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35张PPT).ppt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35张PPT).ppt
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大雷音寺的 如来佛祖,取得真经。
在《西游记》中,唐僧是个怎样的形象?
懦弱、无能、是非不分
经途险阻,……暴风奋发, 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 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
四夜五日,无滴沾喉;口腹干燋, 几将殒绝,不能复进…遂向东折返。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玄奘穿越莫贺延碛大沙漠
宁可就西而死, 岂能东归而生。
文字
空海
日文平假名
吉备真备
日文片假名
日文的书写系统包括汉字、平假名、片假名三种文字系统。平假
中日文化交流 名由汉字草书演化而来,片假名取汉字偏旁部首演化而来,传说
分别由遣唐学问僧空海与遣唐使吉备真备所发明。
注:本页参考卞润梓老师的课件,谨此致谢
唐与新罗的关系
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 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新罗模仿 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 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中国的 医学、天文、历法等科技成就。
中印文化交流
《大唐西域记》
全书由玄奘口述,弟子辩机笔录而 成。记载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 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唐朝时期,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 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742年, 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人拜访鉴 真,希望他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传授戒律。
鉴真东渡日本
——摘编自章林《遣唐使:中日交流的重要承载者》
遣唐使渡海场景绘画
根据材料,概括日本派出遣唐使具有怎样的特点?
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素质高
来唐的留学生和留学僧们收集、携 回大量汉文典籍,范围涉及政治、 经济、文学、天文、历法、音乐、 医药、技术、佛典,为奈良文化和 平安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中朝文化交流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完整版ppt课件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完整版ppt课件
探究新知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 ——穆罕默德“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 《日本书纪
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探究新知 材料分析
材料一材料二 达。 ”材》料三
探究新知(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唐 朝与世界各国保持频繁的友好往来?(2)材料二中的人物塑像是谁? “盲目航东海”指 的是什么事件? “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3)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的 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1)唐朝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对外政策开放,对外 交通发达。 (2)鉴真。他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坚持东渡日本。表明唐文 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 ①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② 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③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 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注意吸纳其他民族、国家的优秀 文化,为己所用。
二、唐与新罗的交往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1.新罗位于今天的什么地方?新罗位于今天的朝鲜半岛上。2.请归纳唐与新罗交往的史实。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许 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 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 广
唐朝 的中 外文 化交 流
兼 收 并 蓄 双 向 交 流
三、玄奘西行
探究新知
玄奘西行主要是到天竺学习佛学, “ 天竺 ”是指什么地方?与唐朝的关系如何?“ 天竺 ” 是唐朝对印度的称呼,我国很早就与印度有了联系 印度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它在许多方面都领先于唐朝,因 此,在于天竺的交往过程中,唐朝也吸取了天竺许多优秀成就, 如唐太宗曾经派使者到天竺学习熬糖法,天竺的医学、天文、历法、音乐、舞蹈、绘画和建筑艺术传入中国,中国的云冈石 窟、敦煌莫高窟等壁画和雕塑都受到印度艺术风格的影响。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课件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课件

目的 传法 求法
肆·万国来圆梦
——唐与其他国家的交往
肆·万国来圆梦——唐与其他国家的交往
◎唐朝对外交往示意图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肆·万国来圆梦——唐与其他国家的交往
大秦(东罗马帝国)
汉唐时期中国文献称罗马为拂菻或大 秦,东罗马帝国常有使臣与商人来到 长安地区。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也在唐 代传入中国,被称作“景教”。现陕 西碑林博物馆存有《大秦景教流行中 国碑》。
影响:
天皇
中央官制
皇帝
太政官 神祇官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中式治民兵刑大宫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务部部部部部藏内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省省省省省省省省
◎日本二官八省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
壹·逐梦入长安——日本遣唐使 / 唐与新罗
影响:
城市布局
壹·逐梦入长安——日本遣唐使 / 唐与新罗
影响:
建筑风格
2.2023年,日本捐赠给中国的抗疫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山川异
域,风月同天”。历史上,为弘扬佛法,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最具标志
性的伟大实践的是( )
A. 鉴真东渡日本 B. 玄奘西游天竺 C. 张骞通西域 D. 遣唐使到中国
3.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 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 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根据他的口述,弟子记录成 《大唐西域记》,是中外交 流史的珍贵文献。
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小组讨论: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点?
不同之处 鉴真 玄奘
时间 唐玄宗时期 唐太宗时期
行进方向 向东到日本 向西到天竺
相同之处 贡献:都为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旅程:历经波折、困难重重 精神:百折不饶、坚持不懈的精神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优秀课件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优秀课件

