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好氧消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2024年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

《2024年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的持续发展,污水处理成为了重要的环境治理领域之一。

然而,污水处理后的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日益凸显,其处理处置的难度和复杂性也随之增加。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决策者提供参考。

二、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1. 污泥处理技术发展目前,我国污泥处理技术发展较为迅速,主要采用的包括机械脱水、干燥、热解、焚烧等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其中,机械脱水和厌氧消化等技术在中小规模污泥处理中应用广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新的处理技术如微波干化、污泥生物炭等也在逐步得到应用和推广。

2. 污泥处理处置方式目前,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方式主要包括填埋、土地利用、焚烧等。

其中,填埋是最常见的处理方式之一,但这种方式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且占用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则是将污泥用于农业、园林等方面,但需要严格控制其重金属和有机物含量等指标。

焚烧则是一种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方法,但需要较高的投资和运行成本。

3. 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在污泥处理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水平和设备设施尚待提高。

其次,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不够完善,导致一些企业缺乏规范的处理处置行为。

此外,公众对污泥处理处置的认知度较低,也增加了处理的难度和复杂性。

三、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和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我国污泥处理技术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升级。

一方面,新的处理方法如污泥生物炭、高效厌氧消化等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另一方面,现有的技术也将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

2. 政策法规的完善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污泥处理处置的监管和管理,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这将有助于规范企业的处理处置行为,促进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更新换代。

同时,也将提高公众对污泥处理处置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2023年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在逐年增加,而生活垃圾中的污泥主要指城市污水处理中心处理后产生的泥浆型废物。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和微生物,如果将其不加处理就排入河流或其他地方,会对环境产生极大危害,影响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因此,处理污泥也成为了城市环保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和当前环保产业发展的热门领域。

一、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市场现状目前,我国的污泥处理技术主要分为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和热氧化处理等。

其中,生物处理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污泥处理技术,主要通过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等方式进行有机物降解和污泥稳定化处理。

以北京为例,市域内每天处理的污泥量约为3.8万吨,其中直接排放到渤海湾等地的污泥量高达2万吨/日,而污泥处理后作为二次资源利用等行业的入料则仅为1万吨/日。

随着我国环保政策不断加强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建成的污泥处理处置规模达到约15万吨/日,而污泥处理市场规模则更大,估计已超过200亿元。

其中,以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为主的污泥处理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发展趋势(一)提高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水平,实现资源化利用在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发展中,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要实现污泥处理处置的资源化利用,需要加强污泥处理技术研究,如利用微生物处理技术、物理化学作用等对污泥进行高效降解和稳定化处理。

(二)政策法规的加强和完善政策法规对于污泥处理处置行业的快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对污泥处理产业进行规范,并建立污泥处理处置的法律和制度,完善污泥处理的管理制度和行业标准,增加市场准入门槛,推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三)多元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模式的发展单一的处置技术模式往往不能完全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污泥类型和不同处理量的需求。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推进多元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模式的发展,以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界别的需求。

中国污泥处理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中国污泥处理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图文】中国污泥处理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一、中国污泥处理市场现状分析1、污泥是一种由有机残片、细菌体、无机颗粒和胶体等组成的非均质体。

它很难通过沉降进行彻底的固液分离。

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是典型的有机污泥,其特性是有机物含虽高(60%~80%),颗粒细(0.02~0.2mm),密度小(1002~1006Kg/m3),呈胶体结构,是一种亲水性污泥,容易管道输送,但脱水性能差。

随着污泥水分的减少,污泥从纯液状流动到粘滞状、塑性性状、半干固体状直到纯固体状这一过程进行变化。

通常浓缩可将含水率降到85%(含水状态);含水率在70%~75%t,污泥呈柔软状态,不易流动;通常一般脱水下含水率只可降到60%〜65%此时几乎成为固体;含水率低到35%~40园,成聚散状态(以上是半干化状态);进一步低到10%~15%U成粉末状。

污泥来源汇总一方面,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副产品。

通常含有病源微生物、寄生虫卵、有害重金属和大虽难降解物质。

如果处谿不彻底,很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从污水里转入污泥中的COD化学需氧虽)比例大概是30%~50% 转入污泥中的氮约为20%~30%磷约为90%如果它们得不到有效处理处谿,那么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将大打折扣。

