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童年的音乐课件

合集下载

第4课童年的音乐《彼得与狼》教案

第4课童年的音乐《彼得与狼》教案
-音乐主题记忆:记住各个角色的音乐主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教师应采用重复聆听、节奏敲击、角色扮演等方法加深学生记忆。
-音乐与故事结合: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如何与故事情节紧密结合,如何通过音乐的变化感受到故事的起伏,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创作风格理解: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风格可能较为困难,教师需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简明扼要地解释其创作特点。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音乐创作活动。学生用乐器或身体动作创作一个简单的音乐故事,展示音乐主题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音乐创作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第4课童年的音乐《彼得与狼》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4课童年的音乐《彼得与狼》教案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彼得与狼》选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及其创作背景。
2.欣赏《彼得与狼》选段,分辨各角色主题音乐,如小鸟、鸭子、猫、爷爷、彼得和狼的音乐形象。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一同走进了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探索了音乐与故事的奇妙结合。看到学生们积极参与,我感到很欣慰,但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首先,《彼得与狼》的音乐主题辨识对学生们来说是一个挑战。虽然我通过重复聆听、动作配合等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我考虑在下次课中,引入更多有趣的记忆方法,如编写简单的歌词,让学生们用唱歌的方式记住音乐主题,这样或许能提高他们的记忆效果。
举例说明: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童年的音乐 演唱《白桦林好地方》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童年的音乐 演唱《白桦林好地方》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白桦林好地方》教案教材分析《白桦林好地方》是一首四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选自人音版。

这首歌曲描绘了白桦林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歌曲采用了五线谱记谱,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富有童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加深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认识,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能够感受歌曲中描绘的白桦林。

2、掌握二二拍的节奏特点,能够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白桦林好地方》。

3、了解“蓬得得蓬蓬”在歌曲中的意思,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1、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掌握。

2、掌握二二拍的节奏特点,能够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白桦林好地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钢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用音乐的方式问好!2、发声练习。

二、情景导入1、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白桦林。

在那里,树木挺拔,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

2、欣赏白桦林的美景。

(课件出示白桦林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白桦林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新课学习1、初步聆听:说说歌曲中描绘的白桦林是怎样的?(白桦林是美丽的,有婷婷的白桦树、碧蓝的湖水、美丽的山峦、静静的草房,可爱的动物。

)2、再次聆听:歌曲是几拍子的?节奏有什么特点?(二二拍节奏稳定)3、二二拍跟四四拍有什么区别?①二二拍是以二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

它的强弱规律是一强一弱,即第一拍强,第二拍弱。

②四四拍则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

它的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即第一拍强,第二拍弱,第三拍次强,第四拍弱。

4、为歌曲划分乐句。

歌曲分为四个乐句。

5、学唱歌曲。

①视唱歌谱,感受欢快活泼的曲调。

②音乐符号。

f强mp中弱③填词演唱歌曲。

④你知道“蓬得得蓬蓬”是什么意思吗?衬词,模拟军鼓的敲击声⑤歌曲处理:最后一个乐句演唱力度逐渐减弱。

小学音乐花城粤教版(简谱)六年级上册《校园歌曲歌曲《童年》》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3

小学音乐花城粤教版(简谱)六年级上册《校园歌曲歌曲《童年》》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3

小学音乐花城粤教版(简谱)六年级上册《校园歌曲歌曲《童年》》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名师授课教案】教学内容:《童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歌曲《童年》的演唱旋律,领会弱音分切,高音注音域的演唱。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表现歌曲,并背唱歌曲。

3.情感目标:通过校园歌曲的学习,抒发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唱歌曲《童年》,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表现歌曲,并背唱歌曲。

2.难点:准确领会歌曲中的弱起、切分节奏、音注提高,能正确演唱。

教具准备:录音机、电子琴、其他课件教学时长: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演唱五年级学过的《哦,十分钟》,让学生说说校园歌曲的特点。

2.板书课题:童年二、新歌教学1.出示《童年》学生朗读,并让学生谈谈歌曲表达了什么?(歌曲表现了孩子对校园学习生活的无奈和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眷恋。

