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赢了美国专利官司.doc

合集下载

当正当维权沦为资本比拼

当正当维权沦为资本比拼

当正当维权沦为资本比拼摘要:本文从通领科技集团遭遇历时6年的跨国知识产权诉讼围剿谈起,讨论了在现有的环境体制下,中国民营出口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正当知识产权维权往往沦为资本比拼这一无奈现状,并分析了导致该现状的根本原因,最后,结合本人所阅读、观看的相关资料,认真思考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维权异化一.诉讼围剿之始末2007年,中国通领科技集团宣布其在与美国巨头莱伏顿公司的专利诉讼中胜诉。

这场胜利被国内媒体宣传为中美知识产权”第一案”;而美国媒体对此评价到”其重大的政治意义远远超出了商业价值。

”然而时隔3年,物是人非,通领科技的产品已被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颁布的有限排除令挡于美国市场之外,而07年的那场胜利,也被知识产权学者评价为”虽胜犹败”。

回顾通领科技2004年至2010年,这六年中所遭遇的跨国诉讼围剿和命运跌宕,不由得让笔者感叹,当民营企业遭遇海外贸易保护主义,当正当维权沦为资本比拼,我们只能袖手旁观吗?通领科技遭遇的诉讼围剿始于2004年,莱伏顿公司以侵犯其知识产权专利为由,将通领科技告上了美国联邦法院,于是,一场知识产权博弈至此拉开序幕。

涉案产品--即通领公司的主打产品是接地故障漏电保护装置(gfci)。

经过3年的诉讼,通领科技终于打赢了这场官司,也就有了本文一开始所提到的中美知识产权”第一案”的荣誉称号。

然而这场诉讼总共花费高达500万美金,对于一个刚起步的民营企业而言,可谓元气大伤。

同时,仅仅在案件结束后的36天,该行业的另一巨头美国帕西·西姆公司也以专利侵权为由,将通领集团再次推上被告席,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通领科技的产品进行337调查。

2009年3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下达有限排除令,通领科技生产的涉案侵权产品永远不得进入美国市场。

故事至此,还没有结束。

在与帕西·西姆公司周旋的同时,通领科技发现帕西·西姆公司在中国代工的部分产品也侵犯了自己在中国的专利权,故2008年7月,通领科技在深圳将帕西·西姆公司告上了法庭,通领利用其专利在中国海关总署申请保护,并支付了160万人民币的担保金,申请扣押涉嫌侵权产品。

