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包袱书写格式

合集下载

中元节写袱子

中元节写袱子

中元节写袱子【篇一:袱子的书写格式和称呼】袱子的书写格式和称呼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老人死三年内:亡男称新逝显考,亡女称新逝显妣。

三年后:亡男称故显考,亡女称故显妣。

孝家称呼烧袱子火单写法自称九代:称鼻祖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耳孙八代:称远祖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云孙七代:称太祖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六代:称烈祖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五代:称天祖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四代:称高祖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三代:称曾祖父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二代:称祖父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一代:称父亲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父之兄:称伯伯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父之弟:称叔叔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父之堂兄:称伯伯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孝堂侄父之侄:称兄或弟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堂兄或弟母之父:称外祖父故外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孙母之兄或弟:称舅故舅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侄母之伯爷:称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堂外孙母之堂兄:称堂母舅故堂母舅公讳老大人收用堂外侄父之姐夫:称姑父故姑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内侄具父之姐妹:称姑母故姑母府氏老孺人收用胞侄叩父之姑爷:称故姑公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内侄孙叩父之姑娘:称姑婆故姑婆府氏老孺人收用孝侄孙叩同父母之姐:称胞姐故胞姐府氏收用胞弟叩胞姐之丈夫:称姐夫故姐夫收用内弟叩母之姐夫:称姨父故姨父府老大人收用姨侄叩母之姐妹:称姨母故姨母府老孺人收用姨侄叩妻之父:称岳父故岳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婿叩妻之伯爷:称伯岳父故伯岳考公讳老大人收用侄婿叩妻之伯娘:故伯岳妣母讳氏老孺人收用侄婿叩妻之祖父:故内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孙婿叩妻之姐夫:故襟兄收用襟弟叩妻之姐姐:故姨姐府氏收用姨妹弟叩祖母之姨侄:故姨表爷公讳老大人收用表侄叩母之姨侄:故姨表兄收用姨表弟岳母之舅娘老表:内表母舅老大人收用外侄婿妻之表兄:内表兄收用表妹弟乾爹:故寄父考老大人收用寄男叩孝乃孙孝弟孙孝来孙孝玄孙孝曾孙孝孙孝男乾爹之父亲: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孙男叩乾爹之岳父: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外孙乾爹之子:故寄兄收用寄弟叩妻之保爷:故寄岳考老大人收用寄子婿后父:故继父老大人收用继男叩后母:故继母老孺人收用继男叩大妈的儿子与小妈:故妾母老孺人收用孝嫡男小妈的儿子与大妈:故嫡母老孺人收用孝庶男奶妈:故乳母府氏收用孝奶男丈夫:故良人收用荆室叩妻:故贤妻收用为夫具朋友:故彦兄收用世弟叩老庚:故庚兄收用庚弟叩后夫与前夫:故同绿收用同绿弟公讳:老大人收用世侄叩手艺与师父:故恩师老大人收用孝门徒叩拜把弟兄:故血兄收用血弟道士与老师:金羽化法师大真人收用门徒异族化纸:故异族收用异族叩伯或叔与侄:故贤侄收用愚伯或叔亲家:故姻兄收用姻兄叩未婚夫与妻:故结发府断弦妹收用断弦兄未婚妻与夫:故淑配府无缘兄无缘妹父亲与儿:故幻化亡男反念父翁父与媳妇:故幻化亡女媳反念翁父父亲与女:故夭命亡女反念父岳父与女婿:故贤门亡婿反念岳与亲家父母:故姻尊姻侄叩与亲家之祖:故太姻尊姻内侄孙乞丐与施主:故施主丐人叩祭祀节气与称谓祭祀节气名称祭祀节气名称新年拜年吃年饭团年清明拜扫死后百天卒哭端阳蒲节死后一年小样七月半中元死后二年大样腊月岁终死后三年除服除夕年尽烧灵除灵迁坟迁葬复山复土阴生冥寿父与子化纸雨打青梅丧明翁与媳化纸乐周云散叔与侄化纸青春游仙父与女化纸柳伤或折翼自已生日化纸母难结婚完聚嫁女迂归夫死再嫁再熙妻死再娶续弦妻与夫化纸无依夫与妻化纸失群自已结婚受室送男方结婚贺仪送女方出阁奁仪祝寿送礼寿敬建房迁居乔迁或菲仪送神化纸让解庆坛化纸庆贺神福立碑化纸竖碑祭祀写袱子书写格式:1、天运年月日火化祀具故老人收用上今当之期化帛一封奉背面写封号2、中间写“故考某某某老大人收用” 左写“天运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右写“今当中元胜化帛虔具冥冥钱共多少封奉” 四角写上火化成金(帛)3、七月半右写“今逢月半(或者中圆)之期处备钱币(冥钱)一封(或一包)奉上中间写“故考某某某老大人名下收用”中间加上:孝什么什么奉上左写“天运(或者公元)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 以在左上加点水陆通行风雨无阻之类的东西后面大大的封口【篇二: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包袱书写格式】包袱书写格式旧俗,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是阴间放鬼的日子,亡人在此期间被阎王放出来,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祀。

