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全国通用版考前冲刺必考题型六周循环练辑:No.40+论述类文本阅读1+作文审题1+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0年高三语文考前冲刺天天练六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三语文考前冲刺天天练六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三语文考前冲刺天天练六【分值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大运河是先人赠给我们的需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流动文化。

2500年来,它是运河两岸人民世世代代生存的沃土,见证了两岸人民痛快淋漓的劳作场面,也承载了两岸人民滚滚而来的乡愁记忆。

随着大运河进入世遗时代,千年运河需要出使新征程,勇担新使命,焕发新生机,这些是其不可回避的历史选择,,这也将是我们的行为准则和依据。

我们要援古证今,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将运河文化传承下去的同时创造出新的经济价值——运河生态休闲绿带。

这需要通过把运河两岸景区勾连起来放大旅游功能的方式,协调重组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同时抓住运河通水复航的机遇,引进民间资本与政府共同建设,使人与运河和谐共生,从而衍生出相关产业。

《遇见大运河》就是运河相关产业的典型代表,历经三年的创作打磨,以现代舞形式展示了大运河被开凿、被建设、被遗忘和被保护的过程,包含了真实、完整的文化遗产对现实命运的思考和判断。

运河承载千年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厚重遗产,它定要与当地环境协调,与当地居民生活适应,才能获得新生。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使我们确立新的选择B.新的选择要求我们确立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C.我们确立的新理念和新思路体现着我们的选择D.我们对新理念和新思路的确立,影响着我们的选择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你真走得开,(暗指地)你放得下这好的地方么?你放得下周家——B.我们舔盐,眼睛看着远方,但谁也不敢嚼盐。

嚼——盐?那可太厉害了。

C.长长的一带沙滩上,满放着些藤篓子——实在是些轿式的藤椅子……D.“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以现代舞形式展示了大运河被建设、被遗忘、被保护和被开凿的过程,实现了对真实、完整的文化遗产现实命运的思考和判断。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冲刺模拟卷(六)(全国I卷)(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冲刺模拟卷(六)(全国I卷)(含解析)

2020年高考冲刺模拟卷(六)(全国I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工智能机器人写的诗、画的画、作的曲并不能被称作艺术品,因为艺术是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其主观情感的呈现,而艺术活动更多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它充满感性色彩,人类艺术创造最大的特征就是情感化。

而人工智能是理性的,它整套艺术生产逻辑基于数据,即便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开始加入情感激发和随机化模块,但创作的内容仍然是从大量作品中提取、分解、组合而成,这种重组方式不能称为情感化的艺术创作。

人工智能目前没有可能创造与人类智力相当或者超过人类智力的作品,因为极具个人色彩的创造性活动是无法复制的。

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能力的抗拒和排斥,一方面基于主观情感上的“一时难以接受”,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学艺术可能会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留给人类的最后一片施展才华的乐园;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文艺方面的“造诣”,尚处在“低幼”阶段,离人类的文艺创作水平还差很远,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难以跟人类匹敌。

以微软机器人“小冰”的绘画作品为例,乍一看,颇具“艺术色彩”,但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作品仍然难以摆脱元素堆砌的痕迹。

2020高考语文通用版提分选择题快练六(17页)

2020高考语文通用版提分选择题快练六(17页)

2020高考语文通用版提分选择题快练六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菜的绝技,一是蒸。

蒸菜、蒸馒头、蒸饭、蒸包子等,无所不蒸。

蒸菜好像很简单,但其他地方的人不会。

比如你到欧洲,在湖边钓了一条鱼,欧洲人一定把鱼头鱼尾剁掉后拿来烤,而不会蒸;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也一样。

