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作业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法制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中国法制史》形考作业1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刑名从商:是旬子总结商朝的刑事立法之后提出来的一句话,他认为商朝的刑事立法制订的比较完善,而且多为后世沿用。

2、九刑:有两种解释一是指西周的九篇刑书;二是指西周实行的九种刑罚,即墨、劓、剕、宫、大辟、流、赎、鞭、扑。

《左传·昭公六年》:“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3、质剂:买卖契约,西周称为质剂。

质剂是把两份买卖的内容写在竹简上,然后一分为二,买卖双方各执一半。

这种竹简分为长短两种,长(券)叫质,用来买卖奴隶或牛马等;短(券)叫剂,用来买卖兵器或珍异物品。

4、田里不鬻:西周初期的土地所有权。

土地归周天子一人所有,各诸侯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无处分权,无权买卖。

5、六礼:“西周结婚的程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亲迎,后来封建社会基本上沿用西周的六礼制度。

二、问答题(每题15分,分30分)简述战国时期立法指导思想。

答案要点:采取的是法家的指导思想:1、“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不论是谁,只要违法犯罪,都要依法律论罪处刑。

2、“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制定成文法,向百姓公布,使人人皆知法而又有法可依。

3、“重其轻者”——在定罪量刑时,加重对轻罪的刑2、简述《法经》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答案要点:1战国时期,魏国李悝总结春秋以来各诸候国立法经验,著《法经》2法经内容;改刑为法,先列罪名,后定刑制,全文以刑为主,夹着诉讼法和其它法律内容。

包括的正律,杂律,具律三大部份其中的正律包括盗律,赋律,囚律,捕律。

杂律规定的是除盗赋罪名以外的罪名。

具律是关于刑罚的适用,如加减刑罚等。

3法经的阶级本质;1)锋芒主要指向农民和其它劳动人民。

立法思想是“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2)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如规定了窥宫,盗玺等。

3)维护封建等级,例如丞相受金,左右伏诛,就是说如果丞相受贿,要把他左右的臣属斩首问罪,这个因为刑不上丞相的缘故。

《中国法制史》作业1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作业1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作业1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8 道试题,共30 分。

每空3分)1. 西周将婚姻管理机关叫做()。

正确答案:1). 媒氏2. 荀子总结商朝的法律,总结出“()”。

正确答案:1). 刑名从商3. 在“刑侯与雍子争田案”中,雍子犯了“昏”罪,即“()”。

正确答案:1). 己恶而掠美4. 《诗•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

”正确答案:1). 商5. 夏朝的第一个帝王是()正确答案:1). 启6. 《说文解字》:“灋,刑也,(),从水,豸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正确答案:1). 平之如水7. 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作(),关于借贷方面的契约叫做()。

正确答案:1). 质剂正确答案:2). 傅别8. 礼制的原则是()和()。

正确答案:1). 亲亲正确答案:2). 尊尊二、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在奴隶制五刑中,破坏犯罪者的生殖器官,进而残害机能的刑罚是()。

A. 墨刑B. 劓刑C. 刖刑D. 宫刑正确答案:D2. 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

A. 明德慎罚与以德配天B. 天命与天法罚C. 德刑并用与德主刑辅D. 法网严密正确答案:A3. 夏朝有五种刑罚,共()条。

A. 五百B.一千C. 二千D. 三千正确答案:D4. “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

A. 昏B. 墨C. 贼D. 杀正确答案:D5. 史料记载,商朝的九侯触犯了商王,而受到()的刑罚。

A. 斩B. 戮C. 醢D. 脯正确答案:C6. “威侮五刑,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

A. 习惯B. 战争动员令C. 祭祀D. 礼仪正确答案:B7. 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将刑罚条写在()上。

A. 竹简B. 丝绢C. 铜鼎D. 龟骨正确答案:C8. 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即成文刑书是()。

A. 《九刑》B. 《汤诰》C. 《汤刑》D. 《周礼》正确答案:D9. 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是的人是春秋郑国的()。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中国奴隶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我国奴隶社会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和()。

2、宗法制度是在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家长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以()为纽带、以()统治为核心的综合性的社会制度。