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

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

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谢五八一年一度的中元节来临,按民间风俗,各地都忙于“接公公奶奶”回家祀奉。

但也有一些人对中元节习俗知之甚少,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或者平时接触这种仪式不多的人,就不知怎么“接”,怎么“送”,怎么“祭”,怎么写封包。

有些人知道我是研究民俗的,于是,每年都有人跑来问我,或打电话问我,我就我所知道的,一一作答。

但这都是个对个解答,不够大众了解,为了普及,在此作文以答。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三元”之说,即: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庆新年,吃元宵;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谷物新熟,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食寒食,纪念贤人。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称:“三元者,元,本也。

但以上三官为万物之行本,故曰三元。

”题解称:“一切众生,生死命籍,善恶录,普皆系在三元九府,天、地、水三官考校功过,毫分无失。

所言三元者,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即天官检勾;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即地官检勾;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即水官检勾。

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三官之所统摄。

”赐福天官叫紫微大帝,赦罪地官叫清虚大帝,解厄水官叫洞阴大帝。

又说,这“三元”又分别是这“三官”的生日。

另外,八月十五日称中秋节,携老登高,为敬老日,但不在“三元”之内。

一、中元节概说一般地说,认为中元节源出于道教。

据《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

囚徒饿鬼,当时解脱。

”道教《太上三官经》又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道教认为:上元节是天官赐福日,中元节是地官赦罪日,下元节是水官解厄日。

所以中元日要赦免亡魂的罪责,普渡孤魂野鬼。

这就说明,至少在东汉时期就有“鬼魂解脱回家探亲”的文字记载了。

其实,农历七月十五日,正值“立秋”时令前后,所以叫“小秋”时节。

此时,已有若干农作物开始成熟,有小量秋收了,为不忘先人,民间用新米等供奉祭祖,向祖先报告秋成,让先祖“尝新”。

因此每到七月十五日的“小秋”时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

中元节封包格式

中元节封包格式

中元节封包格式每年夏历七月十五这天,是中国传统中的重要节日——中元节。

"中元节"是中国道教的叫法,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民间则称之为"鬼节"。

中国民间鬼节中,七月初一为开鬼门,死去的先人就要魂归人间检察后代们是否善恶,后人也要乘机祭祀他们。

每逢清明节、中元节等传统祭祀已故亲人的节日中,咱们中国人表达对先辈们的思念和尊敬,都在沿用烧纸钱烧香的方式,家家户户,无论贫富,都高度重视,不含糊。

祭祀时候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烧纸钱,但是如何才能让烧的纸钱让受用人收到呢?就是写袱包。

袱包相当于我们人间一个邮寄通道的媒介,写上收件人和寄件人,这样就能准确地到达收件人手里,收件人也能知道是谁给发送的。

七月半按照风俗都不在当天过,而是提前1-2天,过世的亲人接到钱财,以保佑后代吉祥平安财运亨通。

烧“袱包”的同时,也烧些稻草、香,散钱纸。

相传,烧散钱纸是给无后人的故人和挑夫的,香和稻草作为“阴间”的扁担,烧的纸钱,已故亲人拿不完,要请阴间的人挑回去。

怎样写包钱的纸袋?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

习俗重要的是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写包封”。

(一)祭祀写包封(袱纸)书写格式:包封的形制其实像极了古时的信封,用毛笔,从右起,竖着写,左结尾。

1.右上角:七月半就写“中元寄钱”。

讲的是烧包封(袱纸)寄钱的原由、时间。

人刚死,烧包袱过去,谓伴棺寄钱;正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过年,烧包封袱过去,分别为“春节寄钱”“端阳寄钱”“中元寄钱”“中秋寄钱”“除夕化财”。

