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怎样写包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包袱书写格式

包袱书写格式旧俗,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是阴间放鬼的日子,亡人在此期间被阎王放出来,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祀。
这个有人看做是封建迷信,但是也有人将此当作一种习俗。
自己把握。
引述一些民俗材料:农历进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间,每天正午前又家中男丁打印纸钱,一张八开纸裁成三张,每张纸在打印时,只能打印七、九排,成单数。
打印好后,用白纸包好,三、七、九张钱纸成单数包一包。
写包袱:正面共分四行由右至左竖排,写给祖人的格式,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祖考公老大人收"、"孙曾孙玄孙祀";如果死者的儿子活着,写包袱时称呼、落款以儿子为主。
即: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考公老大人收"、"男率孙曾孙玄孙祀"。
包袱的背面写上"封"字。
如若不能到坟前供祭,那就在外地焚化包袱,包袱就要送几个给"力夫",包袱正面写"力夫"二字即可。
有说法就是包袱背面除了写“封”字,还要写上亡故的地点,详细程度类似邮递,但无须具体门牌。
这里列出一下写包袱的格式,一般只需要写头包,后面的包袱则写以某字为号第XX。
七月半,中元节,写包,称呼格式农历七月半俗称中元节,也叫鬼节,是民间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
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准备给老人烧包。
据传说,七月初一开鬼门,阎王爷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让他们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归人间检查后代们的善恶情况,在阳间的人们就举办一些祭拜活动来款待他们,尤其是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间来的鬼魂。
现将我们这地方过七月半烧包的习俗介绍如下:一、接老人:就是在七月初,把写有先人名号的祖宗牌挂在家中墙上,牌位下边的桌上摆放金山、银山、鲜花、香花、麦芽、盘香、蜡烛等摆设和水果、蛋糕、糖果等供品,每天早中晚做新鲜饭食供奉,供奉时需要先净手作揖上香,供饭完后需要烧化纸钱。
中元节封包书写格式

中元节封包书写格式
中元节,每年农历七月十五。
我的家乡叫七月半,也叫“鬼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
每年七月十五这天,家家户户都会购买一些冥币、纸钱(草纸),杀一只鸭子,滴几滴鸭血均匀洒在上面,装在封包里面,写上已故先人的名字。
到了傍晚就开始焚烧,寄给祖先和逝去的亲人,以尽孝道。
祖宗十八代称呼
封包书写格式:(从右至左)
今逢中元之期,谨备冥钱壹包封,敬奉金银冥衣钱财等。
故(××)考妣,老大人、老孺人冥中受用。
阳上孝(×××)等祀。
公元二O二一年八月二十二日焚化。
称谓关系
按先人辈分从高到低书写封包:
一、故烈祖陈公茂伦老大人,妣申氏老孺人冥中受用。
阳上孝弟孙(×××)等祀。
二、故曾祖陈公荣锦老大人,妣刘氏老孺人冥中受用。
阳上孝曾孙(×××)等祀。
三、故祖考陈公昌顺老大人,妣廖氏老孺人冥中受用。
阳上孝孙(×××)等祀。
四、故伯祖考陈公昌富老大人,妣刘氏老孺人冥中受用。
阳上孝侄孙(×××)等祀。
五、故伯祖考陈公昌贵老大人,妣肖氏老孺人冥中受用。
阳上孝侄孙(×××)等祀。
六、故显考陈公绍英老大人冥中受用。
阳上孝男(×××)等祀。
七、故岳父杨公万珠老大人冥中受用。
阳上孝婿(×××)祀。
中元节白包的写法

中元节白包的写法
中元节白包的写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和格式:
1.封面写法:
o在白包的背面或者适当的位置写上一个大大的“封”字,这个字通常写在袱子折叠相交的位置,表示这是封好的包裹。
2.右上角写法:
o如果是特定的节日如中元节,可以在右上角写上“中元寄钱”或“中元胜会之期”,表明这是为中元节准备的祭祀用品。
3.中间主体部分写法:
o从右到左各列内容通常如下:
▪第一列:写上“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X封”,其中X是实际打包的封数。
▪第二列:写上“上奉XX”,这里XX是收件人的名字或者称谓,如果是祖先则可以用“故显考妣”(对过世父母的敬称)或其他适当的称呼。
4.其他注意事项:
o对于性别和辈分的区分,如果是男性祖先,可以写“大人”;如果是女性祖先,可以写“孺人”。
