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油气勘探

合集下载

中国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点及勘探领域

中国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点及勘探领域
成与地质构造背景密切相关。在板块运 动、断裂带和盆地演化等地质作用下,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进 而影响油气的生成和储集。此外,地质构造背景还会影响油气的运移路径和聚集 程度,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油气藏。
二、勘探领域
1、现状和发展历程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进行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的勘探工作。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发现了多个大型和特大型油气田,如南海的荔湾油气田 和东海的春晓油气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勘探经验的积累,我国在海相超深 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三、结论
中国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点和勘探领域对于国家的能源战略具有 重要意义。这一领域的复杂地质条件和技术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攻关。 在此基础上,应该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勘探投入和科技创新,为实现国家能 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中包括了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的油气资源。然而, 这种资源的勘探面临着一些特殊性问题。本次演示将对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 气勘探的特殊性问题进行探讨。
3、开发环境的特殊性: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的开发环境通常比陆相碳酸盐岩 层系更为复杂。海洋环境中的温度、压力、盐度等因素都会对油气的开发产生影 响,这使得油气的开发更加困难和风险更高。
四、结论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勘探的特殊性问题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针对 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的地 质条件和油气性质,同时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开发策略,以降低成本和风险, 提高油气开发的效率和效益。
谢谢观看
三、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 勘探的特殊性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勘探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碳酸盐

碳酸盐

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读书报告——国内外碳酸盐岩油气田储层地质特征对比任课教师:姓名:学号:导师:日期:国内外碳酸盐岩油气田储层地质特征对比1 海相碳酸盐岩巨型油气田勘探现状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在全球油气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据IHS数据统计,全球海相碳酸盐岩分布面积约占全球沉积岩总面积的20%,可采储量约占全球总可采储量的60%;截至2009年底,全球共发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5879个,探明可采储量为0.27*1012t油当量,其中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0.15*1012t油当量,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为0.12*1012t油当量。

截至2009年底,全球共发现巨型油气田936个,油气可采储量共计0.43*1012t油当量,其中碳酸盐岩巨型油气田有320个,储量达0.24*1012t油当量,占总储量的56%。

1.1 世界范围海相碳酸盐岩巨型油气田概述碳酸盐岩巨型油气田的发现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达到顶峰,21世纪初期由于勘探投入的加大出现回升的势头(图1)。

全球10个最大油田中6个为碳酸盐岩油田,其中包括世界最大的超巨型油田———Ghawar油田,还有Greater Burgan、Safaniya、Shaybah、Marun与Rumaila North & South等油田;;全球10个最大气田中的4个为碳酸盐岩气田,包括世界第一和第二大超巨型气田North 气田与Pars South气田,还有Yoloten-Osman气田与Astrakhan气田。

这些数字充分表明了碳酸盐岩巨型油气田的重要性及其勘探潜力。

(古志东等,2012)图1全球海相碳酸盐岩巨型油气田发现数量、探明可采储量与发现年代关系1.2 平面上主要分布于中东、独联体、北非、北美、拉美等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巨型油气田在全球的空间展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主要分布于48个含油气盆地,总体上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东半球多于西半球。

这些巨型油气田主要分布在中东、独联体、远东、欧洲大陆、北非、北美、拉美等地区,如中东波斯湾盆地的阿拉伯中央含油气区、扎格罗斯褶皱带等;少数分布于东西伯利亚盆地、西西伯利亚盆地、北美的Michigan盆地与Williston盆地等(图2)。

