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公式大全

合集下载

高中必修二物理公式总结

高中必修二物理公式总结

高中必修二物理公式总结高中物理是一门涉及多个概念和现象的学科,其内容涵盖广泛,公式众多。

下面是对高中必修二物理中的一些重要公式进行总结。

1. 速度公式平均速度(v) = 位移(Δx)/ 时间(Δt)v = Δx / Δt瞬时速度(v)= (Δx / Δt)(t → 0)2. 加速度公式平均加速度(a)= 变化的速度(Δv)/ 时间(Δt)a = Δv / Δt瞬时加速度(a)= (Δv / Δt)(t → 0)3. 物体在平抛运动中的公式位移(Δx)= v₀t + (1/2)at²v = v₀ + atv² = v₀² + 2aΔxh = v₀t + (1/2)gt²4. 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为物体所受的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5. 力学功公式功(W)= 力(F) ×位移(Δx)× cosθ其中,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6. 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胡克定律:F = kΔx其中,F为弹簧的弹力,k为弹簧的系数,Δx为弹簧的伸长量。

7. 动量公式动量(p)= 质量(m) ×速度(v)p = mv8. 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变化率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F = Δp / Δt9. 能量转化公式功(W)= ΔE其中,W为力所做的功,ΔE为物体能量的变化量。

10. 功率公式功率(P)= 功(W)/ 时间(t)P = W / t11.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系统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12. 光的折射定律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为不同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13. 球面镜成像公式1/f = 1/v + 1/u其中,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14. 单摆运动公式周期(T)= 2π√(L/g)其中,L为摆长,g为重力加速度。

以上仅是高中必修二物理的一部分公式总结,还有其他重要公式也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公式汇编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公式汇编

物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复习一、平抛运动1.运动分解t v y gy v gt v gt y t v x y y y 2221220=====2.速度合成0x y v gt v v tan ==θ3.位移合成0v 2gt x y tan ==α4.重要结论αθtan 2tan = 二、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fr r Tr πωπ22t x v ===∆∆= 2.角速度f Tππθω22t ==∆∆=3.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r ω=v4.周期与频率的关系f T 1=5.向心加速度22222222444rn rf Tr v r r v a n πππωω====== 6.向心力22422422422rn m rf m T r m v m r m r v m n F πππωω====== 三、万有引力1.周期定律k TR =23 2.万有引力定律221r m m G F = 3.天体问题两个思路222R Mm Gmg r v m r mM G == 4.天体运动r Tm r v m r m r Mm G F 222224πω==== 5.计算天体质量2224GTr M π= 6.计算天体密度3233R GT r V M πρ==7.黄金代换式GM gR =28.同一中心天体规律2122112213212131221⎪⎪⎭⎫ ⎝⎛==⎪⎪⎭⎫ ⎝⎛=⎪⎪⎭⎫⎝⎛=r r a a r r V V r r T T r r W W 9.七字口诀:高轨 低速 周期长、低轨 高速 周期短 四、机械能1.恒力做功w=FS cosa = Pt2.功率P= W/t3.平均功率P= W/t P = Fv(匀速直线)4.重力势能E p =mgh (h 为距零势能面面的高度)5.重力做功W=mgh (h 为重心竖直高度差)6.动能做功E k =1/2mv ²7.动能变化量ΔE K =Ek2-Ek1=1/2mv ²-1/2mv ²8.动能定理W 合=ΔE K9.机械能守恒E 初=E 末E k1+E p1=E k2+E p2 (规定零势能面)。

