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共28张PPT)(共28张PPT)

以史为鉴篇
推动“一带一路”进程中,能从唐对外关系中获 得什么启示?
国家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
坚持平等合作与开放发展方针 鼓励与支持各行主动走出国门
主权独立才是国家开放的前提
课堂小结 双向交流 开放包容
欧洲、印度
西
唐朝
东
日本、新罗
原因
影响
启示
1.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的原因( B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开成三年(838年)止, 共派出遣唐使 13 次。起初,遣唐使团的规模一般不超 过 200 人,从 8 世纪初起,人数倍增,开元五年( 717 年)、二十一年(③遣唐规模大 733 年)和开成三年( 838 年)派出
④人员素质高 的三次遣唐使团,人数均在550人以上。遣唐大使、副
脑洞 时间
英国唐人街 美国唐人街 日 本 唐 人 街
唐朝时期,外国 把中国人叫什么?当今
国外华人聚居的地方叫
什么?你们知道其中的
原因吗?
学习新知
遣 唐 使 印
遣唐使船
1 含义: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由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
唐朝的开元通宝 日本的和同开珎 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 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
端午节 唐装 和服 (始铸于 621 年) 708年) 唐代斗茶 日本 茶道 日本文字 中国文字 (始铸于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史事
遣唐使还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 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阳)节”、七月初七 的“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九 月初九的“重阳节”等,就是那时候从中国 传去的,有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35张PPT).ppt

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大雷音寺的 如来佛祖,取得真经。
在《西游记》中,唐僧是个怎样的形象?
懦弱、无能、是非不分
经途险阻,……暴风奋发, 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 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
四夜五日,无滴沾喉;口腹干燋, 几将殒绝,不能复进…遂向东折返。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玄奘穿越莫贺延碛大沙漠
宁可就西而死, 岂能东归而生。
文字
空海
日文平假名
吉备真备
日文片假名
日文的书写系统包括汉字、平假名、片假名三种文字系统。平假
中日文化交流 名由汉字草书演化而来,片假名取汉字偏旁部首演化而来,传说
分别由遣唐学问僧空海与遣唐使吉备真备所发明。
注:本页参考卞润梓老师的课件,谨此致谢
唐与新罗的关系
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 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新罗模仿 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 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中国的 医学、天文、历法等科技成就。
中印文化交流
《大唐西域记》
全书由玄奘口述,弟子辩机笔录而 成。记载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 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唐朝时期,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 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742年, 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人拜访鉴 真,希望他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传授戒律。
鉴真东渡日本
——摘编自章林《遣唐使:中日交流的重要承载者》
遣唐使渡海场景绘画
根据材料,概括日本派出遣唐使具有怎样的特点?
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素质高
来唐的留学生和留学僧们收集、携 回大量汉文典籍,范围涉及政治、 经济、文学、天文、历法、音乐、 医药、技术、佛典,为奈良文化和 平安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中朝文化交流
在《西游记》中,唐僧是个怎样的形象?
懦弱、无能、是非不分
经途险阻,……暴风奋发, 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 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
四夜五日,无滴沾喉;口腹干燋, 几将殒绝,不能复进…遂向东折返。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玄奘穿越莫贺延碛大沙漠
宁可就西而死, 岂能东归而生。
文字
空海
日文平假名
吉备真备
日文片假名
日文的书写系统包括汉字、平假名、片假名三种文字系统。平假
中日文化交流 名由汉字草书演化而来,片假名取汉字偏旁部首演化而来,传说
分别由遣唐学问僧空海与遣唐使吉备真备所发明。
注:本页参考卞润梓老师的课件,谨此致谢
唐与新罗的关系
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 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新罗模仿 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 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中国的 医学、天文、历法等科技成就。
中印文化交流
《大唐西域记》
全书由玄奘口述,弟子辩机笔录而 成。记载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 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唐朝时期,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 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742年, 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人拜访鉴 真,希望他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传授戒律。
鉴真东渡日本
——摘编自章林《遣唐使:中日交流的重要承载者》
遣唐使渡海场景绘画
根据材料,概括日本派出遣唐使具有怎样的特点?
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素质高
来唐的留学生和留学僧们收集、携 回大量汉文典籍,范围涉及政治、 经济、文学、天文、历法、音乐、 医药、技术、佛典,为奈良文化和 平安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中朝文化交流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共33张PPT)

