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 食品安全监管

合集下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2020年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的通告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2020年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的通告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2020年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21.05.05•【文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21年第20号•【施行日期】2021.05.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21年第20号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20年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的通告2020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6387366批次,依据有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检出不合格样品147721批次,总体不合格率为2.31%。

其中,第四季度抽检不合格率为2.46%。

从食品抽样品种来看,消费量大的食用农产品,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制品,蛋制品,乳制品,抽检不合格率分别为2.23%、1.18%、1.55%、1.26%、0.29%、0.13%。

与上年相比,方便食品、蔬菜制品等25类食品不合格率有所降低,茶叶及相关制品、餐饮食品、食用农产品等9类食品不合格率有所上升(各类食品监督抽检结果见附件)。

从检出的不合格项目类别看,农兽药残留超标、微生物污染、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分别占不合格样品总量的35.31%、23.03%、16.17%;质量指标不达标问题,占不合格样品总量的7.02%;有机物污染问题,占不合格样品总量的6.88%;重金属等元素污染问题,占不合格样品总量的6.62%。

针对检出的不合格样品,及时向社会公布监督抽检结果,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已督促有关生产经营企业下架、召回,严格控制检出批次不合格产品风险,按有关规定进行核查处置并公布信息。

特此通告。

附件:2020年全年及第四季度各类食品监督抽检结果汇总表市场监管总局2021年5月5日附件2020年全年及第四季度各类食品监督抽检结果汇总表序号食品种类样品抽检数量/批次不合格样品数量/批次样品不合格率全年其中:第四季度1餐饮食品70793942384 5.99% 6.16% 2蔬菜制品1289744454 3.45% 2.88% 3淀粉及淀粉制品953272672 2.80% 2.98% 4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727281998 2.75% 2.55% 5冷冻饮品24411563 2.31% 1.39%6酒类2055044627 2.25% 2.29% 7食用农产品276814561684 2.23% 2.54% 8饮料1973873783 1.92% 1.37% 9水果制品790071514 1.92% 1.73% 10糕点2736304914 1.80% 1.73% 11蜂产品24357435 1.79% 1.66% 12水产制品45985767 1.67% 1.36% 13方便食品772511234 1.60% 1.50% 14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1835042849 1.55% 1.51% 15食糖32843497 1.51% 1.86% 16茶叶及相关制品69370983 1.42% 1.77% 17肉制品1770722224 1.26% 1.21%18粮食加工品3399174003 1.18%0.95% 19豆制品1147181289 1.12%0.90% 20薯类和膨化食品52764552 1.05% 1.11% 21饼干511774620.90%0.96% 22调味品28853323030.80%0.72% 23特殊膳食食品10101780.77%0.58% 24糖果制品629593790.60%0.63% 25保健食品386442100.54%0.50% 26速冻食品770903930.51%0.42% 27食品添加剂10095500.50%0.40% 28罐头389201540.40%0.37% 29蛋制品26935780.29%0.26%30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285450.18%0.15% 31乳制品892731130.13%0.13% 32婴幼儿配方食品15330170.11%0.05% 33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111710.09%0.17% 34其他食品350552 1.48% 5.04%合计6387366147721 2.31% 2.46%。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职责和组织结构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职责和组织结构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职责和组织结构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为了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每个国家都设立了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本文将介绍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职责和组织结构。

一、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职责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和执行有关食品安全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督促相关企业和个人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确保公众的食品安全。

1. 监督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对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进行监督,确保食品生产过程符合卫生标准,产品不含有害物质,销售环节符合法规要求。

2. 检测食品质量与安全。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负责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抽检,检测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指标,确保食品达到国家标准,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3. 处理食品安全事故和投诉。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负责处理食品安全事故和食品投诉,追究相关责任,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公众的权益。

4. 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和教育。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通过各种渠道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素质,引导大众正确选择食品,避免食品安全隐患。

二、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组织结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组织结构通常由多个部门或机构组成,各部门或机构分工合作,形成协同工作的机制。

1. 领导机构。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设立领导机构负责整体规划和决策,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

领导机构通常由主管部委、行政主管部门或专门委员会担任,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药品监管局等。

2. 督导部门。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通常设立督导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和评估各级地方政府的食品安全工作,确保各级政府履行食品安全职责。

3. 法规制定部门。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设立法规制定部门,负责制定、修订和解释有关食品安全的法规和标准,如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

4. 监测与评估部门。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设立监测与评估部门,负责对食品质量和安全进行监测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如食品安全标准与评估研究所。

