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周末物理培优卷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进行测量的;(2)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G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小球在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DE两点间距离为______cm,在DF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小球在_______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来源】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业水平考试)【答案】svt=变速 1.50 0.08 FG【解析】【分析】【详解】(1)[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该实验是根据公式svt=进行测量的。

(2)[2]从照片中可看到,在相同的0.2s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路程是不相同的,那么可知小球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3]D点对应的刻度是2.60cm,E点对应的刻度是4.10cm,那么DE两点间距离是4.10cm-2.60cm 1.50cmDEL==[4]F点对应的刻度是5.80cm,那么DF两点间距离是5.80cm-2.60cm 3.20cm0.0320mDFL===则DF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是0.0320m0.08m/s0.4sDFDFDFLvt===[5]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FG的路程最大,所以FG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 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 AB=_____ m/s; v BC=_____m/s.(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___,是在做_____运动.(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 (选填“大”或“小”).【来源】天津市南开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9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v= 小 0.2 0.5 大变速直线大【解析】试题分析: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s/t进行速度计算的;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运行的时间较长;AB的速度是:0.4m==0.2/2ABABABsv m st s=;BC的速度是:0.5m==0.5/1BCBCBCsv m st s=;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路程不变,时间变小,所以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考点: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单位的统一,知道测量速度的原理:stυ=.3.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八年级物理培优训练及答案(下学期期末)

八年级物理培优训练及答案(下学期期末)

八年级物理培优训练及答案(下期末)第Ⅰ卷(选择题,共3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 小题,每小题3 分,共30 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配合济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小聪同学提出下列环保建议:①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③市内出行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④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⑤分类回收垃圾。

其中你认为可行的是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2.下图中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3.小明同学在厨房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并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了解释,其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茶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连通器,静止时水面相平B.锅铲柄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C.刀刃很锋利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D.高压锅容易将食物煮熟是因为液体表面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4.下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中,使用时省距离的是5.将一支密度计先后放入甲、乙两容器中,如图1,两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分别是ρA、ρB,密度计受到液体的浮力是F A、F B,则密度和浮力的关系分别是A.ρA<ρB F A=F B B.ρA<ρB F A>F BC.ρA=ρB F A>F B D.ρA>ρB F A=F B图1图26.如图2 所示挂在树上的苹果,静止时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A.苹果受到的重力和苹果对树的拉力B.苹果受到的重力和树受到的重力C.苹果对树的拉力和树对苹果的拉力D.苹果受到的重力和树对苹果的拉力7.在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放入一个质量为20g 的物体,从容器中溢出15g 的水,则该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和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A.下沉,压强不变B.上浮,压强不变C.漂浮,压强减小D.悬浮,压强增大8.在托里拆利实验中,以下哪一种情况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A.实验时,在玻璃管中混进了空气B.将玻璃管往上提起一些,但管口仍未离开水银面C.换内径较粗的玻璃管做实验D.往水银槽内多加一些水银9.如图3 所示,小聪同学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滑轮的摩擦和绳重,则A.W1=W2η1=η2B.W1=W2η1<η2C.W1<W2η1>η2D.W1>W2η1<η2图3图410.如图4 所示,A、B 两实心球静止在水中,则A.两球受到的浮力一定相等B.两球受到的浮力不等,A 球受到的浮力大C.A 球的重力一定小于B 球D.两球的密度不等,B 球的密度大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 分)二、填空题(本题共5 小题,各题每空2 分,共26 分。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时,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1)小华同学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了抽气机的玻璃罩内,如图1所示,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会发现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

如果把空气又逐渐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_。

(2)小丽等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①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②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

③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小丽同学采用:先将音叉离开乒乓球一定距离后敲击音叉,然后再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小刚同学采用:先将音叉贴紧乒乓球,然后再敲击音叉,观察现象。

你认为哪位同学的操作合理?________。

理由是______。

【答案】声音的响度逐渐增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乒乓球被弹起跳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弹起小丽小刚的做法分不清是音叉振动让乒乓球跳动起来,还是敲击音叉的人的动作让乒乓球跳动起来【解析】【分析】【详解】(1)[1][2]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逐渐减少,声音响度逐渐减小,如果把空气逐渐通入玻璃罩,声音响度会逐渐增大。

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3][4]用小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跳动,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5]实验中利用乒乓球把音叉不易观察的微小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明显振动;[6][7]小丽同学先敲击音叉,然后将音叉再靠近乒乓球,若乒乓球振动,则能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小刚先将音叉贴紧乒乓球,然后敲击音叉,若乒乓球振动,则分不清是因为人敲击使球振动,还是音叉引起球的振动。