17年前,他这样打赢了美国反倾销官司

17年前,他这样打赢了美国反倾销官司

17年前,他这样打赢了美国反倾销官司1987年春节,福建省福清县,过年热闹的喜庆过后,空气中带着几分萧索和寒冷。

县委书记亲自登门,到一个农民家里拜年,这在当地可是件稀罕事。

书记来只有一个目的:希望他能救救县里濒临倒闭的水表玻璃厂。

农民的名字叫曹德旺,他向书记表示:别说水表厂了,我要办个新厂。

书记痛快地答应了,3个多月以后,新厂揭牌。

同年年底,另一个当地官员找到曹德旺,想举办一个龙舟赛,希望曹德旺能赞助5万元,冠军奖杯就用他公司名称“福耀杯”,曹德旺爽快地答应了。

没想到,这个领导签完合同,转身又找了一个印尼华侨拉到60万赞助,福耀杯的冠名也没了,曹德旺到了现场发现,他只配颁发纪念奖杯,跟一二三等奖无缘。

当曹德旺走上颁奖台时,他接过礼仪小姐的奖杯,一扬手,把奖杯扔进了水库里,当着电视直播和现场观众大骂:“王浩你是个高级骗子!”全场惊呆。

从此以后,曹德旺“不好惹”的名声就传开了。

这个说一不二的“农民”,就是福耀玻璃的创始人、董事长。

在中国,做到行业内世界第一的公司,除了福耀玻璃,或许还有一些;但说起净利润比“第二名到倒数第一的利润加起来”还要多的公司,中国可能只此一家。

“在中国,每3辆汽车,有2辆都在用福耀玻璃;而在全世界,每4块汽车玻璃就有一块是福耀的。

”1福耀1.0:一根拐杖创了业一字之差亏千万1946年,曹德旺出生在上海,那时国共两党激战正酣,上海很多人都在寻找避风港,襁褓里的曹德旺随父母前往福建老家。

父亲曹河仁在上海的百货商场工作,是个股东,颇有些家产。

结果全家迁往福建途中,运输行李家当的货船在海上遭遇风暴,船沉了,父亲做生意积累的全部家产统统泡汤,曹家从此一贫如洗。

为了养活曹德旺6个兄妹,母亲当掉了所有的金银首饰,买了十几亩地用来耕种,全家人只能过着一天两餐、汤汤水水的日子。

母亲出身大户人家,从小她就教育孩子们: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出门要抬起头来微笑,不要说肚子饿,要有骨气!”而家里揭不开锅的时候,全家人只能吃凉茶充饥。

中国企业起诉美国政府机构首次获胜

中国企业起诉美国政府机构首次获胜

中国企业起诉美国政府机构首次获胜
佚名
【期刊名称】《华人世界》
【年(卷),期】2010(000)010
【摘要】9月15日,中国通领科技集团董事长陈伍胜在北京宣布,该公司依法诉讼美国联邦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取得完胜。

这是中国企业首次诉讼美国政府机构获得完胜,也是第一起中国企业因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状告美国政府机构获得胜诉的案件。

该案对我国企业在如何应对以知识产权为代表的新的国际贸易壁垒方面具有示范意义。

【总页数】1页(P14-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23
【相关文献】
1.中国在世贸起诉美国禽肉限制措施案获胜 [J], 翁阳
2.中国企业首次主动应诉美国“337调查”并获胜 [J], 无
3.中国起诉美国禽肉限制措施案获胜 [J],
4.中国企业通过司法程序挑战美国政府的成功案例中国家具企业在美诉美国商务部获胜——评瑞峰家具诉美国政府案 [J], 马克·帕多; 余盛兴
5.中国企业首次告倒美国政府机构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夷制夷”中国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完胜第一案

“以夷制夷”中国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完胜第一案

“以夷制夷”中国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完胜第一案作者:张君来源:《中国经贸》2011年第09期中国人世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向“创造企业”转型。

加之,随着融入全球化的深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在不断地加快,这就使得中国企业遭遇知识产权诉讼的机率和压力也在不断地增加。

在人世之前,大部分的中国企业对于“什么是知识产权”这个概念还不太了解,就不用说有意识地去保护知识产权或用知识产权来保护自己了。

相反,美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已相当成熟。

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在美国市场上用美国的法律与美国企业打知识产权方面的官司,就更难上加难了。

美国企业的目的很简单——吓跑你或打跨你,一般的企业都在高额的诉讼费面前住脚。

然而,我国的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完胜第一案却以“五连胜”的方式取得了胜利,他的经验告诉我们,在面临挑战时不要怕,要有“勇气、信心和力量”。

勇气——企业的“人格”任何一个敢于直面挑战的企业都是勇者。

勇气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和希望,更是企业的“人格”。

浙江通领科技集团在2004年1月刚刚完成对原浙江东正电气有限公司的全资收购后,2004年4~6月,便接到了美国莱伏顿公司在3个州4个不同的地方对其4家美国经销商的4起专利侵权官司的诉讼,其来势汹汹的阵势给通领科技集团造成了很紧张的气氛,通领科技集团召开了三天三夜的董事会,最终也没有讨论出更好的方案来。

2004年7月,莱伏顿(Leviton)公司总部发来和解谈判的邀请函。

2004年9月,通领科技集团作为第二被告介入莱伏顿在新墨西哥州的专利诉讼案,并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经销商会议,承诺承担全部诉讼费用,但经销商必须销售产品。