遣唐使
唐
(一)遣唐使与
影响
朝
鉴真东渡
的
鉴真东渡
时间 经历
中
影响
外
文
(二)唐朝与新罗的关系
化
概况
交
(三)玄奘西行
流
影响
课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材料
中“鉴真航东海”的目的是()
A.求取佛经精义 B.弘扬佛法 C.传播高超的医术
D.学习日本的文化
课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6.“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课堂训练
二、综合题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记》 材料二 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 材料三 四大皆空修道义,六根清净解禅缘。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人间。
2.唐朝对外关系有所发展,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 A.封建经济出现繁盛局面,是当时世界上综合国力强盛的国家 B.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超过前代 C.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活跃、接触频繁,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D.科学、文学、史学、教育等有新发展,我国古代文化高度繁荣
课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
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
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
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三)玄奘西行 1.路线:长安——丝绸之路——天竺
(三)玄奘西行
《 玄 奘 取 经 回 长 安 图 》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下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共16张PPT)

鉴真东渡
鉴真出生于扬州,十四岁时出家做了和尚,二十岁起就到洛阳、长安游学,跟随 多位有名的佛教大师学习。在名师的熏陶下,勤奋好学的鉴真很快学成,成为江淮地 区有名的高僧。他的弟子中有三十多人在当时就很有名气,他还建造了许多寺院和佛 塔,写了三部大藏经,声名远扬。 鉴真认为日本是一个有缘之国,他询问哪位弟子愿意前往。弟子们低头不语,半 天也没人吭声。鉴真刚要再次询问,有个弟子站起来说:“大唐与日本之间隔着茫茫 大海,路途又远,实在是太危险了。” 鉴真却说:“传扬佛法,何必在惜生命!你们不去,我去!” 那时鉴真已经五十五岁,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健康状况欠佳,毅然决心东渡传 法。弟子们感动了,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跟随师父一同到日本传法。 鉴真决定东渡后,立即着手准备船只、干粮等。第二年春天,鉴真率领弟子发船 东渡。但是,在以后的五年中,由于当时唐朝政府海禁较严,再加上海上自然环境恶 劣,经常遭遇风浪,他一连四次渡海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被官方指控为“勾结海 盗”,第二、三次遇到飓风触礁,第四次被官方押送回籍。 公元748年,鉴真第五次东渡起航了,这时他已经六十出头了。他们从扬州崇福 寺出发,船才驶到舟山群岛便遇上了风暴,停泊了约两个月才继续出发。谁知第二天 又遇上了飓风的袭击,船只在波峰浪谷间颠簸,迷失了方向。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当时被称为“遣 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的 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日本派遣的遣唐使 有十几批,最多一次达到500多人。 2、背景: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3、目的: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 4、贡献: 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 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畏艰险,迎难而上
书第22页课后活动:2、这些文物反映出了什么? 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016) 课件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共22张PPT)

日本平城京平面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有何相同之处 ?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
隋唐时期,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
强盛的国家。隋唐政府对外采取比较开放的政策,积 极同各国交往,尤其同亚洲近邻交往频繁。新罗、日 本等国家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较大。唐朝在对外交往 中,也向天竺等国学习了熬糖技术,吸取了天竺的佛 教建筑艺术风格,把唐朝文化进一步推向鼎盛。
3、唐朝与各国友好往来有哪些相同点?
①.历史悠久
②.人员往来 ③.贸易往来
④中日两国在隋唐时期交往密切 2.日本遣唐使来中国 留学生 留学僧 阿倍仲麻吕(晁衡)——日本 3. 鉴真和尚——唐朝 4.唐朝的典章制度、文字、饮食服装和日常生 活习俗以及建筑 风格等深刻影响日本,使 日本“唐风犹存”。
四、玄奘西游
1.唐和天竺的友好交往 2.玄奘西游天竺取经,著<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 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他 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 3.唐朝的造纸书传入天竺,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学 习熬制砂糖的技术.隋唐的石窟艺术 佛塔寺院建 筑吸收了天竺的风格.
五、与波斯、大食通好 1.波斯人到中国经商,波斯富商遍 布中国各地 2.大食入唐使节近四十次,中国的造纸术、纺织、 制瓷等技术,传入大食。
唐墓壁画<礼宾图>
这是 唐代三位 政府官员 在引见友 好宾客的 情景,图中 有来自欧 洲 日本 高丽的使 者.
这是 新疆吐鲁 番阿斯塔 那出土的 花鸟纹锦, 这种纹锦 反映了唐 代中期丝 织业的高 度水平.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1.诗的作者是谁? 2.诗中的“传道艺”是指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共37张PPT)

