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专题二 此情可待成追忆 陈情表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5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专题练习专题2《陈情表》(苏教版必修5)

专题二 此情可待成追忆陈情表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险衅.(xìn) 陨.落(yuán)茕.茕独立(qióng) 除臣洗.马(xiǎn)B .期.功(qī) 矜.悯(jīn)夙遭闵.凶(mǐn) 过蒙拔擢.(zhuó)C .床蓐.(rù) 日笃.(dǔ)宠命优渥.(wò) 猥.以微贱(wěi)D .逋.慢(bū) 不胜.(shèng)门衰祚.薄(zhà) 日薄.西山(bó)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去以六月息.者也B.⎩⎪⎨⎪⎧茕茕独立,形影相吊.吊.唁C.⎩⎪⎨⎪⎧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夙.兴夜寐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区区..小事,何足挂齿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B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C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D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A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B .而刘病日.笃 C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D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5.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③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④谨拜表以.闻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二、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二此情可待成追忆第7课陈情表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

第7课 陈情表一、语基扩展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夺:夺取 B .而刘夙婴.疾病 婴:缠绕 C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闻:使知道 D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笃:沉重 解析:选A 夺:(强行)改变。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历职.郎署 A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B .臣少多疾.病 C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D .则刘病日.笃 解析:选B B 项和例句加点词均为名词作动词。
A 项形容词作名词。
C 项方位名词作状语。
D 项名词作状语。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历职.郎署 B .但以刘日.薄西山 C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D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解析:选A A 项,名词作动词,担任。
B 、C 、D 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4.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B.⎩⎪⎨⎪⎧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感君区区..怀C.⎩⎪⎨⎪⎧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D.⎩⎪⎨⎪⎧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上堂拜舅.姑解析:选C A 项,前“又”,后“结束”;B 项,前“拳拳,形容感情恳切”,后“诚挚”;C 项,均为偏指一方“我”;D 项,前“舅父”,后“公公”。
5.阅读下文,选出与文意相近的一项( )一颗愁苦郁闷的心,会因为找到另一颗与它感觉相同、并且能分享其感受的心而获得安宁,就像两个同样离开自己国家远走他乡的陌生人,一旦相遇便倍感亲切,这个道理就在于心灵,若是为悲伤之苦所拉近,就不会再因逸乐和虚荣而疏远。
在心灵上,悲伤的联系往往比喜悦来得强固;也只有以泪洗过的爱情,才能够保持着纯美到永远。
A.爱人者,人恒爱之B.己立立人,己达达人C.同舟共济,安危势同D.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解析:选D D项与文段内容相近。
陈情表作业题及答案解析苏教必修五

陈情表作业题及答案解析(苏教必修五)专题二此情可待成追忆7陈情表第1课时导学与探究1.字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险衅()②门衰祚薄()③日笃()④矜愍()⑤茕茕独立()⑥拔擢()⑦供养()⑧盘桓()⑨洗马()⑩逋慢()⑪猥以微贱()⑫日薄西山()(2)给多音字注音①强近倔强强奸民意②更相为命洗盏更酌2.辨形组词(1)署暑曙(2)桓垣恒(3)翼冀(4)殒陨3.词语释义(1)希冀:(2)报养:(3)终养:(4)日薄西山:(5)茕茕独立,形影相吊:4.名句填空(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2)臣欲奉诏奔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3)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愿陛下矜愍愚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____________。
一、整体感知1.实词(1)通假字①夙遭闵凶通______,______②零丁孤苦通______,______③四十有四通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①至于成立古义:今义:②九岁不行古义:今义:③则告诉不许古义:今义:④臣之辛苦古义:今义:⑤有所希冀古义:今义:(3)一词多义①薄门衰祚薄日薄西山②矜犹蒙矜育矜愍愚诚不矜名节③见臣诚见欺于王而负赵慈父见背风吹草低见牛羊④除除臣洗马为除不洁者(4)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此情可待成追忆(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