所以小刚的操作不合理。

2.大海同学为了探究琴弦的音调与音弦的材料、张紧程度、横截面积、长短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采用了表一所列各种规格的琴弦、几个钩码和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编号材料长度/cm 横截面积/mm2A 铜60 0.76B 铜60 0.89C 铜60 1.02D 铜80 0.76E 铜F 铜100 0.76G 钢80 1.02H 尼龙80 1.02I 尼龙100 1.02实验步骤:(1)在大木板的两边立起两块小木板,在大木板的一端牢牢钉人一根大钉子,把弦的一端绑在钉子上,另一端垂在桌边,把钩码绑在垂下的弦上.(如图)(2)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这一猜想,应选用编号为A、____ 、____ 的琴弦进行实验.(如表)(3)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这一猜想,应选用编号为____ 、____ 、____ 的琴弦进行实验.(如表)(4)表一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这一猜想,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如表)______、______【答案】B C A D F80 1.02【解析】【详解】(2)在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时,要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故选A. B. C的琴弦进行实验;(3)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所以选A. D. F的琴弦进行实验;(4)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

八年级物理培优训练及答案 声现象

八年级物理培优训练及答案    声现象

八年级物理培优训练及答案声现象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我市某街道上的噪声监测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显示了噪声的高低B.显示了噪声的强弱C.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显示数字随载重卡车路过而减小2.”千年古都,爱乐之城,交响乐乐团、秦腔表演、舞台剧、南门乐队等纷纷尽情表演,展现千年文化底蕴。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交响乐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游客可辨别不同秦腔表演者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响度不同C.舞台剧中的声音只能向游客传递能量D.乐队演奏的声音主要通过空气传给观众3.一般机场试点安装了探鸟雷达,能预防飞鸟对起落的飞机构成威胁。

鸟防实验场地如图所示。

如果发现小鸟有可能对航班造成威胁,机场立刻开启声波驱鸟设备,利用提前录制好的本地猛禽的叫声驱赶飞鸟。

有时为了使驱鸟效果更好,工作人员会调大播放的音量。

下列关于声波驱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波驱鸟设备模拟猛禽叫声的音调;改变播放音量是指改变声音的响度B.声波驱鸟设备模拟猛禽叫声的音色;改变播放音量是指改变声音的响度C.声波驱鸟设备模拟猛禽叫声的音色;改变播放音量是指改变声音的音调D.声波驱鸟设备模拟猛禽叫声的频率;改变播放音量是指改变声音的音调4.“双减”之后,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

如图所示是某校学生课后参加社团活动学习吹笛子的情景,优美笛声的发声物体是()A.嘴唇B.手指C.笛子D.笛子内的空气柱5.如图,“探究小车从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的实验,下列做法中,能有效减少时间测量误差的是()A.将斜面等分成更多段B.适当减小斜面的高度C.换用质量更大的小车D.听到撞击挡板声停表6.如图是同学在参加萧红中学百米赛跑的运动过程,下列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图中同学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8m/sB.裁判员听到发令枪的声音才开始计时,得到的结果属于测量误差C.以地面为参照物,该同学是运动的D.图中运动员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做变速直线运动8.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华同学的身高是1.657m,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B.一把钢尺受热后,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偏小C.在测量铜丝的直径时,若铜丝在笔杆上缠的太松,测量的结果会偏小D.测量小明实心球的成绩时,体育老师应选择长15m,分度值为1mm的卷尺二、填空题9.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培优训练周末作业(九)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培优训练周末作业(九)

