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物理(全国卷)考试说明

合集下载

2015年安徽高考物理试题评析

2015年安徽高考物理试题评析
中生 的 学 习 起 到 了很 好 的 推 动 和指 导作 用 。
整个试 卷选 择题7 题, 分 别 为 仅粒 子 散 射 过 程 中 判 断
加速度的方 向 ,库仑定律中
的单 位 , 变压器 , 电 阻定 律 、 欧
姆 定律 、 电场强度 。 光 的 折 射
薯曩≥
2 0 1 5 年 安 徽 理 综 物 理 命 题遵循安徽 《 考 试 说 明 》的精 神 ,试 卷 的题 型 与往 年 一 致 ,
日 q 试 题 评 析 重{ 难} 点{ 聚{ 焦
年 安徽 物 理试 题 评析
蚌埠二中 试 题综 述 魏 礼春


知 识 和基 本 技 能 , 计 算 题 相 比 前 两 年难 度 有 所 降 低 , 整 个试 卷 的知识 点 覆 盖 面 较 广 , 主 干 知识突 出, 体 现 了 能力 立 意 的
以力 学 和 电学 试 题 为 主 , 选 择
定律、 光 在 棱 镜 中偏 转 , 电 磁 感应 . 平 行 板 间 电 场 和相 互 作
题 的起 点 较低 ,层 次感 较 强 , 立意较新 , 给 人 以赏 新 悦 目之 感 。实 验题 注 重考 查基 本 实验
理 综物理
用 力等 , 实 验两题分别 为 “ 验 证 平行 四边行定则 ” 和“ 测 电 源 的 电动 势 和 内阻 ” ,计 算 题
特点。
二、 试 题 内容 的分布
从2 0 0 9 年 安 徽 省 高 考 理
综 试 卷 自主命 题 以来 , 在 “ 稳
中求 变 、 稳 中求 新 ”的 思 想 指 导 下 ,物 理 试 题 考 试 题 的选
拔功 能 , 又 能面 向全 体 , 对 高

2015高考全国卷2 理综(含答案)--高清版

2015高考全国卷2 理综(含答案)--高清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2)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面分值: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地区: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新疆云南)注意事项:1.答题前,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记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线;再猜告知、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I 27 P 31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Zn 65 Br 80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通的某种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子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子DNA的一条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作用B. 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持续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 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瘤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选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7.食品千操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2015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各学科解读

2015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各学科解读

2015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各学科解读2015年安徽省高考语文学科解读戴俊和由于安徽省2016年可能参加全国统考,与2014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相比,2015年《考试说明》总体稳定,其部分变化,体现了由安徽卷向全国新课标卷过渡的特点。

考试说明具体变化如下:一.“考试内容和要求”方面1.“现代文阅读”方面,删去“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可采用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形式”;2.“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范围”删去“以及我省应届高中毕业生所使用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选修)》要求背诵的部分篇目”;3.“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部分,删去“考查时,可以采用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形式”。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方面本部分内容,去年的表述笼统、模糊,今年表述更具体,更清晰,但没有实质变化。

三.“题型示例”方面1.所有考点全部增加了全国新课标卷题型;2.文学类阅读,小说示例多于散文示例;3.名句名篇示例,增加了“根据内容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的示例;4.文言文示例,11篇例文中,有8篇为史传或传记,3篇为其他类古文。

根据考试说明的变化,笔者作以下解读:一.2015年安徽高考试卷结构与2014年相同。

一般论述类文章3道选择题;文学类文本阅读4道文字题;文言文3题选择题,1题翻译;诗歌鉴赏题2道文字题;名句名篇默写1题,6分;语言文字运用3题选择题,3题文字表述题。

二.全面向新课标过渡:1.名句名篇默写范围调整较大,出现默写新题型。

2014年是30篇,2015年是64篇,范围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背诵篇目50篇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诵读篇目14篇;名句名篇的新题型为根据内容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64篇一直是新课标名句名篇的考试范围,安徽高考用星号标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背诵篇目50篇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诵读篇目14篇中的部分篇目;根据内容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正是2014年新课标Ⅰ、新课标Ⅱ卷考试题型。

