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变化单元解读PPT课件 粤教版

合集下载

1.3 物质的变化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共21张PPT)

1.3 物质的变化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共21张PPT)


变化2 水
水气化 水凝固
状态变化

变化3
石蜡 石蜡融化成液体 形状、状态变化

变化4 玻璃
玻璃破碎
形状变化

变化5
食盐 食盐溶解加热后 又得到固体食盐
状态变化

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了变化。 特征: 没有生成新物质。
定义: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 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举例: 物质的三态间变化 形状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学习目标
1.什么是物理变化 2.什么是化学变化 3.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引入
观察这两个变化的相同点和 不同点?
阅读并观察P15-16页,5个变 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观察活动一
变化前
变化时
变化后
有无新物 质生成
变化1 火柴梗 火柴梗被折断
形状变化
1.3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
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三、两类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是否生成新物质
2.联系:二者常常同时发生
四、观察化学实验的方法
五、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反应前的现象
反应进行时的现象
反应后的现象
课本P19-20页1-6题
气态石蜡
石蜡
燃烧
化学变化
水和二氧化 碳
1、生活中的下列实例分别属于那种变化?为什么?(化学变化
打√)
A 玻璃破碎
√ B 牛奶变酸
C 铜器生锈

√ D 木柴燃烧
E 葡糖酿酒
√F 天然气燃烧

G 冰雪融化
√ H 燃放爆竹

粤教版九上化学 物质的变化 课件

粤教版九上化学  物质的变化 课件

视察活动
演示实验1-6、1-7
反应前 反应时 反应后 结论
火柴

火柴梗
明亮的火焰; 发光、发热 黑色固体
镁条
银白色、有 金属光泽的 固体
பைடு நூலகம்
剧烈燃烧,发 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粉末 并冒出大量的 白烟;放出大 量热
有新物质 生成
有新物质 生成
(三)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注意: 1、反应前的物质(反应物)写在左边; 2、生成的物质(生成物)写在右边; 3、用箭头连接,将反应条件写在箭头的上方 4、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不止一种时,用
气态 石蜡
冰雪融化
木头造成房子 葡萄酿酒
木炭燃烧
钢铁生锈
草莓腐烂
课堂练习
1、生活中的下列实例分别属于那种变化?为什么? A 玻璃破碎 B 牛奶变酸 C 铜器生锈 D 木柴燃烧 E 葡糖酿酒 F 天然气燃烧 G 冰雪融化 H 燃放爆竹 I 轮胎爆炸 J 山体滑坡 K 海水蒸发 L 光合作用
?爆炸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D) A.灯泡通电时发热发光 B.将冰块罩在烧杯中,烧杯壁有水珠 C.锅炉爆炸 D.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
3. 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 向氯化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有氢氧化镁沉淀生成
B. 盐酸与小苏打反应后有二氧化碳气体放出
玻璃 形状变化
食盐 状态变化
有无新 物质 生成
无 无



归纳与总结
(一)物理变化 1、概念:物质产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特征 :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变 化(气、液、固)或能量的转化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5《物质变化了》l粤教版(共26张PPT)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5《物质变化了》l粤教版(共26张PPT)

新知讲解
在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物质是变化着的
认识物质发生变化过程,可以帮助 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现象及其规律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25《物质变化 了》l 粤教版(共26张PPT)
新知讲解
仔细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描述蜡烛发生的变化 关键词
颜色、气味、发光、 形状、状态、放热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25《物质变化 了》l 粤教版(共26张PPT)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5.《2物5《质物变质化变了化》了l》l粤教粤版教(版 共(2共 6张26PP张T)PPT)
新知讲解
用纯牛奶写字可以隐形,看的时候 把纸放在水里就可以看到字了
用食用白醋写字,干后无痕迹,收信人 用红萝卜皮浸出液喷雾,可见红色字迹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5.《2物5《质物变质化变了化》了l》l粤教粤版教(版 共(2共 6张26PP张T)PPT)
新知讲解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5.《2物5《质物变质化变了化》了l》l粤教粤版教(版 共(2共 6张26PP张T)PPT)
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再现字迹呢?
准备两张一模一样的纸,将其中 一张用水浸湿,放在一块干净的 玻璃上(也可以在窗户上),稍 后把另一张纸放在湿纸上对齐, 用铅笔在干纸上写下你想写的, 等到湿纸干透后,再浸在水中, 字就可以显现。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5.《2物5《质物变质化变了化》了l》l粤教粤版教(版 共(2共 6张26PP张T)PPT)
名人故事
方志敏在狱中用米汤水给 鲁迅写密信,鲁迅就是用 喷洒碘酒的办法,才看到 了方志敏同志写下的《清 贫》和《可爱的中国》的 字迹。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5.《2物5《质物变质化变了化》了l》l粤教粤版教(版 共(2共 6张26PP张T)PPT)