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陈情表课前准备教学目标1.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和文言文句式。
2. 理解李密对祖母至孝的真情,理解文章曲折表达情感的方法。
3. 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掌握并能准确运用这些成语。
资料卡片1. 人物简介李密(224—287),字令伯,一名虔,三国时犍为(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东)人。
西晋文学家。
初仕蜀汉,后仕西晋。
李密《陈情表》流传于后世,被传颂为孝道的典范。
2. 人物生平李密的祖父李光,曾任蜀国朱提(地名)太守。
李密从小境遇不佳,父死母嫁,他在祖母刘氏抚养下长大成人。
李密以孝敬祖母闻名。
《晋书·李密传》说: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
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
李密幼时体弱多病,甚好学,师事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
年轻时,曾任蜀汉尚书郎。
晋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敬慕他的才能,请他担任主簿。
李密以奉养年迈祖母为由,谢绝了邓艾的聘请。
泰始三年(267),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李密为太子洗马(官名),李密因此写了《陈情表》请辞。
李密在祖母去世服丧期满后出仕。
任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政令严明,政绩显著,以刚正见称。
过去,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苛求供给,当地人民以此为患。
李密到任后,中山诸王过境仍苛求如故。
李密以理力争,使诸王过境不敢苛求,为百姓办了件好事。
李密本望到朝廷任职,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由于朝中无人推荐,最后只做了汉中太守,一年后罢官归田。
后病卒,终年64岁。
3. 文章评价南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引安子顺之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此三文遂被并称为抒情佳篇而传诵于世。
知识梳理1. 重点字、词注音。
险衅(xìn)夙遭闵凶(sù)(mǐn)愍臣孤弱(mǐn)终鲜兄弟(xiǎn)祚薄(zuò) 期功强近(jī)(qiǎng)床蓐(rù) 茕茕独立(qióng)猥以微贱(wěi)陨首(yǔn)逋慢(bū)日笃(dǔ)矜育(jīn)宦达(huàn)拔擢(zhuó) 优渥(wò)盘桓(huán) 气息奄奄(yǎn)2.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此情可待成追忆 陈情表试题 苏教版必修5

此情可待成追忆如泣如诉陈情表一、基础夯实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夺:夺取B.猥以微贱,当.侍东宫当:担任C.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到D.但以刘日薄.西山薄:迫近解析:A 夺:改变。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C C项,都是连词,因为。
A项,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B项,介词,比/介词,给;D项,动词,担任/副词,应当。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历职.郎署B.但以刘日.薄西山C.非臣陨首所能上.报D.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解析:A B、C、D三项加点词均为名词作状语。
A项,“职”为名词作动词,意为“担任”。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解析:D D项,“侥幸”指由于偶然的原因得到成功或免去不幸的事,与现代汉语相同。
A项,古义,报告申诉;今义,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B项,古义,赴京就职;今义,快速奔跑。
C项,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苦。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非臣陨首所能上报B.今臣亡国贱俘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D.本图宦达解析:C C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余三项均为判断句。
6.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孩子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
B.作者以自己对祖母的孝为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企图打动晋武帝。
C.文字中包含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并且长期以来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词语,如:形影相吊、茕茕独立、零丁孤苦。
D.文段主要用了四字句,还有不少对偶句,朗朗上口,亲切自然。
2020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此情可待成追忆 陈情表试题 苏教版必修5

此情可待成追忆如泣如诉陈情表一、基础夯实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夺:夺取B.猥以微贱,当.侍东宫当:担任C.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到D.但以刘日薄.西山薄:迫近解析:A 夺:改变。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C C项,都是连词,因为。
A项,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B项,介词,比/介词,给;D 项,动词,担任/副词,应当。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历职.郎署B.但以刘日.薄西山C.非臣陨首所能上.报D.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解析:A B、C、D三项加点词均为名词作状语。
A项,“职”为名词作动词,意为“担任”。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解析:D D项,“侥幸”指由于偶然的原因得到成功或免去不幸的事,与现代汉语相同。
A项,古义,报告申诉;今义,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B项,古义,赴京就职;今义,快速奔跑。
C项,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苦。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非臣陨首所能上报B.今臣亡国贱俘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D.本图宦达解析:C C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余三项均为判断句。
6.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孩子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
B.作者以自己对祖母的孝为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企图打动晋武帝。
C.文字中包含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并且长期以来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词语,如:形影相吊、茕茕独立、零丁孤苦。
D.文段主要用了四字句,还有不少对偶句,朗朗上口,亲切自然。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课时作业:专题二 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检测) .doc