探究学习一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遣唐使四处搜寻书籍,汲取唐的文明成果, 然后将它们携带回国,然后日本开始学习和吸 纳唐的制度与文化,试图构筑以天皇为中心的 小中华帝国。基于唐礼形成的仪式也开始为维 护以天皇为中心的朝廷秩序服务。
——《遣唐使眼中的中国》
制度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文字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真 贡献: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 六次
东
东渡,最后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 主持修建的 唐招提寺 被日本政府定
渡 为一级国宝。
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
探究学习二
鉴真东渡的概况、影响
鉴 真 坐 像
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
鉴真东渡的影响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影响:在日本留居十年,传播唐文化,鉴真 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西游记》中的唐僧
唐僧原型:玄奘高僧
阅读课文第21页
经历:
初年,高僧
_西行前往
玄 天竺(印度)取经。他访遍天竺名寺,研习佛 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_ _ __ _ __
奘 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西 贡献: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根据他的口
阅读课文第19页
背景: 唐朝 时期,中国和日本交流非常
频繁。
遣
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 影响:把唐朝先进的
先进文化 制度
。 、天文
唐 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
使 等传回日本, 对日本社会的发展 产生深
远的影响。
探究学习一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中国“开元通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共62张PPT)教育课件

玄 唐代高僧,法相宗 奘 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
行家。幼年家贫,父母早
西 丧,13岁出家,20岁在成
都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
行 参访名师。627年他从长
安出发,西行求法。645 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 佛经回到长安。后20年间 从事佛经翻译工作。
…“…不山至谷天积竺雪,,终春不夏合冻,虽时消泮(融解), 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 难东陵归犯一。步…!…”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 没“,宁难可以就全西生而。死,
7、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 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 宗教是( D )
A 基督教 B 伊斯兰教 C 道教 D 佛教
10、阅读郭沫若的下列诗作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请回答: (1)“鉴真盲目航东海”发生在哪一朝代?他的主要 目的是什么?
被风浪所阻 2 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
一行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
3
东渡未能成行 因官府出面阻止
4
未果 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遭遇台风失败 5 海上漂泊14天后到了海南岛 鉴真因暑热患眼疾双目
失明
6
东渡成功 753年鉴真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
——《大唐西域记》 岂能东归而生!”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印度古代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遗址
玄奘取经回长安
645年,玄奘携600多部梵[fàn]文佛经回到长安,受到 盛大欢迎。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等前去迎接。《玄奘取经 回长安图》生动描绘了玄奘归来时受到盛情迎接的场景。
三、玄奘西行
目的:为求佛学真谛
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 ——素质高
行家。幼年家贫,父母早
西 丧,13岁出家,20岁在成
都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
行 参访名师。627年他从长
安出发,西行求法。645 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 佛经回到长安。后20年间 从事佛经翻译工作。
…“…不山至谷天积竺雪,,终春不夏合冻,虽时消泮(融解), 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 难东陵归犯一。步…!…”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 没“,宁难可以就全西生而。死,
7、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 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 宗教是( D )
A 基督教 B 伊斯兰教 C 道教 D 佛教
10、阅读郭沫若的下列诗作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请回答: (1)“鉴真盲目航东海”发生在哪一朝代?他的主要 目的是什么?
被风浪所阻 2 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
一行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
3
东渡未能成行 因官府出面阻止
4
未果 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遭遇台风失败 5 海上漂泊14天后到了海南岛 鉴真因暑热患眼疾双目
失明
6
东渡成功 753年鉴真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
——《大唐西域记》 岂能东归而生!”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印度古代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遗址
玄奘取经回长安
645年,玄奘携600多部梵[fàn]文佛经回到长安,受到 盛大欢迎。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等前去迎接。《玄奘取经 回长安图》生动描绘了玄奘归来时受到盛情迎接的场景。
三、玄奘西行
目的:为求佛学真谛
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 ——素质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共25张PPT)

