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专题四知能优化演练
苏教版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专题十知能优化演练

1.下面一段话中有一句与本段的立意不符,请找出。
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这是千真万确的。
凡在科学上有所造就的人,无一不是历尽坎坷的。
司马迁读遍藏书,游历全国,忍辱著述,才写成《史记》这部伟大巨著。
徐霞客历尽艰险,几丧生命,走遍三山五岳,作了几十年的考察,才给我们留下了有重大价值的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记》。
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不也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吗?法拉第经过几十年的刻苦研究和无数次实验,才在物理学和化学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文中的主旨为“凡在科学上有所造就的人,无一不是历尽坎坷的”,而“中国革命……”一句与主旨不符。
答案: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不也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吗?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B.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C.几天前,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来到县里,专门调研返乡农民工问题。
D.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科学无禁区,不过并非没有科学伦理的规范。
解析:选D。
A项,提出主干“学生学习本题与素养”动词“学习”与宾语“素养”搭配不当;B项,主客颠倒。
“珍贵”是形容词,所指对象应是宝玉,可改为“宝玉对王夫人来说都弥足珍贵”。
此句也可改为“王夫人对宝玉都非常珍爱”;C项,句式杂糅。
应为“接待……省市领导,省市领导来到县里……”。
3.下面的句子中,没有重复啰嗦毛病的是()A.接着是整个城被火山熔岩淹没,直到1709年才被一些考古学家将这个城市发掘出来。
B.工厂决定给王某、李某等二人留厂察看一年的处分,受处分期间每月只发生活费,并免发奖金。
苏教版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专题七知能优化演练

指出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原因。
1.火车站售票处有一个特殊、鲜明的标志,很好找。
记者走进售票处,马上有工作人员迎上来,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句为非疑问句,句末应为句号。
答案:非疑问句句末用句号。
2.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个倒装句。
“我的小姑奶奶”,是全句的主语。
凡是倒装问句,问号应臵于句末,才能准确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不能一看到发问便加问号。
答案:倒装句问号前置。
3.诈骗犯有一种特长,讲究“适销对路”:你迷信鬼神,他就以鬼神为饵,你迷信权力,他就以权力相诱。
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冒号后实际上有两个分句,“他就以鬼神为饵”后应用分号,而不是逗号。
答案:分句之间用逗号。
4.(1)这种白内障冷冻摘除器,具有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些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产品、管理水平落后,面临的竞争程度高、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承担的风险往往要大于获得的效益。
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不是同一层次,第二、三个顿号应该改为逗号以区别层次。
高中语文 简明、连贯、得体课后知能检测 苏教版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简明、连贯、得体课后知能检测苏教版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1.填入下列横线处最适当的一项是( )过错在一定意义上并不是坏事。
________,过错也不例外,它虽然会给你带来一些损失,但要知道,一个人如果没有相对的失,也绝不会有相对的得。
A.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B.任何矛盾的两方面既是互相对立的,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C.好事和坏事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
D.好事与坏事是对立的,又是互相依存的。
【解析】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并不是坏事”以及“过错也不例外”,故选A。
【答案】 A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竹筏又掠过一列比城墙还光滑和高耸的峭壁,________,把前来接受洗礼的远方游子,几乎都变成了潇洒而又钟情的诗人。