o如果是孙辈给祖辈烧包袱寄钱,对于祖辈的称呼应为“显祖考”或“显祖妣”。
o在写名字时,按照传统习俗,“讳”字要朝右挪半个字,以示尊敬,上辈人的名字不能随便说随便写,男的接着写名讳,女的写姓氏即可,不写名字。
5.最后确认:
o检查所有的文字是否清晰、工整,确保没有错别字或者遗漏的信息。
以上是一般的中元节白包书写格式,具体的写法可能会因地域和习俗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参考当地的习俗和指导来进行书写。
中元节写包的格式与称呼模板

中元节写包的格式与称呼模板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祀祖先和亡灵,并向他们送上食物和衣物。
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写包也是中元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下面是关于中元节写包的格式与称呼模板。
中元节写包的格式一般是红色或黄色的小纸包,上面用黑色墨水写上祖先或者亡灵的名字。
包内通常放有食物、饮品、香烛等供品。
下面是一份中元节写包的格式模板:包装材料:红色或黄色的纸张书写工具:黑色墨水笔包装内容:食物、饮品、香烛、纸钱等书写方式:用黑色墨水笔写出祖先或亡灵的名字封口方式:用红线或黄线将包口系紧在中元节写包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祖先或亡灵的名字应该准确无误地写在包上,以示尊重。
2.包装的食物和饮品应该是祖先或亡灵喜爱的,可以根据他们在世时的口味来选择。
3.香烛可以代表祖先或亡灵的灵魂,所以要确保点燃时安全,避免引发火灾。
4.纸钱的数量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来决定,没有固定的数目要求。
关于中元节写包的称呼模板,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祖先:亲爱的(祖先的名字),我为您准备了这份虔诚的馈赠,请您接受。
2.亡灵:亲爱的(亡灵的名字),我为您准备了这份虔诚的馈赠,请您接受。
3.多位祖先或亡灵:亲爱的(祖先或亡灵的名字),我为您们准备了这份虔诚的馈赠,请您们接受。
在称呼时,可以根据自己与祖先或亡灵的关系来适当调整称呼的亲密程度。
总之,中元节写包的格式与称呼模板是我们对祖先或亡灵表达敬意和思念的一种方式。
每年中元节,我们都可以按照这个模板,准备一份特别的写包,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与怀念。
这样的传统习俗不仅是对我们的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亲人的深深怀念和感恩之情的表达。
中元节写包的格式与称呼模板 (2)

中元节写包的格式与称呼模板
写包的格式一般为长方形纸包,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
上部一般用红色包纸,上面写上收件人的姓名及尊称,如“亲爱的XX先生/女士”。
中部用白色包纸,写上祝福语
或问候语,如“祝中元节快乐”、“愿您平安喜乐”等。
下部再用红色包纸,用红丝线或红彩带系紧,以寓意吉祥
喜庆。
称呼模板可以根据收件人的身份和关系进行调整,以下是
一些常用的称呼模板:
- 亲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姐姐/哥哥:适用于家人或亲近的长辈。
- 尊敬的XX先生/女士:适用于上级、领导、老师等对自己有指导、教育等重要影响的人。
- 亲爱的XX同事/朋友:适用于同事、朋友等关系密切的人。
- 亲爱的XX:适用于与对方有亲近关系但无特殊身份的人。
根据具体情况和关系,可以进行适当的称呼调整,使得包的内容更贴近实际情况和关系。
最重要的是尊重对方,传递真诚祝福。
中元节写包的格式与称呼模板

中元节写包的格式与称呼模板1500字中元节(The Ghost Festival)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华人世界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中元节,人们会祭祀祖先和亡灵,并举办各种庆祝活动。
中元节时,人们还会准备精美的包装,将粽子等食物送给亲朋好友。
下面是中元节写包的格式与称呼的模板,供您参考:一、格式:[收件人姓名][收件人地址][邮编][日期]亲爱的[收件人姓名]:祝您中元节快乐!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特地为您准备了一份精美的中元节礼物。
开盖之前,请先读下面的祝福语:愿您的人生如同粽子一样,甜蜜可口;愿您的幸福如同粽子馅料一样,丰富多彩;愿您的生活如同粽子的包装一样,精美绝伦。
粽子是中元节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我精心挑选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包装在这个礼物盒里。
