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C

合集下载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与答案

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与答案
6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
1 / 1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西方教育的识记与理解。古代西方较为著名的教育有古希腊教育、古罗马教
育等。古希腊教育在古风时代(公元前 8 世纪—公元前 6 世纪)以两种城邦教育制度最为著名:古代 雅典教育和古代斯巴达教育。其中,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和武士, 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故 C 项正确。 A 项:在征服古希腊以后,古罗马的教育系统从一开始的非正式系统,即以家庭教育为主,逐步接受 古希腊的影响,到古罗马共和国晚期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并建立起具有古罗马特色的文法学 校、修辞学校等。其中,修辞学校招收 16 岁以上的富贵人家子弟,以培养善于辞令、能言善辩的雄 辩家和演说家为目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古典时代(公元前 5 世纪—公元前 4 世纪中叶)是希腊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又以智者和智 者学派的出现为盛。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一大批思想家致力于培养具有从事政治活动、处理个人和社 会事务的能力的公民,即智者。与题干不符,排除。 D 项: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 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与古代斯巴达教育相冲突。与题干不符,排除。
2015 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
学)题解析
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国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的识记。《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
《雄辩家的教育》《演说术原理》《论雄辩术的培养》等,全书共 12 卷,主要探讨有关雄辩术的各 种理论问题。其中第 1、2、3、12 卷等,系统论述了雄辩家的培养和教育,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 教学方法论著。故 D 项正确。 A 项:《理想国》是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主要对他的政治哲学主张进行了详细论述。与题 干不符,排除。 B 项:《政治学》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论雄辩家》是西塞罗论述教育的主要著作,发表于公元前 55 年。在此书中,他谈论了一个 演说家所必需的学问和应该具有的品格。《论雄辩家》是以对话形式写的,但非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与题干不符,排除。

《政治学》教学大纲(2024)

《政治学》教学大纲(2024)

引言概述:政治学作为一门研究政治现象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的本质,政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政治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为了确保学生获得全面的政治学知识,本教学大纲将介绍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方法,以及涉及国际政治、比较政治、政治理论等领域的专题。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政治分析能力,并将这些能力应用于现实世界的政治问题。

正文内容:一、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政治学的定义和范畴a.政治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政治与政治学的关系2.政治学的基本原理a.权力与政治b.利益与决策c.政治行为与政治文化3.政治体系与政治制度a.政府与国家b.政治制度的分类与特征c.政治参与和民主化二、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1.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a.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和主要流派b.国际体系的演变和特征2.国际合作与国际冲突a.国际合作与跨国组织b.国际冲突与战争c.国际安全与军事战略3.全球化与国际经济a.全球化的概念和影响b.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c.跨国公司与经济全球化三、比较政治与政治体制1.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a.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类b.政治文化的差异和影响2.民主与威权主义a.民主制度的原则和特征b.威权主义政权的形成和维持3.政党与选举制度a.政党制度的类型和功能b.选举制度的比较与影响四、政治理论与思潮1.政治思想与政治理论a.古典政治思想的影响和意义b.现代政治理论的发展和争议2.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a.自由主义与个人权利b.社会主义与公共利益3.新保守主义与新自由主义a.新保守主义的理论基础和主张b.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和主张五、政治分析与研究方法1.政治分析的框架和方法a.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b.比较分析与案例研究2.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a.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b.理论分析在政治研究中的作用3.政治学的职业发展与应用a.政府与公共事务b.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c.政治咨询与研究总结:政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学习,学生将获得关于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全面知识。

《学前教育史》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九讲至第十五讲作业答案

《学前教育史》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九讲至第十五讲作业答案

《学前教育史》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九讲至第十五讲作业答案一、选择题(一)第四部分,第九讲至第十二讲1.古代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是要通过___B____把氏族贵族的子弟训练成为体格健壮的武士。

