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卷

合集下载

课外文言文练习

课外文言文练习

1、智伯欲伐卫智伯欲伐卫,遗卫君野马四百,白璧一。

卫君大悦。

群臣皆贺,南文子有忧色。

卫君曰:“大国大欢,而子有忧色何?”文子曰:“无功之赏,无力之礼,不可不察也。

野马四,白璧一,此小国之礼也,而大国致之。

君其图之。

”卫君以其言告边境。

智伯果起兵而袭卫,至境而反曰:“卫有贤人,先知吾谋也。

”1、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 遗卫君野马四,白璧一(赠送)B 大国大欢,而子有忧色何(全)C无功之赏,无力之礼,不可不察也(明察)D至境而反曰(反对)2、翻译句子。

通返,返回“野马四,白璧一,此小国之礼也,而大国致之。

君其图之。

”四匹野马和一支白璧,这是小国应该送给大国的礼物,而如今大国却将这种礼物送给我们,您还是慎重考虑为好。

3、文中哪句话点出了智伯偷袭卫国失败的原因? 文中的卫君有什么特点?卫有贤人,先知吾谋也。

能知错就改,虚心纳谏。

翻译:智伯想攻打卫国,就送给卫君四匹名为野马的良马和一支白璧。

卫君十分高兴,群臣都来庆贺,南文子却面带愁容。

卫君说:“全国上下一片喜庆,而你却愁眉苦脸,这是为什么呢?”文子说:“没有功劳就受到赏赐,没费力气就得到礼物,不可以不慎重对待。

四匹野马和一支白璧,这是小国应该送给大国的礼物,而如今大国却将这种礼物送给我们,您还是慎重考虑为好。

”卫君把南文子的这番话告诉边防人员,让他们加以戒备。

果然不出南文子所料,智伯出兵偷袭卫国,到了边境又返回去了。

智伯失望地说:“卫国有能人,预先知道了我的计谋。

”2、献媚取宠晋文子出亡,过于县邑,从者曰:“此啬夫①,公之故人,公奚不休舍②?且待后车。

”文子曰:“吾尝好音,此人遗我鸣琴;吾好佩,此人遗我玉环。

是振③我过,以求容于我者也,吾恐其以我求容于人也。

”公去之。

果收④文子后车二乘而献其君矣。

[注释]①啬夫:乡官②休舍:在他家休息③振:激发,助长④收:扣留1、以“晋文子出亡”的“亡”词义相同的一项是(B )A、河曲智叟亡以应B、广故数言欲亡C、亡羊补牢,犹未晚矣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

(一)请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说钓余村居无事,喜钓游。

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

当初夏、中秋之时,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

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

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

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

余日:“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

”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

余日:“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

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

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

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

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

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清·吴敏树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蚤.食后出门蚤:早上B、则徐.牵引之徐:慢慢C、必数.往之数:多次D、且或.无一得者或:有人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A、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B、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C、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D、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肚子很饿了,但却忍着不回去吃饭,继续钓鱼,主要是想钓到大鱼。

直到看到村里很多人吃完饭到田里来了,才不得不回家。

B、选文刻画了一个急于求鱼、患得患失而全然失去了垂钓之趣的“我”的形象,让人慨叹。

中考真题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人物叙事篇

中考真题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人物叙事篇

中考真题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人物叙事篇一、(2020山西)文言文阅读(6分)匡衡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②。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③。

”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

邑人挫服倒屐④而去。

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⑤。

”邑人曰:“穷矣。

”遂去不返。

(选自《西京杂记》。

有改编) 【注释】①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

②大学:很有学问的人。

③解人颐(yí):让人欢笑。

④屐(jī):有齿或无齿的木底鞋。

⑤更理前论:再把前面说的梳理一番。

1.古时没有标点符号,称文辞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

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

(标3处)(3分)2. 文中两处写到他人佩服匡衡的具体行为:“时人”的行为是“为之语”,“邑人”的行为是“____________”,他们的行为侧面衬托了匡衡的______。

(3分)二、(2020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6分)杨氏者,苻承祖①姨也,家贫无产业。

