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链非编码RNA与肝癌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基因组非编码区中的致癌突变

基因组非编码区中的致癌突变

基因组非编码区中的致癌突变基因组非编码区是指与基因编码区(coding region)相对应的DNA 序列段,也被称为非转录区(non-transcribed region)。

在传统的遗传学研究中,非编码区被认为是“垃圾DNA”,没有功能或者只是一些逻辑简单的基因调控元件。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基因组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发现基因组非编码区中存在着许多重要的功能元件,特别是与癌症相关的致癌突变。

致癌突变是指导致细胞发生癌变的基因突变。

通常,人们将致癌突变分为编码区突变和非编码区突变。

编码区突变是指直接影响蛋白质编码序列的基因突变,可以导致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而非编码区突变则是指位于基因组非编码区的突变,这些突变可以影响转录因子的结合、DNA双链的稳定性、非编码RNA的表达及其他多种转录调控机制,从而对基因表达和调控产生影响。

近年来,随着深度测序技术的应用,研究人员对基因组非编码区的突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编码区突变的研究,然而,随着对非编码区调控机制的深入理解,人们开始关注这些突变与癌症发生的关系。

研究表明,基因组非编码区的突变在许多癌症类型中广泛存在,并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基因组非编码区中的致癌突变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参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首先,突变可能影响调控基因在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在非编码区域中存在许多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这些位点上的突变可以导致转录因子的结合能力发生改变,从而进一步影响靶基因的表达。

例如,在肝癌中,研究发现非编码区突变可以改变某些转录因子与癌症发生相关基因的结合,从而调节这些基因的表达,进而推动肿瘤的发展。

其次,基因组非编码区的致癌突变还可能影响非编码RNA的表达。

非编码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包括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微小RNA(miRNA)等。

这些非编码RNA在基因表达和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研究发现,在非编码区突变的肿瘤中,与非编码RNA相关的突变频率明显增加。

非编码RNA在癌症中的功能和机制

非编码RNA在癌症中的功能和机制

非编码RNA在癌症中的功能和机制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而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在肿瘤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ncRNA是指没有编码蛋白质的RNA,包括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和微小RNA(microRNA,miRNA)。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cRNA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

本文将从ncRNA的功能和机制两个方面来探讨ncRNA在癌症中的作用。

一、ncRNA在癌症中的功能1、lncRNA在癌症中的功能(1)lncRNA与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转移相关许多lncRNA在癌症中的作用是通过影响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转移来实现的。

比如,H19是一种高表达的lncRNA,在肝细胞癌中表达水平增加,与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增强密切相关。

而MALAT1则是一种高度保守的lncRNA,在各种癌症中都表达高。

MALAT1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和癌细胞凋亡来参与肿瘤形成。

相反,GAS5和PANDAR等lncRNA则是抑癌性lncRNA,在肿瘤中表达水平明显减少。

GAS5通过控制细胞周期和调控凋亡途径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而PANDAR则通过抑制癌细胞的凋亡和增殖来对癌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miRNA在癌症中的功能(1)miRNA调控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miRNA是一种由21-25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RNA,它在肿瘤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调控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发挥作用。

miRNA可以通过与mRNA结合来负向调控靶基因的表达。

有一些miRNA的表达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比如,miR-2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miRNA,在肝癌、结肠癌、胰腺癌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中都表达升高。

miR-21的高表达与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抑制以及细胞周期异常等都有关系。

(2)miRNA影响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能力miRNA还可以通过对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来抑制癌症的发展。

长链非编码RNA CTC-459F4.3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长链非编码RNA CTC-459F4.3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第35卷第2期长治医学院学报Vol.35No.22021年4月JOURNAL OF CHANGZHI MEDICAI COLLEGE Apr.202181・基础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CTC-459F4.3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王波1金雯“杨梅1王跃华2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CTC-459F4.3在肝癌及癌周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铜陵市人民医院46例肝癌患者病灶及邻近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CTC-459F4.3在肝癌、癌周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检测PTEN和P-FAK 的表达,并分析CTC-459F4.3与肝癌临床病理之间的联系及CTC-459F4.3与PTEN和P-FAK的关系。

