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卷内容及结构
高考语文试卷构成

高考语文试卷构成
新高考语文试卷结构分成四大部分,主要分为现代文阅读(共35分)、古诗文阅读(共35分)、语言文字应用(共20分)和作文(共60分)几大题型。
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占9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占14分)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占12分),其中,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考察的重点比较接近,一般都是一些文义理解和常见出题陷阱。
只不过实用类文本会更注重考察文义理解,而论述类文本会更注重考察常见陷阱。
古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占19分)、古代诗歌阅读(占11分)和名句名篇默写(占5分),其中,文言文阅读占分最高,考查内容包括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语言文字应用(共20分)包括一些基础知识考查,比如成语运用、病句判断与修改、句子衔接、标点符号
运用、补充句子、缩句等,主要考查基本语言的使用以及句子成分和搭配的问题。
作文(共60分)是高考语文题型中占分最多的,一般来说,至少要经过3个步骤(阅读、练笔、修改),才能写出一篇接近满分的作文。
山东 高考 试卷结构

山东高考试卷结构山东省的高考是中国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试卷结构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
下面是山东省高考的试卷结构概述:一、语文语文试卷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如下:1.语言知识与表达: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表达能力,包括字音、字形、标点符号使用、语段阅读等,分值为30分左右。
2.古代诗文阅读:主要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包括默写、古文翻译、诗词鉴赏等,分值为30分左右。
3.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考生对现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包括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等,分值为30分左右。
4.写作:主要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要求考生根据给定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分值为60分左右。
二、数学数学试卷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试卷结构如下:1.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题5分,总计50分。
2.填空题:共5个小题,每题5分,总计25分。
3.解答题:共6个小题,每题10-15分不等,总计65分。
三、英语英语试卷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试卷结构如下:1.听力理解:共20个小题,每题2分,总计40分。
2.阅读理解:共20个小题,每题2.5分,总计50分。
3.完形填空:共20个小题,每题1.5分,总计30分。
4.语法填空:共10个小题,每题1.5分,总计15分。
5.写作:要求考生根据给定材料,写一篇不少于120字的短文,总计25分。
四、文综/理综文综/理综试卷总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如下:1.选择题:共60个小题,每题4分,总计240分。
2.综合题:共3个大题,每题16-20分不等,总计48分。
五、自选科目自选科目根据考生选考情况设置试卷结构和分数比例。
自选科目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科目,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其中一科或两科作为选考科目。
自选科目的总分和考试时间根据所选科目和省份具体安排而定。
高考语文甲卷试卷题型分布

一、现代文阅读(30分)现代文阅读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各类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评价能力。
题型包括:1. 阅读理解题(25分):主要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2. 简答题(5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文章结构的分析等能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各类实用文本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评价能力。
题型包括:1. 阅读理解题(20分):主要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2. 简答题(5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文章结构的分析等能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0分)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各类文学作品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评价能力。
题型包括:1. 阅读理解题(20分):主要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2. 简答题(10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文章结构的分析等能力。
四、文言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评价能力。
题型包括:1. 阅读理解题(25分):主要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2. 翻译题(10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五、古诗文默写(15分)古诗文默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背诵和默写能力。
