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含答案
2016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 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1 2 3 4 5框号选项A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水无机盐B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C 物质跨膜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易化)扩散D 有丝分裂分裂期分裂间期染色单体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A. 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B. 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C. 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 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椰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2. 葡萄糖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 TP的过程A. 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 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 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 需要酶的催化3.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
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4.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
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5.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 的量。
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年级统一考试生物试卷2016.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5题每题1分,16~30题每题2分,共45分)1。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的系统边界是细胞壁B.高尔基体是合成并加工肽链的场所C.乳酸菌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D.主动运输时载体蛋白空间结构会改变2。
据下图判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ATP的过程所需的酶与酶1不同B.乙中不含高能磷酸键,是R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C.丙物质为腺苷,丁可用于某些脂质的合成D.ATP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需要经过图示的整个过程3.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不一定是失去活性的细胞C.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D.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4。
以下4支试管置于适合的温度且黑暗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后能产生ATP的是5。
为探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某兴趣小组将西红柿植株置于密闭装置中进行了相关实验。
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温度(℃)实验光照强度占自然光照强度的百分比(%)开始时的CO2浓度(%)12h后的CO2浓度(%)12500。
350。
368225200。
350.306325400。
350。
289425600.350.282525800.350.2806251000.350。
279根据上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的自变量是CO2浓度的变化,因变量是光照强度的变化B.通过表中实验结果可知该植株在实验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C.若将第6组植株突然移至第4组条件下,短时间内细胞中的C5将增加D.通过上述实验,可以确定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6.某种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其中甲乙为减数分裂(一个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一个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丙为有丝分裂。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第一次综合练习(一模)

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第一次综合练习(一模)理综生物试题1.下列一定没有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A.乙肝抗体与乙肝病毒之间B.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之间C.相邻的高等植物细胞之间D.甲状腺细胞与肌细胞之间2.植物叶表皮上气孔开闭与含叶绿体的保卫细胞的渗透压有关,保卫细胞吸水时气孔张开,失水时气孔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保卫细胞的叶绿体中的A TP 白天产生,只在夜间消耗B.保卫细胞失水和吸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均可进出细胞C.夏季中午气孔关闭,导致叶肉细胞停止同化CO2D.保卫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和全能性3.食物进入胃会刺激胃壁上的感受器,引起胰腺分泌多种消化酶;由胃进入小肠的食物和盐酸会刺激小肠分泌促胰液素,也能引起胰腺的分泌。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胰腺细胞分泌消化酶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可不通过神经中枢直接到达胰腺C.小肠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胰腺细胞D.上述调节机制既保证胰腺及时分泌又可减少物质能量的浪费4.北美奇瓦瓦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均以植物种子为食,啮齿动物喜食大粒植物的种子,蚂蚁喜食小粒植物的种子。