2004年11月,通领科技集团董事长陈伍胜亲赴美国纽约莱伏顿公司总部谈判。

谈判桌上陈伍胜说“Leviton公司是个百年优秀企业,我很敬佩。

我们东正公司没有侵犯任何人专利权,我们也非常尊重Leviton公司的知识产权,同时我们也希望Leviton公司尊重我们东正公司的知识产权,我们的两个知识产权是完全不相干的。

中国民企海外维权五连胜

中国民企海外维权五连胜

中国民企海外维权五连胜作者:陈锋李立来源:《中国市场》2011年第08期这是一个通向全球化的温州传奇;这是第一家到美国建立工业园区的中国民营企业;这是决心打破外围专利垄断进军LED光电产业的科技型企业。

通领集团海外维权“五连胜”,标志着中国民企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已从被动防御向主动进攻转变,成为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维权难得的榜样。

近期,美国新墨西哥州联邦地方法院一纸判决,判令美国莱伏顿公司必须在一周内,撤销其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通领集团提起的“337”调查。

至此,6年间,通领集团因手握过硬的专利技术,在美国已取得知识产权官司五连胜的战绩,彻底打破了美国竞争对手一统天下的垄断格局。

通领,何方神圣?也许,从通领科技集团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可以透视到温州经济的洪流以及全球化市场的奥秘。

掷5000万酿制绝活最近6年,每逢4月26日知识产权日,通领成了政府部门以及各方媒体关注追逐的焦点。

通领科技集团的董事长陈伍胜,打赢了多起海外维权的官司,打破了美国专利壁垒的神话。

2000年,陈伍胜调任上海正泰集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与专业人士的交流使陈伍胜的战略目光由国内转向国际,他决心打造一个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品牌。

2003年,陈伍胜在上海听美国人讲,美国政府正在强制推行GFCI(接地故障漏电保护装置),政府将它作为竣工住宅必验项目,还规定两年必须更换,因而形成一个年消耗30亿美元的市场。

这种安全装置技术含量高,2004年,GFCI在全世界只有5家企业生产,他们是美国的莱伏顿、库珀、帕西·西姆、哈博和中国乐清的东正。

2004年初,陈伍胜收购了这家东正电气,并于2006年1月正式更名为通领科技集团。

老东正公司被收购时的固定资产残值只有147万元,而陈伍胜却斥资5000万元买下了它,创下当时乐清市无形资产收购案例之最。

陈伍胜把老东正早已萌生去意的专利发明人挽留下来,迅速组成专业技术队伍。

中国企业法律反制案例(3篇)

中国企业法律反制案例(3篇)

第1篇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不仅面临着技术挑战,还可能遭遇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纠纷。

本文将以华为与美国政府之间的知识产权诉讼为例,探讨中国企业如何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反制。

一、案例背景华为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深圳的世界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提供商。

自成立以来,华为一直致力于研发和创新,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的专利和知识产权。

然而,在2018年,华为却在美国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知识产权诉讼。

2018年5月,美国司法部指控华为侵犯美国公司的知识产权,并涉嫌违反美国对伊朗和朝鲜的制裁规定。

美国司法部指控华为利用其子公司Skycom和Torus进行非法交易,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制裁。

此外,华为还被指控在多个国家窃取商业机密,侵犯美国公司的专利权。

二、华为的反制措施面对美国政府的指控,华为并没有被动接受,而是采取了一系列法律反制措施。

1. 积极应诉:华为选择在美国法院进行应诉,而不是接受不公平的指控。

华为聘请了美国顶尖的律师团队,为案件进行辩护。

2. 强调合法经营:华为在法庭上强调,公司一直遵守国际法律法规,并未违反任何国家的法律。

华为还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证明其业务的合法性。

3. 揭露指控真相:华为通过法律途径揭露了美国政府指控的不实之处。

华为指出,美国政府的指控是基于错误的情报和偏见,目的是为了打压华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4. 寻求国际合作:华为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美国政府的指控。