除此之外,婚丧嫁娶,生老病死都有人给先人烧包封(袱纸)。

2.中间行:包封(袱纸)的主体部分,注明收钱人的称谓、姓名。

“故”,死也。

“显考”、“显妣”是父亲、母亲的敬称,至于父母是否“显”过,并不重要。

如果是孙辈给祖辈烧包封(袱纸)寄钱,则要写“显祖考”、“显祖妣”。

“某府”,表明是某家的事。

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包袱书写格式

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包袱书写格式

包袱书写格式
旧俗,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是阴间放鬼的日子,亡人在此期间被阎王放出来,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祀。

这个有人看做是封建迷信,但是也有人将此当作一种习俗。

自己把握。

引述一些民俗材料:
农历进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间,每天正午前又家中男丁打印纸钱,一张八开纸裁成三张,每张纸在打印时,只能打印七、九排,成单数。

打印好后,用白纸包好,三、七、九张钱纸成单数包一包。

写包袱:
正面共分四行由右至左竖排,写给祖人的格式,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祖考公老大人收"、"孙曾孙玄孙祀";如果死者的儿子活着,写包袱时称呼、落款以儿子为主。

即: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考公老大人收"、"男率孙曾孙玄孙祀"。

包袱的背面写上"封"字。

如若不能到坟前供祭,那就在外地焚化包袱,包袱就要送几个给"力夫",包袱正面写"力夫"二字即可。

有说法就是包袱背面除了写“封”字,还要写上亡故的地点,详细程度类似邮递,但无须具体门牌。

这里列出一下写包袱的格式,一般只需要写头包,后面的包袱则写以某字为号第XX。

七月半,中元节,写包,称呼格式
农历七月半俗称中元节,也叫鬼节,是民间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

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户户。

农村包袱封条的格式及范文

农村包袱封条的格式及范文

农村包袱封条的格式及范文一、格式。

1. 包袱正面。

在包袱的正中间(如果包袱较大,偏上一些的位置也可)写上收包袱人的称呼,如“故显考(妣)[姓氏]公(母)讳[名字]老大人(孺人)收”。

这里“显考”是对去世父亲的尊称,“显妣”是对去世母亲的尊称。

在称呼的右侧(竖写格式),可以写上寄包袱人的名字,如“孝子(女)[名字]敬奉”。

2. 包袱封条。

用长纸条(一般白纸条),从包袱的一头开始粘贴,环绕包袱一周,纸条两端交叉或重叠一点以便粘贴牢固。

在纸条上竖着写上内容。

二、范文示例。

1. 中元节(鬼节)给祖先的包袱封条。

包袱正面:故显考李公讳大山老大人收。

孝子李小明敬奉。

包袱封条:今逢中元之期,敬备冥财若干。

内有金元宝[X]个,银元宝[X]个,纸钱[X]沓。

愿父在阴间衣食无忧,保佑子孙平安顺遂。

不孝子小明叩上。

2. 给去世亲人的一般性包袱封条。

包袱正面:故显妣张母讳秀兰老孺人收。

孝女张小花敬奉。

包袱封条:亲娘啊,女儿给您送钱来了。

这里有您爱吃的点心钱,还有新衣服钱。

这包袱里装着满满的思念和敬意呢。

女儿小花愿您在那边过得舒心。

3. 春节给祖先的包袱封条。

包袱正面:故祖考(妣)王氏家族列祖列宗收。

孝孙王强敬奉。

包袱封条:新春佳节到了,列祖列宗在上。

孙儿给您送来钱财,愿祖宗保佑家族兴旺,平安吉祥。

子孙后代都没忘本,一直记着祖宗的恩德呢。

王强敬上。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形式,在不同地区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

中元节写包称呼大全写包格式

中元节写包称呼大全写包格式

中元节写包称呼大全写包格式
中元节写包称呼大全如下:
1. 称父亲: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自称落款:孝男。