高中必修二物理公式总结

高中必修二物理公式总结

高中必修二物理公式总结1500字高中必修二物理公式总结高中物理是一门基础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必修二物理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高中必修二物理中涉及的一些重要公式的总结:1. 加速度公式:a = (v - u) / t其中,a表示加速度,v表示速度的末值,u表示速度的初值,t表示时间2. 速度与位移关系公式:v^2 = u^2 + 2aS其中,v表示速度的末值,u表示速度的初值,a表示加速度,S表示位移3.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 m * a其中,F表示作用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4. 动能公式:E = 1/2 * m * v^2其中,E表示动能,m表示质量,v表示速度5. 功的定义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位移,θ表示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6. 功与能量关系公式:W = ΔE其中,W表示功,ΔE表示能量的变化量7. 力和库仑定律公式:F = k * q1 * q2 / r^2其中,F表示力,k表示库仑常数,q1和q2表示电荷量,r表示距离8. 单摆周期公式:T = 2π * √(L / g)其中,T表示周期,L表示摆长,g表示重力加速度9. 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 =G * (m1 * m2) / r^2其中,F表示力,G表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表示物体1和物体2的质量,r表示物体间的距离10. 焦耳定律公式:Q = U * I * t其中,Q表示电量,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t表示时间11. 安培定律公式:V = I * R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12. 球体的密度公式:ρ = m / 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13. 压强公式:P = F / 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力,A表示受力面积14. 压强与液体压强公式:P = ρ * g * 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高度15. 光速公式:c = ν * λ其中,c表示光速,ν表示频率,λ表示波长以上是高中必修二物理中的一些重要公式的总结,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人教版)曲线运动:x=(vx)ty=(vy)t位移:s²=x²+y²轨迹:x=(vx*y)/vyY=(vy*x)/vx →直线运动V²=(vx)²+(vy)²=s/t平抛运动:vy=gtVx=v0V²=vx²+vy²=v0²+g²t²tanθ=vy/vx=gt/v(速度角)Y=gt²/2X=v0tt²=2h/gTanθ=gt/2vo(位移角)圆周运动:v=△s/△t=2πr/T=√(GM/r)=ωr=r2πf=2πnr(线速度)——f是频率ω=△θ/△t=2π/T=√(GM/r³)=2πn(角速度)——T是周期n=ω/2π(转速)T=2π√(r³/GM)(周期)n=1/TS=ωTr向心加速度:a=v²/r=ω²r=4π²r/T²=vω向心力:F=ma开普勒第三定律:a³/T²=k(a是椭圆轨道半长轴,T是公转周期)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²(G是比例系数,r是物体间距离)计算天体的质量:万有引力=向心力第一宇宙速度;7.9km/s(近地卫星速度、最小发射速度、最大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11.2km/s第三宇宙速度:16.7km/s功:W=Fl功率:P=W/t(平均功率)P=Fv(瞬时功率)重力势能:Ep=mgh动能:Ek=mv²/2【图示】①V2=x/tV1=y/tV2/v1=1/cosθV2*cosθ=v1 ②小船过河Tmin=d/v1(船头对岸)。

物理必修2公式总结

物理必修2公式总结

物理必修2公式总结1. 力学1.1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净作用力为零。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2 动量和冲量•动量(p):物体的质量(m)与其速度(v)的乘积,即 p = m * v。

•冲量(J):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时间积累,即J = F * Δt。

•冲量-动量定理:一个物体的动量变化量等于作用在其上的冲量,即 J = Δp。

1.3 力和加速度•作用力(F):一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即 F = m * a。

•摩擦力(f):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会产生一种相互阻碍运动的力,即摩擦力。

•弹性力(F):弹簧或弹性体的变形力。

2. 物理光学2.1 光的传播•光速(c):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即 c = 3 * 10^8 m/s。

•折射定律:光通过两种介质的界面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斯涅尔定律:光线在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满足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的比值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比。