3.软质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眼睛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眼球的运动
而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 mm。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成像示意图,请判
断该人所患的眼病及配制的隐形眼镜的边缘厚度( A )
A.近视眼,大于0.05 mm
B.近视眼,小于0.05 mm
C.远视眼,大于0.05 mm
D.远视眼,小于0.05 mm
6.(龙东地区中考)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眼睛的示意图,远视眼是__丁___图, 远视眼矫正是___乙____图。
【解析】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甲图中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 模型,需要配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如丙图。丁图中像成 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模型,应配戴会聚透镜矫正,即凸透镜,如图乙。
2.(百色中考)如图所示是我们看远处物体的示意图,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过眼 睛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 C )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虚像
【解析】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它能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
膜上,外界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则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正确安装和调整器材后,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从贴近透镜的位置向 焦点移动,同时移动光屏,光屏上一直出现的是_____光__斑__(选填“光斑”或 “像”)。 (2)请在图中画出光线SP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答:
(3)继续将蜡烛从焦点位置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移动光屏,发现: ①光屏上烛焰的像___变__小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从30 cm刻度线处开始,光屏上不再出现放大的像。 (4)通过实验得出:屏幕上成放大的像时,物距u应满足___f<__u__<__2_f __(选填“u<f”“f<u<2f”或 “u>2f”)。 【解析】(1)将蜡烛从贴近透镜的位置向焦点移动过程中,物距始终小于一倍焦距,光屏上不 会出现像,而是光斑。(2)由图可知,蜡烛距凸透镜10 cm,S点在凸透镜主光轴上,即凸透镜 焦点处,则SP是由焦点发出的,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3)蜡烛从焦点位置向 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4)成放大的像时,物距应大于一倍焦 距,小于二倍焦距。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既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已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小兰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________琴弦(只填字母代号);(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A .实验研究; B .分析归纳; C .提出问题(或猜想); D .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__(只填字母代号).【答案】D、E C、A、B、D【解析】(1)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关系,应控制长度、横截面积一定,材料不同,故应选D、E. (2控制变量法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故顺序为CABD .点睛:(1)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材料、长度、粗细有关.(2)研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时,一定要采取控制变量法.2.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你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_________.(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分析归纳②实验研究③提出问题④猜想假设⑤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华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 B C A D F 80 1.02 一根琴弦,用一定大小的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测出此时振动的频率;改用不同的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分别测出相应的振动的频率,进行分析比较③④②①⑤控制变量法.【解析】(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琴弦的横截面积,故选A. B. C;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琴弦的长短,故选A. D. F;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琴弦的材料不同,故表格应该填入与G、H相同的数据,即80和1.02;(2)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需要使用同一根琴弦,且控制拨弦的力相同、弦的松紧程度不同,来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3)探究实验的步骤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因此顺序为:③④②①⑤(4) 实验中用到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答案为 (1)A、B. C;A、D. F(或H、J);80;1.02;(2)取任意编号的一种琴弦,调整其松紧程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比较音调的高低;(3)控制变量法.点睛:本题需要用好控制变量法: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3.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音叉和示波器研究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关系。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细心的小轩发现水箱接口处使用不同水管,出水口水流喷射的远近不同.于是,小轩想探究“水压相同时影响水管出水口水流速度大小的因素”。

为此,他提出了三个猜想:①与水管的长度有关;②与水管的内径大小有关;③与水管的材质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轩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1)实验过程中,需控制水箱中水的深度不变,从而使接口处水的压强________。

保持出水口的高度h不变,通过____________来反映出水口水流速度的大小.在接口处接材质相同的不同水管多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长度l(cm)内径d(cm)喷射距离s(cm)1401.0142 1.5163 2.0204701.0125 1.5156 2.01771001.0118 1.5139 2.014(2)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3)比较序号________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当材质和内径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比较序号1、2、3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当材质和长度一定时,_____。

(4)综上所述,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内径越小,出水口水流速度________。

(5)为验证猜想③,接下来的操作应该为_____________。

【来源】【专题】备战2020届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题型08-创新探究题【答案】不变喷射距离刻度尺 1、4、7或2、5、8或3、6、9 水管内径越大,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大越小用内径和长度相同,材质不同的水管多次实验【解析】【分析】【详解】(1)[1]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使接口处水的压强不变,需控制水箱中水的深度不变。

[2]水流速度的越大喷射距离越远,可以通过喷射的距离反映水流的速度。

(2)[3]实验中需要刻度尺测量水管长度、水管内径、喷射距离。

(3)[4]比较1、4、7或2、5、8或3、6、9发现实验中水管材质和内径相同,而水管长度不同,水管长度越长喷射距离越短,说明当材质和内径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项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目的是__________;(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 AB=_________cm、v AB=_________m/s;(4)小车到达C点后,没有立即停止计时,而是过了一会才停止计时,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 AC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5)AB、BC以及AC各段速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用“v AB”、“v BC”和“v AC”表示);(6)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车在做_____(选填“变速”或“匀速”)直线运动,并且速度越来越_______。

(选填“大”或“小”)【来源】辽宁省阜新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v=st小方便计时0.40.2偏小v AB< v AC< v BC变速大【解析】【详解】(1)[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

