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健康课结业论文[1]

大学心理健康课结业论文[1]
大学心理健康课结业论文[1]

常见情绪困扰

自卑:自我评价过低,导致行为畏缩、瞻前顾后、多愁善感,自尊心极强,过于敏感,严重影响各方面的正常发展。

抑郁: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兴趣丧失,体验不到生活、学习的快乐,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

易怒:一种消极激情,有的大学生因为一件小事或一句话激动得暴跳如雷,或出口伤人,甚至动拳脚伤人。

焦虑:使人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总是担心将要发生的事情,坐立不安,注意力分散,办事效率低下。

情绪调节控制的常用方法:

1、情绪宣泄: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方式,把个体的情绪体验表达出来。

2、注意转移:主观努力把注意力从消极或不良的情绪状态转移到其他事务上。

3、自我安慰:学会找出合乎情理的原因来为自己辩解和解脱。

4、积极暗示:运用内部言语或书面语言以隐含的方式来调节和控制情绪。

5、调整认知:把理想和需要定得切合实际,增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6、创造快乐:善于用微笑迎接困难,善于从身边平凡的琐事中发掘快乐。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及调节措施

情绪捆扰是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突出和普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自卑

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在心理学上又称“自我否定”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由于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改变,部分大学生由高中时期的“佼佼者”变成大学校园中的“普通一员”这种“地位”的改变是造成部分大学生自卑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差或自身某些不足而自卑。有自卑感的学生由于自我评价过低,导致行为畏缩、瞻前顾后、多愁善感,自尊心极强,过于敏感,严重影响各方面的正常发展。

2、焦虑

焦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消极情绪现象,是人们对即将发生的某种事件或情境感到担忧和不安,又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过分的焦虑使人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总是担心将要发生的事情,坐立不安,注意力分散,办事效率低下。引起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有:入学适应困难、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人际交往(如:社交恐惧引起的焦虑)、求职就业问题等。

3、抑郁

抑郁也是极为复杂的情绪障碍,是正常人以温和方式体验到的、已经作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持久的一种情绪情绪状态。当个体感到无法面对外界压力时常常会产生这种消极情绪。一部分大学生由于不喜欢所学专业,感到前途渺茫,或是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失恋等问题而过早“看破红尘”,导致情绪抑郁,他们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兴趣丧失,体验不到生活、学习的快乐,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

4、易怒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情绪反应都是由大脑皮层决定的。但是美国纽约大学的莱克杜斯通过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情绪的发生都要经过大脑皮层的加工整合与评估,他认为“除了情绪通道之外,另有一小络神经元直接自丘脑连接到杏仁核,通过这些狭小通道,杏仁核可直接在大脑皮层尚未作出评价之前抢先作出反应导致有机体的一时冲动”。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内分泌系统处于空前活跃时期,大脑神经过程的抑制和兴奋发展不平衡,内制力较差,容易冲动。易怒是大学生常见的一种消极激情,有的大学生因为一件小事

或一句话激动得暴跳如雷,或出口伤人,甚至动拳脚伤人。

情绪调节控制的方法及对策

1. 正确认识自我,包括心理方面,如气质,性格,智力,兴趣爱好等,是情绪调节与控制的基础。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就是个体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并悦纳自我。心理学认为,自我指对自己存在的观察,即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即自己的智力、情绪、性格、气质、兴趣爱好、道德观和人生观等。对自我有一个充分,全面、正确的了解,这样有利于对自我情绪的有效控制和调整。如气质属于急躁类型的大学生,如果意识到了这一点,就会有针对性地去暗示或控制自己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这样对我做的事很有利,就是能控制一点就会有很大的益处。

2. 正确地对不良情绪进行归因,即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归因。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或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既要从自己本身出发找原因,又要从周边环境的客观世界中寻找原因。如较内向的大学生由于内省较深,比较敏感,对于一件事在别人看来没有什么,但是对于内向的学生却能引起他的不必要的猜疑、沉思。情绪的不良是不是由于自己过去的经验缺少的原因,缺少社会交往阅历等等。如自己是不是总是的父母家人或他人的保护包办之下,去面对困难,而导致现在手无足错,情绪低落。客观方面找原因就是考虑是周遍的环境条件,如天气,气候,自然地形,社会文化等因素,都是我们每个人无法控制的,是不以我们的主观愿望而改变的。面对的这些客观存在的困难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为它而忧伤,烦恼。只要能正视现实,充分地利用客观现实积极的一面,这样大学生才能够妥善地,合理地处理好现实的困难挫折。

3. 自我激励法自我激励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动力源泉之一,主要指用生活中的哲理、榜样的事迹或明智的思想观念来激励自己,同各种不良情绪进行斗争。古人云:知足者常乐。大学生不要总为没有得到的东西而烦恼,相反,要经常想到自己是幸福而充足的,相信凭借自己的意志、能力和奋斗精神,这些没能得到的东西总有一天一定会得到。这样,便能增强自信心,驱除自卑感,保持心情舒畅,从而增加了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4. 转移调节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发生情绪反应时,大脑皮层上出现一个强烈的兴奋中心。这时,如果另找一些新颖的刺激,引起新的兴奋中心,便可以抵消或冲淡原来的兴奋中心。因此,当某种情绪激动起来时,为了使它不致于立即爆发,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转移问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和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采取行动,也是转移注意力、驱散烦恼的一种有效的精神疗法。一旦出现烦恼情绪的征兆,便激励自己多做有意思的工作学习、劳动或娱乐,把时间表尽可能排得满一些、紧凑些,或者为别人做事,不仅可以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可以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更可获得珍贵的友谊。

5. 换位思考法从积极的角度,重新认识引发不良情绪的事件,从而得到新的结论,使自己的情绪得到平衡。例如,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时,可以换一个角度考虑,告诉自己“破财免灾”、“就当是交学费”、“坏运很快就会过去”等,这样心情就会轻松,情绪就会稳定下来。

