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篇一】一、通假字1、傳道受業解惑(“受”通“授”,傳授)2、或不焉,或師焉(“不”通“否”)二、古今異義1、古之學者必有師:(古)泛指求學的人;讀書人。

(今)指有專門學問的人。

2、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詞“所”與介詞“以”結合,譯為㈠用來……辦法(方式、工具、依據等);㈡……的原因(或緣由)。

(今)表因果關係的連詞。

3、無貴無賤,無長無少:(古)無論,不論。

(今)沒有。

4、小學而大遺:(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訓詁、音韻的學問。

(今)對兒童、少年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

5、句讀之不知:(古)句子停頓的地方。

(今)看字發出聲音。

6、今之眾人:(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許多的人。

7、吾從而師之:(古)跟隨。

(今)連詞,表目的和結果。

8、師不必賢於弟子:(古)不一定。

(今)不需要。

三、一詞多義(1)師1、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2、吾師道也(動詞,學習)3、吾從而師之(意動用法,以……為師)4、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5、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名詞,有專門技藝的人)6、十年春,齊師伐我(名詞,軍隊)(2)傳1、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2、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動詞,傳授)3、六藝經傳皆通習之(名詞,古代解釋經書的書)4、朔氣傳金柝(動詞,傳遞,傳送)5、舍相如廣成傳舍(名詞,客舍)其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代詞,表領屬關係,他(它)的,他(它)們的)2、其聞道也亦先乎吾(代詞,他,他們)3、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表遠指,那)4、其皆出於此乎(副詞,表推測、估計語氣,大概,或許)5、其可怪也歟(副詞,表反詰語氣,難道,真的)6、傳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詞,前指老師的;後指學生的)7、其出人也遠矣(代詞,指聖人)8、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代詞,指“聞道先乎吾”的人)(5)於1、其皆出於此乎(介詞,表動作行為的處所,從)2、拜送書於庭(介詞,表動作行為的處所,在)3、學於餘(恥學於師)(介詞,表動作行為的趨向,向)4、於其身也(介詞,表動作行為的對象,對,對於)5、師不必賢於弟子(介詞,表比較,比)6、不拘於時(介詞,表被動,被)(6)之1、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助詞,的)2、擇師而教之(代詞,他)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4、句讀之不知(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5、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類,這些)6、輟耕之壟上(動詞,到,往)7、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代詞,他)8、師道之不復,可知矣(結構助詞。

高二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分享5篇

高二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分享5篇

高二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分享5篇学习任何一门科目都离不开对知识点的总结,尤其是同学们在学习语文时,更要总结各个知识点,这样也方便同学们日后的复习。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孔雀东南飞》文学常识《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第一部长篇叙事诗。

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字音字形公姥(mǔ)忿(fèn)伶俜(pīng)葳(wēi)蕤(ruí)蒲苇实词解释下列加线实词大人故嫌迟(故:仍旧)妾不堪驱使(不堪:不能忍受)徒留无所施(徒:白白的;施:用)便可白公姥(白:告诉;公姥:偏义副词,指婆婆)共事二三年(共事:一起生活)何意致不厚(厚:满意)何乃太区区(区区:愚拙)汝岂得自由(自由:自作主张)可怜体无比(可怜:可爱)会不相从许(会:一定)谢家来贵门(谢:辞别)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作息,偏义副词,工作;伶俜:孤单的样子)留待作遗施(遗施:赠送、施与)却与小姑别(却:退出来)好自相扶将(扶将:扶持)感君区区怀(区区:情意真挚)君既若见录(见:我;录:记)自可断来信(自:马上;断:回绝;信:使者,这里指媒人)始适还家门(适:出嫁)否泰如天地(否:坏运气;泰:好运气)处分适兄意(适:适合,依照)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约定;渠:他)赍钱三百万(赍:赠送)适得府君书(适:刚才)恨恨那可论(恨恨:愤恨到极点)一词多义相相见常日稀(相互)及时相遣归(我)儿已薄禄相(相貌)会不相从许(你)还必相迎取(你)久久莫相忘(我)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5篇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5篇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5篇高二语文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有很多,掌握好高二语文的文言文对于大家进行整个高中语文学习非常有帮助。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氓》——诗经1、通假字: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摆脱,脱身)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岸边)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