(2)[2][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4][5]由图知,小车通过AB、BC、AC走的路程s AB=10.0dm−6.0dmm=4.0dm=0.4ms BC=6.0dm−1.0dmm=5.0dm=0.5ms AC=10.0dm−1.0dmm=9.0dm=0.9m所用的时间t AB=15:35:22−15:35:20=2st BC=15:35:23−15:35:22=1st AC=15:35:23−15:35:20=3s速度v AB =AB ABs t =0.4m 2s =0.2m/s v BC =BC BC s t =0.5m 1s =0.5m/s v AC =AC AC s t =0.9m 3s=0.3m/s (4)[6] 小车到达C 点后,没有立即停止计时,而是过了一会才停止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大,用公式v =s t算出的速度偏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提优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错误的是()
A.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烛焰的像只可能是缩小或放大的。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2.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线不可以用虚线表示B.光线是表示光的路径和方向的
C.激光笔发出的光不是一条光线 D.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带箭头的直线
3.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茂密的树林下,常能在地面上见到许多圆形的光斑,以下与光斑形成原理相同的是()A.雨后天空的彩虹B.桥在水中的倒影C.小孔成像D.放大镜下看到的邮票
4.在一个明月如皓的夜晚,李刚迎着月光走在回家的路上,刚下过的雨在坑洼的路面留下了一个个积水坑,李刚为了不踏入水坑,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应踩在较亮的地方,因为水面发生了漫反射,看起来较暗
B.应踩在较亮的地方,因为路面发生了漫反射,看起来较亮
C.应踩在较暗的地方,因为路面发生了漫反射,看起来较暗
D.应踩在较暗的地方,因为路面发生了镜面反射,看起来较暗
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岸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倒立的像
B.在阳光照射的树荫下看到的一个个圆形的小亮斑是树叶的影子围成的
C.光在同种介质中,也可以不是沿直线传播
D.能从不同的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6.如图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A处。

若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的B处,则下列方法中()
①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一段距高
②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

③只将光屏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④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
A.只有②可行B.只有④可行C.②和③都可行D.③和7.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的夹角,若入射角增大10°,则()
A.反射角增大10°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0°
C.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增大20°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8.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夜晚,路灯下看到自己的影子 B.白天,浓密树荫下有许多小圆形光斑
C.在平静的湖边看到树的倒影D.圆形玻璃缸中的金鱼,看上去变大了
9.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向平面镜,要使反射光沿水平方向传播,则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度(锐角)是()
A.15°或30°B.15°或75°C.30°或75°D.只能是70°
10.某同学对着平面镜,从镜中看到一只挂钟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应是()
A.1:20 B.4:05 C.10:40 D.8:50
1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视力表上的E开口朝纸里,则平面镜中视力表上的E开口朝纸
里B.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4.6m
C.若人以1m/s速度远离平面镜,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人以1m/s速度远离平面镜
D.人向平面镜走近一段距离,则更容易看清视力表
12.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B.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
C.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将远离玻璃板
D.物体越大,所成的像越大
13.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的光线是由()
A.人眼发出的B.平面镜发出的C.平面镜反射的D.像s′发出的
14.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会变大
C.若将光屏放到B位置,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
D.若将玻璃板倾斜,蜡烛B还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
15.若将显示时间为的电子钟放在平面镜前,则镜中看到时钟显示的时间是()
A.01:21 B.10:15 C.10:12 D.51:01 16.如图是张瑞同学(AB表示)站在平面镜前,CD是她在平面镜中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平面镜没到地面,所以她看不到自己的脚
B.如果是晚上照镜子,要想看清自己的像,一定要用手电筒对准镜子

C.如果在平面镜和像之间放一不透明的木板,她就看不到自己的像
D.当她远离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二.填空题
17.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距离水面8m的高度平行水面飞行,已知水
深4m。

则小鸟在湖中的“倒影”距离水面m.若小鸟飞行的速度为8m/s,则它的“倒影”的速度为m/s,此过程中“倒影”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如图甲所示,点光源S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在S’点,人的眼睛在A点位置看到像S’,现将一块与平面镜大小差不多的不透明挡板,放在平面镜的正后方时,人眼看到S’;乙图中用玻璃板代替甲图中的平面镜,人眼看到S’(均选填“能”或“不能”)。

19.身高1.65m的王萍同学,站在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的平面镜前1m处,则她在镜中的像高m;若她以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s后,她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增大m。

20.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40°,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一束光线照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光线向下与水平方向成30°角,在入射线不变时,转动镜面使反射光线竖直向上,入射线与镜面间成角。

三.作图题
21.求人眼能看到点光源的范围。

22.找平面镜位置并补全光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