双向交流,兼容并蓄
政治统一
遣唐使 留学僧 留学生
经济文化繁荣
中外 对内
对外开放政策

交流 对外
鉴真 唐与新 玄奘西 东渡 罗交往 游
对外交通发达
随堂训练
1.“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救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这首诗描述了唐朝与某邻国的文化交往,该邻国是 C
A.朝鲜 B.印度 C.日本 D.越南
部编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课程标准 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
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玄奘此人
玄奘俗姓陈,其高祖和曾祖都曾当过 北魏太守,祖父曾任国子博士,父亲 曾任县令,对儒家和佛家经典颇有研 究。至10岁时,父母双亡。后玄奘跟 随已出家的兄长来到洛阳的一座佛寺, 从此踏入佛门。隋唐更替后,玄奘从 长安南下,开始了长达7年的游学生 涯,其间深研佛教典籍、遍访高僧大 德,此后声名鹊起,被誉为佛门的 “千里之驹”。
你认为不同文明或文化之间的交流有什么意义?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 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以古观今
唐朝时期,我国以兼容并包的姿态和开放的胸襟,达到继汉朝之后又一个国力 巅峰,无数国家朝拜归附;如今,我国正以君子之风,求同存异,在世界范围内开 辟一带一路,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落后国家的发展,促进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中国、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注入中国力量。
C.前往天竺研习佛法 D.东渡日本传授佛经
B 3.右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 共享太平B.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 求同存异D.源远流长 泽被东西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教学课件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教学课件

学习内容 制度 教育 建筑 文化
生活风俗
唐朝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学习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设立大学,完善学制 日本的都城平城京仿照唐朝长安城 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 饮食、服饰、茶道等;端午节、乞巧节、中元节、重阳节登高等
和同开珍,日本古代银币,由遗 唐使团作为礼物带到中国。1970年, 陕西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了两瓮唐代 文物,其中有5枚日本银币。这些银 币直径2.4厘米。据郭沫若考证,这 批银币铸造于日本奈良王朝元明天皇 和同年间(708—714 年)。由于日 本很注意学习、吸收唐朝各方面的先 进文化,故此银币形制和重量与唐开 元通宝完全相同,钱文中的“珍”即 为“宝”字,“开珍”二字便是仿自 “开元通宝”的简称。而且,两种钱 文上的“开”字也非常相似。
学习了鉴真和玄奘的故事,我们应学习他们怎样的 精神?
精神:勤奋刻苦、持之以恒、不图 名利、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唐代的 城,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还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
B 大都市。( )
A.东京
B.长安
C.洛阳
D.北京
D 2.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唐朝时期的僧人;②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③都为完成 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学习目标
1.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 等史实;
2.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1)遣唐使的含义
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2)目的: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课件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课件
A.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C.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D.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9.(2023济南期中)文物是历史的印证,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 的宝贵遗产。如图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印证了( C )
大食人俑
东罗马金币
黑人俑
A.唐朝时,中原和少数民族地区之间交流频繁
B.唐朝时,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
取经→在佛学最高学府
那烂陀寺 游学→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根据其口 述,弟子记录成书《 大唐西域记 》。
2.贡献 (1)为中国 佛教 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 大唐西域记 》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 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1)日本遣唐使向中国学习先进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和传授 佛经;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学习天竺的先进文化。 (2)玄奘西行天竺发生在唐太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发生在唐玄宗时期。
4.(跨学科·语文)(2023青岛期中)“五万里的尘土与寒暑,长安与那烂
陀寺相遇的机缘……孤独的灵魂,却在万众的仰慕中升腾,你,才是真正
的行者!”诗歌中的“你”最有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C )
A.鉴真
B.马可·波罗
C.玄奘
D.阿倍仲麻吕
5.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
11.(2023 陕 西 师 大 附 中 期 中 )《 大 唐 西 域 记 》 记 载 葱 岭 的 环 境 时 说 : “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通过这一记载,我们可 以( B ) A.分析张骞通使西域的目的 B.感悟玄奘西行的艰难过程 C.总结文成公主入藏的成果 D.感受鉴真东渡的精神内涵
——《唐代长安的对外开放及其意义》

