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高三上册语文第八课《咬文嚼字》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咬⽂嚼字》是朱光潜写的⼀篇随笔短⽂。
他告诉⼈们⽆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嚼字的精神,刻苦⾃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1.⾼三上册语⽂第⼋课《咬⽂嚼字》课⽂原⽂ 郭沫若先⽣的剧本⾥婵娟骂宋⽟说:“你是没有⾻⽓的⽂⼈!”上演时他⾃⼰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的”下⾯加“⽆耻的”三个字。
⼀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的⽂⼈!”就够味了。
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
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且还必须有附带语省略去了。
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你有⾰命家的风度”⼀句话改为“你这⾰命家的风度”。
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番。
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实改的好,不过郭先⽣如果记得《⽔浒》,就会明⽩⼀般民众骂⼈,都⽤“你这什么”式的语法。
⽯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你这*妇!你这你这⼤⾍⼝⾥倒涎!你这你这……”⼀⼝⽓就骂了六个“你这”。
看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
纵有情感也不能在⽂字本⾝上见出来。
不过它也不⼀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
《红楼梦》⾥茗烟骂⾦荣说:“你是个好⼩⼦出来动⼀动你茗⼤爷!”这⾥“你是”含有假定语⽓,也带“你不是”⼀点讥刺的意味。
如果改成“你这好⼩⼦!”神情就完全不对了。
从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在任何情形之下都⽐“你是”式语法都来得更有⼒。
其次,郭先⽣援例把“你有⾰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你这”式语法⼤半表⽰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
“有”的性质完全不同,在“你有⾰命家的风度”⼀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
咬文嚼字的意思是什么?咬文嚼字的近义词反义词及造句

咬文嚼字的意思是什么?咬文嚼字的近义词反义词及造句咬文嚼字:yǎowénjiáozì成语解释:指过分推敲字句;或讥讽迂腐不达事物;寻章搞句的人。
成语出处:元乔吉《小桃红赠刘牙儿》曲:“含宫泛微,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
”成语繁体:齩文嚼字成语简拼:YWJZ成语注音:ㄧㄠˇㄨㄣˊㄐㄧㄠˊㄗㄧˋ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用法:咬文嚼字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正音:嚼,不能读作“jué”。
成语辨形:嚼,不能写作“爵”。
成语辨析:咬文嚼字和“字斟句酌”都有“仔细推敲字句”的意思。
但咬文嚼字偏重在“过分地斟酌字句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地抠住字句不放;不领会实质。
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字斟句酌”是对每个字句都仔细推敲;用来称赞人谈话和写作态度慎重。
词义前贬后褒。
近义词:字斟句酌反义词:走马观花、一挥而就、文不加点成语例子:学习文件不能只咬文嚼字,关键是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
英语翻译:bitephrasesandchewcharacter日语翻译:字句(じく)の末節(まっせつ)にこだわる俄语翻译:занимáтьсябуквоедством其他翻译:amBuchstabenklebenpédantisme成语谜语:书虫;书蠹;啃书;秀才会餐成语歇后语:口吃报纸;书架上的老鼠从咬文嚼字往下成语接龙:咬文嚼字---字字珠玉---玉昆金友---友风子雨---雨巾风帽---茅茨不翦---翦草除根---根深蒂固---固若金汤---汤烧火热---热熬翻饼---兵无常形---形影相吊---吊民伐罪---罪恶昭彰---彰往考来---来处不易---易如翻掌---掌上明珠---珠沉璧碎咬文嚼字造句:1、这篇咬文嚼字的文章,读起来颇费周折。
2、在这种方式和直接的美国军事空运之间,很难看出有什么差别,因此要说有差别,就显得有些学院式的咬文嚼字了。
咬文嚼字是贬义词

咬文嚼字是贬义词
咬文嚼字是贬义词
咬文嚼字,贬义词,亦作“咬文啮字”。
一般将“咬文嚼字”当作“过分地斟酌字句”,看作贬义词,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一、咬文嚼字的意思
【成语】:咬文嚼字
【拼音】:yǎo wén jiáo zì
【解释】: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
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出处】: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
”
【举例造句】:学习文件不能只咬文嚼字,关键是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
【近义词】:字斟句酌
【反义词】:走马观花、一挥而就、文不加点
【歇后语】:口吃报纸;书架上的老鼠
