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循环流化床实验室

合集下载

CFBB资料

CFBB资料

CFBB资料(参考)循环流化床锅炉原理与控制一、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原理及特点(一)循环流化床的原理1.流态化的概念当流体向上流过颗粒床层时,其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流速较低时,颗粒静止不动,流体只在颗粒之间的缝隙中通过。

当流速增加到某一速度之后,颗粒不再由布风板所支持,而全部由流体的摩擦力所承托。

此时,对于单个颗粒来讲,它不再依靠与其他邻近颗粒的接触而维持它的空间位置,相反地,在失去了以前的机械支撑后,每个颗粒可在床层中自由运动;就整个床层而言,具有了许多类似流体的性质。

这种状态就被称为流态化。

颗粒床层从静止状态转变为流态化时的最低速度,称为临界流化速度。

2.循环流化床的原理如下图所示,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加,固体颗粒分别呈现固定床、鼓泡流化床、湍流流化床、快速流化床和气力输送状态。

循环流化床的上升段通常运行在快速流化床状态下。

快速流态化流体动力特性的形成对循环流化床是至关重要的,此时,固体物料被速度大于单颗物料的终端速度的气流所流化,以颗粒团的形式上下运动,产生高度的返混。

颗粒团向各个方向运动而且不断形成和解体。

在这种流体状态下气流还可携带一定数量的大颗粒,尽管其终端速度远大于截面平均气速。

这种气因运动方式中存在较大的气固两相速度差,即相对速度。

循环流化床由快速流化床(上升段)、气固物料分离装置和固体物料回送装置所组成。

3.循环流化床的特点1)不再有鼓泡流化床那样清晰的界面,固体颗粒充满整个上升段空间;2)有强烈的物料返混,颗粒团不断形成和解体,并且向各个方向运动;3)颗粒与气体之间的相对速度大,且与床层空隙率和颗粒循环流量有关;4)运行流化速度为鼓泡流化床的2~3倍5)床层压降随流化速度和颗粒的质量流量而变化.6)颗粒横向混合良好;7)强烈的颗粒返混、颗粒的外部循环和良好的横向混合,使得整个上升段内温度分布均匀;8〕通过改变上升段内的存料量,固体物料在床内的停留时间可在几分钟到数小时内调节9)流化气体的整体性状呈塞状流10)流化气体根据需要可在反应器的不同高度加入(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循环流化床锅炉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炉膛(快速流化床)、气固物料分离设备、固体物料再循环设备和外置热交换器(有些循环流化床锅炉没有该设备)等组成,上述部件形成了一个固体物料循环回路。

煤制油的科学人生

煤制油的科学人生
为之奋斗了60多年的梦想终于化为现实。2011年6月,国家能源局决定
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中科技术、开工建设我国最大规模的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商业装置,彻底放弃谈判近十年、待价而沽的南非沙索公司技术,风云际会间已斗转星移,由此中国人用自己的技术大规模建设煤制油工业的帷幕徐徐展开……。作为自主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的开拓者,李永旺研究员带领科研团队逆流而上,踏浪而行,百折不挠,矢志不移,在凤凰涅槃中破茧而出,终于用锻造出的“金刚铠甲”博弈并迎来中国煤制油工业发展的时代大潮。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践煤制油的源自家。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6-1945年)因战争机器的需求,建造了以煤为原料的9个费托合成油厂,使用常压钴基费托合成技术,总产量达到67万吨/年,二战结束后,由于石油工业的兴起,廉价油品的生产,并且早期的煤制油技术效率很低,导致煤制油装置全部关闭。
上世纪50年代,南非实行种族隔离制度,导致国际上对其进行石油禁运政策而被迫发展发展煤制油工业,刚开始引进德国和美国早期的合成油技术,之后在将近60多年的煤制油技术发展中,不断升级和完善技术,形成了固定床、循环流化床、固定流化床、浆态床合成工艺技术。1995年以前南非沙索公司主要依靠政府补贴维持运行,1995年后开始不再依赖于政府补贴而获得盈利,此时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已解除,已可从国外进口石油。2011年该公司销售额达170亿美元,实现利润28亿美元。目前南非沙索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煤化工企业,年耗煤5000万吨以上,以煤间接液化技术为核心,年产油品和化学品850万吨,其中油品600万吨,供应南非30%的油品市场。南非近60年技术发展的实践证明煤制油产业是完全可以赢利的,技术的不断
进步是突破煤制油技术经济瓶颈的关键所在。中东国家和一些非洲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在石油开采时常常伴随着大量廉价油田气的燃烧排放,经济损失巨大。南非沙索公司将其掌握的煤炭间接液化技术转接到天然气制油中(GTL),2006年和2008年在卡塔尔和尼日利亚建成投产了两套120万吨/年天然气制油的装置。

