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文化含答案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

据此回答1--2题。

D 1、下列属于文化遗产的是①中国的长城②古老的丝绸之路③埃及的金字塔④司马迁的《史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B 2、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因为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是A.该国人文文化的集中表现B.该国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该国自然文化的突出表现D.该国全部历史文化的凝结A 3、哲学家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只有当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时,她才有了自身独特的魅力。

千篇一律的建设手法和规划方案不仅使地方丢失了应有的特色,根本无法符合现代社会对城市建设的要求,而且也破坏了历史文化的价值,永远地丧失掉如此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说明A.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B.保护文化遗产有历史文化价值C.保护文化遗产有旅游价值 D.独特的城市有独特的魅力D 4、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下列对文化多样性认识错误的是A.文化多样性是文化魅力之所在 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前提C.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D.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矛盾和冲突的根源D 5、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看到,文化传播总要通过—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今天当你用手机给远方的亲朋好友打电话、发信息时,意味着传播媒介进人到阶段。

A.口语 B.文字 C.印刷 D.电子和网络D 6、“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有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文化心理B 7、内蒙古地域辽阔,各地区生活习俗同中有异,因此蒙古民歌既有风格上的统一性,叉有地区色彩的多样性。

新教材高中历史人教选择性课后习题第二单元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新教材高中历史人教选择性课后习题第二单元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课后篇巩固提升1.后世史书中记载了古代两河流域许多辉煌的文明成就,但一直有学者存在质疑。

下列能够证实大部分史书记载真实性的史学成果是()A.发现《汉谟拉比法典》B.找到早期的《吉尔伽美什》C.成功释读了楔形文字答案C解析《汉谟拉比法典》和《吉尔伽美什》都是用楔形文字写成的,释读楔形文字是证实史书记载真实性的前提,故C项正确。

2.据《吉尔伽美什》记载,乌鲁克城邦贵族对于首领吉尔伽美什招募年轻人修筑城墙等扩大自己权力的行为极为不满,因此乞求天上诸神惩罚吉尔伽美什。

这一现象()A.反映出城邦内部阶级矛盾尖锐B.表明城邦首领受神庙控制C.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体现了城邦贵族与城邦首领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故C 项正确。

题干强调的是王权与贵族的矛盾,不是城邦内部阶级之间的矛盾,故A项错误;题干未涉及城邦首领与神庙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城邦贵族希望天上诸神对首领吉尔伽美什进行惩罚,不是强调国王权力集中,故D项错误。

3.古代亚述王朝的几个重要国王都十分热衷于大规模的宫廷建筑,其中尤其以萨尔贡二世在杜尔—沙鲁金城内修建的皇宫最为辉煌,“人首飞牛”是该王宫大门两侧的守护神兽的雕像(见下图)。

其是人头、狮身、公牛蹄的组合,生有飞翼。

这一雕像的寓意是()A.专制王权的神圣威严B.农耕文明的吉祥象征C.民族振兴的尚武精神答案A“人首飞牛”是守护神兽,其守护的是王宫,因此其寓意是专制王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故A项正确。

从题干中无法看出“人首飞牛”与农耕文明、民族振兴和渔猎生活的关系,故B、C、D三项均错误。

4.《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它规定:“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这反映了法典()A.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B.集该区域各国法律之大成C.规范各阶层义务的意图“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对自由民损害别人财产的行为进行严惩,故A项正确;题干中未涉及法典与该区域各国法律的关系,故B项错误;题干中的规定只涉及自由民,未涉及其他阶层,故C项错误;题干中未突出强调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故D项错误。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单元测评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含答案)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单元测评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单元测评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法典中规定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这反映了法典( )A.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B.集该区域各国法律之大成C.规范各阶层义务的意图D.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性质2.根据史诗《吉尔伽美什》记载,乌鲁克城邦的贵族对于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招募年轻人修筑城墙等扩大自己权力的行为极为不满,因此乞求天上诸神惩罚吉尔伽美什。

这一现象( )A.反映出城邦内部阶级矛盾尖锐B.表明城邦首领受神庙控制C.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D.表明国王权力呈现集中的趋势3.古代亚述帝国的几个重要国王都十分热衷大规模的宫廷建筑,“人首飞牛”是亚述帝国王宫大门上常见的雕刻(右图)。

