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线开发模式及扬州实例分析

合集下载

SPMT介绍及案例

SPMT介绍及案例

SPMT--自行式模块运输车SPMT(Self-Propelled Modular Trailers) 是一种模块化生产及组装的自行式平板拖车,可以根据装载货物的不同需求被配置成各种结构、尺寸和重量。

SPMT自带动力,采用静液压驱动,可实现多模式独立转向和平台升降功能,遥控控制,可根据运输货物特征(外型尺寸,吨位)对运输车组进行任意组合并车,从而可实现超大吨位物件运输。

为适应行业发展及满足自身发展需求,中能物流已经引进100轴线SPMT;先期60轴线SPMT于2012年正式投入使用。

所有轴线交付使用后,中能物流SPMT 车组可实现单体重量4000T范围内的模块及重装设备的水平位移、滚装滚卸等。

SPMT 的基础部件是一个4轴线或 6 轴线的模块组以及一个动力头(PPU-Power Pack Unit)一个4 轴线模块长5600mm,宽2430mm,高1140-1840mm一个6轴线模块长8400mm,宽2430mm,高1140-1840mm。

SPMT 的牵引力是由液压马达提供的,液压马达的动力是由置于设备末端的动力头(PPU )提供。

这就保证了SPMT 拥有出色的牵引力以及紧凑的布局结构。

SPMT 每一轴线都是在主 控程序的精确控制下执行各种动作并实现各种姿态(如:移动、旋转、升降等),不仅具备 良好的操控性、同时还可以完成传统拖车(如:运梁车等)无法完成的动作。

例如:轻松地 原地调头、横向平移、绕中点旋转。

SPMT 的载重平台可以通过悬挂系统进行升降以便装卸 货物并保持平台的水平姿态。

SPMT 的最大轴线载荷为 40 吨/轴线,SPMT 的宽度为 2.43 米,轴间距为 1.40 米。

因此 P =40 / (2.43*1.4) = 11.75 吨/米 2. 每一轴线都分为 2 轴,每一轴上装有两个轮胎。

这就表明了 每个轮胎最大承载能力为 40/4=10 吨。

SPMT 的最大轴线载荷为 40 吨/轴线(0.5 公里/小时情况下)SPMT 平均自重为 4 吨/轴线,因此平均的基本有效载荷为 36 吨/轴线。

考察报告--扬州,无锡,苏州,杭州,南京游---精品管理资料

考察报告--扬州,无锡,苏州,杭州,南京游---精品管理资料

外出考察报告姓名:_尹瑞富____学号:_200912110121_专业:_艺术设计___日期:_2012.06。

12__考察报告一、扬州双博馆和美丽的瘦西湖江南考察的第一站我们便来到了美丽的城市扬州,扬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节点城市。

向南接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经济辐射,向北作为开发苏北的前沿阵地和传导区域,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称。

扬州的建城历史可至公元前486年,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中国文明城市、中国森林城市。

在初步了解了扬州的这座城市的历史后,我们就直奔扬州博物馆,因为要想深入的了解一座城市的发展,就需要从她的展馆来了解她的历史渊源.扬州博物馆,现称扬州双博馆,由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新馆组成.位于扬州新城西区,自然风光迷人的人工湖西测,与扬州国际展览中心隔湖相望。

双博馆的建筑外型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建筑与自然交融合一的设计理念。

建筑博馆总占地面积50730平方米,建筑面积22146.99平方米,陈展面积10000平方米。

“豪华落尽见真淳",历史的烟云早已散去,千年文物无言地诉说着往昔的繁华。

扬州繁荣昌盛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她的子孙后代留下了大批宝贵的文物.扬州博物馆就依托这个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取得了长足发展。

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到春秋战国以来的金属器、陶瓷玉器、名人书画、各类雕刻艺术品,一直到近代以来的名家作品都有收藏。

讲完了扬州双博馆的概况,再讲一下扬州双博馆的社会价值和作用.根据扬州文化事业发展结构及文博事业发展要求,将扬州双博馆定位为扬州地区最大的文物收藏中心、文博学术研究中心、市民文化休闲中心、青少年文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博物馆是保护、收藏、展示文物的事业单位,利用文物向人们传达历史的各类信息,它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单位。

