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杜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三一模传记类文言文(二)

(2022·上海普陀·统考一模)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王竑,字公度,其先江夏人。
祖俊卿,坐事戍河州,遂著籍。
②英宗北狩①,郕王摄朝,群臣劾王振误国。
众皆伏地哭,请族振。
锦衣指挥马顺者,振党也,厉声叱言者去。
竑愤怒,奋臂起,捽②顺发呼曰:“若曹奸党,罪当诛,今尚敢尔!”且骂且啮其面,众共击之,立毙。
③四年正月,以灾伤叠见,上言曰:“请敕责诸臣痛自修省,省刑薄敛,罢无益之工,严无功之赏,散财以收民心,爱民以植邦本。
陛下益近亲儒臣,讲道论德,进君子,退小人,以回天意。
”帝纳其言。
④先是,凤阳、淮安、徐州大水,道殣相望。
竑上疏奏,不待报,开仓振之。
至是山东、河南饥民就食者坌至,廪不能给。
惟徐州广运仓有余积,竑欲尽发之,典守中官不可。
竑往告曰:“民旦夕且为盗。
若不吾从,脱有变,当先斩若,然后自请死耳。
”中官惮竑威名,不得已从之。
竑乃躬自巡行散振不足则令沿淮上下商舟量大小出米。
劝富民出米二十五万余石,给饥民五十五万七千家,全活八十五万余人。
人忘其饥,颂声大作。
是年十月,济宁亦饥,帝遣尚书沈翼赍帑金③三万两往振。
翼散给仅五千两,余以归京库。
竑劾翼奉使无状,请仍易米备振,从之。
⑤天顺五年,孛来寇庄浪,都督冯宗等出讨。
用李贤荐,起竑故官。
竑与宗击退孛来于红崖子川。
宗等还,竑仍留镇。
明年春,复令督漕抚淮、扬。
淮人闻竑再至,欢呼迎拜,数百里不绝。
⑥宪宗即位,给事中萧斌、御史吕洪,共荐竑堪大用,尚书王翱、大学士李贤请从其言。
帝曰:“古人君梦卜求贤,今独不能从舆论所与乎?”即召竑为兵部尚书。
命下,朝野相庆。
【注】①北狩: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
②捽:揪住。
③赍帑金:带着国家库藏的金帛。
4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坐事戍河州( )(2)孛来寇庄浪( )46.结合文意,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道殣相望( ) A.掩埋 B.饿死 C.觐见 D.堆积(2)脱有变( ) A.倘若 B.轻慢 C.逃跑 D.疏忽47.把第④段画横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高频文言实词分组专练含答案

“高频文言实词”分组练(一)第一组:识、致、诚、非、及、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每小题3分)封伦,字德彝,观州蓚人。
伦少时,其舅卢思道每言曰:“此子智识过人,必能致位卿相。
”开皇末,江南作乱,内史令杨素往征之,署为行军记室。
素将营仁寿宫,引为土木监。
隋文帝至宫所,见制度奢侈,大怒曰:“杨素为不诚矣!殚百姓之力,雕饰离宫,为吾结怨于天下。
”素惶恐,虑将获谴。
伦曰:“公当弗忧,待皇后至,必有恩诏。
”明日,果召素入对,独孤后劳之曰:“公知吾夫妻年老,无以娱心,盛饰此宫,岂非孝顺。
”素退问伦曰:“卿何以知之?”对曰:“至尊性俭,故初见而怒,然雅听后言。
后,妇人也,惟丽是好,后心既悦,帝虑必移,所以知耳。
”素叹伏曰:“揣摩之才,非吾所及。
”素负贵恃才,多所凌侮,唯击赏伦。
骤称荐于文帝,由是擢授内史舍人。
1.与“此子智识过人”的“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B.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C.相逢何必曾相识D.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2.与“必能致位卿相”的“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B.书问致简,益用增劳C.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D.一篇之中,三致志焉3.与“杨素为不诚矣”的“诚”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竭诚则吴越为一体B.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C.至诚高节,堙没无闻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4.与“盛饰此宫,岂非孝顺”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D.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5.与“揣摩之才,非吾所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B.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C.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D.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6.与“素负贵恃才”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第二组:涉、素、若、道、归、兵、胜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宋史.杜纮传文言文阅读

宋史.杜纮传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宋史傅尧俞传阅读答案周尧卿(994-1045),字五俞,道州永明(今江永县城下乡叠楼村)人。
生于宋太宗至道元年,卒于仁宗庆历五年,年五十一岁。
警悟强记,以学行知名。
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第进士,历知高安、宁化二县。
积官至太常博士。
范仲淹荐其经行,未及用而卒。
尧卿的著作,有文集二十卷,诗、春秋说各三十卷,均《宋史本传》并行于世。
周尧卿,天圣二年举进士,历任连衡二州司理参军、桂州司银,高安、宁化二县和知县,饶州通判,积官至太常博士。
以学问、品行闻名。
尧卿治学,以不欺为本,求真务实,不拘泥于传注,释文阐意,有独到见解。