【灯谜】:书虫;书蠹;啃书;秀才会餐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死扣字眼
【英文】: speak like a book
二、关于咬文嚼字的成语及解释
【咬文啮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
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同“咬文嚼字”。
【咬文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
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同“咬文嚼字”。
【之乎也者】: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
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之乎者也】: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
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咬文嚼字的意思_咬文嚼字的成语解释

咬文嚼字
成语解释指过分推敲字句;或讥讽迂腐不达事物;寻章搞句的人。
成语出处元乔吉《小桃红赠刘牙儿》曲:“含宫泛微,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
”
成语繁体齩文嚼字
成语简拼YWJZ
成语注音一ㄠˇㄨㄣˊㄐ一ㄠˊㄗ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咬文嚼字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嚼,不能读作“jué”。
成语辨形嚼,不能写作“爵”。
成语辨析咬文嚼字和“字斟句酌”都有“仔细推敲字句”的意思。
但咬文嚼字偏重在“过分地斟酌字句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地抠住字句不放;不领会实质。
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字斟句酌”是对每个字句都仔细推敲;用来称赞人谈话和写作态度慎重。
词义前贬后褒。
近义词字斟句酌
反义词走马观花、一挥而就、文不加点
成语例子学习文件不能只咬文嚼字,关键是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
英语翻译bite phrases and chew character
日语翻译字句(じく)の末節(まっせつ)にこだわる
俄语翻译занимáтьсябуквоедством
其他翻译<德>am Buchstaben kleben <Wortklauberei betreiben><法>pédantisme <style plein
d'affection>
成语谜语书虫;书蠹;啃书;秀才会餐
成语歇后语口吃报纸;书架上的老鼠。
高三语文课文《咬文嚼字》原文

高三语文课文《咬文嚼字》原文高三语文课本中,《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文艺随笔,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课文《咬文嚼字》原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语文《咬文嚼字》原文郭沫若先生的剧本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
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
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
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必须有附带语省略去了。
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
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实改的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的语法。
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
看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
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来。
不过它也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
《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你不是”一点讥刺的意味。
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对了。
从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都来得更有力。
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二、“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
“有”的性质完全不同,在“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
咬文嚼字的意思

咬文嚼字的意思【拼音】:yǎo wén jiáo zì【解释】: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
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 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多含贬义。
