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白羽先生的文学作品

合集下载

刘白羽《马鸣风萧萧》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东深圳中考语文试题)

刘白羽《马鸣风萧萧》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东深圳中考语文试题)

(五)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5-19 题。

马鸣风萧萧刘白羽①我有过一匹菊花青马,马鬃很长,性情柔和,在东北解放战争中,三下江南,大踏步后退,大踏步前进时,我骑着它,走过冰冷的松花江,在马背上吟过一首诗②这匹马老了,虽然还竭尽忠心,努力报效,但终究气呼喘喘,不胜驱驰了,我不得不眼看着人家从我手里把它牵走了,我心里非常难过,抓把炒黄豆喂给它吃。

它用柔软的嘴唇在我掌心里蠕动着咀嚼着,而后,又伸长脖颈在我身上磨厮着,我忽然发现它两只眼眶里濡濡流下了两行泪水,这真使我的心房为之深深战颐。

③但,马绝不是柔弱的生灵,马有马的烈性,正是这种烈性使它在狂风暴雨、枪林弹雨中任意奔驶,而且这种烈性,也会传导给人,燃烧起人的求战热望。

有回,当我勒了马屏住气息,等候前面化来爆裂的枪声时,我发现马的两只耳朵在簌簌抖颤,两只前蹄不断踏动,全身肌肉和鬃毛、都发岀一种渴望临战的精神而后,当号声响起时,我刚翻身上马。

它就像离弦之箭一样勇猛冲飞而前,那真是在飞,全身拉成条直线。

我伏在马上,马的烈性传到我身上,我感到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这是一种生命的强大的暖流啊!它把我和马融合在一起。

风,那样锐厉地劈面而来、呼啸而过,用不到我的鞭策,马自己就奔向火线。

是的,那里有流血、有死亡,但这一切在这一刹那间都不在话下,只有一种胜利的快感在大大鼓舞着我们马不畏惧战争,而是渴望战争。

还有一次,我骑马夜涉辽河,水涨流急,又是漆黑之夜,伸手不见五指,但,在这紧急关头,马仰起脖微微嘶鸣了一声,用了甩尾巴就踏入河身。

我只觉得水在周围旋转,几次卷入旋涡,我一提缰绳,马便跳跃而起,后来,在最深的河心,它竟展开四蹄,浮游起来,它不但那样勇敢,而且那样机敏。

我在一首诗里曾写过这样诗句:④我真喜爱真正的骏马呀!它长得那样英俊、那样飒爽,它的眼光充满智慧它的肌腱饱含雄健,它卷恋自己人时何等挚爱,它冲向敌人时那样猛烈,它的四蹄在大地上敲岀鼓声,它的长啸给人带来豪情,它既像-缕柔情、又像万里雷霆而今,距离战争时间很遥远很遥远了。

刘白羽散文中的优美句子

刘白羽散文中的优美句子

刘白羽散文中的优美句子1. 刘白羽的散文刘白羽(1916--)出版的散文集有《红玛瑙集》、《秋窗偶记》、《冬日草》和《平明小札》、《刘白羽散文选》。

他的散文基调是歌颂光明、歌颂英雄的人民;深刻的哲理性是他散文的特色。

刘白羽散文风格激越、刚健,闪耀着时代的光彩。

艺术上,刘白羽善于通过一幅幅典型的“形象”展现时代的真实画面,比如《青春的闪光》中,他见到天安门工地上一位“昂起胸脯,大踏步行走”的年轻建筑工人时,就联想到20年前天安门前插着太阳旗的侵略者的坦克车隆隆开过。

然而,今天,第一个十月一日,“从天安门前走过的人……走上建设的步伐。

”随后,建设队伍中的伐木者、农民、战士的画面又闪现出来,历史与现实的交错出现,迸发出强烈的视觉效果。

另外,作者善借景抒怀,使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

刘白羽散文的语言激情充沛,词句鲜亮峭拔,富有充实感。

2. 刘白羽的散文(短篇的)刘白羽的散文有很多啊,你想要哪些?刘白羽《日出》登高山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就对我有魅力的一件事。

落日有落日的妙处,古代诗人在这方面留下不少优美的诗句,如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可是再好,总不免有萧瑟之感。

不如攀上奇峰陡壁,或是站在大海岩头,面对着弥漫的云天,在一瞬时间内,观察那伟大诞生的景象,看火、热、生命、光明怎样一起来到人间。

但很长很长时间,我却没有机缘看日出,而只能从书本上去欣赏。

海涅在《哈尔次山游记》中曾记叙从布罗肯高峰看日出的情景:我们一言不语地观看,那绯红的小球在天边升起,一片冬意朦胧的光照扩展开了,群山象是浮在一片白浪的海中,只有山尖分明突出,使人以为是站在一座小山丘上。