3、据商代资料,商代中期以后,主要是实行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并出现了()继承制。

二、判断题1、夏礼和殷礼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以神为核心。

()2、中国法起源于贵族与平民的斗争与妥协。

()3、中国奴隶制时代的礼起源于原始氏族的祭祀活动。

()三、简答题:1、试述西周的宗法制度。

2、简述西周的继承制度。

第二章中国奴隶社会的立法一、填空题1、春秋时期正式公布的成文法有郑国()、晋国()和邓析的竹刑。

2、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正式公布的成文法典,是郑子产所铸的()。

3、第一次礼法之争的焦点是为国以礼还是()的问题。

二、名词解释1、铸刑书2、铸刑鼎3、竹刑三、简答题试述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意义。

第三章中国奴隶制时代的法律制度分论一、判断1、所谓“三不去”包括有所取无所归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

()2、三不去制度的立法精神,是为了保护妇女的权益。

()3、奴隶制五刑包括自由刑。

()4、西周的民本思想是以人为本。

()二、名词解释1、以德配天2、明德慎罚3、出礼入刑4、五刑5、六礼6、同姓不婚7、五过之疵8、五声听狱讼三、简答题1、简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2、怎样理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3、简述西周的婚姻制度。

4、简述西周诉讼审判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中国奴隶制时代重要法制人物点评简答题1、简述周公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2、论孔子的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中国封建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礼与法的关系问题的实质,是儒家所提倡的()法律规范与法家所倡导的()法律规范的矛盾与协调问题。

2、西汉时代的“引经决狱”打开了法律儒家化的开端,东汉时代的以经注律开辟了法律儒家化的新途径,魏晋时代的()完成了法律儒家化的过程。

中国法制史 课后题 及其解析供参习

中国法制史  课后题  及其解析供参习

《中国法制史》课后习题第一章夏商西周春秋法律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

A.禹刑B.汤刑C.九刑D.五刑【答案】A【解析】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五刑为墨、劓、蜚、宫、大辟(奴隶制五刑)和笞、杖、徒、流、死(封建制五刑)”。

2.西周法官在审判中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方式叫做()。

A.“五刑”B.“五听”C.“五行”D.“九刑”【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审理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五种方式被称为“五听”。

3.春秋时期,郑国的邓析私造的刑书是()。

A.吕刑B.竹刑C.九刑D.汤刑【答案】B【解析】邓析是郑国的大夫,公元前530年,邓析综合当时郑国内外的法律规范,编成刑书,刻在竹简之上,称为“竹刑”。

4.赎刑作为一种制度始于()。

A.夏B.商C.西周D.春秋【答案】A【解析】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夏。

赎刑是刑罚执行的一种变通方法。

周穆王时,曾命令吕侯“训夏赎刑”,就说明了这一点。

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的成文法是指()。

A.宋国的“刑器”B.邓析的“竹刑”C.晋国的“铸刑鼎”D.郑国的“铸刑书”【答案】D【解析】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打破了奴隶主把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当作自己的秘密武器的传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

宋国的“刑器”、邓析的“竹刑”和晋国“铸刑鼎”在时间上晚于郑国的“铸刑书”。

6.下列属于夏朝法律的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A.律B.格C.令D.王命【答案】D【解析】在夏朝,不成文的习惯法占有很大的比重,国王发出的“誓”、“诰”、“王命”也是当时重要的法律形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7.西周时审理民事案件称为()。

A.听狱B.断狱C.五听D.听讼【答案】D【解析】西周时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已有明确的区分,前者称“讼”.后者称“狱”。

