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单元大与小24井底之蛙备课教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4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教学设计11大与小(教学设计)井底之蛙

4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教学设计11大与小(教学设计)井底之蛙

井底之蛙第一课时一、指导朗读、理解课文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板书课题]井底之蛙[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二、读课文,理解青蛙和鳖对世界的不同看法1.想一想,青蛙住在什么样的地方,鳖住在什么样的地方?2.青蛙住在什么样的井里?它的态度是什么样的?画出相关的句子,谈谈你的认识3.鳖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他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的态度是怎样的?和相关的词句谈谈你的感受4.鳖和青蛙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三、对青蛙和鳖的不同见识,感受青蛙的浅陋无知1.提问:他们的生活环境差别这么大,青蛙却仍然自吹自擂,尽情的夸耀2.谁愿意告诉大家,鳖和青蛙为什么对井有不同的态度?3.听了鳖的话青蛙有什么表现呢?[板书]“井底”、“大海”4.指板书小结:青蛙盲目自大是因为它的见识浅薄。

5.同学们讨论一下,生活当中有没有像青蛙一样没见过世面却又安于现状,容易满足的人四、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意思1.放幻灯及教学录音。

你最喜欢读几句,读给大家听听。

第二课时一、指读课文二、谈谈这篇课文给你的启发三、表演“井底之蛙”,进一步体会寓意1.假如你是青蛙,来到海边之后,你会看见些什么,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2.带上头饰即兴表演,大家评议。

3.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小结:小鸟和青蛙都是说的实话,可是由于它们所见的世面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

“井底之蛙”是一个比喻,就是把那些目光狭小、自以为是的人比做“井底之蛙”。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启发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对比古文,体会文言文的韵律师范读古文: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九旱,而/崖/不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对照古文找出课文中相关段落。

跟读古文,感悟古文句中的停顿和朗读的节奏五、课堂练习1.提问:(1)你在学习这课生字时有什么发现没有?谁能告诉大家?2.听写生词3.写一写:为什么青蛙原来觉得自己很快活,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呢?2019年6月27日。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十一大与小《井底之蛙》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十一大与小《井底之蛙》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十一大与小《井底之蛙》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体会井底之蛙的快活和东海的辽阔给东海之鳖带来的大快乐。

2、教学难点
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非常渺小”,进而体会文章的寓意。

2教学过程
2.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倦”等8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耀”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语言表达的特点。

3.了解故事内容。

学时难点
培养学生朗读个性,收集信息和概括语言的能力。

教学活动
1【讲授】井底之蛙
一、导入课文,检查预习。

1、导入。

2、检查预习,认字识字,积累词语。

【设计意图】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就是要教学生识字、朗读、背诵,就是教学生写好作文。

”本环节的设计真体现了这一点
二、熟读课文,了解内容。

1、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内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朗读个性,收集信息和概括语言的能力。

三、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词,做到会认会写。

小学语文北师大四年级上册11大与小-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北师大四年级上册11大与小-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井底之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通过品词析句,了解寓意。

2、对照读现代文和古文,初步感知古文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难点:感受对比的写作手法,体会角色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看图猜成语(看图猜成语,举手抢答)读一遍,这些都是寓言成语。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井底之蛙》,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一)1、回顾: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蛙鳖)2学生质疑:抓住这两个关键词,你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吗?(夸耀是什么意思?青蛙在井里究竟有多快乐呢?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3、理解“夸耀”(显示),青蛙究竟在夸耀什么?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用双横线划出来。

这里指的是哪里?(板书:井里快乐)指导读出显摆的语气。

(归纳:带着心情读)4、这只井蛙是从哪几个方面夸耀自己快活的?你想知道吗?别着急,我们先来看看丁丁是怎么学习的?微课,生做批注,师巡回指导。

5交流批注,请生上台展示,教学生补充。

A高兴时尽情蹦跳(抓住尽情,读出自由自在)B疲倦时安然休息(抓住安然,读出舒服感觉)C玩水(抓住绵软舒适,读出快乐)D独占之乐(抓住独占、极点,读出乐到极点)6、你能读出青蛙的快乐吗?⑴抽生读A句,请生点评,归纳:⑴关键词,轻重缓急)⑵自由练读⑶抽读,评价7、青蛙就是围绕着“我生活在这里真快活”这句话,从这几个方面来夸耀自己快活的,我们也来学着小青蛙的语气夸耀一番。

学生齐读。

(二)1、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很渺小了?(听了鳖的话),鳖究竟说了什么?自由读,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自由读,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勾出关键词(辽阔、深、不变,指导读句子)3、鳖就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它说——引读最后一句。

(板书:东海快乐)5、这段文字根据《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改写而成,我给大家读一下原文。

师配乐朗读原文。

这就古文,也叫文言文,你们看一下,这古文和现代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呢?(语言简练,停顿,节奏,韵味)6、古文该怎么读呢?丁丁又给我们送来了一把金钥匙。