6. 行为补偿法即把某些情绪化为行动的力量,它具有修复和补偿功能。倘若其貌不扬,便把精力集中到学习和科研上,从事业的成就中求得补偿,保持心理平衡。有的同学在情绪压抑时,喜欢到外面走走,或踏青、或赏景,这也不失为一个简便有效的调节方法。大自然的风光,能够旷达胸怀,欢娱身心,对于调节人的心理活动有很好的效果。

7. 宣泄不良情绪利用情绪表达适当宣泄;找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咨询法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的情绪处在压抑状态时,应该允许有节制的发泄,即使是畅快的哭一场,也是有利于调节机体平衡的。如能把闷在心里的苦恼倾吐出来,求得别人的疏导和指点,往往更能使矛盾迎刃而解。咨询的对象可以是父母、教师、好友等。如果是心理方面的问题,有专门的心理医生咨询当然更好。

1.焦虑

焦虑是一种紧张、害怕、担忧、焦急混合交织的情绪体验,当人们在面临威胁或预料到某种不良后果时,便会产生这种体验。焦虑是人处于应激状态时的正常反应,适度的焦虑可以唤起人的警觉、集中注意力、激发斗志,是有利的。例如考试对大学生而言,是一种紧张刺激,因而引起焦虑反应是正常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焦虑最有利于考生水平和能力的发挥,而过高的焦虑或无焦虑则不利于考生能力的正常发挥。所以说,只有不适当的高焦虑才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被焦虑感困扰的大学生内心感到紧张、着急、惶恐害怕、心烦意乱,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钝、记忆力减弱,同时常常伴有头痛、心律不齐、失眠、食欲不振及胃肠不适等身体反应。

引发大学生产生焦虑情绪并深受其困扰的原因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和个人三方面。

首先是社会因素,现代社会正处在变革期,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日趋激烈,信息量急剧膨胀,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和行为受到巨大冲击,大学生也不例外,加之人生观尚未稳固形成,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前途未定,因而更容易产生困惑、迷惘、紧张、焦虑和无所适从。此外,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也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一些大学生担心“毕业即失业”,十分焦虑。

其次是来自学校的因素,教育体制的改革使“60分万岁”成为历史,现在的考试成绩往往与大学生的升华、就业等紧紧联系。面对激烈的竞争、繁重的学习任务、门类众多的考试,许多大学生感到紧张、担忧、焦急。一些大学生还因害怕考试失败影响自尊或前途,担心准备不足,对成绩过分看重等原因,形成考试焦虑,在考试前忧虑紧张,在考试中怯场,甚至平时也陷入焦虑感中无法自拔。

另外在人际交往和性心理、生理方面的错误认识,也是大学生陷人焦虑困扰的重要原因。

第三是个性因素。研究表明,具有谨小慎微、优柔寡断、依赖性强、对困难过分估计、常自怨自责等个性特征的大学生更易产生焦虑感。

要减轻或避免焦虑困扰,大学生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自我调节:

(1)放下包袱、轻松上路。易为焦虑感困扰的大学生,常常在头脑中固守着许多不恰当的观念和想法,而且深信不疑,结果使自己像负重行路一样,疲惫不堪。比如认为自己决不能失败或认为一旦发生了某件事(退学、失恋)就全完了等。类似的观念和想法使得他们过分注重事件的成败结果,对可能产生的后果无限夸大,心理压力太重。因此要先丢开或改变这些观念,放下包袱,才能放松心情、轻松上路。

(2)当机立断、积极行动。对于正面临选择的大学生来说,解除焦虑感的最好办法是衡量利弊得失后当断则断,不再犹疑。尤其是一些个性优柔寡断的大学生,在作出决定或选择时,往往瞻前顾后、举棋不定,甚至一拖再拖,以求暂时逃避,但实际上问题并没有解决,而且随时间推移,内心愈加焦急、忧虑,对身心的影响也越大。因此大学生在面临选择和困难时,应勇敢正视、积极行动,并

认识到每一种选择都有得有失,在行动中体会战胜自我、克服困难的快乐和自信。

(3)动静结合、身心放松。身心放松可以使人心境安宁、平静,排除各种不良情绪如烦恼、紧张、忧虑等的干扰,有助于减轻和消除焦虑感。身心放松有多种方式,大学生可以采用动静结合、一张一弛的办法,即把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和想像法、音乐法等静态调节方式结合起来,既在运动中释放出紧张的情绪,使人身心舒畅、精神焕发,又通过想像放松、音乐调节平静心情,排除杂念,从而达到解除焦虑、有益身心的目的。

2.激动易怒

愤怒是由于客观事物与主观愿望相违背,或愿望一再受阻、无法实现时产生的激烈的情绪反应,程度可以从不满、生气、愠怒、激愤到暴怒,特别是当人们认为他所遭受的挫折是不公正、不合理的,或是被恶意造成时,最易产生愤怒情绪。愤怒对人的身心有极为不利的影响,会导致心律失常、心悸、失眠、高血压、胃溃疡等躯体疾病,愤怒还会使人的自制力减弱或丧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做出不理智的冲动行为,如打架斗殴、毁损物品等。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急剧发展、情感丰富强烈、情绪波动起伏大的青年期,他们精力充沛、血气方刚,与其他同龄人相比较,显得更为自尊、敏感和好强、好胜,因而容易在外界刺激下激起愤怒情绪,或出口伤人,或挥拳相向,待怒气发作过后,看着造成的恶果,又懊悔不已。有些大学生容易动怒是因为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如认为发怒可以威慑别人,使人尊重自己;发怒是男子汉气概的体现;发怒可以维护自己的利益或尊严,等等。此外,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个性修养方面的缺陷以及先天气质类型也是一些大学生激动易怒的重要原因。如胆汁质的大学生就更具有冲动、易怒的情绪特征;自我评价偏高、鲁莽、冲动、强壮的大学生也容易发怒。