您可以品尝到甜枣粽、咸肉粽、豆沙粽和五谷杂粮粽等等。
每个粽子都经过精心制作,保证新鲜美味。
此外,我还准备了一份精美的贺卡,上面写着我对您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希望这份贺卡可以给您带来快乐和温暖,并表达我对您的深深祝福。
中元节虽然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但我相信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祭祖和祭拜亡灵,更在于传递爱和关怀。
我希望这份礼物能够传达我的心意,让您感受到我的关心和思念。
最后,再次祝您中元节快乐!希望您能喜欢这份礼物,也希望我们能在不久的将来见面,一起共度更多美好的时光。
此致敬礼[您的姓名]二、称呼模板:1. 亲爱的[收件人姓名],2. 尊敬的[收件人姓名],3. 亲爱的[收件人称呼],4. 尊敬的[收件人称呼],请根据您与收件人的关系选择适合的称呼。
例如,与亲人好友之间可以使用亲爱的,而与长辈或上级之间可以使用尊敬的。
如上所述,以上是中元节写包的格式与称呼的模板。
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微调,以使信件更贴近您与收件人之间的关系。
祝您在中元节期间,享受美食、感受亲情和友情的温暖!。
七月半中元节写包格式

七月半中元节写包格式【篇一: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包袱书写格式】包袱书写格式旧俗,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是阴间放鬼的日子,亡人在此期间被阎王放出来,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祀。
这个有人看做是封建迷信,但是也有人将此当作一种习俗。
自己把握。
引述一些民俗材料:农历进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间,每天正午前又家中男丁打印纸钱,一张八开纸裁成三张,每张纸在打印时,只能打印七、九排,成单数。
打印好后,用白纸包好,三、七、九张钱纸成单数包一包。
写包袱:正面共分四行由右至左竖排,写给祖人的格式,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祖考公老大人收、孙曾孙玄孙祀;如果死者的儿子活着,写包袱时称呼、落款以儿子为主。
即: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考公老大人收、男率孙曾孙玄孙祀。
包袱的背面写上封字。
如若不能到坟前供祭,那就在外地焚化包袱,包袱就要送几个给力夫,包袱正面写力夫二字即可。
有说法就是包袱背面除了写“封”字,还要写上亡故的地点,详细程度类似邮递,但无须具体门牌。
这里列出一下写包袱的格式,一般只需要写头包,后面的包袱则写以某字为号第xx。
七月半,中元节,写包,称呼格式农历七月半俗称中元节,也叫鬼节,是民间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
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准备给老人烧包。
据传说,七月初一开鬼门,阎王爷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让他们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归人间检查后代们的善恶情况,在阳间的人们就举办一些祭拜活动来款待他们,尤其是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间来的鬼魂。
现将我们这地方过七月半烧包的习俗介绍如下:一、接老人:就是在七月初,把写有先人名号的祖宗牌挂在家中墙上,牌位下边的桌上摆放金山、银山、鲜花、香花、麦芽、盘香、蜡烛等摆设和水果、蛋糕、糖果等供品,每天早中晚做新鲜饭食供奉,供奉时需要先净手作揖上香,供饭完后需要烧化纸钱。
二、封包:包,也叫包袱,封包就是将纸钱分为约一公分厚一叠一叠的然后用封皮封成包。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包袱书写格式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包袱书写格式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盂兰节或鬼节。
在中元节,人们会为祖先和亡灵祭拜祈福,同时也会扎制包袱来寄托对祖先和亡灵的思念和祈福之意。
以下是中元节包袱的书写格式:
一、包袱的准备
1. 准备一块白色或黄色的布料作为包袱的材料,可以选择方形或长方形。
2. 准备一根红色或黄色的绳子,用于扎实包袱。
二、包袱的书写内容
1. 在布料的中央上方写上“中元节”或“盂兰节”的字样。
