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研究》杂志摘要的写法
《中医研究》杂志前言的写法

3 0 g , 黄芪 2 0 g , 麦冬 1 5 g , 五味子 1 0 g , 青蒿 1 0 g , 鳖
后 天养 先 天 。《 神 农 本 草 经》日: “ 杜仲 ‘ 治 脚 中 酸 痛, 不欲践地。 ” ’ 续断 “ 续筋 骨, 补不足 ” , 《 本 草 经
甲粉 1 0 g , 生地 黄 1 5 g , 紫草根 3 0 g , 怀 山药 2 0 g , 山 茱萸 1 0 g , 泽泻 1 0 g , 茯苓 1 0 g , 丹参 1 5 g , 煅 龙 骨 3 0 g , 白花蛇 舌草 3 0 g , 地榆 1 5 g 。水 煎服 , 1 d 1 剂,
脾补肾、 益气 养 阴 的中药 调补 患者 自身 阴 阳 , 配伍 清 热解 毒 、 凉血 活 血 之 品达 到扶 正 驱 邪 之 效 。对 宫 颈
症见: 倦怠乏 力, 默默不 欲饮食 , 呕 吐清涎 , 胸 闷, 眠差 , 盗汗, 易惊醒 , 大便 干结 而 不爽 , 小便 乏力 , 舌 质淡 , 苔根 黄 腻 , 脉濡细 , 尺 脉 沉而 无 力 。治 宜 和 解少阳、 佐 以除 湿 , 给 予 小 柴胡 汤 加 减 。处 方 : 黄 芪 2 0 g , 麦冬 1 5 g , 酸枣仁 2 5 g , 淡竹 叶 1 0 g , 柴胡 1 0 g ,
2 . 2 阴 虚 内 热 证
少 阳证 , 以小 柴胡 汤为 主方 论治 。方 中柴 胡 升散 ; 黄 芩、 半夏 性燥 易伤 阴血 ; 加 麦冬 养 阴生津 , 清 心除烦 ; 山药益 气养 阴 , 平 补脾 肺 肾 。方 中配党参 、 黄 芪取 其 补气、 补血 、 生津 之效 。
《中医研究》杂志论文摘要的写法及注意点

文 献 的性 质 和 文 献 主 题 , 必 使 用 “ 文 ” “ 者 ” 作 为 主语 。 不 本 、作 等
[ ] 知 新 , 昌宏 , 京 惠 , . 血 化 瘀 法 在 小 儿 肺 炎 早 5张 丁 孙 等 活
系 到患 儿 的身 心健 康 和 正 常 生 长 发 育 , 受 到 广 大临 床 分 析 [ ] 实 用 中 西 医 结 合 杂 J.
症情 趋 愈 ; 但仍 有 不 少 患儿 在 肺 炎 恢 复 期 出 现 哕 音 难消 , 咳嗽 、 咳痰不 止 , 情 迁延不 愈 , 病 不仅 给 家庭 和 社会 增 加经 济 负担 , 而且 住 院时 间延 长 , 易造 成 二 极 重感 染 , 病情 反 复 , 分儿 童更 是 因一 次罹 患肺 炎 使 部
收 稿 日期 :0 1—1 —1 ; 回 日期 :0 1 1 7 21 1 4修 2 1 —1 —1 ( 辑 颜 冬 ) 编
《 中医研 究》 杂志 论 文摘 要 的写 法及 注意 点
目的— — 研 究 、 制 、 查 等 的前 提 、 的 和 任 务 , 涉 及 的 主 题 范 围 。 方 法 — — 所 用 的 原 理 、 论 、 件 、 象 、 料 、 研 调 目 所 理 条 对 材 工
WS1 1 背 部 照 射 , 器 应 距 离 皮 肤 1 一0 C) 仪 5~2 m, 0c 以皮 肤微 热 、 潮红 和 患 儿舒 适 为 度 , 次 3 n 每 每 0mi ,
日 2次 。
最 丰 富 的 器 官 , 血 管 的 面 积 相 当 于 肺 泡 面 积 的 微
中医研究杂志

中医研究杂志
《中医研究杂志》是中国国内著名的学术期刊之一,是中医领域的重要学术刊物,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
该杂志致力于推动中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发表中医学理论、病症诊断与治疗、中药研究、针灸推拿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中医研究杂志》的主要发表内容包括中医学的理论与基础研究,中医临床病例报告,中药药理和临床研究等。
这些文章旨在促进中医学的发展和创新,提高中医临床效果和药物疗效。
该杂志的编辑团队由一群专业的中医学者组成,他们对文章的审稿和编辑工作都具有高度的专业素养。
杂志在稿件选择上非常严格,只接收质量较高的原创研究成果。
接受的文章在发表前需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确保研究方法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医研究杂志》是广大中医学者、临床医生及中医爱好者的一本宝贵资源。
通过阅读该杂志,可以及时了解到中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了解中医临床治疗和药物疗效的最新发展动态。
该杂志的影响因子也相对较高,显示其在学术界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它的发表文章也成为中医领域学者争相引用和参考的重要资料。
