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消毒与压力蒸汽灭菌
实验室常用灭菌方法

实验室常用灭菌方法1.高压蒸汽灭菌为湿热灭菌方法的一种。
是微生物培养中最重要的灭菌方法。
这种灭菌方法是基于水在煮沸时所形成的蒸汽不能扩散到外面去,而聚集在密封的容器中,在密闭的情况下,随着水的煮沸,蒸汽压力升高,温度也相应增高。
(PV=nRT)高压蒸汽是最有效的灭菌法,能迅速地达到完全彻底灭菌。
一般在15磅/英寸2压力下(121.6℃),15~30分钟,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在内都可杀死。
它适用于对一般培养基和玻璃器皿的灭菌。
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容器是高压蒸汽灭菌锅。
高压蒸汽灭菌锅是一个能耐压又可以密闭的金属锅,有立式与卧式两种。
可以用电热、煤气、蒸汽等。
锅上装有压力表,有的还装有温度计,能及时了解锅内压力及温度。
锅上还设有排气口,其作用是在密闭之前,利用蒸汽将锅内的冷空气排净,另外还装有安全活门,如果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活门即可自动打开,放出过多的蒸汽。
2.干热灭菌微生物培养中常用的干热灭菌是指热空气灭菌。
一般在电烘箱中进行。
干热灭菌所需温度较湿热灭菌高,时间也较湿热灭菌长。
这是因为蛋白质在干燥无水的情况下不容易凝固。
一般须在160℃左右保持恒温3~4小时,方能达到灭菌的目的。
干热灭菌适用于空玻璃器皿的灭菌,凡带有橡胶的物品和培养基,都不能进行干热灭菌。
3.间歇灭菌各种微生物的营养体在100℃温度下半小时即可被杀死。
而其芽孢和孢子在这种条件下却不会失去生活力。
间歇灭菌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进行的。
间歇灭菌的方法是用100℃、30分钟杀死培养基内杂菌的营养体,然后将这种含有芽孢和孢子的培养基在温箱内或室温下放置24小时,使芽孢和孢子萌发成为营养体。
这时再以100℃处理半小时,再放置24小时。
如此连续灭菌3次,即可达到完全灭菌的目的。
间歇灭菌通常在流动蒸汽的灭菌锅中进行,也可用普通铝锅代替。
这种灭菌方法多用于明胶、牛乳等物质的灭菌,这类物质在100℃以上的温度下处理较长时间,会被破坏,而用间歇灭菌法就既起到了杀菌作用,又使被处理的物质免遭破坏。
实验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实验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1.化学监测法(1)化学指示剂监测方法:将既能指示蒸汽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剂放入大包和难以消毒部位的物品包中央,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指示剂,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2)化学指示胶带监测法:将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外,经一个灭菌周期后,观察其颜色的改变,以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
对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应进行B-D 试验。
结果判定:检测时,所放置的指示卡/管、胶带的性状或颜色均变至规定的条件,判为灭菌合格;若其中之一未达到规定的条件,则灭菌过程不合格。
2.物理监测法应每年用温度压力检测仪检测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检测仪探头放置于最难灭菌部位。
3.生物监测法生物指示物为嗜热脂肪杆菌(ATCC7953或SSIK31株)芽孢。
试验用培养基为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检测方法:将两个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分别装入灭菌小纸袋内或使用自含式生物指示剂,置于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
分别在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柜室内,排气口上方放置一个标准试验包;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柜室内,排气口上方放置一个标准测试包;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用带有指示菌的小型测试包,放于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底部。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标准试验包,无菌取出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经56℃培养7d(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说明书执行),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
同时设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
