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写袱子

合集下载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包袱书写格式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包袱书写格式

包袱书写格式旧俗,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是阴间放鬼的日子,亡人在此期间被阎王放出来,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祀。

这个有人看做是封建迷信,但是也有人将此当作一种习俗。

自己把握。

引述一些民俗材料:农历进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间,每天正午前又家中男丁打印纸钱,一张八开纸裁成三张,每张纸在打印时,只能打印七、九排,成单数。

打印好后,用白纸包好,三、七、九张钱纸成单数包一包。

写包袱:正面共分四行由右至左竖排,写给祖人的格式,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祖考公老大人收"、"孙曾孙玄孙祀";如果死者的儿子活着,写包袱时称呼、落款以儿子为主。

即: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考公老大人收"、"男率孙曾孙玄孙祀"。

包袱的背面写上"封"字。

如若不能到坟前供祭,那就在外地焚化包袱,包袱就要送几个给"力夫",包袱正面写"力夫"二字即可。

有说法就是包袱背面除了写“封”字,还要写上亡故的地点,详细程度类似邮递,但无须具体门牌。

这里列出一下写包袱的格式,一般只需要写头包,后面的包袱则写以某字为号第XX。

七月半,中元节,写包,称呼格式农历七月半俗称中元节,也叫鬼节,是民间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

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准备给老人烧包。

据传说,七月初一开鬼门,阎王爷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让他们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归人间检查后代们的善恶情况,在阳间的人们就举办一些祭拜活动来款待他们,尤其是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间来的鬼魂。

现将我们这地方过七月半烧包的习俗介绍如下:一、接老人:就是在七月初,把写有先人名号的祖宗牌挂在家中墙上,牌位下边的桌上摆放金山、银山、鲜花、香花、麦芽、盘香、蜡烛等摆设和水果、蛋糕、糖果等供品,每天早中晚做新鲜饭食供奉,供奉时需要先净手作揖上香,供饭完后需要烧化纸钱。

中元节给已故丈夫写袱子的格式

中元节给已故丈夫写袱子的格式

中元节给已故丈夫写袱子的格式中元节给已故丈夫写袱子的格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元节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被看作是祭祀亡灵的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燃放纸钱、供奉香火,以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中元节也是奉祀祖先的一种方式,通过祭祀仪式来感恩和回忆过世的亲人。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一种独特的传统袱子被用来写信给已故的丈夫,以表达妻子的爱意和思念。

袱子是一种特殊的纸张,通常是黄纸或浅灰色纸张,它比常规纸张要长。

袱子一般被折叠成特定的格式,以便写信。

袱子的写作风格通常是简洁而哀怀的,以表达对逝去丈夫的追思和思念之情。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给已故丈夫写袱子的格式:序号:第一段在开头,需要写下日期和地点,标示出当前的时间和位置。

这有助于确认信件的写作环境。

接下来,可以写下妻子的尊称,表达自己的身份和权威。

序号:第二段第二段是一封亲切而温暖的问候。

妻子可以以“亲爱的先生”或其他爱称作为开头,表达对已故丈夫的爱意和思念。

在这一部分,可以提到共同的回忆、经历和感觉,以唤起对往昔时光的回忆。

序号:第三段第三段是表达感情的部分。

妻子可以倾诉内心的想法、思念之情和对丈夫的爱意。

这一部分可以描述妻子在丈夫离世后的感受和变化,以及他们曾经共同经历的人生旅程。

序号:第四段在第四段,妻子可以向已故丈夫传达关于家庭和生活的消息。

可以讲述孩子的成长、家庭的变化和重要事件的发生。

这样做能够让丈夫感受到他在家人的心中仍然存在,他的精神和记忆在家中得到了延续。

序号:第五段最后一段是总结和回顾性的部分。

在这里,妻子可以再次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和爱意,感谢他的陪伴和关爱,同时也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和祝福。

