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之物象
高考小说复习之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课件

(1)[主要人物的作用题 小说中的王有福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分
对情节的作用 王有福误撞玻璃一事,引起了我一系列的想法,由此可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推动 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对主题的作用 在王有福这个底层人物的身上寄予了作者深切的同情,他的胆小怕事、本分善良, 无不令人感到震撼。 对社会的作用 王有福误撞玻璃这件事是社会现象的一个缩影,在他身上可以折射出不良的心态, 小说正是让人们从他的身上吸取教训,弘扬正能量。
、抑扬结合
抑扬结合是指文艺创作塑造人物时,作者所倾注的两种不同的感情、态度,以及 由此而形成的艺术气氛。
抑,指压抑,贬低;扬,指褒扬,赞颂。由于人物性格具有并非单一的复杂多面 性,因此,在作品中最常见的是“抑扬结合”、“抑扬并用”。包括“先抑后扬”、 “先扬后抑”、“欲抑先扬”、“欲扬先抑”、“似抑实扬”、“似扬实抑”、“抑 中有扬”、“抑扬交错”等。
1、 ①老丑;②邋遢;③怪异
(2022年新高考Ⅰ卷《江上》)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 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于胥的疑虑而自尽。 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分)
①效果上:将渔夫由义士改成普通人削弱了故事的传奇色彩,增强了小说的现实性 、文学性。
②人物上:心境平坦的渔夫与在仇恨中挣扎的伍于胥形成对此,凸显了伍于胥的内 心冲突,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③主题上:把渔夫改成无意施恩的普通人,更显示出平凡人“恩惠”的博大,凸显 出人情温暖。
(2015·浙江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 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正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 个 半斤 ,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 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了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 野食”,想吃什么要点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 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①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 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 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提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 。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 。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东北的、山 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 奶。
2023年语文高考一轮复习讲义——赏析物象与人物形象

学案37赏析物象与人物形象——由形悟神,内外合一课堂学案复习任务通过对诗中物象和人物形象特点的理解与分析,把握物象与人物形象的特征与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之间的相通之处,进而理解形象所寄托的感情。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题干表述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0全国Ⅲ《苦笋》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6分)物象分析①物象多考查概括物象特点与情志。
②人物形象多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③属于轮考点,不是必考点。
2017全国Ⅱ《送子由使契丹》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性格分析知识图要[请同学们课前认真阅读“特别知识清单(三)”,掌握读懂古诗的方法、步骤]活动一分析物象特点与情志物象,就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物象与景物形象有所不同,从描写对象上看,物象是咏物诗中的主体形象,而景物形象在其他诗中无主次之分;从作用上看,物象是作者用来寄托思想感情的象征性形象,景物形象在诗中主要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一种事物,可以是事物形象,也可以是景物形象。
如柳,在贺知章的《咏柳》中是事物形象,而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则是景物形象。
(2020·全国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
苦笋陆游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
泛指粗劣的饭菜。
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鉴赏食粗茶淡饭之时,被藜藿占据的盘中,剥开的苦笋如退去襁褓肤白如玉的婴儿,让诗人眼前为之一亮。
面对盘中白而有节的苦笋,诗人不禁想到了性情耿介之人,笋之节与生俱来,人之耿介又何尝不是?诗人定然读过黄庭坚的《苦笋赋》,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耿介敢谏的魏征。
魏征与苦笋确有诸多相似之处,二者品性相似,都正直清高:魏征刚正不阿,直言进谏;苦笋如同白玉般高洁的品格也是与生俱来的。
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设题) 扣
(2)小说《祝福》中的“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次要人物 教 方面设题) 材 (3)《老人与海》中用大量篇幅写凶猛和残暴的鲨鱼,有何作
用?(从物象方面设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回
二、怎样考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 [题在书外]
类型
主要 人物 作用
型
次要 人物 作用
型
题干示例
(1)(2015·浙江高考)你认为作者刻画 “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 意?(《捡烂纸的老头》) (2)(2014·浙江高考)结合赵老板这一人 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走眼》)