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CTC-459F4.3在肝癌组织、癌周组织以及正常肝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6±0.57、7.95±0.34、10・45±0.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测结果显示P-FAK在肝癌组织呈高表达(0.47±0.05),癌周组织(0.42±0,03)与正常肝组织(0.15±0.05)中呈低表达(PvO.05);与参照蛋白比较,PTEN在肝癌组织中呈低表达(0.12±0,02),癌周组织(0.33±0.03)与正常肝组织(0.53±0,04)中呈高表达(P<0.05)o不同年龄、性别、血清AFP浓度肝癌患者长链非编码RNA GTC-459F4.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肝癌肿瘤体积、HBsAg、组织病理分型、肿瘤临床分期、血管侵犯的肝癌患者的GTC-459F4.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TC-459F4.3在不同样本组织、肝癌组织分型、肿瘤分期、血管侵犯方面与PTEN表达呈正相关(P<0.05),在不同组织、肿瘤分期方面与P-FAK表达呈负相关(P<0.05)o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CTC-459F4.3在肝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其可与PTEN和P-FAK互相作用参与肝癌的发生、进展,可能成为肝癌早期诊治的新靶点。

非编码RNA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非编码RNA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非编码RNA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基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了解非编码RNA的重要性。

在很多肿瘤中,非编码RNA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非编码RNA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一、什么是非编码RNA在过去,科学家们认为RNA只有传递DNA的功能,但是在20世纪后期,发现了许多没有被编码为蛋白质的RNA。

这些RNA被称为“非编码RNA”,也被称为“无蛋白质编码RNA”。

这些非编码RNA的长度不同,有短链RNA(miRNA、siRNA、piRNA等),也有长链RNA(lncRNA)。

传统上,DNA会被转录成mRNA,然后翻译成蛋白质。

然而,由于非编码RNA不被翻译为蛋白质,因此被认为是垃圾RNA。

但是,人们现在知道,非编码RNA在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基因表达及调控、RNA沉默、细胞生长分化、免疫细胞的发育、细胞凋亡等。

二、非编码RNA在肿瘤中的作用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很多非编码RNA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些非编码RNA被认为是肿瘤的“促进因子”,因为它们可以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这些RNA包括lncRNA HOTAIR、lncRNA MALAT1、miR-21等。

另外一些非编码RNA则被认为是肿瘤的“抑制因子”,因为它们可以通过控制基因表达和细胞凋亡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这些RNA包括miR-34、miR-16、lncRNA GAS5等。

1. miRNAmiRNA是一种很短的RNA,通常只有21到23个核苷酸。

它们通过识别和结合特定的蛋白质,如Argonaute(AGO)家族,与靶标mRNA配对并导致靶标mRNA的降解或翻译的抑制。

在肿瘤中,miRNA通常被黏着调控,这意味着它们可以针对多个mRNA靶点,但同时,它们自身也可以被多个转录因子和信号传导通路同时调节。

例如,miRNA-21被广泛表达在多种肿瘤中,被认为可以抑制抗凋亡蛋白的表达和降解PDCD4基因,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生存。

《长链非编码RNASNHG5在HepG2细胞中的功能》范文

《长链非编码RNASNHG5在HepG2细胞中的功能》范文

《长链非编码RNA SNHG5在HepG2细胞中的功能》篇一一、引言随着生物医学的深入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逐渐被揭示。

SNHG5作为其中一种新近被发现的非编码RNA,在多种癌症类型和正常细胞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SNHG5在HepG2细胞中的功能,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二、长链非编码RNA SNHG5简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种转录本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RNA分子,不编码蛋白质但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

SNHG5是其中一种新近被发现的lncRNA,其具体功能尚不完全清楚。

研究表明,SNHG5在多种癌症中表达异常,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三、HepG2细胞简介HepG2细胞是一种人肝癌细胞系,常被用于研究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

该细胞系具有与正常肝细胞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和基因表达模式,是研究肝脏疾病的有效工具。

四、SNHG5在HepG2细胞中的功能研究1. SNHG5的表达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HepG2细胞中SNHG5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变化。