)2.出示课本插图,师生共同理解插图含义。

3.放《童年》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4.再聆听歌曲,并让学生轻声唱歌调。

5. 拍拍、练练①教师引领学生口读手拍,轻轻拍出下面的节奏。

xxx|xx xx|xxx|xx xx|xx x•x|x-|x-||②加入连线练习xxx|xx xx|xxx|xx xx|xx x•x|x-|x-||6. 跟唱歌谱①师范唱,生小声跟唱。

②指导难唱乐句,唱准音。

③跟电子琴演唱歌曲:老师注意聆听学生演唱,相机点拨,及时正音。

三、分组 PK 赛1. 学生自我评价。

2. 教师小结、鼓励。

五、拓展延伸1.作者简介:介绍罗大佑及其作品。

2.预习《乡间的小路》。

板书设计:《童年》1=6 A 4/4 谱作罗大佑中速、童趣地词曲【谱例】。

小学音乐《童年》教案设计

小学音乐《童年》教案设计

小学音乐《童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 通过学习歌曲《童年》,使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培养学生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童年》的歌词及其背后的意义。

2. 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唱技巧。

3. 音乐欣赏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童年》的歌词记忆、旋律演唱和音乐欣赏。

2. 教学难点:歌曲的节奏把握和演唱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运用示范法,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演唱示范。

3. 利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展示歌曲和音乐情境。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歌曲《童年》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歌词:引导学生跟读歌词,注意歌词的节奏和韵律。

3. 学习旋律:教师演奏歌曲,学生跟随哼唱,注意旋律的起伏和音高。

4. 节奏练习:分组进行节奏练习,加强学生对歌曲节奏的把握。

5. 演唱技巧:指导学生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提高演唱效果。

6. 音乐欣赏:欣赏其他关于童年的歌曲或音乐作品,拓宽学生音乐视野。

8. 课堂练习: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9.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加强巩固。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演唱、节奏练习和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

2. 评价学生对歌曲《童年》的歌词记忆、旋律演唱和音乐欣赏的掌握程度。

3.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回家练习的情况,以及他们在演唱技巧上的进步。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童年》的歌词、旋律、节奏等内容的展示。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音乐欣赏。

3. 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用于教学演唱和节奏练习。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4课可爱的家外婆的澎湖湾课件(共20张)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4课可爱的家外婆的澎湖湾课件(共20张)

大切分节奏
第一乐段
第一乐段
想一想:你可以加入什么样的动作边唱边做呢?
第二乐段
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音乐上有什么变化?
节奏拉宽,旋律舒展,情绪亲切热情
第二乐段
休止符的运用充分表达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第二乐段
编创伴奏,丰富歌曲。想一想在第二乐段出你可以 加入怎样的打击乐器呢?
双响筒
铃鼓
三角铁
沙锤
第四单元 可爱的家
授课人:某某某
作者介绍
《外婆的澎湖湾》是歌手潘安邦1979年 发行的专辑,是由叶佳修创作。故事中的 “我和外婆”的一些美好情景就是潘安邦与 外婆的故事,潘安邦从小跟着外婆长大,叶 佳修觉得这种祖孙之间的情感很令人感动, 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歌。
凝听歌曲
你想知道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有趣吗?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第二乐段
授课人:某某某
凝听歌曲
说说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优美抒情的、中速
凝听歌曲
说说歌曲分为几个乐段?每一个乐段描画了什 么?
是“我”对“家”的怀想,带有美。
第一乐段
旋律有什么特点?有类似的旋律吗?找一找
类似乐句
类似乐句
类似乐句
难点部分
小切分节奏 切分节奏的运用充分表达了思乡之情

部编版(五四学制)(2018)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名著导读《童年》课件(共47张PPT)

部编版(五四学制)(2018)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名著导读《童年》课件(共47张PPT)

