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结节的诊疗新进展
肺内结节的多维重建分析-新项目

CT三维重建对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1
2
TSCT VR MPR MPR CT三维重建-右中良性结节
CT三维重建-右上良性结节
TSCT MPR MPR VR VR
CT三维重建-左下肺结节
*
*
左下肺良性结节(炎性淋巴结)
7*0.8 MIA
CT三维重建-良性,硬化性肺泡细胞瘤
TSCT
炎性肺结节的影像学征象:
目前利用后处理工作站的重建功能,引入多维重建技术,比照类似三维重建及立体重建,可多方位,多形态观察,对于结节的诊断率有很大的提升。
下一步,可以尝试进行MRI参与结节分析,能进一步增加诊断手段,已经有些医院开始研究,我们也在尝试。
CT多重分析
MRI分析
三维重建的方式 多平面重建(MPR) 容积再现重建(VR) MPR: 观察大小 观察边界 观察内部结构
良性
03.
恶性
CT三维重建-炎性,左上肺性炎病灶
CT三维重建-炎性,左上性炎病灶
CT三维重建-炎性,左上肺性炎病灶
结节多为混合磨玻璃或者实性
01
边缘不光滑,多有分叶征及毛刺征;VR重建 分叶上棘突明显,胸膜表面有星状凹陷
0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进入病灶的血管增粗僵直
03
内部密度不均匀,可由于空泡征及空气支气管征 恶性结节的影像学特征:
不成块,边界常不清
VR重建显示边缘内收或直边征
胸膜压指状改变,胸膜粘连部宽基底
血管乱.扁.粘连
1.CT三维重建对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CT三维重建-炎性,非特异性炎症
王某某,右上肺,MIA 孙某,右上肺,慢性炎症
胸膜凹陷
01.
慢性炎症的胸膜凹陷呈压指状改变 肺癌的胸膜凹陷呈放射状改变
肺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肺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领域一直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以下是一些新的进展和技术:
1. 影像诊断: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如CT扫描、MRI和PET-CT等,肺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确定位变得更加准确和可行。
新的影像技术能够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图像,帮助医生检测和评估肺部结构和异常。
2. 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使得遗传性肺部疾病的诊断更加准确和及早。
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的突变和变异,可以帮助确定患者是否具有肺部疾病的遗传倾向,从而指导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
3. 靶向治疗: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肺癌,靶向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检测肿瘤中存在的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异常,可以选择针对这些靶点的药物进行治疗,以增加治疗的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4. 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近年来肺部疾病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攻击力,免疫疗法已经在肺癌等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显著的效果。
5. 精准化医学:精准化医学的理念逐渐应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综合考虑个体的基因变异、疾病特征、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信息,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6. 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在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纳米颗粒可以被设计成能够选择性地靶向肿瘤并释放药物,提高药物的局部疗效,减少系统副作用。
总体而言,肺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领域正处于不断进步和创新的阶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新进展以及更有效的方法来预防、诊断和治疗肺部疾病。
肺结节新研究报告

<b>肺结节新研究报告</b><p>肺结节是指在肺部出现的小型圆形病变,通常直径小于3厘米。
近期的肺结节新研究报告表明,对肺结节的早期发现和分类是肺癌的重要策略,可以帮助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
以下将围绕肺结节新研究报告的几个关键点进行详细阐述。
</p><h2>肺结节分级和进展</h2><p>肺结节新研究报告指出,对肺结节的分级和进展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病变的性质及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根据该报告,肺结节可以分为4个等级,即低危、中危、高危和恶性。
每个等级都与不同的病变特征相关,例如病变的大小、形状、边缘特征以及内部密度等。
此外,根据病变的进展,肺结节还可分为稳定、生长缓慢和生长迅速。