P111A.智育B.军事体育操练C.美育D.道德教育2.公元前387年,著名学者____D__在雅典创建了阿加德米学园(Academy),并在此执教40多年。

P113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昆体良D.柏拉图3.柏拉图社会政治学说的核心,教育思想的出发点体现在他的著作____C____中。

P114A.《伦理学》B.《政治学》C.《理想国》D.《雄辩术原理》4.古代希腊著名学者_____D_____强调“教育应由法律规定”,这是西方教育史上“教育立法”思想的开端。

P115A.柏拉图B.苏格拉底C.昆体良D.亚里士多德5.古代罗马著名演说家、教育家____B______的代表著作是《雄辩术原理》,他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或造就一代心地善良、精于演说的雄辩家。

P116A.柏拉图B.昆体良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A)6.北欧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和教育家__________的代表作是《愚人颂》、《基督教君主的教育》和《论童蒙的自由教育》。

P121A.伊拉斯莫斯B.蒙田C.康帕内拉D.夸美纽斯(D)7.文艺复兴晚期的意大利思想家康帕内拉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描述了一个立足于科学和社会平等的共产主义的城市国家。

P122A.《愚人颂》B.《世界图解》C.《雄辩术原理》D.《太阳城》(D)8.世界历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是捷克著名教育家__________的代表作。

P125A.欧文B.蒙田C.康帕内拉D.夸美纽斯(C)9.1632年,夸美纽斯完成他的教育思想代表作__________,这本书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而存在。

P125A.《母育学校》B.《世界图解》C.《大教学论》D.《太阳城》(二)第五部分,第十三讲至第十五讲1.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_____A_____在苏格兰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学校——新拉纳克幼儿学校,其后,热心人士纷纷仿效,一时形成了英国幼儿学校运动。

东师20新上《行政学说史》20新上在线作业2【答案】_8

东师20新上《行政学说史》20新上在线作业2【答案】_8

(单选题)1: 里格斯将根植于美国人心中的主权在民、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神圣不可侵犯等观念叫做
A: 政治准则
B: 政治形态
C: 政治神话
D: 政治法典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2: 诺贝尔奖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以非经济学家的身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是A: 威尔逊
B: 韦伯
C: 巴纳德
D: 西蒙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3: 洛克认为政府都有哪些职权?
A: 执行权、自由裁量权、召集和解散立法机关会议的权力
B: 执行权、审判权、司法权
C: 自由裁量权、审判权、执行权
D: 审判权、监督权、执行权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4: 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最能够代表西方行政学理论主要发展趋势的理论是
A: 公共治理理论
B: 公共管理理论
C: 新公共服务理论
D: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5: 实际上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行政决策基本模式的是
A: 理性决策模式
B: “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C: 激进决策模式
D: 渐进决策模式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6: 在韦伯看来,现代社会组织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A: 传统型统治
B: 法理型统治
C: 个人魅力型统治
D: 权威型统治
正确答案: B。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最后冲刺卷(3)(教师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最后冲刺卷(3)(教师版)

27、简述“师爱”的表现。
【答案】
【解析】(1)“师爱”始于对学生的了解。 (2)“师爱”表现为尊重学生。
试卷链接:/t/WeFh3Ol.html
4/5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3)“师爱”信任并寄希望于学生。
28、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答案】
2/5
云测库,互联网测评考试与人才管理平台 C、刺激情境 D、给定途径
【答案】C
【解析】问题是个体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此感到疑难的情境。
14、在某个发展阶段,儿童的心理从见不到物体就认为其不存在,发展到物体从眼前消失了仍然认为它可能存在。该阶段为
(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埃及的教育发展情况。古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9、学生通过学习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教学过程的( )特点。 A、指导性 B、教育性 C、间接性 D、交往性
【答案】C
【解析】书本知识是已知的,是他人的认识成果,学生通过学习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体现了教学过程的间接性特点。
23、对时间的管理不属于学习策略。 A、正确 B、错误
【答案】0
【解析】对时间的管理是时间管理策略,属于资源管理策略。
24、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 A、正确 B、错误
【答案】1
【解析】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一方面,文化通过教育活动得以传递和深化;另一方面,文化通过 教育发展得以丰富。
【答案】A 【解析】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思维开始萌芽,并获得“客体永久性”概念,即当物体从婴儿的视野中消失时,他能知道并非是
客体不存在了,而是被藏在某个地方。