220t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更新版)

220t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更新版)

2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1 锅炉设备系统简介1.1 锅炉设备规范及特性1.1.1 锅炉型号为UG—220/9.8—M5型高温高压、单汽包横置式、单炉膛、自然循环、全钢架π型布置循环流化床锅炉。

与国产CC50/8.83/1.3型汽轮机和WZ18z—047LLT 型发电机配套。

制造厂家: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日期:2002年11月。

1.1.2 主要工作参数额定蒸汽温度540℃额定蒸汽压力(表压)9.81Mpa额定蒸发量220t/h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240t/h给水温度215℃锅炉排烟温度136℃锅炉计算热效率90.16%锅炉保证热效率89.56%燃料消耗量30.9t/h石灰石消耗量 1.5t/h空气预热器进风温度20℃一次热风温度207℃二次热风温度201℃一、二次风量比60:40排污率≤2%循环倍率25~30锅炉飞灰份额70%脱硫效率(钙硫摩尔比为2.3时)≥90%1.2 燃料特性名称符号单位数值设计煤种校核煤种1 校核煤种2 校核煤种3收到基低位发热值Qnet,ar KJ/kg 20310 22290 16090 18160全水分Mar %9.11 6.05 2.61 7.10空气干燥基水分Mad %0.72 1.61 0.86 1.38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7.26 7.78 24.96 8.31收到基灰分Aar %28.89 25.17 47.88 32.92收到基碳Car %57.07 62.30 41.60 51.67收到基氢Har % 1.39 1.32 2.2 1.07收到基氧Oar % 2.31 1.92 3.65收到基氮Nar %0.55 0.37 0.61收到基全硫Sar %0.68 2.87 1.45 0.48灰变形温度DT ℃1400 1340 1290灰软化温度ST ℃1400 1380 1370灰熔化温度FT ℃1400 >1400 >14001.2.1 煤的入炉粒度要求:粒度范围0~10mm,50%切割粒径d50=2mm。

