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2012年~2016年全国卷命题特点分析

合集下载

【精选】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学科能力篇专题四常考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1.4.3常考地理图表的判断

【精选】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学科能力篇专题四常考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1.4.3常考地理图表的判断

[审题流程] 第一步:审材料,获取信息 见材料 第二步:审图表,知识对接 第三步:正确解答
[答案] (1)A (2)B (3)C
地理景观图的判读方法 (1)判读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根据景观图的图名,确定景观图所表示的主题属于 何种地理要素或简要说明哪种地理现象。 第二步:从景观图中找出标志性景观(如典型的植被、地形特 征、标志性建筑等),进行空间定位。
②判断景观形态:主要是观察分析图示主体的形态特征。图 中山体形态(海拔、陡峻等)和水文特征组合成不同的山水景观。
③分析景观结构:主要是把握主体事物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事 物的关系。图中不同的山水景观反映了不同的区域地理环境特 征。
④分析景观特征:抓住图中的位置信息、形态特征以及主配 景的组合特点分析景观特征及形成原因。
(1)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A.谷地面积 B.河流水量
C.林木产量 D.风俗习惯
(2)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
(3)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
①砾石多 ②退水快 ③历时长 ④流速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人文景观图的判读方法 ①确定人文景观类型:依据图名进行确定,人文景观类型多 样,包括聚落景观、建筑景观、人类活动景观、交通景观等。 ②分析景观主体特点:着眼图中主体要素,抓住图示主体的 呈现特色。 ③判断景观形成因素:人文景观反映人类活动的特色及经 济、文化发展状况,因此由景观特点可以推知影响景观形成的主 要因素,或推断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地理联系。
2.(1)人文景观图:常见的有聚落景观图(城市、村落)、农田 和农业景观图(耕地、林地和水稻种植等)、工厂和工业景观图(采 矿、生产车间等)、人种外貌景观图(不同人种的图片)、民族风情 景观图(民族特色图片)、建筑景观图(标志性建筑)、名胜古迹景观 图等。人文景观图不仅可以反映某一特定区域内的人文环境特 征,也可以透视其自然环境特征。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一)一、新课标的特点1.平稳应该说经过几年的新课改之后,整个新课标的试卷出的相对来说是比较成熟的。

试卷的平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整个试题的结构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第二个就是考察的内容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人物地理仍然是注重与区位,区域地理仍然是考虑这个地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问题。

第三就是考察能力,考察学生提取信息,读图,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图像化,刚开始有地理的就是通过记述,这是地理的第一语言,就是文字。

第二个语言就是地图,通过图的形式给大家展示,这就是我们文科中的理科,非常重要的体现。

3.去热点化。

一带一路,apec蓝,在新课标当中完美的规避了,可以说新课标卷在题目的设置上非常好,去热点化考察学员的这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典型题目解析我们讲一下第四题和第六题,他说这个甘德曾经是最繁忙的航空枢纽,航班都在这里补充燃料。

如今不再经过这个地方。

我们反复强调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我们说评价一个地方,分析一个地方,首先第一步是分析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这道题要求考生有一个很好的空间地理的思维。

一边是北美,一边是欧洲,所以你会发现从北美往欧洲走,这个地方是一个中间的离欧洲最近的地方。

如果是从美国西部飞,飞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正好可以补给,然后再飞到这个地方。

当时科技部足够进步,所以在这个地方停一下补充材料,所以繁忙是因为位置很重要。

所以第四题答案就是A,位置。

第六题考的特别多,说一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速度飞行,一小时后纬度是多少。

我们可以通过延京线走,往南走的话和沿着往北走,是纬度的最大的范围,那我就算如果往南最低飞多少,如果往北最高飞多少,那这道题我就可以解出来了。

那你告诉我65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我们说一小时以后应该飞跃150千米,我们说一度是10左右,那么走了650千米,大约是6度。

你会发现甘德这个地方大体来说是北纬,材料没给的话大体来说就是北纬四十八九度,加六度应该是54,减六度应该是42,所以最低应该是42,最高不能超过54左右。

专题01 选择题的信息拆解(解析版)-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专题01 选择题的信息拆解(解析版)-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专题01 地理选择题的信息拆解目录一、高考试题情境来源要素和设计要素二、试题情境任务的问题设置三、最新模考题组练一、高考试题情境来源要素及设计要素地理高考试题情境的来源要素和设计要素从高考地理情境命题的角度看看解题思路,主要是了解不同情境试题的特点以及能辨析出题者组织表达的地理情境信息,根据情境任务进行信息的对应。

(一)试题来源特点从近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情境来源的途径多样,主题性质反映出以生产情境、生活情境和学术情境为主的情境类型,时空分布反映出当代的各种现实问题。

试题情境主要基于真实生活中的社会生产活动及其知识应用,以及科学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成果,体现了试题情境来源的应用性和科学性。