浅谈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与油气成藏

浅谈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与油气成藏
缩 , 度 变 大 , 成 层 理 薄 、 布 广 泛 的 泥粉 晶 白云 岩 。 盐 形 分
不 同成岩阶段也有其典型的成岩作用 , 如沉积物脱离介质 , 进入地 表成岩环境到深埋藏期之前 ,主要发生准 同生 白云石化
作用 、 实作 用 、 解 作 州 、 结 作 用 。深 埋藏 阶段 主 要 成 岩作 用 压 溶 胶
开 发具 有重 要 的 意 义 。
() 1准同生云石化作用。以同流、 渗透白云石化作朋为例( 见 图 1, )高盐度 、 M /a 质量 比) 高 gC ( 比值 的重盐水 在向广海方 向沿 底 部回流的时候 , 由于重力的作用 向下渗透 , 渗透 过程中对 松散 沉积物进行交代。这样 形成 的粉 品自云岩含陆源砂泥较多, 此相
下 , 要 的 成 岩作 用 有 以 下几 种 。 主
时 , 随着 国家对油气资源战略方针的调整 , 伴 碳酸盐岩 地层油气 资源的勘探 日益受 到重视 ,是 目前及 未来我 国油气资源勘探开 发 的重点关注对 象。因此 , 弄清楚海相碳酸盐岩层系 的沉积 、 成 及其对油气成藏 的影 响,对海相碳酸盐岩层 系中油气的勘探
b i i g i h it r fo e u d e so e r n f n ft e r a e s n i s t e C n u i n i e n r d t n l ul n s w t t e h so y o v rh n r d fy a s i r to e d r,a d d g h o f ca d a a d t i o a d h o h a i c l r o ti i gi h m i r e k h e p e fe g i h n n t a c n t n o e b i i g n o e y t e u t e c n an n t e n o d rt ma e t e p o l l a n t e i f i fs i a i ft u l n s e d w d b h u n o e a i e o h d

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类型、成藏模式及勘探思路

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类型、成藏模式及勘探思路
虑发 育 有 效 裂 缝 带 的 构造 ( 斜 型 或 断 背 斜 型) 闭 。 图 5表 9参 1 背 圈 6 关 键 词 : 酸 盐 岩 ; 集 层 ;海相 ;层序 地 层 ;成 藏 模 式 ; 探 思路 碳 储 勘
中图 分 类 号 : E 2 . T l21 文献标识码 : A
蹦 .
. 唧 _ 洲 重 圣
一 一 一 一 一 L 蜘 一 . l … 一 一 一 ~ 薹 l 呈 一
0引 言
对 全球 l 6 - 2 0 8 8 0 4年 问 发 现 的 9 0个 大 型 油 气 J
国海相 碳酸 盐岩油 气勘 探程 度 低 、 资源 潜 力 巨大 , 年 近
t 当量 ( 油 平均 单个 油气 田储量 4 1 4 0 油 当量 ) . 7 ×1 t , 合计 可采储 量 几乎 与碎 屑 岩 储 集层 油 气 田相 当 , 个 单
碳酸 盐岩油 气 田规模 比碎 屑 岩储 集 层 油 气 田大 得 多 。
别 是碳 酸盐岩储 集层 油集 层 油 气 藏 的勘 探 主 要 在 于 落 实 层序 及 旋 回地 层 格 架 下 不 同古地 理位 置 的礁 滩 体 时 空分 布 ; 岩 古 潜 山储 集 层 油 灰 气藏 的 勘 探 主 要在 于 识 别 岩 溶 缝 洞 系 统 及 其 充 填 物 性 质 ( 、 、 及 溶 洞 沉 积 物 等 ) 白云 岩 ( 幕 白云 岩 、 油 气 水 ; 内 白云 岩 古 潜 山) 集层 油 气 藏 的 勘 探 主 要在 于寻 找 具 备 有 效 直 接 盖 层/ 盖 组 合 的 构 造 ( 斜 型 ) 闭; 储 储 背 圈 斜坡 扇 储 集 层 油 气藏 勘 探 的 首 要任 务 是 落 实 层 序格 架下 - I 层序 界 面相 关 的斜 坡 扇 体 的 时 空 分 布 ; 9 型 白垩 及 裂 缝 性 灰 岩储 集 层 油 气 藏 的勘 探 应 主 要 考

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与油气

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与油气

维普资讯
孙 坨德 : [ 木 地 海 卞I 般 盐 岩 汕气 塔 1 I 碳
奥 陶 系碳 酸 盐岩 主要 分 布 在 奥 陶系 中一 下 部 , 台盆 区中西 部广 泛钻 遇 , 度 不均 , 下 到 上 在 厚 从
中9 0m碳 酸 盐 岩集 中在 卡 拉塔 尔 组 ,为 含 泥 白云
中 图分 类 号 :E 1 .;2 .1 T l 1 121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16 年生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8 年华东石油学 院毕业 ,20 92 93 00年获中国科学 院理
学博士学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现为中国石油 天然气股份公 司副总裁 。国内外发 表论
文 2 余篇 ,先后 获得铁人科技成 就铜奖 、国家科技进 步二 等奖各 l ,省 部级 科技成果奖 6 O 项
维普资讯




