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走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初,范文正公①眨饶州,朝廷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③饯于国门。
大臣责之日:“君乃长者也,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
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注】①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
②朋党:专有名词,古代特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已而结合起来的集团。
③扶病:抱病,带病。
(节选白《湖水燕谈录》)(1)下列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B. 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贵贱)C. 先天下之忧而忧(....前)D. 公之赐质厚矣(赏赐)(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 大臣/责之/日C. 士大夫/莫/敢往别D. 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3)下列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咦项是()A.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啊!如果没有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B. 是进亦忧,退亦忧。
——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D. 然则何时而乐?——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文作者假托“古仁人”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及“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
B. 【乙】文主要叙述范仲淹遭贬谪之际,朝廷治理朋党之时,王质与众不同,抱病为范仲淹送行,并为能与范仲淹相提并论为荣。
C. 【甲】文中作者认为“古仁人”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格境界,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和奉献精神。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③向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是对本文“舍生取义”观的具体阐释。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12-2013学年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㈠国有三不祥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①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所谓不祥,乃若此者。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注:①是:这件(事);②如:去,到。
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归,召晏子而.问之曰A.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C.先天下之忧而.忧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香远.益清(远:远播)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B.学而时.习之(时:按时)腰.白玉之环(腰:腰上系着)C.斟酌损益.(益:增加)晏子对.曰(对:回答)D.薄.暮冥冥(薄:迫近)凄.神寒骨(凄:凄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晏子借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
㈡治国犹栽树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
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勤恳的样子。
⑤稔:rěn,丰收。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征求不已.② 惟.欲清净2.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㈢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题一:《昌平山水田园庞德公碑》渐至春秋,我邑庞公以农桑之政,屡兴富国悦民,务(著)得国家爪牙之事,公庙由是至昌。
作庞公碑以纪之。
小米:案庞德公败敌,长揖私地,取之为家宝,曰:“此一国之宝。
”不知一国究竟是什么。
题二:《茅山道士墨子契著》广众弟子,有问言:士为墨氏之徒,何由致通于草木之间?墨子曰:此殆不通,而近人之人耳。
余推崇墨子曰:虽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绝境,犹可与之瞪视者也。
小米:士是墨氏的徒弟,他们怎么能与草木之间沟通呢?只能说士们近人情,是人们的普通话。
墨子说,即使是在身心修养、家庭和谐、国家治理以及天下安平的重要领域中,也可以和他们对视。
答案一:根据文章内容,题目应为《庞德公碑》。
答案二:根据文章内容,题目应为《墨子契著》。
题三:《陶渊明寄邻仲独乐园文》邻仲诏我曰:卿自闲乐。
余平生爱阳春,存性本逍遥,处事只任其心。
纵曰微形骸,成别胜前朝。
邻仲亦共笑曰:“秘之哉!”小米:邻仲对我说:“你自己闲着,快乐。
”我一生都爱阳春,活得自由自在,做事只随心所欲。
就算说我只是微不足道的人物,也超过了前朝的众多官员。
邻仲也与我一同笑道:“真是个厉害的人!”答案三:根据文章内容,题目应为《寄邻仲独乐园文》。
题四:《山坡羊·潼关怀古》娉娉嫒嫒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两小无猜,流水无情,冯唐易老冯唐好,春半夜,夜半钟。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盼回光。
不邨不削,凄凄复凄凄,傾傾复傾傾。
斜倚云端,千壑西风瘦。
游子寻春半,日高闲倚栏杆。
小米:美丽的姑娘已经十三岁了,嫣然而美,青涩的豆蔻叶上是初春的样子。
春风吹过十里长的扬州路,卷起珍珠帘,总是赶不上窗帘。
两个少年无忧无虑,流水无情,冯唐渐渐老去,而他曾经爱好的东西依然美好。
春天的半夜,半夜的时候敲的钟声。
情人怨叹长夜漫漫,整夜盼望着天亮。
不愿居于深山之中,无聊而悲伤,倾诉心事变得更加忧郁。
[全]人教九年级语文上课外文言文专练含答案
![[全]人教九年级语文上课外文言文专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cb5ec8ff00bed5b9f31de7.png)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课外文言文专练含答案班级姓名得分(一)马援志坚(9分)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
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遂之北地田牧。
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
闻隗嚣好士,往从之。
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蒙辞以军中多务B.遂之北地田牧/能以径寸之木C.穷当益坚/益慕圣贤之道D.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客从外来,与坐谈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3.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
(3分)。
(二)德秀敬老(9分)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喂养之,数日汤流,能食乃止。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岁饥,日或不烧火做饭,陶然弹琴以自娱。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能食乃止/乃不知有汉B.日或不烧火做饭/一食或尽粟一石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陶然弹琴以自娱/虽奔御风不以疾也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3. 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3分)。
