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7.1 认识几分之一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7.1 认识几分之一及答案.doc

三上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第一课时1.填空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个圆的()
()
,其中分母是
(),分子是()。
(2)1
6
读作(),九分之一写作()。
2.用分数表示下面的阴影部分。
()()()()()()3.比较每组分数的大小
1 41
9
1
3
1
2
1
6
1
8
4.同样的两袋饼干,小强吃了一袋的1
4
,小刚吃了一袋的
1
3
,谁吃得多?谁剩
下的多?
5.有两个塑料桶装了同样多的水,但是甲桶里的水占塑料桶的1
4
,乙桶里的水
占塑料桶的1
5
,那个塑料桶大?
答案
1.18
8 1 2. 13 14 18 15 12 16
3.﹥ ﹤ ﹥
4. 14 ﹤13
答:小刚吃得多,小强剩下的少。
5. 14 ﹥ 15
答:乙桶大。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与错题专练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含答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与错题专练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1 分数的初步认识1.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这样的数叫分数。
这里需要注意,一定是“平均分”。
2.分数的写法和组成:一个分数是由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组成的,其中分数线上面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分母。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可以用来表示,这样的数叫分数。
平均分的总份数是这个分数的分母,取其中的几份,分数的分子就是几。
4.在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时,也要注意是不是“平均分”。
用几分之几表示图形的阴影部分时,先要注意看阴影部分是否可以由整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后得到,然后看平均分成几份,那就表示分母是几,最后看阴影部分占这样的几份,就说明分数的分子是几 。
5.比较几分之一时,可以借助直观图形或实物来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也可以用平均分的思想来思考,即把同样大的纸片平均分,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所以分子是1,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6.两个同样大的物体或图形平均分的份数相同,取的份数越多,。
表示的份数就越大。
即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的分数较大。
【错例】选择:在下面图形中,( )图的阴影部分能用62表示。
A . B . C .【错误答案】B 或C【错误原因】 本题错在未理解分数或平均分的意义。
【正确答案】A 【解题指导】分数的意义必须是平均分,分母是几就平均分成几份。
62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6份,表示其中的2份,发现B 不是平均分成6份二,而是8份,C 不是平均分成6份,但不是平均分,所以B 、C 都不正确,据此解答。
【错例】判断:因为8>6,所以81>61。
( ) 【错误答案】√ 【错误原因】本题错在类比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来比较分数的大小。
【正确答案】×【解题指导】81表示把物体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61表示把物体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1份。
【题型专项特训】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专项训练——解答题(苏教版,含答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专项训练——解答题一、解答题1.先涂色,再比较大小。
2.工程队要修一条长是140米的路,第一周修了这条路的37,第二周修了这条路的27,修完了吗?你是怎样知道的?3.红红和宁宁做作业,宁宁用12小时做完,红红用14小时做完。
谁做得快?4.先按照图下面的分数涂色,再比较每组分数的大小。
5.一个披萨平均分成12份,爸爸吃了6份,妈妈吃了5份,剩下的都给丽丽吃,爸爸、妈妈一共吃了这个披萨的几分之几?丽丽吃了这个披萨的几分之几?6.有一杯牛奶,小明喝了12,将它加满水,然后又喝掉12,再加满水,最后全部喝完了。
小明喝的牛奶多还是水多?7.一块布做裤子用去了29,做上衣用去了49,还剩下这块布的几分之几?8.如图是张伯伯的菜园的示意图。
种西红柿的面积占整个菜园的几分之一?种豆角的面积呢?这两部分哪个大?9.一根绳子,第一次用了这根绳子的58,第二次用了这根绳子的28。
第二次比第一次少用了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10.小明看一本课外书,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27,第二天和第一天看的同样多,两天共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11.一个西瓜,被平均分成了6份,小红吃了其中的16,小丽比小红多吃了16,两人一共吃了几分之几?12.一块地的15种黄瓜,25种青菜,其余种萝卜。
(1)种黄瓜和种青菜的地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2)种萝卜的地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13.一张长方形红纸,小新用去它的17做小旗,小辉用去它的47做纸鹤。
两人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小辉比小新多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4.奶奶买了一根5米长的红丝绳编中国结。
编一个中国结要用掉这根红丝绳的15,奶奶编了2个中国结,这根红丝绳短了几分之几?15.一根丝带,第一次用去它的27,第二次用去它的37。
两次共用去这根丝带的几分之几?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这根丝带的几分之几?16.一条绸带,小明用去这条绸带的29,小红用去这条绸带的59,两人共用去这条绸带的几分之几?17.一块布料,第一次做衬衫用去它的15,第二次做连衣裙比第一次多用了这块布料的25,两次一共用去这块布料的几分之几?18.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27,第二天看了这本书的37。
2017.12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一(第87~8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联想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引导学生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吸铁石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例1主题图提问:观察野餐活动图,你看到些什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食品公平地分给两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不满1个,只能说每份分得“半个”。
这“半个”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首先来学习认识几分之一。
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一二、认识几分之一1、平均分蛋糕引导:把1个蛋糕怎样分可以得到着半个呢?交流:怎样分的,每人分得其中的多少?我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 )份,每人分得( )份。
这一份是这个蛋糕的();另一份是这个蛋糕的()。
2、教学读写二分之一先写短横线;平均分成2份,在横线下面写2;横线上面写1,表示这样的1份。
读作:二分之一3、学生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4、教学“试一试”学生动手折正方形纸的1/2并展示。
指出:不管怎样折,也不管折出的这1份形状是怎样的,只要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1份就是它的1/2进一步要求:你还能折出一张纸的1/4吗?折一折,再互相交流。
想一想:通过上面的操作你还能想到什么?想到: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都是这个正方形的几份之一。
5做“想想做做”第1题想: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这个图形的()。
2017秋三年级数学上册 7.1 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苏教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结合直观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通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平均分”及分子、分母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感性经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出示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
、引导学生把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平均分。
()把个苹果平均分成份,每份是多少个?(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教师板书:)()把瓶矿泉水平均分成份,每份是多少瓶()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份,每份是多少?(学生用手势表示发生了困难,由此引出分数,揭示课题)二、教学新知(一)认识、讨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课件演示,突出每一份同样多。
)、思考: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引出“二分之一”)、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
、讨论:右面的这一份能不能用来表示?为什么?、得出结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都是它的。
(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拓展:你还能把什么物体平均分,表示出它的?(二)认识几分之一、启发:如果把那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份、份、份,……又应该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
)、小组里议一议: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应该是它的几分之几?、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
(三)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观察比较: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它们都是分数。
观察这些数,它们都由几部分组成?、结合具体的例子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猜一猜:有两块同样大的月饼(课件出示两个圆),小明吃了其中一块的,小丽吃了另一块的,谁吃的多?(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议一议,说一说道理。
)、交流猜的结果,借助图形验证猜测。
、继续猜一猜:有三块同样的巧克力,三个小朋友分别吃了一块巧克力的一部分,大约是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一?(课件出示三个长方形,用阴影表示吃了的部分,分别占、、,但先不画出等分线,等学生猜对以后再画上。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7.1 认识几分之一》练习课件PPT