【成语接龙】:咬文嚼字——字顺文从——从俗浮沉——沉谋重虑——虑周藻密——密密层层——层见迭出——出谷迁乔——乔龙画虎——虎斗龙争——争锋吃醋——醋海翻波——波属云委【近义词】:字斟句酌、吹毛求疵、句斟字嚼、【反义词】: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文不加点、【出处】: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二折:“你道是一点墨半张纸, 不中吃, 不中使……又则道俺咬文嚼字。
”明·无名氏《司马相如题桥记》:“如今那街市上常人, 粗读几句书, 咬文嚼字, 人叫他做半瓶醋。
”【造句】:1、现在有些学者就喜欢咬文嚼字, 这是不好的。
2、每到咬文嚼字的时刻, 内心便十分纠结。
从哪改起无从下手, 改哪些无从下手。
3、他演说时最喜欢咬文嚼字, 古今中外, 东拉西扯, 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学问。
4、他比一般无偏见的英国绅士更加公然地宣称:他讨厌诗人的言之无物、冗词赘语和咬文嚼字。
5、他这个人喜欢吹毛求疵、咬文嚼字, 虽然他相信开卷有益, 但读起书来却只会寻章摘句, 从不求甚解。
6、我们应该正确理解文字含义, 千万不要咬文嚼字。
7、此十八妖魔辈, 尊古蔑今, 咬文嚼字, 称霸文坛, 反使盖代文豪若马东篱、若施耐庵、若曹雪芹诸人之姓名, 几不为国人所识。
8、他才读了几本古书, 说起话来就老是咬文嚼字, 拾人牙慧, 真让人受不了。
9、冷卫东是个粗汉, 使枪弄棒还行, 咬文嚼字就差远了。
10、两家企业一致同意分享一个专注于详尽结构分析以及磨削工艺的改进技术的托运项目。
咬文嚼字, 试试看。
先修修原文, 尽求清晰, 消除语带双关。
11、他说话老爱咬文嚼字, 真叫人讨厌。
咬文嚼字的拼音

咬文嚼字的拼音
[ yǎo wén jiáo zì]
形容仔细斟酌字句。
常用来指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
[近]字斟句酌。
出处:
元·乔吉《小桃红·赠刘牙儿》曲:“含宫泛徵;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
”
例句:
这篇~的文章,读起来颇费周折。
近反义词:
近义词:字斟句酌吹毛求疵雕章琢句咬文啮字之乎者也
反义词: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一挥而就文不加点不求甚解
释义:
咬文嚼字,亦作“咬文啮字”。
一般将“咬文嚼字”当作“过分地斟酌字句”,看作贬义词,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语本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二折:“你道是一点墨半张纸,不中吃,不中使……又则道俺咬文嚼字。
”明·无名氏《司马相如题桥记》:“如今那街市上常人,粗读几句书,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但
在很多时候,有些文字是需要仔细琢磨的。
实际上,“咬文嚼字”原来就是指词句上的推敲,是一个褒义词。
咬文嚼字歇后语

咬文嚼字歇后语1、耗子啃书——咬文嚼字2、耗子钻进书箱里——咬文嚼字3、耗子掉进书箱里——咬文嚼字4、老鼠啃书本——咬文嚼字5、秀才念书——咬文嚼字6、耗子吃书——咬文嚼字7、老鼠钻到书堆里——咬文嚼字8、老鼠钻进书橱里——咬文嚼字9、老鼠钻进书箱里——咬文嚼字10、老鼠钻进书箱——咬文嚼字11、学堂老鼠——咬文嚼字12、老鼠子跑到书柜里——咬文嚼字13、老鼠落勒书箱里——咬文嚼字14、小老鼠钻到书箱里——咬文嚼字15、老虫躲在书箱里——咬文嚼字16、鼠进书箱——咬文嚼字17、小老鼠躲进书箱里——咬文嚼字18、耗子啃书本——咬文嚼字19、老鼠掉到书箱——咬文嚼字20、老鼠钻书箱子——咬文嚼字22、老鼠钻进书箱子——咬文嚼字23、老鼠进书箱——咬文嚼字24、老鼠钻进书箱子里——咬文嚼字25、老鼠子掉进书箱儿里——咬文嚼字26、老鼠进了书箱——咬文嚼字27、耗子跌进书箱里——咬文嚼字28、老虫钻勒书堆里——咬文嚼字29、老鼠掉进书箱里——咬文嚼字30、耗子钻到字纸篓——咬文嚼字31、老鼠钻到书橱里——咬文嚼字32、老鼠关在书箱里——咬文嚼字33、老鼠爬进书箱里——咬文嚼字34、老鼠躲勒书箱里——咬文嚼字35、秀才闹饥荒——咬文嚼字36、口吃报纸——咬文嚼字37、老驴噙本三字经——咬文嚼字38、老鼠啃书箱——咬文嚼字39、老水子啃书——咬文嚼字40、老鼠进书柜——咬文嚼字41、老鼠钻进书柜里——咬文嚼字42、书架上的老鼠——咬文嚼字44、老鼠钻勒书堆里——咬文嚼字45、老鼠钻进书堆里——咬文嚼字46、老鼠落在书箱里——咬文嚼字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无名氏杂剧《劝夫杀狗》中有: 由不得你咬文嚼字。成语‚咬文嚼字‛ 既来源此。对这个成语的解释,《汉语 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 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 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 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没有一项意 思是褒扬的。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咬 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 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 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 呢?
问 题 归 纳
3.所句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 怎样的启示? 明确:例子来源于名家名篇。 启示: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梳理。本文 的材料丰富,无论是记忆中的,还是资 料中的,都得有资料。如文中的《红楼 梦》、《水浒》、《屈原》、《史记》 等。 积累知识的方式:笔记、卡片、索引等。
学习任务:看第一部分第二层(3、4)段 学习时间:(6分钟) 学习内容:
问 题 归 纳
二)、标题中的“咬文嚼字”是什么意思?
