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合集下载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教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标要求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教学目标1.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的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2.通过识读《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鉴真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3.学习鉴真矢志不渝东渡日本传播文化的毅力、玄奘西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世界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的史实。

2.教学难点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知识讲解:三、玄奘西行1. 目的通过史料讲述玄奘西行的目的。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阅读教材了解玄奘西行的目的。

通过参与课堂,提升分析材料的能力,同时拓展知识面。

2. 概况通过玄奘西行动画示意图,讲述玄奘西行的概况(时间、遇到的困难、取得的成就等),帮助学生整体了解其过程。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玄奘西行的概况。

通过阅读材料,提升概括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3. 贡献教师通过史料和图片资料,讲述玄奘的贡献。

学生根据材料积极思考并聆听教师到讲解。

通过阅读材料和聆听讲解,提升概括和分析材料的能力,拓展知识面。

合作探究:对比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这两件事的异同。

教师通过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回忆所学,进而比较其异同点。

学生回忆所学,并积极思考回答。

想一想:探究唐朝对外交流繁荣的原因和启示?教师通过史料和地图资料,讲述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发。

学生根据材料积极思考并聆听教师到讲解。

随堂练习1. 《苏幕遮》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

本意是波斯人的围巾,唐朝时用作宫廷歌舞的曲子名,后来演变为长短句的词牌。

这表明当时文化的特点是( B )A.博大精深B.包容并蓄C.影响中外D.历史悠久2.对比图示中的两种钱币,可以认识到( C )A.日本国家缺乏技术创新B.日本铸造工艺优于唐朝C.日本文化受到唐朝影响D.日本全面使用中国汉字唐开元通宝日本和同开珎3. 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

概括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概括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概括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交流最为广泛的时期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外文化交流的途径1. 外交往来:唐朝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上都十分强盛,多次与周边国家进行外交交流,这也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2. 商业贸易:唐代经济发达,商业贸易繁荣,许多外国商人来到唐朝进行商业贸易,也促进了中外文化间的交流。

3. 学术交流: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儒门学术繁荣时期。

唐代的大教育家魏征曾经担任了公元618年至626年的翻译官,为中外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1. 宗教思想:唐代佛教盛行,许多外国僧人来到唐朝传播佛教,也带来了佛教教义、经典等宗教思想。

2. 文学艺术:唐代文学艺术之风盛行,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前来学习,同时也对外传播了唐代的文学艺术成就。

3. 科技医学:唐代经济发达,科技医学方面也十分发达。

唐朝多次进行海外探险、科技考察等,在科技医学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吸引了外国人前来学习、探讨。

三、具体交流成果1. 《大唐西域记》:唐朝大文学家玄奘在住持鎏金寺时,在公元627年至645年之间,历时19年,经西行取经之路,走过了15000千米,到达印度等国,取得大量翻译大量佛典文献。

他将所学记述成书,即为《大唐西域记》。

2. 忘书室的书:忘书室为唐代名士韩愈私人收藏书籍之处。

其中不乏外传的书籍,如有《护法论》等。

3. 西安的回民街:中国早期的伊斯兰教徒,即回族,自唐代便大量涌入中国。

在唐朝中后期,回族就被分为数支,其中就有多数回族居住在西安,形成了以大清真寺为中心的回民街。

总之,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十分广泛而深入的,不仅让中国吸收了许多先进的外来文化,也让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程标准与计划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程标准与计划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程标准与计划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外文化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唐代(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这段时期内,中外文化交流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和推动。

本文将探讨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其影响。

1. 文物交流唐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鼎盛时期,也吸引了众多外国人来华。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大量的宝物、纺织品、艺术品和书籍从中亚、西亚和东南亚等地区引进中国。

这些文物的引进丰富了唐代的文化,并对后来的艺术、工艺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宗教交流唐代是中国宗教多元化的时期,、和等宗教在这段时期内相互影响。

从丝绸之路传入的艺术和思想影响了中国文化,并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艺术风格。

同时,和也在唐代融入了中国社会,为中国文化增添了新的元素。

3. 文学交流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时期,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和文化交流者。