在中元节这一特殊的日子里,给已故丈夫写袱子是一种独特而温馨的方式,表达妻子对丈夫的爱和思念。

这种传统可以帮助妻子缓解丧亲之痛,同时也让她们感到丈夫仍然存在于自己的心中。

通过写袱子,妻子可以诉说自己的内心感受,回忆过去,展望未来。

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妻子自身的情感宣泄,也有助于她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中元节(七半)写包称呼

中元节(七半)写包称呼

孝家称呼烧袱子火单写法自称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老人死三年内:亡男称新逝显考,亡女称新逝显妣。

三年后:亡男称故显考,亡女称故显妣。

九代:称鼻祖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耳孙八代:称远祖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云孙七代:称太祖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乃孙六代:称烈祖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弟孙(晜孙)五代:称天祖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来孙四代:称高祖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玄孙三代:称曾祖父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曾孙二代:称祖父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孙一代:称父亲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男父之兄:称伯伯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父之弟:称叔叔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父之堂兄:称伯伯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孝堂侄父之侄:称兄或弟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堂兄或弟母之父:称外祖父故外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孙母之兄或弟:称舅故舅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侄母之伯爷:称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堂外孙1 / 15母之堂兄:称堂母舅故堂母舅公讳老大人收用堂外侄父之姐夫:称姑父故姑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内侄具父之姐妹:称姑母故姑母府氏老孺人收用胞侄叩父之姑爷:称故姑公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内侄孙叩父之姑娘:称姑婆故姑婆府氏老孺人收用孝侄孙叩同父母之姐:称胞姐故胞姐府氏收用胞弟叩胞姐之丈夫:称姐夫故姐夫收用内弟叩母之姐夫:称姨父故姨父府老大人收用姨侄叩母之姐妹:称姨母故姨母府老孺人收用姨侄叩妻之父:称岳父故岳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婿叩妻之伯爷:称伯岳父故伯岳考公讳老大人收用侄婿叩妻之伯娘:故伯岳妣母讳氏老孺人收用侄婿叩妻之祖父:故内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孙婿叩妻之姐夫:故襟兄收用襟弟叩妻之姐姐:故姨姐府氏收用姨妹弟叩祖母之姨侄:故姨表爷公讳老大人收用表侄叩母之姨侄:故姨表兄收用姨表弟岳母之舅娘老表:内表母舅老大人收用外侄婿妻之表兄:内表兄收用表妹弟乾爹:故寄父考老大人收用寄男叩乾爹之父亲: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孙男叩乾爹之岳父: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外孙乾爹之子:故寄兄收用寄弟叩妻之保爷:故寄岳考老大人收用寄子婿后父:故继父老大人收用继男叩后母:故继母老孺人收用继男叩大妈的儿子与小妈:故妾母老孺人收用孝嫡男小妈的儿子与大妈:故嫡母老孺人收用孝庶男奶妈:故乳母府氏收用孝奶男2 / 15丈夫:故良人收用荆室叩妻:故贤妻收用为夫具朋友:故彦兄收用世弟叩老庚:故庚兄收用庚弟叩后夫与前夫:故同绿收用同绿弟公讳:老大人收用世侄叩手艺与师父:故恩师老大人收用孝门徒叩拜把弟兄:故血兄收用血弟道士与老师:金羽化法师大真人收用门徒异族化纸:故异族收用异族叩伯或叔与侄:故贤侄收用愚伯或叔亲家:故姻兄收用姻兄叩未婚夫与妻:故结发府断弦妹收用断弦兄未婚妻与夫:故淑配府无缘兄无缘妹父亲与儿:故幻化亡男反念父翁父与媳妇:故幻化亡女媳反念翁父父亲与女:故夭命亡女反念父岳父与女婿:故贤门亡婿反念岳与亲家父母:故姻尊姻侄叩与亲家之祖:故太姻尊姻内侄孙乞丐与施主:故施主丐人叩祭祀节气与称谓祭祀节气名称祭祀节气名称新年拜年吃年饭团年清明拜扫死后百天卒哭端阳蒲节死后一年小样七月半中元死后二年大样腊月岁终死后三年除服除夕年尽烧灵除灵迁坟迁葬复山复土阴生冥寿父与子化纸雨打青梅丧明翁与媳化纸乐周云散叔与侄化纸青春游仙3 / 15父与女化纸柳伤或折翼自已生日化纸母难结婚完聚嫁女迂归夫死再嫁再熙妻死再娶续弦妻与夫化纸无依夫与妻化纸失群男孩打三朝弄璋女孩打三朝弄瓦男方行聘纳采女方受聘许缨自已结婚受室送男方结婚贺仪送女方出阁奁仪祝寿送礼寿敬建房迁居乔迁或菲仪送神化纸让解庆坛化纸庆贺神福立碑化纸竖碑祭祀写袱子书写格式:1、天运年月日火化祀具故老人收用上今当之期化帛一封奉背面写封号2、中间写“故考某某某老大人收用”左写“天运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右写“今当中元胜化帛虔具冥冥钱共多少封奉”3、七月半右写“今逢月半(或者中圆)之期处备钱币(冥钱)一封(或一包)奉上中间写“故考某某某老大人名下收用”中间加上:孝什么什么奉上左写“天运(或者公元)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以在左上加点水陆通行风雨无阻之类的东西后面大大的封口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5写袱子,也难叹,做篇欲歌你们看。