题型包括:1. 默写题(15分):要求学生默写指定的古诗文。
六、作文(60分)作文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立意、构思、语言表达等。
题型包括:1. 作文题(60分):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总体来看,2024年高考语文甲卷试卷题型分布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对各类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评价能力。
新高考语文试卷的结构类型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新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基础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常识。
选择题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文学常识题:考察学生对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等基本知识的掌握。
2. 阅读理解题: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主旨、观点、情感态度等进行分析、概括、评价的能力。
3. 语言运用题:考察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包括词语、成语、句式等。
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新高考语文试卷的核心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评价和鉴赏能力。
现代文阅读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篇章阅读: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一篇完整的文章,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2. 碎片化阅读: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几段文字,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3. 诗词鉴赏:要求学生阅读一首诗词,分析其艺术特色、情感表达等。
三、古诗文阅读古诗文阅读是新高考语文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
古诗文阅读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文言文阅读:要求学生阅读一段文言文,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2. 诗词鉴赏:要求学生阅读一首诗词,分析其艺术特色、情感表达等。
四、作文作文是新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关键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作文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议论文:要求学生针对某一话题进行论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2. 记叙文:要求学生讲述一个故事或事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3. 应用文: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需求,撰写一篇符合规范的应用性文章。
五、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新高考语文试卷的拓展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综合性学习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语文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如演讲、辩论、采访等。
2. 语文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探究,撰写研究报告。
3. 语文创新活动:要求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制作语文相关作品。
总之,新高考语文试卷的结构类型多样,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高考(全国卷)语文考试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

新高考(全国卷)地区语文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新高考语文考试试卷及试卷结构说明:新高考语文试卷结构: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Ⅰ:材料型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题型:分析: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在第1和第2道选择题上与之前的全国卷保持一致,都是对于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与判断。
第3题开始有所变化,第3题是根据文章中的某一个定义或者一个解释去推断文章之外的事物,这与之前全国卷的第3题有了很大的区别。
第4题给某一个事物下定义和第5题概括文章的行文脉络都是新题型,与过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问答相比,更加考察学生的语文功底,即阅读理解的能力和学生对全文内容的把握程度,对语文的要求提高了一个层次。
现代文阅读Ⅱ:现代诗歌阅读(16分)①*表示新题型②*表示新题型③*表示新题型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题型:分析:与现代文阅读Ⅰ相比,现代文阅读Ⅱ在6-8题的考察上与之前的全国卷类似,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与判断,对文章的赏析。
考点与过去基本保持一致,这也体现了高考试卷的平稳过渡。