用 析。(《鞋》)
象”“作用”
型 (3)(2013·全国卷Ⅰ)“影子”对小说的艺术 “意图”等表
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喂自己
答题方向的名
影子吃饭的人》)
词。
解答小说主要人物作用题“3思考”
返回
1.思考对情节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应考虑与小说的情节关联, 因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的完成,都与情节密切相关,人物的 一言一行,都在对情节产生推进作用。
返回
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
一、什么是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 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 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小说的人物可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 高考中还经常考查物象。
返回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 回 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从主要人物方面
对主题 即使整个过程显得有些滑稽可笑,但这种行为是令人尊敬的。
的作用 文章最后写老人攒了不少钱,这件事说明老人对自己的生活还
是有想法的,其内心世界是 复杂和丰富 的。地位低微并不 等于 人格微贱 ,正是小说要表达的主题。
高三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事物形象分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 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 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 江 仙 〔宋〕侯 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3、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
性等)。
4、答题示例
【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马 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金络脑,金子做的马笼头
问题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问题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问: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 个怎样的形象?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 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⑴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 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 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 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⑵《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 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 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物象、意象、意境

物象、意象与意境)一、什么是物象呢?物象就是指物体的具体形象。
一般来说,诗词作品中的物象,就是指的实物的名称,包括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
如树木中的柳、梧桐;草本植物中的荷、兰花、芦苇;禽类的乌鸦、鹰、鸿雁;兽类中的虎、狼、犬、兔;天上的风、云、雷、电、雨、雪、日、月;地面的山、河、湖、海;人工制造的桥、楼、绸缎、汽车、飞机等等。
这些物体前面加上圆、方、长、短、弯、直等形容词以及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词,就成了可感的具体形像了,我们可称为具像。
再加上硬、柔、韧一类形容词,就可知某些物体的质地了。
当然,我们之所以能从诗词作品中感知这些物象,是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为基础的。
二、什么是意象呢?简单地说,意象是一种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物象,属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
意,指心意;象,指物象。
意象就是作者的意识与外界的物象相交会,经过观察、审思与美的酿造,成为有意境的景象。
中国诗歌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为了抒发情感、表达意趣,对物象进行情感内容的注入,这些被注入了情感内容的物象,被后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不断地继承使用,于是这些物象所寓意的情感便有了相对稳定性,这个具有相对稳定的蕴含情感的物象就是意象。
诗要讲究文字美,意境美。
如果说文字是构成诗的骨架、外形,那么意就是诗的灵魂。
我们举个例子。
比如说,“马”是物象,“白我毫无理由地爱着另一个人,我仿佛知道他早晚会回来我身边。
我祝愿他永远不要悲伤,我期望我们能用欢愉来迎接重逢。
马”是具象,“烈马”就是意象。
为什么呢?因为一匹马的烈与不烈,是靠人的感觉加上大脑的判断来完成的。
“人”是物象,“黑人”是具象,“好人”与“坏人”就是意象。
又比如:“山”和“水”是物象,“青山绿水”是具象,“穷山恶水”就是意象了。
物象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还不够清晰具体,比如“马”这是一个物象,它包括一切可以称作“马”的动物;而具象“白马”,就有了比较清晰的形象了;“烈马”呢,它已经加上人的感觉和判断了。
小说中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营长说:“这个白宝宝在新兵训练期间就流露出后悔的意 思,下连队三个月多次装病不参加训练,今天更离谱,外出请 假到下午六点,结果八点还没有归队。我们赶紧分头去找,在 火车站逮住这小子。发现他回家的票都买好了!”白建国急 了,拍着床板叫:“我立即过来处理!”白建国说完,打电话 向镇主要领导汇报,连夜搭乘一趟特快列车去了部队。
返回
白建国本想亲自送白宝宝返队交差,但被白宝宝谢绝:“请部 长放心,我会安心服役!”白建国点点头:“如果不相信你,这次 也不会带你回来。”白宝宝临上车时,两腿并拢,双膝夹紧,啪地 敬了个军礼!白建国也挺身立正,回了个标准的军礼!