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课件

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课件

.
24
3、先后10多次向中国派出遣唐使的国家是( )
A.新罗
B.波斯
C.大食
D.日本
4、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唐朝时期的僧人;②都为中外文化交
流做出了贡献;③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辛;④
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25
请同学们看书玄奘西行这部分内容考虑以下问题:
⒈玄奘为什么西行?结合“玄奘西行”图,说说 西行的经过
⒉玄奘的重大贡献有哪些?
⒊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
⒋讨论:《西游记》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你所了
解的玄奘有什么不同? .
13
玄奘取经图
.
14
那烂陀寺遗址
.
15
玄奘讲经处
.
16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
17
玄奘历尽千辛万苦去天
竺取经,在历史上做出了哪 些贡献?
从天竺取回佛经,写成
《大唐西域记》一书,促进 我国佛学研究,促进中印文 化交流。
.
18
《大唐西域记》书影
.
大雁塔
19
大雁塔地宫供奉的玄奘舍利
.
20
《西游记》 《 大 话 西 游 》
玄 奘
.
课本28页的 《课外学史》
21
❖ 《西游记》中唐僧取经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与玄奘西行 所遭遇的艰险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不同的是,小说中 唐僧取经的路上还收留了三个神通广大的徒弟孙悟空、 猪八戒、沙僧,并有白龙马相伴,遇到困难又有各路 神仙相助,化险为夷。而历史上玄奘西行天竺是独自 一人骑着一匹瘦马走出玉门关,哪热风如火、寒风如 刀的茫茫沙漠几乎使他丧生。另外,玄奘西行往返所 亲历的110国与传闻的28国的情况都记录在《大唐西 域记》一书中,这部书内容丰富生动,准确可靠,和 《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经历相比毫不逊色。由此可 见,文学作品与历史现实之间是有差别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共3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共37张PPT)

探究学习一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遣唐使四处搜寻书籍,汲取唐的文明成果, 然后将它们携带回国,然后日本开始学习和吸 纳唐的制度与文化,试图构筑以天皇为中心的 小中华帝国。基于唐礼形成的仪式也开始为维 护以天皇为中心的朝廷秩序服务。
——《遣唐使眼中的中国》
制度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文字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真 贡献: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 六次

东渡,最后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 主持修建的 唐招提寺 被日本政府定
渡 为一级国宝。
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
探究学习二
鉴真东渡的概况、影响
鉴 真 坐 像
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
鉴真东渡的影响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影响:在日本留居十年,传播唐文化,鉴真 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西游记》中的唐僧
唐僧原型:玄奘高僧
阅读课文第21页
经历:
初年,高僧
_西行前往
玄 天竺(印度)取经。他访遍天竺名寺,研习佛 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_ _ __ _ __
奘 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西 贡献: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根据他的口
阅读课文第19页
背景: 唐朝 时期,中国和日本交流非常
频繁。