研究《诗经》,以孔子所谓“一言以蔽之”和孟子所谓“以意逆志”为主旨,主张既重义理,又讲情感,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与推测作者的本意,不搞繁琐的旁征博引,他认为《毛传》缺乏义理,虽简洁却不能“一言以蔽之”;而《郑笺》缺乏情感,虽详尽却不能“以意逆志”。
研究《春秋》,独辟蹊径,不取“三传”的异同,从《左传》的详述中咀嚼出《春秋》的写作旨意。
读庄子、孟子的书后,他评论说:“庄子善于说理,但他本人并未穷究事物之理;孟子善于说性,但他自己还不能尽量发挥自己的本性;有关理和性,就连孔子也以‘不能辞命’为托辞,从不对人谈论”。
他的论述见解不凡,不落窠臼。
后范仲淹以其经学、品德堪为人师表,向皇上举荐,尚未录用,即于庆历五年(1045)病逝,享年51岁,葬于县西紫微冈。
欧阳修为他撰墓志,彰其学行,示之后世。
尧卿生七子,有五子举进士,子孙世代居住叠楼村。
2. 文言文《宋史杜莘老传》《宋史》卷三百八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六杜莘老杜莘老,字起莘,眉州青神人,唐工部甫十三世孙也。
幼岁时,方禁苏氏文,独喜诵习。
纪兴间,第进士,以亲老不赴廷对,赐同进士出身。
授梁山军教授,从游者众。
秦桧死,魏良臣参大政,莘老疏天下利害以闻。
良臣荐之,主管礼、兵部架阁文字。
彗星见东方,高宗下诏求言,莘老上书,论:“彗,盩气所生,多为兵兆。
【精品文档】文言文《杜范》阅读附答案-优秀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文言文《杜范》阅读附答案杜范杜范,字成之,黄岩人。
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
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
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
六年,迁大理司直。
改秘书郎,寻拜监察御史。
奏:“曩者权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
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
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弊,斥去奸邪。
”理宗深然之。
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
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
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
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
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
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密院事。
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
.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
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
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
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
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
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
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
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
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贺。
范复之日:“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
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
”珙大感服。
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范命惟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
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
未几,卒,赠少傅,谥清献。
(选自《宋史》,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必其私人私人:自私的人B.明年至郡明年:第二年C.俾勿扰以俟处分俾:使D.范计功行赏,奠不曲当曲当:完全恰当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B.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c.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D.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范从小随堂祖父游历,进入仕途,一路升迁至监察御史,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理宗很认同。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宋史--杜衍传》专练 含答案

《宋史--杜衍传》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衍,越州山阴人,字世昌,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
擢进士甲科,知平遥县,诏举良吏,擢知乾州,徙知凤翔府。
及罢归,二州民邀留境上,曰:“何夺我贤太守也?点河东路刑狱,按行路州,折冤狱。
高继升知石州,人告继升连蕃族谋变,逮捕系治,久不决,衍辩其诬,抵告者罪。
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章献太后遣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状对太后叹日吾知之久矣。
衍为治谨密,不以威刑督吏,然吏民亦惮其清整。
