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梁式转换层现浇楼盖结构施工技术的探讨
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的探讨

柱钢筋 绑扎、 柱模安装 、 梁底模 、 换 板模安装 、 浇筑柱 混凝土到大 梁 底、 转换梁钢筋绑扎转 换梁侧模安装 、 浇筑 转换梁底部混凝 土至预定 位 绑扎板钢筋浇转换梁上部、 转换层楼板混凝土。 施工工艺的 比较分析在转换梁混凝土浇筑方案选择时 , 对转换梁实 置 、 32 施工缝留设 . 施一次浇筑或二次浇筑 的施工工艺 的各种 因素进行 比较及效果分析 , 具 在整个转 换层施工 中混凝 土共分成三次浇筑 , 第一 次为柱; 二次 第 体 情 况 见 表 1 。 表 1 不同施工工艺 比较及效果分析 为转换梁预定标高处, 最后为转 换梁及转换层楼板。因此 , 有二道或以上 模板支j 系统 黛 钢筋 土浇筑 混凝 水化热 工 的施 工缝, 第一道设在 转换梁底 5 mm处 ; 二道 设在转换 梁距转换 层 0 第 绑扎 质量控制 影响 期 楼板 3 0 m处 。 0r a
1 施工 方案 的 比选
11转换梁混凝土浇筑 .
常规浇筑法 荷载大难度高对下部层楼面结构影响大 相同 梁深难控制 大 短 混凝土二 荷载小难度小对下部层楼面结构影响 相同 易控制 小 长 梁深 次 浇 筑 小
4 转 换层 钢筋 的连接
41 钢筋翻样与下料 .
对于不同的工程 , 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 同的施工方案 。当工程要 转换大梁的含钢量大 , 主筋长 , 布置密 , 在两梁相交 的柱节 点区上下 求极其严格 或者是工期 很短的情况下 , 可采用 一次浇筑 , 时支撑体系 共有几十层上百根主筋在此“ 此 相聚 ”加上腰筋 、 , 柱筋等 , 主筋还须 弯起 锚 的设计及安装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大多数工程 , 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 响, 固, 众筋 抢位’ 象十分突出。 现 任何 一根主筋 的就位错误, 均会造成大量 般采用二次浇筑的方案 , 这种方案主要 的技术难题在于保证转换层 的 的返工 。因此, 准确地翻样和下料是钢筋顺利施工 的前提 。 整体性。 () 1钢筋 翻样前 必须弄 清设计 意图 ; 审核 、 熟悉设计 文件及 有关 说 1 叠合浇筑 技术 . 2 明, 掌握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 。翻样时要结合实际并考虑方便旋工 。 在 目前 的工程应用中 , 采用二次浇筑工艺的较多, 这样一来 , 二次浇 () 2 一般设计转换大梁的主筋在柱节点区均弯起锚 固, 施工难度大 。 如: 筑的混凝土形成了叠合梁 。应用叠合梁原理将转换梁或转换厚板分两次 可 与设计单位协商解决 , 大梁 的最上一排 面筋 向下弯 并锚固至底 筋 或三次叠合成型 , 该方案利用第一次浇灌 的混凝土形成 的梁支承第二次 以上 ,底筋的最下一排主筋尽量靠柱边上弯 2 d 5 ,其余主筋全部取销 弯 浇灌的混凝土 自重及施工荷载 , 利用第二次浇灌 的混凝土与第一次浇灌 锚 , 负筋 亦不起弯 , 均伸至 弯起 筋即可 ( 面大 , 固长度 满足要求) 柱截 锚 。 的混凝土形成的叠合梁支承第三次浇灌 的混凝土的 自重及施工荷载 , 采 这样一来, 增大了节点空间, 为混凝土的灌注和振捣提供 了条件 。 () 3 梁上部的主筋接头要求设置在跨中 跨 长内, 下部主筋接头要 用这种施工技术, 转换梁下的钢管支撑系统只需要考虑第一次混凝土 自 重和施工荷 载, 因而可大大 减少下部钢管支撑 的负荷 , 大幅减少 模板使 求设在靠近 支座 l 跨 长内。由于梁 内主筋多, / 3 主筋 下料 时, 必须考虑并 以保证主筋的焊接接头相互错开并满足现 用量 , 同时因混凝土分层浇 灌可缓解大体积混凝 土水化热过高 , 温度应 调整好每根钢筋的接头位置, 力 对 控 制 裂 缝 的 不 利 影 响 ; 在 施 工 时 应 注 意 叠 合 面 的 处 理 , 要 时 在 行 规 范 要 求 。 但 必 合面处采取特 殊的构造处 理,该种方案主要考虑转 换层下 的梁 的承载 () 4 为方便钢筋的安装就位, 满足上述规范要求 , 必须对所有梁主筋 力, 不需另增加 支撑系统 因此 , 于采用叠合梁原理浇筑 工艺的工程来 按就位顺序 进行编 号。 对 说, 保证 支撑的稳定可靠 已不是主要 问题 。