四目相对,一老一少两个兵哥眼里泪花闪烁。 (有删改)
返回(6分)
返回
[规范解答](比一比——看遗漏哪些要点)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小说标题是“武装部长”,说明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武装 部长白建国,而白宝宝是次要人物。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问次要人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首先就要考虑其对塑造 主要人物有什么作用。梳理小说内容,可以发现写白宝宝的 转变是为了衬托白建国;白宝宝当新兵逃跑是整个故事情节 的开端,有引出下文、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白宝宝的转变 过程是故事的主体,通过他的转变,彰显了小说主旨。
白建国在次日中午风尘仆仆地赶到部队,脸都没洗就去见 团领导。
诗歌鉴赏之人物、事物、景物形象

阅读高考调研P172古代诗歌常见八类人物形象,完成下列问题
• 1.判断下列诗句中人物形象的类型。
• ①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诉衷情》)
• __①_闲__置__不__用__、_壮__志__未__酬__、_报__国__无__门__的_抗__金__英__雄__形_象__。_________ _②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 《独坐敬亭山》)
诗歌鉴赏之形象
高三语文组
前言
古代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蕴含 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诗人复杂的情感, 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把握诗歌的形象是感 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也是诗歌 鉴赏的一个重要考查点。
诗歌中的形象
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
景物形象
课时1
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任务反馈
• (2012·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 菊 • [宋]杨万里
•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 英”句。②政:通“正”。 • 题目: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 2.由表及里挖掘事物的精神特征
• 咏物诗,其目的不是咏物本身,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因此,由表及 里挖掘事物的品性才是赏析
• 3.要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分析
• 时代背景或作者阅历都影响着诗人的情感抒发。鉴赏时应注意结合背景 深入分析,寻找事物与诗人的契合点,进而领悟事物中所寄寓的诗人情 感或志向。
小说人物形象和物象鉴赏

• 三、人物评价题(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 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 常见问题:有人认为××怎么样?你的看 法怎样?请你就其中一种观点加以探讨。
•答题时一是观点要明确,是褒是贬要一目了 然;二是理由要充分,要从小说中找出相关 描写来佐证,不能脱离文本
• 泼辣、年轻貌美 • 狡诈、机变逢迎 • 刁钻、精明能干
小说阅读题的答题技巧之
人物形象篇
• 学习目标 • (1)了解常见题型,掌握答题方法和作用; • (2)赏析作品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内涵。
• 一、常见设题模式 1.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包括作者对 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 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 节发展
• 4.细节描写:更细腻的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 5.侧面描写:衬托、对比突出主要人物
• 1、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 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
(动作描写)
• 2、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
2.请概括出××的主要性格特点 答题方法:直接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方法:个性特征+身份特征+举出实例
举例一:简要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 严歌苓《审丑 》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 曾大爷的形象特点。
• 1、外貌丑陋 • 2、吃苦耐劳 • 3、深爱自己的孙子并为之全力付出 • 4、晚景凄凉
人物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不可无中生有,一 定要“言必有据”。 (4)防止戴高帽,任意拔高。 (5)分析不可单一化。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多侧面的。 因此,不要只抓一点,不计其余,应多角度多 侧面地分析、概括。 (6)合并同类信息(避免重复) (7)要分条写出 ,做到准确、简洁、有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标训练1
• 试分析下面诗中画眉鸟的形象 • 画眉鸟(欧阳修) •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 (注:本诗为作者贬官外任时所作)
参考答案
• 诗歌描写了一只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 无拘无束的形象。 • 其中一、二两句具体描写画眉鸟出笼后, 自由自在地飞翔,无拘无束地歌唱的特点。 • 其实画眉鸟的形象就是摆脱了朝廷束缚后 自由舒畅的诗人自身形象的写照。
分析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找出答题的区域,
看看哪几句是写“竹子”的,即写物的,哪几句是写
情,即通过物来吟情的。通过阅读可知,诗的前四句
是咏物的,后四句是抒情的。那么可通过前四句来概
括竹子形象;(2)概括完形象后,可用一句话对咏物的
目的进行概括分析,即对“情”的分析。此诗咏物的
目的不求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吹雨打的形象;(步骤一、二)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
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做愁苦。(步骤
一、二)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
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步骤三)
如:阅读下面的咏物诗,回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如何理解诗中蜡烛的形象及其作用?