在洪水泛滥的平原中间,只是这里或那里露出来一块块干的土壤。

善于观察大自然风貌的屠格涅夫对于俄罗斯原野上的日出,却作过精辟的描绘:……朝阳初升时,并未卷起一天火云,它的四周是一片浅玫瑰色的晨曦。

太阳,并不厉害,不象在令人窒息的干旱的日子里那么炽热,也不是在暴风雨之前的那种暗紫色,却带着一种明亮而柔和的先芒,从一片狭长的云层后面隐隐地浮起来,露了露面,然后就又躲进它周围淡淡的紫雾里去了。

刘白羽简介

刘白羽简介

刘白羽简介刘白羽刘白羽1916年生,山东益都人。

193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草原上》、《太阳》、《》、《刘白羽选》、《刘白羽小说选》,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等。

现当代著名作家,1916年生于北京。

1936年中学毕业去南京,开始小说创作。

处女作《冰天》发表于1936年3月《文学》第6卷第3号。

1937年出版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草原上》。

1938年2月到延安,受到同志接见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延安文艺工作团期间,他走遍华北游击根据地,写作《朱德将军传》,出版小说集《五台山下》、《龙烟村纪事》、《幸福》等。

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1944年受党委派去重庆编辑《新华日报》副刊,从事文艺界的统战工作,写作一系列揭露反动统治的通讯报导。

1946年作为新华社随军记者到东北解放区,参加解放东北、平津、进军江南等多次战役,写作短篇小说《政治委员》、《无敌三勇士》,中篇小说《火光在前》等。

1949年作为第四野战军代表,从长江前线回京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文协”理事。

1950年参加编制的反映解放的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获斯大林文艺奖金。

抗美援朝期间两次赴前线,写了通讯报告集《朝鲜在战火中前进》、短篇小说集《战斗的幸福》等。

建国后主要从事党的文艺领导工作,1955年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作协副主席,作协书记处书记、文化部副部长、总政文化部部长、顾问等职。

写有文集《早晨的太阳》、《红玛瑙集》。

新时期出版了《刘白羽散文选》、《刘白羽小说选》等。

刘白羽同志是五届、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全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笔会中心副会长。

刘白羽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创始人

刘白羽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创始人

刘白羽: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创始人作者:来源:《今传媒》2010年第06期刘白羽(1916年9月28日—2005年8月24日),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文艺活动家。

北京通州人。

193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38年作为一个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青年作家,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从此矢志不渝地投身到改变民族和祖国命运的斗争中。

1950年参加编制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荣获斯大林文艺奖金一等奖,散文集《芳草集》荣获1989年优秀散文奖、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荣获第三届(1991年)茅盾文学奖和1986—1994年度炎黄杯人民文学奖、长篇传记文学《心录的历程》获首届(1990—1994年)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

刘白羽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表示,“我的手稿、成书、奖状、奖章、奖杯、全部存书、照片、录音录相及所存字画、艺术品,献给我的家乡北京通县。

”刘白羽同志的这一义举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通州党政领导的赞同和大力支持。

1996年10月19日,刘白羽将首批珍贵文学艺术档案——部分著作、手稿、奖状、奖章、奖杯、名家字画、剪报等共180余件,亲手交给家乡通县档案馆。

刘白羽60多年来共发表作品50余部400余万字,代表作有《长江三日》、《心灵的历程》、《黄河之水天上来》、《第二个太阳》、《中国人民的胜利》、《芳草集》、《红玛瑙集》等。

多种作品被译成英、俄、德、缅甸等文种。

《长江三峡》、《日出》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大学教材。

历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党支部书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部主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记者、新华社总社军事特派记者、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作协副主席、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顾问、《人民文学》主编等职。

刘白羽是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的创始人之一,1991年在刘白羽等一批著名作家、记者、出版工作者和热心人士发起倡议下,在中国文联支持批准下,经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成立的。

《日出》刘白羽

《日出》刘白羽

五、达标练测
3、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描写“日”的诗句,文中提到
的两句是:“

”这是 (作者)
的《 》一诗中的诗句;