中南大学《中国法制史》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一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中国法制史》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一及参考答案
8.
汉朝提出一套唯心主义“君权神授”理论的思想家是( )。
(A)董仲舒
(B)班固
(C)蔡邕
(D)叔孙通
参考答案:
(A)
9.
《法律答问》中有这样两段记载:“甲盗,赃值千钱,乙知其盗,受分赃不盈一钱,问乙何论?同论。”“甲盗钱以买丝寄乙,乙受,弗知盗,乙论何也?毋论。”这两段区分的是( )。
(A)故意和过失
(A)对(B)错
参考答案:
(A)
9.
秦律规定,共同犯罪加重处罚。按法律共同犯罪是指五人以上所实行的犯罪。
(A)对(B)错
参考答案:
(A)
10.
最早确定“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皇帝是汉文帝。
(A)对(B)错
参考答案:
(B)
(A)皇帝所尊请而来的客人
(B)外国使节
(C)外化人
(D)前朝皇帝的后代被尊为国宾的人
参考答案:
(D)
22.
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法家是( )。
(A)韩非
(B)李悝
(C)商鞅
(D)吴起
参考答案:
(B)
23.
唐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 )。
(A)不孝
(B)恶逆
(C)大不敬
(D)不义
参考答案:
(ABCD)
(三)判断题
1.
《刑名》篇首次置于篇首的法典是《九章律》。
(A)对(B)错
参考答案:
(B)
2.
明朝,终明之世通行不改的封建大法是《大明律》。
(A)对(B)错
参考答案:
(A)
3.
首创流刑五等之制的是《北齐律》。
(A)对(B)错
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作业1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刑名从商:《荀子.正名》说:“刑名从商”,意思是说后世历朝历代的刑名均沿袭商朝的,这说明商朝的刑罚种类繁多,而且残酷,主要针对对象是广大的奴隶和平民。

2、九刑:西周实行的九种刑罚,即墨、劓、刖、宫、大辟、流、赎、鞭、扑。

3、西周时出现的买卖契约,《周礼.天官.小宰》“听买卖以质剂”。

据郑玄注释,把两份买卖的内容写在一片竹简上,然后一分为二,买卖双方各执一半,半而字全。

这种竹简分为两种,长的叫质,短的叫剂;大买卖,如买卖奴隶或牛马等用长券,即用质;小买卖,如买卖兵器或食品用短券,即用剂。

4、田里不鬻:周王对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奴隶有最高所有权,周王有权把土地和奴隶封赏给诸候和臣属,诸候对土地只有占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这叫“田里不鬻”。

5、六礼:中国古代的六道结婚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二、问答题1、简述战国时期立法指导思想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建立了封建性的国家,为了巩固从奴隶主手中夺取的政权,封建地主阶级采用法家思想作为他们的立法指导思想。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意思是说,取消按照血缘关系而规定的法律特权,取消按照爵位的有无和高低享有不同的待遇,除国君之外,不论是谁,只要违法犯罪,都要按法律论罪处罚。

这样,开始打破奴隶制“刑不上大夫”的壁垒。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意思是说,要制定成文法,并向老百姓公布,是人人皆知法而有法可依。

从而否定“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

2、简述《法经》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法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法典,由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制定。

《法经》共有盗、贼、囚、捕、杂、具六篇。

其阶级本质是:锋芒指向劳动人民,《法经》开宗明义规定盗、贼两篇,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表明镇压盗贼是地主阶级专政的主要任务;维护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等级制。

中南大学《中国法制史》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二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中国法制史》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二及参考答案
(A)宋朝不允许在室女享受部分继承财产权
(B)遗腹子与亲生子享有不同的继承权
(C)绝户立继承人时凡“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称“立继”
(D)绝户立继承人时,凡“夫妻俱亡其尊长亲属,称为“命继”
参考答案:
(CD)
3.
唐朝的大理寺负责审理以下哪些案件( )。
(A)中央百官犯罪的案件
(B)京师笞杖案件
(C)京师徒刑以上案件
(A)御史台(B)丞相府(C)刑部(D)大理寺
参考答案:
(B)
22.
清朝的秋审、朝审由明朝会审制( )发展而来。
(A)大审(B)朝审(C)九卿圆审(D)理藩院
参考答案:
(B)
23.
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活跃的时期是( )。
(A)秦(B)唐(C)宋(D)元
参考答案:
(C)
24.
下列哪个朝代首先开始编撰“行政法典”的( )。
参考答案:
(ABCD)
5.
下列属于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是( )。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参考答案:
(ABCD)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古代司法审判中“五听”制度的是( )。
(A)色听
(B)气听
(C)道听
(D)目听
参考答案:
(ABD)
7.
下列关于婚姻解除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B)
4.
首创以程朱理学为程式的经义取士制度的朝代是( )。
(A)唐(B)宋(C)元(D)清
参考答案:
(C)
5.
“诸断罪而无正条者,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人罪者,则举轻以明重”是唐律中有( )的规定。