1974—1977 年间连续研究两种动物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
分析研究结果,不合理的是A.啮齿动物和蚂蚁间存在竞争关系B.大粒植物与小粒植物间存在竞争关系C.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竞争影响蚂蚁种群数量D.移除啮齿动物后蚂蚁种群数量呈S 型增长5.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泡菜制作的过程中,乳酸菌能在缺氧条件下产生乳酸B.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理,可估测某作物新品种的细胞液浓度C.调查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应在患者家系中多调查几代,以减少误差D.常取大蒜幼苗根尖做临时装片,用碱性染料染色可观察染色体分布和数目29.(17 分)苜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的牧草。
苜蓿的秋眠性(寒冷条件下,某些品种会通过休眠来降低代谢强度,减缓生长速率,以度过逆境。
2016北京高考(生物)清晰版

2016年高考卷生物试题1.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需要酶的催化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4.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5.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 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A.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B.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C.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D.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29.〔16分〕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为了寻找治疗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刺激机体产生性免疫反应.〔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GP抗体的水平.据图1,应选取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1 / 5图1 图2〔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分别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据图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4〕EV-GP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与EV-GP 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3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图3①请将图3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下表ⅰ、ⅱ、ⅲ、ⅳ处〔填"A〞或"B〞或"无关抗体〞〕,完成实验方案〔一种即可〕.②若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1、2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5〕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证实了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你为治疗EV病提供两种思路:.30.〔18分〕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1〕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性状,可通过交判断该性状是否可以遗传.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性突变基因,根据子代,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2 / 5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结合后,酶T的活性,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调节乙烯响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3〕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填"有〞或"无〞〕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1# 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1的表现型与野生型相同.请结合上图从分子水平解释F1出现这种表现型的原因:.〔4〕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个体〔2#〕仅丧失了与乙烯结合的功能.请判断在有乙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结合乙烯作用途径陈述理由:.〔5〕番茄中也存在与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R蛋白发生了与2#相同的突变,则这种植株的果实成熟期会.31.〔16分〕嫁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已使用的一项农业生产技术,目前也用于植物体内物质转运的基础研究.研究者将具有正常叶形的番茄〔X〕作为接穗,嫁接到叶形呈鼠耳形的番茄〔M〕砧木上,结果见图1.〔1〕上述嫁接体能够成活,是因为嫁接部位的细胞在恢复分裂、形成组织后,经形成上下连通的输导组织.〔2〕研究者对X和M植株的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见图2.由图可知,M植株的P基因发生了类似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变异,部分P基因片段与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L3 / 5基因〔P-L〕.以P-L为模板可转录出,在上翻译出蛋白质,M植株鼠耳叶形的出现可能与此有关.〔3〕嫁接体正常叶形的接穗上长出了鼠耳形的新叶.为探明其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相关检测,结果见下表.①检测P-L mRNA需要先提取总RNA,再以mRNA为模板出cDNA,然后用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②检测P-L DNA需要提取基因组DNA,然后用PCR技术对图2中〔选填序号〕位点之间的片段扩增.a.Ⅰ~Ⅱb.Ⅱ~Ⅲc.Ⅱ~Ⅳd.Ⅲ~Ⅳ〔4〕综合上述实验,可以推测嫁接体中P-L基因的mRNA.1.D2.D3.A4.B5.C29.〔16分〕〔1〕抗原特异〔2〕甲〔3〕Ⅲ和Ⅴ〔4〕①方案一:ⅰ B,ⅱ A,ⅲ无关抗体,ⅳ A方案二:ⅰ A,ⅱ B,ⅲ无关抗体,ⅳ B②与对照组1基本相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2〔5〕思路一:单独或共同使用A、B进行治疗思路二:利用单抗制成靶向药物思路三:针对EV-GP与抗体结合位点的结构研制新型药物〔答出两种思路即可〕30.〔18分〕〔1〕自显表现型的分离比〔2〕R蛋白被抑制〔3〕有杂合子有野生型基因,可产生有活性的酶T,最终阻断乙烯作用途径〔4〕2#与野生型杂交,F1中突变基因表达的R蛋白不能与乙烯结合,导致酶T持续有活性,阻断乙烯作用途径,表现为无乙烯生理反应,其表现型与2#一致,因此突变基因为显性〔5〕推迟4 / 531.〔16分〕〔1〕愈伤细胞分化〔2〕重复mRNA 核糖体〔3〕①反转录②c〔4〕从砧木被运输到接穗新生叶中,发挥作用,影响新生叶的形态5 / 5。