2015年海南省高考考试说明(物理).pdf

2015年海南省高考考试说明(物理).pdf

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海南省)——物理 Ⅰ.指导思想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供海南省使用)》(以下简称《说明》)是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科(海南卷)命题的主要依据。

《说明》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海南省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指导方案》的要求并结合海南省普通高中物理教学实际而制定。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和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物理与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了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重视体现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为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提供空间;有利于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

Ⅱ.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①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 ②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 ③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④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①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 ②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①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 ②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③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2015全国新课标一卷理综试题分析

2015全国新课标一卷理综试题分析

2015全国新课标一卷理综试题分析2015新课标一卷的化学,遵循新课标课程思想,命题形式灵活,与往年相比,出现了一些学生不熟悉的考查方式。

注重了考题与生活结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

今年试卷与往年相似之处在于:经典题型延续考查,如选择题部分第8题的阿伏伽德罗常数,第10题的化学实验基础,第11题的电化学,12题的元素周期律,27题的工业流程题,均为历年常见题型,也是学生掌握较好的题型。

选修部分的题型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动,所考查的知识点都是考生平日复习中常见的。

继续考查学生的综合审题能力,如第7题考查化学与生活,可以通过题目所给信息确定答案;13题的图表,考查强弱电解质的区别,看懂图表所提供的信息,就可以顺利作答。

今年试卷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学科知识的考查中体现人文情怀,成为今年命题的一大亮点。

也给所有的考生传递出这样的信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大量的科学信息,必须要注重!有机必考部分避开了考生熟悉的同分异构体和官能团性质,改从分子式角度进行考查,从题目所给键线式确定该物质分子式,结合元素守恒思想来确定答案。

在连续三年的有机制备实验考查之后,新课标一卷再次回归到无机探究实验,考查了物质检验、实验装置、实验设计等内容,取材于熟悉的草酸,注重对考生实验设计描述的准确性、完整性的考查,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考生的计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尤其体现在28题的反应原理大题上。

再次强调考生应该注重平日的计算训练。

从整套试卷讲,本套试卷是一套难度中等偏上,但区分度强,灵活度较大的试卷。

从这套试卷我们可以看出,高考化学的命题趋势:将会继续加大实际背景问题,加入传统文化,探索创新型问题,加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2015年陕西省理综生物部分高考试题分析西安新东方优能高中部理综项目组孙亮2015年陕西高考理综仍采用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题(新课标I卷)。

今年与往年总体相比,生物总分值没有变化,但试题结构略有改变,试题难度降低。

2015年新课标2卷高考物理

2015年新课标2卷高考物理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 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

若在两板中间a 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

现将两板绕过a 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45°,再由a 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该微粒将 A.保持静止状态 B.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 C.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 D.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15.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 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平行于ab 边向上。

当金属框绕ab 边以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时,a 、b 、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U a 、U b 、U c .已知bc 边的长度为l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U a > U c ,金属框中无电流B.U b >U c ,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b-c-aC.U bc =-1/2Bl²ω,金属框中无电流D.U bc =1/2Bl²ω,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c-b-a16.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

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x103m/s ,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1.55x103m/s ,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A. 西偏北方向,1.9x103m/sB. 东偏南方向,1.9x103m/sC. 西偏北方向,2.7x103m/sD. 东偏南方向,2.7x103m/s17. 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

2015新课标高考物理考纲解读灵宝一高裴黎朋

2015新课标高考物理考纲解读灵宝一高裴黎朋

2015年新课标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一、2015年新考纲变化之处考纲基本没有变化,仅有模块3-3中,删除主题“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的说明“定性了解”考试说明中模块3-3,删除主题“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的说明“定性了解”。