2.2 光的成像•焦距(f):球面镜或透镜的焦点到镜面或透镜的距离。

•物距(u):指物体与球面镜或透镜之间的距离。

•像距(v):指成像后的物体与球面镜或透镜之间的距离。

•放大率(M):成像后物体的大小与实际物体的比值。

2.3 光的色散•色散:光在通过不同介质界面时,不同波长的光线偏离原来的路径,导致光的分散。

•折射率(n):光在某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真空中的光速之比。

•光的频率(v):光的振动次数或单位时间内通过某点的波峰数量。

3. 电学3.1 电场•电场强度(E):电场对单位测试电荷的作用力。

•电势差(V):电场中电荷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时所做的功。

•电容(C):电容器储存电荷的能力。

3.2 电流和电阻•电流(I):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截面的数量。

(word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2常用公式

(word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2常用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2常用公式1曲线运动基本规律①条件:V0与F合不共线②速度方向:切线方向③弯曲方向:总是从v o的方向转向F合的方向r时间最短: a =90°t 丄2.船渡河问题弋v船路程最短:v水,cos ——,s=Lv船3 •绳拉船问题①对与倾斜绳子相连的物体”运动分解②合运动:物体”实际的运动③两个分运动.绳子伸缩③两刀运动.绳子摆动4•自由落体运动①末速度:V t gt . 2gh②下落高度:h 1gt22③下落时间:t '爼\ g5 •竖直下抛运动①末速度:V t V o gt②下落高度:h v o t gt26.竖直上抛运动①末速度:v t v0 gt②下洛咼度:h v o t — gt2③上升时间:t上虫g2v o④总时间:t2 ⑤最大高度:H 匕 2g 7 •平抛运动 --------------------- V x ①分速度“ • Vy ②合速度:v t ;v0 g 2t 2⑤位移方向: tan 旦 2v o ⑥飞行时间: t 2h ,与v o 无关 V g &斜抛运动 "v x v 0 cos 0 ① 分速度- -v y v o sin 0- gt "x V o cos 0 t ② 分位移T . 1 2 L y v 0 sin 0 t - gt 211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12.周期与频率的关系: T③速度方向:tan gt V o v s 2 rt T2t T9 .线速度: io .角速度: V gt ③ 飞行时间:④ 射程:X⑤ 射高:Y 2v 0 sin 0 t 0 g v o sin 2 0 g v o sin 02g13. 转速与频率的关系:14. 向心力:2V F向mr mrn 60fmr 耸mr4 2T215.向心加速度:2Vr2r T厂16.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2r 2r17.方程格式:F向实际力所需的向心力18.开普勒第三定律:19.万有引力定律:20.中心天体质量: -m1m2 11 G—, G=6.67 >10-11 r4 2r3GT221.中心天体密度:3nM卩4nR GT23(T为近地卫星周期)22.卫星的运行速度:23.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GM R224.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V1 , Rg 7.9km/s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脱离速度):(逃逸速度):11.2km/s16.7km/s25. 功的计算:W Fscos26. 变力做功的计算:①摩擦力做功:W f = fs, s为路程②图像法:F-s图象围的“面积”代表功③功能关系:间接计算功27•动能:耳2mv228.重力势能:E p mgh29 . 弹性势能:E p丄kx2230.重力做功的特点:只与咼度有关,W G E p31 . 动能定理:W总E k 1 2mv221 22 mv132.机械能守恒定律:mgm 丁mv j1mgh2 -2 mv233.功率:P *Fv cos34. 交通工具行驶的最大速度:P fV m T v m。

高一物理必修二所有公式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二所有公式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二所有公式归纳以下是高一物理必修二中常用的公式归纳,附带中文解释:运动学篇:1. 平均速度v = Δx/Δt,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位移的平均值与时间的比值。

2. 平均加速度a = Δv/Δt,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平均值与时间的比值。

3. 速度 v = v0 + a t,物体的速度等于初始速度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

4. 位移 x = v0 t + 1/2 a t^2,物体的位移等于初始速度乘以时间再加上1/2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

5. 速度的平方 v^2 = v0^2 + 2 a x,物体的速度的平方等于初始速度的平方加上2倍加速度乘以位移。

6. 牛顿第一定律 F = ma,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7. 牛顿第二定律 F = m a,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8. 牛顿第三定律 F1 = -F2,相互作用力相等大小反向。

力学篇:1. 动能 E = 1/2 mv^2,物体的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1/2倍。