5. 执法与监督部门。

食品安全质量监督及质量控制措施

食品安全质量监督及质量控制措施

食品安全质量监督及质量控制措施食品安全和质量是保障公众健康和利益的重要问题。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质量,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措施。

本文概述了食品安全质量监督的背景和相关措施。

背景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符合卫生标准并具备保健功能。

质量监督是对食品生产、加工、贮存和销售过程进行监督,以确保食品质量符合标准和规定。

食品安全问题会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

监督措施食品安全质量监督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 法律法规:政府制定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食品安全的标准和要求。

这些法律法规为食品生产商和消费者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和规范。

2. 认证和标准:制定食品质量认证和标准是确保食品安全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认证和标准,可以对食品加工、贮存、运输等环节进行规范管理,提高食品安全质量。

3. 检测和监测:建立食品安全质量的检测和监测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这需要使用可靠的检测方法和设备,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

4. 审查和执法:加强对食品企业的审查和执法,对违反食品安全质量标准的企业进行处罚和整治,提高食品生产环节的规范性和可控性。

质量控制措施为了确保食品安全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包括:1. 原材料控制:控制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的质量,确保原材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 生产工艺控制:严格控制食品加工的工艺流程,包括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的控制,以确保食品安全质量。

3. 卫生控制:加强食品生产、加工、贮存和销售环节的卫生管理,防止食品受到污染和交叉污染。

4. 质量检测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机制,对食品进行抽样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结论食品安全质量监督和质量控制是确保公众食品安全的关键步骤。

通过加强监督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提高食品安全质量,保障公众健康和利益的最大化。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转发总局关于加强中秋国庆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转发总局关于加强中秋国庆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转发总局关于加强中秋国庆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公布日期】2017.09.23
•【字号】
•【施行日期】2017.09.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食品安全
正文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转发总局关于加强中秋国庆期间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各设区市、省直管试点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现将《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加强中秋国庆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做好十九大期间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赣食药监电〔2017〕1号)一并执行,突出做好“五个强化”:强化市场监督检查、强化餐饮服务单位监管、强化节日食品监督抽检、强化宣传及消费提示、强化应急值守工作,保证值班电话随时有人接听,遇重特大事故或紧急突发情况,及时报告、妥善处置,切实保障节日期间全省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以扎实工作成效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7年9月23日。

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解读

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解读

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解读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进行监管和管理。

本文将对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解读,以期增加公众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我国食品安全法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核心法律。

该法于2009年实施,2015年进行了修订,目的是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流通环节的监管。

食品安全法明确了食品生产者、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规定了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此外,食品安全法还规定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监测和预警制度,以及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和处罚措施。

通过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得到了有效的建立和完善。

除了食品安全法,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法规和标准,以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比如,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各项规章等。

这些法规和标准对于食品生产、经营、流通环节的各项细节进行了具体规定,确保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在政策层面,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比如,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监管水平。

同时,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此外,还加强了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

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出台,对于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顾食品安全,使用劣质原料和添加剂,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

此外,一些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监管不力,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和监管水平。

中秋国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3篇.doc

中秋国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3篇.doc

中秋国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3篇第一篇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四个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中秋、国庆佳节即将来临,为规范节日期间的食品市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进一步推进我县食品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就两节期间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严格落实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把确保中秋国庆期间食品安全作为当前重要工作,及早安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针对节假日特点,加大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要环节、重要时段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节日饮食安全。

二、突出重点,开展专项检查各乡镇、各部门要根据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以及在日常监督检查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结合前一阶段开展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继续深入排查食品安全隐患,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两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和保障工作。

一是要对集体食堂、农家乐、旅游景点等人员集中的餐饮场所及农贸市场、农村、城乡结合部、饮食摊点、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超市等重点场所展开全面检查。

二是要结合节假日食品消费特点,加大对月饼、酒类、饮料、保健食品、特色食品和散装食品等品种的监督检查力度,依法严厉查处和打击各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和制售假劣食品的行为,确保群众饮食安全。

三是要认真做好群众性聚餐监管工作,严格落实群众性聚餐申报、登记和现场监督、指导等制度,防范群众性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三、严格执法,查处违法行为各乡镇、各部门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和群众举报的各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要认真、及时进行调查取证,一经查实,依法严厉查处。

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

要坚决遏制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消费安全感和满意度。

四、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各乡镇、各部门要抓住“两节”期间有利时机,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和食品安全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大力开展食品安全、诚信经营和职业道德宣传教育,以节日食品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在加强监管、严厉打击的同时,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食品安全由哪个部门负责监管

食品安全由哪个部门负责监管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分析
一、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是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食品安全监管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二、食品安全监管涵盖范围
食品安全监管涉及食品生产、流通、加工、储存等各个环节。