①也许是千军万马都无法将它攻克的,我真想朝着这雄伟的高墙长啸一声,还没有等自己发出声音②这高亢的男声,这悠扬的女声,像多少箭镞似的一起射向平坦的岩壁,立刻又被弹拨了过来③却已有多少乘着竹筏的游人,争先恐后地叫喊起来④只见那硕大和壮丽的暗红色巨石,绵延着横在小溪之滨,约有半里之遥的路程,巍然屹立⑤多么秀丽和神秘的山水⑥这些震荡的回音融会在一起,像一曲交响乐似的,充满了欢乐的向往和惊讶的赞叹A.④①③②⑥⑤ B.③②①⑤④⑥C.④①②③⑥⑤D.⑤④③①②⑥【解析】④句写山的绵延高峻,正与“竹筏又掠过一列比城墙还光滑和高耸的峭壁”衔接,①句对此发出赞叹,③句续写同一“竹筏”上游人的欢呼,②句用比喻写回声之快,⑥句用比喻写回声之美,⑤句合写山水,具有小结作用,恰与“把前来接受洗礼的远方游子,几乎都变成了潇洒而又钟情的诗人”合为一体。
【答案】 A3.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①但是“发现”并非只有正面效应,有的也隐含着负面的因子。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训练-落实提升+8+Word版含答案.doc

文章长短随君意1.下面一段文字后的四个选项中,能准确概括该段文字内容的一项是() 巨大的树冠宛若一朵绿云,漂浮在小村的上空。
微风吹来,片片树叶仿佛万千扇动翅膀的绿色蝴蝶翩翩起舞。
最令人陶醉的是槐花飘香的时节,“满树玉玲珑,芳香十里浓”。
繁茂的枝叶间缀满雪白,透着淡黄,不争百花艳,愿挽柳烟重。
淡淡芳香,沁人心脾,醉了看花人。
无数的小蜜蜂绕着槐花,悠然飞舞,自在欢唱。
A.槐树树冠B.槐花飘香C.槐花淡黄D.槐树情思【解析】“槐树树冠”概括的内容是第一句。
“槐花飘香”概括的内容是第三句。
“槐花淡黄”概括的内容是第四句。
A、B、C概括均过于片面,没有从整体上概括。
【答案】 D2.将下列词语扩展为一段生动形象、有文采的话。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要求语意连贯,合乎情理,词语顺序可以调整,不超过60字。
梦想清泉雨露春风【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连缀成句型扩展语句的能力。
考生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根据题目要求展开合理想象,构思所要表达的基本内容。
其次,审题时,要注意给定的四个词语中,“梦想”是无形的,抽象的;“清泉”“雨露”“春风”则是有形的,具体可感的。
这就需要考生发挥想象,将抽象和具体巧妙结合起来,比如“梦想是清泉”“梦想是雨露”“梦想是春风”等,并且所写语句要符合对象的特点。
最后,还要注意题目对字数和修辞手法的要求。
【答案】(示例)梦想是雨露,润泽着我们干涸的心田;梦想是春风,唤醒了我们蛰伏的灵魂;梦想是清泉,涤荡着我们世俗的思想。
3.使用下面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不少于60字且意思完整的话。
节俭幸福行动务实中国梦【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连缀成句型扩展语句的能力。
题干中所给的五个词语,其中“务实”“行动”和“中国梦”三者之间既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又具有一定的引申性,可依据三者的逻辑关系组织语言;而“节俭”是与“浪费”相对的行为,它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可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将“节俭”与“幸福”有机联系起来,并和“中国梦”的有关内容构成意思完整的一句话。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习题:训练-落实提升+6+Word版含答案

给语言绣上几道花边儿1.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文学中流淌着一丝淡淡的优雅。
曾记否,那新娘般的金柳,站在康桥的夕阳中,将伤别的艳影留在余晖的波光里;;。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首先,明确该段的首句传达出两个信息,一是涉及“文学”,一是表意上突出“淡淡的优雅”,这些限定了答题范围和方向。
然后,分析例句的特点。
最后,根据例句进行有针对性的仿写,必须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案】曾记否,那悠长的雨巷,独自彷徨着寂寥,思念着丁香一样的姑娘曾记否,那根卧地下的木棉,叶伸触云里,擎举着红硕的花朵挥手致意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
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能忘记自己是在漓江上了呢!——此句运用了多个比喻句,写出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
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
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句中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
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D.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此句运用了借代手法,句中用具体而又可感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却不可触摸的抽象精神,给人以形象、深刻的感受。
【解析】B项,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但并没有表达“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