及承祖为太后所宠贵,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

常谓其姊曰:“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

”姊每遗其衣服,多不受。

强与.之,则云:“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终不肯受。

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

承祖每见其寒悴,深恨②其母,谓不供给之,乃启其母曰:“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母具.以语之。

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③于车上,则大哭,言:“尔欲杀我也!”由是苻家内外皆号为痴姨。

(节选自《魏书》) 【注】①苻承祖:人名。

②恨:埋怨。

③舁(yú):抬。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1)【与】①强与.之(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2)【具】①母具.以语之( )②各具.情态( )(《核舟记》)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我夫家世贫 /好衣美服则使 /人不安B. 我夫家世贫 /好衣美服 /则使人不安C. 我夫家 /世贫好衣美服 /则使人不安D. 我夫家 /世贫好衣美服则使 /人不安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刘宣苦读成才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驤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

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益著。

(焦竤《玉堂丛语》)【注释】①刘公宣:即刘宣。

②卫使:人名。

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解元。

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0.解释加点字(4分)(1)为卫使畜马为()(2)而文恭知人之益著益()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谓必山林老儒之作”一句中“必”字用得好,请简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一介马夫竟然成为进士,请你说说刘宣成功的主客观原因。

(3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0.(1)替(2)更加(由于版本原因原文应为“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此处加大了答题难度)11.老师对他的能力感到惊异,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便对他加以优待12.“必”翻译做“一定”,表示肯定的推测体现出了刘文恭非常确定刘宣所做文章出自山林老儒之手,侧面体现出了刘宣所著文章的老练及其卓绝的文采。

13.①刘宣自己读书勤奋刻苦;②卫使善待人才;③刘文恭有伯乐识人之明(三)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第11-14题。

课外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昔者舜耕于北海之畔,登百岳之山,巡狩于四方之野,躬耕陇右之田,飨诸侯于会稽之巅。

及巨鼎将不可载而南面称孤,放辞于桐宫之下,遂放逐于南巢。

既而击壤而歌,自号曰“后稷”,於是乎天下治。

汤之平殷也,将享百神于朝,未央而崩,文王即位,因事而谋,发号施令,誓颐氏之食,刊周易之书,曰:“恭祀先人,以配天地,宝曰鸟兽,赍曰芻狗,是敬其社稷也。

正位,用天下之民。

”既而伐纣,克殷灭之,封其弟微子于商丘,赐姓“姬”,氏“任”。

1.舜为了什么事情巡狩四方之野?2.舜自号为什么?3.文王即位后做了哪些事情?4.伐纣之前的封赐是什么?答案:1.舜巡行四方之野,是为了视察天下百姓的生产状况和地方文化,考察各地的治理和管理状况,进一步了解和加强对各方面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2.舜自号曰“后稷”,表示他认为自己是后代帝祖稷的传人。

3.文王即位后,发号施令,宣布“恭祀先人,以配天地,宝曰鸟兽,赍曰芻狗。

刊周易之书”,他不仅注重祭祀,而且在治理上也非常注重规范化和文明化。

另外,文王还伐纣、克殷灭之,封其弟微子于商丘,赐姓“姬”,氏“任”,消灭了由商汤领导的殷之后,开始了西周朝的统治时期。

4.伐纣之前的封赐,是赠予姬后的赐姓,氏“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配对辞旧迎新交新朋友魏晋文化国颠末时期的文化《长恨歌》李白的长诗《论语》孔子的说教记录60年代以后元杂剧的黄金时期答案:辞旧迎新 - 国颠末时期的文化魏晋文化 - 元杂剧的黄金时期《长恨歌》 - 李白的长诗《论语》 - 孔子的说教记录60年代以后 - N/A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填写正确的字词话说当年_(康熙)皇帝招抚西域回易防备蒙古,命令水佳背诵“______者,___________之母也,华夏之天下始生于此”等口令,让水佳锤炼语言和肌体,使之结合,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奋力抵抗蒙古。

答案:康熙天山,岭。

3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

3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
详诣 篇课外文言文阅读
銟文言文 方法提示銠拓 留銓删銓补銓换銓调銓 銔拓 釐留金 就是保留銔 是 銓 銓 衡单 等 釐删金 就是删除銔删 无 的侍卫樊哙銔釐者 金是 釐补金 就是增补銔 古 补 省略了的 銔注 釐换金 就是 换銔用 釐尔銓汝金等换 釐你金銔拓 词
题练

