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石家庄桥西区创新国际学校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题

合集下载

2013-2014学河北省石家庄桥西区创新国际学校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题【新课标人教版】

2013-2014学河北省石家庄桥西区创新国际学校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题【新课标人教版】

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数学第二次月考考试试题题号一二三 总分1920 21 22 23 24 25 得分注意: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卷I (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把每小题的正确选项填写在下面的表格内) 1.若3x=5y 且xy ≠0,则下列比例式成立的是( ) A53x y = B 35x y= C 35x y = D 35x y =2.若51,,73a a a bb c b c +==+则的值为( ) A 116 B 611 C 125 D 5123.如图,直线AB//CD//EF ,若AC=3,CE=4,则DBBF的值等于( )A 34B 43C 37D 474.已知,在Rt ABC 中,∠C=090,BC=3,AC=4,那么cosA 的值等于( ) A34 B 43 C 35 D 455.如图,已知∠1=∠2,若再添加一个条件不一定能使结论ADE ABC 成立,则这个条件是( )A ∠D=∠B B ∠AED=∠C CAD AE AB AC = D AD DEAB BC=6.在中华经典美文阅读中,小明同学发现自己的一本书宽与长为黄金比,已知这本书的长是 20cm ,那么它的宽约为 ( )A.12.36cmB.13.5 cmC.32.38 cmD.7.64 cm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3题7.如图,小明用长为3m 的竹竿CD 做测量工具,测量学校旗杆AB 的高度,移动竹竿,使竹竿与旗杆的距离DB=12m ,则旗杆AB 的高为( )m A. 6 B. 7 C. 8 D. 9 8.如图,在ABCD 中,E 为CD 上一点,连接AE 、BD ,且AE 、BD 交于点F,DE: AB=4:10,则DE :EC= ( )A.2:5B.2:3C.3:5D.3:2 9.将一副三角板如图叠放,AB//CD,则AOOC是 ( ) A.1:2 B.2:3 C.1:3 D.3:110题 10.在研究相似问题时,甲、乙两同学的观点如下:甲:将边长为3,4,5的三角形按图中的方式向外扩张,得到新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边间距均为1,则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河北省石家庄市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考试卷带解析.doc