再比如《红楼梦》中有牛奶蒸羊羔,少数民族也不会这一套,只会烤鱼或煮鱼;羊肉就是水煮羊肉、烤羊肉,没有蒸的技术。

蒸的技术在中国有六千年以上的历史,但现在包括韩国、日本,蒸的菜都极少,其烹调手段一是生吃,二是烧烤,三是水煮。

另一绝技是炒菜。

炒菜更难,就像古代的医书,唐代以前基本上皆是单方,如人参是什么药性,枸杞是什么药性,羊肉又是什么药性,等等。

补益之药,皆是单品。

宋以后,医书中就很少有单方的药了,多是复方,如现在所说的鸡尾酒疗法,要好几种药配起来,讲究君、臣、佐、使,即什么做药引,什么做主药,什么做烘托。

有些药可能有毒,吃了会死,但是在某些时候是可以吃的,如冬天那么冷,渔夫要潜水取珠,需吃点儿砒霜才可以御寒,但也不是直接吃,而是配起来吃。

炒菜也一样。

不同的菜,怎么样搭配起来,它的温、热、凉、寒大有讲究。

例如白菜性寒,我们会在里面配姜丝、虾米,做成开阳白菜,调节它的寒热。

去吃涮羊肉,里面的配菜,如豆腐、粉丝、鸭血、茼蒿、大白菜等,都是寒性的。

因为羊肉温热,火锅烧起来更热,所以加的菜都是凉性的,使之平衡。

炒菜也一样,要会搭配,我们流传下来的做菜之法,都是千锤百炼而成的。

我们的菜谱、食谱,在唐朝以前都是单品,宋代以后才有多品的菜。

这是做菜方法的变迁,菜的风格也有变化。

早期饮食纪录,多是《齐民要术》式的,主要是农家言,是针对老百姓的,老百姓的食材,老百姓的吃法。

到了唐代,奢侈了,所以有烧尾宴,流传有王公贵族的食谱。

但宋代以后,像《东京梦华录》《西湖老人繁胜录》所记载的就只是市井的吃食了。

全国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必考题型六周循环练辑2语用小综合1+得体1+仿写1+文化常识1

全国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必考题型六周循环练辑2语用小综合1+得体1+仿写1+文化常识1

语用小综合1+得体1+仿写1+文化常识1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纷纷打响了“抢人大战”,招数频出,当真是令人________。

这些“招数”,乍一看很吸引人,但细细的思考来却有千篇一律之感,均是通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才。

要“量身定做”,不要一哄而上。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引才数量应因地制宜,要仔细________社会发展情况、本地人才数量、产业结构格局等基本城市指标,进行“量身定做”,穿“合身的衣服”,才会美观得体。

要“实用主义”,不要“贪慕虚名”。

________,博士、海归人人都爱,引来一个诸如“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就会让本地人才层次“跃升一个台阶”,这样的“虚名”可能会让部分地区背上“沉重的负担”,陷入高层次人才引不来、实用人才不想引的“两难之地”。

( )。

立足自身环境、优化自身环境是人才发展的基本条件,唯有把握这一要点,才能制定出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中脱颖而出,牢牢把握住时代人才发展的新优势和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手忙脚乱 参考 诚然 主动性B.眼花缭乱 参照 虽然 主动性C.眼花缭乱 参考 诚然 主动权D.手忙脚乱 参照 虽然 主动权解析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由语境中“纷纷打响了‘抢人大战’”“招数频出”等语句可看出,应用“眼花缭乱”。

参考:参照并考虑。

参照:参看,比较。

“参考”有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的意思,更符合语境。

诚然:副词,表示情况确实如此。

虽然:表示假设,即使如此。

语境所说都是事实,后文无转折义,这里用“诚然”。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临考冲刺卷(一)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临考冲刺卷(一)

普通高等学校2020年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考冲刺卷(一)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靠什么拥抱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①中国电影今天的繁荣,跟中国持续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紧密相连。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在总结产业化改革经验时,特别强调了树立国有和民营一视同仁思想的作用。

诚如所言,从好莱坞用《真实的谎言》敲开中国市场大门,到华谊兄弟等民营公司全面介入电影产业链,电影从过去的相对封闭和保守,变成了一个向全社会开放的行业。

②自2020年全面推进电影产业化以来,不仅票房实现了从10亿元到400亿元的数十倍增长,更有银幕从不足2000块到接近3.1万块,影院数量从千余家到超过6200家,观影人次从7000万到11.4亿的巨大成绩。