2023年自考专业(小学教育)《中外教育简史》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自考专业(小学教育)《中外教育简史》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自考专业(小学教育)《中外教育简史》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单选题】“南方型”大学又称为()A.先生大学B.学生大学C.平民大学D.贵族大学2.【填空题】原始社会教育的手段主要是___。

3.【填空题】在中世纪的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里,___________是全部学科的"王冠"。

4.【单选题】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最早的倡导者是()A.桑代克B.赖伊C.蒙台梭利D.帕克5.【填空题】《大教学论》是___________的教育代表作。

6.【单选题】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A.王充B.董仲舒C.贾谊D.郑玄7.【单选题】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设立的专门的文艺大学的是()A.汉代的鸿都门学B.汉代的太学C.汉代的宫邸学D.西晋国子学8.【问答题】文士是什么意思?9.【填空题】《___________》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单选题】导致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是()A.血缘群婚的确立B.对偶婚的确立C.族外婚制的确立D.族内婚制的确立11.【填空题】洛克从培养___________ 出发,讨论了范围广泛的教育问题。

12.【单选题】洛克认为人的好坏乃是( )的结果。

A.先天禀赋B.后天教育C.环境影响D.上帝决定13.【填空题】夸美纽斯是一位伟大的教育改革家,被后人尊崇为教育史上的“___”。

14.【单选题】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活动中,改革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A.强化教学B.简化教学方法C.增加教学内容D.提高教学质量15.【单选题】“宋世学术之盛,安定、泰山为之先河”。

这里的安定是指()A.孙复B.胡瑗C.范仲淹D.王安石16.【单选题】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A.孝B.礼C.忠D.仁17.【问答题】《爱弥尔》是什么意思?18.【问答题】壬子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有哪些进步?19.【填空题】《四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试题 附解析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试题 附解析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试题附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_考号: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电视新闻经常播放表彰各种见义勇为好市民的现场报道,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品德评价法D.情感陶冶法2、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

A、先进的教学观念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3、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帮助李晓明建立焦虑等级,让他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进行放松训练,从而缓解他的考试焦虑。

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A.强化法B.系统脱敏法C.理性-情绪疗法D.来访者中心疗法4、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B.学科教学C.品德教育D.教学管理5、柏克赫斯特创设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道尔顿制B.设计教学法C.分组教学D.特朗普制6、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布鲁纳B.赞可夫C.舒尔茨D.皮亚杰7、以下咨询方法中,属于侧重训练行为的方法是()。

A.深入共感B.鼓励表达C.改变认知D.行为契约8、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B.课程目标C.课程标准9、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格言、箴言作为座右铭以自励、自律,使其获得教益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个人修养法C.环境陶冶法D.品德评价法10、小华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华的道德判断属于()。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11、“标准化的教学很可能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

网院北语18秋《西方文论》作业_1(满分)

网院北语18秋《西方文论》作业_1(满分)

------------------------------------------------------------------------------------------------------------------------------ 单选题1(4分) : 《理想国》的作者是A: 亚里士多德B: 但丁C: 柏拉图D: 赫拉克利特2(4分) : 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美学和文论思想的是A: 《诗学》B: 《修辞学》C: 《政治学》D: 《形而上学》3(4分) : 在西方文论史上,标志着“摹仿”概念的一种根本转变的人物是A: 德谟克利特B: 赫拉克利特C: 柏拉图D: 毕达哥拉斯4(4分) : 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关于“美”的结论是A: 美是恰当B: 美是视觉和听觉的快感C: 美是难的D: 以往关于美的定义各有所长5(4分) : 《论崇高》的作者是A: 亚里士多德B: 但丁C: 朗吉努斯D: 赫拉克利特6(4分) : “诗是说话的图画,其目的是教导与愉悦。