所以不能继续重水轻泥的现状。

另一方面,污泥中也包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可以作为肥料,改良土壤,促进植物生长;经过处理产生的沼气,可以作为能源物质,解决一定的能源问题。

如何妥善处理污泥,使其稳定化、无害化、减虽化、资源化,环源化,成为环境污染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由于城镇化和经济发展需求,我国近年来污水排放虽和处理虽呈上升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3784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长5.3%;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1.0%,提高0.8个白分点。

随着+二五”期间对污水处理的重视,我国污水处理的主体市场基本完成,在+三五”规划中,将进一步推进污水处理市场,提高污水处谿效率和行业平均技术水平。

好氧颗粒污泥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

好氧颗粒污泥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

好氧颗粒污泥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好氧颗粒污泥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一、引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污水排放量持续增加,可持续地处理和利用污水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好氧颗粒污泥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高效、经济且环保的处理方法,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对好氧颗粒污泥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二、好氧颗粒污泥污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好氧颗粒污泥污水处理技术是利用特定菌群形成的颗粒污泥,通过生物降解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废物,并同时去除废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

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投资和运营成本低等优点,并且能够实现废水的高效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

三、好氧颗粒污泥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当前,关于好氧颗粒污泥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室试验和中试验证,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和优化方案,使得好氧颗粒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得以更好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1.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制的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对污水处理过程中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揭示了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微生物机理和生态过程。

这对于优化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操作条件的优化研究研究人员通过调控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操作条件,如温度、溶解氧浓度、进水流速等,提高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速率和降解废水的效率。

同时,研究人员还通过引入外部原子团和添加剂等手段,优化好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组合和能力。

3. 废水处理过程中对氮、磷等污染物的去除好氧颗粒污泥污水处理技术不仅能够降解有机物,还能够去除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污染物。

研究人员通过改进好氧颗粒污泥处理系统中的氮、磷去除工艺,提高了废水中氮、磷的去除率和回收利用率。

四、好氧颗粒污泥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虽然好氧颗粒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动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人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1. 提高好氧颗粒污泥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目前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技术还存在着同时处理废水中多种污染物和提高处理效率的难题,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优化处理系统的操作参数和调控策略,提高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速率和降解废水的效率。

《2024年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范文

《2024年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范文

《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

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会产生大量污泥,因此,如何处理处置这些污泥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一)国内现状目前,国内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主要包括污泥的浓缩、脱水、稳定化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

在污泥的浓缩和脱水方面,国内主要采用机械脱水和自然脱水两种方式。

在稳定化处理方面,常见的有生物稳定化、热化学稳定化等。

资源化利用方面,污泥可被用于农业利用、建筑材料制造等。

然而,目前国内在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资源化利用率低等。

(二)国外现状相较于国内,国外在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上更为成熟。

国外主要采用热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等。

其中,热化学处理包括污泥焚烧和污泥制生物炭等;生物处理方法则包括厌氧消化和好氧堆肥等;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则主要指利用化学试剂进行脱水等方法。

此外,国外在污泥资源化利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利用污泥生产生物质能源等。

三、国内外主要技术应用与特点(一)热化学处理技术热化学处理技术包括污泥焚烧和污泥制生物炭等。

其优点是能显著减少污泥的体积和重量,并实现部分有机物的高效分解和消毒灭活。

但缺点是能耗高、对环境污染控制要求高。

(二)生物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厌氧消化和好氧堆肥等。

这些方法能有效减少有害物质、产生再生能源,同时也能达到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但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和技术支持。

(三)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物理化学处理方法主要指利用化学试剂进行脱水等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降低污泥的含水率,但可能产生二次污染问题。

四、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一)发展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技术路线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未来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将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可持续性发展。

《2024年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范文

《2024年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范文

《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成为了环境保护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病原体等有害物质,如不进行有效处理,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研究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对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现状1. 国内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现状目前,国内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主要包括污泥减量技术、污泥脱水技术、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污泥最终处置技术等。

其中,污泥减量技术主要通过生物反应器、厌氧消化等技术手段,降低污泥的含水率和体积;污泥脱水技术则通过机械脱水和自然脱水等方式,进一步降低污泥的含水率;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则将污泥转化为肥料、燃料等资源;而污泥最终处置技术则包括填埋、焚烧等。