河北省石家庄市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考试卷带解析.doc

河北省石家庄市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考试卷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 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30题)评卷人得分1.下列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A.镁带燃烧B.火柴梗被折断C.干冰升华D.玻璃碎了【答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和判断依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要结合图示进行答题.【解答】解:A、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产生大量白烟,有新物质生成,故A符合题意;B、火柴梗被折断,只是形状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故B不符合题意;C、干冰升华,固体生成气体,无新物质生成,故C不符合题意;D、玻璃碎了,只是形状变化,无新物质生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类题型来源于实际生活当中的化学,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类型题.本题判断的关键是根据物质变化的特征,进行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看变化的前后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B.空气是混合物,其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18%,氧气约21%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答案】【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空气的应用分析;B、根据空气的组成分析;C、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判断;D、根据空气的污染物分析.【解答】解: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故A正确;B、空气是混合物,其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故B正确;C、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故C错误;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组成、应用、污染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难度:容易知识点:空气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色烟雾【答案】【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元素与化合物;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难度:中等知识点:氧气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若采用排水法收集氨气时,下列主要操作步骤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撤出酒精灯;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把集气瓶装满水倒置在水槽中;④点燃酒精灯;⑤收集气体;⑥撤出水槽中的导管;⑦往试管中装入高锰酸钾固体;⑧选择好仪器进行连接组装;⑨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②⑧⑦⑨③④⑤①⑥B.②⑦⑨③④⑤⑥① C.⑧②⑦⑨③④⑤⑥①D.⑦④①③⑤⑥②⑧【答案】【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把集气瓶装满水倒置在水槽中→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⑦③②①④⑤⑥.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氧气的步骤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中等知识点:制取氧气5.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①化学性质②相对原子质量③粒子的电性④原子核⑤最外层电子数⑥核外电子总数⑦核内质子数⑧电子层数.A.①④⑤B.②④⑦C.②④⑥⑦ D.①③⑤⑧【答案】【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发生变化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即核外电子数,电子层数可能发生了变化,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电性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核没有变,决定元素种类的质子数没有变,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变,进行解答.【解答】解:根据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原子核没有变,决定元素种类的质子数没有变,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变,因此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得到或失去后,一定不会改变的是②相对原子质量④原子核⑦核内质子数;而由于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所以其①化学性质③粒子的电性⑤最外层电子数⑥核外电子总数一定会发生改变,⑧电子层数有可能改变(得电子不变,失电子改变);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的得失电子后“变与不变”性质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难度:容易知识点:离子6.科学家发现一种铀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35,中子数为143,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分别是()A.92、143B.143、143 C.92、92D.143、235【答案】【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因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该原子的质子数为235﹣143=92,由于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所以其核电荷数和核外的电子数也为92.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难度:容易知识点:原子的构成7.对于图示的理解错误的是()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B.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D.可用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答案】【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反应的实质.【专题】物质的微l 难度:中等知识点:分子和原子8.将浑浊的红色污水进行了如图净化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液体无色浑浊B.②中液体无色澄清C.经上述处理后,②中液体为纯净物D.③中得到的是纯水【答案】【考点】水的净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已有的水的净化的知识结合物质的性质和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静置、过滤不能除去水的色素,故①中液体不是无色浑浊,错误;Bl【答案】【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B、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解答】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氢原子可表示为:2H,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B、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Fe2O3,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2NH4+,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正确.D、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正二价的铜元素可表示为:,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10.航天飞船常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作为固体燃料,高氯酸铵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A.+1B.+3C.+5D.+7【答案】【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规律和原则.【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高氯酸铵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1)+x+(﹣2)×4=0,则x=+7;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11.物质的命名与化学式的书写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氧化钙:CaO2 B.碳酸钠:Na2CO3C.硫酸铝:AlSO4 D.氯化铁:FeCl2【答案】【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解:A、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CaO,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B、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C、硫酸铝中铝元素显+3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SO4)3,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D、氯化铁中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FeCl3,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12.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快水分子间有空隙BH2O在通电条件下产生H2H2O分子中有H2C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D氧气能支持燃烧,氢气能燃烧分子种类不同,化学性质不同A.A、B.B、C.C、D.D、【答案】【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错误.B、H2O在通电条件下产生H2,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H2O分子中有氢原子等,故选项解释错误.C、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是因为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速率更快,故选项解释错误.D、氧气能支持燃烧,氢气能燃烧,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种类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难度:中等知识点:我们周围空气单元测试13.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液体喷出B.污染试剂C.酒精溅出D.读数偏大【答案】【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为避免液体沸腾而喷出伤人.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B、使用胶头滴管时,用自来水冲洗会污染试剂;C、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D、用量筒量液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视线偏高(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解答】解: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会导致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故A正确;B、使用胶头滴管时lB.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C.原子核一定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答案】【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得核电荷数与核内质子数相等,故正确;B.在原子核中,质子数与中子数lA.①③⑤B.①③⑤⑦ C.③④⑥⑦ D.④⑤⑥【答案】【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和质量、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分子种类、物质的种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故选A.【点评】熟练掌握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会运用化学中的基本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处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难度:容易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16.下列是某同学进行过滤操作时的一些做法,其中错误的是()A.让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B.直接向漏斗中倾倒待过滤的液体C.让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D.让漏斗中液面始终低于滤纸边缘【答案】【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解答.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完成解答,如过滤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这样可以防止液体从滤纸和漏斗之间通过等;【解答】解: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防止液体从漏斗外壁流出,故正确;B、用玻璃棒引流,接向漏斗中倾倒待过滤的液体,可能将滤纸弄破,故错误;C、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从而加快过滤的速率,故正确;D、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和漏斗间流出,故正确;故填:B.【点评】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熟练掌握过滤操作极其注意事项.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7.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则关于石蜡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含碳、氢元素B.一定含有碳、氧、氢三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无法确定【答案】【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通过对比反应前后各物质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组成元素,推断石蜡的元素组成.【解答】解:蜡烛燃烧可表示为: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碳和水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氧、氢三种元素,反应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石蜡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中等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18.生命离不开空气和水,下列有关二者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污染与人类活动无关B.可采用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方法净化水C.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空气中的氧气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分解反应【答案】【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氧气的工业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水的净化.【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生活污水会造成水的污染分析;B、根据净水的方法解答;C、根据氧气可助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解答;D、根据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原理解答.【解答】解:l19.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利用对比实验思想的是()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B.研究分子的运动C.研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D.研究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答案】【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对比实验可通过若干个装置同时探究一个或多个条件对同一事件的影响,其关键是必须至少有一组作为对照,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通过白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本不存在对比实验,没有利用对比实验的思想方法,故选项正确.B.烧杯A中的酚酞试液和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属于对照试验,烧杯A置于放有浓氨水的烧杯附近;烧杯B 置于空气中,没有变红色,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烧杯A中变红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进入烧杯A中,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利用了对比实验的思想方法,故选项错误.C.研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就是观察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产物的验证,根本不存在对照实验,没有利用对比实验的思想方法,故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空气能使燃着的木条正常燃烧,通过对比说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利用了对比实验的思想方法,故选项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设计实验时要掌握其原理和区别,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是必须至少有一组作为对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中等知识点:我们周围空气单元测试20.化学概念有交叉、并列和包含等关系,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和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和纯净物属于并列关系C.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化合物和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答案】【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专题】概念关系型.【分析】根据物质的概念结合物质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单质和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错误;B、化合物和纯净物属于包含关系,错误;C、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错误;D、化合物和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正确;故选D.【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概念和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中等知识点:元素21.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E代表五种不同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C>B B.核内质子数:A<DC.A、B、C同周期D.D、E同族【答案】【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题意可知,上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E代表五种不同元素:因为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序数增加;相邻的不同周期质子数相差8,所以A与E不可能相等;同一横行,为同一周期;同一竖列,为同族.【解答】解:A、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序数增加,所以原子序数C>B,故A正确;B、相邻的不同周期质子数相差8,所以核内质子数:A<D,故B正确;C、同一横行,为同一周期,所以A,B,C同周期,故C正确;D、同一竖列,为同族,而D、E不是同一列,故D错误.故选D.【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了解元素的概念.难度:中等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22.下列有关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两种物质参加的反应是化合反应B.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C.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D.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答案】【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氧化反应是指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参加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B、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故B正确;C、化合反应强调的是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多少,而氧化反应是强调物质与氧的反应,两者无必然联系,故C 错误;D、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类型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然后再根据各种反应类型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难度:中等知识点:氧气23.A、B均在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中,某元素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元素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则A、B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BA2B.A3B2C.AB2D.B2A3【答案】【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互相化合的数目和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本题;利用最外层电子数推断元素性质与元素的化合价,最后根据元素化合价判断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解答】解:A元素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从而带上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元素A的化合价为﹣2价;B元素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从而带上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元素B的化合价为+3价;则A和B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B2A3.故填: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根据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互相化合的数目和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石家庄市桥西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石家庄市桥西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石家庄市桥西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8九上·巴南期中) 人们生活通常食用碘盐,碘盐中的“碘”是指()A . 碘原子B . 碘分子C . 碘元素D . 碘单质2. (2分)(2019·槐荫模拟) 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 化学发展史:化学家门捷列夫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B . 性质与应用:钡餐透视检査胃肠疾病时,医生常让病人口服硫酸钡C . 对比学习法:生活中铁制品比铝制品更易锈蚀,因为铁的化学性质比铝活泼D . 元素守恒观: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蜡烛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3. (2分) (2016九上·凤凰期末)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 闻气体气味B . 检查气密性C . 点燃酒精灯D . 取用块状固体4. (2分)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 . 溶液组成中一定含有水C . 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D . 融雪剂的作用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低于0℃5. (2分) (2019九上·中月考)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 . 2H:两种氢元素B . Ca2+: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C . FeCl2:氯化铁D . 2H2O:表示两个水6. (2分)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 .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 . 原子都是由原子核、中子、电子构成的D . 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7. (2分) (2019九上·中月考) 稀土元素又称“21世纪黄金”,广泛应用于电子、军事、石油化工等领域。

硝酸铈铵[(NH4)XCe(NO3)Y] (式中的X、Y为待定数值)是稀土元素铈(Ce)的化合物,已知硝酸铈铵中Ce 的化合价为+4价,则由此可推知硝酸铈铵的正确化学式为()A . (NH4)2Ce(NO3)2B . (NH4)2Ce(NO3)3C . (NH4)2Ce(NO3)6D . (NH4)6Ce(NO3)28. (2分) (2019九上·中月考) 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C4H8O2)等物质。