苏教版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专题四知能优化演练

1.把下面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汉民族特别强调和谐有序,崇尚对称与均衡之美。
这种审美意向孕育了汉语运用上强烈的________、________的审美追求。
例如汉语运用中常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都是对这种审美意识的认同与强化。
答案:对称均衡顶真回环排比对照2.汉民族共同语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有什么特点?请根据课文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①语音层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语汇层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语汇层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语法层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语音层面上)四个音节、两个音步较多②(语汇层面上)四字格词语特别丰富③(语汇层面上)反义词以音节对等为常态④(语法层面上)以语法结构、功能的对应为常规3.建筑工地上往往张挂“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这样的条幅,试分析这句话是如何体现汉语运用中对称、均衡、整齐的审美意识的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这两句话是对偶句,所以整齐、均衡;②语汇上“高高兴兴”、“平平安安”又是AABB式的重叠方式,音节匀称、节奏和谐;③句中“上班来”与“回家去”又是对等的反义关系。
课件: 苏教语文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专题四 词语选用的审美追求

例:欣欣向荣、津津有昧、循循善诱、节节胜利、 念念不忘、夸夸其谈、蒸蒸日上、心心相印。 ABAC式 例:有声有色、群策群力、自吹自擂、可歌可泣、 再接再厉、先知先觉、全心全意。 ABCB式例:种瓜得瓜、说走就走、口服心服、 一错再错、将计就计、应有尽有、以毒攻毒。 ABCA式 例:天外有天、为所欲为、话中有话、好上加好、 忍无可忍、贼喊捉贼、精益求精、防不胜防。
A.提出 B.提出 C.提醒
产生 引发 产生
适合 合适 合适
D.提醒
引发
适合
【解析】 “提出”是“( 用言语或文字把自己的 意愿、想法、建议等 ) 表示出来”,而“提醒”是 “从旁指点,促使注意”。此处从语境看,是专家 指出问题,意在促使人注意,故应用“提醒”。“ 产生”是指“由已有的事物中生出新的事物”,或 “出现”;而“引发”是指“引起,触发”。此处 强调久坐的结果,故应用“产生”。“适合”是指 “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是动词;“合适” 意义与“适合”基本相同而词性是形容词。此处修 饰“高度”,故用“合适”。 【答案】 C
结构图解
高考信息链接
考点链接
《考试大纲》对词语的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 ”这里所说的词语包括实词、虚词两部分,考查 的重点是实词和虚词的使用能力。从考查的内容 上看,考查的均为常用的词语。考查的重点是易 混词语语境意义的辨析,主要考查近义词的比较 选用(有的与虚词结合起来考查)、虚词的运用、熟 语的理解与运用等。就考查虚词来说也主要集中
2 .汉语运用对称、均衡的审美追求使得汉语在 语汇层面上形成了四字格较多的特点。教材中以 AABB 式为例,从词性角度作了举例说明,请以 ABAB式为例,也从词性的角度举例说明。 【提示】 名词式:雪白雪白、漆黑漆黑、教育 教育 数量式:一个一个、一伙一伙、一块一块 副词式:非常非常、特别特别 形容词式:高兴高兴、碧绿碧绿、火红火红、湛 蓝湛蓝、金黄金黄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规范与创新)-训练-落实提升 2 Word版含解析.doc

讲普通话是我们的骄傲1.为下面加点的容易读错的字注音。
(1)拗.口() (2)曝.光() (3)奔.放() (4)麻痹.() (5)秘.鲁() (6)蹩.进() (7)薄.荷() (8)巨擘.() (9)侪.辈() (10)谄.笑() (11)剿.说() (12)寒碜.() (13)田塍.() (14)踟.蹰() (15)不啻.() (16)冲.压() (17)抽搐.() (18)创.伤() (19)淙.淙() (20)徂.徕() (21)攒.射() (22)皴.裂() (23)逮.捕() (24)骀.荡() (25)提.防() (26)缔.造() (27)官邸.() (28)滇.池() (29)靛.青() (30)讹.诈() (31)田畈.() (32)菲.薄() (33)涪.陵() (34)果脯.() (35)讣.告() (36)百舸.() (37)股肱.() (38)估.衣() (39)皈.依() (40)鳜.鱼() (41)棺椁.() (42)女红.() (43)鼾.声() (44)巷.道() (45)涸.辙() (46)弹劾.() (47)蛮横.() (48)内讧.() (49)奇.数() (50)跻.身() (51)给.养() (52)歼.灭() (53)信笺.() (54)渐.染() (55)缄.默() (56)眼睑.() (57)僭.称() (58)菁.华() (59)腈.纶() (60)粳.米() (61)靓.妆() (62)鲸.类() (63)马厩.()(64)拮据.() (65)踽踽.() (66)龃龉..() (67)沮.丧() (68)隽.永() (69)谲.诈() (70)角.色() (71)咯.血() (72)看.护() (73)伉.俪() (74)恪.守() (75)缂.丝()(76)可汗..() (77)纨绔.() (78)市侩.()(79)岿.然() (80)喟.然() (81)褴褛..()(82)落.