2. SNHG5的生物学功能:通过构建SNHG5的过表达和敲除模型,研究SNHG5对HepG2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3. SNHG5与HepG2细胞信号通路的关系: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SNHG5与HepG2细胞中相关信号通路的关系,如Wnt/β-catenin、MAPK等。

4. SNHG5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通过RNA免疫共沉淀(RIP)和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RBP-IP)等技术,研究SNHG5与其他分子(如miRNA、mRNA等)的相互作用及其在HepG2细胞中的调控作用。

五、研究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我们发现在HepG2细胞中,SNHG5的表达水平与细胞的增殖、凋亡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长链非编码 RNA( lncRNA) 在肿瘤疾病中的作用

长链非编码 RNA( lncRNA) 在肿瘤疾病中的作用

最近对胃癌的 ln常表达的 lncR NA,其中 71 个表达上调,17 个表达下调
另外目前已经有许多lncRNA 被证实在乳腺癌、结直 肠癌、胃癌、肝癌、肺癌和前列腺癌等肿瘤中存在异 常表达
H19 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肿瘤相关 lncRNA,它是胰 岛素样生长因子 2 (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 Igf2) 的印迹基因的产物,仅在胚胎组织中表达,在成 年组织中一般不表达,但在组织再生及肿瘤发生时被 重新激活, 目前已发现,H19 在胃癌、结肠癌、肝癌、 乳腺癌、膀胱癌和肺癌等多种癌症中出现异常表达, 并且具有促进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增加细胞 缺氧耐受能力和促进血管生成等作用。
• lncRNA 与肿瘤转移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 1(MALATl) 在乳腺癌、膀胱 癌、肝癌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中均有异常表达,尤 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过表达最为显著,并在调节肿 瘤细胞迁移中起重要作用,它可通过转录水平或转录 后水平对转移相关性基因进行调节从而增强肺癌细胞 的迁移能力
HOX 转录反义RNA(HOTAIR) 已被证实与乳腺癌 的不良预后及转移有关,HOTAIR和PRC2的相互作 用可通过调节上皮间充质转换(EMT)这一重要的肿瘤 转移过程而促进癌症侵袭和转移
• 短链 ncRNA又可分为微小RNA( microRNA) 、Piwi 相互作用 RNA(piRNA ) 和小干扰RNA(siRNA)等
• 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 是一类长度大于 200 个核 苷酸、不具有可读框的转录本。其特点是类型多、作用 模式多和数量多,具有空间和时间特异性。可在多种层 面调节基因的表达(如表观遗传学、选择性剪接和调节 mRNA 降解等) ,从而在细胞分化、生长、新陈代谢过 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长链非编码RNA HULC遗传变异与中国南方人群原发性肝癌的关联研究