七月半包袱怎么写 范文

七月半包袱怎么写 范文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以下是七月半包袱的范文,供您参考:
尊敬的先祖、亲人:
在这个七月半的特殊时刻,我以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向您们表达我的敬意和怀念。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怀念着那些曾经在我们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人,那些曾经教导我们如何生活、如何做人的人。

在这个节日里,我为您们准备了一份礼物。

这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礼物,更是我对您们的思念和敬意的表达。

我想告诉您们,虽然您们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您们的精神和影响将永远存在于我们的心中。

在这个节日里,我想告诉您们一些您们可能不知道的事情。

您们的爱、关怀和教诲一直都在我们的心中。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成为您们希望我们成为的人。

我们会把您们的爱传递给下一代,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这份深深的爱和关怀。

在这个节日里,我想告诉您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们。

我们会一直怀念您们,一直感恩您们的存在和影响。

我们会一直努力让您们的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体现和传承。

最后,我想向您们表达我的歉意和感激。

我知道,我可能没有做得足够好,可能没有让您们感到骄傲。

但我希望您们能原谅我,并给我更多的机会去表现和成长。

我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更有意义,以此来纪念您们的付出和爱。

愿您们在天堂安息,愿您的灵魂得到永恒的安宁。

我会永远怀念您们,永远感恩您们的存在和影响。

谢谢!。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包袱书写格式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包袱书写格式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包袱书写格式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盂兰节或鬼节。

在中元节,人们会为祖先和亡灵祭拜祈福,同时也会扎制包袱来寄托对祖先和亡灵的思念和祈福之意。

以下是中元节包袱的书写格式:
一、包袱的准备
1. 准备一块白色或黄色的布料作为包袱的材料,可以选择方形或长方形。

2. 准备一根红色或黄色的绳子,用于扎实包袱。

二、包袱的书写内容
1. 在布料的中央上方写上“中元节”或“盂兰节”的字样。

2. 在布料的中央下方书写祭拜对象的名字,可以是祖先的名字或亡灵的名字。

3. 在布料的四周,可以添加一些祈福的话语或祝福的词句,表达对祖先和亡灵的思念和祈福之意。

三、包袱的书写工具
1. 使用黑色或红色的水性笔或绘画笔进行书写,确保字迹清晰可见。

2. 如果你具备写毛笔字的技巧,也可以使用毛笔进行书写。

四、包袱的书写技巧
1. 字迹要工整、清晰,可以先用铅笔勾勒轮廓,再用笔进行书写。

2. 字体大小要适中,不要过小或过大。

3. 如果对书写技巧不熟悉,可以参考书法字帖或请懂书法的人士帮忙书写。

五、包袱的包扎方法
1. 将书写好的布料平放在桌面上,将包袱的四个角分别折叠到中心点。

2. 用绳子将包袱的四个角绑扎在一起,以固定包袱的形状。

3. 绑扎好后,可以再次检查字迹是否清晰,绳子是否牢固。

以上是中元节包袱的一般书写格式和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祝你在中元节能够寄托对祖先和亡灵的思念和祈福,并度过一个祥和祭祀的节日。