虽然国内在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部分地区仍采用简单的填埋方式处理污泥,导致二次污染;同时,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仍需进一步加强。

2. 国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现状相比国内,国外在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方面更为成熟。

目前,国外主要采用生物反应器、厌氧消化、热解、焚烧等技术手段对污泥进行处理。

其中,生物反应器技术能够降低污泥的含水率和体积,同时产生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厌氧消化技术则能够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实现能源回收;热解和焚烧技术则能够进一步减少污泥的体积和重量,同时杀死病原体。

此外,国外在污泥资源化利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如将污泥用于农业种植、园林绿化的肥料,或者将其转化为生物炭等材料。

三、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与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与升级。

如生物反应器、厌氧消化等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以及新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同时,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引入也将为污泥处理处置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我国市政污泥处理现状与发展探析

我国市政污泥处理现状与发展探析

我国市政污泥处理现状与发展探析我国市政污泥处理现状与发展探析一、引言市政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污泥、气泡、沉淀物等,其处理对于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市政污泥的处理现状与发展,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法和对策。

二、我国市政污泥处理现状1. 市政污泥处理方式的多样性目前,我国市政污泥的处理方式多样,主要包括填埋、堆肥和焚烧等。

填埋是目前市政污泥处理中常用的方式,但由于填埋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且易产生污染物渗漏,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堆肥是一种较为环保的方法,其通过将市政污泥与其他有机物混合,进行堆肥处理,使其转化为有机肥料,可用于农田等场所。

焚烧是一种高温燃烧的处理方式,可以有效分解市政污泥中的有机物,但焚烧产生的烟气中的污染物需要经过严格处理,以防止对大气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 市政污泥处理技术的有限性目前,我国市政污泥处理技术相对落后,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市政污泥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无法完全去除,可能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其次,市政污泥处理设施的建设规模较小,技术装备水平有限,无法满足大规模市政污泥的处理需求。

此外,目前的市政污泥处理方式中,填埋仍然占据较大比例,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三、我国市政污泥处理的发展趋势1. 向资源化利用方向发展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资源化利用市政污泥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尝试将市政污泥转化为能源、有机肥等资源,达到废物变废为宝的效果。

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还能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2. 加强工艺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了实现市政污泥处理的资源化利用,加强工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势在必行。

通过改进传统的处理工艺,并引入新的处理技术,可以提高市政污泥的处理效率和质量。

例如,通过新型的生物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降解市政污泥中的有机物,减少二次污染的风险。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污泥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污泥是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主要采取填埋、焚烧、农用处置等方式进行处理。

但是,这些传统的处理方式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填埋污泥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且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其次,焚烧污泥会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再次,农用处置需要大量的污泥资源和土地面积,但难以保证农田安全和食品安全。

因此,传统污泥处理方式亟待改进。

在我国,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污泥处理技术。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污泥深度减量化处理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改变污泥处理过程中的操作参数,如调整反应温度、pH值等,实现对污泥中有机物和重金属的高效去除。

通过减少并稳定化污泥体积的同时,还能够获得高附加值产品,如有机肥料、沼气等。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处理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污泥资源化。

此外,生物法、物化法和热解法也是当前正在研究和应用的污泥处理技术。

生物法利用微生物对污泥进行降解和转化,减少其体积和有害物质含量。

物化法主要利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对污泥进行处理,如氧化、还原、沉淀等。

热解法利用高温条件下的热解反应将污泥转化为燃气、油品或材料。

这些新兴的处理技术在降低污泥量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具有潜力,但目前尚存在技术难题和高成本的问题。

在污泥处理过程中,还应加强监管和规范。

加强对污泥处理过程中的有害物质排放、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风险的监测和评估。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污泥处理行业的发展和运行。

加强对污泥处理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行业的整体治理水平。

未来,我国污泥处理行业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污泥资源化利用将成为主要发展方向。

通过将污泥转化为有机肥料、沼气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泥好氧消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张艳萍1 彭永臻13 王淑莹1 李探微2(11北京工业大学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2;21浙江工业大学建工学院,杭州310032)摘 要 污泥好氧消化是一种有效实用的污泥稳定技术,适用于处理量较小(≤20000m 3/d )的污水处理厂。