循环流化床煤燃烧/热解多联供工艺中循环灰的密相气力输送

循环流化床煤燃烧/热解多联供工艺中循环灰的密相气力输送

回到循环 流化 床进 行 燃 烧 , 生 蒸 汽 用 来 发 电和 供 产 热, 实现 热 、 、 、 四联 供 。这 样 , 但将 煤 中 高 电 油 气 不 附加 值 的烃类 提取 出来 , 而且 显 著 提 高 了整个 过程 的热效 率 , 提 高 了煤 的综 合 利 用 效 率 ] 也 。但 在 实 际过程 中由于受 循 环流化 床锅 炉返 料 阀距地 面 高
解, 释放 出焦 油和 热解 气 , 解后 的半 焦 与热灰再 返 热
次能 源的产量 和 消费量 中都 占有 很大 的 比例 。对 煤
的利用 主要有 燃 烧 、 解 、 化 以及 液化 等 方 式 , 热 气 其
中 8 的原煤 是 通 过 直 接燃 烧 来 产 生 热 力 或 动 力 0 而被 利用 。因此 , 烧 技 术 的先 进 与 否 直 接影 响 着 燃
煤炭 资源 的综合 利用 效率及 污染 物 的排放 控制 。近 年来 发展起 来 的循 环 流化床 ( F ) 烧 技术 具有 许 C B燃
多独 特 的优 点 :1 它 属 于低 温 燃 烧 , 般 在 9 0。 () 一 0 C 左右 , 因此 氮氧 化物 的排放 较低 , 并可 实 现炉 内直接
摘 要 : 考 察 循 环 流 化 床 煤 燃 烧 / 解多 联 供 工艺 中循 环 热 灰 的 密 相 输 送 特 性 , 实 验 室 建 立 的 密 为 热 在 相 气 力 输 送 装 置 上分 别 考 察 了 发料 罐 内 的压 力 、 松 动 气 量 以及 特 殊 位 置 处 的 松 动 气 量 等 对 输 送 固 气 总 比 的影 响 。结 果 表 明 , 发 料 罐 内压 力 一 定 的情 况 下 , 在 固气 比随 着 总 松 动 气 量 的 增 加 而 增 大 ; 料 罐 内 发 压 力 的 增加 也 有 利 于 固气 比的 增 大 ; 发 料 罐 内 的压 力 及 总 松 动气 量 一 定 的 情 况 下 , 着 特 殊 位 置 I 在 随 处 松 动 气 量 的增 加 , 固气 比也 随之 增 大 。该 密 相 气 力 输 送 方 式 基 本 可 以 满 足 C B煤 燃 烧 / 解 多 联 供 工 F 热

《三塔式循环流化床中鼓泡流化床水蒸气—氧气气化半焦实验研究及(火用)分析》范文

《三塔式循环流化床中鼓泡流化床水蒸气—氧气气化半焦实验研究及(火用)分析》范文

《三塔式循环流化床中鼓泡流化床水蒸气—氧气气化半焦实验研究及(火用)分析》篇一三塔式循环流化床中鼓泡流化床水蒸气—氧气气化半焦实验研究及(火用)分析一、引言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对可再生能源及能源转化技术的研究愈发受到重视。

其中,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半焦作为生物质能源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气化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三塔式循环流化床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鼓泡流化床水蒸气—氧气气化半焦的实验研究及(火用)分析。

二、实验装置与方法本实验采用三塔式循环流化床,其结构包括鼓泡流化床、气化剂循环系统和热回收系统等。

实验中,以半焦为原料,水蒸气和氧气作为气化剂,通过控制气化剂的比例、温度和压力等参数,进行半焦的气化实验。

三、鼓泡流化床气化实验(一)实验原理鼓泡流化床气化技术是一种将固态燃料与气化剂在流化状态下进行反应的技术。

在三塔式循环流化床中,半焦与水蒸气和氧气在鼓泡流化床内进行反应,生成可燃气体。

(二)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首先将半焦放入鼓泡流化床内,然后通入水蒸气和氧气。

通过控制气化剂的比例、温度和压力等参数,使半焦在流化状态下与气化剂进行反应。

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气体经过热回收系统回收热量后,进行后续利用。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气化剂比例、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半焦的气化效率较高。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水蒸气和氧气的比例、反应温度和压力对半焦气化的影响较大。

适当调整这些参数可以提高半焦的气化效率,同时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四、(火用)分析(一)(火用)分析原理(火用)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估能量系统性能的方法。

在本文中,(火用)分析用于评估三塔式循环流化床中鼓泡流化床水蒸气—氧气气化半焦过程的能量利用效率和环境影响。

(二)(火用)分析结果通过(火用)分析,发现三塔式循环流化床中鼓泡流化床水蒸气—氧气气化半焦过程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效率。

同时,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环保性能。

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温旋风分离器设计

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温旋风分离器设计

摘要在循环流化床锅炉里,通常将旋风分离器布置在锅炉炉膛出口,以便将高温烟气流中的热固体物料分离下来进入回料阀进入炉膛继续循环,以便保证炉膛内一定的灰浓度同时也提高了燃烧效率。