结果判定:每个试验组和阴性对照组指示菌片接种的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都不变色,阳性对照组由紫色变为黄色时,判定为灭菌合格;否则灭菌不合格。
(二)干热灭菌效果监测方法1.化学监测法(1)检测方法:将既能指示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剂3~5个分别放入待灭菌的物品中,并置于灭菌器最难达到灭菌的部位。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化学指示剂,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实验室常用物理消毒及适用范围

实验室常用物理消毒及适用范围一、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一种利用紫外线照射来杀灭病菌和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其原理是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导致微生物无法繁殖和生存。
紫外线消毒常用于实验室设备、表面和空气的消毒。
适用范围包括实验室环境、生产车间、办公场所等。
二、干热灭菌干热灭菌是一种利用高温干燥的环境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其原理是高温环境下,微生物的蛋白质会变性,从而失去生物活性。
干热灭菌常用于实验室玻璃器皿、金属器械等物品的消毒。
适用范围包括实验室、医疗、食品加工等领域。
三、压力蒸汽灭菌压力蒸汽灭菌是一种利用高温高压的蒸汽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其原理是高温高压的蒸汽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和蛋白质,导致微生物死亡。
压力蒸汽灭菌常用于实验室器材、手术器械等物品的消毒。
适用范围包括实验室、医院、生物制品厂等。
四、射线消毒射线消毒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射线照射来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其原理是放射性射线能够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和蛋白质,导致微生物死亡。
射线消毒常用于食品加工、水处理等领域。
适用范围包括食品厂、水厂、游泳池等。
五、超声波消毒超声波消毒是一种利用超声波的振动能量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其原理是超声波的振动能量可以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导致微生物死亡。
超声波消毒常用于实验室表面、医疗器械等物品的消毒。
适用范围包括实验室、医疗、牙科诊所等。
六、等离子消毒等离子消毒是一种利用等离子体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其原理是等离子体能够产生高能电子和活性粒子,这些粒子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和DNA,导致微生物死亡。
等离子消毒常用于医院、实验室、食品加工等领域。
适用范围包括医院病房、手术室、实验室、食品厂等。
七、过滤除菌过滤除菌是一种利用过滤器过滤去除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其原理是过滤器能够阻挡微生物通过,从而去除空气或液体中的微生物。
过滤除菌常用于医院、实验室、工业生产等领域。
适用范围包括医院手术室、实验室无菌室、工业生产线等。
生物安全实验室常规消毒灭菌

生物安全实验室常规消毒灭菌一、室内空气消毒具备排风净化功能的负压实验室,根据所操作的微生物因子不同,空气可以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放,但应采取通风控制系统来防止实验室出现正压。
室内空气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到建筑物以外并远离该建筑的进气口。
无排风净化功能的常压实验室,使用可汽化过氧化氢、气体二氧化氯对空间进行气体熏蒸或气溶胶喷雾等方法消毒,同时需做好个人防护与消毒后消毒剂残留的去除处理。
二、室内环境表面消毒若地面、实验台面等被明显污染,应立即用吸液布覆盖,喷洒消毒剂(从外向内)于吸液布上,使吸液布湿透,作用60min 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实验台面、桌椅、门把手、生物安全柜和解剖柜台面、侧壁等可用消毒剂喷洒、擦拭。
表面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含有500~1 000mg/L有效氯溶液适于普通的环境表面消毒。
当处理高危环境时建议使用5 000mg/L有效氯溶液。
用于金属表面消毒处理时,消毒结束后应尽快使用清水清除表面残余消毒剂。
三、生物安全防护设备的消毒(一)生物安全柜消毒在每次使用前后清除生物安全柜内表面的污染,工作台面和内壁要用中高效消毒剂进行擦拭,不触及送风滤器的扩散板。
75%乙醇消毒后需及时擦净水痕。
采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后,须用水擦拭干净,防止对生物安全柜的腐蚀。
试剂溢漏或泼洒后,立即消毒污染物及污染的表面。
生物安全柜在移动或更换过滤器之前,要使用汽化过氧化氢、二氧化氯气体或甲醛蒸汽对生物安全柜进行终末消毒。
