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优化设计 基础知识过关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材考点梳理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习题(2021年整理)

(云南专版)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材考点梳理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习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云南专版)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材考点梳理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习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云南专版)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材考点梳理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习题的全部内容。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命题点1构成物质的微粒1.(2015·云南·13题·2分)下列粒子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A)A.电子 B.原子 C.分子 D.离子2.(2015·曲靖·7题·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D.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命题点2分子的性质(高频考点)3.(2018·云南·10题·2分)兰花清香扑鼻,我们能闻到远处兰花的香味是因为(A)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体积很小C.分子间有间隔 D.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4.(2018·昆明·10题·2分)500 mL水中含有约1.67×1025个水分子,说明(D)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5.(2017·曲靖·11题·2分)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D)A.热胀冷缩是构成物质微粒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的缘故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C.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D.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6.(2014·云南·8题·2分)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B)A.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B.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C.18 g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很小D.50 mL酒精和50 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分子间有间隔7.(2015·云南·27(2)题·1分)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2)B实验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烧杯2中的溶液变为红色__.命题点3微粒的结构示意图(高频考点)8.(2018·云南·14题·2分)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是(C)9.(2017·云南·15题·2分)下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B)A.质子数为11 B.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C.最外层有1个电子 D.该原子有三个电子层10.(2017·昆明·11题·2分)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粒子是(C)A.Al B.Al3+C.Mg D.Mg2+11.(2015·云南·15题·2分)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对相关粒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A.①②属于同种元素B.②④具有相对稳定结构C.①③都容易失去电子 D.②④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12.(2016·曲靖·16题·3分)由以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B)A.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B.①、③属于同种元素,②、④属于另一种元素C.②、④形成的化合物是Al2O3 D.①、③的化学性质相似命题点4元素(常考点)13.(2018·曲靖·2题·2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C)A.硅B.氧C.铝D.硫14.(2018·云南·4题·2分)“增铁酱油”中的“铁"是指(D)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15.(2016·昆明·22(2)题·3分)(2)有四种元素:A.铁元素、B。
初中化学 备考志鸿优化设计之基础讲练——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

初中化学备考志鸿优化设计之基础讲练——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8题)1.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 )。
A.分子间隔增大B.分子个数增多C.分子质量增大D.分子体积增大【答案】A难度:基础知识点:分子和原子2.如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
【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元素3.下列对相应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差异较大两者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C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用铜制作导线都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评卷人得分【答案】C难度:基础知识点:分子和原子4.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45B.核外电子数为94C.质子数为94D.核电荷数为239【答案】D难度:基础知识点:原子的构成5.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微粒中,最易失去电子的是( )。
A.B.C.D.【答案】A难度:中等知识点:离子6.有关氯离子和氯原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质子数相同B.它们的电子数相同C.氯离子的最外电子层是相对稳定结构D.它们的电子层数相同【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分子和原子7.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B.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质量大D.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答案】D难度:中等知识点:离子8lD.该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2、+4价【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10.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中考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讲义及答案)附解析一、选择题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分子间间隔变大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2.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选项宏观事实微观解释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元素B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数目减少了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A.A B.B C.C D.D3.下列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③和④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B.②和⑥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C.①和②、⑤和⑥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D.①③④是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依据()A.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B.碳、氮、氧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C.氧原子的核内中子数是8D.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5.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一部分。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1 Na 22.912 Mg24.3113 Al26.9814 Si28.09A.A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 g B.Si的元素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14 C.