只需满足第一次混凝土浇捣 () 5 梁箍筋 大, 下料时要注意对焊接头位置, 避免接头 出现在箍筋 的 自重和施工 荷载。而对于 叠合 面的选择,应选择在 受压区 ,以楼 板下 弯折处。 30 m左右 为宜 , 叠合面采取 的有效 约束力的方法主要有两 种: 0m 在 ①配 4 各部位钢筋连接方式 . 2 制结合钢筋; 加工成 凹痕粗糙叠合面 。 ② 转换层中钢筋的种类繁多,不同位置钢筋受力情况也不尽相 同, 因 此 , 部位应综 合受力情况 、 各 施工难 度、 济效益 等采用 不 同的连接方 经 2 混 凝土 的原材 料和 配合 比 式。 21 原材 料 方 面 . () 1 转换层大梁 的主筋 是转换层 中最重 要的受力单 元, 应采 用最可 考 虑大梁在框支柱 节点处钢筋密集 , 为确保混凝土 均匀密实 , 粗骨 通常采用冷挤压连接法 。 料采用粒径 为 5 3 mm的碎 石, -0 在必要 时, 于大梁柱节 点处采用 5 2 rm - 0 靠且对钢筋无损害 的连接方式, a () 2 转换层柱钢筋、 剪力墙竖 向分布筋宜采用 电渣压力焊。 的碎石 。细骨料为中粗砂 , 并严格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泥量 、 针片状崩料在 () 3 转换层 主梁腰 筋及箍筋 、 系梁主 筋、 联 板钢 筋一般 采用 闪光焊 规范允许内。 接。 22 配合 比 . ( 其他受力较次要部位 , 4 ) 如联系梁架力筋及箍筋可采用绑 扎连接 。 配合 比预先配制 , 尽量减 少水泥用量以减少混凝土水化热。掺缓凝
高层建筑梁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探讨

高层建筑梁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探讨摘要:所谓的转换层结构,就是由于高层建筑上下部楼层结构体系差异较大或者由于上下楼层竖向结构轴线错误或距离扩大,导致建筑在设计时需在上下楼层间布置的一种建筑结构。
在实际工程中,转换层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但以梁式转换层最为常用。
本文对梁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针对转换层梁模体系及支撑架施工,讨论了转换层支撑体系的形式,详细论述了基于极限状态设计的支撑架计算方法。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转换层;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结构采用将上部剪力墙落在下部转换大梁的框支梁上,通过框支柱支撑框支梁,工程上常称梁式框支剪力墙结构。
梁式转换层结构传力方式采用墙―梁―柱(墙),其传力直接、明确,工程上易于计算、分析和设计,施工也简单明了。
梁式转换层由于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底部大空间的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中广泛应用,但对于上下轴线错位布置结构,由于需较多的转换次梁,其局限性较为明显。
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其结构形式多样,基本原理也大多采用下部的转换大梁来支托上部结构。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应从环境、材料、设计、人工等多方面的因素加以防调并进行有效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而一些工程施工往往忽略这些防调和控制工作、酿成了工程事故、如对转换层支撑架未进行准确的设计和验算、只是凭以往的工程经验搭设、而支撑架又不能有效承担施工荷载、而导致局部垮塌.显然,上述工程事故反映转换层作为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部位,其施工极具专业性且有较高的技术难度。
1 高层建筑转换层支撑体系形式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荷载巨大,转换层支撑架的稳固可靠是转换层施工成功的关键。