中元节写包的格式与称呼模板最新

中元节写包的格式与称呼模板最新

中元节写包的格式与称呼模板最新中元节写包的格式与称呼模板最新写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关栏目内写上祖先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烧包者的姓名及时间等。

这虽是一项简单工作,写包时,需要搞清楚收包的祖先和烧包的后人之间的关系,然后才按规定的称呼写包。

七月半写包时,需要搞清楚收包的祖先和烧包的后人之间的关系,然后才按规定的称呼写包。

封皮的文字是直排的,从右往左书写内容。

包袱的反面都只写一个字:封。

正面的写法,第一列: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x封〔中元节鬼魂胜会之期忠诚准备冥界纸钱并打包成多少封〕;第二列:上奉〔恭敬地奉送给〕;第三列:故xx收用〔已经故去的x____人收用〕;第四列孝xx祀〔阳世孝人xx祭奠〕;第五列:天运xx年xx月xx日叩化〔农历xx年xx月xx日跪拜焚化〕。

详细格式与称呼如下:封皮的文字是直排的,从右到左各列内容为:第一列: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x封〔即:中元节鬼魂胜会之期忠诚准备冥界纸钱并打包成多少封〕第二列:上奉xx〔即:恭敬地奉送给xx〕第三列:故xx收用〔即:已经故去的xxx____人收用〕第四列:孝xx祀〔即:阳世孝人xxxx祭奠〕第五列:天运xx年xx月xx日叩化〔即:农历xx年xx 月xx日跪拜焚化〕1、包袱第一列:假如是花包,就在下边“封”字前空白处填上包的封数,一包为1封,一驮是2封,按写给某祖先的包总封数填写。

假如是白包,那么“中元胜会之期”处是空白,需要填上“中元胜会之期”,之所以留空白,是因为对新亡人需要烧七七包、一周年包、____包和三周年包,每次烧包填写内容不同,因此就留空白让烧包的人根据情况填写。

写七七白包时,空白处一七写“首七化财之期”,二七写“二七化财之期”,以此类推,七七写“毕七化财之期”;烧一周年包,空白处写“小祥化财之期”,烧____包,空白处写“大祥化财之期”,烧三周年包,空白处写“除服化财之期”。

2、包袱第二列:一般不用填写,但假设第一列未留空白填封数的,那么在“上奉”之前填写封数。

中元节袱包书写格式

中元节袱包书写格式

中元节袱包书写格式
将纸钱全部包在长方形的白纸里,封口然后写上敬奉的字样的字样。

下面就来看看中元节包袱书写格式!
七月半将至,在民间有不少人都会给逝去的亲人写包袱,但会写包袱格式的人不多,下面就来看看中元节包袱怎么写?
一、中元节包袱怎么写
1、每年的七月半,也就是农历的七月十五的,是民间的中元节,一个祭祖的日子。

其中,烧包袱是由烧钱纸演化而来的。

2、每年民间在农历的七月十三〔新亡人〕和七月十四〔老亡人〕的时候都会祭奠亡灵,都需要烧包袱,意思就是寄钱给逝去的人,好让他们在阴间有钱用,庇护子孙。

3、中元节包袱的写法,将打好的纸钱,用白纸包起来,包成一个个长方形的包袱,封号之后,需要用毛笔写上敬奉的字样,逝去的人是男称谓大人,女称谓是孺人。

二、中元节包袱书写格式
1、包袱的文字是直排的,从右到左各列内容为:
〔1〕第一排: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X封 (意思是:中元节鬼魂胜会之期忠诚准备冥界纸钱并打包成多少封) 〔2〕第二排:上奉xx (意思是:恭敬地奉送给xx)
〔3〕第三排:故xx收用 (意思是:已经故去的xxX老人收用)
〔4〕第四排:孝xx祀 (意思是:阳世孝人xxxx祭奠) 〔5〕第五排:天运xx年xx月xx日叩化 (意思是:农历跪拜焚化的日期)
2、烧包袱考前须知:
〔1〕不同辈分的人称呼有所不同,一般上溯四代,即先考、祖考、曾祖考、高祖考,以示“慎忠追远”。