油 气
地 质
l 第4期 2譬
2 0 { l 』 0 7l 0 j
海 栩 论 坛
文 章 编 号 : 7 — 8 42 0 )0 — 01- 6 1 2 9 5 (0 7一 4 0 0 6 O
塔早木盆地海相碳 酸盐岩 与油气
1 碳 酸盐 岩 在 盆地 的分 布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的分布特点是层 系多 、 面 积大 , 向上在 震旦 系 、 武 系 、 陶 系 、 纵 寒 奥 石炭 系 、
收 稿 睢期 :0 6 0 — 6 2 0 — 4 2
区) 发育盐丘 ; 塔东地区寒武系则以白云岩与泥岩 互层 为 育 有 较 好 的碳 酸 盐岩 烃 源 岩 根 据 油 气 的 分布 与 聚集 特 点 , 碳 对
酸 盐 岩 油 气藏 作 了分 类 。论 述 了塔 里 木 盆地 碳 酸 盐 岩 油 气勘 探 的 前 景和 重 要 目标 。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地区油气成藏基本特征及勘探系统初探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地区油气成藏基本特征及勘探系统初探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地区油气成藏基本特征及勘探系统初探吕宝凤;夏斌
【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年(卷),期】2005(012)005
【摘要】油气成藏是一个动力学系统,包括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动力学条件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配合.油气勘探是针对油气成藏特征的一个系统工程.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地区油气在成藏条件、成藏过程、油气藏定位等方面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传统的研究和勘探方法已不完全适合当前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油气成藏地质特征认识不足、针对性的勘探措施匮乏.根据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提出新的勘探工作应分三个步骤进行:①研究成藏的基本条件;②各成藏条件间有机配合的过程及其结果;③在储集域、压力域、叠置域等六个方面加强钻前预测,并以此为基础指出勘探靶区和相应的技术措施.
【总页数】3页(P21-23)
【作者】吕宝凤;夏斌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3
【相关文献】
1.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作用及其差异性——以普光、毛坝气藏为例[J], 刘昭茜;梅廉夫;郭彤楼;凡元芳;汤济广;沈传波
2.中国南方海相层系油气成藏特点与勘探方向 [J], 肖开华;沃玉进;周雁;田海芹
3.中国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点及勘探领域 [J], 何治亮;金晓辉;沃玉进;李慧莉;白振瑞;焦存礼;张仲培
4.中国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条件与有利勘探领域分析 [J], 李大成;赵宗举;徐云俊
5.中国大陆构造强烈活动性对海相盆地油气成藏和勘探的影响 [J], 池英柳;赵文智;门相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世界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分布特征

世界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分布特征

世界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分布特征一、本文概述碳酸盐岩作为一类重要的沉积岩,因其独特的储油、储气性能,在全球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中占据重要地位。

碳酸盐岩大油气田,指的是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发现的、具有显著经济价值的油气藏。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分析世界范围内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分布特征,揭示其地质背景、储层特性、成藏规律,以及勘探开发的现状与挑战。

通过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碳酸盐岩油气藏的认识,也有助于指导未来的油气勘探工作,为全球的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形成条件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形成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地质条件和过程,这些条件共同构成了碳酸盐岩油气藏生成的独特环境。

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对油气生成具有重要影响。

在温暖、浅海的环境下,生物活动旺盛,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碳酸盐岩沉积。

这些沉积物在埋藏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作用,形成了丰富的烃源岩,为油气的生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碳酸盐岩储层的多孔性和渗透性对油气聚集和运移至关重要。

碳酸盐岩由于其矿物成分和沉积特性,容易形成溶洞、裂缝等储集空间,这些空间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储集和运移通道。

同时,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也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碳酸盐岩地区的构造活动对油气成藏具有关键作用。

构造活动不仅形成了油气运移的通道和聚集的场所,还通过改变储层的物性、封闭油气藏等方式,对油气成藏起到控制作用。

碳酸盐岩地区的盖层条件也是油气成藏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盖层能够有效地封闭油气藏,防止油气的逸散和散失。

碳酸盐岩地区的膏盐岩、泥岩等盖层,由于其致密性和封闭性,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

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形成是多因素、多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只有在具备了合适的沉积环境、储层条件、构造活动和盖层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碳酸盐岩油气田。

三、世界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分布概况碳酸盐岩作为全球重要的储油储气介质,其分布广泛,且在不同地质环境下形成了众多大型油气田。