”持此观点的是A: 莫里哀B: 锡德尼C: 卡斯特尔维特罗D: 莎士比亚7(4分) : 关于“间离效果”的讨论出自A: 姚斯B: 布莱希特C: 埃亨巴乌姆D: 福柯8(4分) : 提出文学发展三要素说的是A: 雨果B: 斯塔尔夫人C: 泰纳D: 柯尔律治9(4分) : 黑格尔认为艺术的精神内容压倒了表现形式的应是A: 象征型艺术------------------------------------------------------------------------------------------------------------------------------ B: 古典型艺术C: 浪漫型艺术D: 表现型艺术10(4分) : “数即宇宙”是A: 基督教神学的思想B: 柏拉图的思想C: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D: 伊壁鸠鲁学派的思想11(4分) : “延异”的概念是由提出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模拟试卷(C卷)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成绩:______ 注意:所有答案均要写在另附的答题纸上。

一、名词解释(5` X 5)
1、国家
言、地理区别出来的领土;被政治自治权区别出来的一块领地;一个领地或者邦国的人
2、内阁制政府
3、阶级
代阶级这个术语。

4、单一制
5、代议民主代议制民主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共同体是政治权力的最终来源;王权源于人民权力的转让,但人民仍保留着对它的所有权和终极控制权;公共权力的使用应以社会共同体的同意为基础,“关涉大家的事需得到大家的同意”应成为立法、建立政府及其他政治决策的基本原则;由各等级或社会团体选派的代表组成的机构能够行使共同体的政治权力,特别是立法权和征税权。

二、简答题(3 X 15)
1、简述亨廷顿关于政治发展的基本观点。

西方政治学中制度主义的研究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希腊城邦政体的研究。

此后,马基雅维里、霍布斯、联邦党人等都对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

不过,作为专门的政治制度化研究却始于亨廷顿对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中“发展与失衡”困境的研究。

柏依姆指出,“令人惊讶的是,恰恰是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制度的方法论,这一理论首先是S.P·亨廷顿提出来的。

然而,同旧的制度主义者的观点相反,亨廷顿所作的研究不是权力的平衡和立宪制的稳定,而是研究哪些制度——官僚机构、党派或者利益集团——是要达到的现代化过程‘现代化的’前提”。

[1]亨廷顿在《政治发展与政治衰败》一文中,将政治发展定义为“政治组织及程序之制度化”。

[2]可见他把政治制度化看作走出政治衰朽的重要路径。

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他从结构和道德两个方面探讨了政治制度,并分析了政治制度的内涵、指标,以及政治制度化在实现政治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而在《第三波》中,亨廷顿分析了从威权制度向民主制度转型的过程。

政治制度化在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是破解“发展与稳定失衡”困境的钥匙。

亨廷顿的政治制度化理论主要是围绕着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平衡来阐述的。

政治发展意味着政治制度化程度的提高,而政治现代化主要表现为民众政治参与的扩大,两者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会导致政治衰败和不稳定。

要在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既实现政治稳定,又扩大政治参与,达到二者间的平衡,就需要增强政治制度化的水平。

亨廷顿是政治发展理论中对政治制度化研究颇为深入的学者,分析亨氏政治制度化理论的内容及其得失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2、简述政党政治的基本功能。

政党作为一种政治组织,作为连接政府与社会的一条纽带,在现代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资本主义国家,国家政权机构的组织和运行,整
个民主政治制度的实施,都离不开政党的参与。

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组织选举、提供候选人、控制国家权力、影响政府决策、监督政府活动等政治功能。

在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是整个社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是国家大政方针的规划者,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尤为重要。

政党的政治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反映民意和利益综合。

每一个政党都是一个特定阶级利益的代表,它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得到某些阶级阶层的支持,而获得支持的前提条件就是该政党必须反映这些阶级阶层的利益要求。