〔2〕尊称都是男左女右的,相对应的话分别是子、孙、曾孙、高孙。

〔3〕包袱包起来之后,在纸张后面的交合处要写一个大大的封字,表示封口,其他的人不能翻开。

〔4〕最后还要卷上一卷纸钱,用白纸包好,上面写挑夫专用,这个钱是给阴间的邮递员的。

中元写袱子范文图片

中元写袱子范文图片

一、过年地盘袱子怎么写简介编辑汉族信仰习俗。

流行于四川各地。

由烧纸钱演化而来。

民间在每年农历七月十烧袱子三日祭祖或平常祭奠亡灵时,都要烧袱子。

意在寄钱给祖先亡灵,好让他们在阴间有钱用,更好地庇佑子孙。

习俗。

流行于四川各地。

由烧纸钱演化而来。

袱子是只有中元节才可以烧给祖先,平时是普通的纸钱就可以了,所以是很郑重的。

要将一叠叠打好的纸钱,整理得平平顺顺的,再用白纸封起来,就成了一个个长方形的袱子了。

封好后,还要用毛笔字写上敬奉的字样,中间写“故考某某某老大人收用”,左写“天运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右写“今当中元胜化帛虔具冥冥钱共多少封奉”农历七月初至七月半,是人们中元祭祖的日子。

在川西坝子,小镇,每年有三次大的祭祖活动。

一是农历新年前后,从腊月二十至次年正月十五,都属于敬神祭祖的时间。

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形式之隆重,都是首屈一指的。

二是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城里人到郊外踏青、旅游或去墓地扫墓,享受春光,怀念祖先,而小镇人此时也闲暇无事,正好与已故先人垒土,上坟、立碑。

第三次祭祖活动就是七月半了,祭奠的主要形式就是∶烧袱子。

据传说,七月初阴间开放鬼门关,各家各户的鬼魂都要回家过“节”,阳间便充满了鬼气;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也趁机四处游荡作祟。

至七月十五关闭鬼门关,众鬼回归地狱,阳世才得以清净太平。

因此这十来天,人们都变得格外的小心谨慎、战战兢兢,特别把娃娃们看得紧,不让他们到沟边河边走动,更不让他们去沟里河里洗澡,生怕被野鬼们弄去找“替代”。

与此同时,家家户户烧袱子,办祭品,祭奠祖先,迎送鬼魂,祈求平顺祥和。

袱子,是一种形式独特的冥钱,大都用黄签纸或火纸做成的纸钱一叠作内芯,用白纸封好,正面写“今当中元化帛之期虔具冥钱共若干封奉上∶故祖考妣某公母讳某某某氏老大孺人收某某敬献天运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云云,背面接口处大书“封号”字样,大概可以算是银库贴上“封条”吧。

袱子一般烧三代,每个人头可烧二至若干封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元节写袱子【篇一:袱子的书写格式和称呼】袱子的书写格式和称呼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老人死三年内:亡男称新逝显考,亡女称新逝显妣。