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数学九上开学经典试题【含答案】

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数学九上开学经典试题【含答案】

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数学九上开学经典试题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A 卷(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4分)已知点P (a ,m ),Q (b ,n )都在反比例函数y =﹣2x 的图象上,且a <0<b ,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 .m <n B .m >n C .m +n <o D .m +n >02、(4分)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CD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下列条件中不能说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 .AD =BC B .AC =BD C .AB ∥CD D .∠BAC =∠DCA 3、(4分)四边形ABCD 中,AB ∥CD ,要使ABCD 是平行四边形,需要补充的一个条件()A .AD=BC B .AB=CD C .∠DAB=∠ABC D .∠ABC=∠BCD 4、(4分)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610x x -+=,此方程可化为的正确形式是()A .2(3)10x +=B .2(3)8x +=C .2(3)10x -=D .2(3)8x -=5、(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0,2),B (4,0),点N 为线段AB 的中点,则点N 的坐标为()A.(1,2)B.(4,2)C.(2,4)D.(2,1)6、(4分)下列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B.C.D.7、(4分)如图,已知线段AB=12,点M、N是线段AB上的两点,且AM=BN=2,点P是线段MN上的动点,分别以线段AP、BP为边在AB的同侧作正方形APDC、正方形PBFE,点G、H分别是CD、EF的中点,点O是GH的中点,当P点从M点到N点运动过程中,OM+OB的最小值是()A.10B.12C.2D.8、(4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E,F,G,H分别为边AB,DA,CD,BC的中点.若AB=2,AD=4,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3B.4C.6D.8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9、(4分)如图,矩形中,,对角线交于点,则______,______.10、(4分)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ADB=30°,AB=4,则OC=_____.11、(4分)如图,矩形ABCD 中,E 是AD 中点,将△ABE 沿直线BE 折叠后得到△GBE ,延长BG 交CD 于F ,若AB=6,BC=,则CF 的长为_______12、(4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 −2)243-经过原点O,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A.将抛物线在x 轴下方的部分沿x 轴折叠到x 轴上方,将这部分图象与原抛物线剩余部分的图象组成的新图象记为G,过点B(0,1)作直线l 平行于x 轴,当图象G 在直线l 上方的部分对应的函数y 随x 增大而增大时,x 的取值范围是____.13、(4分)计算:a b a b a b +=++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14、(12分)化简:2229963a a a a a ⎛⎫-+÷+ ⎪-⎝⎭.15、(8分)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之际,总书记提倡和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总书记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为响应号召,建设书香校园,某初级中学对本校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知识水平检测.为了解情况,现从两个年级抽样调查了部分学生的检测成绩,过程如下:(收集数据)从初一、初二年级分别随机抽取了20名学生的水平检测分数,数据如下初一年级8860449171889763729181928585953191897786初二年级7782858876876993668490886788919668975988(整理数据)按如下分段整理样本数据:分段年级0≤x<6060≤x<7070≤x<8080≤x<9090≤x≤100初一年级22376初二年级1a2b5(分析数据)对样本数据进行如下统计:统计量年级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初一年级78.85c91291.53初二年级81.9586d115.25(得出结论)(1)根据统计,表格中a、b、c、d的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该校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000人和1200人,请估计该校初一、初二年级这次考试成绩90分以上的总人数.16、(8分)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ky x b=+分别交x、y轴于点A、B两点,OA=5,∠OAB=60°.(1)如图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如图2,点P 为直线AB 上一点,连接OP,点D 在OA 延长线上,分别过点P 、D 作OA 、OP 的平行线,两平行线交于点C ,连接AC,设AD=m,△ABC 的面积为S,求S 与m 的函数关系式;(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在PA 上取点E ,使PE=AD,连接EC,DE,若∠ECD=60°,四边形ADCE 的周长等于22,求S 的值.17、(10分)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 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A 、C 的坐标分别是(﹣4,6),(﹣1,4).(1)请在图中的网格平面内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2)请画出△ABC 向右平移6个单位的△A 1B 1C 1,并写出C 1的坐标;(3)请画出△ABC 关于原点O 对称的△A 2B 2C 2,并写出点C 2的坐标.18、(10分)李大伯响应国家保就业保民生政策合法摆摊,他预测某品牌新开发的小玩具能够畅销,就用3000元购进了一批小玩具,上市后很快脱销,他又用8000元购进第二批小玩具,所购数量是第一批购进数量的2倍,但每个进价贵了5元.(1)求李大伯第一次购进的小玩具有多少个?(2)如果这两批小玩具的售价相同,且全部售完后总利润率不低于20%,那么每个小玩具售价至少是多少元?B 卷(50分)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9、(4分)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AD BC =,∥,对角线AC BD ⊥,且AC =ABCD 的中位线的长为_________.20、(4分)已知P 1(-4,y 1)、P 2(1,y 2)是一次函数y=-3x+1图象上的两个点,则y 1_______y 2(填>,<或=)21、(4分)一次函数y =kx +b 与y =2x +1平行,且经过点(﹣3,4),则表达式为:_____.22、(4分)一组数据:2019,2019,2019,2019,2019的方差是__________.23、(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的边62OA OC ==,,一条动直线l 分别与BC OA 、将于点E F 、,且将矩形OABC 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点O 到动直线l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24、(8分)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为顶点分别按下列要求画三角形.(1)在图1中,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都是有理数;(2)在图2中,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们的直角边都是无理数;(3)在图3中,画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是1.25、(10分)解不等式组:2(1)421142x x x x <-+⎧⎪⎨+-≥⎪⎩,并在数轴上表示出它的解集.26、(12分)如图,四边形ABCD 中,45ABC ADC ∠=∠=︒,将BCD ∆绕点C 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点B 的对应点恰好与点A 重合,得到ACE ∆.(1)请求出旋转角的度数;(2)请判断AE 与B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2AD =,3CD =,试求出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BD 的长.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根据反比例点P(a,m),Q(b,n)都在反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上,且a<0<b,可以判断点P和点Q所在的象限,进而判断m和n的大小.【详解】解:∵点P(a,m),Q(b,n)都在反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上,且a<0<b,∴点P在第二象限,点Q在第四象限,∴m>0>n;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关键在于根据反比例函数的k值判断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布.2、B【解析】解:A.∵AB=CD,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AB=CD,AC=BD,∴不能说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该选项符合题意;C.∵AB=CD,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AB=CD,∠BAC=∠DCA,AC=CA,∴△ABC≌△CDA,∴AD=BC,∴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3、B【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一一判断即可.【详解】∵AB∥CD,∴只要满足AB=CD,可得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选:B.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4、D【解析】方程常数项移到右边,两边加上9变形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方程移项得:x 2-6x=-1,配方得:x 2-6x+9=8,即(x-3)2=8,故选D .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5、D 【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和点的坐标,解答即可.【详解】过N 作NE ⊥y 轴,NF ⊥x 轴,∴NE ∥x 轴,NF ∥y 轴,∵点A (0,2),B (4,0),点N 为线段AB 的中点,∴NE =2,NF =1,∴点N 的坐标为(2,1),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和点的坐标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6、C【解析】A 选项的被开方数中含有分母;B 、D 选项的被开方数中含有未开尽方的因数;因此这三个选项都不符合最简二次根式的要求.所以本题的答案应该是C .解:A 、=;B 、=2;D 、=2;因此这三个选项都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选C .7、C 【解析】作点M 关于直线XY 的对称点M′,连接BM′,与XY 交于点O ,由轴对称性质可知,此时OM+OB=BM′最小,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M'的值.【详解】解:作点M 关于直线XY 的对称点M′,连接BM′,与XY 交于点O .O′O″⊥A 于O″B .GL ⊥AB 于L ,HT ⊥AB 于T .由轴对称性质可知,此时OM+OB=BM′最小(O′O″=12(GL+HT )=6),在Rt △BMM′中,MM′=2O′O″=2×6=12,BM=10,由勾股定理得:,∴OM+OB 的最小值为,故选C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轴对称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8、B【解析】连接AC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EH ∥AC ,EH=12AC ,得到△BEH ∽△BAC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详解】解:连接AC ,∵E 、H 分别为边AB 、BC 的中点,∴EH ∥AC ,EH=12AC ,∴△BEH ∽△BAC ,∴S △BEH =14S △BAC =18S 矩形ABCD ,同理可得,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12×2×4=4,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9、.【解析】根据矩形的性质求出∠BAD=90°,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 ,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E=AD ,即可求出AE .