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 影响:把唐朝先进的
先进文化 制度
。 、天文
唐 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
使 等传回日本, 对日本社会的发展 产生深
远的影响。
探究学习一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中国“开元通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6
-
14
西游记
-
15
玄奘
唐代高僧,佛经翻译家、旅行家 俗姓陈,名祎,河南偃师人。幼年家 贫,父母早丧,13岁出家,法名玄奘 世称三藏法师,后人俗称唐僧。
-
16
1玄奘西行的目的地: 天竺
2时间: 贞观初年
3经历: 从贞观初年到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4贡献: 从10多年后到段末。
-
17
那烂陀寺遗址
答:僧人:玄奘。 最高佛学府:那烂陀寺。
著作: 《大唐西域记》
-
24
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
1.唐朝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 化发达,对各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2.实行开明开放的政策;
3.唐朝时期海陆交通发达。
4.杰出人物的重大贡献
-
25
唐代中外交流的历史启示:
1、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 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2、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 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3、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3.影响: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 、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 了卓越的贡献。
-
10
唐招提寺
孝谦天皇仿二王字体所写
-



的 唐 招 提 寺
日 本 设 计 和 主



11
763年,鉴真在唐招提寺 圆寂,葬于日本。逝世前, 其弟子按其真容制作了鉴真 干漆夹纻坐像。塑像具有极 高的艺术价值,至今供奉在 唐招提寺开山堂内,被日本 政府定为“国宝”。
-
18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对
比表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目的
学习佛经
传授佛法
到达地方
天竺
日本
贡献
为中印文化交 流做出贡献
为中日文化交 流做出贡献
优秀品质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百折不挠﹑ 开放进取
-
19
想一想: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
1、都生活在唐朝,都是僧人,都对唐 与邻邦的友谊和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
为什么鉴真受到中日两国 人民的尊敬?
-
12
唐与新罗的关系
1背景:
2具体表现:
-
13
唐与新罗的关系
1背景:新罗是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 2具体表现:
(1)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 国文化。 (2)许多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4)新罗引进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5)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 泛流行于民间。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一 个国家只有积极吸收他国长处为 己所用,才能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
8
鉴真东渡:
1鉴真的地位: 2东渡经历: 3影响:
-
9
鉴真东渡(唐玄宗在位时期 6次东渡日本)
1.地位: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 人物是鉴真。
2.经历: 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 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未能 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他仍矢志 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 抵达日本。
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人物是( C )
A.张骞
B.鉴真
C.玄奘
D.班禅
10.(2015安徽学考)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
交往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D)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11.(2016•赤峰期末)“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两 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
8、下列内容中,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A)
①都是唐朝僧人 ②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 的精神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在唐朝对外 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2
直达中考(2016•惠州联考)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
迪访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追溯到唐朝,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3.《大唐西域记》的作者是 ( A )
A.玄奘 B.鉴真 C.法显 D.晁衡
4.唐太宗时期,历尽艰险,到天竺去研究佛经的是( A )
A.玄奘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
21
5.唐朝时天竺佛学最高的学府是 ( A )
A、那烂陀寺 B、唐招提寺 C、大昭寺 D、千寻塔
流的特点是( B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 .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23
材料四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 说:“一个伟大胜任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 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 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四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 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佛学府和为后世留 下的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
1
目的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目的),
2、唐朝文化给日本带来的影响: 遣唐使把 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
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3
日本和服是从 中国的唐装演 变而来的。
-
4
日本出土的唐钱(621) 钱文看 汉字 形制看 圆形方孔钱
(B是鉴真在日本设计的佛殿,C是唐朝时吐蕃的建筑
D是唐朝时南诏的建筑)
6.下列能反映唐朝时期中国印度友好交往的历史事件是(
B)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文成公文入藏
7、下列最能见证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友好往来的是( D )
A、大昭寺会盟碑 B、洛阳白马寺
C、西安大雁塔 D、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2、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出生入死,历 尽艰辛,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 回的精神。
-
20
基础巩固
1.日本官方曾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的根
本目的是( D )
A、建立外交关系 B、援助中国
C、征服中国
D、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2.753年,鉴真和尚东渡到达日本时,当时在位的唐朝皇
帝是(D ) (玄奘时皇帝是唐太宗)
中国出土的日钱(708年)
中国钱币对 日影响大
-
唐时两国交往密
切,贸易频繁
5
相关史事
遣唐使还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 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阳)节”、七月初七 的“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九 月初九的“重阳节”等,就是那时候从中国 传去的,有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
-
6
日本遣唐使船
-
7
你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