枕() (83)莅.临() (84)伎俩.()(85)拎.着() (86)弄.堂() (87)绿.林() (88)央浼.() (89)愤懑.() (90)群氓.() (91)靡.费() (92)渑.池() (93)脉脉.() (94)蓦.然() (95)模.样() (96)按捺.() (97)赧.然() (98)迂讷.() (99)泥.古() (100)炮.制() (101)玉醅.() (102)抨.击() (103)澎湃.() (104)偏僻.() (105)纰.缪() (106)砒.霜() (107)蚍.蜉() (108)仳.离() (109)媲.美() (110)骠.勇() (111)饿殍() (112)姘.居() (113)娉.婷() (114)番.禺() (115)骈.文() (116)朴.刀() (117)糟粕.() (118)血泊.() (119)解剖.() (120)曝.晒()(121)蹊跷..() (122)豆萁.() (123)菜畦.() (124)修葺.() (125)掮.客() (126)倩.影() (127)悄悄.() (128)愀.然() (129)讥诮.() (130)地壳.() (131)衣衾.() (132)黥.刑() (133)亲.家() (134)龋.齿() (135)缱绻.() (136)逡.巡() (137)熟稔.() (138)缫.丝() (139)杉.木() (140)歃.血() (141)栅.极() (142)嬗.变() (143)禅.让() (144)哂.笑() (145)酾.酒() (146)媒妁.() (147)洗涮.() (148)游说.() (149)窥伺.() (150)窸窣.() (151)嗾.使() (152)鹰隼.() (153)水獭.() (154)拓.片() (155)鞭挞.() (156)苔.藓() (157)佃.作() (158)金柝.() (159)绾.发() (160)圩.田() (161)崔嵬.() (162)怃.然() (163)狡黠.() (164)翩跹.() (165)垂涎.() (166)癫痫.() (167)霰.雪() (168)骁.勇() (169)叶.韵() (170)歆.羡() (171)省.亲() (172)自诩.() (173)不恤.() (174)酗.酒() (175)勖.勉() (176)头癣.() (177)噱.头()(178)殷.红() (179)湮.没() (180)旖.旎()(181)翌.日() (182)熠熠.() (183)牙龈.()(184)莠.草() (185)囹圄.() (186)伛偻..()(187)鬼蜮.() (188)熨.帖() (189)宝藏.()(190)确凿.() (191)咋.舌() (192)谮.言()(193)锃.亮() (194)叱咤.() (195)颤.栗()(196)桂棹.() (197)装帧.() (198)症.结()(199)摭.拾() (200)标识.()【答案】(1)ào(2)bào(3)bēn(4)bì(5)Bì(6)bié(7)bò(8)bò(9)chái (10)chǎn(11)chāo(12)chen(13)chénɡ(14)chí(15)chì(16)chònɡ(17)chù(18)chuānɡ(19)cónɡ(20)cú(21)cuán(22)cūn(23)dài(24)dài(25)dī(26)dì(27)dǐ(28)Diān(29)diàn(30)é(31)fàn(32)fěi(33)Fú(34)fǔ(35)fù(36)ɡě(37)ɡōnɡ(38)ɡù(39)ɡuī(40)ɡuì(41)ɡuǒ(42)ɡōnɡ(43)hān (44)hànɡ(45)hé(46)hé(47)hènɡ(48)hònɡ(49)jī(50)jī(51)jǐ(52)jiān (53)jiān(54)jiān(55)jiān(56)jiǎn(57)jiàn(58)jīnɡ(59)jīnɡ(60)jīnɡ(61)jìnɡ(62)jīnɡ(63)jiù(64)jū(65)jǔ(66)jǔ yǔ(67)jǔ(68)juàn(69)jué(70)jué(71)kǎ(72)kān(73)kànɡ(74)kè(75)kè(76)kè hán (77)kù(78)kuài (79)kuī(80)kuì(81)lán lǚ(82)lào(83)lì(84)liǎnɡ(85)līn(86)lònɡ(87)lù(88)měi(89)mèn(90)ménɡ(91)mí(92)miǎn(93)mò(94)mò(95)mú(96)nà(97)nǎn(98)nè(99)nì(100)páo(101)pēi(102)pēnɡ(103)pài (104)pì(105)pī(106)pī(107)pí(108)pǐ(109)pì(110)piào(111)piǎo (112)pīn(113)pīnɡ(114)Pān(115)pián(116)pō(117)pò(118)pō(119)pōu (120)pù(121)qī qiāo(122)qí(123)qí(124)qì(125)qián(126)qiàn(127)qiāo (128)qiǎo(129)qiào(130)qiào(131)qīn(132)qínɡ(133)qìnɡ(134)qǔ(135)quǎn(136)qūn(137)rěn(138)sāo(139)shā(140)shà(141)shān (142)shàn(143)shàn(144)shěn(145)shī(146)shuò(147)shuàn(148)shuì(149)sì(150)sū(151)sǒu(152)sǔn(153)tǎ(154)tà(155)tà(156)tái (157)tián(158)tuò(159)wǎn(160)wéi(161)wéi(162)wǔ(163)xiá(164)xiān (165)xián(166)xián(167)xiàn(168)xiāo(169)xié(170)xīn(171)xǐnɡ(172)xǔ(173)xù(174)xù(175)xù(176)xuǎn(177)xué(178)yān(179)yān (180)yǐ(181)yì(182)yì(183)yín(184)yǒu(185)yǔ(186)yǔ lǚ(187)yù(188)yù(189)zànɡ(190)záo(191)zé(192)zèn(193)zènɡ(194)zhà(195)zhàn(196)zhào(197)zhēn(198)zhēnɡ(199)zhí(200)zhì2.为下面容易读错的成语注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把下面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汉民族特别强调和谐有序,崇尚对称与均衡之美。