义相 的词 时 保留 銔拓 音词 或 銔拓 的文言虚词銔 单音词 词汇 换
拓 古古郡拓将文中 线 子 汉 銔 烧 拓 臣节 衣服 之 齐 之民拓 拓 拓 拓 阅读 文言 段 叫里古诣 题銔拓 包拯 希仁 州 肥人 銔始举 士 除大理评 知建昌县銔 母 老 就銔久之 调 知 长县銔 割人牛 者 来 銔拯曰 釐第 杀 之銔金 复 来告 杀牛者 拯曰 釐何 割牛 又告之?金 服銔徙知端州 迁殿中丞銔端土 砚 前 率 数十倍 遗 贵銔拯 制者才足 数 满 砚 銔拓 拯立朝 毅 贵戚宦 之敛手 闻者 之 人 包拯笑 黄河清銔童稚妇 知 曰 釐包 制金銔 师 之 曰 釐 节 到 阎罗包老銔金 制 得 造庭 銔拯开 门 使得 前 曲直 欺銔中 筑园榭侵 民河 故河塞 通 师大水 拯乃悉毁去銔或 地券自言 伪增 数者 验 奏之銔拓 拯 峭直 恶 苛 敦厚 虽甚嫉恶 尝 推 忠恕 銔 人 苟 伪 色悦人銔 居无 书故人亲党 绝之銔虽贵 衣服銓器用銓 衣时銔尝曰 金 世子 仁宦 犯 者 得 家 死 得葬大茔中銔 吾 非吾子 銔金拓 拓 叫郡 点词的 理解 误的是进拓 拓远)拓 说郡 复 来告 杀牛者拓 拓 久拓 拓 拓 拓 拓 拓拓 拓拓 诵郡率 数十倍 遗 贵拓拓 拓遗 遗留拓 延郡使得 前 曲直拓 拓 拓 拓拓 拓 述拓 拓 拓 拓 拓 拓拓 拓拓 请郡拯乃悉毁去拓 拓 拓 拓 拓拓 拓悉 全 都拓 拓 诬郡对 子断 判断 确的 是进拓 拓远)拓 说郡 居郢无 书郢故人郢亲党 绝之銔拓 诵郡 居无郢 书郢故人郢亲党 绝之銔拓 延郡 居无 书郢故人郢亲党 绝之銔拓 请郡 居无 郢书郢故人亲党郢 绝之銔拓 古诣銓 对文 的理解和 析错误的 是 拓 拓 说郡包拯 用妙计 智破 割牛 案 连 贼都 佩服銔拓 诵郡端州知府 率地敛 是 数 十倍的砚 来 给 朝 贵銔拓 延郡包拯 畏 将朝中 员和 家望 筑的园林楼榭全部 毁銔拓 请郡包拯虽然 格 厉 极力推行仁 銔拓 拓 拓拓拓拓古古 把第 大题文言 段中画线的 汉 銔 烧 拓 拓拓拓拓 人 苟 伪 色悦人銔拓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专项练习卷(一)陈遗至孝。

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②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③出征。

时遗已聚敛④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

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⑤而死者。

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铛:锅。

②值:正好遇到,恰逢。

③即日:当天,当日。

④敛:积攒。

⑤馁:饥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陈遗至孝至:极,十分 (2)遗作郡主簿作:做,担任(3)辄贮收焦饭辄:就 (4)遁入山泽入:进入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锅巴)储存起来,回到家里后就给母亲。

(2)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做人要有孝心;要尊重老人的喜好;好人有好报。

附参考译文:陈遗十分孝顺。

他母亲喜欢吃锅底的焦饭(锅巴)。

陈遗担任主簿时,总是带一个口袋,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储存起来,回到家里后就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侵入吴郡,当天郡守袁山松就出兵征讨。

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底的焦饭,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

(袁山松)和孙恩开战,(被孙恩)打败了,军队溃散,逃入山林沼泽,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当粮食的,有的人因为饥饿而死了。

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二)金山寺(并序)梅尧臣昔尝闻谢紫微①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摹画,不能尽其美。