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D.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6.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中不但描绘了一个如画的意境,也从化学角度说明了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7.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A.二氧化碳B.水C.高锰酸钾D.液态空气8.对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氢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B.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C.当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不存在间隔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9.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甲物质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D.甲的化学式可能为CH2O10.如图所示是甲、乙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粒子是阳离子B.乙粒子是原子C.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D.甲粒子的化学性质比乙粒子稳定11.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为非金属元素B.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C.钠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2.99g D.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12.科学家已研究出高能微粒N5+,则N5+的结构可能是( )A.N5+是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单质B.N5+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和电子C.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4个电子D.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5个电子1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 )A.酒精挥发—分子消失了B.气体膨胀—分子间隔变大C.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变化14.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3O— 3个氧元素 B.H— 1个氢分子 C.K— l个钾原子 D.Ca+2— 1个钙离子15.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图。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及习题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梳理课题1 分子和原子1、构成物质的微粒:、、。
⑴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气液态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如:O2、N2、CO2等。
⑵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如:Cu、C、S、He等。
⑶由离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氧化物、酸、碱、盐;如:MgO、HCl、Ca(OH)2等。
2、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区别: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可分裂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结合成新的分子,但原子不能再分。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化学变化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改变课题2 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结构:原子中的相等关系:质子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最多7层。
近年届中考化学复习第1编知识梳理篇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精练)练习(2021年整理)

(百色专版)2019届中考化学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篇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精练)练习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百色专版)2019届中考化学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篇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精练)练习)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百色专版)2019届中考化学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篇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精练)练习的全部内容。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D )A。
水 B.硬铝 C。
空气 D。
金刚石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3。
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B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
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C.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
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5.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A。
温度升高,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变大了B。
缉毒犬能发现毒贩,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
稀有气体能做保护气,是因为构成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D.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都解离出H+6。
漳州市诏安县红星乡是“长寿之乡”,与当地富硒有关.如图是硒(Se)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A.是相对稳定结构B.核电荷数为34C。
共有4个电子层 D.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7。
(小复习)中考化学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框架+教材分析+典型精析+实战演练+针对训练)名师精

A.分子
B.电子
C.原子
D.离子
( D) (B )
5.结构示意图
A.原子 C.阳离子
表示的粒子是
B.分子 D.阴离子
(C)
化学·新课标(RJ)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6.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 3-1 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 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 a、b、c 相对应的是( A )
正确的是
(A )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化学·新课标(RJ)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解析] 水在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水分子 不断地运动,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故 B、C 错,A 对;水分子只能保 持水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水的物理性质,故 D 错。
(2)若 B 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 y=____7_____,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 反应中容易___得__到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化学·新课标(RJ)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过关测试第23题针对训练 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是元素周期表中 1~18 号元
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我们对它进行研究:
5.元素的种类是由__质__子__数___决定的,决定 K 元素化学性质的是_最__外__层__ _电__子__数____;铁、镁、铝属于_金__属___元素,碳、硅、磷属于_非__金__属___元素。
化学·新课标(RJ)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典例1: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例 1 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