模块3-4,删除主题“光”的说明“1.相对折射率作要求”。

其余跟2014年一致。

题型示例有个别变化。

二、2012-2014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特点分析2014试题总体难度要比13低,也比较常规。

14题、15题是常识性的问题,16题、18题难度较低,17题、19题是非常熟悉的题型,难度也不高,21题难度中等,也是常规题型,只有19题(考查天体运动)不是常规题型,且计算复杂,涉及估算,难度较大。

备考启示(1)注重基础,全面复习,不出现盲点。

千万不要“猜题式”复习。

(2)重视变式训练,深挖概念规律内涵。

注重“活化”物理训练(3)基本方法、基本题型必须掌握到位(4)常考考点中不常考的题型一定要有所了解(1)利用课程标准所列实验的原理、方法和器材重新组合、推陈出新,在常规题型上略有变化,但没有偏离主题,难度不大。

(2)把重点放在实验和测量的原理和使用、器材的选取、数据处理和结论获取的方法上。

对操作细节和信息筛选能力要求更高。

(3)对设计性、探究性实验的考查要求有所降低。

备考启示注重基本实验,加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重在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1)全面——《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必考实验必须全部复习,尤其是基本实验原理、仪器使用方法、读数方法要重点复习。

不能有遗漏,更不能凭前几年的感觉复习了几个“重点实验”或“重点仪器”,而忽视了其他实验。

(2)细致——对实验原理和相关步骤要细致周到,不厌其烦。

务必使学生(特别是中等和中下学生)真正理解实验原理,而不是记忆实验步骤。

(3)动手——实验复习不仅仅是复习原理步骤后作一下实验展览。

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获得,实验数据的处理要让学生亲自进行。

全国卷考试说明

全国卷考试说明

全国卷考试说明
全国卷考试说明是针对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的指导性文件,主要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目标、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试卷结构等。

全国卷考试说明的考试性质是高利害考试,即考试结果应该具有高信度,考试结果的解释和使用应该具有高效度。

考试对象是符合全国高考报名条件的考生。

全国卷考试说明的考试目标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规定的学业质量水平,体现普通高中语文
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考查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方面。

全国卷考试说明的考试形式是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750分,考试时
间150分钟。

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
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题型。

试卷结构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约40分,分为现代文阅读约20分和古诗文阅读约20分;
表达题约35分,分为语言文字应用约10分和写作约25分。

全卷共13道左右试题。

全国卷考试说明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

具体要求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教育部门发布的相关文件或咨询专业人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高考(全国卷)考试说明物理I.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 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以及适当的难度。

II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三、科目分值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四、题型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五、试卷结构1 . 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

第I卷为生物、化学、物理(冯老师q q:694776380)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共21题,每题6分,共计126分。

其中生物6道题〈单项选择题),化学7道题(单项选择题),物理8道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第II卷由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

生物、化学、物理各科选考内容的分值控制在15分左右。

理科综合试卷结构表符合题目要求的。

② 选择题(二)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在指导语中明确给出单选和多选的题号。

③ 选考题要求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组卷: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Ⅲ.各学科考核目标、内容及题型示例物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结合教学实际,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查知识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高考物理要求考查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1)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 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

(2)能够清楚的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

(3)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4)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1)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

(2)能够把推理过程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1)能够独立的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

(2)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3)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2)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与探究能力(1)能够独立完成表1、表2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

(2)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

(3)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

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考查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物理知识。

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

必考内容为必修模块物理1、物理2、选修模块3-1、3-2的内容,具体考试范围与内容要求见表1。

选考内容为选修模块3-3、3-4、3-5三个模块的内容,考生任意选考一个模块的内容,具体考试范围与内容要求见表2。

对各部分的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1、表2中用罗马数字I 、Ⅱ标出。

I 、Ⅱ的含义如下: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

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定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过程中运用。

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相当。

表1必考内容范围及要求表2选考内容范围及要求三、题型示例(一)选择题例1(2011课标第14题)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I引起的。