扬州京华城西侧项目分析(28页)

扬州京华城西侧项目分析(28页)
扬州京华城西侧项目分析
-1-
扬州京华城西侧项目分析框架
项目维度分析
策划分析
产品分析
规划分析
技术分析
-2-
PART 1. 策划分析
-3-
PART 1.策划分析
1
用地区位成熟,配套 齐全,周边有大量居 住人口,具备开发中 高端物业的条件。 本 案
西区 行政区 京华商业 区
居民生活区
-4-
PART 1.策划分析
(1)销售型商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a.销售与经营的协调问题,尽量避免出现虚拟产权铺,无法避免时,应控制在一定区域内。 b.定位不宜过高,销售型商业的培育期较长,不能期待小业主从项目整体利益考虑来招商。 c. 全业态问题,考虑到销售门槛和利润,销售商业注定无法全业态覆盖,是否能突出某些主题业态, 从而形成特色? d. 复式销售问题:优势是降低了高楼层销售风险,劣势是抬高了销售门槛,客流不能充分共享。建议 充分测算分析,达到销售、经营价值最大化。 e. 经济性问题,得房率,合理总价和单价,单套面积,匹配的租金水平等。 f. 持有物业抵押贷款,租金冲抵贷款利息。
-26-
PART 4.技术分析
9
建筑外立面
共建区域(商业、花园办公):高层建筑以隐框玻璃幕墙为主,各色玻璃錯格,配合大面 积铝板的裙房建筑以及活泼的建筑形态,体现了高品质的城市新区形象。 住宅区域(生活配套):高层住宅以米色、咖啡色为主,底部采用石材干挂,上部为涂料 与装饰金属铝板幕墙的形式,整体风格现代大气。
会所
-25-
PART 4.技术分析
8
公共服务配套用房
按200㎡/千人居住人口配套的体育休闲设施,在总图上并未标明。 居住用地物业管理用房——总图上未标明,建议设置在北侧小区入口附近生活配套用房内。 居住地块小区配套商业服务设施——总图上并未标明。 10KV开闭所——总图上并未标明。 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和雨水蓄调池——总图上并未标明。

浅析新中式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以扬州湖畔御景园小区为例

浅析新中式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以扬州湖畔御景园小区为例

浅析新中式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以扬州湖畔御景园小区为例作者:汪辉张艳来源:《广东园林》 2013年第3期汪辉张艳(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摘要: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是指以现代的技术和材料表达传统文化精神的设计思潮。

它是对古人“天人合一”生活方式的再现和重构,注重景观带给人的精神感受。

扬州湖畔御景园景观设计充分尊重基地特性和扬州传统文化,以天井和个园为设计蓝本,营造出具有传统韵味的院落居住空间。

关键词:风景园林;新中式;居住小区;院落;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3-0042-04收稿日期:2013-02-28修回日期:2013-05-13新中式风格的居住区是极具中国情结的住区环境。

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让长期禁锢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的人们重返传统民居建筑的乐园,亦让长久流于“崇洋”思想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回归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本文通过对扬州湖畔御景园景观设计案例的介绍,对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1 项目概况扬州湖畔御景园位于扬州城北片区,总用地面积为66 559 m2。

东临安庄路,南临邗沟路,西临友谊路,北临安庄新村。

基地紧邻片区商业中心,地段优越;周边公交线路多,交通便捷。

距瘦西湖5A级风景区仅700 m,北临保障湖,南临邗沟风光带,基地景观资源丰富。

2 项目的认知和解读2.1 建筑风格及景观空间结构建筑整体为古朴大气的现代唐风风格,既具有现代人文气息,又具有中国传统韵味,有意用大唐盛世时的奢华典雅韵味来表达今天的太平盛世。