(三)王生好学(9分)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溥与“七录斋①”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
钞已朗读一过③即焚之。
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④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⑤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有删改)注释:①斋:书房。
②钞:同“抄”,抄写。
③一过:一遍。
④管:笔管。
⑤索:讨取,要。
(1)根据要求用文中词句概括填空。
从文中张溥抄书时,“________”和“手皲沃汤”的细节可以看出张溥抄书时的艰辛。
从面对四方征索时,张溥“文不起草”和“________”,表现他的“名高一时”。
(2)从选文看,张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阅读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岳阳楼记(节选)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下列句中的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直挂云帆济(jì)沧海/若夫(fū)淫雨霏霏B.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C.欲渡黄河冰塞(sài)川/薄暮冥(míng)冥,虎啸猿啼D.多歧(qí)路,今安在/宠辱偕(jiē)忘(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金樽清酒斗十千/气冲斗牛B.沙鸥翔集/集思广益C.至若春和景明/良辰美景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实事求是(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pptx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31 分)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 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 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 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 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 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
一 寸 光 阴 不 可轻
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 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 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3 分)
因谒公(
(
)
) 果蔬皆不具(
) 方命坐
24、说说文段中的画线句“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 而退。”的意思(3 分)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2 分)
4
一寸光阴不可轻
(1)徙衽以从阴 (
去(
)
) (2)其阴逾
1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 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12、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用自己的语 言表达)(3 分)
1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3 分)
三、辨盗钟①(12 分) 陈述古密直,尝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 人,莫知的为②盗者。述古绐③曰:“某寺有一钟,至 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阁④祠之。引囚立钟前,谕 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述古自率 同职⑤祷钟甚肃,祭施以帷⑥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 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15篇(含答案、译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一、曾巩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
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节选自《宋史》)【注释】常平:官仓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1)甫冠.,名闻四方(2)讽.富人自实粟(3)欧阳修见其文,奇.之(4)力能动.权豪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1)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2)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3)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3.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
(4分)二、是仪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
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
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才,固辞不受。
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
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
后从太子还建业。
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大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
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31分)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
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慭慭:yìn yìn,谨慎小心的样子。
阚:hǎn,虎叫声。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4分)船载以入()驴不胜怒()技止此耳()乃去()2、解释下面每组中指定的词。
(10分)①然:庞然大物()然往来视之()②因:因跳踉大阚()罔不因势象形()③耳:技止此耳()无丝竹之乱耳(耳朵)④且:以为且噬已也()且焉置土石()⑤益:益习其声()有所广益()3、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B、孔子云:“何陋之有”?C、虎因喜,计之曰D、稍出近之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
B、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慢慢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C、技止此耳。
——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6、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跳踉大阚”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凶狠。