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答案】B【说明】本题利用物理学史实,考査考生对地磁场和电流产生磁场规律的理解,属于容易题。

例2 (2013课标乙卷第14题) 右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

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

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物体具有惯性B .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C .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答案】C【说明】本题利用物理学史实,考查考生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物理量之间关系、体验物理规律建立过程的能力,属于容易题。

例3(2011海南卷第1题)关于静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势等于零的物体一定不带电 B .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一定为零 C .同一电场线上的各点,电势一定相等D .负电荷沿电场线方向移动时,电势能一定增加 【答案】D【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静电场相关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属于容易题。

例4(2013课标乙卷第15题)如图,一半径为R 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 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 的轴线上有a 、b 、d 三个点,a 和b 、b 和c 和d 间的距离均为R ,在a 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 (q >0)的固定点电荷。

已知b 点处的场强为零,则d 点处场强的大小为(k 为静电力常量)A .23R q kB .2910R q kC .2R q Q k +D .299R qQ k +【答案】B【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库仑定律、对称性和场强叠加原理的理解。

难度适中。

例5 (2010课标卷第20题)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

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像。

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纵轴是lg(R /R 0);这里T 和R 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 0和R 0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

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答案】BT 0)AT 0)B T 0)CT 0)D【说明】本题设计突出物理过程分析的特点,借助于图像考查考生获取相关信息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难度适中。

例6 (2007课标宁夏卷第19题)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E 为电源电动势,r 为电源内阻,R 1和R 3均为定值电阻,R 2为滑动变阻器。

当R 2的滑动触点在a 端时合上开关S ,此时三个电表A 1、A 2和V 的示数分别为I 1、I 2和U 。

现将R 2的滑动触点向b 端移动,则三个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A .I 1增大,I 2不变,U 增大B . I 1减小,I 2增大,U 减小C .I 1增大,I 2减小,U 增大D . I 1减小,I 2不变,U 减小【答案】B【说明】本题主要考査考生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部分电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难度适中。

例7 (2010课标卷第19题)电源的效率η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

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得到的实验图线如图所示,图中U 为路端电压,I 为干路电流,a 、b 为图线上的两点,相应状态下电源的效率分别为ηa 、ηb 。

由图可知ηa 、ηb 的值分别为A .43、41B .31、32A .21、21B .32、31【答案】D【说明】本题体现了对考生理解能力的考查。

考生需要理解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图线的物理意义,根据题干中提供的"电源的效率"的定义,从图线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

难度适中。

例8 (2009课标宁夏卷第16题)医生做某些特殊手术时,利用电磁血流计来监测通过动脉的血流速度。

电磁血流计由一对电极a 和b 以及一对磁极N 和S 构成,磁极间的磁场是均匀的。

使用时,两电极a 、b 均与血管壁接触,两触点的连线、磁场方向和血流速度方向两两垂直,如图所示。

由于血液中的正负离子随血流一起在磁场中运动,电极a 、b 之间会有微小电势差。

在达到平衡时,血管内部的电场可看作是匀强电场,血液中的离子所受的电场力和磁场力的合力为零。

在某次监测中,两触点间的距离为3.0mm ,血管壁的厚度可忽略,两触点间的电势差为160μV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0.040T 。

则血流速度的近似值和电极a 、b 的正负为A .1.3m/s ,a 正、b 负B .2.7m/s ,a 正、b 负C .1.3m/s ,a 负、b 正 C .2.7 m/s ,a 负、b 正 【答案】A【说明】本题以电磁血流计设置新的情境,要求考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适当的物理模型,运用洛伦兹力、电场力、共点力的平衡等物理规律解决问题。

难度适中。

例9(2013课标甲卷第16题)如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边长为L 、电阻为R 的正方形导线框;在导线框右侧有一宽度为d (d >L )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边界与导线框的一边平行,磁场方向竖直向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