道的生活终将苏生。
成长。
作业
必做:
小组合作,继续完成《童年》读书交流任务单(3)。
选做(个人作业,二选一):
1.画一张鱼骨图,整理影响主人公命运的特定事件。 2.挑选对主人公影响最大的暖色调人物和冷色调人物 各一,将他们对主人公产生的影响做比较,写一篇读 书笔记(300字)。
■ 初见 视频 ■ 打我 ■ 打萨沙 ■ 打外祖母
本来还要厉害呢,现在好多了!你知道吧:可以把树条 子折断,趁外祖父去拿另一条的工夫,外祖母或者你母亲就把你拖走
了!哪晓得树条子断不了,它给水泡得软软和和的!可是你总算少挨了几下,你瞧我给打的!小弟弟,我
是个精灵......
(语言、肖像描写)
外祖父
■ 和我谈他的童年 ■ 作者对外祖父家的评价 ■ ……
外祖母
■ 船上我打碎牛奶瓶后外祖母的反应 ■ 讲老家神的故事 ■ 讲父母结婚的往事P203-214 ■ 外祖母对我童年生活的影响 ■ ……
小茨冈(伊万)
■ 小茨冈描述替我挨打 ■ 小茨冈教我如何挨打 ■ ……
P31 小茨冈描述替我挨打
土壤是如此富饶和肥沃,而 且还因为从这层土壤里仍然 胜利地生长出鲜明、健康、
样,有带给“我”冷色调的人(外 祖父、舅舅等),也有带给“我”暖色
富有创造性的东西,生长着 调的人(外祖母、小茨冈等),但在
善良——人所固有的善良,这 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 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
“我”的实际成长中,暖色调起 着重要作用,并引导“我”健康
P33-34 格里戈里受欺负
他们想出的花样真是无穷无尽的,而这个师傅总 是默默地忍受着,只是轻轻地呷呷嘴,在拿熨斗、 剪子、钳子或者顶针之前,总是把指头蘸很多唾沫。 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甚至拿刀叉吃饭,也是湿湿指 头,把孩子们都逗笑了。当他嫌疼的时候,他那大 脸盘露出了皱纹的波浪,波浪把眉毛抬高,奇怪地 滑过领头,就在光秃秃的头顶上消失了。

童年(教案)2024-2025学年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

童年(教案)2024-2025学年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

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童年》教案歌曲分析《童年》是花城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八课中的一首经典歌曲,由台湾著名音乐人罗大佑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

这首歌曲不仅以其深情的歌词和欢快的旋律在华语乐坛迅速风靡,还成为了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歌曲的旋律简洁明快,易于传唱。

歌曲采用了一段体的曲式结构,使得整首歌曲结构紧凑且富有感染力。

旋律中的节奏变化丰富多样,既有欢快的跳跃感,也有抒情的流畅感,使得整首歌曲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

教学目标1、用听唱法学习歌曲《童年》,让学生体会富有童趣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告诫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2、了解什么是校园歌曲,它的范围还有特点;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体会富有童趣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告诫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唱准歌曲的节奏,能合上伴奏。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用音乐的方式问好!2、发声练习。

二、新课导入1、课件出示童年生活图片。

师: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谈感受。

师: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段难以忘怀的时光,那就是我们的童年。

那时的我们,无忧无虑,笑声如银铃般清脆,每一个小小的发现都能带来无尽的惊喜和快乐。

2、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童年的经典歌曲——《童年》。

让我们仔细聆听,歌曲中的童年是怎样的?三、歌曲学习1、初听歌曲童年。

师:歌曲中的童年是怎样的?根据学生回答师小结:歌曲描绘了一个充满纯真、快乐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2、再次聆听: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歌曲是几拍子的?歌曲情绪:童趣地速度:中速四二拍3、跟着老师的钢琴伴奏用“啦”模唱歌曲旋律。

4、节奏练习?①0 ╳╳╳|╳. ╳╳╳|——②╳╳╳|╳╳╳|5、带节奏朗读歌词。

6、跟着老师的钢琴伴奏学唱歌曲。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8、你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谁来分享一下。

9、完整演唱歌曲。

四、课堂活动分组演唱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五、课堂总结童年是充满欢乐的,童年的时光是值得回忆的。