长链非编码RNA HULC遗传变异与中国南方人群原发性肝癌的关联研究

长链非编码RNA HULC遗传变异与中国南方人群原发性肝癌的关联研究魏志梅;林子博;邓煜盛;刘丽;郜艳晖;王辉【摘要】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HULC(lncRNA HULC)遗传变异及其与环境交互作用对人群肝癌易感性关联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及分层交互分析方法来分析 HULC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rs1328867A>G、rs2038540C>G、rs7763881A>C、rs7770772G>C、rs9379236G>C)与肝癌易感性的关联.结果 rs2038540的G变异基因型(GC+GG)携带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是携带CC基因型者的1.278倍(OR=1.278,95%CI=1.013-1.612);携带rs7763881CC基因型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是携带(AA+AC)基因型者的0.693倍(OR=0.693,95%CI=0.501-0.959);rs9379236 CC基因型携带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是携带(GG+GC)基因型者的0.73倍(OR=0.73,95%CI=0.535-0.984).分层分析显示,在年龄在大于60岁及以上者、有既往糖尿病病史者、吸烟者及重度吸烟者中,rs2038540的G变异基因型(GC+GG)增加了肝癌的发病风险;而在年龄为45~59岁者、男性、非吸烟饮酒者、重度吸烟者和没有既往糖尿病病史者中,rs7763881CC基因型降低了肝癌发病风险;在年龄为45~59岁者、男性、非吸烟者、没有既往糖尿病病史者中,rs9379236CC基因型是肝癌的保护因素.交互作用分析显示,rs2038540C>G位点变异与吸烟指数在增加肝癌发病风险上存在相乘交互效应.结论 LncRNA HULC的遗传变异与肝癌易感性有关,其中rs2038540的G变异基因型是肝癌的危险因素;而rs7763881A>C、rs9379236G>C基因型是肝癌的保护因素.%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ncRNA HULC genetic variation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 on the susceptibility t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Methods A large case-control study andstratified interaction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association of HULC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 SNPs) ( rs1328867A > G,rs2038540C > G, rs7763881A > C, rs7770772G > C and rs9379236G>C) with susceptibility to HCC. Results The risk of HCC among the rs2038540 patients with G-variant genotype (GC+GG) was 1.278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with CC genotype(OR=1.278,95%CI=1.013-1.612). The risk of HCC among the patients with rs77383881 CC genotype were 0.693 times lower than those with (AA+AC) genotype (OR=0.693,95%CI=0.501-0.959). The risk of HCC among the carriers with rs9379236 CC genotype was 0.73 times lower than those with ( GG+GC) genotype ( OR =0.73, 95%CI=0.535-0.984) . Hierarch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rs2038540 with G-variant genotype ( GC+GG) increased the risk of HCC among those older than 60 years and those with the history of diabetes mellitus previously, smokers and heavy smokers. The rs7763881 CC genotype, however, reduced the risk of developing HCC among those aged 45 to 59 years, men, non-smokers, heavy smokers and those with no history of diabetes previously. The rs9379236 CC genotype also reduced the risk of developing HCC among individuals with 45 to 59 years of age, men, non-smokers and those without prior history of diabetes mellitus.Interac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multiplication interaction effect between rs2038540C>G site mutation and smoking index which increased the risk of HCC. Conclusion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LncRNA HULC is related to the susceptibility to HCC. SNP rs2038540 C>G with the genotype G mutation isa risk factor, however the rs7763881A>C and rs9379236G>C genotypesare protective factors.【期刊名称】《广东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4)001【总页数】9页(P106-114)【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HULC;单核甘酸多态性;肝细胞癌;关联研究【作者】魏志梅;林子博;邓煜盛;刘丽;郜艳晖;王辉【作者单位】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广州510310;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广州510310;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广州510310;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广州510310;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广州510310;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广州5103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死亡率高,且很多患者在癌症晚期才被诊断,故寻找早期诊断的特异性遗传标志物,是肝癌防控的有效措施。

长链非编码RNA在肝胆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在肝胆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在肝胆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指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具有调控基因表达作用的非编码RNA。

在各种组织器官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被认为是重要的启动因素[1]。

LncRNA通过多种调控方式影响肿瘤的生长,参与细胞凋亡调控、肿瘤侵润、肿瘤转移等过程,有希望成为新型肿瘤标志物和肿瘤治疗的靶点。

本文就LncRNA在肝癌及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标签:LncRNA;肝胆恶性肿瘤;研究一、LncRNA概述RNA是介于DNA和蛋白质之间的信息物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哺乳类转录组数据的不断积累,说明人类和其他高级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只有极少一部分编码蛋白质,超过97%的转录产物是功能多样的RNA分子,及非编码RNA (noncoding RNA,ncRNA)[2]。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发现了大量序列比較长的ncRNA,即LncRNA。

LncRNA是一类转录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RNA,其本身并不编码蛋白,而是以RNA的形式在表观遗传学调控、转录调控、转录后调控等多种层面上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3]。

某些LncRNA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和时空特异性。

并且许多LncRNA都具有保守的二级机构,提示LncRNA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4]。

根据LncRNA在基因组上相对于蛋白编码基因的位置,LncRNA分为5种类型:反义长链非编码RNA(antisense lncRNA);内含子非编码RNA(intronic transcript lncRNA);基因间的长链非编码RNA(large intergenic noncoding RNA);正义型LncRNA(sense LncRNA);双向型LncRNA(bidirectional LncRNA)[5]。