现在我国大部分旋风分离器都是根据烟气量计算出旋风分离器筒体直径后,通过设计手册确定各部分尺寸,但这种设计方法针对性差,实际分离效果不能满足要求。

针对这问题,本设计以130t/hCFBB旋风分离器的设计为例,通过对压降损失和分离效率的计算,筛选出最佳的分离粒径,以该粒径为参考,确定旋风分离器各部分的尺寸关系并最终计算出各部分的尺寸,完成旋风分离器的设计。

通过本设计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分离效率,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高温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压降损失;尺寸计算AbstractCyclo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In the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Usually arranged in the boiler furnace cyclone export to the high temperature gas stream down into the thermal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into the furnace return valve to cycle in order to guarantee a certain degree of gray levels within the furnace also increases combustion efficiency.Now most of our cyclone a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smoke after the cyclone cylinder diameter,through the various parts of the design manual to determine size,but targeted poor design, the actual separation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To address this problem, The design makes 130t/hCFBB cyclone design for example,O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pressure drop and separation efficiency, then select the best particle size, To the diameter of reference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ze of various parts of cyclone and finally calculate the size of each part to complete the design of cyclone.Through the design of design ideas and method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sTab operation of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to provide a guarantee.Key Words:high temperature cyclone separator;separation efficiency;pressure drop;size calculation目录前言 (1)1 绪论 (2)1.1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发展趋势及其所带来的技术难题 (2)1.1.1 国内外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 (2)1.1.2 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化的技术难题 (4)1.2 循环流化床分离装置的发展 (4)1.2.1 循环流化床分离装置的分类 (4)1.2.2 分离器的发展及应用 (5)2 旋风分离器的发展及应用 (11)2.1 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2)2.2 旋风分离器气粒两相运动研究的进展 (12)2.3 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机理 (14)3 旋风分离器内气流运动概况分析 (16)3.1 颗粒的沉降速度和离心分离速度 (16)3.2 旋风分离器内气流流动概况 (19)3.3 极限粒径 (22)4 压降和效率的计算方法 (27)4.1 压降 (27)4.1.1 压降的影响因素 (27)4.1.2 压降的计算 (27)4.2 效率 (29)4.2.1 表示方法 (29)4.2.2 效率的计算方法 (30)5 结构尺寸的确定 (33)5.1各部尺寸关系 (33)5.1.1 进口管 (33)5.1.2 排气管 (35)5.1.3 筒体直径 (36)5.1.4 圆柱体长度 (36)5.1.5 圆锥体 (37)5.1.6 集灰斗 (37)5.1.7 旁室 (37)5.2 尺寸计算 (38)5.3 小结 (39)6 影响分离性能的因素 (40)7 结论 (41)致谢 (42)参考文献 (43)附录A (44)附录B (53)前言随着经济发展,石油、煤炭等一次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储量急剧减少,全世界都面临着能源危机。

CFB锅炉简介

CFB锅炉简介
✓按锅炉水循环方式:自然循环型、强制循环型(直流型)
17
2.4 CFB锅炉的主要类型
✓按分离器的工作温度:高温分离器(850-900℃)、中温
分离器(400-600℃)、低温分离器(200-300℃)
✓按物料的循环倍率:高循环倍率(>20)、中循环倍率
(6-20)、低循环倍率(1-5)
✓按炉膛压力:常压(炉膛压力与大气压力相近,炉膛顶部
Dzq—再热蒸汽流量,kg/s
Dgq—过热蒸汽流量,kg/s igs—给水焓值,kJ/kg izq —再热蒸汽进口焓值,kJ/kg
i zq —再热蒸汽出口焓值,kJ/kg Dps—排污水流量,kg/s Qqt—其它有效利用热量,kg/s
3.1 煤粒在CFB锅炉中的燃烧过程 3. 2 CFB锅炉的燃烧特性 3. 3 CFB锅炉的热平衡 3.4 CFB锅炉中的质量平衡
19
3.1煤粒在CFB锅炉中的燃烧过程
➢煤粒在CFB内的燃烧过程包括:
• 煤粒的干燥和加热; • 挥发分的析出和燃烧; • 焦炭的燃烧
➢CFB锅炉的燃煤粒径(<10mm),在燃烧过程中粒径不
✓2003年,Poland电厂与FW/Ahlstrom公司签约的世界上最大的 CFB锅炉(超临界锅炉,460MWe),正在制造过程中;与此同时 , FW/Ahlstrom公司由France电厂获得了一份600MWe超临界CFB 锅炉合同,目前,该锅炉的设计方案已经完成。
4
第一章 CFB发展历史及趋势
2.1 CFB锅炉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分离器
燃烧室 CFB 燃烧系统
布风板
烟气 800~900℃
CFB锅炉
汽水系统
回料装置 省煤器 过热器 再热器 除尘器