监管部门需要全面覆盖这些环节,确保从生产到消费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三、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概述
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由多个部门协同工作构成,各个部门分工明确,协同合作,形成一体化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四、主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职责分工
1.农业农村部:负责农产品的生产环节监管,包括农药残留、兽药使用
等。

2.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市场行为监管,包括
食品标签、广告宣传等。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食品卫生和营养等方面的监管。

4.海关总署:负责对进口食品的监管,保障进口食品符合国家标准。

5.公安部: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开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工作。

五、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部门之间信息不畅通,监管工作存在死角,需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

2.部分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违法违规行为仍然存在,需要强化监管执法
力度。

3.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素质不高,需加强培训和引进高素质监管人才。

六、结语
食品安全是国家民生工程,各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制度导语: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食品供应链的复杂化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食品安全监管管理成为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制度进行详细分析,从监管目标、监管体系、监管措施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一、监管目标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制度的首要目标是保障公众健康。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因而监管目标十分明确。

同时,食品安全监管管理还要追求公平公正,保障市场秩序,促进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1. 保障公众健康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制度的核心目标是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可以有效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公众健康。

2. 促进食品产业发展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制度还有利于促进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食品企业进行认证和监督,提升其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信誉度。

同时,监管制度的实施也可以推动食品产业的升级和技术创新,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3. 维护市场秩序监管管理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维护市场秩序。

通过规范食品企业的经营行为,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打击违法行为,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防止低劣产品的充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二、监管体系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制度的实施离不开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

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包括了多个层级和部门,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监管网络。

1. 中央层面在国家层面,国务院设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全国的食品安全工作。

与此同时,还成立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2. 地方层面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各省市设立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本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同时,地方政府还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地方性食品安全监管政策。

3. 企业层面食品安全监管还需要企业主体的配合和遵守。

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配备专业的质量监控人员,加强食品原料的采购和检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送我检”提升食安社会共治水平
瓜果蔬菜是不是有农药残留?刚买的肉类是否有瘦肉精?移动实验室一测可知。

广州日前在全市范围内统一开展食品安全“你送我检”活动,食品快检车开进11个市场,共同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保障广大市民食品消费。

社会对食品安全监管充满期待,但有时又对监管公信力存在习惯性质疑,原因之一就在于,不少人对监管部门采取的措施、检测的结果、监管的过程等缺乏应有的了解。

市民缺少足够的知情权与参与感,食品安全监管就难以获得市民的广泛理解和认同。

此番广州市开展食品安全“你送我检”活动,不只是拓宽食品抽检范围,更大的意义还在于将市民引入到食安监管体系中,向社会提供参与食安监管的渠道,既能及时解答消费者对某个食品的安全疑问,也能够据此增强对问题食品的查处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进一步而言,食品种类繁多、市场主体数量庞大,抽检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和必要穷尽覆盖。

由市民“送检”,公众关注与怀疑什么食品、怀疑什么地方的食品,就有针对地抽查这些,显然更有效率。

再说,“你送我检”把抽查的决定权交给民众,更有利于获得民众的信任,规避监管机构徇私的嫌疑。

尤其是,抽检的结果第一时间向市民公布,随检随通报,满足了市民知情权,增强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公信力。

对食品安全抽检而言,一方面,需要突出针对性。

仅凭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力量大海捞针或者蜻蜓点水式的抽检,很难面面俱到,这就需要借助群众的力量。

另一方面,也需要突出时效性。

“你送我检”看似是小创新,但也是借助“互联网+”来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并且能够更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给消费者释疑解惑。

对一些商家而言,这也是一种压力,因为食品检测消费者有了“选择权”。

从此前一些地方开展的“你送我检”活动收集到的大数据来看,在老百姓现阶段最关注的食品种类和检测项目中,以蔬菜农残项目的“呼声”最高,其次是水产品中的甲醛,其他如盐、食用油等食品检测也占有较大的比重。

如此一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就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统计,明确老百姓最关心什么,也为今后的日常监管提供了数据支撑,可以更加全面地保障百姓餐桌上的食品安全。

“你送我检”模式不但本身有借鉴意义,其原理也具有推广价值。

像食品安全监管这类事关民生的工作,监管机构需要顺应社会关切,开门监管,在制度机制、方式方法上创新,推动从单纯的行政监管向食安社会共治转变。

只有满足市民的知情、参与、监督的诉求,增强监管的社会透明度,调动和发挥市民的积极性,才能壮大食安监管的社会力量,从而对食品生产、加工、营销等环节的食品安全形成更强的钳制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