三年后:亡男称故显考,亡女称故显妣。

孝家称呼烧袱子火单写法自称九代:称鼻祖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耳孙八代:称远祖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云孙七代:称太祖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六代:称烈祖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五代:称天祖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四代:称高祖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三代:称曾祖父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二代:称祖父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一代:称父亲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父之兄:称伯伯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父之弟:称叔叔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父之堂兄:称伯伯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孝堂侄父之侄:称兄或弟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堂兄或弟母之父:称外祖父故外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孙母之兄或弟:称舅故舅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侄母之伯爷:称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堂外孙母之堂兄:称堂母舅故堂母舅公讳老大人收用堂外侄父之姐夫:称姑父故姑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内侄具父之姐妹:称姑母故姑母府氏老孺人收用胞侄叩父之姑爷:称故姑公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内侄孙叩父之姑娘:称姑婆故姑婆府氏老孺人收用孝侄孙叩同父母之姐:称胞姐故胞姐府氏收用胞弟叩胞姐之丈夫:称姐夫故姐夫收用内弟叩母之姐夫:称姨父故姨父府老大人收用姨侄叩母之姐妹:称姨母故姨母府老孺人收用姨侄叩妻之父:称岳父故岳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婿叩妻之伯爷:称伯岳父故伯岳考公讳老大人收用侄婿叩妻之伯娘:故伯岳妣母讳氏老孺人收用侄婿叩妻之祖父:故内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孙婿叩妻之姐夫:故襟兄收用襟弟叩妻之姐姐:故姨姐府氏收用姨妹弟叩祖母之姨侄:故姨表爷公讳老大人收用表侄叩母之姨侄:故姨表兄收用姨表弟岳母之舅娘老表:内表母舅老大人收用外侄婿妻之表兄:内表兄收用表妹弟乾爹:故寄父考老大人收用寄男叩孝乃孙孝弟孙孝来孙孝玄孙孝曾孙孝孙孝男乾爹之父亲: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孙男叩乾爹之岳父: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外孙乾爹之子:故寄兄收用寄弟叩妻之保爷:故寄岳考老大人收用寄子婿后父:故继父老大人收用继男叩后母:故继母老孺人收用继男叩大妈的儿子与小妈:故妾母老孺人收用孝嫡男小妈的儿子与大妈:故嫡母老孺人收用孝庶男奶妈:故乳母府氏收用孝奶男丈夫:故良人收用荆室叩妻:故贤妻收用为夫具朋友:故彦兄收用世弟叩老庚:故庚兄收用庚弟叩后夫与前夫:故同绿收用同绿弟公讳:老大人收用世侄叩手艺与师父:故恩师老大人收用孝门徒叩拜把弟兄:故血兄收用血弟道士与老师:金羽化法师大真人收用门徒异族化纸:故异族收用异族叩伯或叔与侄:故贤侄收用愚伯或叔亲家:故姻兄收用姻兄叩未婚夫与妻:故结发府断弦妹收用断弦兄未婚妻与夫:故淑配府无缘兄无缘妹父亲与儿:故幻化亡男反念父翁父与媳妇:故幻化亡女媳反念翁父父亲与女:故夭命亡女反念父岳父与女婿:故贤门亡婿反念岳与亲家父母:故姻尊姻侄叩与亲家之祖:故太姻尊姻内侄孙乞丐与施主:故施主丐人叩祭祀节气与称谓祭祀节气名称祭祀节气名称新年拜年吃年饭团年清明拜扫死后百天卒哭端阳蒲节死后一年小样七月半中元死后二年大样腊月岁终死后三年除服除夕年尽烧灵除灵迁坟迁葬复山复土阴生冥寿父与子化纸雨打青梅丧明翁与媳化纸乐周云散叔与侄化纸青春游仙父与女化纸柳伤或折翼自已生日化纸母难结婚完聚嫁女迂归夫死再嫁再熙妻死再娶续弦妻与夫化纸无依夫与妻化纸失群自已结婚受室送男方结婚贺仪送女方出阁奁仪祝寿送礼寿敬建房迁居乔迁或菲仪送神化纸让解庆坛化纸庆贺神福立碑化纸竖碑祭祀写袱子书写格式:1、天运年月日火化祀具故老人收用上今当之期化帛一封奉背面写封号2、中间写“故考某某某老大人收用” 左写“天运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右写“今当中元胜化帛虔具冥冥钱共多少封奉” 四角写上火化成金(帛)3、七月半右写“今逢月半(或者中圆)之期处备钱币(冥钱)一封(或一包)奉上中间写“故考某某某老大人名下收用”中间加上:孝什么什么奉上左写“天运(或者公元)某某年七月某日火化” 以在左上加点水陆通行风雨无阻之类的东西后面大大的封口【篇二: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包袱书写格式】包袱书写格式旧俗,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是阴间放鬼的日子,亡人在此期间被阎王放出来,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祀。