【详解】解:∵四边形ABCDD 是矩形,∴∠BAD=90°,在Rt △BAD 中,由勾股定理得:∵在Rt △BAD 中,AB=2,BD=4,∴AB=BD ,∴∠ADB=30°,∵AE⊥BD,∴∠AED=90°,∴AE=AD==,故答案为:.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和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灵活运用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10、1【解析】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C=BD,OA=OC,∠BAD=90°,∵∠ADB=30°,∴AC=BD=2AB=8,∴OC=12AC=1.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1、2【解析】分析:根据点E是AD的中点以及翻折的性质可以求出AE=DE=EG;然后利用“HL”证明△EDF和△EG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证得DF=GF;设DF=x,接下来表示出FC、BF,在Rt△BCF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E是AD的中点,∴AE=DE.∵△ABE沿BE折叠后得到△GBE,∴AE=EG,AB=BG,∴ED=EG.∵在矩形ABCD中,∠A=∠D=90°,∴∠EGF=90°.∵在Rt△EDF和Rt△EG F中,ED=EG,EF=EF,∴Rt△EDF≌Rt△EGF,∴DF=FG.设CF =x ,则DF =6-x ,BF =12-x .在Rt △BCF 中,()2+x 2=(12-x )2,解得x =2.∴CF =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HL ”证明Rt △EDF ≌Rt △EGF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1<x<2或.【解析】先写出沿x 轴折叠后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根据图象计算可得对应取值范围.【详解】由题意可得抛物线:y=13(x−2)243-,对称轴是:直线x=2,由对称性得:A(4,0),沿x 轴折叠后所得抛物线为:y=−13(x−2)24+3;如图,由题意得:当y=1时,13(x−2)243-=1,解得:x 1,x 2=2−,∴C(2−,1),当y=1时,−13(x−2)24+3=1,解得:x 1=3,x 2=1,∴D(1,1),E(3,1),由图象得:图象G 在直线l 上方的部分,当1<x<2或时,函数y 随x 增大而增大;故答案为1<x<2或.此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解题关键在于结合函数图象进行解答.13、1【解析】根据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的法则计算即可.【详解】原式=1a b a b +=+.故答案为:1.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运算,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把它们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再加减.分式运算的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或者整式.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14、13a +【解析】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即可取出答案.【详解】解:原式2(3)(3)96(3)a a a a a a a +-++=÷-23(3)a a a a ++=÷23(3)a a a a +=⋅+13a =+.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及学生的运算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15、(1)4,8,87,1;(2)800人.【解析】(1)利用收集的数据以及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即可解决问题.(2)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问题即可.【详解】解:(1)由数据可知初二年级60≤x <70的有4人,80≤x <90有8人,初一年级20人,中间两个数是86,1,故中位数=88862+=87,初二年级20人,出现次数最多的是1.故众数是1.由题意a=4,b=8,c=87,d=1.故答案为:4,8,87,1.(2)初一年级成绩90分以上的人数为1000×620=300(人),初二年级成绩90分以上的人数为1200×512=500(人)300+500=800(人)答:初一、初二年级这次考试成绩90分以上的总人数为800人.本题考查方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样本估计总体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6、(1)直线解析式为y =+;(2)S=5325322m +;(3)S =.【解析】(1)先求出点B 坐标,设AB 解析式为y kx b =+,把点A(5,0),B(0,)分别代入,利用待定系数法进行求解即可;(2)由题意可得四边形ODCP 是平行四边形,∠OAB=∠APC=60°,则有PC=OD=5+m ,∠PCH=30°,过点C 作CH ⊥AB ,在Rt △PCH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CH=()52m +,再由S=12AB ∙CH 代入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即可得;(3)先求得∠PEC=∠ADC ,设∠OPA=α,则∠OPC=∠ADC=∠PEC=60°+α,在BA 延长线上截取AK=AD ,连接OK ,DK ,DE ,证明△ADK 是等边三角形,继而证明△PEC ≌△DKO ,通过推导可得到OP=OK=CE=CD ,再证明△CDE 是等边三角形,可得CE=CD=DE ,连接OE ,证明△OPE ≌△EDA ,继而可得△OAE 是等边三角形,得到OA=AE=5,根据四边形ADCE 的周长等于22,可得ED=172m-,过点E 作EN ⊥OD 于点N ,则DN=52m +,由勾股定理得222EN DN DE +=,可得关于m 的方程,解方程求得m 的值后即可求得答案.【详解】(1)在Rt △ABO 中OA=5,∠OAB=60°,∴∠OBA=30°,AB=10,由勾股定理可得OB=,∴B(0,),设AB 解析式为y kx b =+,把点A(5,0),B(0,)分别代入,得05k b b =+⎧⎪⎨=⎪⎩,∴k b ⎧=⎪⎨=⎪⎩,∴直线解析式为y =+;(2)∵CP//OD ,OP//CD,∴四边形ODCP 是平行四边形,∠OAB=∠APC=60°,∴PC=OD=5+m ,∠PCH=30°,过点C 作CH ⊥AB ,在Rt △PCH 中PH=52m +,由勾股定理得CH=()52m +,∴S=12AB ∙CH=110(5)2222m m ⨯⨯+=+;(3)∵∠ECD=∠OAB=60°,∴∠EAD+∠ECD=180°,∠CEA+∠ADC=180°,∴∠PEC=∠ADC ,设∠OPA=α,则∠OPC=∠ADC=∠PEC=60°+α,在BA 延长线上截取AK=AD ,连接OK ,DK ,DE ,∵∠DAK=60°,∴△ADK 是等边三角形,∴AD=DK=PE ,∠ODK=∠APC ,∵PC=OD ,∴△PEC ≌△DKO ,∴OK=CE ,∠OKD=∠PEC=∠OPC=60°+α,∠AKD=∠APC=60°,∴∠OPK=∠OKB ,∴OP=OK=CE=CD ,又∵∠ECD=60°,∴△CDE 是等边三角形,∴CE=CD=DE ,连接OE ,∵∠ADE=∠APO ,DE=CD=OP ,∴△OPE ≌△EDA ,∴AE=OE ,∠OAE=60°,∴△OAE 是等边三角形,∴OA=AE=5,∵四边形ADCE 的周长等于22,∴AD+2DE=17,∴ED=172m -,过点E 作EN ⊥OD 于点N ,则DN=52m +,由勾股定理得222EN DN DE +=,即22253517((()222m m -++=,解得13m =,221m =-(舍去),∴S=15325322+.本题考查的四边形综合题,涉及了待定系数法,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等,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正确添加辅助线,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7、(1)见解析;(2)见解析;(5,4);(3)见解析;(1,-4).【解析】(1)根据A 、C 两点的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即可;(2)根据图形平移的性质画出△A 1B 1C 1′,然后写出点C 1坐标;(3)分别作出点A 、B 、C 关于原点O 的对称点A 2、B 2、C 2,连接A 2、B 2、C 2即可得到△ABC 关于原点O 对称的△A 2B 2C 2,然后写出点C 2坐标.【详解】解:(1)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2)如图,△A 1B 1C 1为所作;点C 1的坐标为(5,4);(3)如图,△A 2B 2C 2为所作;点C 2的坐标为(1,-4).故答案为:(1)见解析;(2)见解析;(5,4);(3)见解析;(1,-4).本题考查旋转变换及平移变换,熟知图形经过旋转及平移后与原图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18、(1)200个;(2)至少是22元【解析】(1)设李大伯第一次购进的小玩具有x个,则第二次购进的小玩具有2x个,根据单价=总价÷数量结合第二次购进的单价比第一次贵5元,即可得出关于x的分式方程,解之经检验后即可得出结论;(2)设每个小玩具售价是y元,根据利润=销售收入-成本结合总利润率不低于20%,即可得出关于y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取其最小值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设李大伯第一次购进的小玩具有x个,由题意得:8000300052x x-=,解这个方程,得200x=.经检验,200x=是所列方程的根.答:李大伯第一次购进的小玩具有200个.(2)设每个小玩具售价为y元,由题意得:60030008000 3000800020%y--+≥,解这个不等式,得22y≥,答:每个小玩具的售价至少是22元.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2)根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9、1【解析】解:过C作CE∥BD交AB的延长线于E,∵AB ∥CD ,CE ∥BD ,∴四边形DBEC 是平行四边形,∴CE=BD ,BE=CD ∵等腰梯形ABCD 中,AC=BD ∴CE=AC ∵AC ⊥BD ,CE ∥BD ,∴CE ⊥AC ∴△AC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AE AC=10,∴AB+CD =AB+BE=10,∴梯形的中位线=12AE=1,故答案为:1.本题考查了梯形的中位线定理,牢记定理是解答本题的重点,难点是题目中的辅助线的做法.20、>【解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答案.【详解】∵一次函数y=-3x+1中,-3<0,∴函数图象经过二、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4<1,∴y 1>y 2,故答案为:>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对于一次函数y=kx+b(k≠0),当k >0时,图象经过一、三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k <0时,图象经过二、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b >0时,图象与y 轴交于正半轴;当b <0时,图象与y 轴交于负半轴;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关键.21、y=2x+1【解析】解:已知一次函数y=kx+b 与y=2x+1平行,可得k=2,又因函数经过点(-3,4),代入得4=-6+b ,解得,b=1,所以函数的表达式为y=2x+1.22、0.【解析】根据方差的公式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x =201920192019201920195++++=2019,2S =22222(20192019)(20192019)(20192019)(20192019)(20192019)5-+-+-+-+-=0.故答案为:0.本题考查了方差的计算.【解析】设M,N 为CO,EF 中点,点O 到动直线l 的距离为ON,求解即可.【详解】∵62OA OC ==,,∴S OABC =12∵将矩形OABC 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S CEOF =12×(CE+OF )×2=6∴CE+OF=6设M,N 为CO,EF 中点,∴MN=3点O 到动直线l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本题考查的是的动点问题,熟练掌握最大距离的算法是解题的关键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24、(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解析】(1)根据题意可画出三边长分别为3,4,5的三角形即可;(2、的直角三角形;(3的正方形.【详解】(1)如图1,三角形为所求;(2)如图2,三角形为所求;(3)如图3,正方形为所求.此题主要考查网格与图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勾股定理的运用.25、﹣2<x ≤3【解析】分别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其公共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度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第二阶段月考试题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度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第二阶段月考试题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英语第二阶段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第I 卷(选择题共85分)听力部分(第一节)I. 听句子,选出句子中所包含的信息。