朝阳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及答案i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生物测试1.下列各项与直接培养微生物无关的是A.制作果醋需将环境温度保持在30~35℃B.将土壤稀释液涂布于选择培养基上培养C.将样品显色液与标准显色液比较,测定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D.制作腐乳时,需先将豆腐在适宜温度、湿度条件下放置5天2.下图为部分蛋白质的合成与转运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不能说明的是A.分泌蛋白和胞内蛋白的合成场所在细胞中的分布有差别B.构成线粒体的部分物质的合成受细胞核控制w W w .X k b 1.c O mC.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既参与细胞内也参与细胞外蛋白的加工D.①和②部位的核糖体的结构不相同3.尿崩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抗利尿激素(九肽激素)的产生或作用异常,使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产生障碍。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减小B.尿崩症患者常表现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是由于其尿液渗透压较大C.若尿崩症因肾小管对该激素的反应障碍导致,则血浆中该激素的含量可为正常值D.若尿崩症由该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量的减少导致,则可以通过口服该激素来治疗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突变能改变核苷酸序列,不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B.进化过程中,隔离的实质是种群间的基因不能自由交流C.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没有离子的进出D.T细胞受损可能导致各种免疫功能的丧失5.下图是分别以紫色洋葱的鳞片叶、根尖细胞和正常叶为材料进行实验得到的现象或结果,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细胞正处于图1所示状态,则B处溶液浓度一定小于A处B.图2中,与C相比,D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C.若秋天做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可能只分离到色素带1和2D.能发生图1生理现象的洋葱细胞一般不能发生图2所示现象6.关于实现下列物品用途的主要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新|课|标| 第|一| 网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共180分)29.(16分)在夏季的晴天某科研小组对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和其二者的杂交后代(杂种沙棘)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其结果如下图所示。
2016北京各城区生物一模试题

东城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理科综合生物试题2016.41.乳酸菌和酵母菌都A.有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染色体B.能进行ATP和ADP的相互转化C.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D.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2.下图是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的桑树与大豆间作(两种隔行种植)和大豆单作(单独种植)时大豆的光合速率。
假设间作与单作农作物间的株距、行距均相同。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单作相比,间作时大豆植株的呼吸强度没有受到影响B.光照强度为a时,影响大豆植株间作和单作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均为CO2 浓度C.光照强度为b时,大豆植株单作固定CO2 的速率为D.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3.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基因的空间结构改变B.DNA聚合酶的催化C.消耗四种核糖核苷酸D.识别并转运氨基酸tRNA4.某地区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在每年的八九月份会发生由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引起的局部病虫灾害,导致桐花树的枝叶大面积泛黄枯死。
人们一般通过喷施农药杀死小卷蛾,科研人员发现螟黄赤眼蜂能寄生在小卷蛾体内,也可用来防治小卷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桐花树大面积枯死,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B.可用黑光灯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小卷蛾的种群密度C.喷施农药使小卷蛾产生抗药性突变,种群抗药基因频率增加D.利用螟黄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5.通过下列生物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在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加入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B.在接种酵母菌的新鲜葡萄汁中通入无菌空气制作果酒C.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和反应物分别保温后再混合D.鉴定DNA时向DNA溶液中加入二苯胺摇匀后观察溶液颜色变化29.(20分)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传染病。