(2)政治录用与输送精英。

政党的这一职能主要是通过参加和组织各级各类的选举,争取使本党推荐和提出的候选人当选政府公职来实行的。

(3)控制或影响国家政权。

政党为了实现它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的整体利益,必然会把政治活动的目标指向国家政权,或者力图控制国家政权,或者努力对国家政权施加影响。

(4)政治整合与维持稳定。

3、简述政治文化的基本类型。

1.政治文化是反映一切政治现象的文化的总和。

2.政治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3.政治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广泛,但核心是思想、理论。

三、材料分析题(1 X 30)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这年(1989年)6月16日,在同几位中央负责人谈话时,邓小平同志要求新的领导班子要聚精会神地做几件使人民满意、高兴的事情,其中第一件就是“经济不能滑坡”。

他态度十分坚决地说:“凡是能够积极争取的发展速度还是要积极争取。

”“要用快刀斩乱麻的办法解决,不能拖。

当断不断,要误事。

看准了的,积极方面的,有利于发展事业的,抓着就可以干。

要在今后的十一年半中争取一个比较满意的经济发展速度。

”他认为,如果再经一番,没有水分的翻一番,那时候人民就会看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主
义事业是兴旺发达的。

1990年3月,就这个重大问题,他对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说:“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

”“百分之四、百分之五的速度,一两年没问题,如果长期这样,在世界上特别是同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比,也叫滑坡了。

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工资增长被通货膨胀抵消,生活水平下降,长期过紧日子。

如果经济发展老是停留在低速度,生活水平就很难提高。

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10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假设我们有五年不发展,或者是低速度发展,……会发生什么影响?这不只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

”在他看来,保持经济发展速度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这一时期,他在各种场合都反复强调抓住机遇,保持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意义。

进入1991年,他又提出要反对单纯求稳的发展思想。

他说:“强调稳是对的,但强调得过分就可能丧失时机。

……可能我们经济发展规律还是波浪式前进。

过几年有一个飞跃,跳一个台阶,跳了以后,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一下,再前进。

总结经验,稳这个字是需要的,但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以后还用不用这个字?还得用。

什么时候用,如何用,这要具体分析。

但不能只是一个稳字。

特别要注意,根本的一条是改革开放不能丢,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抓住时机上台阶。

”(摘自《邓小平理论》(第三卷))
1、结合实际谈谈对“发展才是硬道理”认识。

(10)
和平和发展虽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国家间的较量从来没有停止过。

国家的实力主要体现在物质基础之上的,也包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承幅射和影响力等等,这些构成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发展,不仅仅是物质基础的发展,也包括文化的传承,先进的和外来文化的吸收,先进的社会形态和社会架构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为我所用……。

从哲学意义上讲,“变”是永恒的,“不变”只是相对的。

发展也是变,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因此,仅仅把“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为“做大蛋糕”,是极其幼稚和极其庸俗的。

因为一个口号可以欺骗人民于一时,但从历史的长期发展来看,极容易也必将会沦为历史笑柄。

2、试从政治权力合法性的相关理论,分析经济发展的政治意义。

(10)
合法性理论是政治学的关键性命题之一。

把合法性等同于社会公众对政治系统
的认同和忠诚的观念,代表当代社会对合法性概念的最一般、最普遍的认识。

马克斯?韦伯从经验分析出发,提出了三种类型的合法性基础理论。

哈贝马斯
提出了重建性的合法性理论,认为合法性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

文章探讨了合法性与政治角色、法律、有效性、合利性和合道德性等的关系,
分析了合法性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中国政治的合法性基础的问题,指出:中国
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政治稳定,必须克服目前已经萌芽并且有可
能扩大的合法性危机。

3、结合实际分析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10)
中体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要求。

讲话中提出来的。

到今天,可以说关于“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这样一些观念,已经是人尽皆知的“大道理”。

然而,怎样把“大道理”付诸实践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长期稳定的基础;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是稳定最可靠的保证;稳定则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的重
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