兼判吏部流内铨①,选补科格..繁长,主判不能悉阅,吏多受赇,出缩为奸。
衍既视事,即敕吏函铨法,问曰:“尽乎?”曰:“尽矣。
”力阅视,具得本末曲折。
明日,令诸吏无得升堂,各坐曹听行文书,铨事悉自予夺,由是吏不能为奸利。
数月,声动京师。
改知审官院,其载制如判铨时。
契丹与元昊战黄河外,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欲以兵自从。
衍曰:“二国方交斗,势必不来,我兵不可妄出。
”仲淹争议帝前,诋衍,语甚切。
仲淹尝父行事衍,衍不以为恨。
契丹婿刘三嘏避罪来归,辅臣议厚馆之,以诘契丹阴事。
谏官欧阳修亦请留三嘏,帝以问衍。
衍曰:“中国主忠信,若自违誓约,纳叛亡,则不直在我。
且三嘏为契丹近亲,而逋逃..来归,其谋身若此,尚足与谋国乎!纳之何益,不如还之。
”乃还三嘏。
衍好荐引贤士,而沮止侥幸,小人多不悦。
庆历七年,衍甫七十,上表请还印绶,乃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年八十。
自作遗疏,其略曰:“无以久安而忽边防,无以既富而轻财用,宜早建储副,以安人心。
”语不及私。
(选自《宋史》)注:①铨:选授官职,量才授官。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章献太后遗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状对/太后叹曰/吾知之久矣/B. 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章献太后遣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状对/太后叹曰/吾知之久矣/C 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章献太后遣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状对太后叹曰/吾知之久矣/D. 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章献太后遣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状对太后叹曰/吾知之久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总发,即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借指年满15岁的成童,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就有“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大题精做11 史传类文言文阅读(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大题精做11 史传类文言文阅读(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史传类文言文阅读【XXXX年全国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假设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
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
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1.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答案】D2.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 作业 (5)Word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
父遂良,仕至尚书度支员外郎。
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
擢进士甲科,补扬州观察推官,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平遥县。
使者荐之,通判晋州。
高继升知石州,人告继升连蕃族谋变,逮捕系治,久不决,衍辨其诬,抵告者罪。
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
守将不服,诉之,诏为置狱,果不当死。
召为三司户部..副使,擢天章阁待制、知江陵府。
未行,会河北乏军费,选为都转运使,迁工部郎中,不增赋于民而用足。
还,为枢密直学士,求补外,以右谏议大夫知天雄军。
兼判吏部流内铨,选补科格①繁长,主判不能悉阅,吏多受赇,出缩为奸。
衍既视事,即敕吏函铨②法,力阅视,具得本末曲折。
明日,令诸吏无得升堂,各坐曹听行文书,铨事悉自予夺,由是吏不能为奸利。
数月,声动京师。
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宝元二年,迁刑部侍郎、复知永兴军。
时方用兵,民苦调发,吏因缘为奸。
衍区处计画,量道里远近,宽其期会,使民得次第输官。
比他州费,省钱过半。
召还,权知开封府,权近闻衍名,莫敢干以私。
契丹与元昊战黄河外,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欲以兵自从。
衍曰:“二国方交斗,势必不来,我兵不可妄出。
”仲淹争议帝前,诋衍,语甚切。
仲淹尝父行事衍,衍不以为恨。
衍清介不殖私产,既退,寓南都凡十年,第室卑陋,才数十楹,居之裕如也。
善为诗,正书、行、草皆有法。
病革,帝遣中使..赐药,挟太医往视,不及。
卒,年八十。
赠司徒兼侍中,谥正献。
(节选自《宋史?杜衍传》) 【注】①科格:规章。
②铨:选授官职,量才授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B.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C.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D.民有亡其妇者/为设方略/捕立得杀人贼/发所瘗尸/并得贼杀他妇人/尸二/秦人大惊/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解析】联系上下文,明晓文段是杜衍破案及任职情况。
宋史李纮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宋史李纮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李纮字仲纲。