初三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训练题含答案1.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D )A.水结冰后分子中止运动B.氯化钠晶体由氯化钠分子构成C.氢原子和氧原子坚持水的化学性质D.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2. 用分子、原子的观念解释以下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B )A.品红在水中分散——分子不时运动B.水结成冰——分子中止运动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气体可以紧缩贮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距离3.每100 g黑木耳中含铁185 mg,是罕见自然食品中最高的。
这里的〝铁〞应了解为(D)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4.以下微粒结构表示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B)5.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看法微观现象,以下对微观现象解释不正确的选项是(A)A.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B.闻到远处花香——分子在不时地运动C.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距离增大D.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6.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C)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C.决议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D.原子假设失掉或失掉电子就变成离子7.以下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C)A.分子是坚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由于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动而改动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在化学反响中,任何粒子都不能再分8.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B.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议元素的种类D.坚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9.某粒子的结构表示图如右图所示,以下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A.该元素原子的核外共有10个电子B.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3C.该粒子是阳离子D.该粒子的最外电子层具有动摇结构10.依据以下各组原子的结构表示图,判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一组是(A) 11.依据右图提供的信息停止判别,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C)A.该粒子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C.该粒子易构成阴离子 D.该粒子呈电中性12.〝可燃冰〞是海底蕴藏的资源之一,其主要成分是甲烷。
推荐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能优化单元训练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含解析答案)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训练中考回顾1.(2014福建莆田中考)某同学为了探究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答案:B2.(2014福建泉州中考)下列化学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A .1个铁离子:Fe 3+B.3个氧分子:3OC.氧化镁:MgO 2D.2个氮原子:N 2答案:A3.(2014福建龙岩中考改编)氧化铟锡是触摸屏技术重要材料,它由氧化锡和氧化铟熔融而成。
氧化铟(In 2O 3)中,铟元素(In)的化合价为( )A .0价B.+2价C.+3价D.+6价 答案:C4.(2014福建泉州中考)硒在光照下导电能力提高近千倍,可用作静电复印硒鼓的材料。
元素周期表中“硒”的信息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硒元素说法错误的是( )34 Se 硒 78.96A .是非金属元素 B.原子序数为34C.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gD.元素符号为Se答案:C 5.(2014福建厦门中考)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氟、锌、硒、碘等。
它们在人体内虽然含量少,但对健康至关重要。
+9图1图2(1)图1是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最外层电子数是;(2)从图2可知硒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加碘盐所含KIO3中的I的化合价是;(4)写出化学符号:①氟离子;②三个铁原子;③碘单质(双原子分子);(5)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由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硫酸亚铁是一种补铁剂,写出一个由铁单质获得硫酸亚铁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7 (2)34 (3)+5价(4)F-3Fe I2(5)4 72∶11(6)Fe+CuSO 4FeSO4+Cu6.(2014福建龙岩中考)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1)现有下列化学式或微粒符号:①2CO、②Ca2+、③2H、④O2。
其中,“2”表示2个分子的是(填序号,下同),表示每个微粒带2个单位电荷的是。
(2)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反应前后微观示意图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18湖南岳阳中考)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SiB.AlC.OD.Fe答案C2.(2018重庆中考)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
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相同B.质量相同C.电子数不相同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答案A3.(2018杭州中考)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等微粒。
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单质B.1个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C.1个中共含有35个质子D.1个中共含有35个电子答案C4.(2018湖南岳阳中考)汨罗长乐甜酒,香醇扑鼻。
我们能闻到甜酒香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运动答案D5.(2018南京中考)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内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锰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25B.属于金属元素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5D.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 g答案D6.(2018湖南娄底中考)陕西西安咸新区,记者在一个植树现场看到发放罐装空气。
据介绍是秦岭深处的富氧空气,采用压缩罐包装。
下列关于压缩罐富氧空气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被压缩,分子之间间隔减小B.空气被压缩,分子本身发生变化C.空气被压缩,分子停止运动D.空气被压缩,分子变小答案A7.(2018浙江衢州中考)在通常状态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可得到氨水。
图甲图乙微观示意图(1)如图甲所示,A、B试管中各有一团用无色酚酞溶液湿润过的棉花,实验前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
实验时,将少量浓氨水滴在A试管的棉花上,观察到白色棉花变红,说明氨水呈碱性。
再打开止水夹,几秒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氨气分子在运动。
(2)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3O22N2+6H2O,把图乙中第三个方框补充完整。
答案(1)试管B中白色棉花变红(2)8.(2018山东威海中考)征服原子——揭开原子的神秘面纱。
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一切东西都由原子构成。
”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
(1)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
1897年,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
汤姆生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的观点。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构成的,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2)道尔顿的原子论,不是事实的归纳,而是思维的产物,体现了直觉和想象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
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生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