专题检测专题二此情可待成追忆(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陨.首/殒.命挣揣./惴.惴不安茕.茕独立/明星荧.荧B.谂.知/熟稔.余荫./封妻荫.子偃.仰啸歌/揠.苗助长C.承载./下载.逋.慢/周公吐哺.珊.珊可爱/姗.姗来迟D.老妪./讴.歌呱.唧/呱.呱坠地情不自禁./噤.若寒蝉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虽然肉体不是华夏血脉,但精神却受此文明深厚的滋养,但我更愿意这种滋养是来自典籍浩然的熏染,而不是在一个具体的地点去凭吊或膜拜。
B.她那潜藏在心底的东西一定是深邃的、博大的和意味深长的。
平常它可能凸显的并不明显,但它肯定蜇伏在心尖的敏感处,闪着拙朴的光,流着绚丽的彩。
C.那些酒淳厚绵甜的芳香,存留在我的齿颊之间,浸润着我的肺腑,使我有一种脱离尘俗烦恼,轻松洒脱的美妙感觉。
D.曾经有一个现象,弥漫在林间墓地的沉沉雾霭,让我胆怯、不安和怀疑。
本来就对他的虚幻混浊不辩,偏偏在布达拉宫有了那次奇遇,更使我一时失去了评断他的能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您老对我们一家的恩情,我一定会结草衔环....,报答您老的。
B.我们俩从小就是同学,情同手足,可以说是志同道合,举案齐眉....。
C.张君瑞揭起旁边短帘,偷偷觑时,那老相国之女,粉容微露,果是亭亭玉立....。
D.面对日本极右翼势力挑起的钓鱼岛事端,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坚决抵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作为世界上使用者最多的电子地图数据库,谷歌地图不仅显示传统的矢量地图,还提供分辨率不同的卫星图片和显示地形与等高线的地形视图。
B.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揭晓诺贝尔奖这一被视为科学界最高荣誉、奖金高达百万美元的地方,竟是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里最普通的一幢二层小楼。
C.遗传多样性的消失,会走向整个群体的灭绝,一个群体要避免近亲繁殖,能够长期健康地繁衍下去,至少需要几百头左右的个体。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全套备课精选:专题二 此情可待成追忆--陈情表(2课时)