特别是用碗扣式脚手架系列构件可以组成不同组架密度,不同组架高度,能承受不同荷载的支撑架,现已广泛用十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在高层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配备快速拆模系统,使模板和支撑架周转速度比常规快1倍左右,材料占用量减少近一半,经济效益显著。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探析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探析高层建筑在设计中常常需要进行层高的变化,而梁式转换层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梁式转换层构造简便,效率高,且能够实现建筑物快速、高效的层高转换。
本文将对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进行探析。
1.梁式转换层的基本构造梁式转换层是通过在建筑物的立柱之间设置一定数量的梁,将上层结构的荷载传递至下层结构。
梁式转换层的核心部分是转换梁,其结构包括主梁(上下层之间负责传递荷载的承载构件)、剪力墙(主要起到抵抗侧向荷载的作用)以及辅助梁(支撑主梁的构件)。
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较为复杂,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安全稳定。
2.施工前准备在施工前,需要首先进行转换层的设计和计算,确定合适的结构形式和尺寸。
同时,还需要确定梁的材料和规格,并进行梁的制作和质量检验。
在梁制作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标记,并制作详细的安装图纸和方案。
3.梁的安装在进行梁的安装过程中,需要确保梁的平稳、整齐和精准,避免因施工不当导致建筑物结构出现偏差。
梁的安装过程可以分为以下步骤:1)现场清理:清理转换层安装区域内的杂物和残渣,并保持安装区域干燥、清洁。
2)放样和测量:根据安装图纸和方案,确定梁的位置、高度和标高等参数。
3)定位和支撑:根据测量结果,在准确的位置设置支撑体系,并将梁按照预定位置放置到支撑架上。
4)连接和固定:根据标记和方案,将梁的连接部位与支撑点进行固定,使其具有稳定的承载能力。
5)检验和质量控制:在梁的安装完成后,进行质量检查和测试,确保梁的安装符合要求。
4.剪力墙的施工剪力墙是转换层结构的重要部分,常常起到支撑和抵抗侧向荷载的作用。
剪力墙的施工可以分为以下步骤:1)墙体的制作:现场制作钢筋网格、混凝土和板材等材料,按照设计要求将其组装成墙体的形状,同时保证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2)现浇混凝土:在墙体的基础上进行混凝土现浇,确保墙体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密实度。
5.辅助梁和其他细节的处理在梁式转换层的施工中,还需要对辅助梁和其他细节进行处理,包括对梁的连接部位进行强化、对转换层之间的连接进行加固、对支撑点进行调整等。
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

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一、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的优势以及特点1、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的优势就建筑而言,由于其下部结构存在的受力较大,就致使建筑的施工困难增加。
但是,建筑的上部结构受力较小,这就与一般的建筑物结构正好相反,也造成了施工的困难,从而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实践可以发现,针对建筑结构来说,设置转换结构构件可以很好的地解决这一问题。
简单的说,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就是转换层。
2、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的特点对于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来说,由于其结构类型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能够创造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就是它的最大的特点。
此结构类型的应用范围集中在上部为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其结构优势较符合此类结构的实际情况。