要克服激动易怒的不良情绪,大学生应该:

(1)加强修养、开阔心胸。大学生应认识到发怒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激化矛盾和招来别人的敌意和厌恶,只有加强自身修养,以开阔的胸襟宽容体谅他人,不为小事斤斤计较,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尊重和理解,并建立真诚的友谊。

(2)冷静克制。在与人发生矛盾冲突,即将动怒时,要用理智和意志控制冲动的情绪,尽量缓解或避免怒气发作。这时可以暂时离开使自己动怒的环境,待回来后往往是时过境迁.风平浪静了,对问题可以冷静地商量解决。还可进行自我暗示,如在情绪激动时心中默念:“要冷静、别发火”,或在床头壁上贴上“制怒”、“三思而行”等条幅,以时刻提醒自己。

(3)合理疏泄。心理卫生学认为,对不良情绪如愤怒等,如果一味克制、压抑’,不加以疏泄,同样会不利于身心健康,因此大学生要学会通过适宜途径合理疏导不良情绪,十分重要。可以采用与人交谈、写书信、记日记等方式缓解愤怒情绪,还可以在情绪激动时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或喊叫以宣泄愤怒,但是,无论是哪种方式,都要适时适度,既不能影响他人,也不能损害自身,更不可危害社会。

3.压抑苦闷

压抑是当情绪和情感被过分克制约束,不能适度表达和宣泄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混合着不满、苦闷、烦恼、空虚、困惑、寂寞等诸种情绪。有的时候,人们知道自己在压抑什么,但更多的人常常感到一种压抑感,却不知压抑来自何方,更不知如何消除压抑。

处在压抑、苦闷状态中的大学生常常精神萎靡不振,缺少青年人应有的朝气和活力,对生活失去广泛兴趣,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感觉迟钝、容易疲劳,不满和牢骚多。长期严重的压抑会诱发高血压、冠心病、消化道溃疡等疾病,极易导致心理障碍。

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精力充沛,无不渴望体验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但现实中的生活却是繁重的课程、激烈的竞争、沉重的考试压力和单调枯燥的业余生活,大学生丰富的文化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感到乏味、压抑。大学生在自身心理、生理和社会性发展中的矛盾性特点,也是他们易产生苦闷、压抑情绪的重要原因,例如,一方面他们强烈地希望与人交往,得到理解和友谊,体验爱情的甜蜜,另一方面由于自我评价不当、认识错误、缺乏交往能力等原因,使得他们在交往中畏缩不前甚至自闭自锁,感情无处寄托,体验到郁闷、痛苦、压抑,又如因性欲望、性冲动被社会规范约束而产生的压抑感,等等。此外,大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和现象的冲击而产生的困惑、迷惘,以及个性上的缺陷,如固执、刻板、退缩、过分敏感等,都易使其产生情绪困扰,若不及时调适、宣泄,长期累积便会形成压抑。

时时感到苦闷压抑的大学生,首先要尽量做到客观理智地分析自己的现状及情绪,找出造成压抑的根本原因,也可以在知心朋友的帮助下一起分析,然后才能针对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如有的大学生感到压抑是因为在交往中过于注重对方的感觉和需要,以对方为中心,不敢大胆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真实想法,以为这样才能维护友谊,结果自己感到十分压抑,这种情况就要先纠正错误认识,认知到人际交往是一个相互满足内心需要的过程,既要注意相互谦让,又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个性,达到互相补充、共同发展,友谊才能历久弥坚,然后在交往实践中逐步学习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增强自信,体验到交往的乐趣。再如有的大学生因生活单调乏味,缺少变化而感到无聊、压抑,针对这种状况就要注意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如参加文学社、集邮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这样可以充实生活、丰富思想、陶冶情操,从而消除压抑感。

其次,适当宣泄是减少或消除压抑感的有效途径。培根曾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分掉一半忧愁。所以当你感到内心压抑苦闷时,不妨向亲朋好友倾吐心中的忧愁和不愉快。也可以日记、书信的方式来疏散郁闷情绪。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令大学生身体强健、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充满朝气和透力,一扫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此外,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适度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之情,对于消除压抑感也很必要。

4.抑郁消沉

抑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低落消沉的情绪体验,处于抑郁状态中的大学生,看到的一切仿佛都笼罩着一层暗淡的灰色,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常常感到精力不足、注意力难集中、思维迟钝,同时伴有痛苦、羞愧、自怨自责、悲伤忧郁的情绪体验,自我评价偏低,对前途悲观失望。

长期处在抑郁情绪状态,会使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受到极大影响。情绪抑郁消沉的大学生往往对学习、交往和活动失去热情和动力,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学习效率大大降低,由于自我估价偏低,常常自怨、自责,认为自己无能无用,愧对父母师友,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和行为。持久的严重抑郁情绪还可能导致抑郁性神经症、肿瘤、胃溃疡、结肠炎等多种身心疾病。

由于大学生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的不成熟,因而在遇到挫折时,往往认为对不该发生偏又落到自己头上的事难以接受,在对社会、他人和自我进行评价时,容易片面化、极端化,如把生活看成非黑即白、非好即坏,且多看其消极、黑暗面,因而极易陷入悲观沮丧、情绪低落的抑郁状态中。遭受重大不幸事件和灾难,如亲人亡故、罹患重病、家境贫困、负担过重,以及长期努力却不能得到相应回报,也是导致抑郁情绪的原因。此外,性格内向、敏感多疑、依赖性强、易悲观的大学生较其他同学更易陷入抑郁情绪。

被抑郁情绪困扰的大学生可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自我调适:

(1)纠正偏误、端正认识。大学生要找出并纠正自身持有的一些偏见和误识,如挫折和不幸是不该发生的,我决不能失败等,要做好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并把困难和不幸视为生活的磨砺、成长的契机,认识到世上没有绝对化的事物,光明之处必有阴影,要多看光明面,相信自己有能力闯出困境,到达成功的彼岸。

(2)重新评价、悦纳自我。自我评价过低是大学生自卑、消沉、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心境抑郁的大学生需要对自己重新进行评价,不要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要尽可能客观地把自身优缺点一一列出,尤其多发掘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然后经常在心中默想或大声念诵,利用自我暗示的神奇力量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于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可以改进和完善的,则进一步努力;而属于不可改变的,如家庭、相貌等,就须坦然接受,然后尽量在其他方面加以补偿,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只有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大学生才能实现自我接受和自我悦纳,只有肯定和喜爱自己的人,才会充满热情地拥抱生活。

(3)积极交往、参加活动。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消除抑郁感的重要途径。大学生要增强交往的主动性,改变孤僻、退缩的行为方式,主动与同学微笑、致意并简短交谈,多关心帮助他人,积极参加各种文体娱乐活动,融入到集体的愉快气氛中,同时选择几位知心朋友深交下去,在互帮互助、友爱关心中感受友谊的珍贵和生活的美好。

5.冷漠

冷漠是一种对外界刺激漠不关心、冷淡、退让的消极情绪体验。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正是感情丰富、兴趣广泛、情感体验深刻强烈的时期,但有些大学生的表现却与这一特点明显不符合,他们对学习应付了事、缺乏兴趣,对成绩高低也不甚在意,对集体和同学态度冷淡,大多独来独往,十分孤僻,整天昏昏欲睡,对一切都仿佛无动于衷。

冷漠状态对大学生的身心危害极大,它往往是个体压抑内心愤懑情绪的一种表现,他们表面冷漠,内心却倍受痛苦、孤独、寂寞和不满、愤恨的煎熬,有强烈的压抑感,由于没有宣泄途径,巨大的心理能量无法释放,便会破坏心理平衡,导致各种疾病和心理障碍。

冷漠是个体受到挫折后的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它通常在个体不堪承受挫折压力,攻击行为无效或无法实施,又看不到改变境遇的可能时产生;长期反复遭受同一挫折却又无力改变,即长期的努力得不到相应回报时,也会用退让、逃避、冷淡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产生冷漠反应。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情绪与情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从小缺乏父母的关心爱护、与家人关系冷淡疏远、家庭矛盾尖锐、气氛紧张等因素也易阻碍大学生情绪与情感的良好发展,产生冷漠情绪。另外,性格内向、固执,心胸狭隘,思维方式片面的大学生更易在挫折打击下产生冷漠反应。

大学生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冷漠情绪状态对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的危害,因而不能听之任之,而是要积极行动起来,分析自己产生冷漠反应的原因,找出症结所在并勇敢地面对它;要认识到生活中总会有挫折和不幸,但不能就此失去热情和希望,现在的生活和将来的生活都是属于自己的,要认真负责地对待;对现在正在做的每一件事,都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去做、去体验、去感受,克服原先被动、逃避的不良习惯,积极地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打开闭锁的心灵,在友谊的暖流中融化冷漠的坚冰,发展广泛的兴趣,从中体验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只要有改变现状的愿望和行动,就一定能摆脱冷漠感的困扰,重新扬起充满朝气和热情的笑脸。

6.虚荣嫉妒

嫉妒是因为自己的社会尊重需要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不良情绪,是一种企图缩小和消除与他人的差距,恢复原有平衡关系的消极手段。它包含着焦虑、忧惧、悲哀、失望、愤怒、敌意、憎恨、羡慕、羞耻等不愉快情绪,是一种错综复杂的情绪体验。

嫉妒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良情绪,表现为看到他人的才华、能力、品行、荣誉甚至相貌、衣着等超过自己时,感到恼怒、痛苦、愤愤不平,当别人遭到不幸和灾难时则幸灾乐祸,言语上讥讽嘲笑、行动上冷淡疏远,甚至在人后恶语诋毁、中伤,蓄意打击报复。严重的嫉妒感是一种极不健康的心态,它使人的心灵扭曲变形,使美好的情感被抹杀,是一种情绪障碍。嫉妒还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嫉妒心重的大学生,惟恐别人在学习和其他方面超过自己,反而会用别人的失败作为自己心灵的安慰,因此是不会也不愿真正关心帮助他人、真诚地与人交往的。由于嫉妒情绪有明显的指向性和发泄性,嫉妒者往往会在背后打击嫉妒对象,必然造成隔阂与敌对,严重危害良好交往。如历史上孙膑致残、韩非被杀,就是同门师兄弟嫉贤妒能、暗中陷害所致。

大学心理健康课结业论文[1]