?
细读文本:
此处咬文嚼字指的是怎样的 学习态度?把表达作者观点的 句子找出来。
在作者看来文字和 什么有关系?
标题中的‚咬文嚼字‛是什么意思?
• 1,在文学,无论是阅读或者写作,我 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 • 2,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 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 情感。
朱光潜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 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把握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情态价值观:培养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 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练相吻合‛的 精神。 学习重点 ①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拎出观点。 ②确定课文的中心论点。 ③评价作者观点。 学习难点 把握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速读全文,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并找出作者 的中心论点。
1. ……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第三 段)(因事而议理) 2.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 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第三段)( 文眼句) 3.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 推敲‛。(第五段)
4.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 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第八段 )(结论)
归 纳
形容呆板枯燥,一点意味或趣 味也没有。 才高八斗: 形容富有文采。 自鸣得意: 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 清沁肺腑: 纯净的味道、感受渗入人的肺 腑或内心。 点铁成金: 多比喻把不好或平凡的事物改 变成很好的事物。
斩钉截铁: 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援例:引用成例。援,引用。 问 岑寂: 寂静。 蕴藉: (言语、文字、神情 题 等)含蓄而不显露。 流弊: 滋生的或相沿而成的 归 弊端。 下乘: 下品,下等。 纳
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方 苞
刘 大 櫆
本材料,文学是语 言的艺术,文学语言需要铸造。然而, 文学研究、文学批评,往往对文学语言 不够重视,有的人甚至白字连篇,语病 百出。针对当时文学创作的这种现象, 朱光潜先生写下这篇文章,告诉我们, 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应有一字不肯放松 的谨严;文字上的推敲,实际上是思想 感情上的推敲,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 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 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作者提 倡咬文嚼字,是和他的文学创作密不可 分的。
学习任务:朗读一遍课文,完成练习 册“课前预习导案”。 课 学习时间:10分钟 学习内容: 1 、作者简介 前 2、写作背景 3、文艺随笔 预 4、基础梳理
习
作者简介
问 题 归 纳
朱光潜(1897—1986),笔 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 人之一。现当代最负盛名并 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 师。他信奉‚三此主义‛即 此身,此时,此地。他先后 留学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 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斯 特拉斯堡大学。精通英语, 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 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 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主要 著作为《西方美学史》《谈 美书简》《诗论》《文艺心 理学》。 他的座右铭:‚以出世的
•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1.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 中, 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
问 题 归 纳
明确: 感情强烈。 ①‚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 ②六个‚你这 ……”。—— A.思想感情不同 →启示: 表假定语气 ③‚你是个好小子。‛——
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 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改为‚清明时 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 花村。‛感觉好不好? Key: 1.首先 ‚纷纷‛ 二字能体现出一中萧瑟 的感觉,创造出一种画面。只说‚清明时节 雨‛,则没有这种画面美。 2.借问 二字,也是妙笔。能体现出行人 落魄不羁的神情。 3.从全诗来看,原诗画面饱满,叙事生 动,细节完备。改后则大不如前,叙事平淡, 缺乏细节。
6、修改作文是推敲字是否恰当地表情达意。今举几
问 题 归 纳
例。 (1)《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女奴抱着幼子 被人追杀,她奔跑的速度是超常的,凌汛期的 密西西比河横在眼前,她大呼一声把眼一闭跳 上浮冰,又一块一块跳过去。这里的情境是特 定的。 (2)一个小孩在阳台边玩,不慎滑下,小 孩的母亲从马路那边见状飞奔过来,就在孩子 落地的一刹那接住了。后来记者让她再‚表演‛ 无论如何也跑不过来了。 (3)有一个人在路上提靴子,正有一辆吉 普车冲他过来了,他在倒下的同时用手托住了 车的一侧。吉普车转向而去,仅碾下了他的一 只靴底。然而他的力量本来很平常。
水到渠成,加以总结:使思想情感与语 言吻合,从而达到艺术的完美(8)
学习任务:课文第一部分第一层(1、2)段 学习时间:15分钟 学习内容:
自 主 学 习
思考: 1.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 2.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 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 3.所句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 怎样的启示?