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3、词类活用: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4、特殊句式:秋以为期(宾语前置)5、一词多义夙夙兴夜寐(早)夙夜忧叹(日)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2.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验,检验今:参加,参见)(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3.词类活用(1)动词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3)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4)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5)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专一)4、一词多义(1)绝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佛印绝类彌勒(非常)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2)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3)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博闻强记(见闻、知识)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4)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乃百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5)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先达德隆望尊(名望)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二、文言虚词1.而⑴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⑵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⑶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⑷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⑸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于(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3.之⑴代词: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4.焉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2.省略句(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3.倒装句(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词结构后置)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3《归去来兮辞》心为形役,奚惆怅悟已往之不谏舟遥遥以轻飏熹微衡宇僮仆候门樽壶觞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日涉流憩矫首而遐观出岫景翳翳盘桓消忧西畴棹孤舟窈窕以寻壑善万物行休曷不遑遑不可期植杖而耘耔东皋舒啸赋诗奚疑《滕王阁序》潦水俨临帝子之长洲上出重霄鹤汀凫渚即冈峦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高二上册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二上册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导语】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

只有充沛的精⼒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

⾼⼆频道为你整理了《⾼⼆上册语⽂必修⼀⽂⾔⽂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上册语⽂必修⼀⽂⾔⽂知识点 1.爱⽽不见,搔⾸踟蹰。

“爱”通“薆”;“见”通“现” 2.彤管有炜,说怿⼥美。

“说”通“悦”;“⼥”通“汝” 3.⾃牧归荑,洵美且异。

“归”通“馈” 4.匪⼥之为美,美⼈之贻。

“匪”通“⾮”;“⼥”通“汝” 5.将⼦⽆怒,秋以为期。

“⽆”通“⽏” 6.⼠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 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 8.肇锡余以嘉名 “锡”通“赐” 9.扈江离与辟芷。

“辟”通“僻” 10.来吾道乎先路。

“道”通“导” 11.指九天以为正兮。

“正”通“证” 12.今若遣此妇,终⽼不复取 “取”通“娶” 13.箱帘六七⼗,绿碧青丝绳。

“帘”通“奁” 14.蒲苇纫如丝,磐⽯⽆转移。

“纫”通“韧” 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 16.奄奄黄昏后,寂寂⼈定初。

“奄奄”通“晻晻” 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展”通“辗” 18.举酒属客,诵明⽉之诗 “属”通“嘱” 19.某所,⽽母⽴于兹。

“⽽”通“尔” 20.⽐去,以⼿阖门。

“阖”通“合”2.⾼⼆上册语⽂必修⼀⽂⾔⽂知识点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称代词,郑⽂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地,代词) ④⼦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之壮也,犹不如⼈(⽤于主谓之间,取消句⼦独⽴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于主谓之间,取消句⼦独⽴性) ⑦⾏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于主谓之间,取消句⼦独⽴性) “以”“⽽” ①吾不能早⽤⼦,今急⽽求之,是寡⼈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之⼒⽽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 “焉” ①⼦亦有不利焉(语⽓词) ②焉⽤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 “其” ①以其⽆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3.⾼⼆上册语⽂必修⼀⽂⾔⽂知识点 ⼀、掌握下列⽂⾔词 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宦官的头⽬) 2、舍⼈:为赵宦者令缪贤舍⼈(门客) 3、和⽒璧:得楚和⽒璧(楚国⼈卞和发现的⼀块宝⽟,经雕琢成的`璧) 4、遗(wèi):使⼈遗赵王书(送给) 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 6、斧质:君不如⾁袒伏斧质请罪(古代⼀种腰斩的刑具)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策(权衡、⽐较) 10、必:王必⽆⼈(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退后) 13、修敬:严⼤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路) 19、间:间⾄赵矣(名作状,从⼩路) 20、拔:其后秦伐赵,拔⽯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兴,喜悦) 23、已⽽:已⽽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义:徒慕君之⾼义也(⾼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能) ⼆、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4、孰:唯⼤王与群⾂孰计议之(通“熟”,仔细)4.⾼⼆上册语⽂必修⼀⽂⾔⽂知识点 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

高二语文文言文考点整理

高二语文文言文考点整理

高二语文文言文考点整理一古今异义1、遏其生气:生气,古:生长之势;今:不开心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号,号召;绳,约束2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祸,造成罪过2、形容词作动词1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明,公开2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穷,用尽3、形容词作名词1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直,挺直的枝干2 删密:密,密集的地方3 锄正:正直的地方4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隐,隐衷4、使动用法1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使……病;夭,使……弯曲2 必复之全之:复,使……康复3 纵之顺之:顺,使……顺4 夭其稚枝:使……弯曲5、为动用法1既泣之三日:泣,为……哭泣三一词多义1、明1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公开2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明白地2、病1 病梅馆记:病态的2 以夭梅病梅为业:使……病态3 而江浙之梅皆病:变成病态1、以1 梅以曲为美:把……当作2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把……,表对象3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来4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用5 以求重价:来2、之1 江宁之龙蟠:的2 既泣之三日:代词,代梅3、哉:语气词,啊4、其1 心知其意:代词,代上文句子2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代词,代求钱之民3 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代词,代梅 5、为1 以欹为美:当作2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作为3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办到4 以五年为期:定为1、省略句1予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2予纵之顺之,予毁其盆,予悉埋之于地2、固定句式1 以……为翻成“把……当作”例: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2 有以?3 可以?3、感叹句:1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4 、判断句:1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古今异义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3、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5、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6、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一)介词结构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