2. 称祖父: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自称落款:孝孙。

3. 称曾祖: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自称落款:孝曾孙。

4. 称高祖: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自称落款:孝玄孙。

5. 称天祖: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自称落款:孝来孙。

6. 称烈祖: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自称落款:孝晜孙。

7. 称太祖: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自称落款:孝仍孙。

8. 称远祖: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自称落款:孝云孙。

9. 称鼻祖: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自称落款:孝耳孙。

以上是中元节写包称呼的示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写包称呼大全写包格式 七月半写包称呼

写包称呼大全写包格式 七月半写包称呼

写包称呼大全写包格式七月半写包称呼每年农历的七月半,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会过中元节,中元节中是祭拜故去的人的节日,其中有一个习俗叫做烧包袱,意义在于给去世的人烧去纸钱用品之类的东西,而烧包袱前是要写包的,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写包称呼大全写包格式。

1.七月半的包包名字怎么写?第九代七月半包的名字:叫始作俑者,始作俑者(姓),公名(名),老板(姓),老头(姓)。

七月半写包称呼之八代:称远祖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云孙。

七月半写包称呼之七代:称太祖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乃孙!七月半,第六代包封号:称已逝祖宗(姓)和公讳(名),老大(姓),老幼,孝子(孙)。

七月半,第五代包封号:称天祖死者天祖(姓)和禁忌(名),老板(姓),老人,儿女,儿女都在收孝子孙。

七月半写包称呼之四代:称高祖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玄孙。

七月半第三代包名:曾祖父、曾祖父(姓)、公共禁忌(名)、老板、老人(姓)、老儿、孝。

七月半写包的二代:把我爷爷的先人Kao(姓)称为公共禁忌(名),把我的老板丛(姓),我的老儿,我的孝子孙。

七月半写包称呼之一代:称父亲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男。

七月半写包称呼之父之兄:称伯伯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七月半写包称呼之父之弟:称叔叔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七月半写包称呼之父之堂兄:称伯伯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孝堂侄。

七月半,写“保”字标题的父亲的侄子:他叫哥哥或弟弟,所以他的表弟或弟弟被大哥收养。

七月半,生母的父亲打电话给包:他把自己的爷爷叫成了已故的爷爷,他怕大哥收了自己孝顺的孙子。

七月半的时候,我写了一个包裹,称呼我母亲的哥哥或者弟弟:我叫我叔叔,我舅舅,我舅舅,我老公,我外甥。

七月半写包称呼之母之伯爷:称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堂外孙。

七月半写保爵位的母亲的表姐:她叫表姐的舅舅,所以表姐的舅舅怕大哥用堂外的外甥。

中元节母亲包袱书写格式

中元节母亲包袱书写格式

中元节母亲包袱书写格式
中元节,又称鬼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向已故的亲人表示敬意和怀念,其中一种常见的习俗是烧纸钱和写包袱。

母亲包袱的书写格式如下:
1. 正面共分四行由右至左竖排,写给祖人的格式,依次写“寒衣化袱XX 包”、“上奉”、“故祖考XX公XX老大人收”、“孙XX曾孙XX玄孙XX祀”。

2. 如果死者的儿子活着,写包袱时称呼、落款以儿子为主。

即:依次写“寒衣化袱XX包”、“上奉”、“故考XX公XX老大人收”、“男XX率孙XX曾孙XX玄孙XX祀”。

3. 包袱的背面写上“封”字。

如若不能到坟前供祭,那就在外地焚化包袱,包袱就要送几个给“力夫”,包袱正面写“力夫”二字即可。

4. 包袱的反面写上封号。

封号要根据亡故的辈分不同有所区别,如果是写给父亲的,要写“封”字;如果是写给母亲的,则要写“故”字;如果写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则要分别写上“先”、“考”字。

5. 包袱的行数从右至左一排一排地写。

每一排的写法是:灰头(一般为3公分左右)在左上方;上下对齐;竖排一行一句。

6. 落款竖排在最右边:如果是儿子妻子一起包的,就写“男XX暨孙XX 祀”。

7. 烧纸钱是一种民间习俗,在中元节这天,人们会准备一些纸钱、烛等物品,通过特定的仪式焚烧给已故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请注意,不同的地区和家庭可能有不同的习俗和写法,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袱书写格式
旧俗,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是阴间放鬼的日子,亡人在此期间被阎王放出来,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祀。