”这是
(作者)的

》一诗中的诗句。
除此之外,你还能想起哪些写“日”的诗句?请再写
两句。






五、达标练测
4、多彩调色盘:回忆课文的最后一段,按照课
文内容给下列景物调入恰当的颜色:
作者用自然界的日出,来隐喻中国 社会之日出,用“光、热、生命。光 明”象征社会主义新中国无比青春活 力和解放了的中国人民
文章的最后一句说:“我在体会着‘我
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 最深刻的含义。”请你说说这句诗有着怎样深 刻的含义。同时, 作者由高空观日出,激发
了自己的豪情壮志,以此盛赞新生事物强大的 生命力与无限光明的前景,激励自己和所有的 人们奋发图强,与时俱进。结尾段中出现的“ 黑夜、晨光、黎明、太阳……”正象征着新中 国成立前后的奋斗历程,以此讴歌新生的、光 明的社会主义祖国,表达无产阶级战士的豪情 壮志。
• 日出后——“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 般强烈”,它照亮了一切,照红了一切。
从文中找出语句描述日出 的过程。(抓住动词)
游动——扩大——簇拥—矗起— —抛溅、向上冲——闪出——冲 破、飞跃而出——出来了、照 明——滚滚流开、大放光明
以上描写反映了日出时的动感,渲染了一幅气象 万千的伟大景色。
我们都在恨
日出
刘白羽
二、自主探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魅力( mèi ) 萧瑟(xiāo sè)绯红(fēi ) 朦胧(méng lóng)泛滥(làn )弥漫( mí ) 炽热( chì ) 晨曦( xī ) 窒息( zhì ) 天穹(qióng) 俯瞰( kàn ) 无羁( jī ) 迸射(bèng) 酣睡(hān ) 黛色( dài ) 2、作者简介

诗化散文:杨朔、刘白羽、秦牧_910204452

诗化散文:杨朔、刘白羽、秦牧_910204452

诗化散文:杨朔、刘白羽、秦牧杨朔《雪浪花》(1961)、刘白羽《长江三日》(1961)、秦牧《花城》(1962.2)在六十年代初期,抒情散文空前繁荣,散文几乎成为狭义的抒情散文的一统天下,大量的意境隽永、文体优美的抒情散文涌现出来,以“寻求意境”为核心的诗化现象,构成六十年代初期散文创作的主要倾向,作家们将发现诗意、创造意境当作散文构思的灵魂,评论家将诗意与意境当作散文审美的重要标准,一个作家散文风格的成熟与否也往往以诗化的成就为依据,在那一时期,读者中广为流传的散文大多是以诗意取胜的作品,标志着50年代以寻求意境为内核的当代散文审美建构的完成。

当代散文,尤其是1957年反右以后,散文创作几乎形成了一统的歌颂性的思维模式:只能歌颂,不能暴露,只能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不能暴露生活中的假丑恶,更不能触及时弊,揭露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尖锐深刻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作家不能全面地、正确地反映表现真实的生活,也就不能真实地抒写对生活的独特的理解和新鲜的发现,只能按照一个既定的思想表现模式去反映与表现生活。

基于这一种一统的、定向的思维模式,散文在情感的活动的表现方面,形成了“豪言壮语”式的抒情定势,说大话、空话、假话被认为是昂扬的格调,时代的抒情;表达作家个人真实的忧乐之情,则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感情或小资产阶级情调。

这样以左的共性消融作家的个性,以时代的豪言壮语代替个人情感抒发的具体性、真实性和特殊性,作家的散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真情实感大为减弱。

这种诗化现象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与现实背景。

散文创作上的诗化现象有其历史的渊源,中国抒情文学发达,叙事文学不发达。

我国被称为诗的国度,中国文学追求的意境,也就是情景交融的境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中国文学最擅长的表达方法。

“天人合一”,“物我同构”,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哲学追求与思维方式。

古代散文的这种构思模式与审美风范,作为中国文化的深层积演,一代又一代影响着中国散文的创作,借景抒情也成为中国当代散文最基本的构思与表现模式。

刘白羽长江三日读后感

刘白羽长江三日读后感

刘白羽长江三日读后感走进《刘白羽长江三日》的文字世界,仿佛踏入了一片浩渺的江水之中。

这是一部听说性和文学性兼具的作品,带给我许多思考和感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并试图将思考点延伸到人生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首先,我要说的是作者的叙述风格。

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感受到作者对长江的深情岁月和细腻的触动。

例如,在书中的描写长江的部分,作者不仅仅展现了长江的壮美和千回百转,更多的是通过对细微之处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于长江岁月的思考和感慨。

通过文字,作者将长江的抽象形象赋予了生动的灵魂,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与长江一同流淌。

这种叙述方式既让人陶醉,又让人沉思,引起人们对自然和命运的思考。

其次,我被书中描写的人物所吸引。

书中的人物形象生动而鲜活,他们的性格、情感和命运都被赋予了真实感。

例如,书中的主人公刘白羽勇敢而坚韧,他在面对生活的苦难和挑战时从未退缩。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守护着长江这片土地,也守护着自己对于家乡的深深思念。

刘白羽的形象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思考如何在面对人生的艰难时刻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情节是书中描述的长江河水的变化。