这种审美意向孕育了汉语运用上强烈的________、________的审美追求。
例如汉语运用中常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都是对这种审美意识的认同与强化。
答案:对称均衡顶真回环排比对照2.汉民族共同语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有什么特点?请根据课文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①语音层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语汇层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语汇层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语法层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语音层面上)四个音节、两个音步较多②(语汇层面上)四字格词语特别丰富③(语汇层面上)反义词以音节对等为常态④(语法层面上)以语法结构、功能的对应为常规3.建筑工地上往往张挂“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这样的条幅,试分析这句话是如何体现汉语运用中对称、均衡、整齐的审美意识的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这两句话是对偶句,所以整齐、均衡;②语汇上“高高兴兴”、“平平安安”又是AABB式的重叠方式,音节匀称、节奏和谐;③句中“上班来”与“回家去”又是对等的反义关系。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近几年来,他们________了不少资料,向美国读者介绍中华移民遭受歧视和虐待的详情。
②这类事件,十年前________有,现在可没听说过。
③一本只有几十页的小书,居然附有两页纸的________表,这实在让人深思。
A.收集允许勘误B.搜集容许勘误C.收集容许刊误D.搜集允许刊误解析:选B。
收集:使聚集在一起;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
允许:许可,答应;容许:①同“允许”;②或许,也许;此处是第②义。
勘误:作者或编者更正书刊中文字上的错误;刊误:泛指削除、修改错误。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合适的一组是()①3月25日,欧盟贸易总干事奥沙利文在接受中国记者的采访时表示,中国应该能够帮助世界________金融危机,这是全球共同的利益。
②20多岁时,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开始________并研究中国古钱币,历经40多年,终于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古钱币收藏大家。
③________奥运会开幕式,全世界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
A.渡过收集通过B.度过收集经过C.度过搜集经过D.渡过搜集通过解析:选D。
“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渡过”常用于江河湖海或通过困难、难关、危机等。
“收集”侧重于“收”,即收拢,对象是现成的事物;“搜集”侧重于“搜”,即搜寻,对象是需到处寻找的事物。
通过: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或结果;经过:引进某个阶段或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而出现的情况。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句是()A.没有一个人可以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强过另一个人,不管他是男还是女。
打破男尊女卑的迷信..,其实就是对自身的解放。
B.一个不善于经商的人经不住金钱的诱惑,以为只要弄潮就能大把捞钱,乃至..抛弃自己追求的事业而去下海。
C.在斗牛场,只有斗牛士可以执牛耳...,其他人员一律没有资格靠近斗牛。
D.东晋时,中原沦陷。
北方很多名士纷纷南渡,如过江之鲫....来到江南。
解析:选D。
A项,“迷信”应为“观念”;B项,“乃至”应为“以至”;C项,“执牛耳”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得当的一项是()A.蔡铭超昨天露面..的时间不到5分钟,对法国佳士得兽首拍卖一事作了简短的发言之后,未给现场记者任何提问机会,匆匆离开现场。
B.政协委员们达成了一点共识,那就是中国要想在当前严重的金融危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千方百计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力争出现..8%的GDP增长。
C.汪涵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主持人,常常妙语连珠,巧言令色....,亲和力很强,拥有广泛的支持者,凡他主持的节目都有很高的收视率。
D.团结就是力量,只要舟曲人民能发扬墙倒众人推.....的协作精神,他们就一定能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废墟上重建美好家园。
解析:选A。
B项,“实现”更准确;C项,“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D项“墙倒众人推”比喻在一个人受挫折的时候,大家乘机打击他。