接种乙脑疫苗是防治乙脑的重要措施之一。
科研人员对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在机体内的免疫应答机制进行了研究。
2016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6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6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籽粒黄色对白色为显性。
若有一粒黄色玉米,判断其基因型简便的方案是A .用显微镜观察该玉米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看其上是否携带等位基因B .种下玉米后让其做母本与白色玉米植株杂交,观察果穗上的籽粒颜色C .种下玉米后让其做亲本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观察果穗上的籽粒颜色D .种下玉米后让其做亲本进行自花受粉,观察果穗上的籽粒颜色2、科学家在河南华溪蟹中找到了金属硫蛋白基因,并以农杆菌的质粒为载体,采用转基因方法培育出了汞吸收能力极强的转基因烟草。
下列有关该烟草培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硫蛋白基因需插入到质粒的T-DNA 上,才能转移到受体细胞中 B .为培育出转基因烟草植株,应选择的受体细胞一定是烟草的受精卵 C .同种限制酶既可以切割目的基因又可以切割质粒,因此不具有专一性 D .转基因烟草与原烟草相比基因组成发生变化,导致两者出现生殖隔离试卷第2页,共15页3、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 .核酸分子多样性取决于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B .RNA 具有传递信息、催化反应、转运物质等功能C .双链DNA 分子的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 .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4、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 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B .滤纸条上色素带的宽窄可反映叶绿体中各色素含量的多少C .用健那绿染液对解离后的细胞染色可观察其线粒体分布D .以H 2O 2溶液作为底物可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5、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成熟T 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 淋巴细胞,48小时后测定Na +-K +-ATP 酶活性和SDH 总活性(SDH 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SDH 总活性由细胞数及每个细胞的SDH 酶活性共同决定),实验结果如下图。
2016年北京生物高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 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A. 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B. 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C. 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 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椰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学.科.网2. 葡萄糖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 TP的过程A. 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 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 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 需要酶的催化3.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
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4.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
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5.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 的量。
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
学.科.网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A.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B.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C.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D.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第II卷29.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
理科综合测试生物部分
2016.4.1
本试卷共15 页,共300 分。
考试时长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 分)
本部分共20 小题,每小题6 分,共1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号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一定没有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
A.乙肝抗体与乙肝病毒之间B.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之间
C.相邻的高等植物细胞之间D.甲状腺细胞与肌细胞之间
2.植物叶表皮上气孔开闭与含叶绿体的保卫细胞的渗透压有关,保卫细胞吸水时气孔张开,失水时气孔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保卫细胞的叶绿体中的ATP 白天产生,只在夜间消耗
B.保卫细胞失水和吸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均可进出细胞
C.夏季中午气孔关闭,导致叶肉细胞停止同化CO2
D.保卫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和全能性
3.食物进入胃会刺激胃壁上的感受器,引起胰腺分泌多种消化酶;由胃进入小肠的食物和盐酸会刺激小肠分泌促胰液素,也能引起胰腺的分泌。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胰腺细胞分泌消化酶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可不通过神经中枢直接到达胰腺