唐代中外交流的历史启示:
1、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 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2、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
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3、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唐 朝 的 中 外 文 化 交 流
遣唐使
时间:唐朝时 方式:日本派使节到中国 目的:学习中国先进的制度、文化 影响: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时间:唐玄宗时期
玄奘西行
影 响: 对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大唐西 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重要文件
“如果没有玄奘的 著作,重建印度历史 是完全不可能的。” ——印度史学家阿里
隋唐对外交往的特点:交往活跃、往来国家多。
【合作探究】
• 1.鉴真和玄奘为中外交流做出了哪些贡献?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对 我们现在的外交政策有何启示? ①贡献: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 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玄奘遍访天 竺名寺,研习佛法,《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 所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 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②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③启示:深化改革开放,继续一带一路建设, 大力发展经济文化事业。
7.想一想,鉴真六次东渡,不远万里传 播文化,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
1、鉴真具有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2、他为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中日交流, 做出了贡献,值得我们学习。
唐招提寺
招提寺御影堂
唐招提寺修建于公元759年,集中了中国盛唐 时期的建筑和雕像艺术之大成,成为日本"天平文 化"的建筑艺术和雕刻艺术的明珠。
圣德太子
孝德天皇
唐文华对日文化发展的影响
学习内容 制 教 建 文 度 育 筑 化 唐朝对日本文化产生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真盲目渡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凤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鉴真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贡献是什 么?
中日友谊的见证——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鉴真东渡
鉴
真
和
尚
对
日
本
医
学
的
影
响
0
0 0
0
鉴真在日本传授 佛经,还传播中国的 医药、文学、书法、 建筑、绘画等,为中 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 越额贡献。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0
0 0
0
自学指导
1、从《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上,找出 与唐朝交往的主要国家。 2、遣唐使来唐的主要使命是什么?
3、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目的影响?
4、中外交往史上有那些著名的人物、事迹?
欧 洲
波
斯
大
食
天
竺
非 洲
新
唐
罗日 本
遣唐使
什么是遣唐使?
学习与 探究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包括
玄奘西行天竺 《大唐西域记》
兼 容 并 蓄
双 向 交 流
,
0 0 0
0
1.(2015•东台期中)隋唐时期的日本民族是一个好学的民族,
下列日本到唐朝的人员中是政府委派的( A )
A.遺唐使 B.留学生 C.留学僧
D.商人
2.(2016•惠州联考)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中
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追溯到唐朝,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佛经中有些疑难问题,众 说纷纭,难得定论。
3.玄奘的重0 大贡献有哪些?
0 0
带回大量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0
唐朝两位高僧鉴真、玄奘的身上有哪些 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活动探究: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 ,经济高度发展时期,我们能从 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 ?
对外友好 往来
日本 印度
遣唐使来华 鉴 真东渡
的人物是( C )
A.张骞
B.鉴真
C.玄奘
D.班禅
3.(2015•安徽学业考)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
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D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4.(2016•赤峰期末)“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两位人物的
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B )
使者、僧人、留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
遣唐使团的地位和成员构成有什么特点?
0
0 0
官方使团人才多元
0
•制
度
•文
字
•建
筑
•钱
币
•唐
诗
•饮 茶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安京平面图
BACK
日本平城京 安
唐都长
唐朝的开元通宝与日本的和同开宝
BACK
仔细观察和服和唐朝服饰
和
唐
服
朝 服
饰
5.茶道:日本茶道源自于...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人教版
0 0 0 0
英国唐人街
日本唐人街
美国唐人街
思考:唐朝时期,各国把中国人叫什么?当今把 华人在其他国家聚居的地方叫什么?你们知道
0
这是为什么吗?
0 0
0
•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 的影响; •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找出鉴真和玄 奘的共同之处。 •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玄奘西行
辨一辩:唐僧西游真相? “白龙马,蹄儿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 一走就是几万里……”
0 0 0 0
玄奘西行
玄奘是身负背篓的 行脚僧,身穿和尚服, 脚着草鞋,戴着大耳环 ,胸前挂念珠,左手经 卷,右手拿拂尘。
0 0 0
0
玄奘像
玄奘西行
1.玄奘西游的时间是? 贞观初年
2.玄奘为什么要西行, 前往天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