总之,《中医研究杂志》是一本专业的中医学研究期刊,致力于推动中医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通过该杂志,中医学者和临床
医生可以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促进中医学的进步,推动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中医临床研究写法参考

中医临床研究写法参考一、题目XX首先要有简明而涵意丰富的题目。
即题目应概括全文,简短明了,引人注目。
(一)内容1、能概括全篇主要内容棗全文缩影。
2、包含有关键词(实词).XX3、应能反映文章的科学假说。
4、准确、易懂的学术语言棗避免文艺性、夸张性、性语言.XX(二)要求1、简短:一般不超过25个字,简洁明了,.例如:益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XX2、具体:包括具体研究内容,不能抽象、笼统、含蓄和过大。
例如:高血压病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
XX3、引人注目,富有创意,使人看到题目,愿意读下去,了解具体内容.例如:温运阳气药在急性黄疸肝炎治疗中的作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不稳定、变异、心梗后).XX(三)注意事项1、动笔前想标题,写完后定标题。
XX2、反复推敲,删除无用虚词如, 、研究、观察、系统等。
XX3、题目中不使用缩写词、专用词、化学分子式等不易看懂的词。
XX4、题目中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XX二、和单位XX(一)资格XX1、对课题设想、设计、实施、数据处理及学术性解释有贡献者;XX2、起草或作重要、严格修改者;3、对内容负责,拍板定稿,可以解释问题者。
XX(二)要求1、真名、全名。
XX2、按贡献排序.XX3、行领导、科研管理、者、仅做一般辅助工不应署名。
4、单位署名在第一面下边,写明联系单位的具体名称和邮编。
XX三、摘要(一)内容1、背景、研究目的、重要性.XX2、完成了哪些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研究途径、方法步骤、数据处理方法。
XX3、主要发现具体结果:主要数据、统计结果及结论性意见。
XX4、意义和价值:创新点、学术价值和贡献。
XX(二)要求1、内容精湛为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核心、创造性内容.虽然字数少但内容完整、系统、准确、便于收录文摘及检索系统。
XX2、写作上要概括性强,文字精炼,字数150个字左右.XX四、关键词和主题词(一)定义关键词:采作的能够表达文献内容的未规范化的自然语言。
中医临床研究论文写法

中医临床研究论文写法【摘要】中医临床研究论文是中医药学科领域中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对于推动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和提高临床实践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临床研究论文的写作方法,包括基本要素、格式要求、文献引用方式、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结果呈现方式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关键要素的详细介绍和分析,旨在为中医临床研究论文的撰写提供指导和参考。
在对中医临床研究论文写作的总结和展望进行了阐述,强调了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临床研究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技巧,为中医临床研究的开展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关键词】中医临床研究论文写法、基本要素、格式要求、文献引用方式、数据处理方法、结果呈现方式、总结、展望。
1. 引言1.1 中医临床研究论文写法概述中医临床研究论文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实际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探讨中医诊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的学术作品。
中医临床研究论文的写作是对中医学发展和临床实践的重要贡献,也是学术界和临床医生之间交流经验和思想的桥梁。
在当今医学领域,中医临床研究论文的写法愈发受到重视,成为中医学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必备的技能之一。
中医临床研究论文写法不仅要求写作规范、严谨,更需要具备对中医学理论的深刻理解和临床实践的丰富经验。