常见情绪困扰 自卑:自我评价过低,导致行为畏缩、瞻前顾后、多愁善感,自尊心极强,过于敏感,严重影响各方面的正常发展。 抑郁: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兴趣丧失,体验不到生活、学习的快乐,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 易怒:一种消极激情,有的大学生因为一件小事或一句话激动得暴跳如雷,或出口伤人,甚至动拳脚伤人。 焦虑:使人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总是担心将要发生的事情,坐立不安,注意力分散,办事效率低下。 情绪调节控制的常用方法: 1、情绪宣泄: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方式,把个体的情绪体验表达出来。 2、注意转移:主观努力把注意力从消极或不良的情绪状态转移到其他事务上。 3、自我安慰:学会找出合乎情理的原因来为自己辩解和解脱。 4、积极暗示:运用内部言语或书面语言以隐含的方式来调节和控制情绪。 5、调整认知:把理想和需要定得切合实际,增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6、创造快乐:善于用微笑迎接困难,善于从身边平凡的琐事中发掘快乐。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及调节措施 情绪捆扰是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突出和普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自卑 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在心理学上又称“自我否定”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由于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改变,部分大学生由高中时期的“佼佼者”变成大学校园中的“普通一员”这种“地位”的改变是造成部分大学生自卑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差或自身某些不足而自卑。有自卑感的学生由于自我评价过低,导致行为畏缩、瞻前顾后、多愁善感,自尊心极强,过于敏感,严重影响各方面的正常发展。 2、焦虑 焦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消极情绪现象,是人们对即将发生的某种事件或情境感到担忧和不安,又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过分的焦虑使人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总是担心将要发生的事情,坐立不安,注意力分散,办事效率低下。引起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有:入学适应困难、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人际交往(如:社交恐惧引起的焦虑)、求职就业问题等。 3、抑郁 抑郁也是极为复杂的情绪障碍,是正常人以温和方式体验到的、已经作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持久的一种情绪情绪状态。当个体感到无法面对外界压力时常常会产生这种消极情绪。一部分大学生由于不喜欢所学专业,感到前途渺茫,或是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失恋等问题而过早“看破红尘”,导致情绪抑郁,他们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兴趣丧失,体验不到生活、学习的快乐,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 4、易怒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情绪反应都是由大脑皮层决定的。但是美国纽约大学的莱克杜斯通过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情绪的发生都要经过大脑皮层的加工整合与评估,他认为“除了情绪通道之外,另有一小络神经元直接自丘脑连接到杏仁核,通过这些狭小通道,杏仁核可直接在大脑皮层尚未作出评价之前抢先作出反应导致有机体的一时冲动”。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内分泌系统处于空前活跃时期,大脑神经过程的抑制和兴奋发展不平衡,内制力较差,容易冲动。易怒是大学生常见的一种消极激情,有的大学生因为一件小事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三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三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篇一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就社会实践这一问题,通过分析社会实践的心理效应,探究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从新的视角提出如何更有效的利用社会实践来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使纸上谈兵的教育体系更具有时效性。 关键字:社会实践,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义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大学生处在读书生涯与社会生涯的转型阶段,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更为值得关注,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主动了解社会,正确认识社会,从而不断调整自己态度,行为,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把社会实践与心理健康工作相结合,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才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二、因缺乏社会实践而引起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许多心理问题,诸如学习压力,情感困惑,人际关系紧张,理想与现实冲突,考研与就业焦虑,经济困难等等,但因缺乏社会实践而引起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我意识冲突 进入大学以后,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虽然如此,因只