2. 动能定理ΔE = FΔx,物体动能的变化等于力乘以位移。

3. 势能 Ep = mgh,物体的势能等于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

4. 机械能 E = Ep + Ek,物体的机械能等于势能加上动能。

5. 功W = Fs cosθ,物体所受的功等于力乘以位移乘以力与位移的夹角的余弦值。

6. 功率P = ΔW/Δt,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

7. 弹簧的胡克定律 F = -kx,弹簧受到的弹性力与位移的负数成正比。

振动与波篇:1. 周期 T = 1/f,振动的周期等于振动的频率的倒数。

2. 速度v = fλ,波的速度等于波长乘以频率。

3. 波长λ = v/f,波长等于波的速度除以频率。

4. 频率 f = 1/T,振动的频率等于振动的周期的倒数。

5. 声速v = fλ,声波的速度等于声波的频率乘以波长。

6. 周期 T = 〔(l1 + l2 + … + ln) / n〕/ v,多个绊波管的若干根之和的平均值再除以音速即为波长。

高中物理必修2常用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2常用公式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四、动力学(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r}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注:(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173〕.六、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7.非弹性碰撞Δp=0;0RA [或Rx>(RARV)1/2] 选用电路条件Rx高中物理必修2常用公式1.曲线运动基本规律①条件:v0与合F不共线②速度方向:切线方向③弯曲方向:总是从v0的方向转向合F的方向2.船渡河问题时间最短:α=90°,船vLt=路程最短:船水vv=αcos,s=L3.绳拉船问题①对与倾斜绳子相连的“物体”运动分解②合运动:“物体”实际的运动4.自由落体运动①末速度:gh gt v t 2==②下落高度:221gt h = ③下落时间:gh t 2= 5.竖直下抛运动①末速度:gt v v t +=0②下落高度:2021gt t v h += 6.竖直上抛运动①末速度:gt v v t -=0②下落高度:2021gt t v h -= ③上升时间:g v t 0=上 ④总时间:gv t 02= ⑤最大高度:g v H 220=7.平抛运动②合速度:2220t g v v t +=③速度方向:0tan v gt =α ①分速度 0v v x =gt v y =③两个分运动 绳子伸缩绳子摆动⑤位移方向:02tan v gt =β ⑥飞行时间:g h t 2=,与v 0无关8.斜抛运动③飞行时间:gv t θsin 20= ④射程:gv X θ2sin 20= ⑤射高:gv Y 2θsin 220= 9.线速度:Tr t s v ⋅==π2 10.角速度:T t πϕω2==11.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ωr v =12.周期与频率的关系:fT 1= 13.转速与频率的关系:f n 60=14.向心力:22222244f mr T mr mr r v m F ππω⋅=⋅===向 15.向心加速度:r f Tr r r v a 22222244ππω====向 16.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gr v = ②分位移 tv x ⋅=θcos 02021θsin gt t v y -⋅=④分位移 tv x 0=221gt y =①分速度 θcos 0v v x =gt -θsin 0v v y =17.方程格式:所需的向心力实际力向==F18.开普勒第三定律:k T a=2319.万有引力定律:221r m m G F =,G=6.67×10-1120.中心天体质量:2324GT r M π= 21.中心天体密度:)( 33423为近地卫星周期T GT ππR Mρ== 22.卫星的运行速度:r GM v =23.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2RGM g = 24.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km/s 9.71==Rg v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11.2km/s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16.7km/s25.功的计算:αcos Fs W =26.变力做功的计算:①摩擦力做功:W f = f s ,s 为路程②图像法:F-s 图象围的“面积”代表功③功能关系:间接计算功27.动能:221mv E k = 28.重力势能:mgh E p =29.弹性势能:221kx E p = 30.重力做功的特点:只与高度有关,p G E W ∆-=31.