在分析中,对污泥好氧消化的3种工艺(CAD 、A/AD 、A TAD )的工艺原理、影响参数及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污泥好氧消化的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 污泥稳定 好氧消化 A TAD 有机物去除The research advance and trend analysis on aerobic sludge digestionZhang Yanping 1 Peng Y ongzhen 1 Wang Shuying 1 Li Tanwei 2(11Key Laboratory for Water Quality Science and Water Environment Recovery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2;21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32)Abstract Aerobic digestion is a viable option for the stabilization of sludge produced at municipal and in 2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smal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20000m 3/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cess options (CAD 、A/AD 、A TAD ),mechanical and affecting factors of aero 2bic sludge digestion.Based on literatures of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 ,the research advance and trend on aer 2obic sludge digestion are reviewed and analyzed.K ey w ords sludge stabilization ;aerobic digestion ;A TAD ;VSS destruction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022006);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2BA806B04);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收稿日期:2003-09-22;修订日期:2003-11-14作者简介:张艳萍(1971~),女,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与污泥处理。

E 2mail :zyp @ 3通讯联系人 近年来,,更多的污水需要处理后排放,而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剩余污泥。

随着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普及,需要进行处理和处置的污泥量也会急剧增加,如果污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研究经济实用的污泥处理技术,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目前,世界各国在污泥处理的领域仍以污泥厌氧消化工艺为主,但厌氧消化工艺在应用中也存在着不少缺点,如水力停留时间长、反应效率不高、结构复杂、不便于操作管理、厌氧微生物对环境因素要求较苛刻、维护管理问题较多等。

本文将介绍另一种常用的污泥处理工艺———污泥好氧消化。

1 污泥好氧消化简介污泥好氧消化实质上是活性污泥法的继续,其工作原理是污泥中的微生物有机体的内源代谢过程。

通过曝气充入氧气,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有机体自身氧化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氨气等,使污泥得到稳定[1,2]。

美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都有不少中、小型污水处理厂采用好氧消化处理污泥。

与现在普遍采用的污泥厌氧消化相比,污泥好氧消化具有以下优点:(1)对悬浮固体的去除率与厌氧法大致相等;(2)上清液中的BOD 浓度较低(10mg/L 以下);(3)处理后的产物无臭、类似腐殖质,肥效较高;(4)运行安全、管理方便;(5)处理效率高,需要的处理设施体积小,投资较少。

同时,它也具有以下缺点:(1)因需供氧,相应的运行费用高;(2)不能产生甲烷气体等有用的副产物;(3)消化后的污泥的机械脱水性能较差。

尽管好氧消化的能耗大,运行费用稍高,但由于它具有运行管理方便、操作灵活、投资低、处理不容易失败等优点,对于处理量较小(≤20000m 3/d )的污水处理厂仍是一种有效实用的污泥稳定技术[3]。

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在国外,利用好氧消化处理生活和工业废水处第5卷第10期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Vol.5,No.102004年10月Techniques and Equipment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Oct .2004理厂污泥,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因好氧消化工艺操作简单、基建费用低,在20世纪60年代及70年代初曾非常盛行,并在传统好氧消化工艺基础上发展了缺氧/好氧消化工艺。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好氧消化法能耗高、对病原菌的去除效果不如厌氧消化法等原因,应用逐渐减少,但因其工艺简单、运转灵活、管理方便,在一些小型污水厂,至今仍比较受欢迎。

具有较高污泥稳定速率和灭菌效果的高温好氧消化工艺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实践。

近几年,将高温好氧与中温厌氧相结合的污泥消化工艺受到了不少研究者的青睐。

2.1 国外研究概况2.1.1 传统好氧消化技术传统的污泥好氧消化工艺(conventional aerobic di 2gestion ,CAD )的基本原理如前所述,主要使污泥中的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阶段进行自身氧化,从而使污泥减量。

CAD 工艺的构造及设备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似,但污泥停留时间很长,其常用的工艺流程主要有连续进泥和间歇进泥2种,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好氧消化工艺流程图Fig 11 Conventional aerobic digestion对传统好氧消化技术的研究集中在污泥稳定指标、温度和停留时间、污泥的来源及类型、初始污泥浓度、曝气和搅拌、硝化反应及其影响等6方面。