有学习经历少有生活实践经历的中学毕竟对人生的认识较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些大学生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不够稳定,在这一时期内,他们会经常产生一些自我意识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冲突。第二,独立的我与依附的我的冲突。一方面,进入大学离开了父母还存在依赖心理,另一方面,不断成熟的自我渴望独立。同时,自己对自己有理想与规划,从单一的学习价值评价体系变成到综合的能力价值评价体系,大学生对生活的憧憬与现实还存在距离。 2、人际关系问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只学习,不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较弱。一方面,渴望交朋友,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不能正确的摆正心态,缺乏人际交往技巧,这都容易使他们陷入人际交往误区。正是因为这种高期望值与低成就值,造成心理巨大落差,使得人际失调,嫉妒,自卑等心理问题频频出现。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了社交恐惧症等各种心理疾病。 3、就业心理问题 高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在求职道路上一片空白,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没有合理的自我定位,面试时回答问题没有思路等,导致找工作频频受挫,出现自我矛盾和迷茫,自尊心受伤,就业焦虑等心理。许多学生表现出经验不足,承受能力差等问题,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之路。 三、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社会实践的作用,大学生对自我的心理定位也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毕业论文定稿)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吴诗章(小学教育一班0850920011) 【摘要】以往的研究都指出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随机抽取了武汉市鲁巷实验小学100位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家庭环境五个方面的对比分析,探讨不同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表明,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非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单亲家庭的心理健康水平,非外来务工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外来务工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父母文化水平高的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父母文化水平低的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养成健康的心理,父母应着重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家庭环境 Abstract: Previous studies have pointed out that family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affect the primary-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In this artic le we random selected 100 students from Wuhan Luxia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for research; to discussing how the different family environment affect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by analyzing five aspects of family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shows: the single-child family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y level higher than non-single-child family students; the non-single-parent family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y level higher than single-parent family students; the local employee family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y level higher than non-local employee family students; the higher education parents family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y level higher than lower education parents family students. A good family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the child develop a healthy psychology, parents should focus on the creation of a good family environment for children growing with health and happiness. Keywords: primary; psychological health; family environment. 一.文献综述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初步形成阶段,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可近年来,关于小学生自杀,离家出走,校园暴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摘要】大学生时代是人生中一段既美好又特殊的时期。现在的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充分施展自我才能的舞台和多方面的发展机遇,而他们可凭借的竞争优势已不单单是智力和体力,更重要的是健康和健全的人格。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由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重要时段,也是自我意识不断完善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尤其重要,大学生们应加强认识,掌握技巧,积极训练,不断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促使自我健康成长。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培养,大学生恋爱心理,大学生自我认识,心理教育。 【引言】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一个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交往、自我角色等方面的改变。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正文】 一、大学生的时代主题 心理健康是时代的主题,是现在社会进步与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全方位开放的新局面为其提供了成才得广阔舞台和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同时,激烈的竞争也带来更多严峻的挑战,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多、更新、更强的要求。提高个人的修养,保持心理的健康,增强人格的魅力,优化心理素质是每一个立志成才的大学生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新世纪的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系统中的基础,同时又渗透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素质之中。由于21世纪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当代大学生更需要心理健康的指导和锻炼。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大学生人格的培养与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结课论文——成为更好的自己 刘梦迪教育技术131 学号:1318020109 一、个人经历 首先,我是一个来自于单亲家庭的姑娘,在我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从那之后,就是母亲一个人带着我。虽然我是单亲家庭,但是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什么,少什么,并且我有着从娘胎里带来的自信。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可以很自信的立于人群中。自信乐观是我最大的特点,无论身处什么环境,这两点我都从来不会丢下。我觉得,人生在世,无论是谁,都是在不断地选择中度过的,当你选择后,就算后来对当初的选择而后悔,也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无论是哪种选择,总会有能够得到的和能够为自己所学习补充的。所以,中国古人崇尚“舍得”的精神。舍得,有舍才有得。舍去的是最开始没有选择的那条路,得到的是终于走上的那条路的沿途的精彩。 在这里,我想把自己的经历分成三个阶段来写,这也是我认为的,比较重要的三个阶段。 1、少不更事 童年的我,没少让母亲操心。在学校带头闹事,和老师作对。那个时候的想法太天真,觉得老师太过于严格古板,扼杀了我们的天性,布置的作业太多,令我们没有时间玩,所以我不听老师的,带头不写作业,并且带着全班同学反对老师,向教务处申请换老师。也许看到这里,一定会觉得不可能,不可思议。但是,真的是这样,而且不仅如此,我还带着男生们逃课跑到工地去玩,等等等等。总而言之,我干了一个女孩不会干的事,更是干了一个男孩也可能不会干的事。现在想想,那些任性幼稚的行为不过是想隐起身边的人的注意,因为单亲的原因,当别的小朋友总是有家长来接回家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只有一个人在大门口等啊等,妈妈因为做生意比较忙,几乎没有时间陪我,所以我也只能经常一个人待在家。在学校也是,想要得到老师的注意,光有成绩不够,我选择了最错误的方法,那就是淘气人性的不遵守规定。结果不言而喻,我成了老师最头疼的学生,要不是那个时候成绩好,我估计我都有肯能被退学。印象最深就是一次班会,我像被批斗一样被要求站在讲台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我的“罪行”,平时的那些“好朋友”一个一个的都在下面笑着看着我,就好像我是世界上最大的笑话一样。在讲台上我想了很多,我了解到我这么做是多么错误,我想要成为闪闪发光的一颗星星,不是用这种方式。个性的倔强让我在讲台上那难堪的境地下没有流一滴眼泪,我在那个时候彻彻底底的明白什么叫做自己做的错事,自己要承担了。还好那个时候快小学毕业了,所以我后来被全班孤立的日子也不很难过。 那些任性幼稚的行为让我也学会了很多,比如说我决心不要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我就要努力在各个方面都很闪光;再比如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要敢作敢当,做错了事不要紧,要紧的是能够从你的过错学到东西,并且能够及时改正。 不知道是天性使然还是我总是能够说服自己去适应现状,但是我很欣慰我能够挺过来,并且能够学会改变,去进步。 2、转折 我以假小子的形象终于成长到了情窦初开的年龄。刚上初一时,班上一个校田径队的男生,总是穿着纯白色的运动装,迎着阳光在操场上奔跑,他还有着阳关的笑容,温柔的性格。于是,我就喜欢上了他。那种情窦初开的喜欢,纯净而热烈。 他不仅运动好,学习也好,而且还是校主持人队的,唱歌也别好,人长得也帅,当然,不仅我喜欢他,年级里好多女生喜欢他。当时的我,丑小鸭一枚,为了能够追上他的脚步。我开始改变,留长发,轻声细语的说话,好好学习。为了能跟他站在一起,我自告奋勇参加了校田径队,每天3000米的高强度训练我在坚持;为了能跟他站在一起,我报名参加了各种比赛,像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话剧表演;为了能跟他站在一起,我通过层层选拔,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篇1)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 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 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 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 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 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 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 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 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 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 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 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 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 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 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 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 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 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幼儿心理健康毕业论文 定稿

引言 健康的心理教育是现代教育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健全,能正常对待外界的各种变化,从情绪到内心能适应并能及时调整。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意大利着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论断:“幼儿出生后4至6年,是幼儿形成健康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习得是成人直接接触中感受最为关切、最为深刻的社会性行为”。幼儿园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阶段,它不仅是为小学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成长打好基础。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涵义 (一)心理健康 从概念上说,心理健康是指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表现出良好个性、良好处事能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特质结构。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阐明这样的含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有健全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风貌,有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有明显区别的是,它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1、躯体健康;2、心理健康;3、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 当然,心理健康的研究分为许多方面,但多半与课题研究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差异,此处不再赘述。 (二)幼儿心理健康 将心理健康的概念代入到幼儿心理健康,便是指幼儿的心理发展健全,能正常对待外界的各种变化,从情绪到内心能适应并能及时调整。具体起来主要是对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幼儿的心理健康所涉及内容广泛广义讲凡是心理活动几乎都存在健康与不健康的可能性,幼儿的心理活动的行成和产生有着较为复杂的原因与背景,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主要受生理、心理、家庭、社会、学校等因素的影响。若一个孩子总是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学习《心理卫生学》有感 教育部曾经就“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见》明确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 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 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