通过对肺结节的分级和进展进行准确评估,医生可以更好地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措施。
</p><h2>肺结节的造影研究</h2><p>肺结节新研究报告中指出,肺结节的造影研究在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肺结节进行造影,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病变的细节,例如血管的情况、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等。
此外,研究还发现,造影研究可以用于评估肺结节的血供情况,从而帮助医生判断病变的恶性程度。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肺结节,如钙化肺结节和肺炎样肺结节,造影研究的应用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p><h2>肺结节的影像学评估</h2><p>肺结节新研究报告还强调了影像学评估在肺结节早期诊断中的重要性。
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例如X线胸片、CT扫描和PET-CT等,可以详细观察肺结节的形态、密度、分布和变化等特征。
研究表明,CT扫描在肺结节的检测和分析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帮助发现更小的病变和更准确地评估病变的性质。
恶性肺结节的外科诊治新进展

42恶性肺结节的外科诊治新进展吴 栋1,陈 捷2*(1.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广东 湛江 524001;2.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广东 湛江 524001)摘 要:肺结节检出率随着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普及而提高。
由于部分肺结节性质是恶性,且大部分为早期肺癌,其缺乏特征性临床症状,加强对肺结节的认识,对肺结节的治疗有着积极重要作用。
本文复习肺结节相关新进展,对肺结节基本概念、外科治疗等重点综述。
关键词:肺结节;肺癌;外科治疗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吴栋,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
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及特别是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的普及,肺结节检出率明显提高。
肺结节的性质未明,且许多结节小、密度低,被检出时大部分人群无症状,但部分结节又有恶性的可能,极大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精神心理压力而影响生活质量,临床诊治上也给医务人员增加困难。
如何规范化治疗肺结节,近年来国内外已有相关指南及专家共识,但还有许多问题仍存在争议,比如手术还是随访、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手术方式等,尚需进一步探讨。
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肺结节基本概念、分类、影像学特征、病理分型及临床诊疗等新进展总结归纳,重点对恶性肺结节外科治疗策略、淋巴结清扫等方面进行阐述。
1 肺结节基本概念及分类肺结节是指影像学上表现为直径不大于3cm 的类圆形、密度增高、局灶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并且不伴肺门淋巴结肿大、肺不张及胸腔积液[1-3]。
按数量分为孤立性结节(1个病灶)、多发性结节(2个及以上病灶),数量超过10个以上为弥漫性肺结节;按病灶大小分为微小结节(直径小于5mm)、小结节(直径5mm ~10mm)、结节(直径不大于30mm)。
按密度分实性结节、亚实性结节,其中亚实性结节按含磨玻璃密度成份分纯磨玻璃结节、部分实性结节;以上为中国专家结合国内外研究达成共识[1,2,4,5]。
按结节良恶性分良性结节、恶性结节,美国胸科医师协会研究数据表明恶性肺结节占20%~40%,即使直径小于1.0cm 肺小结节,其恶性比例约占15%,作为临床医生,应对倾向恶性肺结节提高警惕[6]。
综述:肺结节病诊断治疗新进展

综述:肺结节病诊断治疗新进展结节病是病因不明的多系统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受累器官非干酪样肉芽肿形成。
近年来对于结节病的免疫病理改变的认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但是,致病物尚不明确。
最佳的治疗方法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疗程仍存在争议。
这些很大程度上与该病的多样性,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的缺乏以及大部分患者不需要治疗的现状有关。
本综述旨在总结肺结节病诊治方面的证据,以及提供该病的诊治新进展。
结节病是多器官受累性疾病,19十九世纪晚期被英法和挪威的临床医生首先报道。
该病常累及呼吸和淋巴系统,但却常表现为眼部和皮肤的损害。
结节病的病理学特征为肉芽肿形成(图1)。
图1 清晰且致密的非坏死性肉芽,主要的细胞类型为上皮样组织细胞以及少量淋巴细胞。
这些肉芽肿由被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包围的巨噬细胞,组织细胞以及多形核巨细胞组成。
在结节病患者的肺泡灌洗液中可发现大量的Th1样细胞因子,如IL-2,TNF-а和INF-γ过表达,表明该病中过度的免疫应答,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造成了肉芽肿的形成。
结节病的表现的多样性使得其诊断陷入困境。
因此,只有谨慎进行的临床-影像学以及病理学的评估才能明确诊断。