),读作(十分之一 )。
(3)写出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2.写一写,读一读。(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1 2
二分之一
1 8
八分之一
知识点 2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3.涂色表示各图下面的分数。
略
4.下面的分数能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吗?能表 示的画“√”,不能表示的画“×”。
易错辨析
1
1
1
1
8
6
6
18
5.判断:把一个苹果分成 4 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41。(
)
辨析:忽视平均分
提升点 1 根据几分之一来画图
6.下面是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你能分别表示出12、14、
18吗?试着画一画。
略
提升点 2 巩固几分之一的含义
7.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1
1
1
2
4
5
1
1
8
3
8.你能用几分之一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吗?
7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第1课时 认识几分之一
SJ 三年级上册
习题课件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5
6
7
8
知识点 1 认识几分之一
1.填一填。
(1)把一个苹果(平均 )切成四块,每块是这个苹果的( 四 )分
之( 一 ),写作41。
(2)10 个同学平均分一个蛋糕,每个同学分得这个蛋糕的
(
1 10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认识几分之一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认识几分之一丨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认识几分之一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七章第一节,认识几分之一。
我们将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概念,学会如何读写分数,以及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2. 学生能够用分数表示物品的一部分。
3.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 教学重点:能够用分数表示物品的一部分,理解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道具,如苹果、糖果等。
2. 学具:白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拿出一个苹果,切成四份,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我们想要表示这个苹果的1/4,应该如何表达?”学生可能会回答:“我们可以用四份中的其中一份来表示。
”教师引导学生用分数来表示,即1/4。
2. 学习分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师讲解分数的读法和写法,例如1/4读作“一四分之一”,写作“1/4”。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讨论,用实物道具和白纸,剪出自己喜欢的形状,并用分数来表示形状的一部分。
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物品的图片,让学生用分数来表示物品的一部分。
5. 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师出示一些分数,如1/4、1/3、1/2,让学生进行比较,并说出比较的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一2. 板书分数的读法和写法:1/4读作“一四分之一”,写作“1/4”。
3. 板书分数的大小比较:1/4 < 1/3 < 1/2。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分数表示家里的物品的一部分,并写下表示的方法。
2. 比较分数的大小,找出两个分数,使它们的大小关系与1/4、1/3、1/2的大小关系相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层作业设计7.1认识几分之一(附答案)

一、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认识几人之一的意义,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习难点:体会几分之一的意义及相互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知识梳理1、认识几分之一。
(1)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这样的数叫分数。
这里需要注意,一定是“平均分”。
(2)分数的写法和组成:一个分数是由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组成的,其中分数线上面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分母。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把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所以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也就是说,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反之则越大。
一、选择题1.下面图形中涂色部分不能用14表示的是()。
A.B.C.2.文文和天天读一本相同的故事书,1小时后,文文读了这本书的13,天天读了这本书的真题基础过关练7.1 认识几分之一(练习)14。
照这样的速度,()先读完这本书。
A.文文B.天天C.无法确定3.任何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这个正方形周长的()。
A.14B.13C.不能确定4.爸爸买回来16个苹果,爷爷吃了总数的18,明明吃了总数的14。
()吃得多A.爷爷B.明明C.无法比较5.小华折一只千纸鹤用19小时,小明折一只千纸鹤用18小时,则()。
A.小明折得快B.小华折得快C.两人折得一样快二、填空题6.把一根铁丝锯了5次,锯成了同样长的小段,每段是这根铁丝的( )。
7.一箱苹果有30个,爸爸吃了其中的16,妈妈吃的其中的110,小明吃了其中的15,( )吃的最多,( )吃的最少。
8.标出四种蔬菜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9.在抢“1”的游戏中,小明依次掷出14,18,18,14,接下来小明要掷出()()。
10.甲、乙两个杯子装了同样多的牛奶。
玲玲喝了甲杯的13,琪琪喝了乙杯的14,杯里剩下的牛奶多。
(填“甲”或“乙”)三、作图题11.比较13和18的大小,画一画表示出你的想法。
真题拓展培优练四、解答题13.红、黄、蓝三张纸条都被盖住了一部分,露出的部分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