岳阳市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十一单元 大与小 24 井底之蛙教案 北师大版

岳阳市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十一单元 大与小 24 井底之蛙教案 北师大版
1.生字卡片抽读、正音.
2.自由读文,画出不理解字词,同桌合作互释对方不懂的字词。
3。全班交流:提出同桌合作仍无法理解的字词,全班讨论解决。
4。指名分节读文,师点拨。
三、再读课文,感悟大意。
1.默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2.课堂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疏理.
:
1、学会认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衰竭、山涧、崩溃、禁锢、喀嚓、驯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
3、感受春潮的气势磅礴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体会中国人民拼搏向上的无限的生命力(只作简单了解)。
4、学习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
2。指读海鳖之乐的语句,“用千里之遥,不能形容海的辽阔……这也可以说生活在东海的大快乐吧!"
3。出示古文片段,自由读一读,注意古文语调节奏,师指导读。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4.指导抑扬顿挫地诵读古文。
六、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师结合板书总结:课文里的这只青蛙,安于井的现状,把自己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后来听鳖到海之大才发现自己孤陋寡闻,夜郎自大,认识到自己很渺小。
七、指导书写。
强调书写“渺"“邀”时应注意结构紧凑。“涝”的下方不是“方”.
八、作业:
1。写生字.
2.诵读课文.
寻芳(Asún Bxún) 泗水滨(Abīnɡ Bbīn)
(2)解释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井底之蛙

井底之蛙

《井底之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井底之蛙》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大与小”中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讲的是生活在浅井里的青蛙孤陋寡闻、夜郎自大,把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当它知道鳖生活的东海无限宽阔之后无地自容的故事。

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满的人。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明白井底之蛙原来很快乐,后来觉得渺小的原因。

3、理解《井底之蛙》这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在反复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井底之蛙见识浅陋,目光短小,孤陋寡闻,只见一井之水,不知沧海之大,从而感悟寓意。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图片猜谜看图猜一猜寓言故事二、词语引路,回顾课文出示词语(幻灯片)(1)小组合作复习词语(2)男女生轮读词语。

三、目标导航,明确方向过渡语: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快活至极的井底之蛙后来“觉得自己非常渺小”呢?( 板书)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明白井底之蛙原来很快乐,后来觉得渺小的原因。

3、理解《井底之蛙》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出示自学提示,自主学习:1、默读课文,你觉得这是一只的小青蛙,用“——”画出有关的词句。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出示重点段:“我生活在这里真快活!高兴时,我跃出井外,攀缘栏杆,尽情地蹦跳。

疲倦了,我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窟窿里,安然休息。

跳进井水中,井水刚刚浸没我的两腋,托住下巴;稀泥没过我的双脚,绵软舒适。

环顾那些虾、蟹、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快活。

”交流预设:这是一只(快活的、骄傲的、满足现状的、洋洋得意的、霸道的……)青蛙。

2、井底之蛙原来很快乐,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画出有关的句子。

过渡语:蛙有蛙的乐,鳖有鳖的趣。

且听鳖的一番讲述:(1)指名朗读鳖的话语。

(2)从鳖的讲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无边无垠的大海、波涛汹涌的大海、……生2:千里之遥,已经是很大了,可是海的大都不能用它来形容;千仞之高,已经很高了,海却比这还要深。

连江县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单元大与小24井底之蛙备课教案北师大版

连江县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单元大与小24井底之蛙备课教案北师大版
(二)了解东海之鳖说的大海的景观(第二自然段)。
1、你见过大海吗?用一个词概括。
2、听了东海之鳖的话,你对大海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乐趣”“绵软舒服"“分享”等
4、举手回答
1、辽阔、一望无垠、广阔等
2、大海太多,太深了.千里之遥,年年发大水都没能使它的水位降低,不因水增多减少而或进或退。
四、拓展延伸,感悟寓意.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文用一个课时进行讲授,主要是通过品读课文来感悟寓言中所传递出的使学生懂得不能做见识短浅、盲目自大的人。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掌握课文大意,把握文中所要讲述的主要宗旨,同时扫清生字词障碍;再读课文时,则是精读,具体品味其中的重点词句,感悟通过语言所描绘出的主人公心理活动,烘托出的寓言的寓意,最重要的是感悟其中所传递出的深刻的启示。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意主体的参与,发展思维,培养学习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使用的方法为: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品词析句法、以读带讲法.
(二)学法
指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说,同桌互学,小组合作等方法
三、说教学流程
怎么样教学这节课呢?我采用: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悟课文—拓展延伸,情感升华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四、拓展延伸,感悟寓意:第三自然段总结学习升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
一、情景导入,引出主人公(约5分钟)
1、课件播放动画导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段关于海底生活与井底生活的FIASH动画(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井底之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井底之蛙》讲的是生活在浅井里的青蛙孤陋寡闻、夜郎自大,把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当它知道鳖生活的东海无限宽阔之后无地自容的故事。

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见识浅而又盲目自满的人。

课文内容比较简单,但语言介于古文和白话文之间,而且蕴涵的道理也深刻,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1.对照课文读一读古文,注意朗读古文的语调,领悟其内涵。