39、高尔基《童年》PPT课件

39、高尔基《童年》PPT课件

6.是( B )使阿辽沙的外祖父变得吝啬,专横, 残暴. A.不幸的童年. B.生活所迫,为了存 到钱. C.他性格就是这样. D.父亲教他变 成了这样.
• 链接中考
• 他开始讲他小时候的事,干瘦的身体轻轻地晃着,说得 非常流利。他的绿眼睛放射着兴奋的光芒,红头发抖动 着,嗓音粗重起来: • “啊,我说,你可是坐轮船来的,坐蒸汽来的。” • “我年青的时候得用肩膀拉着纤,拽着船往上走。船在 水里,我在岸上,脚下是扎人的石块儿!没日没夜地往 前拉啊拉,腰弯成了是,骨头嘎嘎地响,头发都晒着了 火,汗水和泪水一起往下流!亲爱的阿辽少,那可是有 苦没处说啊!我常常脸向下栽倒在地上,心想死了就好 了,万事皆休!可我没有去死,我坚持住了,我沿着我 们的母亲河伏尔加河走了三趟,有上万俄里路。第四个 年头儿上,我终于当上了纤夫头儿!” • 我突然觉着这个干瘦干瘦的老头儿变得非常高大了,像 童话里的巨人,他一个人拖着大货船逆流而上! • 他一边说一边比划,有的时候还跳上床去表演一下怎么 拉纤、怎么排掉船里的水。
前 苏 联 著 名 作 家 高 尔 基
目标易览:
1、掌握《童年》的基本常识 。 2.理解文章内容。 3.了解《童年》的人物形象, 4. 体会作者对外祖母的感情,感受外祖母对” 我”的影响。 5. 学习借鉴本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人物 个性的方法
走近作者
高尔基(1868~1936) 苏联作家。 列宁曾对高尔基作过高度评价,说 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 表”。
互动课堂----抢答
1、《童年》是 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 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 》 《 》。 2.《童年》讲述的是 (作者的乳名)三岁到 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 纪七八十年代 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父亲去世后,母亲生了一个 ( ),不久 小弟弟 就死了。( 外祖母 )把弟弟放进了木匣当中, ( )从外祖母的手中抢走了木匣 母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激趣铺垫,感受情绪:
1、师:要想进入这扇通往加拿大的大门,就必须先来玩一玩专门为游人准备的有趣的跳格子游戏,找对了,跳对了,你才能进去——
2∕2 X X 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
蓬 得得 蓬 蓬,蓬 得得 蓬 蓬,蓬 得得 蓬 蓬,
X — — — ︳X — X — ︱X — — —︳X — — —‖
( ) 好地方, 我们的家乡,
那里有( ),( ) ,
蓝色湖水岩石岸 , 我将要 再回还。
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领略了美丽的加拿大风光,感受体验了那儿的音乐,并用自己
优美的歌声赞扬了白桦林,更为加拿大枫糖节献上了精彩的节目,同时
老师也发现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棒极了。就让我们把这种
创造和美带入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吧!
6、完整表演唱
四、拓展延伸:
1、师:在每年春暖花开的三四月,加拿大都会大肆庆祝一大盛节——枫糖节,这一天,加拿大人民会采摘枫叶、枫汁酿制成枫糖,大家聚在一起品尝,而除了酿制枫糖之外,他们还会载歌载舞,上演精彩的歌舞表演,今天人们就要排练《白桦林好地方》这个节目在枫糖节上表演,看到了我们动人的演绎,想让我们一起来出谋划策,当一回小导演,让他们的节目更加精彩!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要怎么样创编《白桦林好地方》,才能更丰富多彩!看看比比谁是最佳导演!
(学生自由说一说:唱,跳……)
加入课堂乐器并表演:
响板: X 0 X 0 | X 0 X 0 ||
手铃: 0 X X 0 | 0 X X 0 ||
铃鼓: X 0 0 0 | X 0 0 0 ||
2、创编歌词(填空):
师:帮他们排了个精彩的节目,那我们也总得出个节目啊!他们有赞美自己家乡的歌,那我们能不能也来编一首赞美自己家乡歌曲呢?
蓬 蓬 蓬。
①、师示范; ②、学生试拍;
2、师:真棒!瞧,白桦林中的几棵音乐树,他们正列队欢迎我们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
1=F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6 — 6 —︱3 — 3 —︱6 — 6 —︱3 — 3 —︱(此句的6低八度)