结合来源的途径来看,同一组试题的情境主题可能同时反映和联系着几种情境类型。

例如广东卷第1-2,7-8组题考察学术情境+生产情境;第3-4,5-6组题考察学术情境+生活情境。

【案例1】(2023广东卷1-2题)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

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

图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 )A .大幅增加B .保持不变C .略有增加D .有所减少2.由图中信息可判断,长江下游南岸市县比北岸市县( )A .公路网更完善B .车流量更大C .人口更为稠密D .河网更密集【解读】该题以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对河流南北两岸的通勤时间为情境主题,主题性质反映的是地理学相关的学术理论,说明此试题情境的类型属于学术情境,试题情境的来源是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的变化与通勤时间。

而此试题的情境任务正要求学生充分理解该学术情境,通过对比图示南北岸通勤时间的差异及变化,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由2012年江苏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特点谈高考地理复习策略

由2012年江苏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特点谈高考地理复习策略

由2012年江苏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特点谈高考地理复习策略摘要:通过研究2012年江苏地理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探索出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复习策略。

关键词:能力测试;能力培养;高考地理一、新课标下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特点1.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关注学科发展主干知识是学科最基础、最重要、最常用的知识,如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主干知识是支撑学科的脉络,是思维和方法的基础。

2012年江苏高考试题涵盖了23个主干知识考点。

随着社会经济和地理学科的发展,一些学科前沿知识,新的地理方法、地理手段、地理技术也将引入高考。

2.突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常以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和社会热点问题为情境,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技能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一方面是为了降低试题与教材的关联度,另一方面是为了凸显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单项选择题17、18两题,聚集秸秆利用方式及带来的影响,秸秆可以用来制沼气,提供生活能源,沼渣、沼液作为土壤的肥料,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学生通过解题可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重能力考核,回归学科本质2012年江苏高考地理试题以能力考核为主,回归学科本质,更注重“理”的考查,从答题思维过程分析2012年地理试题涵盖了“文综四项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阐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要求,全面挖掘材料中显性和隐含的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并能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分析和深层次地分析解决问题。

①有地理最基本的地理成因分析能力题,如选择题1~2题雪线高度影响因素分析。

②有原理联系的分析能力题,如选择题17~18题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关系及其特点。

4.注重以图文、图表为载体,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高考特别注重对地理图表的考查,呈现的图表形式越来越多样、新颖,试题通过图表和文字材料提供相关信息,全面检测学生获取并解读地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读高考地理命题思维,灵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

解读高考地理命题思维,灵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

解读高考地理命题思维,灵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本文从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的题材选择、设问、答案设置三个角度分析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特点, 从教材 (以人教版为例) 、教师、学生角度反观教与学过程中与高考命题之间出现的差异, 尝试实现高考命题思维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

一、地理高考试题选材的特点1. 考查的区域较小。

每一组高考题都可以看作一个问题研究的课题, 结合高中学生的特点, 研究能力较弱、研究时间偏少、研究资料偏少, 因此在地理高考题组的选材上具有小尺度的特点。

小尺度的区域考查的是考生根据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现的是高考立意。

大尺度的问题是教材中所讲基本原理和规律, 体现的是知识的掌握, 而不是考查能力。

2. 选材贴近学生生活。

由于不管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市学生, 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习上, 生活经验大部分来自老师、同学、家长和网络, 具有狭窄性, 教师眼中的常识, 在学生眼里可能是很新的知识。

因此高考命题时如果出现陌生的概念或者情境, 命题者都会解释得很清楚, 这样带来的弊端是不仅增加了考卷的篇幅, 还增加了考生的阅读时间, 考试难度难以把控。

因此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 不仅可以提醒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体现课标中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要求, 还可以减少对情境的过多阐述, 减少考生不必要的阅读时间。

3. 考查区域中的特殊现象。

高考题组往往以问题研究的方式呈现, 具有研究价值的选题就是生活中一些特殊现象或者一些司空见惯而被人们忽视的现象。

4. 考查教学中理所当然被忽略又应该掌握的基本概念。

高考试卷总有一种让地理教师跟不上脚步的感觉, 明明感觉已经摸到高考的脉搏了, 但是考卷一出来, 总会让地理老师们很意外, 不过过后仔细分析又能感觉考题都在情理之中。

5. 选材中植物和动物的题材较多。

地理核心素养可分为四个部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 动植物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及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能较好地考查地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及复习策略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及复习策略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及复习策略高考地理试题分析新课标卷1试卷充分体现了高考的命题思路,遵循能力立意即考查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总原则,题目设置常规而又不缺乏新意。

突出呈现出几大特点:1、试卷整体难度较往年略有提高,但总体来看难度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地球运动、大气环境等难度较高的内容未出现,地理原理、规律的应用,地理图象的判读,区域条件、特征的分析等成为地理考核的核心。

2、单纯考自然、人文地理知识的试题较少。

取材自然,服务人文,自然与人文的统一趋势明显。

选择题11道题有8道涉及自然地理内容;36题的(1)题、37题与自然地理内容有关。

人文地理:选择题有3道,36(2)、(3)题,37(2)题。

选修10分。

每一个题组都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综合,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双重考查。