(二)高效过滤器的消毒采用汽化过氧化氢消毒法或甲醛熏蒸法进行消毒。
消毒器应与排风过滤器排风箱体的消毒接口连接,利用循环气流带动蒸汽循环实现原位消毒。
消毒后可将滤器卸载,装入医用废物塑料袋中,进行压力蒸汽灭菌。
操作时做好个人防护。
(三)个体防护装备的消毒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使用后应放入废物袋内高压灭菌。
防护鞋、防护眼罩、防护面具(半面具)、防护面罩(含正压面罩)表面用消毒剂喷雾或擦拭消毒,作用到预定时间后清洗晾干备用。
简述消毒和灭菌的概念

简述消毒和灭菌的概念消毒和灭菌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提及的卫生概念,它们都涉及到对微生物的处理以保护我们的健康。
虽然这两个词看起来很相似,但它们在实践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和目的。
一、消毒的概念消毒是指通过杀灭或去除绝大部分致病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从而降低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消毒通常应用于非活体物品表面、设备、表层皮肤和其他非生命体表面等地方。
它是一种常用的卫生措施,可用于医疗机构、家庭、餐厅、学校等场所。
消毒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所需消除的微生物类型、表面材质和所处环境。
最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物理消毒:物理消毒方法通过使用热、辐射或过滤等方式来杀灭微生物。
高温煮沸、干热灭菌和紫外线消毒等。
2. 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方法使用化学物质来杀灭和去除微生物。
酒精、漂白剂、消毒液和氯等都是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消毒的目标是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从而降低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然而,消毒并不能完全杀灭所有的微生物,有些抵抗力较强的微生物可能在消毒过程中存活下来。
二、灭菌的概念灭菌是指通过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以及其他特定条件,彻底杀死或去除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孢子。
灭菌一般应用于医疗设备、外科手术器械和药品等需要高度清洁和无菌环境的场所。
与消毒不同,灭菌的目标是完全杀死或去除所有微生物,以确保完全无菌状态。
这样可以避免在医疗过程中引入病原微生物,减少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常见的灭菌方法包括:1. 蒸汽灭菌:通过高温和高压的水蒸气,将微生物完全灭活。
这是最常用的灭菌方法之一。
2. 干热灭菌:使用高温烘干的方式,将微生物杀灭。
这适用于对湿热敏感的物品。
3. 气体灭菌:使用带有灭菌剂的气体,如乙烯氧化物等,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灭菌是一个严格的过程,需要控制温度、时间、湿度和浓度等因素,以确保所有微生物都可以被彻底灭活。
灭菌后的物品应在无菌环境中密封保存,以防止再次受到污染。
三、消毒与灭菌的区别与联系消毒和灭菌都是用于控制病原微生物和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压力蒸汽灭菌工作原理

压力蒸汽灭菌工作原理
压力蒸汽灭菌是一种常见的灭菌方法,其工作原理如下:
1. 压力:在灭菌过程中,水被加热并产生蒸汽,蒸汽被压入灭菌容器。
通过增加蒸汽的压力,可以使蒸汽温度超过100摄氏度,并提高其杀菌效果。
2. 温度:蒸汽的温度是灭菌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蒸汽的温度超过100摄氏度时,可以快速杀灭大多数细菌、病毒、真菌和孢子等微生物。
3. 时间:蒸汽灭菌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灭菌效果。
通常情况下,较高的温度可以缩短灭菌时间,但必须保证足够的时间以确保杀灭微生物。
4. 压力容器:压力蒸汽灭菌通常使用具有密封性能的压力容器,如压力灭菌锅。
容器内部有一个压力计,用于监测和调节蒸汽的压力。
总之,通过在压力容器中加热水并产生蒸汽,蒸汽的高温和压力可以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这种灭菌方法广泛应用于医疗、实验室和食品加工等领域。
生物安全实验室压力蒸汽灭菌器要求

生物安全实验室压力蒸汽灭菌器要求压力蒸汽灭菌器,俗称高压灭菌器,主要用于实验材料与器具的消毒灭菌和感染性废物的去污染,也是实验室特别是生物安全实验室必须具备的物理消毒设备。
压力蒸汽灭菌器具有灭菌效果可靠、快速、稳定、方便等特点,是一种物理灭菌方法。
1.分类压力蒸汽灭菌器根据冷空气排放方式不同,可分为下排气式蒸汽灭菌器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两大类。
下排气式蒸汽灭菌器也称为重力置换式压力蒸汽灭菌器,预真空压力灭菌器分为预真空压力灭菌器和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器。