动能定理:21222121mv mv E W k -=∆=总 32.机械能守恒定律:2222112121mv mgh mv mgh +=+ 33.功率:αcos Fv tW P == 34.交通工具行驶的最大速度:m fv P =→fP m v = 选修1-1高中物理选修3-1公式电磁学常用公式 库仑定律:F=kQq/r² 电场强度:E=F/q 点电荷电场强度:E=kQ/r² 匀强电场:E=U/d 电势能:E ₁ =q φ 电势差:U ₁ ₂=φ₁-φ₂ 静电力做功:W ₁₂=qU ₁₂ 电容定义式:C=Q/U 电容:C=εS/4πkd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加速匀强电场:1/2*mv² =qU v² =2qU/m 偏转匀强电场: 运动时间:t=x/v ₀ 垂直加速度:a=qU/md垂直位移:y=1/2*at ₂ =1/2*(qU/md)*(x/v ₀)² 偏转角:θ=v ⊥/v ₀=qUx/md(v ₀)² 微观电流:I=nesv 电源非静电力做功:W=εq 欧姆定律:I=U/R 串联电路电流:I ₁ =I ₂ =I ₃ = …… 电压:U =U ₁ +U ₂ +U ₃ + …… 并联电路电压:U ₁=U ₂=U ₃= …… 电流:I =I ₁+I ₂+I ₃+ …… 电阻串联:R =R ₁+R ₂+R ₃+ …… 电阻并联:1/R =1/R ₁+1/R ₂+1/R ₃+ …… 焦耳定律:Q=I² Rt P=I² R P=U² /R电功率:W=UIt 电功:P=UI 电阻定律:R=ρl/S 全电路欧姆定律:ε=I(R+r) ε=U 外+U 内 安培力:F=ILBsin θ 磁通量:Φ=BS 电磁感应感应电动势:E=n ΔΦ/Δt导线切割磁感线:ΔS=lv Δt E=Blv*sin θ感生电动势:E=L ΔI/Δt高中物理电磁学公式总整理电子电量为 库仑(Coul),1Coul= 电子电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基本公式大全 1.曲线运动基本规律①条件:v 0与F 合不共线
②速度方向:切线方向
③弯曲方向:总是从v 0的方向转向F 合
的方向
2.自由落体运动
①末速度:v t =gt =2gh
②下落高度:h =2
gt 2 ③下落时间:t
=
2h
g
③上升时间:t 上=
v 0g
④总时间:t
=
2v 0
g
2⑤最大高度:H =v 0
2g
3.平抛运动
v x =v 0v y =gt
1
222
②合速度:v t
=v 0+g t ③速度方向:tan α=
gt
v 0
x =v 0t
y =2
gt 2
⑤位移方向:tan β=
gt
2v 0
⑥飞行时间:t =g ,与v 0无关
—————————————————————4.线速度:v =∆t =T 5.角速度:ω=∆t =T
6.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v =ωr
7.周期与频率的关系:T =f 8.转速与频率的关系:n =
f
2
9.向心力:
22
2F n =m =m ωr =m ⋅2r =m ⋅4π2n 2r =m 4π2f 2r
r T
10.向心加速度:
a 2r ωr =2
n ==22T
2=4πn 2r =4π2f 2r 11.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
v =
gr
12.方程格式:F n =实际力=所需的向心力—————————————————————
3
18.开普勒第三定律:a
3
T 2
=k
19.万有引力定律:F =G m 1
m 2
,G=6.67×10-11r
2
20.中心天体质量:M =4π2r
3
GT
2
21.中心天体密度:
ρ=
M
4=3π2(T 为近地卫星周期)
3πR3GT 22.卫星的运行速度:v =GM r
23.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GM R 2
24.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v
1
=Rg =7. 9km/s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11.2km/s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16.7km/s
—————————————————————25.功的计算:W =Fs cos α 26.变力做功的计算:
①摩擦力做功:W f = f s ,s 为路程②图像法:F-s 图象围的“面积”代表功③功能关系:间接计算功 27.动能:E
k
=2
mv 2
28.重力势能:E p
=mgh
4
29.弹性势能:E
p
=1kx 22
30.重力做功的特点:
W =-∆E G p 只与高度有关,
mv 2-mv 2W =∆E =k 31.动能定理:总
2221
32.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2=mgh +mv 2
mgh +12
2122
P =W =Fv cos α33.功率: t 34.交通工具行驶的最大速度:P =fv m →
v m =
f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