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曾几何时,在国际文物拍卖市场上,华人富商以志在必得的气势,屡屡拍下具有标志意义的文物,无偿送给国家,这种爱国热情,真挚____坦诚,自然不容任何质疑,____无形当中,这种做法____助长了国际文物炒家利用中国人的爱国心理对中国财富进行的“二次掠夺”。
以蔡铭超拍下圆明园兽首____“不付款”为标志,华人回购流失文物的“不差钱”心理将会彻底被终结。
A.而却也但B.而但也却C.也却而但D.却而但也解析:选B。
“真挚”“坦诚”是并列关系,可用“而”连接;“但”和“却”都表转折,“但”的语气更重些,“却”相对较轻。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在本次服装节的模特表演中,她风光______,魅力四射。
②据美味思副食公司总裁______,他们准备诉诸法律,以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失。
③朝鲜半岛南北双方没有______渲染,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双方互访,促进了关系的缓和并进而走向合作。
④打着民族旗号搞“台独”的分裂活动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______是对台湾地区______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的巨大威胁。
A.十足泄漏大肆更/和B.实足透露大事也/乃至C.实足泄漏大肆更/和D.十足透露大事也/乃至解析:选D。
十足,纯净的,十分充足之意,常跟信心、干劲、神气等搭配;实足,确实足数的,实实在在的,侧重于没有虚假,常跟年龄、分量及数目等搭配。
泄漏,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透露,泄漏或显露,常跟消息、意思等搭配。
大肆,毫无顾忌,多指做坏事;大事,大力从事。
更,表示程度上又加深了一层或数量上进一步增加或减少;也,表示并列。
和,连词,意为“跟”“与”;乃至,甚至,表示更进一层。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全球石油价格不断攀升,中国作为全球能源______大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是必要的。
②王芳学习基础较差,情绪一直低落,听了身残志坚的李刚的报告后,受到很大的鼓舞,她决心______学习,积极上进。
③听王教授那富有哲理的讲话时,同学们往往先是一愣,接着猛然______,不约而同地欢笑起来。
A.消费发奋醒悟B.消费发愤醒悟C.耗费发奋省悟D.耗费发愤省悟解析:选A。
“消费”,为了生产或生活需要而使用物质资料;“耗费”,多指精神、力量、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
“发奋”有振作起来的意思;“发愤”指因不满而决心努力改变现状的意思。
“醒悟”多指对事物在认识上由模糊到清楚,由错误到正确;“省悟”多指对自己的思想或行为的认识,由错误到正确。
11.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他是________关心考试成绩,以致一进门就向我们打听。
②经过两个月的治疗,老太太________去世了。
③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________看了一阵。
A.多么还是再B.如此终于又C.如此还是又D.多么终于再解析:选C。
“多么”只能用在感叹语气中,句子为陈述句,应用“如此”。
“终于”多用于期待中的事,“还是”有遗憾之意,应用“还是”。
“再”多用于指将来实现或经常性的动作,句子是已实现的动作,所以用“又”。
1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广大农民还不富裕,经不起任何伪劣商品的侵害。
但如果伪劣商品还______着农村市场,还在侵害着农民利益,那么,农民脱贫致富就不可能很好地实现。
②朱之文凭着自己的实力和较高的______,终于战胜对手,夺得了2010年山东电视台“我是大明星”总决赛冠军。
③所谓文化,是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在群体关系,在______自身情感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
④______中国近代社会的分期,国内和海外学者______有相当大的分歧,但国内史学界主流依然坚持以1840年作为近代中国的分界。
A.充斥人脉协调关于/固然B.充斥人气调节关于/固然C.充溢人气协调对于/诚然D.充溢人脉调节对于/诚然解析:选B。
充斥:充满,塞满(含厌恶意);充溢:充满。
人脉:人际关系;人气:人的支持率。
调节:调整使适合要求;协调:使配合适当。
关于:引进行为的关系者;对于:引进对象。
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诚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正确,引起下文转折。
1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
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独自在萧萧落叶中穿行,传达出诗人无人相伴的孤独。
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百无聊赖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14.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联是我国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