2. 在布料的中央下方书写祭拜对象的名字,可以是祖先的名字或亡灵的名字。
3. 在布料的四周,可以添加一些祈福的话语或祝福的词句,表达对祖先和亡灵的思念和祈福之意。
三、包袱的书写工具
1. 使用黑色或红色的水性笔或绘画笔进行书写,确保字迹清晰可见。
2. 如果你具备写毛笔字的技巧,也可以使用毛笔进行书写。
四、包袱的书写技巧
1. 字迹要工整、清晰,可以先用铅笔勾勒轮廓,再用笔进行书写。
2. 字体大小要适中,不要过小或过大。
3. 如果对书写技巧不熟悉,可以参考书法字帖或请懂书法的人士帮忙书写。
五、包袱的包扎方法
1. 将书写好的布料平放在桌面上,将包袱的四个角分别折叠到中心点。
2. 用绳子将包袱的四个角绑扎在一起,以固定包袱的形状。
3. 绑扎好后,可以再次检查字迹是否清晰,绳子是否牢固。
以上是中元节包袱的一般书写格式和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祝你在中元节能够寄托对祖先和亡灵的思念和祈福,并度过一个祥和祭祀的节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元节怎样写包【篇一:中元节(七月半)封包写法】孝家称呼烧袱子火单写法九代:称鼻祖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耳孙八代:称远祖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云孙七代:称太祖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乃孙六代:称烈祖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五代:称天祖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四代:称高祖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三代:称曾祖父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二代:称祖父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一代:称父亲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父之兄:称伯伯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父之弟:称叔叔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父之堂兄:称伯伯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孝堂侄父之侄:称兄或弟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堂兄或弟母之父:称外祖父故外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孙母之兄或弟:称舅故舅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侄母之伯爷:称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堂外孙母之堂兄:称堂母舅故堂母舅公讳老大人收用堂外侄父之姐夫:称姑父故姑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内侄具父之姐妹:称姑母故姑母府氏老孺人收用胞侄叩父之姑爷:称故姑公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内侄孙叩父之姑娘:称姑婆故姑婆府氏老孺人收用孝侄孙叩同父母之姐:称胞姐故胞姐府氏收用胞弟叩胞姐之丈夫:称姐夫故姐夫收用内弟叩孝弟孙孝来孙孝玄孙孝曾孙孝孙孝男母之姐夫:称姨父故姨父府老大人收用姨侄叩母之姐妹:称姨母故姨母府老孺人收用姨侄叩妻之父:称岳父故岳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婿叩妻之伯爷:称伯岳父故伯岳考公讳老大人收用侄婿叩妻之伯娘:故伯岳妣母讳氏老孺人收用侄婿叩妻之祖父:故内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孙婿叩妻之姐夫:故襟兄收用襟弟叩妻之姐姐:故姨姐府氏收用姨妹弟叩祖母之姨侄:故姨表爷公讳老大人收用表侄叩母之姨侄:故姨表兄收用姨表弟岳母之舅娘老表:内表母舅老大人收用外侄婿妻之表兄:内表兄收用表妹弟乾爹:故寄父考老大人收用寄男叩乾爹之父亲: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孙男叩乾爹之岳父: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外孙乾爹之子:故寄兄收用寄弟叩妻之保爷:故寄岳考老大人收用寄子婿后父:故继父老大人收用继男叩后母:故继母老孺人收用继男叩大