6 — 5 —︱5 — 1 —︱2 — 1 —︱3 — — —︱
6 — 5 —︱5 — 1 —︱2 — 1 —︱3 — — —︱
教学理念:
合唱是音准、节奏、声音均要协调统一的声乐艺术,四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合唱,常会出现声部之间互相干扰、跑调、比音量、声音偏高、赶节奏等不协调现象。往往搞得教师“事倍功半”,所以合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师最感扎手的,历年来未曾在公开课上见过上合唱课。作为辅导校合唱队的音乐教师,合唱教学我一直通过循序渐进、步步引导、十足耐心来将学生带入合唱美妙的音乐世界中,这次上课能否成功我没有把握,但我想勇于尝试、超越自己,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多媒体播放少数民族图片音乐,学生猜一猜是哪个民族。)
师:新疆有动人可口的葡萄,有美丽的舞蹈,蒙古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有奔驰的骏马,这些都是吸引人的好地方,让人不禁有想提起旅行包去旅行去游玩的冲动。同学们,你曾经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留下过哪些美好的回忆呢?
师:好,今天何老师就要带领同学们走出中国的大门,走进枫叶之邦——加拿大,去感受一下那儿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教学难点:
1、第二声部第2、3小节,最后两小节。
2、二声部合唱。
教学准备:
钢琴,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1、组织课堂
2、情境创设、分声部学唱旋律
1)、听音乐欣赏黄昏的画面。师:画面给你什么感受?
2)、师:晚霞中还飞来了美丽的红蜻蜓,让我们去听一听蜻蜓给我们带了一段动听的旋律。(播放第二声部旋律)
①、师范唱; ②、学生唱谱;
3、师:听,音乐树后面还跟着几只可爱的小麋鹿,他们正踩着小枫叶,
踏着轻快的步伐准备来欢迎我们呢!让我们一起来加入他们—(播放音乐,初听)
三、学唱歌曲,体验情绪:(游览加拿大)
1、师:让我们跟上小麋鹿轻快的脚步,赶紧去感受一下加拿大的风光吧!
看看那都有哪些吸引人的景色?
(聆听录音范唱《白桦林好地方》,感知内容)
第4课 童年的音乐
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白桦林好地方》,并准确表达歌曲的情绪;
2、通过听、唱、动等综合性音乐活动,在自由探索的活动中,对歌曲有初步的体会;
3、在聆听、学唱歌曲中,表达对美丽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正确清晰地演唱歌曲《白桦林好地方》;
难点:歌曲最后一句的节奏;歌曲的表演及创编。
2、师:有海狸,大麋鹿,湖水,平原,草房,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让我们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歌声再来感受一下吧!
(师范唱,学生感受情绪)
3、师:面对如此惬意的景象,如此美丽的白桦林,你最想说的一句心里话是什么呢?
(学生发自内心抒发情感,对白桦林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师:同学们都由衷的抒发了内心的情感,有句话说的好,当我们用言语无法表达时就用歌唱来表现吧!让我们用la 的音来唱一唱——
4、填词演唱:
5、歌曲处理:(注意重音记号)
1=F 2∕2
6 6 6 6 1 ︱6 6 6 6 1 ︱6 6 6 6 1 ︱
蓬 得得 蓬 蓬 蓬 得得蓬蓬 蓬 得得 蓬 蓬
6 — — — ︱ 6 — 1— ︱ 6 — — —︱ 6 — — —‖
蓬 蓬 蓬
师:小麋鹿伴着歌声越飘越远,我们应该怎么唱?(渐弱)
3)、老师划旋律线
4)、唱第二声部旋律
A、师:我们能不能随着蜻蜓飞舞的路线来唱一唱。
B、难点解决第二、三小节、结束。
C、加力度唱。师:请同学们完整地连起来唱一唱,但有新的要求:在唱得时候能随着蜻蜓上下起舞,把音乐的力度唱出来。
5)、唱第一声部
A、听听另一只蜻蜓给我们带了的音乐
B、划旋律线
C、师:听听、看看,这两只蜻蜓飞得有什么不同?上下起伏多,飞得更高
(学生随着歌曲旋律走出教室)
音乐教案《红蜻蜓》
教学内容:
学唱二声部歌曲《红蜻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技能目标:学生能专注地聆听歌曲,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学唱二声部歌曲《红蜻蜓》。
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