第9题的考察形式又是一个创新,考察文章的行文线索,这与现代文阅读Ⅰ第5题较为类似,都是对文章的一个整体把握。
如果对文章理解的不够深入,对于这两道题的作答一定是不够理想的。
新高考对于考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要求有所提高。
这与之前相比,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更高。
只有准确的把握文章,才能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脉络。
对于只抓部分,对文章总体把握不好的同学来说这类题目解答起来可能会④*表示新题型有些困难。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20分)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题型:分析:在新高考文言文阅读部分,大部分题目与原来题型相同,考察的仍然是传记。
与原来相比,翻译题的分值减少,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⑤*表示新题型道问答题。
文言文阅读基本保持稳定,问答题的增加让文言文阅读的难度也有所增加。
语文高考试卷分值

一、试卷总分:150分二、考试时间:150分钟三、试卷结构:1. 选择题(30分)(1)现代文阅读(20分)①现代文阅读理解(15分):包括阅读理解、概括文章主旨、分析作者观点态度、判断推理等。
②文学常识(5分):包括作者、作品、文学流派、文学体裁等。
(2)古诗文阅读(10分)①古诗文阅读理解(5分):包括翻译句子、分析作者观点态度、判断推理等。
②名句默写(5分):包括古诗文中的名句默写。
2. 非选择题(120分)(1)作文(60分)①命题作文:根据题目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②材料作文:根据材料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综合运用(60分)①语言文字运用(30分):包括词语辨析、成语运用、句子改写、修辞手法、标点符号等。
②古诗文默写(20分):包括古诗文中的名句默写。
③名著阅读(10分):包括对名著内容、人物、主题的概括、分析。
四、分值分配:1. 选择题部分:选择题共30分,其中现代文阅读20分,古诗文阅读10分。
2. 非选择题部分:作文60分,综合运用60分。
3. 综合运用部分:语言文字运用30分,古诗文默写20分,名著阅读10分。
五、注意事项:1. 语文高考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选择题部分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准确判断选项的正误,选出正确答案。
3. 非选择题部分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解答。
4. 作文部分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结构完整、内容充实、语言流畅的文章。
5. 综合运用部分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默写、名著阅读等任务。
6. 考生在答题过程中,注意审题,确保答案准确、完整。
总之,语文高考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准确完成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充分展示自己的语文素养。
2023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2023高考语文试卷评析2023年的高考语文试卷较往年有一定变化,主要在试卷题型和考察内容方面。
同时,新的考试形式和考试思路也体现在试卷中。
以下是对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的评析:一、试卷结构试卷结构较往年稍有变化,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知识点分布比较均衡,尤其重视文言文和阅读理解题型。
1. 客观题部分(30分)客观题部分采用多项选择、填空、辨析和判断等题型,强调对知识点的基本掌握和理解。
这部分题目相对简单,但对备考来说是“加分项”。
2. 主观题部分(70分)主观题部分分为三大部分:阅读理解、作文和文言文,每一部分的比重相对均衡。
这些题目要求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也体现了新课标的考查思路。
二、考试内容试卷内容明确了新课标的考查内容,强调语文的文化内涵和应用能力。
要求学生具备知识面广泛、理解深入、思考灵活、综合运用多方面能力的特点。
1.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题型全部为文言文,试题较难,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文言文的文化理解和应用能力。
题目设计采用了较多的语境题,要求考生深入理解这些文言文的背景和内涵,了解文化信息和历史背景。
2. 作文作文试题设计紧紧围绕新课标作文的要求,除了要求考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外,还要求考生注重语言表达和文章结构。
考题有明确的话题,同时也鼓励考生自主选择思路。
要求考生注重写作思路和语言表达。
3. 文言文文言文部分试题相较于以往更加注重对中国文化的体现和理解,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文化内涵和特点,较往年更加注重考生的文言文应用能力。
三、考试形式2023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在形式上与以往比较接近,但题目设置更加细致,要求考生细节较高,阅读量较大。
同时,试卷给考生更多的表达选择权,可以让考生自由发挥,体现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本次考试还设置了听力题,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听取文言文阅读并进行速记和理解,这一题型对考生的语音掌握和听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考语文试卷内容及结构

高考语文试卷内容及结构高考语文试题是怎样的?考生要提前了解高考语文试卷排版内容,以分配好答题时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试卷内容及结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高考语文试卷内容及结构一、第一大题(15分)【设题】字音、字形、成语、病句、名著;5个小题,均为客观性试题。
【分值】每小题3分,共15分。