LncRNA参与了X染色体沉默、基因组印记以及染色质修饰、转录激活、转录干扰、核内运输等多种重要的调控过程[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链非编码RNA与肝癌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作者:甘园园何晓琴徐细明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6年第31期[摘要]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转录本超过200个核苷酸且不能编码蛋白的RNA分子。

lncRNA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能影响肝癌的增殖、凋亡、侵袭转移及预后。

本文结合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概述了lncRNA在肝癌中的异常表达情况,介绍了其通过基因转录调节、表观遗传、稳定蛋白质和miRNA海绵作用方式影响肝癌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其作为肝癌预后和诊断标志物的重要依据,表明lncRNA在肝癌的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肝癌;分子机制[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1(a)-0049-04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第六位且逐年上升。

在我国,2015年肝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均在40万例以上,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1]。

肝癌患者发现时大多已属于晚期,而手术切除及肝移植等治疗方法仅对早期肝癌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2],目前亟需找到能够有效治疗肝癌方法的新靶点。

最近研究表明,基因组中的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在肝癌演变分子生物学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肝癌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有助于肝癌的预防、早期诊断以及有效治疗[3]。

本文对lncRNA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1 lncRNA概述哺乳动物基因组序列中可产生编码蛋白序列的转录本不到2%,大部分基因不能编码蛋白质,被统称为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s,ncRNAs),其中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被称为lncRNA。

lncRNA是RNA聚合酶Ⅱ转录的副产物,缺乏有效的开放阅读区,起初被认为是基因组中的“暗物质”,但最近的研究表明,lncRNA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和多种分子机制,能在多种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4]。

lncRNA主要是以RNA的形式从表观遗传学、转录及转录后水平参与X染色体沉默,基因组印记以及染色质修饰,转录激活,转录干扰,核内运输等一系列细胞的重要功能调控。

lncRNA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为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可能性,有望成为疾病诊断、预后的生物学标记或直接的治疗靶点[5]。

2 lncRNA在肝癌中的异常表达自从lncRNA的生物学功能被关注以来,其在肿瘤中的差异表达与肿瘤发生机制的关联性研究也逐渐开展和深入。

已有一些lncRNA被证实在肝癌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且与肝癌复发转移、预后相关,如HUL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up-regulated long non-coding RNA)、H19、HOTAIR(HOX transcript antisense RNA)和MEG3(maternally expressed 3)等。

HULC在肝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肝内转移、复发及预后相关,能够通过上调SPHK1(sphingosine kinase 1)的表达促进肿瘤血管生成[6]。

H19属于印记基因,在人胚胎阶段高表达,在出生后的多数器官中表达下调,但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影响肝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仍未阐明[7]。

HOTAIR在肝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高表达,能够下调SETD2(SET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2)促进肝癌干细胞恶性生长[8]。

MEG3在肝癌中低表达,可以促进P53的转录活性,改变P53靶基因的表达,抑制肝癌生长[9]。

3 lncRNA在肝癌中的作用机制3.1 lncRNA调节基因转录基因的转录由转录因子和染色质修饰因子进行调节。

lncRNA可以靶向作用于转录因子、RNA聚合酶等影响基因转录过程,调节基因转录和表达。

lncRNA通过顺式作用或反式作用调节转录激活因子或抑制因子,从而正向或负向调节基因的表达。

细胞水平实验证明,lncRNA URHC(up-regulated in HCC)能够通过顺式方式作用于下游基因ZAK(zipper containing kinase AZK),失活ERK/MAPK通路,促进肝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10]。

LinC00152在肝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在转录水平调控EpCAM(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的表达,进而活化mTOR信号通路,促进肝癌增殖生长[11]。

3.2 lncRNA参与表观遗传调节表观遗传的改变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基因印记等是包括肿瘤在内的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病因素。