循环流化床锅炉结构、原理和运行

循环流化床锅炉结构、原理和运行
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原理
1、流化燃烧:一定颗粒粒度的煤粒在炉床上保持一定的厚度,空气以适当的速度从底部通过炉床,将煤粒吹起,使煤粒悬浮于床层上一定高度范围. 物料由给料口进入炉膛密相区下部后,被高温物料包围而迅速着火,并在燃烧室中伴以高速风流在沸腾悬浮状态下进行燃烧.同时,高温烟气携带炉料和大部分未燃烬的煤粒飞逸出燃烧室顶部,经旋风分离器分离出的未燃烬燃料由返料器返送回炉膛底部,再次进入炉膛循环燃烧.
回料阀 通过改变通气量改变回料量. 属于自平衡阀,即流出量根据流入量自动调节.
.燃烧系统 燃烧系统主要有给煤装置、排渣装置、给石灰石装置、硫回收装置尾气及合成驰放气燃烧系统、布风装置和点火系统. 〔1给煤装置 给煤装置为3台刮板式给煤机.给煤机与落煤管通过膨胀节相连,解决给煤机与炉膛水冷壁之间的膨胀差〔膨胀值120mm.给煤装置的给煤量能够满足在一台给煤装置故障时,其余2台给煤装置仍能保证锅炉100%额定出力.一定粒度的燃煤经给煤机进入布置在前墙的三根矩形间距为2.2m的落煤管,落煤管上端有送煤风,下端靠近水冷壁处有播煤风,给煤借助自身重力和和引入的送煤风沿着落煤管滑落到下端在距布风板1500 mm处进入炉膛.给煤量通过改变给煤机的转速来调整,给煤机内通入一次风冷风作为密封风,由于给煤管内为正压〔约有5000Pa的正压,给煤机必须具有良好的密封.播煤风管连接在每个落煤管的端口,并应配备风门以控制入口风量. 〔2布风装置 风室由向前弯的后水冷壁及两侧水冷壁组成,风室内浇注100mm厚的中质保温混凝土.防止点火时鳍片超温,并降低风室内的水冷度. 燃烧室一次风从左右两侧风道引入风室.风室与炉膛被布风板相隔,布风板系水冷壁与扁钢焊制而成,布风板的横断面为7330×2580,其上均匀布置有666只风帽.一次风通过这些风帽均匀进入炉膛,流化床料.风帽采用耐磨耐高温合金,风帽横向纵向节距均为160mm.为了保护布风板,布风板上的耐火浇注料厚度为15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那永洁在所工作25年了,他经历了循环流化床实验室早期的艰苦岁月,见证了实验室的发展壮大。

那永洁告诉记者,循环流化床实验室一直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并将中科院院士吴仲华
先生所倡导的IGCC技术中的煤转化关键环节作为发展重点,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进步。

早期,在研究员王达三的带领下,实验室将研究目标定为循环流
化床煤燃烧锅炉;之后,吕清刚按照“容量倍增”的技术思想将循环流化床技术发展到新
的高度,很快在国内外市场得到认可。

当初,科研基础条件薄弱且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科研发展。

但是,物质条件的匮乏并
没有阻挡科研人执着的科研梦想,凭着深厚的科研功底,大家心无旁骛,想方设法解决技
术问题。

当一个个技术难关顺利突破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难以言喻的喜悦与兴奋。

上世纪90年代,实验室承担中法国际合作项目“典型中国煤的循环流化床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试验”期间,整个团队只有9名成员,每次试验整个系统都需要连续几天几夜运转。