结节病的鉴别诊断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结核,淋巴瘤,过敏性肺炎,恶性肿瘤的结节样变,以及其他肉芽肿性疾病,如组织胞浆菌病。
约90%的结节病患者肺部受累,出现呼吸道症状。
本文旨在总结肺结节病诊疗方面的临床数据,侧重于介绍该病的最新的治疗进展。
并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结节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指征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结节病的肺动脉高压肺结节病的诊断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只有得到了组织学确诊才能够明确诊断,而组织学确诊则需要采用系统的方法。
我们将疑似患者的诊断步骤列出(见图2)。
支气管肺泡灌洗有助于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要表现和出现CD4淋巴细胞和CD4/CD8淋巴细胞比例>1的患者的诊断。
然而,仅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是无法明确诊断的。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发布新技术在肺结节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发布新技术在肺结节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异常,常见于胸部CT检查中。
肺结节是指大小小于3cm的肺部圆形或椭圆形高密度影像。
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的重要课题。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肺结节诊治专家组开展了广泛的合作,旨在制定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以促进临床实践的规范化。
本文将介绍近期发布的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并探讨新技术在肺结节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肺结节的诊断方面,中国专家共识首先明确了CT检查的重要性。
CT检查是识别和定量化肺结节的首选方法。
其中,低剂量CT检查在肺结节筛查中具有优势。
然而,对于小于5mm的肺结节,即微小结节,CT检查的敏感性较低。
因此,部分医院采用肺结节AI辅助诊断系统进行初步筛选。
这一系统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在CT影像中自动检测和测量结节,并根据形态、纹理和位置等特征,对结节进行分类和分析,从而提高了筛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肺结节的治疗方面,中国专家共识提出了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位置和病理特点等因素,肺结节可被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
对于良性结节,监测与观察是首选的策略。
然而,对于高风险个体或那些恶性倾向明显的结节,积极治疗是必要的。
在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之外,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和介入治疗成为了肺结节治疗的主要方法。
射频消融是一种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来破坏肿瘤组织的技术。
它通过导入一根细小的射频电极到肺结节内部,产生高温并破坏结节组织。
相比传统的外科手术,射频消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目前,射频消融已在中国多个医院广泛应用于肺结节治疗。
微波消融是另一种有效的肺结节治疗方法。
与射频消融类似,微波消融通过产生高频微波能量来杀死肺结节组织。
相比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具有更快的治疗速度和更大的消融范围。
因此,它可以更有效地处理肺结节。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波消融在临床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除了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外,介入治疗也成为了肺结节治疗的重要手段。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免疫治疗在肺结节治疗中的前沿进展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免疫治疗在肺结节治疗中的前沿进展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免疫治疗在肺结节治疗中的前沿进展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变,它通常表现为肺部图像学上的小圆形阴影,直径小于3厘米。
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肺结节的治疗中显示出了潜力。
本文将介绍肺结节的诊断与治疗,以及免疫治疗在此领域中的前沿进展。
一、肺结节诊断肺结节的诊断主要通过肺部影像学检查,如X线胸透、CT扫描等。
在肺结节的诊断过程中,影像学检查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高分辨率CT(HRCT)是肺结节诊断的首选方法。