父克明,仕至提点广东刑狱。
纮,进士及第,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歙县。
地产黄金,民输以代赋,后金竭,责其赋如故。
纮奏罢之。
历知于潜、剡县,治有惠爱。
御史知杂吕夷简荐之,改著作佐郎、监丹阳县酒税,知灵池县。
刘均、蔡齐举为御史台推直官,拜监察御史。
时召成都府乐工许朝天等补教坊,纮言:“陛下即位,尚未能显严穴之士,而首召伶人,非所以广德美于天下。
”朝天等遂罢归。
迁殿中侍御史。
阁门使王遵度领皇城,遣卒刺事,告贾人有为契丹间谍者,捕系皇城司按劾。
命纮覆讯,纮悉得其冤,抵卒罪,降遵度曾州兵马都监。
判三司开拆司。
辅郡旱,流星坠西南有声,会襘禳于文德殿,纮奏曰:“文德殿布政会朝之正位,每灾异,辄聚缁黄①赞呗②于其间,何以示中外?”改盐铁判官,历梓州、陕西、河北路转运使,迁侍御史。
建言:“西北久通好士习安佚不知战阵之法宜择良将练精卒去冗惰实仓廪丰财用为守御备。
”举种世衡等数人,及奏罢贡余物遗近臣。
迁知杂事、权同判流内铨,为三司度支副使,使契丹。
故事,奉使者以皇城卒二人与偕,察其举措,使者悉姑息以避中伤。
前此刘随为所诬,坐贬,久未复。
纮使还,具言其枉,稍徒随南京。
除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迁刑部郎中,还,同知通进、银台司,进龙图阁直学士、知秦州,卒。
纮方介有吏材,笃于交游,与刘颜为友,颜死,移任子恩官其子。
(注)①缁黄:指僧道。
僧人缁服,道士黄冠,故称。
②赞呗:佛教语,指诵经。
(选自《宋史·李纮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西北久通/好士习安佚/不知战阵之法/宜择良将/练精卒/去冗惰/实仓廪/丰财用/为守御备B.西北久通好/士习安佚/不知战阵之法/宜择良将/练精卒/去冗惰/实仓廪/丰财用/为守御备C.西北久通/好士习安佚/不知战阵之法/宜择良将/练精卒/去冗惰实/仓廪丰/财用为守御备D.西北久通好/士习安佚/不知战阵之法/宜择良将/练精卒/去冗惰实/仓廪丰/财用为守御备【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进士及第,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纮字君章,起进士
..,为永年令。
岁荒,民将他往,召谕父老曰:“令不能使汝必无行,若留,能使汝无饥。
”皆喜听命。
乃官给印券,使称贷于大家,约岁丰为督偿,于是咸得食,无徙者。
明年稔,偿不愆素。
神宗闻其材,用为大理详断官、检详枢密刑房,修《武经要略》。
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
纮每议狱,必傅经谊。
又论:“天下囚应死,吏懦不行法,辄以疑谳。
夫杀人而以疑谳,是纵民为杀之道也。
请治妄谳者。
”不从。
擢刑部郎中
..初,为夏国母祭奠使。
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
元祐
设王人坐,蒙以黪,且不跪受诏。
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他日,夏使至,请归复侵疆。
纮逆之至馆,使欲入见有所陈,纮止之,答语颇不逊。
纮曰:“国主设有请,必具表.中,此大事也,朝廷肯以使人口语为可否乎?”随语连拄之,乃不敢言。
知郓州。
尝有揭帜城隅,著妖言其上,期为变,州民皆震。
俄而草场白昼火,盖所揭一事也,民又益恐。
或请大索城中,纮笑曰:“奸计正在是,冀因吾胶扰而发,奈何堕其术中?彼无能为也。
”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
徙知应天府,卒,年六十二。
纮事兄纯礼甚备。
在郓州闻讣,泣曰:“兄教我成立,今亡不得临,死不瞑矣。
”适诣阙,迎其柩于都门,哀动行路。
悉以奉钱给寡嫂,推其予恩,官其子孙一人。
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节选自《宋史·杜纮传》)
6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A.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B.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C.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D.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6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进士,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前三名为一甲,赐进士出身;其他二、三甲分赐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
B.郎中,古代官名。
隋唐以后为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诸曹司的长官,是尚书、侍郎、丞以
下的官员。
C.元祐,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用以表示年份。
D.表,古代文体中奏章的一种,用于陈述较重大的事件,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6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杜纮体恤百姓,重视亲情。
任永年县令时,他设法帮助百姓度过饥荒;侍奉兄长礼节周到,并悉心照顾兄长的家人。
B.杜纮审案严谨,执法严格。
对于罪案,他结合经书的义理加以审决;对于懦弱无能的官吏,他建议朝廷加以惩处。
C.杜纮忠君爱国,不辱使命。
担任夏国母祭奠使时不卑不亢,维护国格;面对西夏索要疆土的无理要求,他严格驳斥。
D.杜纮足智多谋,沉着冷静。
担任应天府知府的时候,有人妖言惑众,妄图引起民变,他以静制动,成功消弭了动乱。
6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
(2)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
【答案】
64. C
65. A
66. D
67.(1)杜纮把所负责的工作向皇帝汇报,宋神宗第二天与宰相谈到这事,称赞杜纮的汇报简洁明了,但最终没有采用。
(2)没过多久,抓住了盗贼,原来是坏人妖言惑众,正像他预料的情况一样,于是查实处死了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