毕业论文心理健康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名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题目类别毕业论文 学院(系)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 专业班级2003,23(1):18-21 [15]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16]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17]侯世勋,等.高校体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5):110-102 [18]刘卫民,李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1):18-21 [19]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 学,2005,(5):73-75 073021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辅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06年2月16日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学生:体育学院 指导老师:体育学院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荆州 434020) [前言] 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 %,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2]。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动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之下,体育实践课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故可以看成它是个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人们沉浸在体育实践课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和社会活动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冲突。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附诸实践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4]正因为体育教育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本课题主要是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研究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毕业论文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毕业论文 摘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未步入正规。心理咨询人员严重不足,专业素质有待 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不到位。很多高校没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的 学校只作为选修课开设,但都没有列入教学计划。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校心理健康课堂教育滞后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未步入正规。心理咨询人员严重不足,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不到位。很多高校没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的学校只 作为选修课开设,但都没有列入教学计划;有的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纳入思想品德课中,只作为其中的一个章节,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有的学校授课老师非专业人员,照 本宣科,没有联系实际,无法启发大的独立思维,大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教学理念落后, 教学方式陈旧,老师固守“传授-接受”式的教学模式,依然扮演大学生人生旅途中的领 路人的角色,忽视大的心理成长规律;教学内容理论化,课程定位出现两个误区,要么把 心理健康课定位在心理学课的轨道上,要么定位在思想品德课上,根本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二、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针对新形 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 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代化建 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一伟大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作为心理健 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既可以减轻学校咨询人员不足的压力,又可以作为发展性辅导的 渠道之一,向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 进人格的健全,为今后适应社会,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的开设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疑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探索 课堂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到主渠道,是确保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它有效降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本,使有限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 1.课堂教学内容要以大学生需求为导向。 在心理健康课的教学中,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实际,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必须有一 个大致的了解,在每次的教学中,结合大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选择教学内容。针对大学生 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合理规划分配学时,设计教学环节,突出重点和实 践指导性。将了解心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建立合理认知、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与 适应;掌握心理调适技能、处理好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困惑;认识职业特点和就业形势,客观分析自我职业倾向,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几个方面进行

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参考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

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参考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 目前中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 社会各界必须从认识、行动上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帮助“天之骄子”们远离心理困扰,重新拥有阳光般明媚的健康心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参考,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参考篇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 摘要:目前中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 群体,社会各界必须从认识、行动上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帮助“天之骄子”们远离心理困扰,重新拥有阳光般明媚的健康心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长久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大学生是高智商、高素质、高能力的代表,社会和公众都 赋予了大学生很高的期望,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大学生群体中一些恶性事件的出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家长、学校等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已经过去了很久的“马加爵事件”震惊全国,让人至今回想起来,心情仍久久不能平息。 还有吉林发生的延边大学在校学生为勒索钱财,绑架杀害一名六年级小学生。除去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每年全国各地高校大学生自杀的事件也时有发生。除此之外,还有类似“硫酸泼熊”、“残杀虐待流浪动物”的事件在大学生身上发生。而每年各高校休学退学的学生中, 由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引起的已经超过其中的50%。 据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的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有超过%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并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上升。不久前,兰州大学学生处对学生思想、 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想轻生的有24人,占1%以上;UPI总分大于或等于25的多达30人,占%,对“至今你觉得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吗”做出肯定选择的有218人,占到%。 甘肃省青少年教育研究所最近的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西北地区大学生的精神行为阳 性检出率约为16%,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50%左右。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 在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上,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从大学生自身来看: 一、面对压力不知所措 从心理学角度看,大部分的心理障碍是由于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和焦虑造成的,而引起心理紧张和焦虑的直接因素就是生活中的压力。由于生活速度加快、社会急速转型及竞争日益 激烈,大部分人都会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从刚一进校就要面对学 习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如果不学会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 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抑郁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目前,中国 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调查表明,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而大多数贫困生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 二、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 调查中42%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 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自 由的“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头苦读。但学生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理想和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一部分学生还发觉在新的、相对陌生的集体内,昔日那种“众星捧月”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无形中产生一种失落感;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灌输式的应试教育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论文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也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对象。其实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看似轻松,却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近几年,频频出现大学生自杀犯罪等事件,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很多方面,例如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困扰着很多大学生,有的同学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所以能够很好地解决,可是有的同学没有形成好的心态,又缺乏心理上的开导与教育,最后轻则心情抑郁、自暴自弃,重则形成心理障碍甚至酿成惨剧,所以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可以让同学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是非常有利于大学生活的和谐美好。 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就成为各高校以及社会目前急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正常的心理状态 正常的心理状态即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大学生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论文 题目:大学生活之诱惑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大学生活之诱惑 摘要: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诱惑,这些诱惑往往会给你的心理带来些许的波动,诱惑贯穿每个人的一生,面对诱惑我们应该调整心态,以正确的方式对付,以合理的方式解决,我们才能成长,成熟 关键字:诱惑成长心理 人的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向成才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如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左右自己。”每个人在走向成熟的过程,都是心理的成熟。而在心灵的成熟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诱惑,有的人勇敢的抵制了这些诱惑,学会成长,慢慢的成熟;有些人则渐渐地别诱惑,从而迷失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更有的人甚至铸成大错,只有在成功的经历了这个难熬的阶段以后,我们才能感到内心的幸福。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也有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也许是受常规思维的影响,我也觉得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学习了这门课后,我对这件事有了更科学的认识。我主要是存在学业和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进入大学后,要学习专业知识,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我们在理解和吸收上会越来越吃力,心情也会越来越烦躁,这时候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学习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大学就是一个缩小的社会,我们会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触,这就涉及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大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很少考虑别