碳酸盐岩油气藏地震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碳酸盐岩油气藏地震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2)埋藏相对较深。
碳酸盐岩油气藏在几个地区埋藏相对浅的在3000米左右,深的超过
7000米。
2800-3400
铁山坡 剑阁
5000-7000m
4800-5800m 4200-4800m 3300-4400m
普光
生物岩隆相
3200-4100m
渡口河 七里北 罗家寨 黄龙场 五百梯
龙岗
4700-7000m
碳酸盐岩油气藏地震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碳酸盐岩油气藏地震勘探面临的 主要问题与挑战
川庆物探公司
碳酸盐岩油气藏地震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1、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分布和特点
2、地震勘探面临的主要难点 3、地震勘探的技术思路
川庆物探公司
1.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分布和特点
碳酸盐岩油气藏地震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难点一: 地表条件复杂。起伏地表、表层结构复杂、资料信噪比低
涵盖几乎所有陆地地貌
山地
盐碱滩
黄土
平原草地
沙漠
戈壁
川庆物探公司
碳酸盐岩油气藏地震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出露地表岩性有碳酸盐岩、砂岩、砾岩、黄土、砾石、沙丘等
嘉陵江灰岩
须家河砂岩
砾岩
黄土
砾石
沙丘
川庆物探公司
碳酸盐岩油气藏地震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1)分布广、储产量大、我国勘探程度低。
中国四川、塔里木、鄂尔多斯、华北、柴达木、准噶尔及南方等地区海相 碳酸盐岩均大量分布,碳酸盐岩油气藏分布也广。 据不完全统计: 可采储量占72%、产量占62%(全球) 探明油7.4%、天然气6.5%(我国)
准噶尔
塔里木 柴达木 鄂尔多斯 华北
四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汇报提纲
1、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概述 2、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及成因 3、碳酸盐岩储层油气勘探方向
8
1-1、塔中型台缘高能相带礁滩体储层
(1)塔中晚奥陶世良里塔格组礁储层不发育,塔中30、44井见有少
量的格架岩,但规模很小,并完全为胶结物充填,不是有效储层, 这与原先认为的礁油气藏有很大的不同; (2)棘屑灰岩常常被作为礁来看待,而事实上这套棘屑灰岩形成于 潮下浅滩环境,是塔中地区非常重要的优质储层;
天然气3880亿方
中1
中古1 中古5
中古7 塔中83
(3)轮南凸起及斜坡部位奥陶系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展现多层系立体含油的 勘探前景:奥陶系潜山油藏(轮南油田+塔河油田)探明储量7.67亿吨,形成年680万 吨的产能;斜坡部位良里塔格组、一间房组和鹰山组勘探取得重大进展,具有形成 10亿吨级油区的有利条件,被认为是岩溶喀斯特储层
(3)巴楚一间房组露头生物礁地质建模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塔中Ⅰ号 坡折带礁储层的认识,塔中Ⅰ号坡折带台地边缘是棘屑灰岩滩储层
勘探最有利的地区;
海绵格架岩
4879.00- 4887.00m
4857~4888工业油气流(油40.8方/日,气92200方/日), 但岩心和薄片揭示真正出油的层段为4879-4887m井段的 棘屑灰岩和砂屑灰岩,不在生物礁发育段
气151亿方
TZ82 ZG4
ZG7 TZ721
塔中72-塔中16井区
W
控制面积:120km2 储量:油4114万吨
气121亿方
4
(2)塔中北斜坡鹰山组油气勘探有新发现,中部塔中722井获得高产油气流,中古 5、7井油气显示活跃,西部甩开的预探井-中古17井喜获高产油气流,中古1井钻遇 良好储层,被认为是岩溶喀斯特储层
艾丁4井(AD4) 一间房组 6448.5-6558.0m井段 完井试油,掺稀生产 16mm油嘴,日产1018吨
O1+2
(5)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下奥陶统白云岩储层是非常重要的勘探领域,而且发育多种 类型的白云岩储层,虽然勘探程度较低,但勘探潜力大