【解读】1.字音、字形内容涵盖课内外,皆要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
关键字:常用、高频。
例如,家具店,摄像机,笔杆子,美滋滋,敲竹杠。
不考生僻字。
2.成语范围涵盖课内外常用、应知应会的词语。
只考常用意,如:淅淅沥沥,只考下雨的意项;为所欲为,只考贬义。
生僻的不考,字形两可的不考(如名副其实,名符其实等),没有约定成俗的成语不考,现在基本不用的不考,如:空穴来风,弹冠相庆。
3.病句考查方式为: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病句类型考查六种: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逻辑混乱;表意不明;语序不当;结构混乱。
只考典型的。
4.名著仍是四部:《草房子》、《简爱》、《老人与海》、《三国演义》。
内容可能涉及:文学常识、故事梗概、情节、具体内容、人物形象特点,甚至艺术特色。
四个选项可能涉及1-4部名著。
二、第二大题(25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共6分)【设题】3个小题,客观性试题。
【分值】每小题2分,共6分。
【解读】1. 内容涉及实词、虚词、课文理解等方面。
2. 实词只限本课,虚词可能涵盖六册,只考典型的。
3. 课文理解重点在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共6分)【设题】2-3个小题,主观性试题;【分值】共6分【解读】因文设题,因题设分。
(三)课外诗歌阅读。
(共6分)【设题】2个小题,主观性试题;【分值】共6分。
【解读】1.只考四句的诗。
2.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考查。
考查基本的诗歌知识、文学常识、诗歌的形象、内容、感情、语言、表现手法,要求学生能用规范的鉴赏术语对诗歌进行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试卷内容及结构
高考语文试题是怎样的?考生要提前了解高考语文试卷排版内容,以分配好答题时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试卷内容及结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高考语文试卷内容及结构
一、第一大题(15分)
【设题】字音、字形、成语、病句、名著;5个小题,均为客观性试题。
【分值】每小题3分,共15分。
【解读】
1.字音、字形内容涵盖课内外,皆要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
关键字:常用、高频。
例如,家具店,摄像机,笔杆子,美滋滋,敲竹杠。
不考生僻字。
2.成语范围涵盖课内外常用、应知应会的词语。
只考常用意,如:淅淅沥沥,只考下雨的意项;为所欲为,只考贬义。
生僻的不考,字形两可的不考(如名副其实,名符其实等),没有约定成俗的成语不考,现在基本不用的不考,如:空穴来风,弹冠相庆。
3.病句考查方式为: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病句类型考查六种: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逻辑混乱;表意不明;语序不当;结构混乱。
只考典型的。
4.名著仍是四部:《草房子》、《简爱》、《老人与海》、《三国演义》。
内容可能涉及:文学常识、故事梗概、情节、具体内容、人物形象特点,甚至艺术特色。
四个选项可能涉及1-4部名著。
二、第二大题(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共6分)
【设题】3个小题,客观性试题。
【分值】每小题2分,共6分。
【解读】
1. 内容涉及实词、虚词、课文理解等方面。
2. 实词只限本课,虚词可能涵盖六册,只考典型的。
3. 课文理解重点在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共6分)
【设题】2-3个小题,主观性试题;
【分值】共6分
【解读】因文设题,因题设分。
(三)课外诗歌阅读。
(共6分)
【设题】2个小题,主观性试题;
【分值】共6分。
【解读】
1.只考四句的诗。
2.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考查。
考查基本的诗歌知识、文学常识、诗歌的形象、内容、感情、语言、表现手法,要求学生能用规范的鉴赏术语对诗歌进行鉴赏。
控制难度。
(四)名句名篇默写。
(共7分)
【设题】7个小题,主观性试题。
【分值】共7分。
【解读】
1. 五句古诗词。
一句古文。
一句现代诗词或者现代文。
2. 默写上下句,没有审题困难。
三、第三大题(30分)
【设题】
两个阅读文本,说明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文章体式与去年一致;主观性试题;每篇
文章设四个小题。
议论文暂时不考。
【分值】前者分值12分左右,后者分值18分左右;合计30分。
【解读】
题目设置基于对文本的理解,不设拓展和旁骛的题目。
四、作文(50分)
【设题】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等。
【分值】50分。
【解读】
坚决破除套作和宿构,要求学生能在45分钟左右的时间现场构思出一篇较好的考场作文。
说明
1. 考试内容基本不变;总题量不变,保持23个小题。
2. 试卷结构略有调整。
客观性试题前置,主要是为了考生答题的流畅性和网上阅卷的需要。
3. 客观性试题的题量和分值略有增加。
由原来的6个小题(13分)增加到8个小题(21分);调整的理由:一是考虑主、客观性试题在整个试卷中的比例分配,尽量减少主观性试题在阅卷中带来的误差;二是为了网上阅卷的需要。
调整后的分值约占总分值的20%;主观性试题99分,约占80%。
4. 取消考试板块中概念术语的表述。
“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名词术语的表述不再出现在试题中,防止在命题时造成干扰。
5. 增加成语和病句的考查。
考查形式为客观性试题,分值各为3分,共6分。
6. 现代文阅读的调整。
一是回归对文本理解的考查,与文本阅读和理解无关的命题方式取消;二是降低分值,由原来的34分降为30分;降低分值的理由仍然是为了把阅卷带来的事实误差降低到最低程度,提高阅卷质量。
高考语文试卷内容及结构相关文章:
1.高考语文全国卷各题型答题模板
2.高考语文复习方向及策略知识整理
3.高考语文试卷
4.关于2020高考语文的命题组出题提示和备考建议
5.高三语文散文阅读文章结构分析与注意事项
6.2018-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7.高中语文试卷答题技巧
8.高考语文试题真题测试题全国统一考试题
9.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整理
10.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