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
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试分析本诗描写了竹子怎样的形象?诗 人借竹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
[思路分析]
本诗是一首关于“竹子”的咏物诗,
又如:阅读下面的一首咏物诗,回答问题。 山园小梅 林 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从对山园小梅的吟咏中,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 品格情趣? 作者吟咏梅花不是目的,关键是借梅花言志。
首联描写梅花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
意象类别
• • • • • 1,植物类 2,动物类 3,乐器类 4,自然类 5,送别场所
一,植物类(比喻或象 征)
• 芳草:以接连天涯,绵绵不尽,无 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或者表示生生不息和希望。 • 芭蕉 :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 情别绪相联系。 • 梧桐:凄苦寂寞惆怅的象征。秋雨 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 松柏:傲霜斗雪的典范,象征孤直 顽强。 • 竹子:高洁的品行。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这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答:
[思路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本题应
注意分析物象与人物之间的内在精神意趣的联系,扣
住形象蕴涵的情感与象征的身份作答。 [参考答案]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
鉴赏事物形象
知识点回顾
• 诗歌的物象包含哪些?(举例说明)
• 鉴赏诗歌物象,答题步骤有那几点?(与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作比较)
物象
• 物象:(植物如梅兰竹菊,动物如鸿雁蝉猿) 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 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 品格节操、思想感情。(托物言志) • 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 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揭示作者意志、情 感。
答:此诗描绘了一 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 青绿,江水映日,春 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 忙地衔泥筑巢,日丽 沙暖,鸳鸯在沙洲上 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 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 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 愉悦闲适的心境(步 骤三)。
(2009· 天津高考,有改动)阅读下面的诗,按
规范示例:早梅(张渭)
• • • •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案示例:
•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 象。(概括特点) •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了早 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 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由表及里) •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 脱俗的自我形象。(托物言志)
• • • • •
参考答案
• 特点:繁茂、悦目、柔美、孤寂。由诗中的 “千万条”可以看出柳树繁茂;“嫩于金 色”写出了柳的颜色悦目;“软于丝”写 出了柳的柔美;“荒原”“尽日无人”写 出了柳的孤寂。 • 后两句通过柳树生长之地荒芜冷落,暗示 人才生不逢时,只好终日寂寞。
达标训练3
• • • •
• • 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金络脑”指贵重鞍具。 问:(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 艺术形象? (2)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既是赞美梅花,又是以梅花自喻,表现了诗人卓然
不群、超凡脱俗的高洁品质。尾联抒怀,表示在赏
梅之时低声吟诵,在恬静的山林里尽可自得其乐,
而不需要檀板金樽的豪华场面,表现了诗人隐居田
园、不慕荣利的高尚的情操趣味。
又如,阅读下面一首杜甫的诗,举例说说 诗人是运用什么方法来刻画孤雁这一形象的。 孤 杜 雁 甫
• 梅花:象征高洁,不屈不 挠的品格。 • 兰花: • 菊花:高洁、隐逸、脱俗 • 牡丹:高贵、富贵 • 桃花:美丽的容颜 • 杨花:飘零、离散 • 柳:表示惜别怀远或柔情 •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 痛惜伤感之情 • 桑榆:比喻垂老之年
二、动物类
• 杜鹃:乡愁乡思。《蜀道难》《琵琶行》 《锦瑟》 不如归去。 • 乌鸦:荒凉和衰败。有时比喻小人或者 凡夫俗客 •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 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 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 • 鸿雁、青鸟是传书的信使(鱼) • 孤鸿: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 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的情感。
从特点入手
• • • • 乐景 还是哀景 乐情还是哀情 是褒还是贬 意象对读者的感染作用。
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 如果意象是花朵 ,意境就是春天 • 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 •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 夜色 •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 意境即白色恐怖。 • 意象=物象+情思 • 意境=意象+氛围 雨水不停心情亦不停。
巩固训练: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 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 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训练2 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杨柳枝词 •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原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注:阿谁,即谁。 问:1.诗中柳树有什么特点? 2.三四句抒发了什么情感。
• • • • •
达标训练2 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杨柳枝词 •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原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注:阿谁,即谁。 问:1.诗中柳树有什么特点? 2.三四句抒发了什么情感。
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特征;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由表及里
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 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 的感情。(托物言志)
达标训练1
• 试分析下面诗中画眉鸟的形象 • 画眉鸟(欧阳修) •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 (注:本诗为作者贬官外任时所作)
答案出示
• (1)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
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 形象。 • (2)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 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总结方法
• 1,抓相关语句或关键词分析物象 • 2,表层含义加深层含义。 • 3,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和作者阅历作答。
复习提示
• 鉴赏物象要注意以下几点: • (1)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 (2)鉴赏一般物象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境, 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形象的 象征意义。 • (3)抓住物象的特征与作者所包含的感情。
• 蟋蟀:惆怅(促织) • 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比 喻高洁的人品。 猿啼:表示凄厉哀伤 燕子:1爱情的象征2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 谢的寄托3春天的象征,表示喜庆 鹧鸪:行不得也哥哥。多 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 情的惆怅
三器乐类
• 羌笛、胡笳:凄切之音,戍边思 归 •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 别之情 • 后庭花:绮糜之音 • 霓裳羽衣曲:歌舞升平的景象 • 杨柳曲: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 为多 • 行路难: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 情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在这首诗里,作者托物言志,寄寓了自己的情感: 颔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
“万重云”形容路途辽远,突出了孤雁的执著和勇敢;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出孤 雁的高远追求。表达诗人高远志向,对漂泊生涯的苍 凉感慨,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四自然类
• 白云(浮云):往往与远 行的游子相联系有时也比 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 力、小人 • 月:见月思人,望月怀友 边人的悲愁 • 水:常常和绵绵的愁思连 在一起;流光的飞逝,永 不回头;有时喻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