专题二 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7 陈情表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字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险衅.( ) ②门衰祚.薄( ) ③日笃.( ) ④矜愍.( ) ⑤ 茕.茕独立( ) ⑥拔擢.( ) ⑦供.养( ) ⑧盘桓.( ) ⑨洗.马( ) ⑩逋.慢( ) ⑪猥.以微贱( ) ⑫日薄.西山( ) (2)给多音字注音①⎩⎪⎨⎪⎧ 强.近( )倔.强( )强.奸民意( ) ②⎩⎪⎨⎪⎧ 更.相为命( )洗盏更.酌( ) 2.辨形组词(1)⎩⎪⎨⎪⎧ 署 暑曙(2)⎩⎪⎨⎪⎧ 桓 垣 恒 (3)⎩⎪⎨⎪⎧ 翼 冀 (4)⎩⎪⎨⎪⎧ 殒 陨 3.词语释义(1)希冀:(2)报养:(3)终养:(4)日薄西山:(5)茕茕独立,形影相吊:4.名句填空(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2)臣欲奉诏奔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3)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愿陛下矜愍愚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____________。
一、整体感知1.实词(1)通假字①夙遭闵.凶 通______, ______②零丁..孤苦 通______, ______③四十有.四 通______, ______ (2)古今异义①至于成立.. 古义:今义:②九岁不行..古义:今义:③则告诉不许..古义:今义:④臣之辛苦..古义:今义:⑤有所希冀..古义:今义:(3)一词多义①薄⎩⎨⎧门衰祚薄. 日薄.西山②矜⎩⎨⎧ 犹蒙矜.育 矜.愍愚诚 不矜.名节③见⎩⎨⎧ 臣诚见.欺于王而负赵 慈父见.背 风吹草低见.牛羊④除⎩⎨⎧ 除.臣洗马 为除.不洁者(4)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情表一、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
父早亡,母何氏醮。
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
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
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送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后卒于家。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亲..抚养躬亲:亲自。
B.慈父见背..见背:弃我而死去,婉指长辈去世。
C .门衰祚薄..祚薄:福分浅薄。
D .矜悯..愚诚 矜悯:夸耀。
解析 D 项,矜悯:怜恤,同情。
答案 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密奉事以.孝谨闻密以.祖母年高 B.⎩⎪⎨⎪⎧有暇则.讲学忘疲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 C.⎩⎪⎨⎪⎧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作《诗说》以贻之.D.⎩⎪⎨⎪⎧齐桓得管仲而.霸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解析 A 项,都是介词,因为;B 项,连词,就/连词,却;C 项,助词,的/代词,他;D 项,都是连词,表因果,因而/表转折,却。
答案 A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李密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后文“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
B .强调祖母刘的病“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以突出李密的孝情不同于一般的祖孙之情。
C .《陈情表》的第一自然段,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抒发对祖母的孝情。
D .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解析 “夙愿”指一向怀着的愿望。
到晋朝为官,并不是李密一向怀着的愿望,故不对。
答案 D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解析 关键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意思来断句。
答案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身旁,夜里不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
(2)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参考译文】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他的一个名字叫虔。
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
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
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
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身旁,夜里不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
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文学才华的人)。
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
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
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
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于是上书说:我因命运坎坷,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
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
到了四岁,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原想守节的志向。
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
我小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
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童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而祖母刘氏一直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喝水吃药,从不曾间断和离开过。
……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拙的诚心,满足臣下我微不足道的心愿,或许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平安寿终。
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相报,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晋武帝阅读《陈情表》后说:“李密的名声,不是徒有虚名。
”于是就停止征召他。
后来刘氏去世,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再一次征召他到洛阳做太子洗马。
司空张华问他说:“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
”张华问其中的缘故,李密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侯,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
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魏,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这知道成败是同样的。
”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细碎具体?”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相互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细碎具体。
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自己相匹敌,因此说话细碎。
”张华认为他的话很对。
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
”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能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到汉中担任太守,自己认为失去了万分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
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诗的末章说:“人们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
做官没有有权势的朝臣做依靠,不如回家种田。
皇上清清楚楚,这话怎么能这么说。
”武帝很生气,在这种情况下,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
后来李密在家中死去。
二、经典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6~7题。
逢蒙①学射于羿,尽羿②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
”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
”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
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
’曰:‘吾生矣。
’ 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
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
’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
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
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
’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③而后反。
【注】①逢蒙:羿的学生和家众,后来叛变,帮助寒浞杀了羿。
②羿:又称后羿,传说是夏代有穷国的君主。
③乘矢:四支箭。
6.子濯孺子判断“吾生矣”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判断依据: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7.孟子认为后羿被学生杀死,不仅学生有罪,后羿作为老师在这件事上也是有责任的。
你是怎么认为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尹公之他善于选择和教育学生,所以子濯孺子知道庾公之斯不会杀他。
后羿却不善于选择和教育学生,对于逢蒙的人品失察失教,结果招致杀身之祸,所以,后羿对于自己的被害也负有一定责任。
所以交往朋友需要考察、认识人,另一方面,教学生一定要从德与才两个方面着眼进行教育与培养,使之全面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只有做到了这两个方面,才不会酿成祸端,使自己反遭其殃,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