长江的流域是一个充满了变幻与风浪的地方,它像一条巨龙,时而宏伟磅礴,时而柔和湾曲。

而这条巨龙也在不停的演绎着生命的变化和流转。

这种变化的描绘让我不禁思考人生的变化和无常,让我重新审视我对于世界的看法和对于时间的感知。

令我陶醉的还有书中对家乡的描绘。

作者通过文字,将家乡的景色和情感娓娓道来。

这些描写不仅仅是对家乡的怀念,也是对自己童年的追忆和对于家乡记忆的珍视。

这让我回忆起自己的童年,那些纯真的时光和对家乡的强烈依恋。

这种对家乡的思念也触动了我对于家乡的重新认识,让我对于家乡的文化和传统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阅读完《刘白羽长江三日》之后,我觉得我对于长江和家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态度,并引发了我对于家乡的思考和追忆。

刘白羽散文——精选推荐

刘白羽散文——精选推荐

刘⽩⽻散⽂ 刘⽩⽻,当代著名作家,是中国共产党第⼋次党代会代表,第⼀、⼆、三、五、六届全国⼈⼤代表,全国政协第⼀届代表、七届委员。

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刘⽩⽻散⽂_刘⽩⽻抒情散⽂,供⼤家欣赏。

刘⽩⽻散⽂_刘⽩⽻抒情散⽂:腊叶 在晴秋阳光中散步,⾏经⼀株树下,没有⼀丝风,⼀串落叶忽然从上⾯闪着亮光扑簌簌⽽下,那情景真是美妙极了。

我翘⾸仰望,却使我想起⼼灵中的⼀⽚叶⼦。

回到书房,我取出⽤圣经纸印的《⽑泽东选集》合订本。

这是七年铁窗⽣涯中伴我的惟⼀的⼀部书。

我像要发现什么宇宙的奥秘,⼀页⼀页掀着,果然出现⼀⽚⼩⼩的枯黄的叶⽚。

鲁迅在《腊叶》开头说:“灯下看《雁门集》,忽然翻出⼀⽚压⼲的枫叶来。

”不过我的这⽚枯叶,既不是落叶,也不是枫叶,⽽是春叶。

⼈真不愧为万物之灵,就在那样苦涩的⽇⼦⾥,还有这样的爱⼼;我细看这⽚黄叶,想起当年拾取这⽚树叶时的⼼境。

那是春天,春天在我的⼼湖中还是泛起⽆边的憧憬。

⼀个上午“放风”,在五步⽅圆围墙的⼩院⾥,有⼀株⼩⽩杨树,那样婆娑,那样袅娜。

我望着树枝上⼀⽚⽚给春阳照得亮晶晶的绿叶,使我产⽣了⼀种强烈的⽣之欲念。

树枝垂在我头上,我很想摘⼀⽚叶⼦,谁知刚⼀举⼿,就听到⼀声叱呵:“⽼实点!”于是我失望了,只好来回来去的⾛。

忽然眼睛⼀亮,我发现我脚边地上有⼀枚很⼩很⼩的⽩杨嫩叶,我想⼤概是刚给风吹落下来的,它绿得像⼀⽚翡翠。

多么真挚的爱⼼啊!我在它跟前停下来,装作提鞋的样⼦,我把这⽚⼩树叶捡了起来,装在⼝袋⾥。

你们⽆法想象,当时对我来说是多么⼤的喜悦啊!我如同拥抱了整个春天。

回到室内,我想应该怎样把这个⾃由的⼩⽣命永远珍藏起来。

为了不被监管的⼈发现抢⾛,于是我想出⼀个绝妙的主意,就是把这⼩叶⽚夹在《⽑泽东选集》合订本⾥,让这神圣的书保留这神圣的爱。

这⼀夜,我睡得⾮常憩适,我的梦⾥也荡漾着⼀阵阵绿⾊的涟漪…… 后来,苦涩的⽇⼦终于过去了。

我回到家⾥,我得到了⾃由,也就把书中的这⽚叶⼦忘记了;对于在苦难中给予我爱抚的叶⼦,现在想来真是⼗分内疚!今天受那玲珑飘动的落叶的提醒,我陡然想起睡在书中的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白羽先生的文学作品长篇小说
《风风雨雨太平洋》
《第二个太阳》
散文集
《刘白羽散文选》
《芳草集》
《红玛瑙集》
《风霜集》
《海天集》
《秋阳集》
《腊叶集》
小说集
《草原上》
《兰河上》
《五台山下》
《太阳》
《幸福》
《扬着灰尘的道路上》
《晨光集》
《火光在前》
《无敌三勇士》
《政治委员》
报告文学集
《刘白羽东北通讯集》
《环行东北》
散文
《长江三日》
《日出》
特写
《熊熊的火焰——无脚拖拉机李来财的故事》
《晨光集》
通讯
《历史的风暴雨》《为祖国而战》
《延安生活》
《游击中间》
《环东北行》
《英雄的记录》
《朝鲜在战火中前进》《对和平宣誓》
电影剧本
《伟大的战斗》
《中国人民的胜利》长篇回忆录
《心灵的历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