中国电影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机遇。

③市场的繁荣带动了投资的增长,也给中国电影作品拓宽了提高水平的空间。

对于电影人来说,过去这些年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国产电影与进口片“共舞”,品种和品质都突飞猛进地发展;同时这也是一个野蛮生长的时代,不少低水平的“烂片”,因强势资本进入中国影院。

正因为票房总量的打底,最近几年电影评价不再“唯票房论”,欣赏水平与创作水平水涨船高,国产电影开始扎堆出现“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有调查显示,国产电影观赏性、思想性、传播度三大指数均位于“比较满意”的高位及以上水平。

④展望未来,大数据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或许会产生更多促动效果。

(推荐)普通高等学校2020年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考冲刺卷(一)语文含解析.doc

(推荐)普通高等学校2020年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考冲刺卷(一)语文含解析.doc

普通高等学校2020年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考冲刺卷(一)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靠什么拥抱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①中国电影今天的繁荣,跟中国持续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紧密相连。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在总结产业化改革经验时,特别强调了树立国有和民营一视同仁思想的作用。

诚如所言,从好莱坞用《真实的谎言》敲开中国市场大门,到华谊兄弟等民营公司全面介入电影产业链,电影从过去的相对封闭和保守,变成了一个向全社会开放的行业。

②自2003年全面推进电影产业化以,不仅票房实现了从10亿元到400亿元的数十倍增长,更有银幕从不足2000块到接近3.1万块,影院数量从千余家到超过6200家,观影人次从7000万到11.4亿的巨大成绩。

中国电影迎了蓬勃发展的新机遇。

③市场的繁荣带动了投资的增长,也给中国电影作品拓宽了提高水平的空间。

对于电影人说,过去这些年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国产电影与进口片“共舞”,品种和品质都突飞猛进地发展;同时这也是一个野蛮生长的时代,不少低水平的“烂片”,因强势资本进入中国影院。

正因为票房总量的打底,最近几年电影评价不再“唯票房论”,欣赏水平与创作水平水涨船高,国产电影开始扎堆出现“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有调查显示,国产电影观赏性、思想性、传播度三大指数均位于“比较满意”的高位及以上水平。

④展望未,大数据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或许会产生更多促动效果。

2020年高考考前45天大冲刺卷 语文六 Word版含答案

2020年高考考前45天大冲刺卷 语文六 Word版含答案

2020年高考考前45天大冲刺卷语文(六)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元典精神”,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元典”所集中体现的原创性精神。

这种典籍因其首创性及覆盖面的广阔性、思考的深邃性,而在该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成为生活的指针。

印度的《吠陀经》、波斯的《古圣经》,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先哲的论著,犹太及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都被相关民族视为“圣典”或“元典”。

在中华文化系统中,堪称元典的是“六经”,与之相关的《论语》《孟子》《老子》等典籍也具有“元典”性质。

文化元典是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产物,当以历史文献视之,“六经皆史”即此之谓也。

同时,元典的某些基本精神又能观照久远的岁月,反复被后人重新刻勒,对该民族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审美情趣、思维定式造成深远而又长期的影响。

元典的这种超越性并非某种神秘因子所造成,乃是由其基本特质所致:它们的思考指向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普遍性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各个时代的人类所始终关心的,也就是说,元典讨论的是不朽的主题,同时,元典在回答这些始终困扰着人类的普遍性问题时,提供的是一种哲理式的框架,而并非实证性的结论;是一种开放式的原型,而并非封闭式的教条,这使元典不致因内容和形式的时代局限沦为明日黄花,而以一种灵感的清泉,赢得不朽性,一再发挥巨大的启迪功能。

从文化史角度审视,近代文明既是对中世纪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中世纪某些束缚社会进步的制度和精神的否定。

近代文明实现这种对中世纪的否定,往往借助于对古代文明某些因素的“复归”。

当然,这种复归并非复古,而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进程。

这种向“哲学原旨”“文化原本”汲取灵感、获得前进基点的文化现象,不仅在西方出现过,在东方也多次出现。

全国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必考题型六周循环练辑1语用小综合1+补写句子1+图文转换1+名句默写1