心理健康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开题报告,欢迎阅读查看。 论文题目: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与网络过度使用的关系 一、立论依据 (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讨论争议已久,多年来,媒体关于教师群体的负面报道层出不穷,暴露了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一直面临严重挑战,甚至很多患上严重的心理疾病。中小学教师因心理不健康进而诱惑、欺骗、强迫、体罚、亵渎、虐待、勒索、甚至杀害学生的事件频频见诸媒体。如今身处变化万端的时代,教师心理健康面临新的挑战。除了以前的教师经济收入压力、升学率压力、评职称压力、千头万绪频繁的检查压力、家长及社会对孩子成长高期盼的压力等等之外,当今电子化办公时代,还面临着网络虚拟与现实的冲突、过度使用网络、依赖网络的心理压力。 上海地处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江口,随着教育现代化水平提高,至目前,几乎每个学校开通了校园网,大部分中小学校教师都拥有了自己的可上网办公电脑,也即教师上班、办公步入全新的电子化时代。中小学教师实行“坐班制度”,几乎每天8小时不离学校。教师办公期间课余除了备课写文章,其余时间,都挂在网络上,网络的开放性和内容多样性,让教师们对网络也兴致愈浓。网络的普及,教师每天使用网络时间大大增加,除了上班期间,下班回家也没少用互联网。如果某一天学校断网,很多教师也会产生某种失落,某种空虚感,觉得工作很无聊。当教师们习惯了网络虚拟世界,现实中各种情感关系纽带将被淡化,虚拟世界也在快速变化,而对于靠群体生活来建立安全感的人类来说,势必会感到空虚与无助,人容易失去努力方向、生活重心和价值感,迷失自我。有的教师产生心理障碍,导致心理危机,或发展成心理疾病。 网络是把双刃剑,过度使用网络是不是对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教师是否因对网络的过度依赖而产生某种心理偏差,值得我们探究。中小学教师肩负着祖国未来栋梁的培养重任,研究探索教师心理健康非常必要。本研究探索电子化办公的今天,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与网络过度使用的关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文献综述) 概念辨析。本研究中,涉及几个重要概念。

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 ——基于心理画像的分析 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2015级临床医学三大班16小班李泽夫“当人以自己身份说话的时候,便不是他自己。给他一个面具,他便会告诉你事实。”这句心理学名言道出了人对于自我的心理学认知。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包括学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就业压力问题、情感问题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等。这些问题说明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与必要性。同时个人也要运用相关心理学知识对自我的心理画像进行剖析。心理学家弗洛依德将人的意识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从意识和大体的层面上讲:我将自己的心理学自画像定义为一个时常忧郁,但能及时调节情绪;性格内敛,但是能够意识到人格不足;容易被外界影响,但能理性调适的大学生形象。下面,我将通过几件具体的经历,剖析自我的心理并提出解决措施。 自从进入大学,我认为大学的环境与心目中有较大的差距。在初高中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较好,周围的同学都乐意主动与我交流。但在大学,我发现自己只是沧海一粟,完全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没有人主动向我伸出友谊之手。大学的自主时间很多,看到同学们为各种社团活动忙碌奔波,我的内心很矛盾,既希望自己能积极融入团体,有为可能影响学习而焦虑甚至忧郁。但是在我意识到产生这些不良情绪后,我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各种方式调整身心。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编》的课程学习,我对于自己的行为心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且逐步学会了如何分析自己的心理学动机。从上述情境中,我认为自己的不足有如下几点: (1)在环境适应方面,我的社会适应性差。这是一种人格障碍即一种根深蒂固和持久不变的行为模式,偏离正常但不伴有精神症状。心理学家视社会环境因素为形成异常人格的关键因素。我认为正是大学校园的陌生环境使我的人格方面缺陷暴露无遗。⑵在人际交往方面,我认为自己对交往的认知存在狭义的偏见,人格的不健全也使我在交际方面产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 作者:璐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的竞争压力也在逐渐增加,对于大学生,随之而来的心理问题也日益严重。就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对于他们这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包括周围的同学。这会使很多学生刻意的去回避与陌生事物打交道。就我而言,真不知道,我该何去何从.我本身就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加之枯燥的高中生活,使我变成了一个非常内向的学生。对这一性格缺点我深有体会,因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去表达自己,去主动沟通,是很难适应新环境,并建立属于自己的新的人际关系的,还有并不利于自己的发展。 于是,抱着锻炼性格的态度,我加入了大学生联合会和院学生会,尽量多与人接触。同时,在军训结束后,我开始参加学校的勤工助学,多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并且,在选选修课时,我选择了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这门课,并主动积极的去参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我会不可避免的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可以说经过这门课的学习,大二的这一学期,我的性格有了可观的变化,我不在害羞了,同陌生人在一起,我可以大胆的和他去谈话,通过沟通的方式我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完全的表达出来。并且,由于这一变化所带来的效果,我同周围同学的关系非常融洽。其实,人总会长大,终会脱离父母的襁褓去面对未来属于你的世界。无论新接触的环境如何陌生,要学会去面对他们,去接受他们。刚刚开始新生活的或许还不适应自己的改变,但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原先的墨守陈规让自己错过了多少美妙的东

西。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想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突破自己的性格缺陷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去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呢?就这一问题,我来说说自己的经验。 第一,在不影响学习任务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多的参加活动。因为在活动中,一定会不可避免的与陌生人沟通。在沟通过程中,试着放松自己的心情,要尽量清晰的将自己的想法向对方表达出来。事后你会发现,其实沟通就是这么简单。第二,就是要主动沟通。或许你所处的环境大多数是你所不熟知的,那就要主动与陌生人沟通。其实在大家都不熟悉的情况下,都会有一种与他人说话的欲望。这时,如果你主动与身边的人讲话,他们会非常友好的与你攀谈。在整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你们之间的共同话题,或许在交流过后你们会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第三,与人方便。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当你在身处陌生环境,对周围事物还不熟知的情况下,如果能够迅速建立自己的人际网络,会对你今后的大学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先从与你关系最近的舍友开始,主动打热水,扫地,擦桌子会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你与他们之间的距离。这样,会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你们间的沟通。 再者就是同学了。或许是你不经意的一次帮助,同学也会牢记于心,并主动靠近你与你成为好朋友。这样,你的主动沟通与帮助,会让大伙更加喜欢与你在一起。与大家在一起的同时,你也会从中体会到温暖,使自己的性格得到大幅度升华。在努力适应陌生环境的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