬迁居民,建设湿地公园,配套建设
区)
小体量旅游服务设施。
其建设与风景环境相协调,控制建筑
北部 6914
5
玉堂镇
55
居住用地 檐口高度为 10 米(3 层)、建筑密度
15″,北纬 30°52'29″——31°01'48″范围边界走向见图纸。
核心景区面积 81.58km²;占风景区总面积的 53.28%。
结合风景区范围调整,划定 8 个城景交叉的管理地块,管理要求见表 1-1。
表 1-1 城景交叉地段协调管理要求
序号 地块名称
位置
面积 用地属性
(公顷)
管理要求
都江堰市 城市建成 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求,控制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