自 主 学 习
要求:给各自然段标号,并分层,概括 层次大意 时间:5分钟 提示:全文一共8段,大致可分为三个 层次
问 题 归 纳
咬 文 嚼 字
第一部分(1—5段) 举了 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 情有密切关系。 第二部分(6—7段) 讲文 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 面。
第三部分(8段)最后一段 是总结性的话语。
• 第一部分(1——5)举三个例子说明 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联系。
• 第二部分(6——7)说明文字联想 意义有正负两方面。 • 第三部分(8)使思想情感与语言吻 合,从而达到艺术的完美,总结全 文。
分析思路:
从实际事例入手,引入论题,激起读者兴趣 (1、2)
以静态例(《史记》李广射虎)与动态便( 贾岛苦吟)初步论证中心论点(3、4、5) 以正面例(东坡诗句等)与反面例(‚套板 反应‛现象),说明咬文嚼字之难,进一步 论证中心论点(6、7)
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 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 四鼓钟声起穿衣,午门朝见尚嫌迟。问:" 嫌"改为"忧"有什么好处?
‚嫌‛字是一种主观上的排斥、厌恶之情, 在‚四鼓钟声‛之际,即起床穿衣去朝见,即 使这样,依然‚嫌迟‛,传达出的是君主专制 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感。 若改为‚忧‛,也是一种主观情绪,传达 出的却是一种勤勉政务、忧国忧民的忠君爱民 思想,塑造出的是一个夙兴夜寐、披星戴月的 贤臣形象。 ‚嫌‛与‚忧‛,一字之差,传达的意思 和塑造的形象截然相反,这也正是中华文化的 魅力之所在。 在明朝,百官都受到监控,官吏说‚午门 朝见尚嫌迟‛是满腹牢骚之语,传入当权者耳 中,非死即伤,若改为‚午门朝见尚忧迟‛, 则是官吏的拳拳爱国之心。汉语之博大精深, 可见一般
语气坚决。
④“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 B.结构不同,不合逻辑 命家的风度‛。 →启示:C.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颇费周折,
说明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 要细细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 →启示:谨严态度。
问 题 归 纳
2.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 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
明确: 对比鲜明,印象深刻; 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
明朝时有一位京官姓钱名宰,这天 上早朝时可能迟到了,挨了批评,心想, 在皇帝眼皮底下为官真累,回家后发牢 骚写了一首诗,诗曰: 四鼓钟声起穿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明确:‚嫌‛字明显有发牢骚之嫌,我起这么 早来上早朝,皇上你还嫌我来迟了,换 成‚忧 ‚字境界全变,起这么早上早朝都担忧来晚了, 简直是一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公仆了。 可见, 一字之易,境界全变,所用词语不同,表达的意 思也不同,所以我们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要字斟 句酌。
纳
问
(2)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
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 特点是 一事一议;篇幅 题 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 行文自由,语言 精辟,议 归 论形象。
纳
问
十分计较 。 题 索然无味 :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涎(xián )茗(mí ng )镞(zú )沁 (qì n )藻(zǎo )滥(làn ) 2、解释下列词语: 学富五车: 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深恶痛绝: 厌恶、痛恨到极点。 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
本是在家发发牢骚,没想到这事传到 皇上的耳朵里,皇上不高兴了,于是,第二 天上早朝时,在处理完公务后,皇上特意说 起了这件事,皇上说:‚钱爱卿,听说你昨 天写了一首诗,诗写的不错,但如果改动一 个字这诗就更好了。‛钱宰一听吓得浑身发 抖,心想这皇上太厉害了,在我家里都安插 了耳目,于是连忙说:‚请皇上赐教。‛皇 上说:‚将‘嫌’字改成‘忧’字就更好了。 说一说,‚嫌‛改为‚忧‛,有何变化。
文体知识 (1)随笔是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 不拘一格的文字,内容广泛,形式多 问 样,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皆用 此名,‚五四‛以来十分流行,一般 以借景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 题 短小活泼为特色。解放后,它是我国 报刊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杂文很 归 相似,常常把文学表现手法与政论结 合起来,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感染力, 是一种文艺性的短篇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