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答案(1)电子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2)推理模型模拟预测1.“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
它是指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和推论,建立起对微小的原子、分子的认识。
下列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解析蔗糖溶解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A正确;水的电解实验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故B正确;浓氨水能使烧杯内的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D正确。
答案C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B.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阳离子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解析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B项错误。
答案B3.在元素周期表中汞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HgB.属于非金属元素C.原子核内中子数为80D.相对原子质量是200.6 g解析在周期表中的每个单元格中左上角表示的是质子数,右上角表示的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表示的是相对原子质量;汞是唯一不带“钅”字旁的金属元素。
答案A4.下列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②+12③+11④+10⑤+16⑥+8A.③和④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⑤和⑥属于同一周期B.⑤和⑥的化学性质相似,①和②属于同一种元素C.②和⑥可以以离子的形式形成化合物D.②③④是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解析③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④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因此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不属于同一族,⑤和⑥的电子层数不同,因此不属于同一周期,A项错误;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①和②核内质子数不同,因此它们不属于同一种元素,B项错误;③中核内质子数多于核外电子数,是阳离子不是原子,D项错误。
答案C5.已知钠离子(Na+)与氖原子(Ne)核外都有10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与Ne核内质子数一定相同B.Na+与Ne核内中子数一定相同C.Na+与Ne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Na+与Ne核电荷数一定不同解析Na+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核外有10个电子,说明钠原子的核外有11个电子;又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与核电荷数均为11,则Na+的核内质子数与核电荷数也均为11。
而氖原子为原子,其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均为10。
故A、C 选项错,D选项对。
由于核外电子数与核内中子数没有必然相等的联系,故B选项错。
答案D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1)请你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氩气。
②某气体在空气中占78%(体积百分含量),保持它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
④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2)请你试着写出两种带有数字“2”的粒子符号并指出其含义:①;;②;。
解析(1)空气中占78%的气体为氮气,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氮气分子(N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Al,它易失去电子形成Al3+;在三氧化二铁中设铁的化合价为x,则有2x+(-2)×3=0,x=+3。
答案(1)①Ar ②N2③Al3+④O3(2)①2NH32个氨气分子②H2O 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凡合理答案均可)7.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A.+13B.+13C.+17D.+18E.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粒子共表示种元素。
(2)D中x=。
(3)E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倍。
解析(1)具有相同核内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图中A、B、C、D分别表示核内质子数为13、17、18的三种元素。
(2)D是18号元素氩,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x=8。
(3)从图中看出,银的核内质子数为47,相对原子质量为108,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一个银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9倍。
答案(1)3 (2)8 (3)47 98.下表列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原子1 2 3 4 5 6 7 8 9序数元素H He L i B e B C N O F符号原子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序数元Ne N a M g A l S i P S Cl A r素符号请回答下列问题:(1)1~18号元素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有He、Ne、(填元素符号)。
(2)1~18号元素中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有、Be、Mg(填元素符号)。
(3)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17,它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它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x,当x-y=8时,该粒子为。
(5)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
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填字母序号)。
A.NO和O2B.CO和N2C.SO2和CO2D.P和S解析(3)17号元素为Cl,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为AlCl3。
(4)从结构示意图可知,电子数=10+y;从“x-y=8”可知,质子数x=8+y,质子数≠电子数,因此该粒子为离子。
离子最外层一般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y=8,x=16。
(5)判断等电子体,注意把握题目的信息“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
以上各选项中的两种分子或离子所含的原子数都相同,所含电子数是分子中原子所含电子数的和,离子所带电子数还要考虑所带电荷数,即得失电子数。
A中NO分子含7+8=15个电子,而O2分子中含电子数为8×2=16个;B中,CO分子含电子数为6+8=14,N2分子含电子数为7×2=14;C中,SO2分子所含电子数为16+8×2=32,CO2分子所含电子数为12+8×2=28;D中,P所含电子数为15+8×4+3=50,S所含电子数为16+8×4+2=50。
故只有B、D正确。
答案(1)Ar (2)He (3)得到AlCl3(4)S2-(5)BD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填字母)。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2)1869年,(填字母)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A.张青莲B.门捷列夫C.拉瓦锡(3)元素周期表中氟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氟属于金属元素B.氟的原子序数是9C.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 g(4)氟原子结构示意图为+9,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由钠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氟化钠的化学式为。
解析(1)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因此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2)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3)氟字中含有“气”字头,因此它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由元素周期表中氟元素的有关信息可知,氟的原子序数是9,故B正确;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故C错误;(4)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故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显-1价,钠元素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钠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氟化钠的化学式为N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