妈的儿子与小妈:故妾母老孺人收用孝嫡男小妈的儿子与大妈:故嫡母老孺人收用孝庶男奶妈:故乳母府氏收用孝奶男丈夫:故良人收用荆室叩妻:故贤妻收用为夫具朋友:故彦兄收用世弟叩老庚:故庚兄收用庚弟叩后夫与前夫:故同绿收用同绿弟公讳:老大人收用世侄叩手艺与师父:故恩师老大人收用孝门徒叩拜把弟兄:故血兄收用血弟道士与老师:金羽化法师大真人收用门徒异族化纸:故异族收用异族叩伯或叔与侄:故贤侄收用愚伯或叔亲家:故姻兄收用姻兄叩未婚夫与妻:故结发府断弦妹收用断弦兄未婚妻与夫:故淑配府无缘兄无缘妹父亲与儿:故幻化亡男反念父翁父与媳妇:故幻化亡女媳反念翁父父亲与女:故夭命亡女反念父岳父与女婿:故贤门亡婿反念岳与亲家之祖:故太姻尊姻内侄孙乞丐与施主:故施主丐人叩祭祀写袱子书写格式:1、天运年月日火化祀具故老人收用上今当之期化帛一封奉背面写封号2、中间写“故考某某某老大人收用”左写“天运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右写“今当中元胜化帛虔具冥冥钱共多少封奉”3、七月半右写“今逢月半(或者中圆)之期处备钱币(冥钱)一封(或一包)奉上中间写“故考某某某老大人名下收用”中间加上:孝什么什么奉上左写“天运(或者公元)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以在左上加点水陆通行风雨无阻之类的东西后面大大的封口【篇二: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包袱书写格式】包袱书写格式旧俗,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是阴间放鬼的日子,亡人在此期间被阎王放出来,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祀。
这个有人看做是封建迷信,但是也有人将此当作一种习俗。
自己把握。
引述一些民俗材料:农历进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间,每天正午前又家中男丁打印纸钱,一张八开纸裁成三张,每张纸在打印时,只能打印七、九排,成单数。
打印好后,用白纸包好,三、七、九张钱纸成单数包一包。
写包袱:正面共分四行由右至左竖排,写给祖人的格式,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祖考公老大人收、孙曾孙玄孙祀;如果死者的儿子活着,写包袱时称呼、落款以儿子为主。
即: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考公老大人收、男率孙曾孙玄孙祀。
包袱的背面写上封字。
如若不能到坟前供祭,那就在外地焚化包袱,包袱就要送几个给力夫,包袱正面写力夫二字即可。
有说法就是包袱背面除了写“封”字,还要写上亡故的地点,详细程度类似邮递,但无须具体门牌。
这里列出一下写包袱的格式,一般只需要写头包,后面的包袱则写以某字为号第xx。
七月半,中元节,写包,称呼格式农历七月半俗称中元节,也叫鬼节,是民间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
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准备给老人烧包。
据传说,七月初一开鬼门,阎王爷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让他们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归人间检查后代们的善恶情况,在阳间的人们就举办一些祭拜活动来款待他们,尤其是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间来的鬼魂。
现将我们这地方过七月半烧包的习俗介绍如下:一、接老人:就是在七月初,把写有先人名号的祖宗牌挂在家中墙上,牌位下边的桌上摆放金山、银山、鲜花、香花、麦芽、盘香、蜡烛等摆设和水果、蛋糕、糖果等供品,每天早中晚做新鲜饭食供奉,供奉时需要先净手作揖上香,供饭完后需要烧化纸钱。
二、封包:包,也叫包袱,封包就是将纸钱分为约一公分厚一叠一叠的然后用封皮封成包。
包,分为花包和白包,花包和白包的区别主要是封皮上有无沙衣和路票,沙衣相当于衣物等行李,路票相当于过路的介绍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花包,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白包。
白包用于死亡未满三年的人(也叫新亡人),花包则用于死亡超过三年的先人。
三、写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关栏目内写上先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烧包者的姓名及时间等。
这虽是一项简单工作,但由于学校里没这科目,就使许多人不懂而经常弄错。
写包时,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烧包的后人之间的关系,然后才按规定的称呼写包。