全国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必考题型六周循环练辑1语用小综合1+补写句子1+图文转换1+名句默写1

语用小综合1+补写句子1+图文转换1+名句默写1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2019·江西名校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道德勇气是人类过道德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

道德勇气要求人类具有维护和________道德的坚强意志力。

一个人缺乏必要的道德勇气,( ),并且具有向善求善的道德情感,他也不可能勇敢地趋善避恶。

缺乏道德勇气的人会在他们面对善恶选择问题的时候保持沉默。

一旦这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行为,他们就是患上了道德________。

道德勇气是衡量人类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表现。

“意德”是人类基于他们的坚强道德意志力而形成的一种德性。

拥有意德的人善恶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捍卫善的尊严,敢于贬抑恶的存在价值,他们身上有一股浩然正气。

纵然是在善恶进行激烈________或尖锐斗争的语境下,他们依然能够挺身而出,大义凛然地挺善抑恶。

如果全社会的人普遍缺乏道德勇气,挺善抑恶就难以________,善恶不分则必然成为一种常态,社会道德风尚也不可能令人满意。

道德勇气不足是一些人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上不愿意或不敢发表意见的根源,也是他们患道德失语症的根源。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执行夜盲症博弈蔚然成风B.践行失语症博弈蔚然成风C.执行失语症搏斗风靡一时D.践行夜盲症搏斗风靡一时解析践行:实践,实行,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

符合语境。

执行:贯彻施行,在法律上指将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等依法实行。

失语症:大脑言语中枢病变引起的言语功能的障碍。

语境指缺失道德勇气而不敢在善恶选择上表明自己的态度,发出自己的声音。

选“失语症”。

夜盲症:在光线暗淡正常人还看得清时,患者却看不清东西,缺乏维生素元素导致的一种眼疾。

博弈:原指下围棋,也指赌博;比喻为谋取利益而竞争。

搏斗:比喻激烈地斗争。

“搏斗”与后面的“斗争”语意重复,而“博弈”的含义更丰富,指善恶之间的斗争是复杂的长久的,更能体现善恶斗争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类文本阅读1+作文审题1(共1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哲学流派和哲学家大都推崇直觉,且对之每有议论,诸如“体”“顿悟”“禅定”“觉”“意会”等概念,都程度不同地表达了直觉的涵义,或说与直觉思维有关。

这些直觉性的概念,有的是儒家提出的,有的是道家提出的,有的是释家提出的,还有的是各家通用的,这就说明,直觉在传统哲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获得了普遍性的意义。

直觉思维对中国古代的艺术理论和创造有重大的影响。

我们民族的传统的艺术创作、艺术欣赏都强调“神似”,而反对“形似”,追求“言外之旨”“象外之意”,重视含蓄、隐而不露,反对一览无余,形成了重“表现”的艺术和审美传统,这与直觉思维都有直接的关系。

例如,欧阳修在评论画作时说:“古画画意不近形。

”苏东坡也反对作画“形似”,而强调神韵:“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

”把形似之画作视为幼稚、不成熟之作。

叶燮认为诗歌创作和评价原则应该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果,思致微妙,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

严羽称诗歌欣赏的原则为“诗道在妙悟”。

一些艺术评论家指出,中国的艺术以“表现为主”,不大重视“摹仿”。

这一艺术和审美的基本倾向,显然是在直觉思维的指导和制约下形成的。

但中国传统哲学的直觉思维的优点同时也是它的缺点。

它不是设立在科学思
维的根基上,它未能从整体思维中分化出一个单纯的认知主体与认知对象,不是建立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并且常把认知活动导向道德伦理领域和个体精神生命领域。

这一方面导致中国人生哲学的高度发展,但另一方面,使直觉思维所获知识缺乏科学性、精确性,而往往具有模糊性、跳跃性、非系统性的局限。

过度地沉湎于直觉而轻视科学的逻辑的方法,必然会对实证科学和哲学理论的系统化、条理化产生消极的影响。

事实上,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并不完全对立,而是并行的。

要实现中国传统直觉思维的更新,应该借鉴西方哲学的精确严密的逻辑分析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