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1(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1(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茶托子始建中,蜀相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病其熨指,取楪①子承之,既啜而杯倾,乃以蜡环楪子之央,其杯遂定。

即命匠以漆环代蜡,进于蜀相。

蜀相奇之,为制名而话于宾亲。

人人为便,用于当代。

后传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状焉,贞元初,青郓油缯为荷叶形,以衬茶盌②,别为一家之楪。

今人多云托子始此,非也,蜀相即今升平崔家,讯则知矣。

【注】①楪(di é):同“碟”,盛食物的小盘。

②盌(w ǎn ):同“碗”。

(1)下面句子中的画线词,不是动词的一项是( )A.病其熨指B.蜀相奇之C.愈新其制D.人人为便(2)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后传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状焉”这句话的意思。

(3)本文表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猿)犹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②言:尝闻峡中水疾,书记③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袁山松言再⑦江北多连山,登之望江南诸山数十百重④,莫识其名,高者千仞⑤,多奇形异势,自非烟寨雨霁⑥,不辨见此远山矣。

余尝往返十许过,正可再⑦见远峰耳。

江水又东径⑧白鹿岩。

沿江有峻壁百余丈,猿所不能游⑨。

有一白鹿,陵峭登崖,乘岩而上,故世名此岩为白鹿岩。

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

荆门在南,上合⑩下开,暗彻⑪山南,有门像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文⑫类牙形,并以物像受名。

此二山,楚之西塞也。

(选自《水经注·江水》,有删改)【注】①泠泠:拟声词,形容声音清脆。

②山松:东晋时大臣、文学家袁山松。

③记:记载,记述。

④数十百重:这里指山重重叠叠的样子。

⑤仞: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⑥烟寨雨霁:指烟散雨收的好天气。

⑦再:两次。

⑧径:经过。

⑨游:这里指游乐。

⑩合:闭。

⑪彻:通、达。

⑫文:花纹。

(1)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断一处)登之望江南诸山数十百重(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卷
汉,郭伋①字细侯。

茂陵人,为并州守。

素②结恩德。

后行部③至西河。

童儿数百。

各骑竹马④,迎拜于道。

问使君⑤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

既还。

先一日,伋恐违信,遂止野亭,候期乃入。

以太守之尊,与竹马童儿道旁偶语,乃以不肯失信于儿童。

先归一日。

宁止野亭以候期,可谓信之至矣。

【注释】①郭伋(jí):人名。

②素:平时,一向。

③行部:巡视州郡。

④竹马: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

⑤使君:尊称,文中指郭伋。

1.解释下列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迎拜于.道于:
(2)计日告.之告:
(3)伋恐.违信恐:
(4)宁止.野亭以候期止: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问使君何日当还。

(2)可谓信之至矣。

3.从原文中找出表现郭伋诚实守信的句子。

(2分)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冠,嶷然有声①。

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

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

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

②机阱:陷阱。

③宽简:宽松简易。

④便:安逸、安适。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2分)
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读书辄.成诵()
(2)晚更.号六一居士()
(3)虽.机阱②在前()
(4)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3.用同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分)
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4.当有文人来访,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
张齐贤明察
宋张齐贤,尝为江南转运使①。

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

尔后张齐贤三为宰相,门下奴仆皆得迁,唯此奴不沾禄。

奴乘间②再拜而告曰:“吾待相公③久矣,门下奴皆已得官,相公独遗吾也?”因泣下不止。

齐贤悯然曰:“予欲不言,尔则怨我。

尔忆当年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件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尔亦应知也。

吾为宰相,进退④百官,志在激浊扬清⑤,安敢荐盗贼为官乎?念汝事我久,今予汝钱三十万,去吾门下,自择所安。

”奴震骇,泣拜而去。

(选自郑瑄《昨非庵日纂》)【注释】①转运使:官职名称,主管水陆运输。

②乘间:乘着空闲。

③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

④进退:任免。

⑤激浊扬清:揭露丑恶,发扬正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1)尝为.江南转运使为:
(2)念.汝事我久念: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奴震骇,泣拜而去。

3.你认为张齐贤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4.用“/”给文中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
今予汝钱三十万去吾门下自择所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