华为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进行了沟通,寻求支持。

5.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华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了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

华为加大了研发投入,提高专利申请数量,并加强了对内部知识产权的管理。

三、案例结果经过长时间的审理,美国法院最终驳回了美国司法部对华为的大部分指控。

法院认为,美国政府的指控缺乏确凿证据,且部分指控违反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尽管如此,美国法院仍判决华为向Skycom支付了数百万美元的罚款,以解决Skycom在美国的非法交易问题。

中国企业境外专利维权第一案 朗科起诉美PNY公司.doc

中国企业境外专利维权第一案 朗科起诉美PNY公司.doc

中国企业境外专利维权第一案朗科起诉美PNY公司-日前,深圳市朗科科技有限公司在美国起诉PNY公司,控告其侵犯了朗科的USB闪存盘发明专利权,要求PNY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由此给朗科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美国闪存盘、闪存MP3及其它闪存移动数码产品市场增长十分迅猛,其市场规模早已经超过中国市场。

“PNY 是美国计算机存储零售市场主要企业之一,它在美国生产、销售的闪存盘严重侵犯了朗科公司的发明专利,给朗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朗科公司总裁邓国顺告诉记者,“在经过详细论证之后,我们于美国时间2月10日委托美国著名的摩根路易斯律师事务所,向德克萨斯州东区联邦法院递交诉状,控告PNY侵权。

”作为国内移动数码业领导厂商之一,朗科公司多年来致力于自主创新,截止目前累计申请了200多项发明专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7月,朗科公司在国内获得了专利授权,即“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的快闪电子是外存储方式及其装置”(专利号:ZL99 1 17225.6),此发明专利于2004年12月在美国获得授权(专利号:US6829672)。

朗科公司由此成为闪存盘、闪存MP3及其他闪存移动数码产品基础性专利的拥有者。

为了维护自主知识产权,2002年9月,朗科公司以该发明专利权受到侵犯为由,在国内起诉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富光辉电子有限公司侵犯专利权。

2004年6月1日,被告厂商华旗等公司在一审中败诉。

2004年8月13 日,朗科公司起诉索尼公司侵犯其专利权。

据悉,此次朗科公司在美国本土起诉PNY侵权是中国企业境外IT发明专利维权第一案,在当前国内大力倡导“自主创新”的情况下,此举具有十分典型的示范效应和现实意义。

中国企业境外专利维权第一案朗科起诉美PNY公司如果朗科在美国胜诉,PNY将面临严厉的惩罚,而朗科将有可能得到USB闪存领域迄今为止最高的专利侵权赔偿。

有专家认为,朗科之举表明中国企业正在尝试以全新的姿态参与国际化竞争,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也必须在全球得到尊重一直在世界闪存盘领域领跑的我国深圳朗科科技有限公司今天在京宣布,美国时间2006年2月10日,朗科公司已向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联邦法院递交诉状,控告美国PNY公司侵犯了其专利号为US6829672的美国专利。

通领集团在美知识产权胜诉案

通领集团在美知识产权胜诉案

通领集团在美知识产权胜诉案1.1案件发展回顾通领集团是我国漏电保护行业出口美国市场的领军企业。

2004年,通领集团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受到青睐,遭到包括莱伏顿公司以及帕西·西姆公司在内的美国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强烈抵制,随即引发了一系列以知识产权侵权为由的专利官司。