其是由人的脑袋、鹰的翅膀和牛的身体构成。

这一雕像的寓意是( )A.专制王权的神圣威严B.农耕文明的吉祥象征C.民族振兴的尚武精神D.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4.有观点认为,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头可能是从西奈半岛开采来的,修饰其表面的石灰石可能是从尼罗河东岸的图拉开采运来的。

在建造胡夫金字塔时,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这些劳动者中有奴隶,但也有许多普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由此可知古代埃及人修建的金字塔( )A.与奴隶的劳作无关B.承载着外邦奴隶的智慧和历史C.是法老权力的象征D.是埃及人现世信仰的具体体现5.古代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

古代埃及人制定该历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B.彰显法老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C.指导农业以合理地安排农事D.探索自然奥秘以神化专制统治6.大斗兽场作为古罗马文化的象征,建造伊始就是一个地标式的举世瞩目的建筑,但建筑的宏阔也难掩其曾经的血腥。

下列选项中,对“大斗兽场”表述正确的有( )①建成于罗马共和国时期②是古罗马的重要建筑也是世界文化遗产③融合了希腊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④表演的角斗士全都是奴隶、战俘和囚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下列法律条文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南方新课堂】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南方新课堂】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的人民到关东谋生,对东北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

“闯关东”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C.教育 D.外出旅游2.(河北衡水中学2014届期中考)2013年6月8日是我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活动主题为“文化遗产与全面小康”,其涵义是:文化遗产是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物化载体,凝结了民族智慧,体现了民族精神,并且保护好、利用好文化遗产,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这一主题蕴含( )A.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B.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要守护精神家园3.(北京101中学2013届高三月考)“世界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

”从文化视角看,这句话要表达的思想是( )①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③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④不同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4.(2014年广东汕头一模)像春节贴窗花,换春联,放鞭炮等,都是民间的零散的生活化的庆节活动。

有专家提出,设计古有的又有现代气息的传统节日仪式体系,在国家层面上举行公众庆典,以展现中华文化的尊严和气派,对文化传承能起更大的作用。

传承文化,节日仪式的作用是( )①展现特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对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进行保护和弘扬④集中展现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感情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5.近年来,国学在争辩声中渐渐复兴,这实为势所必然。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必备知识检测-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含答案)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必备知识检测-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含答案)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必备知识检测【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地位)。

不仅对于研究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意义和作用)。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 . (文化的世界性、共性)(2)各民族间的和的、的和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

(文化的民族性、个性)(3)因此,文化是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构成的).(4)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是的统一。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化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2)文化既是的,文化又是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

(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是实现的必然要求。

4、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1)正确态度:认同,要尊重,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3)遵循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使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文化第二单元问题

文化第二单元问题
1、文化多样性及表现 (1)构成(2)地位: (3)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①民族节日: A含义 B地位及意义(准确记忆) ②文化遗产A含义B意义(准确记忆) (4)民族文化的作用(P32) 2、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必背P31) ①世界文化的构成 ②共性 ③个性 ④总结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必背) 4、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必背) (1)原因①② (2)意义(P33) 5、文化传播 (1)含义 (2)文化传播的途径(必背)①②③④ 6、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7、为什么、怎样做传播中华含义、内容、特征、作用、意义 2、为什么要继承传统文化? 3、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4、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5、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6、如何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文化交流、传播、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 2、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 3、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4、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5、如何正确理解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 长 ?(为什么、怎么做)

文化生活复习(第二单元)

文化生活复习(第二单元)

6.筷子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用餐工具,同时具 有夹.拨.挑.扒.撮.撕等多种功能,我国有史 料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中国人爱用筷子 是对___________的继承。 A.传统思想 B.传统文艺 C.传统习俗 D.传统建筑
C
2、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今天仍显 现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同时获得了社 会主义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 A.相对稳定性 B.鲜明的民族性 C.较强的融合性 D.明显的渗透性
• 27、答:(1)这个说法是片面的。(1分) • (2)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 基础。因此,文化要创新就必须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 借鉴与融合,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文化交 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 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而且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 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必须注意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深 深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壤.(4分) • (3)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文化创新必须着 眼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4分) • (4)文化要创新,还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是文化 创新的根本途径。(2分); • (5)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反对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 “历史虚无主义”(1分)。
材料一:中秋节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 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 观月、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 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 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 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 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 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 化的冲击。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 节”“愚人节”“圣诞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 的内容? (2)对这些传统文化,有人认为我们是应该一概 保留,又有人认为应全部抛弃?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整理——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生活》核心知识整理——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一、知识整理掌握核心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世界上许多以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类著称的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4、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及原因是什么?(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原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的内在要求。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6、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商业活动、人类迁徙、教育活动。