通过上部楼层剪力墙结构通过转换层轴线错开实现的,也是其优势所在。
但是,在轴线发生改变的过程中转换层上、下结构形式没有随之改变,这是此类型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是较为多样化的,需要根据实际工程具体选择。
二、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的施工要点1、钢管支撑与模板工程施工钢板支撑与模板工程的施工是重要的基础性阶段,一般选择中Φ48×3.5 碗扣式脚手钢管搭设排架作为转换结构模板支架,可调支托安放于钢管支撑顶端[2]。
在此过程之后需要在钢管上方安装可调支托。
这会直接关系到钢管立柱的承受能力,尤其是轴向力是否能够达到相关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模板支架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施工过程必须以保证模板支撑力达标和不会发生坍塌为基本原则,否则将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的财产损失。
转换结构区域的边缘应该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设置框架柱、剪力墙等结构,这些结构将会分担一部分荷载,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2、施工材料的合理选择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严格控制在20mm 以下。
如果混凝土粗骨料的粒径超过或者达不到这一标准将会引起强度降低,给工程施工埋下隐患。
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具体运用

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具体运用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工程事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为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企业必须重视梁式转换层工作,提高其施工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实现其经济效益。
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中梁式转换层的指标、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混凝土结构施工;应用;1、建筑工程中梁式转换层的指标分析1.1经济指标一般情况下转换层具有较大的厚度,从抗冲切和抗剪安全角度分析,转换板的厚度应控制在2米到2.8米的范围内。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需使用大量的混凝土,又因转换层具有较大的重量,对下部垂直构件承载力要求较高,转换梁截面高度一般为1.6米到4米之间,从经济层面来看,在建筑物具有较小跨度及较少承托层数时,应将转换梁截面高度定为0.9米到1.4米之间,当建筑物具有较大跨度及较多承托层数时,应选用截面高度为1.5米到4米范围内的转换梁。
1.2抗震指标转换梁具有较大的厚度、刚度与较好的质量,因板身受力较大,在沿竖向刚度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相邻上、下层受到的作用力很大,在地震力作用下,如发生较为强烈的震感反应,则极易发生震害。
遵循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在作用力影响下,厚板上、下相邻层结构中往往出现剥落混凝土及裂缝问题。
在地震力与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往往会冲切破坏厚板,并出现剪切破坏等情况,为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应对厚板进行三向配筋作业。
1.3转换层设计指标在设计高层建筑转换层时,从刚度来看,因其下部楼层有大空间的设置要求,其刚度与转换层上部楼层相比要低很多。
为满足刚度需求及抗风、抗震设计要求,转换层设计中,必须将转换层上、下楼层结构抗侧刚度进行有效降低,并对其承载力进行降低,这样才能提高转换构件的安全性能。