面对美国企业恶意诉讼的车轮大战,通领集团董事长陈伍胜毫不退缩,缜密决策,积极应诉,并连续获胜。

⏹美国电器巨头、世界500强企业莱伏顿公司先后于2004年和2005年,以侵犯其558、766专利为由,分别起诉通领集团及其美国经销商侵犯其专利权。

⏹历时3年较量,2007年7月10日,美国新墨西哥州联邦分区法院下达判决书,判定通领集团制造销往美国的GFCI产品,不侵犯莱伏顿公司558和766美国专利。

⏹面对无法胜诉,莱伏顿公司提出和解要求。

2007年11月,双方在新墨西哥州联邦法院签署和解协议。

⏹2007年8月16日,美国的另一个竞争对手帕西·西姆公司以专利侵权为由,将包括通领集团在内的4家中国企业诉至ITC,要求对来自中国的GFCI产品进行“337”调查,同时还向美国纽约联邦北部分区法院提起了专利侵权诉讼。

⏹2009年3月30日,ITC裁定通领集团等涉案的中国企业侵犯帕西·西姆公司的340、398专利,并向美国海关下达了有限禁止令,禁止通领集团等中国制造商生产的涉案GFCI产品进口美国。

⏹2009年9月17日,通领集团向美国联邦巡回法院起诉ITC,要求撤销ITC指控通领GFCI产品侵权作出的错误裁决。

⏹2010年8月27日,美国联邦巡回法院作出判决,认定通领集团产品不侵权,撤销了ITC指控通领集团侵权的错误裁决,并要求ITC解除对通领集团产品的海关有限禁止令。

⏹2010年9月3日,老对手莱伏顿公司又向ITC提出申诉,要求对通领集团等多家中国企业实施“337”调查。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0月5日正式立案。

⏹10月28日,通领集团向美国新墨西哥州联邦地方法院起诉莱伏顿,理由是莱伏顿违反双方于2007年11月签订的和解协议,并要求赔偿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赢了美国专利官司-
这几天,浙江通领科技集团(以下简称通领科技)董事长陈伍胜显得格外兴奋。

与美国电器业巨头莱伏顿公司的一场艰难的专利纠纷,经过700多个日日夜夜的漫长等待,通领科技终于获得确保胜诉的“马克曼命令”。

这是中美企业知识产权纠纷中,中国企业拿到的第一份“马克曼命令”。

两年多来,为打赢这场由美方挑起的中美知识产权官司,通领科技仅诉讼费就花了200多万美元。

“这个代价不小,但很值!到20日,我们已经把马克曼命令发给所有美国客户。

案子胜券在握,我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陈伍胜如释重负。

中国“黑马”挑战行业霸主
通领科技专利产品冲破技术封锁与垄断,迅速打入美国市场,但是遭到莱伏顿公司的专利“伏击”
通领科技与美国莱伏顿公司的知识产权纠纷始于2004年。

那时的通领科技创办才3年。

作为浙江省的一家民营企业,
通领科技拥有数十项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国专利,是全球生产GFCI(接地故障漏电保护插座)产品的5家企业之一。

GFCI产品在美国有每年3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

通领科技的产品刚刚进入美国,就被同行业巨头莱伏顿公司指控侵犯其专利权。

经过美国法庭复议,通领科技获准进入美国市场,此后便如同一匹黑马,迅速扩大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当年该公司出口将近2000万美元。

莱伏顿公司开始发难了。

从2004年4月起,莱伏顿公司利用一项GFCI母专利,陆续对通领科技在美国的4家重要客户发起专利侵权诉讼。

2005年3月,莱伏顿公司又用上述母专利中的一项子专利起诉通领科技的另一家美国客户。

莱伏顿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有百年历史,在39年中打了38场官司,全部迫使对手选择和解。

这次,莱伏顿公司的策略再次应验,通领科技的客户纷纷订货延期、停购甚至退货。

通领科技的产品全部出口美国,如果不直接应诉,其后果可想而知。

2004年10月,陈伍胜主动要求以制造商身份加入诉讼案。

为保护美国营销渠道,通领科技主动为全部被告承担诉讼
费用和侵权担保。

不惜代价敢于“亮剑”
美国法院下达了对案件结果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马克曼命令”,确认通领科技的产品不存在侵权问题
早在通领科技进军美国市场前,为避免惹上官司,陈伍胜就将产品送到美国两家著名律师事务所进行侵权检索和分析,并取得了非侵权的法律评定文书。