在进行中医临床研究论文写作时,应当注重结合理论和实践,确保论文内容科学可信、实用性强。
还需要注意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论文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中医临床研究论文写法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作者有良好的学术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
通过系统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中医临床研究论文可以为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和依据。
1.2 中医临床研究论文写法重要性中医临床研究论文写法的重要性在于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在中医领域,研究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探索中医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机理,更在于促进中医学科的传承和发展。
中医临床研究论文写作技巧

中医临床研究论文写作技巧
首先要有简明而涵意丰富的题目。
即题目应概括全文,简短明了,引人注目。
1、能概括全篇论文主要内容棗全文缩影。
2、包含有关键词(实词)。
3、应能反映文章的科学假说。
4、准确、易懂的学术语言棗防止文艺性、夸张性、广告性语言。
1、简短:一般不超过25个字,简洁明了,实事求是。
例如:益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2、具体:包括具体研究内容,不能抽象、笼统、含蓄和过大。
例如:高血压病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
3、引人注目,富有创意,使人看到题目,愿意读下去,了解具体内容。
例如:温运阳气药在急性黄疸肝炎治疗中的作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绞痛(不稳定、变异、心梗后)。
1、动笔前想标题,写完后定标题。
2、反复推敲,删除无用虚词如,“关于”、“研究”、“观察”、“系统”等。
3、题目中不使用缩写词、专用词、化学分子式等不易看懂的词。
4、题目中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1、对课题设想、设计、实施、数据处理及论文学术性解释有奉献者;
2、起草论文或作重要、严格修改者;
3、对论文内容负责,拍板定稿,可以解释问题者。
1、真名、全名。
2、按奉献排序。
3、行政领导、科研管理、投资者、仅做一般辅助工作者不应署名。
4、单位署名在论文第一面下边,写明联系单位的具体名称和。
《中医研究》杂志论著类(学术探讨、临床研究、实验研究、药学研究)稿件参考文献数量要求

《中医研究》杂志论著类(学术探讨、临床研究、实验研究、
药学研究)稿件参考文献数量要求
佚名
【期刊名称】《中医研究》
【年(卷),期】2015(000)005
【总页数】1页(P70-7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著类(学术探讨、临床研究、实验研究、药学研究栏目)稿子参考文献数量要求 [J],
2.论著类(学术探讨、临床研究、实验研究、药学研究栏目)稿子参考文献数量要求[J],
3.论著类(学术探讨、临床研究、实验研究、药学研究)稿子参考文献数量要求 [J],
4.论著类(学术探讨、临床研究、实验研究、药学研究栏目)稿子参考文献数量要求 [J],
5.论著类(学术探讨、临床研究、实验研究、药学研究栏目)稿子参考文献数量要求[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研究》杂志临床论文写作基本格式参考

安 神 药 除用 于 治疗 失 眠 外 , 可用 于 其 他 各类 还 疾病 之 中 。如心悸 , 阳上 亢所 致高 血压 , 肝 更年 期综 合征 , 神经 紧张 所 致 的 尿频 尿 急 等 。安 神 药 能 够治 疗 上述 疾病 , 主要 是 其 能 缓 , 以缓 解 血 管 、 经 的 可 神
主 要 和 后 角 深 层 的 细 胞 发 生 突 触 联 系 。 这 些 后 角 细
奋性 、 制性 两条 通 路 。 出 汗过 多 是 因为 交 感 抑 制 抑
性 神经 通路 破坏 , 导致 交感 兴奋 性增 强所 致 。所 以 , 抑 制交感 神 经兴奋 即可达 到止 汗之 功 。安神 药 能抑 制 神 经兴奋 , 能是其 止 汗 的原 因。 可
药合用 , 补肝 肾精 血 , 阳得 潜 , 神 安 宁 , 动 、 培 肝 心 多 注意力 涣散 等症 自可 消 除 。方 中安 神 之 品 , 起 到 也
静 以制动 的效果 。
2 5 男科 疾 病 .