(共5小题,每小题1分,计5分)( )1.A.shout B. shut C. shoot( )2.A.broke into B. broke up C. broke out( )3. A. 204 B. 214 C.240( )4. A. Tom is as tall as Jack. B. Tom is taller than Jack. C. Jack is taller than Tom.( )5. A. Laura doesn’t want to do the washing today.B. Laura feels tired after doing the washing.C. Laura doesn’t want to leave the washing till tomorrow.II. 听句子,选出该句的最佳答语。

(共5小题,每小题1分,计5分)( )6. A. A That’s OK. B. You are nice, too. C. Nice to meet you, too.( )7. A. I speak Japanese. B. It is a book. C. It is mine.( )8. A. It's 89215623. B. Grade Two. C. 180cm .( )9. A. Yes, please. B. Yes, I do. C. Orange juice, please.( )10. A. I am sorry to hear that. B. It is a good idea. C. GreatIII. 听对话,选择正确的选项。

(共5小题,每小题1分,计5分)( )11.A. One. B. Two. C. Three.( )12. A. In a shop. B. In a school. C. In a hospital. ( )13. A. Classmates. B. Waiter and customer. C. Doctor and patient.( )14. A. B. C.( )15. A. B. C.IV. 听语段、对话和问题,选择正确答案。

河北省石家庄市创新国际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创新国际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月考试题