B、“终不敢搏”写出老虎的谨慎。
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指向是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这篇寓言生动形象,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和虎的形象。
7、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说说它们对刻画考虎形象有什么作用。
(6分)心理活动:动作:作用:8、指出出自这段文字的成语(至少2个)。
(2分)9、本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你是如何评价虎与驴的?(3分)二、郑人逃暑①(11分)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④濡(rú):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2分)(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1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12、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分)1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3分)三、辨盗钟①(12分)陈述古密直,尝知建州浦城县。
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②盗者。
述古绐③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
”使人迎置后阁④祠之。
引囚立钟前,谕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
”述古自率同职⑤祷钟甚肃,祭施以帷⑥围之。
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
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
讯之即服。
【注释】①选自《梦溪笔谈》。
②莫知的为:不知道哪个是真的。
③绐(dài):哄骗。
④后阁:我国古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眺、供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
⑤同职:同事。
旧社会指同在一部门作官的人。
⑥帷(wéi):围幕。
14、解释加粗词的含义(3分)①尝知建州浦县()②惟有一囚无墨()③乃阴使人以墨涂钟()15、辨别“之”的不同意义(2分)①讯之,遂承为盗()②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16、陈述古采用攻心战术,准确地把握了犯罪者的心理进行查证审讯。
陈述古抓犯罪者怎样的心理特征?用四个字回答。
你从原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找出来并翻译。
(7分)①、心理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四、被裘公(19分)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
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①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②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③之下,仪貌之庄④,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
薪者曰:“子皮相之士⑤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注释】①薪:砍柴。
裘:羊皮袄。
②瞋目:眯着眼。
③视:眼光。
④仪貌之庄:外貌高雅。
⑤皮相之士:中看重外表的人。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3分)当夏五月()遂去不顾()季子谢之()18、用“/”划出下句的朗读节奏。
(4分)①、延陵季子出游②、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19、季子对薪者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3分)20、能表现季子对薪者敬重的句子是。
(3分)21、薪者不捡“遗金”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3分)22、像季子这样“以貌取人”的人,社会上还大有人在,请你说几句话来劝劝他们?(3分)五、王安石待客(13分)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3分)因谒公( ) 果蔬皆不具( ) 方命坐()24、说说文段中的画线句“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的意思(3分)25、萧氏子为何认为“公必盛馔”?王安石又是如何招待萧氏子的?(4分)26、学了本文,你从王安石身上学到了什么?(3分)六、蹇叔哭师(14分)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③。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④!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⑤!”蹇叔之子与⑥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
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注释】管:钥匙。
无乃:恐怕,大概,表示委婉语气的副词。
③公辞焉:秦穆公拒不接受蹇叔的劝告。
④孟子:对孟明的敬称。
⑤你懂什么!如果中寿死掉,你那坟头上的树早就长得两手合抱了!这是骂蹇叔早就该死了。
中寿,约指活到六七十岁。
蹇叔大约已七八十岁,过了中寿的年龄。
⑥与(yù):参加。
27、解释文中加粗字的意思。
(4分)⑴诸:⑵劳:⑶谓:⑷辟:28、就出师奔袭郑国一事,秦穆公向蹇叔咨询,蹇叔的意见是怎样的?理由有哪些?(4分)29、蹇叔是如何预见秦师和他儿子命运的?请参照蹇叔的预见用一句话点明事件的结局。
(3分)30、学了这篇文章后,请谈谈你的感想。
(3分)答案:一、黔之驴1、用船运禁不住通“只”,仅仅于是2、①然:……的样子然而②因:于是依照③耳:罢了耳朵④且:将要况且⑤益:渐渐好处3、B 5、B 6、D7、心理活动:以为神;以为且噬己也;觉无异能;终不敢搏;技止此耳。
动作:蔽、窥、遁、视、近出、荡倚冲冒、跳、阚、断、尽。
作用:细腻、逼真、传神地刻画了老虎的形象。
8、黔驴技穷黔驴之技庞然大物9、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被表面庞大的东西吓倒,要仔细观察研究,找到它的弱点,从而战胜它。
也告诫我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
虎无疑是聪明、勇敢的。
驴很笨,它对身边的危险毫无觉察,麻木迟钝,不考虑对付老虎的办法,结果被吃。
二、郑人逃暑10、⑴:移动⑵离开11、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12、“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13、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三、辨盗钟14、曾经;只;暗暗地;15、代词,指盗贼;代词,指钟。
16、做贼心虚;恐钟有声,不敢摸者;因为他怕钟发出声音,所以不敢去摸四、被裘公17、正值,正当;回头看道歉18、延陵季子/出游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19、季子开头看见薪者貌不出众,用轻蔑的口气要他捡地上的金子,当听到薪者一番铿锵话语之后,对他十分敬重,并道谢。
20、季子谢之,请问姓字21、人穷志不穷。
(有骨气,有尊严)22、略。
五、王安石待客23、拜见准备才24、王安石抓取胡饼的四边并把它吃了,萧氏子非常羞愧地告辞而去。
25、因为王安石身为宰相,又亲自邀请他吃饭。
没有准备丰盛的菜肴,只是喝了几杯酒后,上了两枚胡饼和几块肉,吃饭时也只有一些菜羹下饭26、如:勤俭节约的精神,艰苦朴素的作风等。
六、蹇叔哭师27、⑴诸:相当与“之于”。
⑵劳:使……劳累。
⑶谓:对……说。
⑷辟:通“避”,躲避。
28、蹇叔认为不可,理由是“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29、扣“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两句回答。
至肴,遭晋师伏击,全军覆没。
30、言之有理即可。