为圆满完成该项目,大家不分白天黑夜倒班上岗,一丝不苟地完成试验研究,再苦再
累也坚持完成分配给自己的工作。

实验室由弱到强,科研之路越走越宽。

“虽然循环流化床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困难重重,但我们不轻言放弃,因为怀有一个朴实的科研报国梦。

”那永洁感慨地说。

接地气的成果
多年来,实验室与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和无锡
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十余家厂商保持着密切合作。

在谈到如何将循环流化床技术实现工业应用时,研究员包绍麟感慨良多。

1989年刚来研究所进入实验室时,包绍麟希望自己能做点“实事”——通过实际生产
验证科研成果。

其实,当时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远远不能满足实验室的发展需求,因此实验室一直在探索与企业的合作之路。

但是,在实验室发展初期,很难找到愿意合作的企业。

一方面因为大企业直接进口国
外设备和技术,对国内技术不信任;另一方面,市场对于电力需求增速较慢,尤其是上世
纪90年代国家政策曾经要求“三年不建电站”,市场缺乏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有效需求。

因此,实验室从技术研发到工业应用之路走得并不顺利。

为了找到合作企业,研究人员除了日常工作之外,还要帮助企业到政府办理手续,非
常辛苦。

但是,艰辛之后终于迎来了转机。

2000年后,国家电力缺口日益明显,政策向火电倾斜,市场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需
求逐渐增强,实验室多年积累的成熟技术逐渐获得了认可。

2000年至2010年间,实验室
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从35吨/时到700吨/时不同型号、容量倍增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不断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甚至远销海外。

“适应商业合作模式,守住研究所利益,不断研发新的核心技术。

”这是包绍麟对如
何与企业合作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宝贵经验。

以诚相待迎接挑战
实验室在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一直致力于推动所研发的循环流化床技术实现工业化,承担的很多项目具有工程示范性质。

由于工程示范项目的特殊性,需要有技术人员长期驻守现场指导工作。

高级工程师孟
广军就是这样一名技术人员。

他主要负责循环流化床热解气化方面的中试和示范工程的设备系统集成以及现场调试
运行。

说起工程现场的经历,他侃侃而谈。

以前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指导,但现
在与企业合作,牵涉到的工作方方面面,比如采购、安装、调试等,需要与各方人员沟通
协调。

作为项目现场负责人,他需要对每个环节都了如指掌,以防各种突发情况。

设备调试
阶段可能会出现煤气泄漏等危险,每当此时他会亲自上阵、化险为夷。

在一次设备喷火的
情况下,凭借长期现场工作积累的经验,他沉着应对,提出应急处理方案,顺利排除了故障。

副研究员朱建国从事污泥焚烧工程项目5年,驻守现场长达4年之久。

实验室承担的
国家“十一五”水专项子课题的示范工程现场在杭州七格,朱建国作为项目现场负责人压
力巨大,虽然之前曾在中小规模的试验台上做过相关试验,但对于日处理100吨污泥的大
型平台并无把握。

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性能达标,他对每个关键部件每个安装节点都精益
求精。

在设备安装期间,他需要协调各协作单位人员,联系制造厂商和设计院,步步监督,
一丝不苟,按时完成安装任务;设备调试期间,每天都会遇到各种问题,他积极协调解决,并亲自培训调试人员。

经过六轮完善优化,整个系统终于达到了设计要求,调试成功。

“出差在外,与所内工作最大的不同就是要与各行业的人打交道,与人相处最重要的
是以诚待人。

在外面,我们不仅代表实验室,还代表研究所和科学院,这是让外界了解中
科院科研团队的一个窗口,责任重大。

”这两位科研人员有着共同的感悟。

在科学的管理模式下,循环流化床实验室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循环流化床技术研发
团队,并将研究方向从循环流化床燃烧拓展到废弃物焚烧、热解气化、预热燃烧等多个方向,而且还在探索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