2015-2016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创新国际学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B.二氧化碳参加植物的光合作用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D.活性炭吸附色素2.“5.31”林甸大火和“6.3”德惠大火给全国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用自来水扑灭B.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火灾中自求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D.加油站内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3.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D.二氧化碳不能与水反应4.“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疏松多孔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性质的推测一定有错误的是()A.碳海绵有吸附作用B.碳海绵是灰黑色固体C.碳海绵易溶解于水D.碳海绵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5.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D.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6.“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中不符合该主题的是()A.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C.多用一次性筷子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7.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措施中与保护环境无关的是()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B.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C.减少户外运动时间,避免呼吸道疾病D.废旧电池回收集中处理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O和CO2都具有还原性B.用紫色石蕊溶液可区分CO和CO2C.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性质相同D.碳具有可燃性,因此,在常温下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9.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汽车使用乙醇汽油,既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又能减少对大气的污染B.居民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比使用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更清洁、更方便C.随着科技的发展,氢气将会成为主要的能源之一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的10.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的热水只是起到提高温度的作用B.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C.图1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D.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11.镁不但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燃烧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C.镁等活泼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D.镁在空气、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都是放热反应12.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将些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A.H2、CH4B.H2、CO C.H2、CH4、CO D.CH4、CO、CO2二、填空题(共27分)13.把下列六种物质:氧气、酒精、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用化学式填空:(1)点燃前,需检验气体纯度的是;(2)在冶金工业上可用作还原剂的单质是;(3)高粱、玉米和薯类经发酵、蒸馏可得到的绿色燃料是;(4)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物质是;(5)最清洁的燃料是.14.一氧化碳可以从其他物质中夺氧,是常用的工业还原剂.(1)1个CO分子变成1个CO2分子需要得到个O原子.(2)1个O2分子与个CO分子完全反应生成CO2.(3)四氧化三锰的化学式为,1个四氧化三锰“分子”与个CO 分子完全反应生成Mn和CO2,高温下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5.CO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可燃气体污染物,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具有还原性,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1)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一段时间后,再加热,其原因是;(2)实验中图A处玻璃管中发生的现象是,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实验中图B处发生的现象是;该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缺陷,请指出改正方法:.16.能源是国家发展的命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当前,南海问题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请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某未知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X+5O24CO2+2H2O,据此可知:X的化学式为,判断的依据是.三、简答题(8分)17.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在通常情况下,A为黑色粉末状固体,B、C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D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在实验室常用含D的物质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单质E是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反应④和⑤中某些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D的名称是,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四、实验探究题(共23分)18.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若选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需补充的一种仪器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室若选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则需要改正的一点是,请你写出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3)用制取的二氧化碳进行试验:①实验(Ⅱ)中溶液变色;②实验(Ⅲ)中加热之后,溶液又变为色,解释出现此现象的原因.19.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刺激呼吸道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他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再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2)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用扇子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填序号)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图A与图B所示实验相比,符合环保要求的是.五、计算题(6分)20.12.5 克石灰石(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杂质不与酸反应)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可制得二氧化碳多少克?2015-2016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创新国际学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6-7单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B.二氧化碳参加植物的光合作用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D.活性炭吸附色素【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石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过程中有新物质金刚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活性炭吸附色素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5.31”林甸大火和“6.3”德惠大火给全国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用自来水扑灭B.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火灾中自求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D.加油站内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B、根据煤气泄漏的处理方法分析;C、根据烟气有毒,而湿毛巾可以有效的过滤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分析;D、根据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分析.【解答】解:A、电器着火用水灭火,会损坏电器,更会导致人触电,故做法错误.B、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降低煤气的浓度,以防遇明火发生爆炸,故做法正确.C、烟气有毒,而湿毛巾可以有效的过滤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因此火灾中自求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故做法正确.D、汽油具有挥发性,当其挥发到空气中与氧气充分接触,极容易发生爆炸,所以加油站内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故做法正确;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灭火方法的使用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3.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D.二氧化碳不能与水反应【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B、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性质不同;C、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程度要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程度高200多倍;D、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考虑.【解答】解: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A说法正确;B、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存在差异,故B说法正确;C、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程度要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程度高200多倍,所以会导致人体缺氧而中毒,故C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碳元素有金钢石、石墨、无定形碳等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似.4.“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疏松多孔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性质的推测一定有错误的是()A.碳海绵有吸附作用B.碳海绵是灰黑色固体C.碳海绵易溶解于水D.碳海绵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考虑;B、根据石墨的颜色考虑;C、根据碳单质的溶解性考虑;D、根据碳完全燃烧的产物考虑.【解答】解:A、“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故A 说法正确;B、石墨是灰黑色固体,“碳海绵”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故B说法正确;C、碳单质难溶于水,碳海绵难溶于水,故C说法不正确;D、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D说法正确.因为该题选择错误的,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碳的化学性质稳定,碳既具有可燃性,又具有还原性.5.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D.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生活.【分析】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B、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时才能够燃烧;C、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促进可燃物燃烧;D、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解答】解:A、用水能够灭火,是因为水蒸发时吸收热量,能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该A不正确;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不能燃烧,因为冷水不能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该B 不正确;C、将煤块粉碎后能够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再燃烧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该C正确;D、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该D不正确.故选:C.【点评】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破坏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以实现灭火.6.“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中不符合该主题的是()A.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C.多用一次性筷子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指的是生产、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产、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理念.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能节约能源、资源,故选项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理念.C、多用一次性筷子,增加了森林的砍伐,而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故选项不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理念.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能减少燃油、燃气等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理念.故选:C.【点评】低碳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7.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措施中与保护环境无关的是()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B.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C.减少户外运动时间,避免呼吸道疾病D.废旧电池回收集中处理【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保护环境范围很广,A选项是净化空气,减少大气污染,B选项是净化空气,减少大气污染,C选项是人体疾病问题,D选项是保护土壤不受污染【解答】解: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可以减少大气污染,故A 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大气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属于人体疾病的问题,和保护环境无关,C符合题意,故C正确;D、回收并集中处理废旧电池,可以保护土壤不受污染,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环境污染问题,这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能够提高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的意识.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O和CO2都具有还原性B.用紫色石蕊溶液可区分CO和CO2C.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性质相同D.碳具有可燃性,因此,在常温下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的化学性质.【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可以还原金属氧化物生成二氧化碳和金属单质,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溶于水所得溶液呈酸性,可使石蕊变红.金刚石、石墨、C60同是碳原子构成的不同单质,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不同.物质燃烧有两条件:有氧气或助燃气体、达到着火点.【解答】解:A、一氧化碳可以还原金属氧化物,具有还原性,而二氧化碳不能,无还原性,A错误B、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通石蕊溶液无现象,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得溶液呈酸性,可使石蕊变红,B正确C、金刚石、石墨、C60互为同素异形体,结构不同,性质不同,C错误D、碳可燃,但物质燃烧需达到着火点,故常温性质活泼错误,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与鉴别、碳的性质、同素异形体概念,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9.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汽车使用乙醇汽油,既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又能减少对大气的污染B.居民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比使用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更清洁、更方便C.随着科技的发展,氢气将会成为主要的能源之一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的【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A、根据乙醇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解答;B、根据含碳元素越多的燃料,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生成的二氧化碳就越多解答;C、根据氢气燃烧值大,无污染解答;D.根据水力不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解答.【解答】解:A、乙醇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同时也可因节约石油资源,故正确;B、天然气中碳元素的含量低于液化石油气中碳元素的含量,燃烧相同质量的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时,燃烧天然气排放的二氧化碳比燃烧液化石油气排放的二氧化碳少,所以相同条件下,用天然气作燃料比液化石油气更环保.故正确;C、氢气燃烧值大,无污染,是一种理想的能源,故正确;D.人类利用的能源不一定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例如水力发电等人类利用的能源不一定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例如水力等,故错误.答案:D【点评】在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能源既是社会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主要侧重能源的分类、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新能源开发的技术和前景等.10.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的热水只是起到提高温度的作用B.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C.图1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D.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答.【解答】解:A、图1中的热水既能够提高温度,又能够使白磷和氧气隔绝.不正确.B、图2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够燃烧;而白磷换成红磷后,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不正确.C、图1中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不正确.D、图1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虽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也不能燃烧.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烧条件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11.镁不但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燃烧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C.镁等活泼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D.镁在空气、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都是放热反应【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B、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C、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所以镁失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D、燃烧过程都是放热的.【解答】解:A、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例如氢气能够在氯气中燃烧.错误B、燃烧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正确;C、镁等活泼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正确;D、镁在空气、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都是放热反应.正确.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燃烧的含义,并且能够根据具体的燃烧过程判断出灭火的正确方法.12.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将些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A.H2、CH4B.H2、CO C.H2、CH4、CO D.CH4、CO、CO2【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根据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够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进行解答.【解答】解: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定含二氧化碳气体;能够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有甲烷或氢气或甲烷和一氧化碳.所以原混合气体可能组成是CH4、CO、CO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混合气体的组成判断,难度不大,做题时注意从物质反应的典型现象入手判断.二、填空题(共27分)13.把下列六种物质:氧气、酒精、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用化学式填空:(1)点燃前,需检验气体纯度的是H2、CH4、CO ;(2)在冶金工业上可用作还原剂的单质是H2;(3)高粱、玉米和薯类经发酵、蒸馏可得到的绿色燃料是C2H5OH ;(4)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物质是CO ;(5)最清洁的燃料是H2.【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解答】解:(1)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均为可燃性气体,为防止点燃时发生爆炸,点燃前,需检验气体纯度,其化学式分别是H2、CH4、CO.(2)氢气具有还原性,是在冶金工业上可用作还原剂的单质,其化学式为:H2.(3)高粱、玉米和薯类经发酵、蒸馏可得到的绿色燃料是乙醇,其化学式为:C2H5OH.(4)一氧化碳是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物质,其化学式为:CO.(5)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是最清洁的燃料,其化学式为:H2.故答案为:(1)H2、CH4、CO;(2)H2;(3)C2H5OH;(4)CO;(5)H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14.一氧化碳可以从其他物质中夺氧,是常用的工业还原剂.(1)1个CO分子变成1个CO2分子需要得到 1 个O原子.(2)1个O2分子与 2 个CO分子完全反应生成CO2.(3)四氧化三锰的化学式为Mn3O4,1个四氧化三锰“分子”与 4 个CO分子完全反应生成Mn和CO2,高温下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3O4+4CO3Mn+4CO2.【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1个CO分子和1个CO2分子相差1个氧原子;(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判断一氧化碳分子和氧分子反应时的个数比;(3)根据物质的名称可以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判断四氧化三锰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