美国4家企业生产的GFCI产品,均采用机电一体化的漏电保护技术,而通领科技采用的永磁式电磁机构原理的漏电保护技术,系全球独家自主发明的专利技术,在知识产权上与美国公司风马牛不相及。

“他们起诉经销商的目的就是要借刀杀人,一是想让通领四处应诉,因无力承受巨额的诉讼费而倒闭;二是让经销商知难而退,使通领失去市场。

”陈伍胜说。

2004年秋,莱伏顿曾提出和解方案,前提是通领科技要向他们支付专利费。

陈伍胜很清楚,只要答应了对方的要求,通领公司就可以免去诉讼之扰,但他们将永远在竞争中失去主动权。

通领科技拒绝了和解。

应诉后,公司在美国请了最好的律师,多次召集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召开研讨会和论坛,研讨应对方案,并呼吁政府和社会对企业维权予以关注。

通领科技的律师赴纽约对莱伏顿公司副总裁进行询问取证笔录时,“他却多次拒绝我方律师提出的法庭询问取证笔录,使官司一拖再拖”。

2006年5月23日,新墨西哥州联邦地方法院下达了对案件结果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马克曼命令,确认通领的产品不在莱伏顿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即不存在侵权问题。

从被告到原告
在美国获胜后,通领科技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针对莱伏顿公司在华设立的独资公司的专利侵权诉讼
“马克曼命令对整个案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在中美知识产权纠纷中,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拿到美国法院的马克曼命令。

这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骄傲。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魏衍亮博士说。

这场长达两年的海外诉讼,使通领科技一度陷入困境。

陈伍胜介绍说,2005年公司原计划出口交货值5000万美元,但实际只完成了一半;聘请首席律师费用为每小时560美元,目前每月费用约10万美元。

巨额的诉讼费压得陈伍胜喘不过气来,但他并不想改变决定:“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抗争,就意味着行业的技术制高点和知识产权永远受制于人,我们只能给人家做下端产业。


近日,通领科技已通知美国律师向法院提出不审即判的动议,这起旷日持久的中美知识产权纠纷大案,最终结果不久即见分晓。

“如果我们赢了,美国市场就是我们的!”陈伍胜乐观地说。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长文希凯认为,没有知识产权的产品一上市就很容易被别人仿制,这样是不可能获得长远发展的。

中国的企业要向通领学习,充分认识到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企业对知识产权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

陈伍胜等业内人士称,中国企业在进入国外市场时,一定
要进行专利检索,有备无患,才能有效应对专利诉讼。

国内企业在做强、做久、做响国际知名品牌的同时,还要精心维护自己的品牌,积极推进由被动防守向主动维权的根本转变。

陈伍胜说,就在不久前,他在美国发现了莱伏顿公司在华设立的独资公司生产的产品侵犯了通领科技的专利权,他已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专利侵权诉讼。

链接
马克曼命令,是审理专利侵权纠纷的美国法官解释专利权利要求、确定其保护范围的司法裁决。

它是独立的马克曼程序所产生的司法命令,对侵权判决的结果有决定性作用,是法官审理专利侵权案件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

在马克曼程序中败诉的当事人不能独立于侵权裁决而对这个司法命令提起上诉。

马克曼程序产生于美国判例法。

1996年4月23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就“马克曼和POSITEK公司诉Westview器械公司和ALTHON事业公司案”做出终审裁决,明确规定,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包括对权利要求中词汇的解释是法律问题,由法院管辖,而不是事实问题,不归陪审团管辖。

此后,专门用于解释专利权利要求的司法程序――马克曼程序逐渐在美国各联邦法院
盛行。

被告在马克曼程序中胜诉后,往往会要求法院不再开庭审理专利侵权问题,直接宣告被告不侵权,并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院一般会支持被告的动议,并做出对被告有利的不审即判裁决。

人民日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