粤教版科学《物质变化了》ppt教学课件1

粤教版科学《物质变化了》ppt教学课件1

粤教版科学《物质变化了》ppt教学课 件1

4、中国若不能创造出一种新哲学,则 民族再 兴只是 空谈” ,张岱 年这话 表明唯 有创造 新哲学 我们民 族才有 振兴的 希望

5 、开篇引用的两句民歌,颇具地域 风情和 民族特 色,既 暗示了 本文人 物之间 的关系 ,又营 造了浓 郁的抒 情氛围 。

6 、本文很少有直接抒发人物内心情 感的语 句,结 尾部分 描绘的 昏暗而 又不失 温暖的 静谧 场景,令人回味无穷。
பைடு நூலகம்

2、班组完工后,对产品的保护进行系 统管理 ,对班 组已完 成并形 成系统 功能的 产品, 经验收 后,即 组织人 力、物 力和相 应的技 术手段 进行产 品保护 ,直至 形成最 终产品 ,并指 派专人 看护直 至交付 业主使 用为止 。
3 、张岱年在哲学研究上取得的巨大 成就, 跟他学 生时代 对中外 哲学典 籍的深 入研究 、名师 的指导 、好学 深思的 品性有 关。
粤教版科学《物质变化了》ppt教学课 件1
身边的物质变化
烧制陶泥 摘菜 ……
烟花的绽放 铜器上的铜绿
蜡烛燃烧
小苏打和白 醋的混合
粤教版科学《物质变化了》ppt教学课 件1
粤教版科学《物质变化了》ppt教学课 件1 粤教版科学《物质变化了》ppt教学课 件1
粤教版科学《物质变化了》ppt教学课 件1
橡皮泥
橡皮泥
物质不改变

灰烬
物质改变
粤教版科学《物质变化了》ppt教学课 件1
粤教版科学《物质变化了》ppt教学课 件1
物质变化相同吗
纸→纸
构成物体的物质 没有发生改变
铁→铁锈
构成物体的物质 发生改变

粤科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课件16各种各样的物质变化 课件(共26张PPT)

粤科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课件16各种各样的物质变化 课件(共26张PPT)

21:43
硫酸铜和铁钉
‹#›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分类 区别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变化中会产生新的
状态的改变。
物质。
联系
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物质是变化的。
一定伴随着物理变 化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会发生变化,只是变化的 快慢不同,现象不同。
物质变化与我们有哪些联系呢?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只是形态上的变化,不 产生新的物质。如:热 胀冷缩、水的三态变化
产生新的物质。如:蜡 烛燃烧、金属生锈。
给物质变化分类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变化现象?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变化?
煎蛋
燃放烟花
给物质变化分类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变化现象?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变化?
给物质变化分类
21:43
‹#›
21:43
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物质的变化
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物质变化的类型
1.制成桌子、凳子等家 具。 2.利用木头造纸。 3.木头还可以做燃料。
木材加工成家具时只 改变了形态,没有产 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当木材作为燃料燃烧 时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客人来了,泡上一杯茶。 饮茶不仅可以解渴,为人 体补充水分,还是中国传 统文化。
……
给物质变化分类
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B A
C D
给物质变化分类
A
D
B
1 融化
物理变化
2 化学变化
C 3 化学变化
给物质变化分类
白糖加热后的变化
状态变化:
颗粒状—— 液体状——— 糊状———

物质的变化 课件(共26张PPT 内嵌视频) 2024-2025-科粤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