河北省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2025届初三化学试题第二次统测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2025届初三化学试题第二次统测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2025届初三化学试题第二次统测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锰是催化剂B.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相同C.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是人类必需的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B.雨水因为溶解了空气中CO2而形成了酸雨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得到两种单质D.水体虽然有一定的自净功能,工业污水仍需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3.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x的值是19B.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丁一定是化合物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7:134.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磨制石斧B .火药应用C .酿酒D .冶炼金属5.化学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下列有关生产、生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向酸性土壤里撒熟石灰来控制土壤pHB .青少年适当补钙可以有效防止佝偻病C .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D .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可除去衣物上的油污6.有关物质的量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的量就是物质所含微粒的数量,单位是 molB .物质的量就是 1mol 物质的质量C .物质的量越大,表示该物质的分子越大D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物理量,用符号“n”表示7.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薪型手机电池,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反应原理为:2CH 3OH+3X+4NaOH=2Na 2CO 3+6H 2O ,其中X 的化学式为( )A .COB .O 2C .CO 2D .H 28.已知草酸(H 2C 2O 4)晶体与浓硫酸共热发生化学反应: 22422H C O CO CO O ΔH ↑++浓硫酸。

河北省石家庄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河北省石家庄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河北省石家庄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2019·金台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题意且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 稀释浓硫酸B . 干燥CO2C . 测定某溶液的pHD . 铁丝在纯氧中燃烧2. (2分) (2019九上·芜湖期末) 每年的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 . 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B . 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C . 冬天,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查天然气是否漏气D . 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试验3. (2分)(2019·莘县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 过滤B . 称量固体C . 读出液体体积D . 点燃酒精灯4. (2分)胶囊是由制药级明胶制成的,有些不法分子用含铬严重超标的工业明胶制胶囊给人体带来一定危害。

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铬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铬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8B . 铬为非金属元素C . 铬原子的相对原子为52.00 gD . 铬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25. (2分)学习化学知识后,观察物质世界就要从化学视角看.下列对打火机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看法不正确的是()A . 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B . 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C . 从变化上看: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D . 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6. (2分) (2019九上·锡山期中) 天然气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由图可得到的结论是()A . 反应前后共有6种物质B . 反应物中没有单质C . 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D . 反应过程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7. (2分) (2019九上·昆明期中)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 电解水一段时间B .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C .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D . 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8. (2分)对下列化学用语中“2”的含义叙述不正确的是()A . 2K+中的“2”表示钾离子的个数是2B . Cu2+中的“2”表示铜的化合价是+2价C . 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数是2D . 3CO2中的“2”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是29. (2分) (2018九上·重庆期末) 以下微观粒子中带电荷的是()A . 原子核B . 原子C . 分子D . 中子10. (2分)根据氨碱法用食盐制纯碱的反应原理是:(1)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2NaHCO3Na2CO3+CO2↑+H2O下列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中,错误的是()A . 用食盐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B . 纯碱属于盐类物质C . 因生成气体,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 . 副产品氯化铵是一种氮肥二、填空题 (共2题;共13分)11. (7分)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含碳元素的新材料不断涌现.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认识,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A.这三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B.这三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C.这三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D.这三种物质都能导电.(2)由+4价碳元素与﹣1价氢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倡导“低碳”生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请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________ .(4)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X是有毒气体,Y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写出X的化学式________;②写出Y→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③在自然界中,Y转化为O2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________ .12. (6分)正确的操作是试验成功的重要保证.(1)现用50mL 量筒量取46mL 氯化钠溶液,请你在图中画出所取氯化钠溶液的液面________ .(2)在过滤的操作中,需要的仪器除铁架台(含铁圈)、烧杯、漏斗,还需要________ ;过滤中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二低”中的其中“一低”是指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三、实验题 (共2题;共8分)13. (4分)(2017·南平模拟) 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氯气等.(1)写出标注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2)若选择②与④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当④中导管口________时,开始收集氧气.(3)常温下,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固体和浓盐酸混和制取氯气,氯气密度大于空气,且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若制取并收集氯气,应选择的组合是________(填①一④).14. (4分)某同学按图1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碳酸钠(Na2CO3)粉末与盐酸(HCl)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水和氯化钠.)(1)在小烧杯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后,在试管中加入铁钉,称量总质量为m1,然后取下烧杯,将试管中的铁钉投入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反应发生了一段时间后,再称量小烧杯、试管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 m2,则(填“=”“>”“<”)m________m2.说明质量守恒.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守恒的原因是________.(2)如图2,若在小烧杯中装有碳酸钠粉末,小试管中装有稀盐酸.称量小烧杯中所有物质的质量为m1,然后将小烧杯中的碳酸钠与盐酸完全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发生了一段时间后,再称量小烧杯及烧瓶内物质的总质量为 m2,则m1________m2(填“=”“>”“<”),其原因为________.(3)通过上述实验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4)在A+2B=2C+2D的反应中,12克A和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克C和2克D,若要生成10克D,需要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________克.四、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5分)15. (5分) (2015九上·江都月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九年级数学第二次月考考试试题
题号