HRCT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的肺部图像,更准确地显示肺结节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系统也被广泛运用于肺结节的诊断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肺结节治疗对于发现的肺结节,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对于直径小于1厘米的良性肺结节,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要随访观察。
对于直径大于1厘米的肺结节,需要进一步评估其恶性潜力,以确定是否需要治疗。
1. 外科手术治疗对于经过评估后被确定为恶性的肺结节,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外科手术可以通过切除患者的肺部组织来治疗肺结节。
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科手术可以提供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可能实现根治。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利用高能射线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放射治疗可以用于肺结节的治疗,特别适用于不适宜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
对于直径较小的肺结节,放射治疗可以实现肿瘤的局部控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3. 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肿瘤治疗领域蓬勃发展。
免疫治疗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抗击能力。
在肺结节的治疗中,免疫治疗显示出了潜力。
免疫治疗中的最新进展是针对肺结节中的肿瘤特异性抗原进行疫苗研发。
中文肺结节诊治专家共识全面解读最新诊疗进展

中文肺结节诊治专家共识全面解读最新诊疗进展肺结节是指肺部内直径小于3厘米的圆形或椭圆形病变,其在胸部影像学检查中非常常见。
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中的热点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医生的临床实践,中文肺结节诊治专家多次召开专家共识会议,并制定了一系列准则,用于指导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全面解读中文肺结节诊治专家共识,为广大医生和患者提供最新的诊疗进展。
一、病因分类与风险评估根据不同的病因和临床特征,肺结节可以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
良性结节主要包括肺纤维瘤、肺血管瘤、炎性假瘤等;恶性结节主要包括肺癌、肺转移瘤等。
对于发现的肺结节,需要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以确定结节的良恶性。
评估结节的恶性风险主要依据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和增强特点等因素,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判断。
二、影像学评估影像学是诊断肺结节最常用的方法,具有无创、直观、重复性好等特点。
胸部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肺结节的大小、形态、位置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其中,CT是目前诊断肺结节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具有高分辨率、较低的辐射剂量等优势。
对于怀疑为恶性结节的患者,还可以进行PET-CT检查,有助于评估结节的代谢活性。
三、组织学评估在评估肺结节的良恶性时,影像学检查虽然能提供丰富的信息,但无法直接判断组织学特征。
因此,对于恶性风险较高的结节,需要进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获取病理学结果。
穿刺活检可以通过超声引导、CT引导等方式进行,常见的方法包括细针穿刺活检、穿刺抽吸等。
手术切除适用于结节较大或怀疑有广泛侵袭的患者,可以通过胸腔镜或开放手术的方式切除结节,并送病理检查。
病理学结果将对结节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治疗策略治疗策略主要根据结节的恶性风险和患者的临床特征来确定。
对于良性结节,一般采取观察随访的策略,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了解结节的生长速度和恶性转化的风险。
对于恶性结节,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肺部结节的诊疗新进展李小雪,蒲红,尹芳艳,黄冠【摘要$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8年全国最新癌症报告中指出肺癌位居我国癌症发病首位,早期肺癌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仅以肺部结节的形式呈现,而当患者出现不适就诊时多已处于中晩期,远期生存率大大降低。
近几十年来,随着临床各项检查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尤其是低剂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在肺部体检筛查中的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肺部小结节得以发现,但由于结节的表现各异,其良恶性的鉴定及恰当有效的治疗措施成为当今肺部结节的研究热点。