华中师范大学2021年9月《中国法制史》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3

华中师范大学2021年9月《中国法制史》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3

华中师范大学2021年9月《中国法制史》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1. 《法经》的历史意义在于( )A.维护君主制度B.维护等级制度C.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D.对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E.有利于巩固与发展奴隶制社会经济参考答案:CD2. 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的重要原则是“一妻多夫制”。

(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3. 春秋时期,制作“竹刑”的是( )A.子产B.叔向C.赵鞅D.邓析参考答案:D4. 秦朝行政管理体制中所称的“三公”是指( )A.丞相B.太尉C.都尉D.御史大夫参考答案:ABD5. 清代笔记《冷庐杂识》记载:旗人有与父异居而后母与邻人私者,父愤不能制,语子曰:“儿为我杀之!”子夜杀后母及邻人于室,自归有司,有司论极刑,部院核拟如所论。

丘持不可,曰:“《春秋》书‘夫人孙于齐,不称姜氏,绝不为亲,礼也’。

夫绝不为亲,即凡人耳。

彼承父治命,手刃父仇,而以大逆论,无乃非《春秋》之义乎?”乃以两议上,诏特从末减。

此段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种司法裁判方法?( )A.《春秋》决狱B.三司会审C.临事制刑D.御笔断罪参考答案:A6. 汉朝的起诉称为( )。

A.告诉B.告劾C.举劾D.弹劾参考答案:B7. 元朝建立前,成吉思汗制定了一部简单的成文法,其名称是( )A.《泰和律义》B.《大扎撒》C.《条格》D.《风宪宏纲》参考答案:B8. 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要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这种审讯方法被称为( )A.五刑B.五听C.五行D.九刑参考答案:B9. 律师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的范围可以概括为( )A.代为办理各种无争议的法律事务B.代为调解或处理已经发生纠纷的非诉讼法律事务C.代办单项法律行为D.接受委托,进行见证活动E.代理参加仲裁参考答案:ABCDE10. 讨论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各个种类,并用案例加以说明。