7、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8、文化传播有何文化意义?我们应该如何做?(1)文化意义: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2)如何做: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在: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的继承。

2、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活学业水平第二单元真题(2009-2013)
一、单项选择题I: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2009.6)下列做法能体现出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全面继承为我所用B.推倒重来另起炉灶C.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2009.6)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
A.社会实践B.交流与借鉴C.科技进步D.创作灵感
3.(2009.6)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
A.多样性B.包容性C.灵活性D.独创性
4.(2010.6)中国三大皮影系统之一的陆丰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戏”的组成部分向联合国正式申报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它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它主要包括纪念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等C.它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D.它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5.(2010.6)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是
①社会制度的变化②科学技术的进步③思想运动④经济的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2010.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诸子百家学说,是与当时的社会大变革分不开的。

这主要说明了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B.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D.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于社会实践
7.(2011.6)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B.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C.人口迁徙D.商旅往来
8.(2011.6)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传统文化阻碍了现代社会的进步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D.对待传统文化需要在继承中发展
9.(2011.6)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
A.文化的交流和传播B.文化的借鉴和融合C.文化工作者的智慧D.社会实践
10.(2012.6)我国历代志士仁人、学者高僧、工役商贾不远万里,不避艰险的文化之旅,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外域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这说明
①文化传播的过程也是文化交流的过程②不同文化在传播和交流中可以相互借鉴
③文化的交流与借鉴能促进文化的发展④各国文化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2012.6)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尊重差异,平等交流B.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全盘继承,推陈出新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2.(2012.6)从文化自身发展角度讲,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是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②科学技术的进步
③思想运动④社会制度的变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3.(2013.6)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 相互吸收
B.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C. 求同求异
D.优先发展本民族文化
14.(2013.6)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正确的是
A. 全部继承
B. 全盘否定
C. 全盘肯定
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5.(2013.6)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
A. 传承文化典籍
B. 社会实践
C. 改变思维方式
D.学术探讨
16.(2013.6)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列对我国各民族文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B. 民族文化只能得到本民族的认同
C. 民族文化既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D.各民族先进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之瑰宝
二、单项选择题Ⅱ: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7.(2013.6)从文化角度看,中国人在春节总要回家过年,是因为
①只有庆祝民族节日,才能表达民族情感②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唯一标志④民族节日蕴涵丰富的风土人情和伦理道德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三、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最符合题意。

未选、错选不得分,只选一项且正确得1分。

18.(2009.6)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年由过去的“吃喝年”逐渐发展成为“休闲年”,“网上过年应运而生。

“网上过年”在给人们提供新的过年方式的同时,也让传统习俗在高科技条件下找到了与年轻人的亲和点。

这包括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A.民族节日应该在继承中发展B.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C.只有利用网络,才能实现文化的创新D.“网上过年”已经取代了传统过年的方式
19.(2010.6)围棋起源于中国,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盘的中央是太极,棋子的黑白两色表示阴阳。

围棋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变化使它历经几千年而不衰。

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A.区域性B.民族性C.继承性D.开放性
20.(2011.6)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

由于人口较少、核心文化区范围较小等原因,很多少数民族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已经消失,保留下来的民族文化也仅仅局限在特定年龄人群,因此民族文化传承的状况不容乐观。

这说明A.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需要及时抢救和保护B.各民族文化差异的消失不可阻挡C.少数民族文化应该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D.少数民族应提高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21.(2011.6)我国不少老字号商业品牌经过长期的经营磨砺,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经营文化特色。

但有些则由于生产不规范,不能与现代技术对接等原因,导致其在现代市场竞争中日益萎缩,甚至消失。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老字号重放光彩,需要
A全面继承传统文化,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底蕴B在继承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创新形式和内容C.摒弃传统特色,用现代文化和技术彻底改造和包装D.向其蕴涵的传统文化中注入时代精神22.(2012.6)《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大力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以岭南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为底蕴、以现代文明素质为特征的新时期广东人文精神。

新时期弘扬和培育广东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在于
A.确保文化建设成为广东省的中心工作B.全盘继承岭南传统文化,推动广东文化创新C.提升人们的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社会文明风尚D为广东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