这个有人看做是封建迷信,但是也有人将此当作一种习俗。

自己把握。

引述一些民俗材料:农历进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间,每天正午前又家中男丁打印纸钱,一张八开纸裁成三张,每张纸在打印时,只能打印七、九排,成单数。

打印好后,用白纸包好,三、七、九张钱纸成单数包一包。

写包袱:正面共分四行由右至左竖排,写给祖人的格式,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祖考公老大人收、孙曾孙玄孙祀;如果死者的儿子活着,写包袱时称呼、落款以儿子为主。

即: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考公老大人收、男率孙曾孙玄孙祀。

包袱的背面写上封字。

如若不能到坟前供祭,那就在外地焚化包袱,包袱就要送几个给力夫,包袱正面写力夫二字即可。

有说法就是包袱背面除了写“封”字,还要写上亡故的地点,详细程度类似邮递,但无须具体门牌。

这里列出一下写包袱的格式,一般只需要写头包,后面的包袱则写以某字为号第xx。

七月半,中元节,写包,称呼格式农历七月半俗称中元节,也叫鬼节,是民间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

每年到七月初,家家户户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准备给老人烧包。

据传说,七月初一开鬼门,阎王爷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让他们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归人间检查后代们的善恶情况,在阳间的人们就举办一些祭拜活动来款待他们,尤其是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间来的鬼魂。

现将我们这地方过七月半烧包的习俗介绍如下:一、接老人:就是在七月初,把写有先人名号的祖宗牌挂在家中墙上,牌位下边的桌上摆放金山、银山、鲜花、香花、麦芽、盘香、蜡烛等摆设和水果、蛋糕、糖果等供品,每天早中晚做新鲜饭食供奉,供奉时需要先净手作揖上香,供饭完后需要烧化纸钱。

三、写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关栏目内写上先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烧包者的姓名及时间等。

这虽是一项简单工作,但由于学校里没这科目,就使许多人不懂而经常弄错。

写包时,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烧包的后人之间的关系,然后才按规定的称呼写包。

现将其体写法介绍如下:1、封皮内容解释:封皮的文字是直排的,从右到左各列内容(以花包为例,括号内为解释)为:第一列: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封(中元节鬼魂胜会之期虔诚准备冥界纸钱并打包成多少封)第二列:上奉(恭敬地奉送给)第三列:故收用(已经故去的xxxx老人收用)第四列:孝祀(阳世孝人xxxx祭奠)第五列:天运年月日叩化(农历xx年xx月xx日跪拜焚化)2、各列内容写法:第一列:如果是花包,就在下边“封”字前空白处填上包的封数,一包为1封,一驮是2封,按写给某先人的包总封数填写。

如果是白包,则“中元胜会之期”处是空白,需要填上“中元胜会之期”,之所以留空白,是因为对新亡人需要烧七七包、一周年包、二周年包和三周年包,每次烧包填写内容不同,因此就留空白让烧包的人根据情况填写。

写七七白包时,空白处一七写“首七化财之期”,二七写“二七化财之期”,以此类推,七七写“毕七化财之期”;烧一周年包,空白处写“小祥化财之期”,烧二周年包,空白处写“大祥化财之期”,烧三周年包,空白处写“除服化财之期”。