讨论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各个种类,并用案例加以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此后,晋国铸刑鼎,遭到孔子的反对,认为成文法打破了奴隶社会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认为“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孔子的论调与叔向如出一辙。成文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制定和公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标志着奴隶制的瓦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但由于其锋芒仍然是指向劳动人民,所以它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统治。
中国法制史》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法律史》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刑名从商:是荀子总结商朝刑事法律制度而言的,意思说商朝刑罚种类多,而且残酷,对后世影响较大。
2、九刑:是西周成文刑书的统称。《左传•昭公六年》说:“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3、质剂:西周时出现的买卖契约,《周礼•天官•小宰》“听买卖以质剂”。据郑玄注释,把两份买卖的内容写在一片竹简上,然后一分为二,买卖双方各执一半,半而字全。这种竹简分为两种,长的叫质,短的叫剂;大买卖,如买卖奴隶或牛马等用长券,即用质;小买卖,如买卖兵器或食品用短券,即用剂。
(3)西周初期的统治者在夏商“王权神授”“天讨”“天罚”的基础上,发展了“德治”、“礼治”的思想原则,形成了奴隶主贵族较为完备的立法思想体系。“君权神授”说依然是周朝法律统治的理论武器,但在具体宣传上却发生了某些变化,即“以政为德”是“获天命”的关键,从而形成了以德为核心的新理念。当这种主张行用于法制方面,便产生了“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表明周初神权学说与现实政治、天上的至上神与地上的君主专制融为一体,标志着奴隶主阶级政治上的成熟与思想理论体系的严密。另外,起源于原始社会祭祀活动的礼,到夏商时代被赋予奴隶主阶级的意志,变为统治者束缚被压迫阶级、调整内部关系、指导社会生活的无所不包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周初统治阶级继承并发展了夏商的礼治思想,提出并实践了完善礼治的主张,把“亲亲”“尊尊”作为礼治思想的核心,同时使西周法律思想更趋完善化,礼变为奴隶主阶级维护君主专制与宗法等级特权的工具。
4、田里不鬻:在西周,周王有权把土地和奴隶封赏给诸侯和臣属,使他们“受民受疆土。”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即“田里不鬻”。
5、六礼:中国古代的六道结婚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指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后,男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指男家请媒人额外内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纳吉指男家卜得吉兆之后,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纺结婚姻。纳征指男家向女家送聘礼,又叫纳市。请期指男家选定婚期,备礼告诉女家,求其同意。亲迎指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六礼始于奴隶社会,对后世影响很大,是包办婚姻与买卖婚姻相结合的体现,并充满浓厚的迷信色彩。
郑国曾两次制定法律,第一次是郑国执政子产,鉴于当时社会关系的变化和旧礼制的破坏,因而“铸刑书于鼎”,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第二次是邓析作竹刑,就是把法律条文写在竹简上,便于携带和流传。#Z$A#x4u#g4C u晋国在春秋时期进行了四次较大的法制改革,前三次虽然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但仍是藏在官府。后来,在公元前513年,晋国大臣赵鞅和荀寅铸刑鼎,把范宣子的刑书铸在鼎上,晋国开始正式公布成文法。
商朝实行父死子继以后,又逐渐实行了嫡长继承制,所谓嫡长继承制,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意即王位的继承必须是正妻所生的长子,不管他贤与不贤。如果妻没有生子,就立庶妾之子,但妾也有高低贵贱之分,能继承王位的妾之子是其母最贵的那个,所有“子以母贵”,是非为长子则不再考虑。后世的王位和财产继承基本上沿用商朝末期确立下来的嫡长继承制。
二、问答题
1、简述商朝的继承制度。
商朝继承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并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商朝刚才建立不久,实行兄终弟及,辅以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指的是兄长死后,其王位由弟弟继承,而儿继辅之,无弟则传子。兄终可以弟及的情况下,还不致发生纠纷,但到了最后一个弟弟死后,王位应该传给谁呢?所以武乙之后,又规定了父死子继。
2、结合法制建设,谈谈如何理解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历史意义?
答案要点:成文法的意义在于:(1)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壁垒;(2)打破了“刑不可知”的秘密法状态。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基本上沿用西周的法律,以后由于经济基础的变革,阶级关系的变化,引起了法律制度的变革。这一时期法律制度的一个重大改革,就是各诸侯国公布了以保护私有财产为中心的成文法。
三、思考题
1、请分析奴隶制时期立法指导思想的发展演变。
(1)从夏朝开始,奴隶主就利用“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对奴隶进行欺骗,给他们的统治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合法的外衣。
(2)商朝全部继承了夏朝的神权法思想,并且较夏更进一步,发展为一种典型的神权法思想。商朝奴隶主把上天说成是商王的祖先,商王受上天之命来到人间统治一切,商王的所作所为就是上天的意思,商朝的统治者将对人民的惩罚说成是上天的意志,就连对人民的宽容也说成是奉天之意。
成文法的公布,立刻引起了旧贵族的反对,展开了一场论战。郑国子产公布刑书时,便遭到晋国以叔向为代表的旧贵族的反对。叔向曾写信给子产,说先王议事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制定法律,害怕老百姓有争心。如果老百姓知道有了法律,就不惧怕官吏了,便会提出他们的权利主张,这是不可以的,会导致国家的最终灭亡。子产回信给叔向说明了制定并公布法律的目的在于拯救现有的统治秩序,推动社会发展。
(4)春秋以来代表不同阶级、阶层、集团利益的各派思想家开展的“百家争鸣”局面,到战国时期达到了高峰,这是新兴地主阶级已经掌握了政权,他们在立法过程中便以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法家思想作为立法指导思想,具体包括:1、“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2、“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3、行刑,“重其轻者”
2、述法经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2)是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国公布成文法的经验的基础制定的。(3)它在篇目结构上分为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六篇。(4)从其历史作用和对后世的影响来看,它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首先,《法经》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其次,《法经》对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法经》颁布的本身,就是封建制胜利的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