[ ] 重 明 , 自源. 1徐 汪 安神 类药 物在 辨 治虚 汗证 中 的应用 ( ] 中 J. 医 药 学 1. [ ] 慧 娲 . 肾安 神胶 囊 治 疗 多 汗 症 临 床 观 察 [ ] 天 津 中 2陈 补 J.
紧张 ; 能敛 , 收缩 皮 肤毛孔 , 以能 止血 、 所 止痛 、 止汗 。 其 具体 作用 机理 还有 待进 一步 研究 证实 。
参考文献 :
龙齿 、 珍珠 母 、 白芍 滋 阴潜 阳 , 静 安 神 ; 菖蒲 、 镇 石 远
志开通 心窍 , 以助大脑 生长 发育 ; 黄柏 清热 坚 阴 。诸
医 药 ,0 7 ( 4 , :9 . 2 0 ,2 ) 6 4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金匮要略 ・ 腹满 寒疝 宿食 病脉证 》 云: “ 寒 疝 腹 中痛 , 逆冷 , 手足不仁 , 若身疼 痛 , 灸 刺诸药 不能治 , 抵 当乌头桂枝 汤 主之 。 ” 由于 阴寒 内结 , 阳气 不通 , 故 为
寒疝腹 中剧 痛 。阳气 亏虚 , 不 能达 于 四肢 , 故手 足 逆 冷 。寒冷之极则 麻木 不 仁 。身 体疼 痛 是寒 邪痹 阻 肌 表, 阳气 不能外达 、 营卫不 和之故 。病属 内外 皆寒 , 表 里兼病 。从 上述 的病 因病机来看 , 治疗方 面如果 仅用
让患者 口服 我省 名 老 中医 、 风 湿 病 专家 张名 鹤 老先 生 的汤 药 , 经 临 床 长期 观 察 治疗 效 果 很 好 。 以上 足
以说 明灸 药并用 在针灸 临床 的重要 性 和适用 性 。 5 倡针、 灸、 药 用法有 别 5 . 1 因证 不 同 , 针、 药用 法有别 血痹 主 要 是 气 虚 风 人 、 阳 气 痹 阻 所 致 。正 如
则不用, 营卫 俱 虚则不 仁且 不用 ” 。 5 . 2 辨证 求 准 , 舍 灸刺 , 精选方药
于汤药 矣 。 ” 还 有 明 朝 的李 学 川 、 近 代 的 蒲 湘 澄 等
等, 他们 都有 各 自的名 著并 大力 提 倡 灸 药并 用 。本 院针灸 科对强 直性 脊 柱 炎 患 者 除 了采 用督 灸 外 , 还
紧, 宜针 引 阳气 , 令 脉 和 紧去 则 愈 。 ” 微 脉 主气 虚 , 涩
脉 主血 滞 。 因风寒 所 伤 , 邪 入 尚浅 , 故仅在寸、 关 两 部 稍露 紧象 , 所 以脉 微 涩稍 紧 , 正说 明血痹 的病 因和
效宏 ; 桂枝性 味辛 温 , 通 阳散 寒 , 入 营达 卫 。二 者 合
6 小 结
上, 宜用 针刺 法 引导 阳气 , 气 行 则血 行 , 阳气 通 则 邪
去 。这 也是 对血 痹症状 较轻 的治疗 方法 。本 条文 在
总之 , 针 刺、 艾灸、 中药 是 针 灸 临 床 中常 用 的
临床运 用方 面 , 笔 者认 为针刺 引导 阳气 固然 重要 , 但
之。 ” 方用 黄 芪 补 气 , 桂 枝、 芍药通 阳 , 姜 枣 调 和 营 卫, 共达 温 阳通痹 之效 。
值得 一提 的是 《 灵枢 ・ 官能篇》 提到: “ 针 所 不
为, 灸 之所 宜 者 认为 : 对 上述 的黄 芪 桂枝 五物 汤 证 当然 可 以用 艾灸
永远值 得大 家深 思与学 习 。
7 参 考 文 献
[ 1 ] 周 楣声 . 灸绳 [ M] . 青 岛: 青岛出版社 , 1 9 9 8 : 2 0 7 . [ 2 ] 安 宝珍 . 伤 寒论针 灸应 用特点举 隅 [ J ] . 山东 中 医杂 志 ,
1 9 9 7 , 1 6 ( 3 ) : 1 0 2 .