唐朝皇室和贵族推崇文化艺术,诗词成为当时最重要的文学形式。

许多外国游客和外国文人都前来唐朝,并与当地文人交流创作。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繁荣。

4. 商业交流唐代是世界历史上最为繁荣的商业时期之一。

长安(现在的西安)是当时的世界最大城市之一,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

各种商品和技术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流通,并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交融。

这种商业交流促进了中外文化的相互了解和影响。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为中国以及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文物交流、宗教交流、文学交流和商业交流,唐代成为了一个多元、开放和创新的时期。

唐代的文化成就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思考方式。

参考资料:- 杜牧《春夜喜雨》- 斯里兰卡古佛像- 罗布遗址出土的波斯漆器。

唐朝的对外关系

唐朝的对外关系

第5课唐朝的对外关系【认定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的学习任务)1、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2、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

一、朝、日遣唐使1、在唐朝与国外交往中,、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2、日本共派遣唐使次,遣唐使的活动对日本产生影响?二、鉴真东渡1、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2、鉴真是时期的高僧,3、鉴真东渡的意义4、30年前1980年,4月13号下午,一尊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木像运抵上海虹桥机场,那就是被日本奉为国宝的鉴真大师坐像,中日佛教界共同演绎了一段“鉴真大师回国探亲”的佳话。

鉴真大师是什么时候去日本的?为什么要去日本?产生了什么作用?。

三、玄奘取经1、唐朝与天竺(今)的文化交流主要是围绕进行的。

当时到天竺求经影响最大的僧人是。

他撰写了《》一书,作用。

2、我们喜欢看的神话传说电视剧《》就是取材玄奘取经四、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唐朝时候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们要飘洋过海、不远万里地到中国来?(先概括再举例)中国又是怎样对待外来文化的?(先概括再举例)产生了什么影响?对今天的中国有何启示?2、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有什么疑难问题?填下表: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异同事件身份目的地是否有人随行是否回国【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1、日本派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A、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D、求取佛教经义2、下列人物中,属于中外友好交往使者的是()A、鉴真、玄奘B、鉴真、松赞干布C、松赞干布、文成公主D、玄奘、唐太宗3、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③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唐朝时我国称印度为()A、安息B、天竺C、大食D、大秦5、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指的是谁吗?()A、唐高祖B、唐太宗C、唐中宗D、唐玄宗6、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A、武则天B、文成公主C、鉴真D、玄奘“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唐代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研究

唐代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研究

唐代丝绸之路中外文化沟通探究作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在唐代迎来了一个茂盛的时期。

唐代丝绸之路的开放不仅增进了贸易往来与经济茂盛,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东西方文化的沟通与融合。

本文将就唐代丝绸之路中的外来文化影响以及唐代文化的输出进行探究。

起首,唐代丝绸之路的开通极大地增进了中外文化的沟通与融合。

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使得东西方各自的文化逐渐接触与了解。

唐代中国人乐观吸纳外来文化,例如波斯、印度和阿拉伯等国家的宗教、艺术、科学、哲学等知识。

同时,中土包括安息、康居、温泉等区域也成为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沟通融合的中心地带。

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在宗教文化、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唐代丝绸之路上观光的外国贩子和传教士将西方思想与艺术注入唐朝文化领域,增进了唐代中国文化的多元进步。

其次,丝绸之路从中国向西方输出了丰富的文化。

唐代以玄妙的东方国度而有名的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向西方输出了文化、艺术和科技等方面的效果。

由于中国在这些领域具备了领先地位,诸如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这些技术效果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国家。

这些技术的输出不仅增进了中外文化之间的沟通,也对西方国家的文化与社会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唐朝的文化与艺术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了西方国家。

例如唐代的壁画、书法、陶瓷等艺术形式,在丝绸之路的传播下被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所了解与观览。

再次,唐代丝绸之路的茂盛导致了东西方文化的沟通与融合。

丝绸之路的茂盛和开放使得文化的沟通成为可能。

丝绸之路的贩子和观光者不仅带去了商品和财宝,还将自己的文化和思想携带而来,在东西方之间建立了桥梁。

东方传统文化的奇特魅力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与融合,使得唐代文化的多样性得以显现。