1)以牙哈10、和4井为代表的萨布哈白云岩储层; 2)以英买321井为代表的潜山白云岩储层; 3)以英买4、6、32井及牙哈303井为代表的结晶白 云岩储层; 4)以牙哈7x-1、303井为代表的颗粒白云岩储层; 5)以方1井为代表的蒸发渗透回流白云岩储层。
台缘礁滩体储层比台内礁滩体储层发育,侧向上更连续
1-2、塔北型台缘高能相带礁滩体储层牙哈7xຫໍສະໝຸດ 1井储层综合评价图355Ma
5820 5830 5840 5850 5860 5870 5880 5890 5900 5910 5920 5930 5940 5950
K
∈2
颗粒白云岩储层
YH7X-1,5833.00
塔中44井良里塔格组生物礁发育段柱状图
5018.80
滩相的砂屑灰岩和颗粒灰岩
5010.60
5100.05
珊瑚
5100.05
TZ621
TZ62
油38方,气29762方
TZ621,4871.71
TZ621,4872.08
TZ62,4751.83
TZ82,5380
TZ82
TZ621
TZ62 4750-4754
TZ62 4750-4754
灰泥溶孔:形成于早期大气淡水渗流带的泥杂基淋溶并被 保存下来(或呈残留);泥屑溶孔:形成于埋藏成岩环境的有 机酸溶蚀,而且以溶蚀藻泥屑、泥晶套、残留的泥杂基 为特征,具选择性溶蚀的特点
TZ62 4758-4760
残 留 的 亮 晶 方 解 石 晶 间 孔 : 泥 亮 晶 棘 屑 灰 岩 ,A 4752.54m,;B 4753.85m
TZ86
ZG19
ZG18 TZ88
ZG17
ZG16
塔中86-塔中45井区 控制面积:165km2 储量:油3416万吨
气284亿方
ZG20 TZ85 ZG3
ZG2 ZG1 TZ54
E
塔中82-塔中62-塔中26井区 探明面积:189km2 储量:天然气771亿方
凝析油4028万吨
ZG5
中古2井区 控制面积:56km2 储量:油122万吨
Ⅰ/ Ⅱ类储层 Ⅰ/ Ⅱ类储层
小礁大滩
Ⅰ/ Ⅱ类储层
小礁小滩
Ⅰ/ Ⅱ类储层 Ⅰ/ Ⅱ类储层
礁基、礁翼、礁内滩、台缘(内)滩及礁坪为有效储层(Ⅰ、Ⅱ类储层),但对储层最 大的贡献者是台缘(内)滩及礁基,因它们构成了有效储层体积的主体;
台内礁间无论是中高能滩、中低能滩,还是滩间海,均为Ⅳ类储层;台缘礁间台缘滩 及礁基向礁间的延伸沉积,中高/中低能滩为Ⅰ/ Ⅱ类储层,其余为Ⅳ类储层;
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
1、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概述 2、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及成因 3、碳酸盐岩储层油气勘探方向
1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概述
勘探实践证实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主要发育三大类储层
控制作用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构造作用
高能相带礁滩体储层
多成因的白云岩储层
多旋回构造运动叠加 改造的岩溶喀斯特储 层
亮晶方解石溶孔:泥亮晶棘屑灰岩,A 15.26/61; B 15.26/61
棘屑灰岩储层成因机理:①藻屑、藻泥屑、 藻泥晶套的发育;②颗粒要能构成坚固的 格架(颗粒的大小和含量);③大气淡水 林溶;④埋藏溶蚀的叠加改造
塔中62井4735-4760m大气淡水 渗流带→潜流带淋溶剖面,三 次海平面下降和台地暴露
储层类型 台缘礁或滩相储层 台内礁或滩相储层 萨布哈白云岩储层 渗透回流白云岩储层 埋藏白云岩/埋藏岩溶 热液白云化/埋藏岩溶 内幕岩溶型储层 岩溶喀斯特储层 构造-压力耦合的裂缝型储层
3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概述
(1)塔中Ⅰ号坡折带良里塔格组: 截至2007年底,东部地区已连片探明油气当量超亿 吨(1.5亿吨),被认为是高能相带礁滩体储层;中西部中古2、中古16井获得工业油 气流,进一步扩大了含油气面积
塔中北斜坡带下奥陶统岩溶喀斯特储层预测图
塔中83井区
ZG3
ZG1
控制面积:97.2km2 储量:油3297万吨
气436亿方
ZG19
ZG18 ZG17
ZG5 ZG4 ZG7 TZ83
TZ721
TZ452
TZ12
TZ722
ZG21
ZG42
ZG41
中古17
有利勘探面积1766km2 资源量:石油1.06亿吨
YH7X-1,5833.00
YH7X-1,5833.00
YH7X-1,5833.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