2、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应用2.1模板及支架的施工作为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重要技术,梁式转换层模板施工技术应用中,应严格遵循相关施工规定及具体施工情况进行施工。
浅谈梁式转换层建筑施工技术

浅谈梁式转换层建筑施工技术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高层建筑成为民用建筑的主流结构形式。
在高层建筑当中,随着人们对于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的逐步提高,梁式转换层成为了高层建筑具备多种使用功能特点的关键结构,使高层建筑的功能更加丰富,具有综合性,性价比极高。
但该项施工技术一直是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与建筑质量直接挂钩,因此,应把握梁式转换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科学施工,提高工程建造质量,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梁式转换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1 转换层及梁式转换层概述1.1 转换层概述转换层是指构件所在的楼层,在综合性建筑工程中,用于空间转变的重要结构层,而相关的梁式转换层是在建筑工程中比较常见的转换层结构,这种建筑结构进行转换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建筑多功能的需要,通过对原有的建筑结构进行构件转换,有效的疏通上下的自然通道,在相关的轴线布局时,可以形成有利的自然缓冲地带,因为整个建筑的构造,受力并不是均匀的,下部的结构中受力相对较大,上部的结构中受力较小,因此,为了平衡这种受力不均的现象,应当根据的具体情况,设置结构转换件,使下部柱网要密集一些、墙要多,上部柱网要稀疏、墙要少。
确保转换层起到良好的作用。
1.2 梁式转换层概述通常情况下建筑下部结构受力较多,上部则与之相反,对其进行布置及设计时需要适当增加下部墙的数量并且提高其柱网密度,上部可酌情对其进行减少。
建筑功能要求与常规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矛盾,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需要设置相应的结构形式完成转换,实现自然的过渡。
上下层结构类型的转换、柱网和轴线的调整、结构轴线位置与转换结构形式的同时调整为转换层的三种主要转换类型,第一种在上部为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中应用较多,能够使上部剪力墙变为下部框架,为建筑内部自由空间的预留奠定坚实基础;第二种无需对转换层的上下结构形式做过多调整,施工人员可以按照转换层对下层柱距进行调整,产生较大柱网,其在下层为外框筒的建筑中应用较多,能够使入口变得更大;第三种需要根据转换层轴线将上部剪力墙结构进行错开,产生一种不对齐的上下结构。
谈谈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

谈谈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现代建筑有占地面积小,功能多,入住率大,商住通用等要求,而这些要求的提出,使现代建筑不得不向高、繁、施工难度大的方向发展。
转换结构构件变得必不可少,转换层作为建筑物中不同结构形式相连的关节点,既是下部结构的封顶,又是上部结构的基础,是现代建筑中实现垂直转换的主要形式。
转换层结构形式有:梁式、桁架式、搭接柱转换层、空腹桁架式、箱形、板式、墙式、合柱式、拱式或以上两种及以上相结合的形式等等。
而梁式转换层应用范围广,施工设计简单,受力明确,是层间转换中使用最多的转换结构层。
1、梁式转换层优势和劣势分析1.1 梁式转换层优势相对于箱形和板式转换,梁式转换层耗费的混凝土量要小,同时可适当减小对下层构件承载力;相对于空腹桁架式、拱式或多种转换层结构复合的形式来讲,梁式转换层的设计和施工要相对简单和便捷;就抗震性能而言,由于转换层所处的层数影响较大,因此假定处于同一高度的转换层,梁式转换层因剪力墙一般不是落地的,容易造成强梁柱弱而影响竖向刚度,容易形成柱子受压受震先断裂的情况,除了这一点,梁式转换层其他方面的抗震性能还是较好的。