本文就肺部结节诊断及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肺癌;肺肿瘤;肺结节;早期诊断;诊断,鉴别;治疗;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734.2;R814.42;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313(2019)05-0578-05DOI:10.13609/ki.10000313.2019.05.020近几十年来,随着各项检查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尤其是低剂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技术在肺部体检筛查中的运用,使得更多的肺部小结节被发现,在经过外科手术切除的结节中,良性结节占30%左右,这意味着如何准确鉴定结节性质,以达到早期治疗以及避免对良性结节的过度处理已成为临床医生所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而为肺结节患者量身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也将会影响患者的远期预后及生活质量。
肺结节概述肺结节(pulmonary nodule,PN)是指肺组织内直径&3cm(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形的病灶可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晰或不清晰,影像学上依据病灶密度特征将肺结节分为以下三型:磨玻璃结节(ground grass nodule,GGN'、部分实性结节(part-solid nodule, PSN)、实性结节(solid nodule,SN)。
其中,以PSN的恶性程度最高,其次分别为GGN和SN)Z]。
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影像学方法CT: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指出在高危人群中,LDCT较X胸片可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3,这是目作者单位:637000四川,川北医学院(李小雪)610072成都,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李小雪、蒲红、尹芳艳、黄冠)作者简介:李小雪(1993—),女,四川内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心胸影像诊断工作。
通讯作者:蒲红,E-mail:phl96797@基金项目:四川省干部保健委员会科研课题(川干研2016—21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前唯一证明LDCT筛查有效的随机对照试验。
目前, LDCT在肺部结节的体检筛查中应用最为广泛,通过观察结节的大小、密度以及是否具有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征象可对其性质作出初步判断。
对于初诊难以判定性质的结节,可选择定期低剂量CT复查随访,研究表明,对于常规CT形态学和功能学检查无法判定性质的肺结节,相比单纯测量结节的直径改变,利用三维成像中的体积倍增时间来定量评估其生长速率,可有效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符合率此外有最新研究显示,LD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用于肺癌筛查可能会降低假阳性率5;另有中国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最新指南提出将筛查阳性结节最小直径设定为5mm,可使结节检出的假阳性率降低20%,而未来基于更多危险因素的肺癌风险预测模型可进一步提高筛查效果孙凯等7提出能谱CT 可利用组织不同化学成分能谱吸收曲线具有差异性的特点,以达到量化分析物质成分的目的,因此对肺部结节的诊断及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另有研究表明能谱CT对直径大于2cm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分型亦具有重要参考意义8。
MRI:近年来,3.0T磁共振的应用对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发挥着重要作用,潘江峰等9研究发现3.0T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及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其中恶性结节的ADC值显著低于良性结节。
MRI动态增强联合DWI、CT动态增强联合MR快速反转恢复-平面回波成像(short time inversion recov ery-echo planar imaging,STIR-EPI)对肺结节的定性诊断亦有一定优势[1011]-近年来,MRI许多新序列得到了开发和应用,这为肺结节的诊断带来了新的思路。
其中,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ffiusion kurtosis imaging,DK I)能定量评估由于组织成分差异所导致的非高斯扩散特征,因而能准确显示组织微观结构环境的复杂性。
相关研究表明恶性结节的平均峰度(mean kurtosis,MK)值较良性结节明显升高,说明DKI或许能更准确地评估肺部肿瘤。
此外,肺结节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成像(introvoxel incoherent motion-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也是MRI用于肺部研究的热点之一。