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七、一词多义(1)于青,取之于蓝。

(从,介词)而青于蓝(比,介词)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2)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二】1、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险衅:臣以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2)见背:慈父见背(背弃我,指死亡)(3)夺:舅夺母志(改变)(4)祚:门衰祚(zuò)薄(福分)(5)鲜:终鲜兄弟(本指少,这里是没有)(6)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7)婴:而刘夙婴疾病(缠绕)(8)废:未曾废离(停止侍奉)(9)察: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举)(10)寻:寻蒙国恩(不久)(11)笃:则刘病日笃(病重)(12)听:听臣微志(准许)(13)拔擢: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提升)(14)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2、通假字(1)闵: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2)零丁:零丁苦辛(通“伶仃”,孤独的样子)(3)有:常在床蓐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4)蓐: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3、一词多义(1)至: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2)以: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④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3)见:①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4、词类活用(1)日:则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2)微贱:猥以微贱(形作名,卑微低贱的身份)(3)闻: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动词使动,使……知道)(4)终: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使……结束)(5)远,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作动词,远离)5、古今异义的词(1)六月:生孩六月(①古义:六个月。

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在高二语文的学习中,文言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掌握必背文言文的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和应对考试都具有关键作用。

以下是对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学习中的常见现象,需要我们特别留意。

例如,在《劝学》中,“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在《逍遥游》里,“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

二、古今异义古今词义的变化也是文言文的重要考点。

如《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赤壁赋》中“白露横江”,“白露”古义指白茫茫的水汽,今义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三、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有不同的含义。

以“假”为例,在《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意为借助;“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中,“假”则是借的意思。

再如“道”,在《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指风尚;“会天大雨,道不通”里是道路之意。

四、词类活用词类活用能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名词作状语,如《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东南”,向东南。

名词用作动词,《鸿门宴》中“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动词的使动用法,《过秦论》“外连衡而斗诸侯”,“斗”,使……争斗。

形容词用作名词,《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才;“少”“长”,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

五、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何以知之”,正常语序应为“以何知之”。

2、定语后置《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正常语序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3、状语后置《赤壁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正常语序为“苏子与客于赤壁之下泛舟游”。

4、被动句《六国论》“洎牧以谗诛”,“诛”,被诛杀。

六、重要实词实词的理解对于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比如《陈情表》中的“险衅”,指艰难祸患;“见背”,指背弃我。

《滕王阁序》里的“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

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

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1通假字1、暴霜露(通曝)2、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3、当与秦相较(通倘,如果)一词多义1、非: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②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不对)③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没)④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能)2、或:①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④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3、得: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得到)②此得之(正确)③诚不得已(办法)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必须,应该)4、相:①当与秦相较(指对方)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指对方)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相国)5、势: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气势)②其势弱于秦(形势)③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态势)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2文学常识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

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2、《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小说家。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蜀道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飘逸豪放,素有“诗仙”之称。

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有《杜工部集》。

我国文学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风沉郁顿挫。

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称誉杜甫是“诗圣”。

5、《琵琶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

6、李商隐: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

有《李义山诗集》。

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1
通假字
1、暴霜露(通曝)
2、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3、当与秦相较(通倘,如果)
一词多义
1、非: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
②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不对)
③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没)
④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能)
2、或:
①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
④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
3、得: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得到)
②此得之(正确)
③诚不得已(办法)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必须,应该)
4、相:
①当与秦相较(指对方)
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指对方)
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相国)
5、势:
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气势)
②其势弱于秦(形势)
③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态势)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2
文言虚词
1.之
(1)助词,的。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代词,它。

而莫之夭阏者
(4)代词,他。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词,这些。

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到,往。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1)连词,表修饰。

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连词,表转折。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

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连词,就。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

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
(1)介词,把。

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词,凭。

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连词,而且。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

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

且适南冥也
7.于
(1)介词,对于。

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代词,它的。

其名为鹏
(3)代词,它。

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3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沁园春XX》)
2.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
3.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X愁予《错误》)
4.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6.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X自清《荷塘月色》)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X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X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8.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X,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10.今其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4.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触龙说赵太后》)
15.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4
文学常识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

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2、《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小说家。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蜀道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飘逸豪放,素有“诗仙”之称。

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有《杜工部集》。

我国文学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风沉郁顿挫。

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称誉杜甫是“诗圣”。

5、《琵琶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

6、李商隐: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

有《李义山诗集》。

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7、《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8、《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

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9、《过秦论》贾谊:世称贾太傅、贾XX,也称贾生。

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10、《师说》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散文家,诗人。

和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