现将其体写法介绍如下:1、封皮内容解释:封皮的文字是直排的,从右到左各列内容(以花包为例,括号内为解释)为:第一列: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封(中元节鬼魂胜会之期虔诚准备冥界纸钱并打包成多少封)第二列:上奉(恭敬地奉送给)第三列:故收用(已经故去的xxxx老人收用)第四列:孝祀(阳世孝人xxxx祭奠)第五列:天运年月日叩化(农历xx年xx月xx日跪拜焚化)2、各列内容写法:第一列:如果是花包,就在下边“封”字前空白处填上包的封数,一包为1封,一驮是2封,按写给某先人的包总封数填写。
如果是白包,则“中元胜会之期”处是空白,需要填上“中元胜会之期”,之所以留空白,是因为对新亡人需要烧七七包、一周年包、二周年包和三周年包,每次烧包填写内容不同,因此就留空白让烧包的人根据情况填写。
写七七白包时,空白处一七写“首七化财之期”,二七写“二七化财之期”,以此类推,七七写“毕七化财之期”;烧一周年包,空白处写“小祥化财之期”,烧二周年包,空白处写“大祥化财之期”,烧三周年包,空白处写“除服化财之期”。
第二列:一般不用填写,但若第一列未留空白填封数的,则在“上奉”之前填写封数。
如包是老的写给小的,则应将“上奉”改为“付与”。
第三列:如果是新亡人,需要在“故”字之前写“新”字,如果封皮上无“故”字的,则写“新故”或“新逝”二字。
“故”字之后是写先人的称呼和姓名,不同关系不同辈分的写法不同。
首先是需要在“故”字之后姓名之前写明先人与送包人的关系(具体见附表);其次是男人称考,女人称妣,但如先人是送包人的同辈和小辈的则不可称考妣,直接写明关系就行;其三是写姓名和性别,并且姓和名是分开的,如男先人写“某公某某”(前一“某”为姓,“公”为性别,后二“某某”为名),女先人写“某母某氏”(前“某”为夫家之姓,后“某”为外家之姓,因古代女人们多无学名只有小名,而称小名又不够尊重就根据外家之姓称某氏);其四是在先人的性别之后把男先人称老大人把女先人称老儒人,如果是老的写给小的,则不分性别只在姓名之后写“名下”即可。
“收用”这里,有的是“正魂收用”,有的是“冥中收用”,这个不用管。
第四列:在“孝”字之后写送包人自己与收包人的关系(自称)及姓名,这与第三列一样是比较复杂,不同关系不同辈分的称呼是不同的(具体写法见附表)。
第五列:这列的写法比较简单,把具体烧包那天的农历年月日写清楚就行。
补充一点,就是在包的反面,需要在封口处写上一较明显的“封”字表示密封,意思是此包经送包人打上封条,非收包人不得拆开,这个“封”字本来是用印章盖的,但一般人家都没有印章就用毛笔或软笔写上,如果封皮上本身有“封”字的就不用麻烦了。
四、烧包:就是在七月十三晚上将封好的包烧化送给先人。
关于烧包也是有规则的,不是随便就拿去烧。
烧包的步骤首先是捆包,就是把写好的包按两封为一驮先用细绳捆好以便托运;其次喂马,就是对承担托运任务的纸马进行喂料,即找些粮食、青草和水等放在堆马匹的地方让其吃饱;第三是供马夫,就是请赶马的纸人们吃饭,同时还烧纸钱给他们作赶马费用;第四是上驮子,就是将已捆好的包抬上马背,实际是将纸马夹捆好的两包中间;第五是画烧包圈,就是用白灰在准备烧包的地方(一般是门口院内)画一个有出口的圆圈,直径约一米,出口对着大路方向;第六是插引路香,就是烧一把燃香沿烧包圈出口到大路之间顺路每隔2—3米插一柱香,作路灯指引马队出发;第七是砌包,就是将需要烧的包在烧包圈内堆放成有一定空间的形状(一般是中空的塔形)以便燃烧焚化。
第八是烧包,就是对堆砌好的包用纸钱点燃焚化,边烧边念先人的名字请他们各人来认领自己的钱。
在焚化到中途的时候,顺便将家里供奉的那些金山银山、香花、纸花等供品烧掉,同时在烧包圈外另烧一些散纸钱,边烧边念请那些无人侍奉的孤魂野鬼们来领用。
其他网上材料:包袱的反面都只写一个字:封。
草体,压着折纸的缝写,代表封口,在邮寄的路上不要让别人拿了去。
【篇三: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谢五八一年一度的中元节来临,按民间风俗,各地都忙于“接公公奶奶”回家祀奉。
但也有一些人对中元节习俗知之甚少,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或者平时接触这种仪式不多的人,就不知怎么“接”,怎么“送”,怎么“祭”,怎么写封包。
有些人知道我是研究民俗的,于是,每年都有人跑来问我,或打电话问我,我就我所知道的,一一作答。
但这都是个对个解答,不够大众了解,为了普及,在此作文以答。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三元”之说,即: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庆新年,吃元宵;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谷物新熟,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食寒食,纪念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