根据灭菌器容积的大小可以分为大型压力灭菌器和小型压力灭菌器(根据GB/T30690-2014标准,不超过60L的压力蒸汽灭菌器,属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如果根据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形状特征可以分为立式、卧式、台式、移动式压力灭菌器几种。
2.基本工作原理根据热力对细胞壁和细胞膜的损伤以及对核酸的作用,均可导致微生物的死亡,而热力主要使微生物蛋白质发生凝固而导致其死亡。
压力蒸汽灭菌器正是利用湿热杀灭微生物的原理而设计的。
(1)重力置换式压力灭菌器利用重力置换的原理,使热蒸汽在灭菌器中从上而下,将冷空气由下排气孔排出,排出的冷空气由饱和蒸汽取代,利用蒸汽释放的潜热使物品达到灭菌。
此类灭菌器用于感染性废物灭菌时,存在安全隐患。
(2)预真空压力灭菌器利用机械抽真空的方法使灭菌器内形成负压,蒸汽得以迅速穿透到物品内部进行灭菌,根据抽真空次数的多寡,分为预真空和脉动真空两种,后者应多次反复抽真空,空气排除更彻底,效果更可靠。
灭菌器可以在蒸汽进入前使空气从灭菌器排出。
气体是通过一个装有HEPA过滤器的排气阀排出。
在灭菌结束时,燕汽自动排出。
预真空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对于多孔性物品的灭菌很理想,但由于要抽真空而不能用于液体的压力蒸汽灭菌。
预真空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温度可达132℃~135℃,具有灭菌周期短、效率高,完成整个灭菌周期只需25分钟;冷空气排除较彻底,对物品的包装、摆放要求较宽,而且真空状态下物品不易氧化损坏的特点。
压力蒸汽灭菌操作方法

压力蒸汽灭菌操作方法压力蒸汽灭菌是一种有效的杀菌方法,常用于医院、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压力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
一、准备工作:1. 检查设备:确认蒸汽灭菌器设备处于正常状态,检查主要零部件是否安装牢固。
2. 准备材料:备足所需的灭菌物品,如器械、培养皿等,并清洁干净。
二、灭菌物品准备:1. 清洗:将器械或容器放入清洁槽中,用清洁剂充分浸泡,并用刷子清洗表面的污垢。
2. 冲洗:用流动的清水对物品进行彻底冲洗,以确保清洁。
三、装载灭菌物品:1. 准备灭菌包:将清洁干净的物品放置在适用的灭菌包中,并封口,确保包内物品存放整齐。
2. 预充气:在灭菌包上预充一定量的干燥空气,以排除包内潮湿空气。
四、设定灭菌参数:1. 清洁操作室:保持工作环境整洁干净,将灭菌器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并确保室内温度稳定合适。
2. 设置压力、温度和时间:根据灭菌物品的要求,设置合适的压力、温度和时间参数。
一般常用的参数如下:温度121,压力为1.1-1.2 atm,时间15-30分钟。
五、开始灭菌过程:1. 将装载好的灭菌包放入蒸汽灭菌器的灭菌室中,并确认灭菌室密封严实。
2. 打开蒸汽灭菌器,启动灭菌程序。
此时,设备会开始供应蒸汽并根据设定的参数进行灭菌作业。
六、灭菌后的处理:1. 灭菌结束后,关闭蒸汽灭菌器,等待压力降至安全范围内后再打开门。
注意防止烫伤。
2. 取出灭菌包:使用无菌工具将灭菌包取出,并在无尘操作台上打开。
注意避免灭菌包与无菌区域直接接触。
七、灭菌效果验证:1. 检查热包:用热包确认灭菌器中是否有空气被排出。
如热包泄露有气体,表明灭菌器无法达到预定的压力和温度要求,此时需要进行设备检修。
2. 生物指示物检验:取一定数量的生物指示物,并按照说明曝露于灭菌过程中。
待灭菌结束后,通过培养观察生物指示物是否存活,验证灭菌效果。
以上就是压力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并根据特定的灭菌物品和设备要求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钟南山的说法-2
钟南山在2006年8月《英国医学杂志 中文版》对我国的该起实验室感染有这样 的评论: 1、非专业人员介入SARS研究项目; 2、使用未确定功效的方法灭活病毒; 3、P3实验室的正确操作可能有问题; 4、对发热病人没有进行监测。
“急需制定严格的科学规定,对已定 政策必须执行并监测是否适宜。”
通过对手术过程各个环节的深入调查
后证实,直接感染源为手术所使用的刀片 和剪刀,而浸泡刀片和剪刀所使用的Lj-强 化戊二醛消毒灭菌剂因配置错误、使用不 当以及消毒剂本身浓度和产品说明存在的 问题导致手术所用器械未达到灭菌效果。
实验室消毒的特点
是与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的大事 消毒的物品品种多、事前验证困难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多 消毒效果的最终确认需要较长时间 非专业人士不易明白
过氧乙酸
广谱、高效,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 影响大,稳定性差(市场上以二元包装为主)。
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环境及皮肤等的消毒。 消毒方法:浸泡、擦拭、喷洒、喷雾、熏蒸。 浸泡、擦拭:0.05% (芽孢用1%)过氧乙酸
5min。用无菌蒸馏水冲洗擦干后使用。 喷洒:一般表面用0.2%~0.4%过氧乙酸喷洒作
低效消毒剂 杀灭繁方法
1) 芽孢、孢子、分枝杆菌污染: 高水平消毒法 2) 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艾滋病病毒等)污染:高水平消毒法