有报道指出恶性结节D(真实扩散系数)值低于良性结节,f(灌注分数)值高于良性结节,两者皆表现出较高的诊断效能,从而可较好地鉴别肺结节良恶性[13]0PET/CT:利用肿瘤组织高代谢的特点,通过注射显像剂%8F-FDG)进行全身或局部代谢显像,组织最终显像特征与其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sed uptake value,SUV max)相关,当结节SUV m…<2.5时多可排除恶性可能,反之,当结节SUV m…%2.5时则需考虑恶性可能。
此外,PET/CT 对直径小于1.0cm的结节缺乏准确的判断能力,这可能与其肿瘤过小、血供不足、摄取FDG不明显有关。
PET/CT也存在易出现假阳性的不足,刘瑛等)15*认为炎性结节及肉芽肿结节在18F-FDG PET-CT上多呈轻度或明显摄取FDG增高,两者需与肺癌相鉴别;而错构瘤、炎性假瘤等良性结节多无摄取或轻度摄取FDG,可与肺癌相鉴别。
SPECT/CT:目前,99m TC-甲氧异丁基异腈亲肿瘤显像(99m TC-methoxy isobutylisonitrile injection, MIBI-SPECT)在肺结节的性质判定中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
李莹等)16*研究表明MSCT结合99m TC-MIBI-SPECT显像能较好地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病变,相比单一使用某一种扫描方法,可明显提高孤立性肺结节的检出率,具有可靠的临床应用价值。
2-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朱海涛[17]在CT引导下对23例肺内小结节进行穿刺活检,结果显示穿刺时间明显缩短,平均时间为27min,活检成功率达95.65%;但经皮肺穿刺活检亦存在并发出血、气胸等并发症的不足。
支气管镜肺活检:对于位置邻近支气管的肺部结节可采取支气管镜活检,超声支气管镜可提高肺结节的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并发症,其中磁导航超声支气管镜的诊断灵敏度可达72.04%)18]。
胸腔镜辅助下病变切除活检:当肺部结节位置较深且定位存在困难时,可选择胸腔镜对结节进行切除活检。
体液活检:部分早期肺腺癌在未出现明显病灶时血液中便已存在肿瘤细胞及相关肿瘤标志物,这时进行体液活检可获得可靠的肿瘤信息[19]0王一北等)0*回顾性分析研究表明血清CEA(癌胚抗原)、NSE(神经特异性烯醇)和CYFRA21-1(角蛋白19片段)对于肺部恶性结节的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
3.影像组学2012年,荷兰学者Lambin初次提出影像组学(Radiomics)的概念,其主要思想与肿瘤异质性相关[20]…随后,Gillies等加进一步提出影像组学是从医学影像图像中提取并分析大量具有高通量的定量图像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描述和预测肿瘤临床表型的模型,构建各项定量图像特征和临床表型或基因分子标志之间的联系,从而对肿瘤进行诊断和临床表型预测。
杨春然等通过对604例肺结节患者的CT图像进行分析,根据肺部结节诊断相关标准,共提取了纹理、灰度和形态等96个高通量特征,并将其一一输入基于随机森林的多类分类器进行恶性程度预测。
最终结果发现对于每例病患肺结节恶性程度的预测准确率达75.16%。
对于孤立肺结节,5类恶性程度的平均预测准确率达77.85%。
对于每一类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均在0.94以上。
由此可见,影像组学作为一种新兴研究方法,可为肺结节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但由于影像组学是一类基于影像大数据的分析诊断方法,其对数据的标准化、算法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提出了严格要求,因此其研究结果往往需要进行多中心验证[23]0近年来,医学影像图像与人类肿瘤基因组特性的联系,即影像基因组学(Radiogenomics)亦为肿瘤的非侵入性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新思路,Gevaert等对186例非小细胞肺癌进行了术前薄层CT扫描,结果发现肺气肿、气道异常与EGFR野生型相关,而病灶内存在磨玻璃成分也提示EGFR突变。
4.人工智能相关学者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肺结节的自动检测和分割,发现自动化结节检测有很好的结节反馈与记忆学习能力,同时保持较低的假阳性率。
相关学者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自动检测胸片中的恶性肺结节,检测其效能并与放射专家对比,发现这种方法在检测恶性肺结节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效能,并在联合使用深度学习的自动检测算法(deep learning automatic detection,DLAD)时提高了专家的效率)5*。
刘凯等[26]亦提出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模型能有效检出肺部的亚实性结节,从而辅助影像科医生的诊断工作,但对于假阳性结节需要进一步优化。
治疗!随访目前国内外关于肺结节随访原则的指南层出不穷,但由于我国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更为复杂,使得我国人群的肺癌特征具有差异性,因此国外各大指南对于我国肺结节患者并不一定适用。
周清华等⑵结合国内外肺结节处理指南,并参照我国人群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特征,首次制订了针对我国肺部结节的处理指南。
该指南指出高危实性结节(直径%15mm 或直径介于8〜15mm且合并恶性征象者)建议多学科会诊,对于恶性程度可疑性较高且有外科手术适应症者,首选手术治疗;恶性程度可能性较小者可先用适量抗生素行诊断性治疗1周左右,1个月后复查胸部CT,结节体积无变化或有所增大,可考虑手术切除,若体积缩小则随访2年。
中危实性结节(直径介于5〜15mm且无明显恶性征象者),3个月后复查,结节体积增大则按高危结节处置,若未见变化则继续随访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