物质的变化 课件(共26张PPT 内嵌视频) 2024-2025-科粤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大家都来学化学
1.3 物质的变化
学习目标
1.能举例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导入新课 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
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这些变化的本 质是否相同?
冰雪融化 蜡烛燃烧 钢铁生锈 纸剪成窗花
讲授新知 1.物理变化
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观察时需要佩 戴防护眼镜!
燃烧前:镁条是 燃烧时:发出 白 光, 燃烧后:生成的是
银白 色的 固 体 并且 放 热
白 色粉末状的物质
实验:镁条燃烧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归纳总结
火柴梗燃烧后生成黑色的灰烬、水蒸气和二氧 化碳(后两者散发到空气中),它们是不同于火柴 梗的新物质。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释放 大量的热,并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它是一种不同 于镁的新物质。
2.纸张燃烧 化学变化 4.湿衣服晒干 物理变化 6.火炬燃烧 化学变化 8.石蜡熔化 物理变化 10.铁杵磨成针 物理变化 12.车胎爆炸 物理变化 14.鞭炮爆炸 化学变化 16.木已成舟 物理变化
课堂小结
物 质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 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1-8】水的三态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是:水的状态
变化
(填“变化”
或“未变化”), 没有 (填“有”或“没有”)生成新
物质。
【实验1-9】食盐溶解在水中,再加热蒸发掉水后又 得到食盐
观察到的现象是:食盐形态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归纳总结
在上述列举的变化过程中,有的物质只发 生形状的变化,有的物质的形状和状态都发生 了变化,但它们的本质没有变化,即没有生成 新物质。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PPT优质课件:物质的变化(共16张)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PPT优质课件:物质的变化(共16张)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PPT优质课件:物质 的变化 (共16 张)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PPT优质课件:物质 的变化 (共16 张)
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C
A、火药爆炸 C、矿石粉碎
B、煤的燃烧 D、钢铁生锈
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B
A、冰融化成水 B、钢铁生锈
C、钢锭轧成钢条 D、蜡烛熔化

6.你靠的完全是自觉、意志、风范。 你虽没 有什么 轰轰烈 烈的壮 举,却 在贫病 交加之 际宁可 饿死也 不领美 援面粉 ,成了 承载一 个民族 的气节 、尊严 和大义 的人。 也许有 人不屑 ,也确 实有人 不屑, 但这反 而衬托 出你的 崇高, 因为那 些不屑 者不是 同类
随堂练习
1.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C
A.食盐易溶于水
B.水在4℃时密度最大(1.0 g/cm3)
C.蜡烛在空气中能燃烧
D.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PPT优质课件:物质 的变化 (共16 张)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PPT优质课件:物质 的变化 (共16 张)
2.下列关于镁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D )
质 量 守 恒 定 律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PPT优质课件:物质 的变化 (共16 张)
化学变化--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影响因素
外因
内因
浓度 温度
接触面积…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PPT优质课件:物质 的变化 (共16 张)

分子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25. 物质变化了 粤教版 (共11张PPT)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25. 物质变化了   粤教版 (共11张PPT)
理好实验材料和桌面。
说一说
我们的发现
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 改变了物质的形状、状态、体积等,没 有产生新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 物理变化。
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新物质叫化 学变化。物质的化学变化往往伴随一些 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 淀物等。
我平生从来没有做出过 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 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严 格试验的结果。
——爱迪生
让物质发生变化 记录表
物质名称
铁丝
使用的方法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是否产生了 新物质
橡皮泥
蜡烛
另外提供:烧杯、水、镊子、火柴
实验要求
• 试试用不同的方法使物质发生变化。 • 把变化的情况记录在实验记录表里。 • 实验中要合理分工,合理使用各种实
验材料,注意安全! • 实验时间为十分钟,实验结束后,整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 察到的实际存在的物体叫 罐被捏扁, 它们只是在形状、体积、状态 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 新物质。
雪糕融化、易拉罐被捏扁,它们只 是在形状、体积、状态等方面发生了变 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铁钉生锈,火柴燃烧,物质本身也 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看待又一个实验设计?
• 科学实验的设计、实验、记录、分析,不 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重复不断地进行 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这种习惯,才能培养科 学的实证思想; • 研究影响铁生锈的速度原因,对生产生活 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科学与 生活的有机结合,培养学以致用的思想。
8《化学变化和我们》
• 本课课题完整的表述应该为“物质变化与我们的 生活” 。 • 本课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整理本单元的主要内 容,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制作饮料。 • 本课在学生学习前面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和 总结,对物质变化的形式、物质变化的区别有一 个总体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变化、物质变 化的概念。同时希望学生了解物质变化与人类的 生产生活的关系,促进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本课的重点应该是什么?
• 会变味的米饭 • 当口腔中的米饭出现甜味的时候,它变成 了什么物质? • 米饭、淀粉和碘酒 • 蓝色物质是一种新物质。至于是什么新物 质,教科书没有要求学生掌握。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 本课有三部分,分别是“观察小苏打和白 醋,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产生了 什么气体”。 • 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复 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 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用字母表示: AB+CD=AD+CB。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 本课有四部分组成,分别是“会变味的米饭,米 饭、淀粉和碘酒,淀粉的踪迹,制作神秘的信 件”。 • 淀粉与碘酒产生包(络)合反应,这是有机化学 反应的一种类型。见参考资料。 • 我们不要求学生去掌握包(络)合反应的机理, 而是观察米饭、淀粉与碘酒反应时出现的现象, 利用这种变化的表现形式,帮助学生去鉴别含有 淀粉的食物。 • 小学阶段,对物质化学反应的观察,一般都停留 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上,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机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空气、火、电和声音是否是物质 ?
• 学生对感官容易观察到的、特别是触角可 以触摸到的实在物体,很容易接受为物质, 如空气和火。 • 对不能直接触摸到、观察到的东西确定为 物质,接受起来会有难度。 • 怎样解决声音、电、光也是物质? • 如果学生难以理解,教科书最后以告诉的 方式让学生接受“世界是物质构成”的概 念。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变化
单元概念图
物理变化 不产生新物质 物质是变化的 化学变化 产生新物质 化合
分解 复分解
置换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物理变化