3、具有突出的“地理”特色——区域性和综合性本套试题共涉及6个区域,中国3个——青藏高原、黄河三角洲和渤海湾,世界3个——纽芬兰岛、美国大盐湖和东南亚。

这些区域在试题中通过区域图、等值线图、经纬线图和文字材料呈现出来,以这些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内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成因等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突出体现了地理知识的综合应用。

如37题以青藏铁路高原环境为背景考查冻土形成条件、铁路路基稳定的影响因素和工程建设的原理分析,涉及众多的地理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综合性非常强,这道题也是本套试题难度最高的题。

4、突出地理的工具——地图的考查。

1-3题模式图的阅读与分析;4-6题带经纬网的区域图,6题经纬线地图的距离计算;7-9题带海冰等值线和经纬线的渤海区域图;10-11题黄河三角洲动态剖面图;36题带经纬网的美国大盐湖区域图;37题带等温线的青藏铁路一段模拟题和景观模式图;42等高线区域图;43题中南半岛区域图和气候统计图。

5、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自然地理事物相互关系形成过程及原因考查比例较大。

重大工程(交通)成为考查的重点,如4—6题组考查航空点、37题的青藏铁路;1—3题组的水循环,10-11题组的黄河三角洲等。

高考地理命题特点与趋势

高考地理命题特点与趋势

高考地理命题特点与趋势
陈春华
【期刊名称】《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年(卷),期】2016(0)11
【摘要】2004年秋季,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式启动。

2010年,我国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

高中新课程改革突出了'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模块制、选修制、学段制、学分制。

新的课程改革带动了新的高考命题改革,高考地理命题改革是随着中学地理课程改革而改革的。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陈春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钟情自然重探究突出主干考能力--浅析全国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特点和备考策略
2.1952—1959年高考地理学科命题特点论析
3.谈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命题特点与复习策略
4.新高考地理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以2010—2019年四川高考地理材料题为例
5.近五年江苏高考地理选择题命题特点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题型突破--客观题: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题型突破--客观题:答题技巧

高考场景再现
(2017海南卷)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脉南部,当地著
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
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
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1980年以后,为了提
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左下图示意
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
1.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
素是( )
A.市场
B. 技术
C. 资金
全国通用*题型突破(2023)
二、解读高考命题专家
抓题干关键信息,一举歼灭 ①高考客观题,以一段文字材料或图表为背景,设计出2—3题,背景材料往往是解题 需要的已知条件或解题的指导语。 ②各个试题相互关联,一旦审题失误或考虑欠妥,可能造成一组试题全错,损失惨重。 ③高考客观题命题者为了提高考试的可信度和区分度,往往提高选择题的迷惑性。
③高考赋分制度:新高考有多种组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选 科。不同组合的学生,可能会报考同一大学、同一专业。为了平衡学科试题难度差异 造成的不公,增大题目难度,能有效降低原始分,拉开赋分档次,利于选拔思维能力 强、创新能力强的学生,确保能者上位。
全国通用*题型突破(2023)
一、解读高考地理难度
(2017·课标全国Ⅱ)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2016年全国卷命题特点分析
习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核,选材视野开阔,内容精当,蕴意深刻;设问视角丰富,构思精巧,指向明确;试题综合性很强,诸多试题将自然要素与人类活动有机结合,侧重考查对地理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试题难度设置适中,保持合理区分。

(1)选择题。

地理视角丰富、体现时代性、重视逻辑性、追求合理区分。

选择题一般依托四组材料设计11道选择题。

以文字材料或图文材料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信息,所用的材料主要围绕“新”、“动”、“活”选取,新现象、新举措、新概念的解读分析,地理事象的动态变化过程的描述与分析;鲜活案例的灵活运用与分析及读取信息定位推理等,并注重人文、自然与区域的结合。

问题设计与信息材料有必然联系,题干和每个选项连接起来应是完整的句子。

试题围绕某一中心议题设置“问题串”,其“问题串”实质就是“思维链”,每道选择题的解答,既需要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与获取、调动与运用的基本学习能力,又需要思维的灵动与符合逻辑的认知方法支持。

体现出选择题多视角,重逻辑,合理区分的题型功能与特点。

试题正确选项分布均匀,随机排列。

(2)主观必考题。

主题内涵深刻、体现探究性、立足区域性、追求设问创新。

地理主观必考题,主要围绕某一个主题与区域背景展开,基于现实“生活、生产、生态”选材,立足小尺度区域探究问题,区域背景“一中一外”,遵循认知分层次设问,并且“问在当疑处,道在释理中”,每层设问行为动词运用恰当,指向明确,重内涵,体现探究。

所选择的主题有足够的思维量,承载所赋予的分值,涉及的主题围绕区域可持续发展主题。

试题内容一般一道侧重自然地理题目,一道侧重人文地理题目。

试题一般设置一问开放性设问,为存有不同见解与观点的考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3)选考题。

注重联系实际,体现现实性、重视基础性、力求难度趋同。

地理选考题,均设定为旅游地理、环境保护两个模块的内容,各10分。

考生在两个模块试题中任选其一作答即可。

该类试题主要围绕现实性的问题设计试题。

体现各选修内容的主干,联系实际案例分析问题,扣主题,重基础,选考题的难度与区分度都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