整个建筑群低调而奢华(图 1),洋溢着浓郁的皇家气息,与“御景”题名互相呼应。

住区内围合的建筑将空间分为一条纵向轴线和多条横向轴线(图2 ~3)。

横向空间呈线性带状,结构紧凑,与中心景区交汇,形成完整的横向景观序列。

纵向轴线位于整个居住区空间的中心,自始至终,重点打造。

2.2 扬州传统民居建筑及园林文化民居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起居、人际交往、举行各种仪式等活动的场所。

扬城未来CBD揭盖头详解广陵新城规划方案

扬城未来CBD揭盖头详解广陵新城规划方案

扬城未来CBD揭盖头详解广陵新城规划方案第一篇:扬城未来CBD揭盖头详解广陵新城规划方案广陵新城构建三大功能区【规划】广陵新城,区域规划总面积22.5平方公里,将构建三大功能区:一是南部的广陵产业园,二是北部生态旅游度假区,三是中央商务区,也是未来大扬州“一体两翼”的城市核心CBD,扬城未来CBD揭盖头详解广陵新城规划方案。

扬州城市核心CBD规划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文昌东路以南至运河东路之间3.3平方公里区域,是广陵新城2007-2009年先期启动的核心区,打造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和其周边配套,使现代服务业形象初步彰显,为北部的中央商务区核心区板块做预热。

二是文昌东路以北至江扬大桥东接线5.2平方公里区域,未来大扬州的中央商务中心,并规划有广陵区政府行政中心和扬州市政府。

其中2.2平方公里更是广陵新城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区域,集商务办公、商贸流通、旅游、金融、现代服务业的脑力密集区。

【名词解释】中央商务区(全称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其概念最早产生于1923年的美国,当时定义为“商业会聚之处”。

随后,CBD的内容不断发展丰富,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枢。

世界上比较出名的城市CBD有纽约曼哈顿、伦敦金融城、巴黎拉德方斯、东京新宿、香港中环等等。

六大标志建筑“抢鲜看”一、京杭之心:世界运河文明对话平台【规划】“京杭之心”位于规划中的广陵新城中央商务区,其西紧邻京杭大运河,北临文昌东路,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15.5公顷,“C”形水湾面积达7.5公顷,为广陵新城门户、沿京杭运河特色城市景观,主要分为城市阳台区、文化体验区、花林漫步区、运河记忆区四个景观空间分区。

【解读】古城是扬州凝固的历史,运河是扬州流动的文化。

“京杭之心”是我市“着手”建造一个物化的永久性会址,这里将成为世界运河文明对话的新平台。

二、运河博览会永久会址:新里程碑聚焦世界目光【规划】京杭国际会议中心规划位置为广陵新城的核心--京杭水湾范围内,北侧紧邻文昌大桥,建成后将作为世界运河博览会的永久性会址,并为扬州及周边地区提供会议场所,将作为扬州各类会议主要的举办场所之一,规划方案《扬城未来CBD揭盖头详解广陵新城规划方案》。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1、我国新时期时期原始社会居民点布局形态与社会文化发展阶段有何关系?初期城市生产的条件是什么?2、现已发掘的商代主要城市有哪些组成物质要素?其布局特征如何?当时城市建设技术发展水平有哪些表现?3、为什么说我国周代发生过两次筑城高潮?西周时期有哪些主要城市?各有何不同性质?4、简述《周礼·考工记》中关于营国制度的内容并加于解释。

周代王城制度对我国城市发展规划的历史发展过程有何重大影响?5、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重要的诸侯国都城?其规划和平面形状有何特点?对照周代营国制度的规定,为什么他们大都未予遵守?试加于分析。

春秋战国时代有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师及理论?6、为什么秦统一全国后城市能得到空前的发展?发展概况如何?7、简述汉代城市发展的特点?8、秦明都城咸阳建设有何成就?如何评价?9、汉长安修建过程及其平面布局有何特点?略述汉长安平面布局的形成要素。