丝绸之路的经济贸易活动带来的茂盛也为文化沟通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使得唐代文化在东西方的融合中不息演绎出新的风貌。

最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超过了单纯的经济贸易与文化沟通。

唐代丝绸之路的开拓和进步,进一步加强了东西方国家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名师教案一、课标内容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7年级的学生通过影视资料,小说等文学作品,对唐三藏或多或少的有所了解,但是小说中的人物毕竟和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不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与史实的区别。

另外、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贡献及优秀品质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让学生参与讲、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他们的优秀品质。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关系和玄奘西行。

三部分内容中,既有外国学习中国文化的事例,也有中国学习外国文化的事例。

遣唐使、鉴真东渡从不同角度叙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情况,唐与新罗的关系介绍了新罗与唐朝政治、科技、文化的交流,玄奘西行则介绍了中印文化交流。

学习这三部分内容,目的是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搜集资料、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关系、玄奘西行的基本史实。

目标2: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相同点,并分析从他们身上学到的精神。

(重点)目标3:通过了解这些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五、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这首片尾曲同学们都听过吗,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历史中真实存在吗,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关系、玄奘西行的基本史实。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任务单,任务一,《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材料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材料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材料
1. 中世纪初期,唐朝皇室开始对外交流,接纳了许多来自中亚、哥萨克斯坦以及蒙古等地的使节。

这些使节带来了各种物品和文化,包括战马、丝绸、琉璃、金银器等。

同时,唐朝也派遣使节去这些国家,带回了外国科技、艺术以及文化。

2. 文化交流不仅限于物品的交换,也包括观念的交流。

比如,唐朝开始引进佛教,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许多佛教艺术作品和建筑风格都融合了中外元素。

3. 唐朝还在诗歌和文学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国际交流。

唐朝的文人墨客以及官员们经常与来自各国的使节、学者和艺术家交流,互相学习。

这种交流促进了唐代文学的繁荣,也把唐朝的文学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

4. 唐朝开放的国际贸易也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

唐朝与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上的国家有着广泛的经济交流,这导致了文化上的交流。

一方面,外国商品和技术进入了中国,丰富了唐朝人民的生活;另一方面,中国的丝绸、瓷器和文化产品也被带到了世界各地。

5. 唐朝的艺术和音乐也受到了来自中亚、蒙古以及其他地方文化的影响。

雕塑、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融合了中外元素,展现了唐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6. 唐朝还通过外交婚姻进行文化交流。