• 化学变化 日 目由旦电旧 ■ ⊙
一口 吕 口 中
1《我们身边的物质》
• 本课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世界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在变化,让物质发生变化。 • 本课具有前测性质和铺垫性质。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概念 既是科学的概念,也是哲学的概念。因此,本单 元的概念具有观念层面上的意义。 • 这些概念的形成,并不是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能够 达成的,需要我们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中,渗透这 些观念,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物质的变化》单元解读
浙江省教研室喻伯军
这是一个新设立的单元
• 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 • 充实了《课程标准》的内容; • 组合了原来的《米饭和淀粉》和《混合》 单元的一些内容。
《物质的变化》课题
1.我们身边的物质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铁生锈了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物质变化和我们
物质在变化
• 通过举例例证的方式编排的。 • 有些物质变化快,有些物质变化慢。 • 讨论岩石、房屋、马路的变化速度,理解 一切物质都在变化的观念。 • 这个观念非常重要,它同时也是辩证唯物 主义世界观的重要观点。
让物质发生变化
• 这里可以重点对蜡烛燃烧的观察做点文章。 • 因为燃烧的内容,在五年级教材中删除了, 只有在这个单元出现。 • 所以对燃烧是怎么回事,可以插入到这里 进行教学,这也是对教材的补充。
怎样得到硫酸铜溶液? (参与式活动)
• 实验室配制硫酸铜溶液的方法:将无水硫 酸铜(白色粉末)或者五水硫酸铜(又叫 胆矾,蓝色晶体)溶解于水中,即可得到 硫酸铜溶液。25℃时水中,硫酸铜的溶解 度为23.05克,水溶液呈蓝色。 • 操作时要强调安全事项。 • 把现象转化为证据。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 本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 子的变化,二是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 本课的重点在于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新物质是否产生,因此白 糖加热的活动是重点,混合沙和豆子是铺垫。 •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时会发生物理变化,有 时会发生化学变化,有时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 化学变化,有时什么变化都没有发生。从这点意 义上来看,观察到“没有变化”或“没有明显变 化”与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 本课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科学讨论会, 研究铁生锈的快慢,怎样防止、减缓铁生 锈。 • 本课承接学生第5课课外实验的结果,在课 堂上分析、讨论铁生锈的真正原因,进一 步探索铁生锈的速度,从而控制铁生锈的 速度,理解人们在生活中防锈的措施。
讨论影响铁生锈的因素
• 为了便于讨论,教科书提供了一位学生的 实验记录单,这是给学生提供样本的,也 防止学生在课外没有开展实验的补充手段。 • 怎样看出铁钉生锈需要水和空气的共同作 用? • 教科书43页资料库中的资料,可以帮助学 生进一步理解这个问题。
本单元的线索
• 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 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 产生新物质。 • 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 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寻找足 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新物质的依据。
• 第1课主要是呈现生活中物质的变化实例,从这些变化的 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改变物质的状 态、形态、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 第2课通过两个观察实验,详细观察没有明显变化的混合 和产生新物质的白糖加热,分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变” 与“不变”,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特征。 • 第3--6课具体介绍一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 所伴随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 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 要特征:产生新物质。 • 第7-8课通过研究化学变化速度的控制,介绍化学变化在 生活中应用,懂得化学变化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最后 还帮助学生总与式活动)
(1)观察白糖的特点,记录在表格中。 (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 填写在记录表中。 (3)讲解给白糖加热的方法和注意点。 (4)提供器材和物品,学生进行加热白糖的 活动,并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5)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辨别白糖还是白糖 吗?蜡烛燃烧后还是蜡烛吗?
关于铁锈能否被磁铁吸引
• 理论上铁片能被磁铁吸引,纯铁锈不能被 磁铁吸引。 • 纯铁锈比较难找,大部分生锈的铁片中铁 的含量还是很多的,如果用磁铁吸引生锈 的铁片,照样能够吸住。怎么办? • 建议做演示实验。用与铁锈相似的材料 (硫化铁)代替铁锈做实验,也是可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