三 总分
19
20 21 22 23 24 25 得分
注意: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卷I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把每小题的正确选项填写在
下面的表格内) 1.若3x=5y 且xy ≠0,则下列比例式成立的是( ) A
53x y = B 35x y = C 3
5
x y = D 35x y = 2.若
51,,73a a a b
b c b c +==+则的值为( ) A 116 B 611 C 125 D 512
3.如图,直线AB//CD//EF ,若AC=3,CE=4,则DB
BF
的值等于( )
A 34
B 43
C 37
D 47
4.已知,在Rt ABC 中,∠C=0
90,BC=3,AC=4,那么cosA 的值等于( )
A
34 B 43 C 35 D 45
5.如图,已知∠1=∠2,若再添加一个条件不一定能使结论ADE ABC 成立,则这个条件
是( )
A ∠D=∠
B B ∠AED=∠
C C
AD AE AB AC = D AD DE
AB BC
= 6.在中华经典美文阅读中,小明同学发现自己的一本书宽与长为黄金比,已知这本书的长是 20cm ,那么它的宽约为 ( )
A.12.36cm
B.13.5 cm
C.32.38 cm
D.7.64 cm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3题
7.如图,小明用长为3m 的竹竿CD 做测量工具,测量学校旗杆AB 的高度,移动竹竿,使竹竿与旗杆的距离DB=12m ,则旗杆AB 的高为( )m A. 6 B. 7 C. 8 D. 9 8.如图,在
ABCD 中,E 为CD 上一点,连接AE 、BD ,且AE 、BD 交于点F,
DE: AB=4:10,则DE :EC= ( )
A.2:5
B.2:3
C.3:5
D.3:2 9.将一副三角板如图叠放,AB//CD,则
AO
OC
是 ( ) A.1:2 B.2:3 C.1:3 D. 3:1
10题 10.在研究相似问题时,甲、乙两同学的观点如下:
甲:将边长为3,4,5的三角形按图中的方式向外扩张,得到新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边间距均为1,则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乙:将邻边为3和5的矩形按图2的方式向外扩张,得到新的矩形,它们的对应边间距均为1,则新矩形与原矩形不相似.对于两人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E
C
B D
F
A
1
2 A B C D E
5题图 C
D
E
B
A
F
8题图
6m 12m
A B
C D O 7题图 D
C
B
A
O
9题图
A .两人都对
B .两人都不对
C .甲对,乙不对
D .甲不对,乙对
卷II (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将正确答案填在下面对应
题号的横线上)
11.计算0
cos30=
12. Rt △ABC 中,∠C=90°,若AC=5,BC=12,则sinA= ,tanB= .
13. 如右图,在Rt △ABC 中,∠C 为直角,CD ⊥AB 于D ,已知AC=3,AB=5,则sinA 等于______. 14.在Rt △ABC 中,∠C 为直角, ∠A=30°,b=4,则a=_ __,c=_ .
15.如图,D 是△ABC 的边AC 上的一点,若∠ABD=∠C ,AB=6,AD=4,则线段CD 的长为 16. 如图:在Rt 三角形ABC 中,∠ABC=90,BA=BC 。

点D 是AB 的中点,连接 CD ,过点B 作BC 作垂直CD ,分别交CD 、CA 于点E 、F 。

与过点A 且垂直于AB 的直线相交于点G ,连结DF ,给出以下四个结论:(1)
AG AB =FG
FB
;(2)CBD BAG (3)sin ∠ABG=
55
;(4)AF=2
3
AB
,其中正确的结论序号是: 13题
16题 17.如果△ABC 与△DEF 相似,且相似比是
3
2
,则△DEF 与△ABC 与的相似比是 18. 下列说法:①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②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③所有等腰直角 三角形都相似;④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其中正确的是 (把你认为正确的说法的序号都填上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D
C
B
A
D
C
B A
15题图
三、解答题(共6小题,共66分,将正确答案填在下面对应题号的横线上) 19.算(每小题5分,共10分)
(1)2cos3023︒+- (2)|-5|-( 2 -3)0+6×(13 - 1
2)+(-1)2.
20.(8分)如图,ΔABC 与ΔADB 中,,∠ABC=∠ADB=90°,AC=5cm ,AB=4cm ,如果图中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求AD 的长.
21. (8分)已知:ΔAC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0 延长BA 至E ,延长AB 至F , ∠ECF=1350 求证:ΔEAC ∽ΔCBF
22.(10分)如图,已知△ABC 的边BC 长15厘米,高AH 为10厘米,四边形DEFG 内接于△ABC ,点E 、F 在边BC 上,点D 、G 分别在边AB 、AC 上. (1)如图1,若四边形DEFG 为正方形,求正方形的边长。

(2)如图2,若四边形DEFG 为长方形,且DG:DE=2:1,则AD
BD
的值为
21题图—1
G
D
H P
B
C E
F
A
21题图—2
G
D
H P B
C
E F
A P
23. (10分)如图,某人在山坡坡脚A 处测得电视塔尖点C 的仰角为60°,沿山坡向上走到P 处 再测得点C 的仰角为45°,已知OA=100米,山坡坡度为i=1∶2,且O ,A ,B 在同一条直线上, 求电视塔OC 的高度以及此人所在位置点P 的铅直高度。

(测倾器的高度忽略不计,结果保留根 号形式)
24.(10分) 我市某乡镇学校教学楼后面靠近一座山坡,坡面上是一块平地,如图所示,BC ∥AD ,斜坡AB =40米,坡角∠BAD =600,为防夏季因瀑雨引发山体滑坡,保障安全,学校决定对山坡进行改造,经地质人员勘测,当坡角不超过450时,可确保山体不滑坡,改造时保持坡脚A 不动,从坡顶B 沿BC 削进到E 处,问BE 至少是多少米(结果保留根号)?
D
A
B
C
E
25.(10分)气象台发布的卫星云图显示,代号为W 的台风在某海岛(设为点O )的南偏东
45方向的B 点生成,测得1006km OB .台风中心从点B 以40km/h 的速度向正北方向移动,经5h 后到达海面上的点C 处.因受气旋影响,台风中心从点C 开始以30km/h 的速度向北偏西60方向继续移动.以O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1)台风中心生成点B 的坐标为 ,台风中心转折点C 的坐标为 ;(结果保留根号)
(2)已知距台风中心20km 的范围内均会受到台风的侵袭.如果某城市(设为点A )位于点O 的正北方向且处于台风中心的移动路线上,那么台风从生成到最初..侵袭该城要经过多长时间?
x /km y /km 北 东 A O
B
C
60
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