是让 “ 夫尊 荣人 ” 经常从 事 体育 锻 炼 , 是 防 治疾 病 旋 愈旋 复的根 本措 施之 一 , 也是“ 治 未病 ” 思想 的具 体
体现 。
3种方法 。每种 方 法 都 有 相 应 的 最 佳 适 应 症 , 也 就
是说 每种 方法 都有 擅长 与不 足 。如 何 正确 运 用这 3 种方 法 , 是衡 量 医 者 水 平 高 低 、 提 高 临 床 疗 效 的关
《 金 匮要 略 ・血痹 虚 劳病 脉 证 并 治 》 所 言: “ 夫 尊 荣
人, 骨弱 肌 肤盛 ……但 以脉 自微 涩 , 在 寸 口、 关 上 小
灸刺 与单纯温 里并 治 , 也 许能 够 改善 某些 临床症 状 ,
但不 是最佳治疗方 案 ; 最佳 策略 只能是服用 乌头 桂枝 汤。朱 良春先 生认 为 : 乌头辛 而大热 , 除寒开 痹 , 力俊
[ 3 ] 史宇广 , 单 书健 . 痹症 专 辑 [ M] . 北京 : 中医古籍 出版社 ,
1 9 88: 8 .
键 。对 有些治 疗方 案 、 方法 , 仁 者 见仁 , 义者 见义 , 造
成这 一 现象 的原 因有 多种 , 在 此也 就 不必 详述 。
如果 血痹 患者虚 的程 度较重 , 受邪 亦较 深 , 则 不 可针 刺 。正如 “ 形气不足, 病气不足, 此 阴 阳气 俱 不
《 金 匮要 略 》 在 上 述 针 灸 临 床 方 面 的 运用 无 疑 给 中 医医疗 工作 者提供 了很 好 的示范 , 其治 未病 的思想 , 永 远是 医者所 追 求 的永 恒 主题 ; 其 治疗 杂病 原则 , 也 是指导 针灸 临床 的方 针 ; 其 辨证 准 、 治疗方法恰当,
中医研 究
2 0 1 5年 1月 第2 8卷 第 1期
T C M R e s . J a n u a r y 2 0 1 5 V o 1 . 2 8 N o . 1
攻其内, 以灸攻 其外 , 则病 无所逃 , 知 火艾 之功 , 过半
《 素问 ・ 逆调 论 》 相一致 , 即“ 营气 虚则 不 仁 , 卫 气 虚
用, 既可散 在 表 的 风寒 , 又可除在里之痼冷, 相 须 相
病 理 。《 灵枢 ・ 刺 节真邪 篇 》 日: “ 用针 之 类 , 在 于调
气, 气积 于 胃 , 以通 营卫 , 各 行其 道。 ” 所 以 在 治 疗
使, 其效益彰 。因而合用乌头桂枝 汤可 以达 到攻里
寒、 解表邪 、 调 和营卫一箭多雕之 目的 。
足也 , 不 可刺之 ” 而“ 诸小者 , 阴 阳形 气 俱不 足 , 勿 取
以针 , 而 调 以甘 药也 ” 。故 《 金匮要略 ・ 血 痹 虚 劳病
脉证 并治 》 云: “ 血痹 阴 阳俱 微 , 寸 口关 上 微 , 尺 中小 紧, 外证 身体不 仁, 如风痹状 , 黄 芪 桂 枝 五 物 汤 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