唐朝皇室嫁女给吐蕃、
回纥、契丹、渤海等国的国王,实现了政治联姻的同时也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总的来说,唐代中外文化交流丰富多样,不仅仅限于物质交流,还包括观念、艺术、文学等多个方面的交汇与融合。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拓宽了唐代人民的眼界和视野,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真东渡
供奉在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坐像
时间: 唐玄宗时期 经过: 六次东渡 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 影响: 被尊称为日本律宗初祖和“天平之甍”对 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说一说:
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学习 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终成 大业。 鉴真为什么被称为“天平之甍” 在日本传播佛教、医药知识、建筑艺术、 书法绘画等。
2、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了一部什么著作?玄奘西游有 何影响? ① 《大唐西域记》一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 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② 对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慈恩寺大雁塔
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为求取真经 不畏艰险 勇于开拓 好学不倦
《西游记》 《 大 话 西 游 》 玄 奘
想一想:
鉴真与玄奘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都生活在唐朝,都是僧人,都对唐 与邻邦的友谊和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出生入死,历尽艰 辛,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 精神。
◇派遣遣唐使
日本派往唐朝的使团叫做 遣唐使。为密切两国关系,学习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从630~ 895年的260多年中,奈良时代和 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共任命了十 九次遣唐使来中国,遣唐使的文 化交流活动,对日本的生产生活 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 日本社会进步的使者。 遣 唐 使
奘西行天竺是独自一人骑着一匹瘦马走出玉门关,那热风如火、 寒风如刀的茫茫沙漠几乎使他丧生。另外,玄奘西行往返所亲
历的110国与传闻的28国的情况都记录在《大唐西域记》一书
中,这部书内容丰富生动,准确可靠,和《西游记》中唐僧取 经的经历相比毫不逊色。由此可见,文学作品与历史现实之间
是有差别的。
日本唐招提寺
P25阅读与思考:有一个日本留学生曾记 下:在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一天半 夜里,长安城失火,火灾焚毁了了肉行、 鱼行等24个行业的4000多家商铺。
请问:材料中失火的地方在长安城什么地 方?这材料说明了长安城是怎样一座城市
1、东市。 2、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看课文P24—25图片:《 戴帷帽的唐代妇女》、《打马 球图》、《唐代阿拉伯人俑》。 图片说明来中国?其主要成员有 哪些? 从唐朝贞观年间开始 ;成员有留学生、留学僧等 2、日本派遣遣唐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
遣唐使回到日本后,给日本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材料一:日本的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646年, 此年为大化元年。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 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并诏书公布改新的内容, 律令严格划分良贱的身份制。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 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铸于708年)
唐朝的开元通宝
(始铸于621年)
日本茶道
唐代斗茶
剑 道
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
唐朝的官制、法律制定等影 响了日本。日本的文字、建筑、 服装、习俗等都颇有唐代遗风。 可见唐文化全方位的影响了日本。
作用 唐中外交流的作用:
①唐朝的对外关系发展使唐朝的政治、经 济和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 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②同时通过对外 交往,唐朝学习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科学技术,进一步促使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 也丰富了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一个城市 两个高僧
玄武门
西市 外郭城
东市
观察《长安城平面图》,说一说长安城的 布局及特点。
鸟瞰长安城
唐 都 长 安 布 局 图
长安城布局的特点
(1)规划严整,宫殿宏伟 (2)市容壮观,功能完备 (3)坊市严格分开
居住区 商业区 (4)注重城市绿化
卖 鱼 肉 等 的 东 市
“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 ——韩愈 繁华的长安西市
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 市之一,它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又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
盛唐时,中国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与 外国的经济和文化往来十分频繁。与唐朝建立经济文化 联系的国家很多,主要有:新罗、日本、天竺、中亚诸 国、波斯、大食。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 是高僧玄奘。(天竺:即指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 加拉)
课堂检测
1、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2、“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 城.”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文化 A、对日本的影响 B、对新罗的影响 C、对天竺的影响 D、对波斯的影响 3、图中人物的事迹不包括 A、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学习佛经 B、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C、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潜心翻译 D、以亲身见闻写成《西游记》 5、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 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④ D.①②④
课本P25 思考题: 你认为历 史小说、 影视戏说 历史对普 及历史有 何帮助? 有没有负 面影响?

《西游记》中唐僧取经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与玄奘西行所遭遇的
艰险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不同的是,小说中唐僧取经的路上还 收留了三个神通广大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有白龙
马相伴,遇到困难又有各路神仙相助,化险为夷。而历史上玄
合作探究:为什么唐朝时对外交往如此广泛和活跃呢?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①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 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②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 材料三:
请同学们看书玄奘西行这部分内容考虑以下问题: ⒈玄奘为什么西行?结合“玄奘西行”图,说说 西行的经过 ⒉玄奘的重大贡献有哪些? ⒊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 ⒋讨论:《西游记》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你所了 解的玄奘有什么不同?
1、 玄奘西行天竺从哪里出发? 是在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玄 奘
长安 ;唐太宗
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③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 展的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 哪些启示呢? 第一,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 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第二,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 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有所得益,有所进步。 第三,国家和民族不论大小强弱,均有所长,一 个国家只有积极开放,虚心学习,才能充分吸取 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
政治上:仿效唐朝进行政治改革
材料二:
文化上:参考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材料三:建筑方面。
日本平城京
唐朝长安城
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日本都城平城京和唐朝 长安城的布局有什么相似之处?
材料四:唐朝VS日本(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社会生活、 习俗、饮食、服饰等方面保留了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日本的和同开珎(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