10、汉长安城门、道路、市集和居住区规划有何特点?汉代皇家园林最大者是哪一个?其规模如何?11、汉代东都洛阳是如何形成的?其布局有何特点?12、西汉“五都”有哪些?13、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相应的城市的发展受到哪些重大因素?14、曹魏邺城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划时代意义是什么?15、北魏时期洛阳改建后的布局有哪些主要内容?16、古代南京城是怎样形成的?南朝建康有何发展?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17、隋唐时代我国经济社会有哪些重大发展?城市发展概况如何?18、隋大兴城选址重建的原因是什么?其建设经过、选址布局如何?绘平面示意图。

19、隋唐长安城规划有哪些特点、成就和问题?对其他都城规划有何影响?20、隋唐东都洛阳建设的经济社会背景是什么?其规划选址布局有何特点和问题?21、试比较隋唐长安洛阳两京城规划的异同点和后者的改进与问题?22、我国古代名城扬州的城市地理条件自春秋时期以来发生过哪些变迁?战国、秦汉至隋唐时期坡址、规划如何变化?扬州为何能在隋唐时期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23、山西新绛在唐代的城市轮廓是如何通过文献记载分析和遗址考察与现代比较后判断的?新绛在唐代繁荣的地理条件是什么?24、南北朝至隋唐时代少数名族地区城市建设有哪些类型?25、宋元时代我国城市有何重大发展?26、试从隋唐东都的建设和五代以后在开封建都说明我国中原及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政治中心东迁的影响?27、唐代和宋代开封的布局有何特色?《清明上河图》告诉我们哪些都城的情况?28后周世宗柴荣关于改建扩建开封的诏书中包括哪些措施?有何意义和价值?29开封在宋代的城市道路系统、市政街道、手工业区、文化娱乐设施布局有何特点?宋开封居住区对汉唐时代严格封闭的坊里制的废除有何意义?绘开封平面简图。

1631.古城开放空间规划特异性研究——以扬州古城为例

1631.古城开放空间规划特异性研究——以扬州古城为例

1631.古城开放空间规划特异性研究——以扬州古城为例戴广平王琛朱向国【摘要】改善古城民生、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成为古城保护、更新的新课题。

古城开放空间系统性的规划和建设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本文对作为古城开放空间系统性规划和建设先行者的扬州古城进行深入分析。

从规划到建设,再到使用评价,全方位分析总结扬州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

明确问题存在的根源在于对古城开放空间“场所精神”的内涵挖掘和体现不充分;对区别于城市一般区域开放空间所存在的特异性把握不够准确。

着重从开放空间的空间布局、功能、规模、空间形态、景观环境五个主要方面论述古城开放空间所应具备的“场所精神”内涵和一些具体做法。

认为古城开放空间系统布局应采取以中小型为主,密集布局;个体规模不宜过大,以免破坏古城现有肌理;功能应紧贴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空间形态不宜过于开敞、自由,应适当内敛、有序;另外在景观环境上应极力体现地域和文化特色。

希望扬州经验能成为国内其他古城在这方面的规划建设提供积极的参考。

【关键词】开放空间古城场所精神特异性1、研究对象界定“开放空间”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877年英国伦敦制定的《大都市开放空间法》(Metropolitan Open Space Act)。

自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一百余年,开放空间的内涵也随之变化,期间较为公认的定义有1906年修编的《开放空间法》和1961年美国的《房屋法》中的阐述以及凯文林奇和C亚历山大等学者的相关论述。

上述论点大同小异,所强调的共性主要集中在开放空间作为非建筑性空间、使用对象的包容性、具有一定的娱乐休憩功能等显著特征。

目前城市规划领域对于开放空间的理解基本上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

广义的开放空间是指城市中没有或者基本没有人工建构筑物覆盖的地面和水域(如道路、街巷、各种广场、绿地以及城市未开发区域);狭义的开放空间指城市公共绿地、广场等。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古城中狭义上的开放空间,特指以硬质铺地为主的小型广场以及邻里绿地等。

建筑设计中的轴线设计技巧与运用方法

建筑设计中的轴线设计技巧与运用方法

建筑设计中的轴线设计技巧与运用方法轴线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建筑的结构和形态,使建筑具有组织性和美感。

本文将介绍建筑设计中的轴线设计技巧与运用方法,以帮助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更好地运用轴线设计。