2.通过浅井与大海的对比,体会青蛙的可笑、可悲,目光短浅,感悟寓意。

教学方法本节课使用的是CAI,用它来出示大海波澜壮阔的图景以及海中多姿多彩的景色图片资料。

让学生看画面,从画面中领略大海波澜壮阔的情景以及海中多姿多彩的景色,更能深入体会到井底之蛙的可笑和可悲。

教学重难点通过浅井与大海的对比,体会青蛙的可笑、可悲,目光短浅,感悟寓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说一说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二、学习新课。

1、青蛙这么快乐,后来为什么又觉得自己渺小了呢?让我们来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有哪些不懂的词语或难理解的句子,先在小组中交流交流,解决不了的待会儿在全班提出来。

[随机解决]哪个小组有不懂的问题?哪个组解决了这个问题?(1)仞:7尺或者8尺为1仞,用“千仞之高”是来形容什么?(大海很深)夏禹时代:夏朝禹做君王的时代。

……(2)海鳖对青蛙说了什么?指生读听了海鳖的话你对大海有什么了解?(大海是那么的辽阔、那么深。

)(3)你对大海的辽阔和深还有哪些了解?CAI出示:大海波澜壮阔的图景以及海中多姿多彩的景色图片资料。

指导学生看图片,感受大海波澜壮阔的情景以及海中多姿多彩的景色,体会青蛙的可笑和可悲。

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小结:的确,大海是一片辽阔的天地,生活在这里有无穷的乐趣,这就是海鳖所谓的大快乐吧。

2、我请两位同学分别来读读青蛙和海鳖说的话,大家注意听,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

指生分角色读。

听了这两位同学的朗读,你对青蛙夸耀的话又有什么新的感受?板书:井浅、小海深、辽阔3、所以,听了海鳖的话,青蛙才会?最后一段:(瞠目结舌,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井底之蛙》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11单元《井底之蛙》第一课时二、设计思想本文是根据《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改写而成的。

课文讲的是住在浅井里的青蛙孤陋寡闻、夜郎自大和安于现状,把自己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后来认识到自己的渺小的故事。

这则寓言故事被用来讽刺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清楚的理解课文的主旨,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了课件动画演示与课文重点段落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感悟、理解,进而感知寓意,使学生懂得不能做见识短浅、盲目自大的人。

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跃”等5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蛙”等11个生字,并能在生活中准确恰当的运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语言表达的特点。

3、了解井底之蛙前后感情的变化过程,进而感知寓意,使学生懂得不能做见识短浅、盲目自大的人。

4、初步体会“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重点重点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非常渺小”,进而体会文章的寓意。

五、教学难点重点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非常渺小”,进而体会文章的寓意。

六、教学准备PPT课件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好吗?请大家看大屏幕,游戏的名字叫“看图猜寓言、说寓意”。

师出示课件:图片《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拔苗助长》(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滥竽充数》(没有真才实学)(学生先猜一猜图片讲的是哪个寓言故事,再说一说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师小结:这些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并且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井底之蛙》,仔细看老师板书课题,并记住课题中出现的生字“蛙”(板书课题,“蛙”用红粉笔写),齐读课题。

请问“之”是什么意思?(的)整个题目的意思是?(井底的青蛙)(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家想不想知道课文围绕着这只井底之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难认的字多读几遍;②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底之蛙
【教材分析】
本文是根据《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改写而成的。

课文讲的是住在浅井里的青蛙孤陋寡闻、夜郎自大和安于现状,把自己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后来认识到自己的渺小的故事。

这则寓言故事被用来讽刺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使学生懂得不能做见识短浅、盲目自大的人。

课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住在浅井中的青蛙得意洋洋的对东海的鳖夸耀自己富有乐趣的生活状态并邀请其参观自己的井。

第二自然段写东海的鳖(板书“东海之鳖”)对青蛙讲述了自己生活在东海的大快乐。

第三自然段写浅井中的青蛙从夸耀到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学习习惯基本养成,但由于处在多动年龄,所以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讲出教学重点。

在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多提问学生,提高他们听课的效率,防止溜号。

青蛙和东海中的鳖很可能会勾起他们各种幻想,可能会游离其外。

这时就需要教师合理安排,利用图片、影像等资料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们能够更形象生动的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文用一个课时进行讲授,主要是通过品读课文来感悟寓言中所传递出的使学生懂得不能做见识短浅、盲目自大的人。

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掌握课文大意,把握文中所要讲述的主要宗旨,同时扫清生字词障碍;再读课文时,则是精读,具体品味其中的重点词句,感悟通过语言所描绘出的主人公心理活动,烘托出的寓言的寓意,最重要的是感悟其中所传递出的深刻的启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井底之蛙的“渺小”。

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写字表里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
懂得“井底之蛙”寓意,引导学生阅读实践,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
重点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非常渺小”,进而体会文章的寓意。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大海与井的资料包括音频、图片以及小故事等;用一个词或一段话来说说你心目中的大海。

预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师:教学课件,准备与海底生活和井底有关的视频、图片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主人公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体会井底之蛙的“渺小”
三、读中品味,学文悟情: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感悟寓意:第三自然段总结学习升华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