东方中国人的思维方法是直觉的,西方人的思维方法是理智的,人类思维发展的方法应该是二者的有机综合与统一。

单就直觉思维自身的发展过程和趋势看,应该是:直觉→理智(逻辑分析)→直觉。

前一个直觉是素朴的,它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

后一个直觉是经历过逻辑分析这一必要环节而发展起来的直觉。

可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直觉思维依然处在第一阶段,而西方哲学的直觉则已经达到分析性的理智阶段而向第三个阶段迈进。

因此,摆在中国哲学家面前的理论任务是汲取逻辑方法的长处,以实现传统思维方式的转换与更新,达到科学的直觉的高度。

(摘编自高晨阳《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哲学史上,多家流派都推崇直觉思维,并以“体”“顿悟”等不同概念来表达“直觉”的内涵。

B.中国古代艺术创作追求“言外之旨”“象外之意”,诗贵“含蓄”,画求“神似”,也是直觉思维的反映。

C.直觉思维本质上是排斥科学思维、逻辑思维的,这导致了通过直觉思维所获得的知识有诸多局限,不够科学精确。

D.中国哲学的直觉思维和西方哲学的逻辑思维有对立也有联系,人类思维发展的
方法应该是二者的有机综合与统一。

解析C项,直觉思维并不排斥科学思维、逻辑思维。

答案 C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明确了“直觉思维”的概念内涵,随后从多个角度展开与直觉思维相关内容的论述。

B.文章引用苏东坡、欧阳修等人关于诗画创作的评论,是为了论证直觉思维在中国古代艺术和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C.“直觉思维”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文章将其优点和缺点作对比来论证“直觉思维”的不足和局限。

D.文章以西方哲学的思维方法作为参照,来论证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需要转换与更新。

解析A项,文章并未明确“直觉思维”的概念内涵。

B项,作者引用苏东坡、欧阳修等人的评论是为了论证直觉思维对中国古代的艺术理论和创造有重大的影响。

C项,“直觉思维”的优点就是其缺点,未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

答案 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流派如儒家、道家、释家等,在思维方式上都有相通之处。

B.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创作和审美标准有重大的影响。

C.重直觉轻逻辑的思维特点,导致中国的人生哲学高度发展,而欠缺实证科学和哲学理论。

D.西方哲学的直觉已经达到分析性的理智阶段,在这一方面要领先于中国传统哲学。

解析C项,“欠缺实证科学和哲学理论”和文中观点不符,原文是“对实证科学和哲学理论的系统化、条理化产生消极的影响”。

答案 C
二、作文审题(10分)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审题立意。

某高校一位大一新生在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之后,最大的困惑,就是感觉与同学、室友很难相处。

无奈之下,向长辈们请教。

他们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给了一些建议。

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学会宽恕,甚至是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只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要敢于说不,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

你可能也有过或将要面对这样的困惑,请结合上述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认真审题,确定立意。

我的立意: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富于启发意义的新材料作文题。

材料讲述的是某高校一位大一新生向长辈们请教如何与同学、室友相处,长辈们给出建议的事情。

从整则材料来看,长辈们给出的建议非常具体,可以分为几个方面,且题中明确要求“你可能也有过或将要面对这样的困惑,请结合上述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这位大一新生的“请教”只是为了引出这些“建议”,“请教”这一话题自然不能作为作文立意的重点,这些“建议”才应是立意的关键。

这些“建议”一共有四句话,既有来自古代的以文言形式呈现的,也有源自当下的以白话形式呈现的,这样先必须准确理解这些建议的含义,然后将之提炼出立意的角度。

由此,可从以下角度来立意: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角度,可以立意“应该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从“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角度,可以立意“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从“要学会宽恕,甚至是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只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角度,可以立意“宽容对方,活得快乐”;从“要敢于说不,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角度,可以立意“勇于拒绝,慎重交友”。

如果立意“感恩”“真诚”,或者谈如何做人,这些都没有吃透材料的本意,显然不是好的立意角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