首先,轴线的确定是轴线设计的基础。

在初步设计阶段,设计师应该合理确定建筑物的主轴线和次轴线,这是建筑整体布局的基础。

主轴线一般是建筑物最重要的构成线条,它连接了建筑的各个重要部分,并决定了建筑空间的组织方式。

次轴线则是主轴线的补充,用来增加建筑的复杂性和层次感。

其次,在轴线设计中运用对称和平衡原则是关键。

对称设计是指建筑物的两侧对称排列,使整个建筑具有平衡感和稳定感。

对称轴线设计可以运用在建筑物的外立面、庭院以及室内空间等方面。

例如,建筑的中心轴线可以沿着中心对称或轴对称的方式设计,使建筑在视觉上达到平衡和统一。

而平衡原则则多用于非对称设计,通过权衡建筑物的形状、质量和位置来实现平衡效果。

此外,轴线设计还可以运用于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布局。

在室内设计中,通过运用主轴线和次轴线,可以确定各个房间的位置和布局,使整个建筑空间具有流畅性和连贯性。

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功能需求来确定室内的轴线布局,同时在空间中设置相关的界面和导视线,以提高空间的舒适度和使用效率。

此外,轴线设计还可以运用于建筑物的景观设计。

景观轴线设计是指通过设置景观元素和路径来引导人们的视线和步行方向,使整个景观具有条理性和连贯性。

通过设置主轴线和次轴线,设计师可以将景观元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景观序列和视觉焦点,提升景观的观赏性和使用价值。

另外,还有一些轴线设计的小技巧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运用轴线设计。

首先,要避免轴线过于刻板和僵硬,可以通过运用曲线、变化的角度和大小等手法来增加建筑和空间的灵活性和变化性。

其次,要注意轴线的具体位置和长度,要根据具体建筑物的比例、功能和要求来灵活设置。

最后,轴线设计要与整体布局、材料选择和细节处理等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和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发模式也可能成为一种可选择的空间利用方案, 并以苏
中地区的扬州市为例 , 探讨其轴线开发的实施构想。
收 稿 日期 :2 0 0 0 0 7— 9— 7;修 回 日期 :20 0 2 0 8— 5— 3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重点基金 资助项 目(0 3 0 3 445 1)
作者简介 :金涛( 99一) 女 , 1 6 , 江苏无锡 人 , 副教 授 , 在读 博 士,
对 区域 生 态 环境 的 关 注相 对 不 足 。 ( ) 1 网络 开 发 强 调 广
轴转换的城 市化 发展 阶段 , 通骨 干走 廊构 架 已经形 交 成, 以轴带面的大规模 区域 开发正 在启 动。鉴于太湖流 域网络化密集开发方式带来 的生态 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 和生态现代化 的现实背景下 , 重新探索一种有竞争力 的 可持续空间开发模式 , 区域 空间开 发理论 与实 践所面 是 临的一个现实 问题 。作 者在检讨 网络 开发模式 的基 础 上 , 出这一模式并非 区域开发进程 中的必然选择 , 提 轴线
2 网络开发和轴线开发 的竞争力对 比
传统空间开发理论 认为 , 一个地区 的空间发展可 以 次展开。当区域经济进入高级化阶段 , 时资金约束 已 这 不 明显 , 实施 网络开发 , 以在更大 的空 间范 围内, 可 将更 多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 , 有利 于区域 经济持续快 速 而全面的增 长。在 苏南地 区, 乡村全 面城市 化 , 各种生 产要素流动网基本形成 , 区域经 济空间均衡 目标基本 实 现。网络化 全面开发正在加 速苏南 乡村地 区工业化 及
金 涛 ,曾尊 固
(. 1南京大学 地理 与海洋科学学院 , 南京 20 9 ; . 10 3 2 扬州大学 农村发展 系 , 江苏 扬州 25 0 ) 2 0 9
摘要 :对轴线与 网络 两种 开发模 式的比较 分析 表明 , 线开发 模式更具 生 态合理性 , 一模式 可具体体现 为城 轴 这
维普资讯
第2 7卷 第 4期 20 0 8年 8月
地 域 研 究 与 开 发
ARE S AL RE EAR CH AND DE No. 12 4 Au . 2 8 g 00
轴 线 开 发 模 式 及 扬 州 实 例 分 析
当前江苏正处 于工业化 转型 、 市化加速 、 城 国际化 2 1 网络 开发 的 问题 . 阶段 , 也是资源环境压 力加大 、 矛盾 凸显的时期 。面对 按增长极 、 点轴开发和网络开发 3种开发策略分 阶段依
的城市连绵带格局 , 城市 问的乡村地带 急剧缩 小 , 各 城
市边界纷纷 汇合。这 种高密度 网络化城镇 群空 间格局 使 区域生态功能受到来 自生产和消费方面 的巨大压力 , 生态承载力严 重不足 , 区域 生态安全受 到威胁 , 传统鱼 米之 乡出现“ 以大城 市环境 问题 为重点 , 区域性 环境 污
乡分 明的二元城 市化发展 方案 。以扬 州地区为例 , 为落 实江苏省环保 优先 的发展 方针 , 空间开发 层 面, 照轴线 在 按 开发模 式构建聚合 和分散 的两类空间利用格局 : 以沿江主轴 、 淮江次轴 为纽带 , 形成一横 一纵 两大经济 强集聚地带 , 并保持紧凑有序的城镇 群空间格局 , 轴线外 围区则分成农作 区和 自然生态维护 区两类地 区并 坚持 生态优 先 的开发 方
染 和生 态破 坏 较 为普 遍 的 形 势 ” 。苏 中地 区 已进 入 点
全面城镇化 进程 , 同时也 伴随着潜 在 的环 境风 险: 但 与
大、 中城市相 比, 单个小城镇 规模 小 、 污染 负荷低 ; 城 小 镇的群体数量大 , 污染控 制设施 和管理措施 比较 落后 , 水环境更易污染 。因此 , 从生态视角来重新审视 网络 开发模式 , 它更多地 强调适应经 济快速发 展 的需 要 , 而
式。