近年研究证明,lncRNA直接结合PRC1(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1)和PRC2、染色质修饰蛋白如CoREST(corepressor of RE1 silencing transcription factor)和JARID1C(jumonji AT-rich interaction domain 1C),引导染色质修饰复合物发挥改变表观遗传的特异性效应。

lncRNA TUG1能够募集并结合PRC2,抑制KLF2(Kruppel-like factor 2)的转录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肿瘤发生和抑制凋亡[12]。

lncRNA HOTAIR(HOX transcript antisense RNA)位于染色体12q13.13HOXC基因座上,能够结合PRC2复合体到HOXD基因座上,通过促进PRC2基因组定位和H3K27甲基化调节基因的表达[13]。

lncRNA SRHC(greatly-reduced in HCC)在肝癌组织中甲基化,显著低表达,且与血清中甲胎蛋白(AFP)水平和组织分化程度相关,能够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14]。

3.3 lncRNA稳定蛋白质和蛋白复合体很多lncRNA通过与蛋白质和蛋白复合体直接相互作用作为支架、变构激活剂或抑制剂发挥致癌作用,如HOTAIR参与HBXIP(hepatitis B X-interacting protein)/HOTAIR/LSD1的构建[3]。

体内外实验证明,高表达lncRNA PVT1(plasmacytoma variant translocation 1)通过稳定NOP2(nucleolar protein 2)能够促进肝癌增殖和细胞周期进展[15]。

lncRNA PCNA-AS1(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antisense 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通过与PCNA结合形成RNA杂交稳定PCNA的表达,抑制肿瘤的生长[16]。

3.4 lncRNA发挥miRNA海绵吸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可以通过结合miRNAs作为竞争性内源RNA(ceRNAs)机制发挥海绵吸附作用,干扰miRNAs对靶基因的影响。

许多lncRNA通过这种方式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lncRNA-ATB(lncRNAs-activated by TGF-β),通过竞争性结合miR-200家族诱导肝癌细胞上皮间质化转换和侵袭[17]。

通过细胞水平实验证明,lncRNA CCAT1(colon cancer associated transcript-1)能够竞争性结合miRNA let-7,抑制其靶基因HMGA2(High Mobility Group A2)和c-Myc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18]。

lncRNA GAS5(growth arrest-specific transcript 5)能够通过抑制miR-21,上调miR-21的靶基因PDCD4(programmed cell death 4)和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from chromosome1)的表达,进而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转移[19]。

lncRNA-UCA1(urothelial carcinoma-associated 1)直接结合并抑制miR-216b的表达,上调FGFR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表达,抑制ERK信号通路促进肝癌进展[20]。

4 lncRNA作为肝癌诊断标志物肿瘤分子预测因子是肝癌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的必要因素。

通过使用RNA免疫沉淀、测序技术、微阵列芯片和实时定量PCR等技术可以在人体血液中探测到lncRNAs,证明其可以作为肿瘤诊断的非侵入性标志物。

Yang等[21]收集了179例肝癌手术后患者和同样数量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样本,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血浆lncRNA HEIH(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up-regulated EZH2-associated long non-coding RNA)表达水平,证实肝癌患者血浆lncRNA HEIH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浆lncRNA HEIH表达水平与肝癌发病风险显著正相关,说明lncRNA HEIH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肝癌的检测指标。

Xie等[22]收集了30例肝癌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浆进行PCR检测,证明lncRNA HULC表达水平比健康人要高,且与患者Edmondson分期和HBV感染风险相关。

Konishi等[23]在肝癌手术后患者、肝脏疾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浆检测发现lncRNA MALAT1在肝癌患者中高表达,且与患者肝损伤程度、肝癌预后相关。

因此在将来,与肝癌相关的lncRNA分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会为以lncRNA为靶向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5 lncRNA判断肝癌预后标志物研究证实,有部分lncRNA在肝癌中特异性表达且与肝癌生存期相关,可能成为肝癌判断预后的指标。

有研究者通过组织微阵列芯片测序发现,lncRNA-UFC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门静脉血栓、肿瘤大小、疾病分期和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相关[20]。

lncRNA CCAT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的肿块大小、微血管侵袭、AFP值和预后相关[18]。

HOTAIR高表达的肝癌患者比低表达患者具有更差的预后[13]。

lncRNA AOC4P(amine oxidase,copper containing 4,pseudogene)在肝癌组织中显著低表达,且与吸烟、肝被膜受侵、血管浸润和病理分期、整体生存期相关[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