这个有人看做是封建迷信,但是也有人将此当作一种习俗。

自己把握。

引述一些民俗材料:
农历进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间,每天正午前又家中男丁打印纸钱,一张八开纸裁成三张,每张纸在打印时,只能打印七、九排,成单数。

打印好后,用白纸包好,三、七、九张钱纸成单数包一包。

写包袱:
正面共分四行由右至左竖排,写给祖人的格式,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祖考公老大人收"、"孙曾孙玄孙祀";如果死者的儿子活着,写包袱时称呼、落款以儿子为主。

即: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考公老大人收"、"男率孙曾孙玄孙祀"。

包袱的背面写上"封"字。

如若不能到坟前供祭,那就在外地焚化包袱,包袱就要送几个给"力夫",包袱正面写"力夫"二字即可。

有说法就是包袱背面除了写“封”字,还要写上亡故的地点,详细程度类似邮递,但无须具体门牌。

这里列出一下写包袱的格式,一般只需要写头包,后面的包袱则写以某字为号第XX。

其他网上材料:
包袱的反面都只写一个字:封。

草体,压着折纸的缝写,代表封口,在邮寄的路上不要让别人拿了去。

正面的写法就较复杂了。

譬如在阴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某人给故去的父亲写包袱,正面就这样写。

中元寄钱
故显考某府讳某某老大人
魂下受用
即日化
子某某某某某某

媳某氏某某某
如果是给故去的母亲写包袱,中间一行则改为“故显妣某府某老孺人”。

其右上角的“中元寄钱”,讲的是烧包袱寄钱的原由、时间。

人刚死,烧包袱过去,谓伴棺寄钱;正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烧包袱过去,分别为“元旦寄钱”、“端阳寄钱”、“中元寄钱”、“中秋寄钱”。

中间的那一行,是包袱的主体部分,注明收钱人的称谓、姓名。

“故”,死也。

“显考”、“显妣”是父亲、母亲的敬称,至于父母是否“显”过,并不重要。

如果是孙辈给祖辈烧包袱寄钱,则要写“显祖考”、“显祖妣”。

“某府”,表明是某家的事。

“讳”要朝右挪半个字,上辈人的名字,是不能随便说随便写的。

男的接着写名讳。

女的写姓氏即可,不写名字。

我的祖母那一辈女人也没有学名,只有小名。

而母亲的小名,子女并不一定知道的。

“老大人”、“老孺人”,是再一次的敬称。

无论死者生前是何身份,一律“大人”、“孺人”称呼,这是公平的。

阴间与阳间价值取向不一,乞丐死后可能升天,王公大臣死后可能就要下地狱。

“魂下受用”,让人看到晚辈跪在逝者魂灵前,双手捧钱高举过头顶,孝顺地呈上。

落款看似后人名字的罗列,其实并不简单。

男人的配偶只能写姓氏,即使有姓有名也只能写姓氏。

未出嫁的女儿、孙女可以写名字,但出嫁后成了别人家的人,就不能再写了。

伴随邮给收件人大批包袱的同时,人们还会写上一两个特殊的包袱,正面中间写“地盘业主孤魂野鬼”,右侧写“魂下受用”。

史上最全写袱子知识。

祭奠必读
基本知识:
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老人死三年内:亡男称新逝显考,亡女称新逝显妣。