第二列:一般不用填写,但若第一列未留空白填封数的,则在“上奉”之前填写封数。

如包是老的写给小的,则应将“上奉”改为“付与”。

第三列:如果是新亡人,需要在“故”字之前写“新”字,如果封皮上无“故”字的,则写“新故”或“新逝”二字。

“故”字之后是写先人的称呼和姓名,不同关系不同辈分的写法不同。

首先是需要在“故”字之后姓名之前写明先人与送包人的关系(具体见附表);其次是男人称考,女人称妣,但如先人是送包人的同辈和小辈的则不可称考妣,直接写明关系就行;其三是写姓名和性别,并且姓和名是分开的,如男先人写“某公某某”(前一“某”为姓,“公”为性别,后二“某某”为名),女先人写“某母某氏”(前“某”为夫家之姓,后“某”为外家之姓,因古代女人们多无学名只有小名,而称小名又不够尊重就根据外家之姓称某氏);其四是在先人的性别之后把男先人称老大人把女先人称老儒人,如果是老的写给小的,则不分性别只在姓名之后写“名下”即可。

“收用”这里,有的是“正魂收用”,有的是“冥中收用”,这个不用管。

第四列:在“孝”字之后写送包人自己与收包人的关系(自称)及姓名,这与第三列一样是比较复杂,不同关系不同辈分的称呼是不同的(具体写法见附表)。

第五列:这列的写法比较简单,把具体烧包那天的农历年月日写清楚就行。

补充一点,就是在包的反面,需要在封口处写上一较明显的“封”字表示密封,意思是此包经送包人打上封条,非收包人不得拆开,这个“封”字本来是用印章盖的,但一般人家都没有印章就用毛笔或软笔写上,如果封皮上本身有“封”字的就不用麻烦了。

四、烧包:就是在七月十三晚上将封好的包烧化送给先人。

关于烧包也是有规则的,不是随便就拿去烧。

烧包的步骤首先是捆包,就是把写好的包按两封为一驮先用细绳捆好以便托运;其次喂马,就是对承担托运任务的纸马进行喂料,即找些粮食、青草和水等放在堆马匹的地方让其吃饱;第三是供马夫,就是请赶马的纸人们吃饭,同时还烧纸钱给他们作赶马费用;第四是上驮子,就是将已捆好的包抬上马背,实际是将纸马夹捆好的两包中间;第五是画烧包圈,就是用白灰在准备烧包的地方(一般是门口院内)画一个有出口的圆圈,直径约一米,出口对着大路方向;第六是插引路香,就是烧一把燃香沿烧包圈出口到大路之间顺路每隔2—3米插一柱香,作路灯指引马队出发;第七是砌包,就是将需要烧的包在烧包圈内堆放成有一定空间的形状(一般是中空的塔形)以便燃烧焚化。

第八是烧包,就是对堆砌好的包用纸钱点燃焚化,边烧边念先人的名字请他们各人来认领自己的钱。

在焚化到中途的时候,顺便将家里供奉的那些金山银山、香花、纸花等供品烧掉,同时在烧包圈外另烧一些散纸钱,边烧边念请那些无人侍奉的孤魂野鬼们来领用。

其他网上材料:包袱的反面都只写一个字:封。

草体,压着折纸的缝写,代表封口,在邮寄的路上不要让别人拿了去。

【篇三:写袱子】冥京殿中天运年灵前月化纳日化帛西逝过案亡人虔备冥财老二十人封一奉位性收用过案天之运期化钱年孝男月日化帛寿终火中化老纳人一位性收用开路之期化钱虔备冥财孝封男奉运钱车夫火中化名纳各位收用设斋化虔帛备冥孝财信封奉天运火年中化月纳日化钱当库曹虔备官冥原财十像封司奉君收执填还化帛斋主第殿判王生大天王案下投纳三殿二殿宋帝楚江十殿一殿秦广(十个头)封西逝过案亡人永越四生老人一位收用运高超三年界月日化钱山甲土府火地中脉化龙纳神收用安葬之虔期备化冥钱财二斋主十四封奉天运年月日化钱安葬之期化钱孝男太岁路年前化月纳日钱地盘之上开虔荒备业冥主财古老前封人奉收用赈济之之期化帛斋主十九殿殿转伦都市八七殿殿平政太山六五殿殿卞成阎罗四殿伍官天运坟年前化月纳日化钱新故虔备冥财老二十人一四位封奉性收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