1.2 梁式转换层的劣势和其他众多类型的转换层结构类似,梁式转换层也使该层竖向刚度和水平刚度与其他层次造成不同,这也是现代楼层结构布置的必须性导致的,它会引起这一层异于其他楼层而造成刚度的差异,影响整栋建筑的稳定性。
如一栋下层为餐饮、娱乐、超市,中层办公、上层商住的高层建筑,它要求使建筑下部墙少柱网大,上部墙多,这就使下部受力很大,上部受力相对较小,对应到传统(常规)建筑施工中的柱网和墙应当是下部墙多,柱网密而上部逐渐减少,这样就使施工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与常规结构布置的差异和矛盾。
同时在梁式转换层结构中,部分剪力墙不能落地,只能通过它下面的转换梁来支撑,所以在设计时为了达到整栋建筑各楼层刚度差异最小化,就势必将转换梁设计得较为粗大,而下部的框支柱的刚度和强度会比梁本身小得多,造成其竖向刚度的弱势。
对梁式钢筋混凝土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的探讨

2 施 工方 案 的选 择
22 1钢 筋 加 工 如钢 筋 的连 接 采 用 搭 接 连 接 , 梁 柱 交 叉 的 核 心 区钢 筋 交 叉 很 密 , 混 凝 土 无 法 下 落 , 因此 对 于 中2 以下 钢 筋 连 接 采 用 对 焊 连 接 ,对 于 c2 及 2 l2
2 22 现场 安 装
大,楼层较 高,施工过程 中的支撑稳定最为 关键 ,经过对钢 管排 架支撑 与钢桁 架两种 支撑方案 的综合分析 、 比,钢排架支撑 无论从 工期还是从 对 费用上均明显优于钢桁架支撑 ,故最终选用钢排架支撑方 案。 经过对转换
梁 及 其 支 撑 系 统 的初 步 计 算 , 如 图 1 所 示 , 支 撑 体 系 采 用 4 X3 5 钢 8
对梁式钢筋混凝土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 的探讨
孙 永超… 王征荣 【 2 ] 河 北建 设集 团有 限公 司
摘 要 : 文作者结合工程实例 介绍了某工程 中梁 式混凝土转换层 结构施工的具 本
体 方 法 , 针 对 施 工 中脚 手 架 模 板体 系 的 刚 度 要 求 高 、 度 要 求 大 、 凝 土 下 料 难 、 并 强 混 振
20 m 、0 0 mX20 m , 最 大 跨 度 为 1m 连 续 跨 长 为 3 m ( 跨 ) 0 0 m 10 m 0 0 m O, 31 五 , 在 第三 层 顶 与 楼 盖 连 成 一 体 。混 凝 土 强 度设 计 等 级 为 0 0 4 。该 建 筑 梁 式转
图 1钢 管 支 撑 架 示 意 图
其以上 的钢筋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 。
() 筋 端 加 工 螺 纹 前 , 不 得 有 弯 曲 现象 ,且 端 面 要 求 平 整 1钢 () 断钢 筋 应 用 砂 轮 锯 片 , 不 允 许 用气 割或 冲剪 。 2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 类号 :U 5 . T 7 52
() 2 由于转换层 为 厚大 梁 , 施工 荷 载 大 , 为确 保
1 前 言
随着 土地资 源的 日益紧张 和工程建 设规模 的不 断扩 大 , 大跨度 、 大空 间 、 多功能 、 综合性 高层 建筑 日
支撑 体系 的安全 , 模板支 撑体 系采用 了 P M 计 算 KP 软 件进行验算 , 并且转换 层 以下 每层均设 置 了支 撑 , 荷 载 由下 部楼层 同时分 担 , 效 的保 证 了转换 层 结 有 构 自重核 施工荷载 的可靠传递 。
() 3 转换层梁底 部钢筋 为三排 , 且锚 固长 度最 并
陈 文 军
( 兰州 二建 集 团建 鑫 工 程 有 限 公 司 , 肃 兰 州 70 0 ) 甘 30 0
摘
要 :梁 式转换层现 浇楼盖 施工技 术” “ 通过 工程应 用 , 解决 了多项施 工技 术难 题 , 满足 了设 计要
求和施 工规 范规 定 , 高了工程质 量 , 提 降低 了工程成本 , 快 了施 工速度 , 加 用户满 意。
框 支剪 力墙 结 构 中梁 式 转换 层 现 浇楼 盖结 构 的 施
工
次性支模 、 梁板柱 同标 号 混凝 土 一次 浇 筑 的施工 方
案, 有效 解决 了传 统施 工 方 法 中存在 的 工种 之 间无
2 特 点
() 1 通过 梁式转 换层进行 结构转 换 , 既实现 了上
法穿插 的矛盾 ; 为解 决钢 筋密 、 混凝 土难 以浇捣 的现 实 困难 , 事先在柱侧 面 留置浇捣 口, 梁等钢 筋密集处
挠度小 于 6 0 0 10与 1 mm, 0 ./5 0 满足要求 !