三年后:亡男称故显考,亡女称故显妣。

孝家称呼烧袱子火单写法自称
九代:称鼻祖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耳孙
八代:称远祖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云孙
七代:称太祖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乃孙
六代:称烈祖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
弟孙
五代:称天祖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来孙
四代:称高祖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玄孙
三代:称曾祖父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曾孙
二代:称祖父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孙
一代:称父亲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男
父之兄:称伯伯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父之弟:称叔叔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父之堂兄:称伯伯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孝堂侄
父之侄:称兄或弟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堂兄或弟
母之父:称外祖父故外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孙
母之兄或弟:称舅故舅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侄
母之伯爷:称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堂外孙母之堂兄:称堂母舅故堂母舅公讳老大人收用堂外侄
父之姐夫:称姑父故姑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内侄具
父之姐妹:称姑母故姑母府氏老孺人收用胞侄叩
父之姑爷:称故姑公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内侄孙叩
父之姑娘:称姑婆故姑婆府氏老孺人收用孝侄孙叩
同父母之姐:称胞姐故胞姐府氏收用胞弟叩
胞姐之丈夫:称姐夫故姐夫收用内弟叩
母之姐夫:称姨父故姨父府老大人收用姨侄叩
母之姐妹:称姨母故姨母府老孺人收用姨侄叩
妻之父:称岳父故岳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婿叩
妻之伯爷:称伯岳父故伯岳考公讳老大人收用侄婿叩
妻之伯娘:故伯岳妣母讳氏老孺人收用侄婿叩
妻之祖父:故内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孙婿叩
妻之姐夫:故襟兄收用襟弟叩
妻之姐姐:故姨姐府氏收用姨妹弟叩
祖母之姨侄:故姨表爷公讳老大人收用表侄叩母之姨侄:故姨表兄收用姨表弟
岳母之舅娘老表:内表母舅老大人收用外侄婿妻之表兄:内表兄收用表妹弟
乾爹:故寄父考老大人收用寄男叩
乾爹之父亲: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孙男叩
乾爹之岳父: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外孙
乾爹之子:故寄兄收用寄弟叩
妻之保爷:故寄岳考老大人收用寄子婿
后父:故继父老大人收用继男叩
后母:故继母老孺人收用继男叩
大妈的儿子与小妈:故妾母老孺人收用孝嫡男小妈的儿子与大妈:故嫡母老孺人收用孝庶男
奶妈:故乳母府氏收用孝奶男
丈夫:故良人收用荆室叩
妻:故贤妻收用为夫具
朋友:故彦兄收用世弟叩
老庚:故庚兄收用庚弟叩
后夫与前夫:故同绿收用同绿弟
公讳:老大人收用世侄叩
手艺与师父:故恩师老大人收用孝门徒叩拜把弟兄:故血兄收用血弟
道士与老师:金羽化法师大真人收用门徒异族化纸:故异族收用异族叩
伯或叔与侄:故贤侄收用愚伯或叔
亲家:故姻兄收用姻兄叩
未婚夫与妻:故结发府断弦妹收用断弦兄未婚妻与夫:故淑配府无缘兄无缘妹
父亲与儿:故幻化亡男反念父
翁父与媳妇:故幻化亡女媳反念翁父
父亲与女:故夭命亡女反念父
岳父与女婿:故贤门亡婿反念岳
与亲家父母:故姻尊姻侄叩
与亲家之祖:故太姻尊姻内侄孙
乞丐与施主:故施主丐人叩
祭祀节气与称谓
祭祀节气名称祭祀节气名称
新年拜年吃年饭团年
清明拜扫死后百天卒哭
端阳蒲节死后一年小样
七月半中元死后二年大样
腊月岁终死后三年除服
除夕年尽烧灵除灵
迁坟迁葬复山复土
阴生冥寿父与子化纸雨打青梅丧明
翁与媳化纸乐周云散叔与侄化纸青春游仙
父与女化纸柳伤或折翼自已生日化纸母难
结婚完聚嫁女迂归
夫死再嫁再熙妻死再娶续弦
妻与夫化纸无依夫与妻化纸失群
男孩打三朝弄璋女孩打三朝弄瓦
男方行聘纳采女方受聘许缨
自已结婚受室送男方结婚贺仪
送女方出阁奁仪祝寿送礼寿敬
建房迁居乔迁或菲仪送神化纸让解
庆坛化纸庆贺神福立碑化纸竖碑
祭祀写袱子书写格式:
1、天运年月日火化祀具
故老人收用上
今当之期化帛一封奉
背面写封号
2、中间写“故考某某某老大人收用”
左写“天运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
右写“今当中元胜化帛虔具冥冥钱共多少封奉”
3、七月半
右写“今逢月半(或者中圆)之期处备钱币(冥钱)一封(或一包)奉上中间写“故考某某某老大人名下收用”
中间加上:孝什么什么奉上
左写“天运(或者公元)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
以在左上加点水陆通行风雨无阻之类的东西
后面大大的封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