3)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污染: 中水平消毒法
4)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污染:中/低水平消毒法 5)较多有机物的物品:增加消毒剂量 6)微生物污染严重时:增加消毒剂量
事件概要
部分患者在使用华源药业生产的克林霉素 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俗称“欣弗”)后, 出现胸闷、腹泻、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 症状。
事件波及全国10多个省份,造成近百人不 良反应,并导致11人死亡。
SFDA事后检测发现该注射液无菌检验不合 格,热源质检测不合格。
不合格原因
经国家药监部门调查,华源药业在生产“欣弗” 过程中,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影响了灭菌 效果,给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3、妇幼医院龟分枝杆菌 感染事件
2006年十月出版,《医院感染管理办 法》编写组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释义及 适用指南》这样描述:
1998年4至5月,某市妇儿医院发生了 严重的医院感染爆发事件,在该院接受手 术的292例病人中,共发生术后伤口以龟分 枝杆菌为主要病原体的混合感染158例,切 口感染率为54.11%。
用30~60min。 喷雾:2%过氧乙酸8ml/m3。 熏蒸:15%过氧乙酸7ml/m3。
实验室消毒的质量管理
制定有一个好的消毒灭菌程序或方案 (plan )
按制定的消毒灭菌程序或方案进行操作 (do )
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消毒效果评价、监测 (check)
根据评价结果改进工作 (advance)
二、消毒灭菌方案的制定
消毒方案应包括的内容
明确消毒目的(why) 确定消毒对象和目标微生物(what) 明确消毒的时机(when) 确定消毒方法与选择合适的消毒因子(how) 人员(who) 对消毒方案进行评估
内容
引言 消毒方法与消毒程序的确定 消毒效果的实验室评价 压力蒸汽灭菌器 实验室医疗废物的处理
一、引言
1、欣弗事件
老总自杀
2006年11月1日晚,肇事企业安徽 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源药业) 原总经理裘祖贻,在公司办公室自杀身亡。 据推测,其自杀原因可能是承受不了“欣 弗”事件的重压。
病原体对常见消毒因子的抗力
芽胞 |
分枝杆菌 |
亲水病毒或小病毒 |
真菌 |
繁殖体 |
亲脂病毒或中等大小的病毒
消毒因子
物理因子: 热 射线、微波和激光 过滤、吸附与清洗
化学因子 现产现用的消毒因子 商品化的消毒剂:高、中、低消消毒
剂
高效消毒剂 杀灭一切微生物
中效消毒剂 杀灭分枝杆菌、真菌、
病毒及繁殖体
3、明确消毒的时机
及时性 可操作性 其他措施的替代补偿作用
4、如何确定消毒方法 选择合适的消毒因子
确保有效 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小 合法 原则上使用有许可批件的消毒产品 价格可以接受
影响消毒效果的各种因素
病原体抗力 传播方式 消毒因子 消毒对象 消毒环境 消毒时间 实施过程
1、消毒的目的
保护工作人员健康,防止实验室感染; 保证试验正常进行; 避免污染环境。
2、确定消毒对象和目标微生物
对 象:对实验过程中可能的污染物应进行 消毒处理。包括各种实验物品、个人防护用品、 空气、实验室的环境表面、废水、实验室废物 和实验人员的身体(特别是手)等。
微生物:应考虑对实验微生物有效,灭菌时 应以细菌芽孢为指标,必要时以朊病毒做指标。
根据物品性质选择消毒方法
1)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压力蒸汽灭菌 2) 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干热灭菌 3) 不耐热、不耐湿物品: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汽甲醛
气体消毒、灭菌 4) 金属器械:使用的消毒剂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
蚀的消毒剂。 5) 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光滑表面可选择紫外线消毒
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 面可采用喷雾消毒法。
2004年3月,在病毒所工作的某研究生于3月 25日出现肺炎症状,在回安徽合肥探亲时被诊断 为SARS,她感染了7个人,包括其父母、在北京 和合肥一起工作的同事。继她感染23天之后,在 同所工作的另一人出现同样症状,随后被诊断为 SARS。这两个病例由被污染的同一实验室感染, 但没有相互传染。此后,研究所被立即关闭,9名 病人和200多名密切接触者被隔离检疫,没有再 发现病例。
批准的灭菌程序:105℃,30min 实际的灭菌程序:101℃—104℃,1min-4min
启示
105℃,30min是不是一个好的灭菌程序? 应该按照批准的好的灭菌程序操作!
2、SARS的实验室感染
钟南山的说法-1
钟南山在2006年8月《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对我国实验室感染有这样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