词 :轴 线 开 发 ; 网络 开发 ; 保 优 先 ; 州 地 区 环 扬
中图分类号 :T 9 U8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 —3 3 20 )4 00 — 0 3 2 6 (0 8 0 —0 1 0 4
1 引言
提升的发展 阶段 , 这是经济 高速增长 、 会剧 烈转型 的 社 经济 、 环境 、 社会相互牵制 的现实挑战 , 江苏新 近提出将 “ 环保优先” 作为科学发展 的重 要方针…。区域开发 活 动直接影响到发展过程 , 区域空间开发要落实环保优先 的发展方针 , 关键是要更新发展理念 , 创新发展模式 。 江苏南部的太湖流域在增财兴业 、 业优先的发展 企 理念下 , 从初期 的乡村 工业化 、 就地城 镇化 演变 到现在
域分散开发 , 分散是其基本观点。随着消费社会和汽车 时代的到来 , 这一 开发模式极 易以分散 化蔓延 为特征 , 从而引发区域 内城 镇 的各 自蔓延 和人 口的广域 分散 。
苏锡常地 区在 巨大 的经济开发压力 下, 3个市 的城市地
域几乎 连成一片 , 已形成约 7 k 0 m长 的连续分布的产业 、 人口密集带 。( ) 2 自然生态保护面 临严峻压力。交通 网 络所及之地 , 不论生 态保护 区还是基本 农 田, 成为经 都 济开发之地 。太湖 中的小 岛, 为数不 多的绿 色 山丘 , 高 产的稻 田, 无不成为土地开发的对象。19- 20 90 03年 的 1 间, 4年 苏州市 的耕地 面积减少 2 %[ 。( ) 2 3 3 在全球市 3 场一体化时代 , 产业 更替 、 企业 兴败和城 市兴 衰有许多 的不确定性 因素。但 区域规划 往往按 现状经济 规模和 趋势来判定城镇等级体系 , 以此为依据进行基础设施 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