(1)污泥稳定指标污泥好氧消化的主要目的就是稳定污泥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污泥稳定的定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有机物(VSS )的去除率和消化污泥的比氧摄取速率(SOUR )[4,5]。

一些国家对病原菌的去除率也作了相应规定[5]。

当VSS 去除率达到38%时和(或)当消化污泥的SOUR 降低到110~115mg O 2/g VSS ・h 时,可认为污泥已经达到稳定。

尽管现在还普遍采用这2种指标,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低温时,由SOUR 的数值无法确定污泥是否达到稳定[1]。

(2)温度和停留时间同其他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一样,好氧消化的速率受处理温度的影响很大,温度高时,微生物代谢活性强,达到要求的有机物VSS 去除率所需的SR T 短,当温度提高至中温范围(30℃左右),SR T =15d 即可完成污泥的稳定[6]。

当温度降低时,为达到污泥稳定处理的目的,则要延长污泥停留时间[1],而且去除病原微生物的效果很不稳定。

VSS 的去除率随着SR T 的增大而提高,但是处理后剩余物中的惰性成分也随之不断增加,当SR T 增大到某一个特定值,即使再增大SR T ,VSS 的去除率也不会再明显提高。

对SOUR 也存在着相似的规律,SOUR 随SR T 的增大而逐渐下降,当SR T 增大到某一个特定值,即使再增大SR T ,SOUR 也不会有明显下降。

这一特定的点与进泥的性质、可生物降解性等有关[1]。

因此在一定温度应选择合适的SR T ,避免SR T 过长造成基建及运行费用的提高。

Mavinic 等[1]和K oers 等[5]在研究低温条件下(5℃、10℃、20℃)污泥好氧消化动力学时,提出温度与污泥停留时间的乘积和有机物VSS 去除率有一定曲线关系。

U.S.EPA 将上述发现相结合,提出了污泥好氧消化的设计曲线。

当好氧消化的温度(℃)与SR T (d )的乘积为400~500℃・d 时,即可达到较理想的VSS 去除率。

(3)污泥的来源及类型CAD 消化池内污泥停留时间与污泥的来源有关。

一般认为,CAD 适用于处理剩余污泥,而对初沉污泥,则需要更长的停留时间[7]。

这是因为初沉池污泥以可降解颗粒有机物为主。

微生物首先要氧化分解这部分有机物,合成新的细胞物质,只有当有机物不足时,才会消耗自身物质,进入内源呼吸阶段。

对于初沉池污泥、二沉池污泥、初沉及二沉池混合污泥应通过试验确定出各自适宜的SR T 。

(4)初始污泥浓度G anczarczyk 等[7]研究发现初始固体浓度较高时,污泥好氧消化反应速率快,对VSS 去除率较高。

这可能是由于较高污泥浓度污泥中,单位体积污泥含有较多活性细菌数,从而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性有关。

对污泥进行预压缩可以提高进入消化池污泥的浓度,从而加快消化反应速率,提高消化池的有效容积利用率,节省基建投资。

另外,由于有机物氧化为放热反应,提高污泥浓1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第5卷度,可以减少污泥中的含水量,有利于提高整个反应器的温度,从而提高处理效果[8]。

(5)曝气和搅拌在好氧消化中,恰当的确定曝气量是很重要的。

一方面要为微生物好氧消化提供充足的氧源(消化池内DO 浓度大于210mg/L ),还要满足搅拌混合需气量,使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另一方面,曝气量过大会增加运行费用。

好氧消化可采用鼓风曝气和机械曝气,在寒冷地区采用淹没式的空气扩散装置有助于保温,而在气候温暖的地区可采用机械曝气。

当氧的传输效率太低或搅拌不充分时,会出现泡沫问题。

(6)硝化反应及其影响CAD 工艺的污泥停留时间较长,有利于硝化菌的生长,发生硝化反应,消耗碱度,当消化池内剩余碱度小于50mg/L (以CaCO 3计)时,反应器内会出现p H 值下降现象,p H 可降至415~515。

当p H 值较低时,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受到抑制,有机物的去除率降低[3,8]。

为防止p H 下降对处理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大部分的CAD 工艺中都要添加化学药剂,如石灰等来调节p H 值,这样必将增加处理费用。

另外,硝化反应也需要消耗氧气,致使提供氧气的动力费用提高[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