C.小肠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胰腺细胞
D.上述调节机制既保证胰腺及时分泌又可减少物质能量的浪费
4.北美奇瓦瓦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均以植物种子为食,啮齿动物喜食大粒植物的种子,蚂蚁喜食小粒植物的种子。
1974—1977 年间连续研究两种动物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
分析研究结果,不合理的是
A.啮齿动物和蚂蚁间存在竞争关系
B.大粒植物与小粒植物间存在竞争关系
C.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竞争影响蚂蚁种群数量
D.移除啮齿动物后蚂蚁种群数量呈S 型增长
5.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泡菜制作的过程中,乳酸菌能在缺氧条件下产生乳酸
B.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理,可估测某作物新品种的细胞液浓度
C.调查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应在患者家系中多调查几代,以减少误差
D.常取大蒜幼苗根尖做临时装片,用碱性染料染色可观察染色体分布和数目
29.(17 分)苜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的牧草。
苜蓿的秋眠性(寒冷条件下,某些品种会通过休眠来降低代谢强度,减缓生长速率,以度过
逆境。
)是决定其合理引种和选择栽培地的首要指标。
科研人员以苜蓿为实验材料进行
了如下实验。
⑴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种,从中分别选择相同数量的的苜蓿植株移植于花盆中。
实验设8h / d (小时/天)、12h / d 、16h / d 光照处理,每个处理重复6 组,共组,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处理35 天后测定相关指标。
⑵测定各组植株的株高,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数据可知,日照条件适宜苜蓿生长;野外生长时,短日照往往伴随
寒冷等不利条件,其中品种最可能存活下来。
⑶测定各组植株光敏色素(植物感受外界光照条件变化的受体)含量和不同激素的比值,结果如图1、图2 所示
①植物体中IAA和3 GA (赤霉素)主要作用是细胞伸长,ABA(脱落酸)主要作用是细胞分裂。
在一定范围内,图2 中两对激素的比值较大时会植物生长。
②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某些品种的苜蓿可以在短日照寒冷条件下生存的原因是,光照作为信号被光敏色素捕捉,使光敏色素含量,并影响了,进而使代谢强度。
⑷上述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研究,为苜蓿的合理引种与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30.(17 分)普通有毛黄瓜茎叶表面生有短刚毛,果实表面有的有瘤,有的无瘤,但均有刺;无毛突变体黄瓜的茎叶表面光滑,果实表面无瘤无刺。
研究者对无毛突变体进行了系列
研究。
用这两种黄瓜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
⑴已知黄瓜有毛与无毛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由实验结果分析,控制有毛性状的
基因为基因,据此判断1 F 与无毛亲本杂交,后代中有毛、无毛的性状比为。
⑵研究发现,茎叶有毛黄瓜的果实表面均有刺,茎叶无毛黄瓜的果实均无刺,推测基
因与性状的关系。
推测①:这两对性状由控制,但在表现出的性状不同。
推测②:这两对性状分别由位于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在F1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⑶研究者通过基因定位发现,控制普通黄瓜茎叶有毛和控制果实有刺的基因位于2 号
染色体同一位点,且在解剖镜下观察发现刚毛和果刺的内部构造一致,从而证实了
推测(①/②),这说明性状是的结果。
⑷据杂交实验结果分析,控制茎叶有无刚毛(相关基因用G 、g 表示)的基因与控制
果实是否有瘤(相关基因用T 、t 表示)基因的遗传符合定律,两亲本的
基因型分别为。
推测非等位基因存在着相互作用即基因会抑制
基因发挥作用。
⑸为证实⑷推测,研究者分别从P 、F1、F2的果实表皮细胞中提取核酸进行检测,过
程及结果如下图(条带代表有相应的扩增产物)。
比较(两组)的结果即可
为⑷的推测提供分子学证据。
31.(16 分)目前认为化疗通过多种途径介导细胞凋亡来杀死癌细胞。
顺铂是常用的化疗药物,但癌细胞易产生顺铂耐药;双氢青蒿素也具有抗癌作用。
为研究双氢青蒿素对顺铂
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
⑴癌细胞不受机体控制,能迅速生长和。
本实验选用患者的耐顺铂肺腺癌
细胞,在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培养液中除抗生素和一般营养物质外还应含有,此外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顺铂,目的是。
⑵将上述培养的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用二甲基亚砜溶解的双氢青蒿素处
理,对照组的处理应为,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
24 小时后均换为含1μg/ml
顺铂的细胞培养液,培养36 小时后收集细胞,观察并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如下。
分析以上结果说明。
研究中常用IC50 值表示细胞的耐药程度且二者呈正相关。
经检测,IC50值实验组为
1.30μg/ml ,对照组为5.8μg/ml 。
综合分析,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升高的原因可能有。
⑶为进一步揭示双氢青蒿素对顺铂耐药性影响的机制,研究者检测了肺腺癌细胞中与
凋亡有关的两种蛋白表达量的相对值,结果如下。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双氢青蒿素可能通过___________ Bcl --2基因表达和
_________Bax 基因表达,从而逆转顺铁耐药。
生物参考答案
1.A
2.B
3.D
4.D
5.C
29.
(1)状态良好、长势相同54
(2)16h/d 甲
(3)①促进抑制促进
②增加IAA 与ABA、GA3 与ABA 的比值降低
(4)光照时间对三个不同品种苜蓿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
30.
(1)显性1:1
(2)同一对等位基因黄瓜植株不同部位
一对同源染色体(这两对基因所在位点都)不发生交叉互换
(3)①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
(4)基因的自由组合GGtt 和ggTT g T
(5)2 和3 或者2 和4 或者6 和3 或者6 和4
31.
(1)无限增殖CO2 动物血清保持所培养的细胞均有顺铂耐药性
(2)等量的二甲基亚砜双氢青蒿素可以促进耐顺铂肺腺癌细胞的凋亡
双氢青蒿素直接诱导癌细胞凋亡或双氢青蒿素减弱了肺腺癌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而被顺铂诱导凋亡
(3)抑制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