( ) 底支 撑纵 向水 平杆计算 。 3梁 纵 向支撑钢 管按照集 中荷载作用 下的连续 梁计 算 。集 中荷载 P取横 向支 撑钢管传递力 。
4 8 - 1 1 .  ̄ 1 6 q 1 6 ̄ 1 . k 41 q 6 41  ̄ 41 q 41 N 6
提高 了混凝 土的成型质 量 。 () 4 转换 梁为厚大梁 , 该部 分砼浇筑按 照大体 积
() 2采用 安全 可靠 、 经济合理 的模板 系统 和支撑
体系, 解决 了梁式 转换层水 平构件 跨度大 、 结构 自重 和施 工荷 载大等方 面 的突 出 问题 , 证 了荷 载 的有 保 效传 递 , 高了构 件 的成 型质量 。 提
4 效 益 分 析
,
( ) 次支模方式 有利 于工种之 间的穿插进行 , 1一 ( ) 用一次 性支 模 方案 和 混凝 土 一次 浇筑 方 2采
3 工艺 原 理
() I 工艺流 程 。
有 利 于材 料的统筹 利用 , 约 了工期 2 。 节 O天 案, 解决 了工种之 间的互相 配合及 相互影 响的问题 ,
维普资讯
18 7
甘
肃
科
技
第 2 卷 3
进、 科学组 织和技 术攻关 , 克服 了厚大梁 施工 中存在 的技术难题 , 顺利 的完成 了转 换层 施工 , 受到 了相关 单 位的高 度评价 。
度小 于 2 5 / 满足 要 求 ! 撑 水 平 杆 的最 大 0 N mm , 支
砼 浇筑要求进行 砼 内部 水 化 热 的计算 及 采取 测温 、 保温、 浇水养 护的方法 , 确保转换 梁 的砼 不裂缝 。
( ) 好 混 凝 土 配 合 比设 计 , 理 安 排 浇 捣 顺 3做 合
序, 加强混 凝土 养护 , 效地控制 了混凝 土 的内外温 有 差, 防止 了裂缝 , 保证 了强度 。
事先用 将钢筋拨 开待混凝 土浇筑 至钢筋下 部时再将
下楼层 刚度 变化不 大 、 防止 突变之 目的 , 又满足 了支 撑 自身及 上部楼层 荷载 。确保使用 功能 的需要 。
钢筋 复位 , 并且采 用小直 径振动棒 、 附着式 振捣器分 别进行模 板 内外 振捣 , 而确保混 凝土 的密实程度 , 从
圆鳗匮圈豆堕
一 匿圃
医垂 垂 圈 一医 匮 蒌 垂薹 圈堑耍 壁亟圜
一
堕 一 圜 一
大大提高 了劳动效 率 , 约 了劳动 力的消耗 , 节 降低 了
人 工 费支 出 5万元 。
() 3 由于工程 施 工 中组 织合 理 , 管理 改进 有效 ,
转换 层 以下 各楼层 梁下用 支撑顶 紧
渐增 多 , 采用转 换层 进行 结 构 转换 是 目前 许 多 工 程
热衷 采用 的结构 形 式 , 中梁 式转 换 层 则又 是 结 构 其 转 换的 主要形式 之一 。本文探 讨 的施 工工 法适用 于
长 为 2 4米 , . 下排 的锚 固钢 筋必须伸人 柱 中 , 柱核 梁 心区钢筋 较密 , 凝 土浇 筑 较 困难 。施 工时 采用 一 混
维普资讯
第2卷 3
第 1 期 1
甘肃科技
Ga s in e a d Te h o o y n u Sce c n c n l g
V .2 N D 1 3 .1 N o 2 07 口. 0
2 0 年 l 月 07 1
关 于梁 式 转换 层 现 浇楼 盖 结构 施 工技术 的探 讨
匦 圃 一匾 量 垂 亟 一医 垂 回 一 匾 圃
机 械使用 率提高 , 降低 了机 械 台班 费用 2万元 。 () 4 采用梁式 转换 层 为下 部 结构 提 供 了有 效 的
大空 间 , 且不影 响上部小开 间剪力 墙 的布 置 , 确保 了
结构 体 系 间 的工 作 用 。节 约 了资 源 。通 过 工 艺 改
5 应 用 实例
天庆丽 舍情 园 6 #楼 , 建筑 面 积 2 8 5 框 总 42 m , 支剪 力墙结 构 2 6层 , 总高度 9 . m; 0 1 四层 为转换层 , 转换层 梁 的最 大截面 尺寸为 1 0 mm×1 0 mm, 00 80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